專利名稱: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懸掛裝置,特別是一種能緩解顛簸震動的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
由于現(xiàn)有的自行車主要為鋼架剛性結構,其結構本身不起多大的緩解震動作用,為了減輕在坎坷不平路上產(chǎn)生的顛簸震動,主要是依靠駕駛者通過自身的各個關節(jié)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然而對于條件較差的路面,其顛簸震動則比較強烈,長時間騎行在這種凸凹不平的路面上,不僅使駕駛者產(chǎn)生疲勞,也會直接影響自行車本身的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在原有自行車懸掛裝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能起緩解震動作用的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
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是這樣實現(xiàn)的在自行車的前輪和后輪兩側對稱安裝有減震器。前減震器的上端通過連板與前叉鉸接,其下端與前叉桿中部鉸接。前叉連桿的兩端分別與前輪軸和前叉端部連接。后減震器的上端與后支架鉸接,后減震器的下端與自行車后輪軸配合連接。
前輪是通過前叉連桿與前減震器懸掛連接的,后輪是直接與后減震器下端連接的。當自行車兩輪的向上反作用力加大時,前輪帶動前叉連桿向上傾斜,前減震器內(nèi)的彈簧在外力的作用下彈性變形,后輪的軸叉也向上傾斜,后減震器的彈簧在外力的作用下軸向產(chǎn)生彈性變形,即起到減緩震動的作用。
尤其是在條件較差的道路上騎上這種裝有減震懸掛裝置的自行車,不僅可提高騎行者的舒適感,同時也會減少因震動導致自行車各部件的破壞或磨損,從而延長自行車的使用壽命。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減震器結構示意圖。
參照
圖1。由后減震器(1)、前減震器(11)、后支架(10)、支桿(7)、(9)、前叉連桿(13)、橫架(3)、軸叉(2)組成的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其后減震器(1)的上端與后支架(10)鉸接,后減震器(1)的下端通過其上的孔與自行車后輪軸配合連接。前減震器(11)的上端與前叉(15)鉸接,前減震器(11)的下端與前叉連桿(13)的中部鉸接。前叉連桿的一端通過其上的孔與自行車前輪軸(12)配合連接,另端與前叉端部(14)鉸接。前減震器(11)、后減震器(1)是分別在前輪及后輪兩側對稱安裝的。前輪向上的反作用力加大時,前叉連桿與前輪軸配合連接的端部會繞前叉端(14)鉸接中心向上傾斜,同時推動前減震器(11)內(nèi)的彈簧產(chǎn)生軸向彈性變形,實際上,在彈簧軸向變形的同時,也給前輪一個向下的反作用力,使之受力平衡,達到緩沖之目的。后輪向上的反作用力加大時,軸叉(2)繞銷或螺栓軸心向上傾斜,同時推動后減震器(1)內(nèi)的彈簧產(chǎn)生軸向彈性變形,實際上,在彈簧軸向變形的同時,也給前輪一個向下的反作用力,使之受力平衡,達到緩沖之目的。后輪向上的反作用力加大時,軸叉(2)繞銷或螺栓軸心向上傾斜,同時推動后減震器(1)內(nèi)的彈簧產(chǎn)生軸向彈性變形,與此同時,也給后輪一個向下的反作用力,使之受力平衡,使震動得以緩和。
后減震器(1)與后支架(10)構成夾角支撐鉸接,為了加強支撐力度,在自行車橫架(3)與后支架(10)之間,自行車后輪左右兩側對稱裝有一加強支撐(4),它的上端與后支架(10)固定連接,最好是焊接。其下端與橫架(3)固定連接。
后支架(10)與后衣架(8)構成夾角狀,并通過支桿(7)、(9)固定連接。后支架(10)所承受的力又作用在加強支撐(4)和后減震器(1)上。
橫架(3)與橫叉(2)是通過銷或螺栓(25)活動鉸接的。在受力狀態(tài)上,橫叉(2)與橫架(3)構成一定的夾角。
參照圖2。后減震器(1)與后支架(10)平行且通過連板(24)與后支架(10)鉸接。后支架(10)的上端與自行車橫梁及斜梁(5)的梁箍(6)上的背板(16)固定連接,另端固定在橫架(3)上。支桿(7)的一端與后衣架(8)連接,另端與連板(24)固定連接。支桿(9)的一端與后依架(8)連接,另端固定在橫架(3)上。
