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靠背斜度可自動調(diào)節(jié)的身體支撐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供殘疾人或身體不便的人使用的座椅,特別是但非限定于輪椅,其包括獨立式輪椅,該輪椅能否折疊均可。
背景技術:
毋庸置疑,輪椅為殘疾或身體人便的人提供了活動的可能性。然而,這些輪椅也存在有許多缺點,比如,使用者只能處于坐姿,并且通常還要保持很長的時間。
這種位置既不能重新調(diào)整到當前的生活方式也不利于社交活動。此外,坐姿保持時間太長對身體也有害,如下肢端部缺少大角度的運動,不利于血液循環(huán),不利于消化和內(nèi)臟功能,使骨胳變得易脆等。
為了消除上述缺點,現(xiàn)在提出了這樣的一種座椅,其框架支撐著一個包括有靠背、座體和腳踏的樞軸結構。這種結構在安裝上使座體樞軸裝在一個垂直于框架對稱垂直面的水平面上。該樞軸結構可完全由電機或輔助系統(tǒng)進行控制以便將座體從下降的位置移到起立位置,反之亦然。此類座椅通常被稱為“身體支撐座椅或垂直椅”。
控制垂直或者使之能夠控制垂直并使樞接結構下降的能力源為電能、彈性壓桿特別是氣動或純手動壓桿,前述這類座椅能夠克服常規(guī)座椅使用存在的許多缺點。
這也是此類座椅這么多年來一直成功的原因。這種身體支撐座椅的設計可參見專利文獻FR 2 529 456。
盡管此類座椅具有許多優(yōu)點,然而,特別是由于樞接結構在本質上能使身體殘疾或不便的人上升或下降到一個最大安全的位置中,其也需要考慮舒適問題。
事實上,必須牢牢記住這種結構的樞接特性,即其能從常規(guī)座椅的位置移到垂直位置或垂直,其中不同構件基本在大約垂直的方向與其它構件的延長線對齊。
為了能夠對可能被占上的不同位置進行緊急解剖,該樞接結構由座體、靠背以及腳踏構成,其可按通常位置的座椅或坐式座椅使用,并能夠被伸展到垂直狀態(tài)或站立位置。
為了能夠進行垂直—下降移動,該樞接結構由兩側對稱布置的樞接系統(tǒng)構成,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均包括一個第一四邊形框,該框與座椅的支撐相連并包括兩個梁桿,即頂桿和底桿,它們分別樞接在框架的前部,并在后部通過一個隔件相連。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還包括一個第二可變形的、與腳踏相連的四邊形框以及靠背組件,所述靠背組件至少通過隔件樞接在第一四邊形框上與第二四邊形框正對的一頭,并且至少包括一個與隔件相連的立桿。
最后,該座椅還包括一個操縱組件,其布置在兩側的組件和框架之間,并具有調(diào)整功能以控制其相對于兩側的組件樞軸轉動,從而相對于底盤從結構的下降位置移到垂直位置,反之亦然。
至此,在下降或坐著的位置以及垂直或站立位置上使靠背相對于垂直有所傾斜就能在多數(shù)情況下保證使用者的舒適性。因此兩側樞接系統(tǒng)必須被設計成能使靠背在移動的整個過程保持傾斜。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由于使用者的身體狀態(tài)或病況不同,還必須能在站立位置或垂直位置以及坐著的位置上形成不同的斜度。
為此,有人提出使用手動控制的調(diào)整裝置,人們更多地提出用電機來隨意調(diào)整靠背的斜度。
當然,此類用來調(diào)整斜度的手動控制裝置使用起來有些復雜,因為在任何位置上去改變座椅的使用者,都必須校正座椅靠背的斜度。
由此,需要避免進行繁重的重復性的調(diào)整工作。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殘疾或不便人群的身體支撐座椅,其包括一個用來支撐樞接結構的框架,該樞接結構包括座體、腳踏、靠背以及對稱布置在兩側的樞接系統(tǒng),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均包括·一個第一可變形的四邊形框,該框與座體的支撐相連并包括兩個梁桿,即頂桿和底桿,它們分別形成四邊形框的長側邊,并在樞接在框架的前部,并在后部通過一個隔件連接,其中的框架形成四邊形框的前側短邊,其中的隔件形成四邊形框的后側短邊;·一個與腳踏的支撐相連的第二可變形多邊形框;·靠背組件,其至少通過一個隔件樞接在第一四邊形框上與第二四邊形框相反的一頭,并且該組件至少包括一個與隔件相連的立桿;·以及,一個操縱組件,其布置在側邊組件和框架之間,并具有調(diào)整功能以控制側邊系統(tǒng)相對于底盤從結構的下降位置或坐著的位置移到垂直位置或站立位置,反之亦然。
本發(fā)明身體支撐座椅的特征在于,其還包括相對于徑向平面的垂直方向在下降位置和站立位置之間自動調(diào)整靠背斜度的裝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用來自動調(diào)整斜度的裝置能夠使靠背稍稍前擺從而進到站立位置,或者與之相反,在從坐著的位置移到站立位置時稍稍后擺。
