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立柱一體化小輥間距動態(tài)壓下拉矯機整體式冷卻水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共立柱一體化小輥間距動態(tài)壓下拉矯機整體式冷卻水路,是由每一組前后排立柱及前后底座組成的進出水冷卻回路,每一組前后排立柱之間是一個獨立的冷卻回路,專用于每相鄰兩個輥子共用一組支撐立柱、結構緊湊、小輥間距拉矯機。所述冷卻水路是整個通道設置水冷罩或保溫罩,熱防護好,特別是立柱與底座之間是內部通水,無需另外配管,在節(jié)省空間的同時增加了進回水管的通徑,增強了各部件冷卻水的流動性,解決了進回水量分布不均的問題,提高了各部件的冷卻效果和可靠性,延長了零部件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共立柱一體化小輥間距動態(tài)壓下拉矯機整體式冷卻水路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共立柱一體化小輥間距動態(tài)壓下拉矯機整體式冷卻水路,具體為小方坯連鑄機中,共立柱結構的帶動態(tài)多點壓下拉矯機焊接機架結構的整體式冷卻水路,屬冶金行業(yè)冶金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鑄坯連鑄工藝中,帶動態(tài)壓下的小方坯連鑄機因鑄機半徑小,鑄坯斷面小,可用于動態(tài)壓下的液相區(qū)長度短,必須在有限的范圍內布置較多的壓下輥,對鑄坯進行壓下使其發(fā)生形變;要實現動態(tài)壓下,必須根據跟蹤結果適時地在合適位置實施壓下或動態(tài)調整輥縫,故每個上輥必須能單獨控制;因鑄坯要發(fā)生形變,以改善鑄坯內部質量,每一對上輥與下輥的中心連線必須布置在矯直曲線的法線上,亦即液壓缸的垂直中心線以及機架滑道的垂直中心線均與弧形鑄坯法線重合,且能適應不同鑄坯斷面,另一方面,較小的輥間距,即可在較小區(qū)段內實現多點動態(tài)輕壓下矯直效果。
[0003]現有的小方還拉矯機棍間距因結構原因,最小值均大于550mm,本申請發(fā)明人同時公開的專利申請文件《共立柱一體化小輥間距動態(tài)壓下拉矯機》中的輥間距最小值可達到550mm,該裝置的主要特征是采用了共立柱結構,自第二至第六根立柱的兩側均有滑道,位于端部的第一、第七根立柱僅內側有滑道,構成相鄰的兩對輥子共用一個支撐立柱,每相鄰兩個液壓缸的液壓缸支座也共用一個支撐立柱,由液壓缸驅動各個上輥分別沿著兩側立柱上的滑道上下運動,該拉矯機既能在從弧形段經矯直過渡到水平段的過程中實現動態(tài)壓下功能,達到提升鑄還內部質量、提尚連鑄生廣效率的目的;又能同時完成送引徒桿、脫引徒以及拉坯矯直的任務。
[0004]針對上述緊湊型結構的小輥間距多點動態(tài)壓下拉矯機,其機架、底座及外部待冷卻部件的冷卻水路結構必將與常規(guī)小方坯拉矯機有所不同,否則將達不較好的冷卻散熱效果,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轉。
【發(fā)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背景技術】提出問題,設計一種專用于共立柱一體化小輥間距動態(tài)壓下拉矯機焊接機架結構的整體式冷卻水路,是由每一組前后排立柱及前后底座組成的進出水冷卻回路,每一組前后排立柱之間是一個獨立的冷卻回路,由于每相鄰兩個輥子共用一組支撐立柱,所有上輥分別沿著立柱兩側的滑道上下運動、每相鄰兩個液壓缸的液壓缸支座亦共用一組支撐立柱,其結構緊湊,輥間距小,在較短的液相區(qū)內布置了較多的壓下輥,滿足工藝上多點壓下的參數要求,大大提升鑄坯內部質量及連鑄生產效率,所述冷卻水路是整個通道設置水冷罩或保溫罩,熱防護好,立柱與底座之間是內部通水,無需另外配管,在節(jié)省空間的同時增加了進回水管的通徑,增強了各部件冷卻水的流動性,解決了進回水量分布不均的問題,提高了各部件的冷卻效果和可靠性,延長了零部件的使用壽命。