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放置自行車的裝置,主要可用于自行車的存車場所。 技術背景現(xiàn)有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多采用鋼管焊接而成,整個架子分為若干單元,每個單元 的底部是由長縱桿(包括各種可以起桿作用的實心桿、管和槽鋼等,下同)和短橫桿構成 的矩形框架,兩側面都是由豎桿等構成的側擋架,使用時將自行車前輪插到相應的單元內(nèi), 前車下部的中間部分嵌入矩形框里,車輪兩側被兩側的側擋架擋住,由此形成對自行車的 支撐和固定。這種存車架的缺陷是各單元均并列位同一個水平高度,由于自行車車把和腳 蹬子等部分橫向延伸出來的寬度比較大,各單元之間留有具有足夠大的橫向間距,以避免車把和腳蹬子之間的相互妨礙,因此占地面積較大。 發(fā)明內(nèi)容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采用這種存 車架可以有效地減小存車的占地面積。本發(fā)明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包括若干相互連接 的存車單元,所述存車單元分為高、低兩種,所述兩種存車單元相間分布。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將存車單元分為高低兩種,并且兩種存車單元 相間分布,放上自行車后,由于相鄰自行車的車把和腳蹬子處于不同的高度,在寬度方向 (橫向)上可以重疊,由此可以減小相鄰存車單元之間的橫向間距,有效的減小存車的占 地面積。
圖l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參見圖l,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包括若干相互連接的存車單元,所述存車單元分為高、低兩種,所述兩種存車單元相間分布。所述高存車單元高出所述低車存單元的優(yōu)選高度H為大于腳蹬子的旋轉直徑(旋轉時 所成園的直徑)并且不大于車輪直徑,這樣即可以有效地保證存放在不同存車單元上的車 輛不會相互影響,又可以避免過高的高度。所述相鄰存車單元之間的橫向間距D (相鄰存車單元中線之間的橫向間距)以實際放 車時自行車不相互妨礙的最小間距為宜。所述存車單元可以包括用于放置自行車的槽形架,所處槽形架的槽寬d以能夠順利放 入自行車車輪的最小寬度為宜,槽深h以大于車輪半徑的1/4至小于車輪的1/2為宜,過 小不利于自行車的穩(wěn)定,過大會受到輪軸的妨礙。所述槽形架的下面設有若干支桿23,所述支桿構成相應各存車單元的一部分,用于將 槽形架支撐起來。所述存車單元的不同支桿高度形成了所述高、低存車單元的不同高度。所述槽形架的底部22和兩側21可以采用板狀結構,也可以采用框架結構。同一個槽 形架的底部和兩側面可以都是板狀結構,也可以都是框架結構,還可以部分是板狀結構、 部分是框架結構,或者采用板與框架的任意適宜的混合方式。所述板狀結構的底部和兩側可以分別由底板和側板構成,并可設有用于安裝所述底板 或側板的相應骨架;所述框架結構的底部和兩側可以分別由若干桿連接而成,例如由若干 鋼管相互焊接而成。所述槽形架的底部一般應設有用于車輪前后定位的定位結構。當槽形架底部采用底板時,所述定位結構可以是位于該底板上的開口 (孔),也可以 是若干位于底板表面的凸起(例如焊接上去的橫管或著沖壓出來的凸起結構)。當采用開口 時,所述開口的數(shù)量通??梢允莾蓚€,分別與自行車的前輪和后輪位置相對應,存車時自 行車的前、后兩輪下部的中間部分分別插入這兩個開口上,同時形成對前后兩輪的固定; 也可以只設置一個開口,對應于自行車的前輪位置或者后輪位置,以便在存車時形成對前 輪或后輪的固定。當采用凸起時,各凸起位置應保證存車時自行車的前輪和/或后輪下部的 中間部分恰好陷入相應的兩個凸起之間。當所述槽形架底部采用框架結構時,構成槽形架底部的框架通常是由兩個長縱桿和多 個短橫桿構成的矩形框架,所述各短橫桿的位置分布應保證存車時自行車的前輪和/或后輪 下部的中間部分恰好陷入兩個短橫桿之間,由此形成對車輪前后定位的所述定位結構。所述支桿可以是固定的支桿,也可以高度可調(diào)的支桿。特別是對于所述高存車單元的 支桿來說,當采用高度可調(diào)的支桿后,可以根據(jù)需要調(diào)節(jié)相應存車單元的高度,以適應不 同場合的要求。所述高度可調(diào)支桿可以采用任意現(xiàn)有技術實現(xiàn)對其高度的調(diào)節(jié)。例如可以采用設有鎖 緊裝置的套管,或者在支桿上設置用于調(diào)節(jié)高度的由螺母和螺桿構成的螺旋副,或者在支 桿上設置用于調(diào)節(jié)高度的液壓缸,以實現(xiàn)電動調(diào)節(jié)。所述各存車單元的支桿數(shù)量通??梢允莾蓚€,分別位于存車單元的前端和后端,以利 于存車單元整體的平衡和穩(wěn)定。所述各存車單元的支桿數(shù)量也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設置成1個、3個或其他數(shù)量。所述各存車單元的支桿下端連接公共底座10,其連接方式可以是固定連接(例如焊接) 也可以是活動連接(例如滑塊和滑槽的配合方式)。