在本發(fā)明中,自動調(diào)整的裝置能夠以各種方式來實現(xiàn),例如,其包括一個桿件以及確保所述調(diào)整的返回系統(tǒng)。
在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自動調(diào)整斜度的裝置包括,為兩側的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提供隔件以及第一可變形的四邊形框,其形狀不同于平行四邊形。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特征,自動調(diào)整靠背斜度的裝置可以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調(diào)整,即能夠選擇調(diào)整的方向和大小。
調(diào)整裝置優(yōu)選但非必須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調(diào)整,即具有一個中間位置,其中,下降位置和站立位置時立桿相對于徑向平面中垂線的角度相同。
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但非必須的特征,自動調(diào)整靠背斜度的裝置將力作用在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上。
此時,必須注意用于自動調(diào)整座椅靠背斜度的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的結構應是一個重量較輕的簡單設備。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特征,自動調(diào)整座椅靠背斜度的裝置,為每一個樞接組件提供了一個隔件以及用來調(diào)整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形狀的裝置,其中靠背以這樣的方式安裝在隔件上,即在站立位置和坐著的位置時靠背相對于隔件的角度相同。
本發(fā)明優(yōu)選但非必須的是,用來自動調(diào)整的裝置至少能夠從下面的三種形式中選擇一種作為第一四邊形框的形狀·平行四邊形;·四邊形,其長邊的長度相同,前側短邊的長度大于后側短邊;·四邊形,其長邊的長度相同,后側短邊的長度大于前側短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為了實現(xiàn)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形狀的調(diào)整,該隔件至少包括兩個固定位置以固定第一平行四邊形框底桿的相應樞接點。
作為優(yōu)選,該隔件包括三個用于底桿樞接點的位置,此時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的形狀可以是·平行四邊形;·四邊形,其前側短邊的長度大于后側短邊;·四邊形,其后側短邊的長度大于前側短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特征,為了使身體支撐座椅對使用者身體狀況的適應達到最佳,該身體支撐座椅還包括用來調(diào)整各個立桿相對于對應隔件角度的裝置。
用來調(diào)整立桿和隔件相對角度的裝置可以采用任何合適的形式。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特征,用來調(diào)整立桿相對于隔件角度的裝置包括,為每一個立桿提供樞軸以及用來將立桿固定在升起位置上的裝置,其中的樞軸用來將立桿固定在樞接件上,并使立桿能夠在收起的位置和升起的位置之間旋轉,立桿在收起位置時靠在第一四邊形框或座椅座體的頂桿上,所述鎖定裝置與隔件相連并能移動從而能連續(xù)地調(diào)整升起位置和鎖定位置處隔件和立桿之間的角度。
此外,本發(fā)明的身體支撐座椅可包括各種類型的推進裝置,如電動輪,或者優(yōu)選為手動輪。
結合附圖并參考以下的說明,本發(fā)明的其它特點將會更加清楚。其中的附圖表示的是本發(fā)明身體支撐座椅的各種優(yōu)選的、非限定性的實施例,其中該座椅具有一種用來自動調(diào)整座椅靠背斜度的裝置。
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身體支撐輪椅的立體圖;
圖2所示為圖1所示椅子的右側面的立面圖,其中的椅子處于下坐位置;圖3為類似于圖2的局部立面圖,其中的椅子處于垂直或直立位置;圖4類似于圖2,其為沒有驅動輪時的立面圖,其詳細展示了自動調(diào)整座椅靠背斜度的裝置;圖5類似于圖4為局部立面圖,其放大展示了用來調(diào)整靠背相對于其支撐部件角度的裝置;圖6類似于圖4,其展示了自動調(diào)整座椅靠背斜度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旨在自動調(diào)整圖1-3所示身體支撐輪椅的靠背斜度從而使輪椅的使用者使用起來更加舒適,該輪椅在整體上由標記1表示。