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共立柱一體化小輥間距動態(tài)壓下拉矯機整體式冷卻水路,包括供水回路、回水回路、外部待冷卻部件冷卻水路,所述外部待冷卻部件冷卻水路包括依次連接的輥子、軸承座、滑座、水冷罩、電動機和減速器的冷卻回路;所述底座有前、后各一排,前排底座是右底座、后排底座是左底座;所述立柱有至少三組至i^一組,每一組立柱分前后排各一根,前排立柱是右立柱、后排立柱是左立柱;進坯段為首端立柱、出坯段為末端立柱,其它是中間段立柱,所述首端、末端立柱的上部內側有滑道,所述中間段立柱的上部兩側均有滑道;所述滑道上安裝有上輥,所述立柱的下部安裝有下輥,所述上輥與下輥構成上下對輥;所述上輥通過液壓缸驅動分別沿著立柱上的滑道上下運動;相鄰兩對輥間距最小值為550mm ;每上下對輥的中心均布置在矯直曲線的法線上;所述立柱下端通過焊接方式固連在底座上,還有橫梁焊接在左右立柱的上端,由底座、立柱和橫梁構成共立柱一體化小輥間距動態(tài)壓下拉矯機焊接機架;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立柱有中空水腔、所述底座也有中空水腔;所述供水回路和回水回路是由左右立柱和左右底座組成的供水及回水冷卻水路,每一組左右立柱是一個獨立的冷卻回路;
[0008]所述供水回路位于機架左邊,自下至上依次包括位于左底座外側的進水總管、底座供水腔、左底座與左立柱下端面之間通水孔、立柱供水腔、供水腔連通管、外部待冷卻部件供水口、外部已冷卻部件回水口、回水腔連通管;
[0009]所述回水回路位于機架右邊,自上至下依次包括回水腔內管、外部已冷卻部件回水口、回水腔連通管、立柱回水腔、供水腔連通管、外部待冷卻部件供水口、右立柱下端面與右底座之間通水孔、底座回水腔、位于右底座外側的出水總管,所述回水腔內管上端高于右邊外部已冷卻部件回水口;
[0010]所述回水腔連通管及供水腔連通管分別連接在左右立柱之間的上部及下部;供水腔連通管左端下部有孔與立柱供水腔連通、右端面有孔與右邊的外部待冷卻部件供水口連通。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個通道設置水冷罩或保溫罩,熱防護好;立柱與底座之間是內部通水,同時作為輥子、軸承座、滑座、水冷罩、電動機及減速器等外部需冷卻部件的供水腔和回水腔,無需另外配管,在節(jié)省空間的同時增加了進回水管的通徑,增強了各部件冷卻水的流動性,解決了進回水量分布不均的問題,提高了各部件的冷卻效果和可靠性,延長了零部件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共立柱一體化小輥間距動態(tài)壓下拉矯機冷卻水路主視圖;
[0013]圖2是圖1中G—G向剖視圖。
[0014]圖中標記:1 一底座供水腔,2—通水孔,3—立柱供水腔,4一供水腔連通管,5—外部待冷卻部件供水口,6—外部已冷卻部件回水口,7—回水腔連通管,8—立柱回水腔,9一回水腔內管,10—底座回水腔,11 一進水總管,12—出水總管,101 —底座,102—立柱,103—橫梁,104—滑道,105—上下對輥中心線,106—上輥(自由輥),107—上輥(驅動輥),108—下棍,109—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技術方案的實施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6]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共立柱一體化小輥間距動態(tài)壓下拉矯機整體式冷卻水路,包括供水回路、回水回路、外部待冷卻部件冷卻水路,所述外部待冷卻部件冷卻水路包括依次連接的輥子、軸承座、滑座、水冷罩、電動機和減速器的冷卻回路;所述底座有前、后各一排,前排底座101是右底座、后排底座是左底座;所述立柱102有至少三組至^^一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以七組立柱為例進行說明。每一組立柱分前后排各一根,前排立柱是右立柱、后排立柱是左立柱;進坯段為首端立柱、出坯段為末端立柱,其它是中間段立柱,所述首端、末端立柱的上部內側有滑道,所述中間段立柱的上部兩側均有滑道104 ;所述滑道104上安裝有上輥106、107,所述立柱的下部安裝有下輥108,所述上輥與下輥構成上下對輥;所述上輥通過液壓缸驅動分別沿著立柱上的滑道上下運動;相鄰兩對輥間距最小值為550mm ;每上下對輥的中心線105均布置在矯直曲線的法線上;所述立柱下端通過焊接方式固連在底座上,還有橫梁103焊接在左右立柱的上端,由底座、立柱和橫梁構成共立柱一體化小輥間距動態(tài)壓下拉矯機焊接機架。
[0017]所述立柱有中空水腔、所述底座也有中空水腔;供水回路和回水回路是由左右立柱和左右底座組成的供水及回水冷卻水路,每一組左右立柱是一個獨立的冷卻回路;