參照圖3。本實用新型的前、后減震器(11)、(1)的結構基本上與摩托車的減震器相同,其尺寸、材料可根據(jù)設計重新制定。它主要是由外殼體(22)、內(nèi)殼體(23)、彈簧(19)、緩沖桿(20)、緩沖塞(18)、連接端(17)、(21)組成。當減震器受力后,內(nèi)殼體推動彈簧(19),使彈簧(19)產(chǎn)生軸向變形,內(nèi)殼體也隨之進入外殼體(22)中,與此同時,固定在外殼體上的緩沖桿(20)上的緩沖塞在內(nèi)殼體的孔內(nèi)與內(nèi)殼體作反向軸向位移。當外力恢復原位時,彈簧也推至內(nèi)殼體復位,使自行車恢復原有的高度。
本實用新型利用彈性懸掛裝置原理,變原來的鋼架剛性自行車為彈性減震自行車,不僅可使騎行者增加舒適感,也有效地延長了自行車的使用壽命,但其造價較高。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是由后減震器(1)、前減震器(11)、后支架(10)、支桿(7)、(9)、前叉連桿(13)、橫架(3)、軸叉(2)組成,其特征在于a.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的后減震器(1)的上端與后支架(10)鉸接,后減震器(1)的下端與自行車后輪軸配合連接,b.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的前減震器(11)的上端與前叉(15)鉸接,前減震器(11)的下端與前叉連桿(13)的中部鉸接,c.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的前叉連桿的一端與自行車前輪軸(12)配合連接,另一端與前叉端部(14)鉸接,d.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的前減震器(11)、后減震器(1)分別在前輪及后輪兩側對稱安裝。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其特征在于a.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的后減震器(1)與后支架(10)構成夾角支撐鉸接,或與后支架(10)平行且通過連板(24)與后支架(10)鉸接,b.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的支架(10)與后衣架(8)構成夾角狀,并通過支桿(7)、(9)固定連接,c.在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的后減震器(1)與后支架(10)構成夾角支撐鉸接狀態(tài)下,在自行車橫架(3)與后支架(10)之間,自行車后輪左右兩側對稱裝有一加強支撐(4),它的上端與后支架(10)固定連接,其下端與橫架(3)固定連接,d.在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的后減震器(1)與后支架(10)平行安裝狀態(tài)下,后支架(10)的上端與自行車大梁背板(16)固定連接,另一端固定在橫架(3)上;支桿(7)的一端與后衣架(8)連接,另端與連板(24)固定連接;支桿(9)的一端與后依架(8)連接,另端固定在橫架(3)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其特征在于橫架(3)與橫叉(2)是通過銷或螺栓(25)活動鉸接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它是變以往自行車鋼架剛性的懸掛結構為彈性的懸掛結構。它是在自行車兩側的前叉和后支架上對稱固定安裝有減震器。后減震器的下端與輪軸配合連接,前減震器的下端是通過前叉連桿與輪軸配合連接的。自行車橫架與安裝后輪的軸叉是通過銷或螺栓鉸接的。在受力狀態(tài)下,前輪通過前叉連桿壓縮減震器內(nèi)的彈簧。后輪則是直接推動減震器來壓縮內(nèi)部彈簧的,使自行車在坎坷不平的路上行走時能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
文檔編號B62K25/06GK2180576SQ9324745
公開日1994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1993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1993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楊國奇 申請人:楊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