此類座椅包括一個框架,其由兩側的半框3和4構成,并且半框3和4通過橫桿5和6連接起來。這些構件一起形成一個帶有驅動輪10和轉向輪11的支撐組件。
如圖所示,框架2對應于剛性設計的座椅,顯然此類結構也能用于折疊式座椅。事實上,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用已知的可變形構件來代替剛性橫桿5和6即可。
前面所述的框架2帶有一個直起設備,其由框架2支撐的樞接結構12來實現(xiàn)。該樞接結構12由兩個位于兩側并相對于徑向平面P對稱的樞接系統(tǒng)構成,該樞接系統(tǒng)在圖2和圖3中更加清楚。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13均從在例如半框3和4的位置處連接到框架2上。
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13均包括一個第一可變形的四邊形框17,其由兩個梁桿18和19構成,它們分別叫作頂桿和底桿,但如圖3所示,頂桿和底桿并沒有布置在同一個垂直面中。梁桿18和19的后端通過一個隔件或隔塊20相連起來并通過樞軸201和202連接到隔件上。此外梁桿18和19還通過相對于頂桿18的第一樞接點21、相對于底桿19的第二樞接點22安裝在框架2的前部附近。在此情況下,樞接點21位于相應半框3、4的頂部,而樞接點22則位于同一半框上樞接點21的后下方。
由此,底桿19和頂桿18以及它們各自的樞接點201、21、202、22形成較長的上邊GS和下邊GI,而隔件20則形成第一四邊形框的后短邊PP,并且框架前部的樞接點21、22形成前短邊PA,參見圖4。
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13還包括一個第二可變形多邊形框,在所示實施例中為圖2和3中的點劃線所示的可變形四邊形框,其將第一可變形四邊框連接到旁柱或立桿27上,從而單獨或與旁柱或立桿一起支撐腳踏33。
最后,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13還包括一個靠背組件,其包括兩個立桿35,每一個立桿35均通過隔塊20樞接在第一四邊形框上與第二四邊形框26正對的一頭。如所示實例那樣,靠背的立桿35還通過橫桿36相連。
為了使樞接結構12能從圖2所示的下坐位置移到圖3所示的垂直或直立位置,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還包括一個操縱組件40,其布置在第一四邊框17和框架2特別是相應的半框4之間。
每一個操縱組件40均包括一個第一桿件41,其通過樞軸42樞接在框架的后部,并通過樞軸44樞接在第二桿件43的端頭。第二桿件43的另一端樞接在第一四邊框上,在所示實例中,其是通過樞軸45以及與第二桿件43相連的固定件46樞接在底桿19上。
每一個操縱組件還包括一個操縱手柄49,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通用從而使座椅的使用者能夠在圖2所示的下坐位置下、圖3所示垂直位置B以及在轉換過程中或者是在垂直—下移的過程中將力加到所述的手柄上。
為了便于垂直一下移移動,前面所述的身體支撐座椅還包括輔助裝置50。在本例中,所述輔助裝置為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均提供一個氣壓桿6,其布置在第一四邊框13和框架3的前部之間。
在所示的實例中,每一個氣壓桿50還包括有自動阻停裝置,其用來防止氣壓桿的移動以及與之相連的樞接系統(tǒng)的移動,并且用來阻停氣壓桿的阻停系統(tǒng)上沒有解除阻??刂?。布置在使用者主動手一側的手柄49包括有一個控制件,其將力作用在氣壓桿50的阻停裝置上。
通過操縱組件和氣壓桿50,座椅的使用者就能根據(jù)需要從坐著的位置移到站立位置。
為了確保使用者能夠達到最舒適的狀態(tài),本發(fā)明提出采用裝置60來自動調(diào)整靠背相對于垂直的斜度。由此就能在下降位置處使座椅的靠背稍稍前傾或后傾,同時在結構的垂直或站立位置使座椅的靠背自動適應到一個位置,例如但非特定的,一個基本垂直的位置,從而使使用者的腰部在站立位置時處于一個滿意的方向。
座椅靠背方向的自動調(diào)整可以以各種方式來實現(xiàn)。
根據(jù)所示實例,自動調(diào)整座椅靠背斜度的裝置60包括,為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提供有隔件20,靠背相應的立桿35安裝在該隔件20上從而與隔件一起形成一個α角,該角在樞接系統(tǒng)位移的過程中保持不變。自動調(diào)整裝置60還包括由兩個長邊GS、G1以及兩個短邊PB、PA構成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17。為了對座椅靠背或立桿35相對于垂線V的斜度β進行自動調(diào)整,申請人提出稍稍調(diào)整可變形四邊形框17相對于平行四邊形框的位置,從而改變樞接結構在下降或坐著的位置和垂直或站立位置之間的斜度β。
