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動側移式豬圈門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提高豬肉的品質,養(yǎng)豬廠采取每天將生豬放出豬圈到野外運動的方法,增加生豬的運動量。由于傳統(tǒng)的豬圈門的關閉通過手工干涉的方法,例如插銷等,大量生豬回圈時,需要花費較多的人力,且該類豬圈門不具備自鎖功能,存在被豬拱開的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氣動側移式豬圈門裝置,不僅結構設計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氣動側移式豬圈門裝置,包括設置在豬圈門旁側的氣缸以及設置在豬圈門上方的導軌,所述氣缸的推桿的末端與第一連桿的首端相鉸接,所述第一連桿的末端與第二連桿的首端相鉸接,所述第二連桿的中部與固定鉸支座相鉸接,所述第二連桿的末端與第三連桿的首端相鉸接,所述第三連桿的末端與滑塊相鉸接,所述滑塊與導軌滑動配合,所述豬圈門與第三連桿固定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連桿與第三連桿均呈L形。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連桿、第二連桿以及第三連桿均設置在豬圈門的上方。
優(yōu)選的,所述豬圈門設置在豬圈圍墻的內(nèi)側。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氣動驅動多桿機構,執(zhí)行機構簡單、成本低廉,實現(xiàn)所述豬圈門的快速自動啟閉;所述豬圈門設置在豬圈圍墻的內(nèi)側,不會影響到通道的通行,而且在所述豬圈門關閉時靠住豬圈的內(nèi)墻,無論豬的往外沖撞力或拱力多大,都無法將所述豬圈門打開從而實現(xiàn)豬圈門的自鎖;所述豬圈門打開、關閉的過程均按設計好的運動軌跡隨著第三連桿進行側移,不會受生豬聚集在門口的影響;氣動方式對于豬圈數(shù)量較多的養(yǎng)豬廠優(yōu)勢更具明顯,且沒有電機驅動的漏電危險和液壓驅動的漏油隱患,且可以推廣應用至其他牲畜類飼養(yǎng)圈,具有廣闊的前景。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一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二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三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中:1-豬圈門,2-氣缸,21-推桿,3-導軌,4-第一連桿,5-第二連桿,6-固定鉸支座,7-第三連桿,8-滑塊,9-豬圈圍墻。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如圖1~4所示,一種氣動側移式豬圈門裝置,包括設置在豬圈門1旁側的氣缸2以及設置在豬圈門1上方的導軌3,所述氣缸2的推桿21的末端與第一連桿4的首端相鉸接,所述第一連桿4的末端與第二連桿5的首端相鉸接,所述第二連桿5的中部與固定鉸支座6相鉸接,所述第二連桿5的末端與第三連桿7的首端相鉸接,所述第三連桿7的末端與滑塊8相鉸接,所述滑塊8與導軌3滑動配合,所述豬圈門1與第三連桿7固定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連桿5與第三連桿7均呈L形。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桿4、第二連桿5以及第三連桿7均設置在豬圈門1的上方,避免干涉。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豬圈門1設置在豬圈圍墻9的內(nèi)側。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氣缸2固定設置在豬圈圍墻9上。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氣缸2與其推桿21形成移動副,所述滑塊8與導軌3也形成移動副,所述第一連桿4、第二連桿5以及第三連桿7均為轉動副。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當所述氣缸2進氣時,所述推桿21伸出,所述第一連桿4平面順時針轉動,并帶動所述第二連桿5繞固定鉸支座6順時針轉動,進一步帶動所述第三連桿7平面逆時針轉動,所述滑塊8受導軌3限制,所述滑塊8沿導軌3從右極限位置往左極限位置運動,則所述豬圈門1隨著第三連桿7按預定運動軌跡,即沿著墻邊側移,門逐步開啟,當所述推桿21伸出至最大行程時,所述豬圈門1完全開啟;
當所述氣缸2進氣時,所述推桿21收縮,所述第一連桿4平面逆時針轉動,并帶動所述第二連桿5繞固定鉸支座6逆時針轉動,進一步帶動所述第三連桿7平面順時針轉動,所述滑塊8受導軌3限制,所述滑塊8沿導軌3從左極限位置往右極限位置運動,則所述豬圈門1隨著第三連桿7按預定運動軌跡,即沿著墻邊側移,門逐步關閉,當所述推桿21收縮至最大行程時,所述豬圈門1完全關閉,此時,所述豬圈門1正面靠住豬圈門1框兩邊的內(nèi)墻,無論豬的往外沖撞力或拱力多大,都無法將所述豬圈門1打開,實現(xiàn)了豬圈門1的自鎖。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氣動側移式豬圈門裝置。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