[0018]如圖2所示,供水回路位于機架左邊,自下至上依次包括位于左底座外側的進水總管11、底座供水腔1、左底座與左立柱下端面之間通水孔2、立柱供水腔3、供水腔連通管4、外部待冷卻部件供水口 5、外部已冷卻部件回水口 6、回水腔連通管7。
[0019]回水回路位于機架右邊,自上至下依次包括回水腔內管9、外部已冷卻部件回水口6、回水腔連通管7、立柱回水腔8、供水腔連通管4、外部待冷卻部件供水口 5、右立柱下端面與右底座之間通水孔、底座回水腔10、位于右底座外側的出水總管12,由圖2可看出,回水腔內管9的上端高于右邊外部已冷卻部件回水口 6 ;回水腔連通管7及供水腔連通管4分別連接在左右立柱之間的上部及下部;供水腔連通管4的左端下部有孔與立柱供水腔3連通,供水腔連通管4的右端面有孔與右邊的外部待冷卻部件供水口 5連通。
[0020]工作中,冷卻水的流動路線是:經進水總管11由外部引入的冷卻水進入底座供水腔I后,經通水孔2進入立柱供水腔3,并在立柱供水腔3中分為二路:其中一路進入供水腔連通管4—位于右側的外部待冷卻部件供水口 5—外部已冷卻部件回水口 6—立柱回水腔8的上部一回水腔內管9 —底座回水腔10 —出水總管12 ;另一路進入位于左側的外部待冷卻部件供水口 5 —外部已冷卻部件回水口 6 —回水腔連通管7 —立柱回水腔8的上部—回水腔內管9 —底座回水腔10 —出水總管12。全部回水經出水總管12排出。
[002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個通道設置水冷罩或保溫罩,熱防護好;立柱與底座之間是內部通水,同時作為輥子、軸承座、滑座、水冷罩、電動機及減速器等外部需冷卻部件的供水腔和回水腔,無需另外配管,在節(jié)省空間的同時增加了進回水管的通徑,增強了各部件冷卻水的流動性,解決了進回水量分布不均的問題,提高了各部件的冷卻效果和可靠性,延長了零部件的使用壽命。
[0022]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共立柱一體化小輥間距動態(tài)壓下拉矯機整體式冷卻水路,包括供水回路、回水回路、外部待冷卻部件冷卻水路,所述外部待冷卻部件冷卻水路包括依次連接的輥子、軸承座、滑座、水冷罩、電動機和減速器的冷卻回路;所述供水回路和回水回路是由立柱和底座組成的供水及回水冷卻水路,所述底座有前、后各一排,前排底座是右底座、后排底座是左底座;所述立柱有至少三組至十一組,每一組立柱分前后排各一根,前排立柱是右立柱、后排立柱是左立柱;進坯段為首端立柱、出坯段為末端立柱,其它是中間段立柱,所述首端、末端立柱的上部內側有滑道,所述中間段立柱的上部兩側均有滑道;所述滑道上安裝有上輥,所述立柱的下部安裝有下輥,所述上輥與下輥構成上下對輥;所述上輥通過液壓缸驅動分別沿著立柱上的滑道上下運動;相鄰兩對輥間距最小值為550mm ;每上下對輥的中心均布置在矯直曲線的法線上;所述立柱下端通過焊接方式固連在底座上,還有橫梁焊接在左右立柱的上端,由底座、立柱和橫梁構成共立柱一體化小輥間距動態(tài)壓下拉矯機焊接機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有中空水腔、所述底座也有中空水腔;每一組左右立柱是一個獨立的冷卻回路; 所述供水回路位于機架左邊,自下至上依次包括位于左底座外側的進水總管、底座供水腔、左底座與左立柱下端面之間通水孔、立柱供水腔、供水腔連通管、外部待冷卻部件供水口、外部已冷卻部件回水口、回水腔連通管; 所述回水回路位于機架右邊,自上至下依次包括回水腔內管、外部已冷卻部件回水口、回水腔連通管、立柱回水腔、供水腔連通管、外部待冷卻部件供水口、右立柱下端面與右底座之間通水孔、底座回水腔、位于右底座外側的出水總管,所述回水腔內管上端高于右邊外部已冷卻部件回水口; 所述回水腔連通管及供水腔連通管分別連接在左右立柱之間的上部及下部;供水腔連通管左端下部有孔與立柱供水腔連通、右端面有孔與右邊的外部待冷卻部件供水口連通。
【文檔編號】B22D11/12GK204159838SQ201420476428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8月22日
【發(fā)明者】申漢芳, 袁清鴻, 李富帥, 張斌, 卞治華, 萬茂軍, 周干水, 裴國良, 曹永峰, 王朝盈, 劉晶 申請人:中冶連鑄技術工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