由此,申請人提出采用一種不同于第一四邊形框平行四邊形的形狀以獲得這樣的自動調(diào)整。
根據(jù)所示實例,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可采用如下的形式,其長邊GS、G1的長度LS和LI相等,而短邊PA的長度LA則要大于短邊PP的長度LP。由此,在座椅從坐著的位置移到站立位置時,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的結構就能使其移向座椅靠背的后部。
根據(jù)所示實例,自動調(diào)整裝置60能夠調(diào)節(jié)并能為四邊形框的后短邊PP選擇三種不同的長度。為此,隔件上具有三個布置成三角形的孔61,以便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從下面的三種形狀中選擇一種·平行四邊形;·后短邊PP的長度LP大于前短邊PA的長度LA;·后短邊PP的長度LP小于前短邊PA的長度LA。
選擇平行四邊形即對應于中間的調(diào)節(jié),對此座椅在下降位置和垂直位置之間其靠背斜度的調(diào)整幅度為零,所述后者保持相同的斜度β。
與之相反,當后短邊PP的長度大于前短邊PA的長度時,座椅的靠背在從下降位置移到垂直位置時會向前傾斜。與之相反,當短邊PP的長度小于前短邊PA的長度時,座椅的靠背在從下降位置移到垂直位置時會向后傾斜。
為了使身體支撐座椅1的使用者感覺更加舒適,該座椅優(yōu)選但非必須地包括靠背立桿35和相應隔件20之間α角的調(diào)整裝置70。
調(diào)整裝置70可采用可以采用任何合適的形式。根據(jù)本發(fā)明前面描述并展示的座椅實施例,其從圖5看起來會更加完整,該調(diào)整裝置包括,為兩側的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提供樞軸71以便將靠背的立桿35固定在隔件上,由此該立桿35就具有一個鎖定段73,該鎖定段73正對兩側樞接系統(tǒng)的靠背支撐部件72。
在通過樞軸71進行固定時,靠背的立桿35應能在收起的位置和升起的位置之間旋轉以便身體支撐座椅1的使用,其中立桿在收起位置時靠在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或身體支撐座椅座體的頂桿上。
由此,用來調(diào)整斜度的裝置70還包括用來將立桿35特別是桿段73固定在升起位置上的裝置,這樣立桿35就不能相對于隔件20移動。該鎖定裝置包括一個與鎖定段73相連的針74以及與隔件20相連的板75,在相對于所述后者移動時,就能借助于位移調(diào)整優(yōu)選為連續(xù)地調(diào)整角度并能移動,從而能連續(xù)地調(diào)整升起位置和鎖定位置處隔件和立桿之間的角度α。由此,就能將板安裝在例如一個槽中,同時可由阿基米德螺釘進行平移。
用來調(diào)整立桿35相對于隔件20靜止角度α的裝置70,和用來在下降位置和垂直位置之間自動調(diào)整座椅靠背斜度的裝置60一起,通過精細地調(diào)節(jié)座椅靠背的斜度,使座椅靠背的斜度在坐著的位置和站立位置時能處于最佳的角度,從而為座椅的使用者提供最佳的舒適度。
根據(jù)上述實施例,用來在坐著的位置和站立位置之間自動調(diào)整座椅斜度β的裝置60可通過將力加到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后短邊PP的長度LP上來實現(xiàn)調(diào)節(jié)。
然而,進行自動調(diào)整的裝置60也可通過將力加到可變形四邊形框另一邊上來實現(xiàn)調(diào)節(jié)。
由此,圖6所示為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的調(diào)整裝置60的另一實施例,其由一個連續(xù)調(diào)整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頂桿18長度的裝置構成。所述連續(xù)調(diào)整裝置60,根據(jù)所示實例,包括一個與桿18的兩段91、92相連的構件90,其通過螺紋部分與所述的每一個段相連,這樣該環(huán)沿著一個方向旋轉就能增加上段18的長度LS,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就能減少上段18的長度LS。
由此,就能根據(jù)所需的長度通過環(huán)90作用到座椅靠背斜度β的調(diào)整方向以及所述調(diào)整的數(shù)值或幅度。
