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三苯基乙烯衍生物及其用圖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有機光電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類三苯基乙烯衍生物及其用 途。
【背景技術】
[0002] 有機電致發(fā)光被認為具有極好發(fā)展前景的新一代平板顯示技術。有機電致發(fā)光材 料與無機電致發(fā)光材料相比,具有發(fā)光效率高,發(fā)光亮度強,能耗低,驅動電壓低,制造簡單 等優(yōu)點。設計合成能滿足商業(yè)化要求的有機電致發(fā)光材料正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
[0003] 有機電致發(fā)光材料一般分為單線態(tài)熒光染料和三線態(tài)磷光染料,其中單線態(tài)熒光 染料由于不需要摻雜重金屬即可利用其單線態(tài)發(fā)光而得到在熒光器件中的廣泛應用。但是 傳統(tǒng)熒光材料具有較強的濃度淬滅效應,會降低發(fā)光層的發(fā)光效率,導致有機發(fā)光器件性 能較低。然而,2001年唐本忠教授提出了聚集誘導效應,指出某些特定分子在聚集時熒 光不但不會猝滅反而會得到增強(¥.!1〇1^,]\¥.¥.1^111311(113.2.131^,〇16111.3〇(3· Rev.,2011,40,5361)。從此,利用聚集誘導效應設計的材料被廣泛應用在不摻雜熒光 器件(Z. Zhao, Z. Wang, P. Lu, C. Y. K. Chan, D. Liu, J. W. Y. Lam, Η. Η. Y. Sung,I. D. Williams,Y. Ma,B. Z. Tang,Angew. Chem. Int. Ed. 2009,48,7608; Z. Zhao, S. Chen, J. W. Y. Lamj P. Lu, Y. Zhongj K. S. Wong, H. S. Kwok, B. Z. Tang, Chem. Commun. 2010,46,2221)。此類器件具有不需要在發(fā)光層摻雜主體材料,只 需使用一層發(fā)光材料即可得到高效率的熒光器件。
[0004]
【發(fā)明內容】
[0005]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類具有高的熒光量子效率的發(fā)光材 料,并將其作為發(fā)光材料應用在不摻雜熒光器件中。
【主權項】
1. 類三苯基乙烯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所示的結構: (I) ;
其中,A為不同位點的螺芴三苯胺、螺芴三苯胺衍生物。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類三苯基乙烯衍生物,其特征在于,A為不同位點螺芴三苯 胺,所述的螺芴三苯胺通過1、2、3位點與X連接;所述類三苯基衍生物具有式(II)的結構:
(II) 〇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類三苯基乙烯衍生物,其特征在于,A為不同位點氮雜螺芴三 苯胺,所述的不同位點氮雜螺芴三苯胺通過1、2位點與X連接;所述類三苯基乙烯衍生物具 有式(ΠΙ)的結構:
QIDo
4. 有機電致熒光不摻雜器件,包括玻璃、附著在玻璃上的導電玻璃襯底層,與導電玻璃 襯底層貼合的空穴注入層,與空穴注入層貼合的空穴傳輸層,與空穴傳輸層貼合的發(fā)光層, 與發(fā)光層貼合的空穴阻擋層,與空穴阻擋層貼合的電子傳輸層,與電子傳輸層貼合的陰極 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fā)光層是單層客體材料,所述的客體材料為權利要求1所述的類三 苯基乙烯衍生物。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有機電致熒光不摻雜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穴注入層 采用三氧化鉬或2, 3, 6, 7, 10, 11-六氰基-1,4, 5, 8, 9, 12-六氮雜三亞苯;空穴傳輸層采 用乂^-二苯基,州'-(1-萘基)-1,1'-聯(lián)苯-4,4'-二胺、4,4,,^-二咔唑基聯(lián)苯或 1,廣-二4,f -二甲基三苯胺環(huán)已烷;電子傳輸層采用1,3,5.三(N-苯基-2-苯并咪 唑-2)苯、4, 7-二苯基-1,10-鄰二氮雜菲或1,3, 5-三[(3-吡啶基)-3-苯基]苯。
6.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有機電致熒光不摻雜器件,其特征在于,陰極采用Mg:Al、 Li:Al、LiF/Al 或 Liq/Al〇
7.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有機電致熒光不摻雜器件,其特征在于,其中電子注入層為 堿金屬、堿土金屬、過渡金屬的單質、化合物或混合物。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類三苯基乙烯結構衍生物及其用途,所述的類三苯基乙烯結構衍生物具有如下式(Ⅰ)所示的結構:(Ⅰ)。其中,A為不同位點的螺芴三苯胺、螺芴三苯胺衍生物。本發(fā)明的不同位點的類三苯基乙烯衍生物,可以通過位點調控有效的控制共軛度,獲得不同光色的不摻雜熒光器件,與常用的熒光客體材料相比較,利用本發(fā)明材料作為發(fā)光層的OLED器件的結構可以得到有效的簡化,大大節(jié)約了成本,并獲得高效率的熒光器件,可廣泛應用于有機電致發(fā)光領域。
【IPC分類】C09K11-06, H01L51-50, C07D471-10, C07D221-20, H01L51-54
【公開號】CN104860884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55054
【發(fā)明人】廖良生, 蔣佐權, 薛苗苗
【申請人】蘇州大學
【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