當采用活動連接時,可以調(diào)節(jié)各存車單 元之間的間距,以適應不同場合的要求。所述各存車單元的支桿之間可以設有用于控制各存車單元之間間距同步變化的聯(lián)動 機構。所述聯(lián)動機構可以采用現(xiàn)有技術,例如可以采用主要由若干等長直桿通過鉸鏈連接 而成的平面連桿機構,所述直桿兩兩成對,成對的兩直桿中部相互鉸接,位于各直桿對同 一側的兩個直桿端分別同相鄰的另一個直桿對的兩個直桿端鉸接,由此依次連接而成的平 面連桿機構可以同步改變各相鄰直桿對上的對應部位之間的間距。將位于所述各存車單元 同一部位的各支桿分別與這種平面連桿機構各直桿對上的特定部位(例如各直桿對上的鉸 接點或者相鄰直桿對之間同一部位的鉸接點)鉸接,就可以限定各存車單元相應支桿之間 間距的同步變化。將存車架的一側固定,并設置帶動另一側移動的電動裝置,就可以通過 該電動裝置調(diào)節(jié)各存車單元之間的間距。本存車架還可以設置成多層結構,例如2層,所述各層的公共底座通過支架相互連接,以形成一個整體。所述支架可以是鋼質的固定支架,也可以采用土建結構以及其他形式的 可以將兩層支撐在不同高度的結構。為調(diào)節(jié)各層之間的距離(高度),所述支架還可以采用 升降支架。
權利要求
1.一種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包括若干相互連接的存車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車單元分為高、低兩種,所述兩種存車單元相間分布。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存車單元高出所述 低車存單元的高度H大于腳蹬子的旋轉直徑并且不大于車輪直徑。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其特征在于采用多層結構,所述各層 的公共底座通過支架相互連接。
4. 如權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車單元包 括用于放置自行車的槽形架和設置在所述槽形架下面的支桿,所述槽形架的底部和兩側采 用板狀結構或者框架結構,所述各支桿的下端連接公共底座。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處槽形架的槽深h范圍 為大于車輪半徑的1/4至小于車輪的1/2。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架的底部設有用 于車輪前后定位的定位結構。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其特征在于槽形架底部采用底板或采 用由兩個長縱桿和多個短橫桿構成的矩形框架,所述定位結構是位于所述底板上的開口或 者是若干位于該底板表面的凸起,或者是在所述矩形框架上分布的短橫桿。
8.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桿是高度可調(diào)的支 桿,所述高度可調(diào)的支桿采用設有鎖緊裝置的套管、或者設有用于調(diào)節(jié)高度的由螺母和螺 桿構成的螺旋副、或者設有用于調(diào)節(jié)高度的液壓缸。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存車單元的支桿下 端同所述公共底座之間采用活動連接,所述各存車單元的支桿之間設有用于控制各存車單 元之間間距同步變化的聯(lián)動機構。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半立體式自行車存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聯(lián)動機構釆用主要由 若干等長直桿通過鉸鏈連接而成的平面連桿機構,所述直桿兩兩成對,成對的兩直桿中部相互鉸接,位于各直桿對同一側的兩個直桿端分別同相鄰的另一個直桿對的兩個直桿端鉸 接,位于所述各存車單元同一部位的各支桿分別與這種平面連桿機構各直桿對上的特定部 位鉸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放置自行車的裝置,其包括若干相互連接的存車單元,所述存車單元分為高、低兩種,所述兩種存車單元相間分布。所述存車單元可以包括用于放置自行車的槽形架和設置在所述槽形架下面的支桿,所述槽形架的底部和兩側采用板狀結構或者框架結構,所述槽形架的底部設有用于車輪前后定位的定位結構,所述各支桿的下端連接公共底座,所述各存車單元的支桿之間設有用于控制各存車單元之間間距同步變化的聯(lián)動機構。本發(fā)明可以采用單層或多層結構,相鄰存車單元之間的橫向間距小,可以有效地減小存車的占地面積,主要可用于自行車的存車場所。
文檔編號B62H3/00GK101239632SQ20071012078
公開日2008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8月27日
發(fā)明者李慶梅 申請人:北京能拓高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