自然,在本發(fā)明的構思范圍之內(nèi)還可做出其它的變更形式。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殘疾或不便人群的身體支撐座椅,其包括一個用來支撐樞接結構(12)的框架(2),該樞接結構包括座體、腳踏、靠背以及對稱布置在兩側的樞接系統(tǒng)(13),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均包括·一個第一可變形的四邊形框(17),該框與座體的支撐相連并包括兩個梁桿,即頂桿(18)和底桿(19),它們分別形成四邊形框的長側邊(GS、G1),并在樞接在框架的前部(21),并在后部通過一個隔件(20)連接,其中的框架形成四邊形框的前側短邊(Pa),其中的隔件形成四邊形框的后側短邊(PP);·一個與腳踏的支撐相連的第二可變形多邊形框(26);·靠背組件,其至少通過一個隔件(20)樞接在第一四邊形框(17)上與第二多邊形框(27)相反的一頭,并且該組件至少包括一個與隔件(20)相連的立桿(35);·以及,一個操縱組件,其布置在側邊組件和框架之間,并具有調(diào)整功能以控制側邊系統(tǒng)相對于底盤從結構的下降位置移到垂直位置,反之亦然,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相對于徑向平面的垂直方向在下降位置和站立位置之間自動調(diào)整座椅靠背斜度(β)的裝置(60)。
2.如權利要求1的身體支撐座椅,其中自動調(diào)整斜度的裝置包括,為兩側的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提供隔件(20)以及第一可變形的四邊形框(17),其形狀不同于平行四邊形。
3.如權利要求1的身體支撐座椅,其中自動調(diào)整裝置(60)可以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調(diào)整,即能夠選擇調(diào)整的方向和/或調(diào)整的大小。
4.如權利要求3的身體支撐座椅,其中自動調(diào)整裝置(60)可以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調(diào)整,即具有一個中間位置,其中,下降位置和站立位置時立桿(35)相對于徑向平面中垂線的角度(β)相同。
5.如權利要求3或4的身體支撐座椅,其中自動調(diào)整座椅靠背斜度(β)的裝置(60)包括隔件(20)以及用來調(diào)整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17)形狀的裝置(61,90),其中座椅靠背的立桿(35)以這樣的方式安裝在隔件上,即在站立位置和坐著的位置時其相對于隔件的角度相同。
6.如權利要求5的身體支撐座椅,其中用來自動調(diào)整的裝置(60)至少能夠從下面的三種形式中選擇一種作為第一四邊形框(17)的形狀·平行四邊形;·四邊形,其長邊(GS、G1)的長度(LS,LI)相同,前側短邊(Pa)的長度(La)大于后側短邊(PP)的長度(LP);·四邊形,其長邊的長度(LS,LI)相同,后側短邊(PP)的長度(LP)大于前側短邊(Pa)的長度(La)。
7.如權利要求5或6的身體支撐座椅,其中隔件(20)至少包括固定位置以固定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17)底桿(19)的相應樞接點。
8.如權利要求7的身體支撐座椅,其中的隔件包括三個用于底桿(19)樞接點的位置,此時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17)的形狀分別是·平行四邊形;·四邊形,其前側短邊的長度大于后側短邊;·四邊形,其后側短邊的長度大于前側短邊。
9.如權利要求3的身體支撐座椅,其中自動調(diào)整裝置(60)將力作用在第一可變形四邊形框上。
10.如權利要求1至9之一的身體支撐座椅,其包括用來調(diào)整各個立桿(35)相對于對應隔件(20)的角度(α)的裝置(70)。
11.如權利要求10的身體支撐座椅,其中用來調(diào)整立桿(35)相對于隔件(20)的角度的裝置包括,為每一個立桿(35)提供·樞軸(71),其用來將立桿(35)固定在隔件(20)上,并使立桿(35)能夠在收起的位置和升起的位置之間旋轉,立桿在收起位置時靠在第一四邊形框(17)的頂桿(18)上;·以及用來將立桿(35)固定在升起位置上的裝置(74),所述鎖定裝置與隔件(20)相連并能在隔件(20)上移動從而能連續(xù)地調(diào)整隔件(20)和立桿(35)之間的角度(α)。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用于殘疾或不便人群的身體支撐座椅包括一個用來支撐樞接結構的框架,該樞接結構包括座體、腳踏、靠背以及對稱布置在兩側的樞接系統(tǒng),每一個樞接系統(tǒng)均包括一個第一可變形的四邊形框(17),一個第二可變形多邊形框,靠背組件,以及一個操縱組件。該座椅還包括相對于徑向平面的垂直方向在下降位置和站立位置之間自動調(diào)整座椅靠背斜度(β)的裝置(60)。
文檔編號A61G5/00GK1788651SQ20041010137
公開日2006年6月2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2月17日
發(fā)明者F·X·拉芬 申請人:萊福斯坦德國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