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椅子。更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符合人體功率學地支撐 使用者背部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椅子包括支撐使用者臀部的座部,和垂直設置在座部的后 表面以支撐使用者背部的背板。此外,為了舒適地支撐使用者背部,可以進一步在座部的下端安 裝能使背板傾斜的傾斜裝置。由于背板的上端相對其下端向前或向后 方向傾斜,故當使用者伸展他的手或傾斜他的背部時,背板自動移動, 因此椅子能舒適地支撐使用者背部。然而,這種傳統(tǒng)的椅子具有以下問題。當使用者坐在座部上幾個小時,使用者會感覺他的脊柱疼痛。因 為脊柱比背部的其它部分更突出,所以當背部接觸背板的前表面時, 所述脊柱與背部的其它部分相比,受到更大作用力。因此,由于壓力集中于脊柱,當使用者在辦公室或者閱讀室保持 此種狀態(tài)數小時,他會感覺脊柱疼痛。以上在背景部分公開的信息只是用于增強對本發(fā)明的背景的理 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構成現有技術的信息,所述現有技術是本領域 普通技術人員在這個國家已經公知的。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致力于提供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所述椅子具有能符合人 體功率學地支撐使用者背部的優(yōu)點。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包括垂直框架,其垂 直地設置于座部,并且設置在座部的后表面上;水平框架,其安裝在 所述垂直框架上;第一和第二背板,其相對于所述水平框架的中心分 別設置在所述水平框架的左右側;和第一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其分 別在所述水平框架的左側和所述第一背板之間,和在所述垂直框架的 右側和所述第二背板之間設置,以分別向所述第一和第二背板提供彈 性。另外,第一和第二背板的各局部橫截面都具有向椅子后方凹陷的 凹入形一犬。另外,第一和第二背板的各縱截面都具有向椅子前方凸出的凸起形狀。另外,各縱截面的第一預定部分具有直線形狀。另外,與其它部分相比,各縱截面的第二預定部分具有更凸起的 形狀,第二預定部分安置在與使用者的肋骨接觸的各個部分上。另外,第一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中的每一個可包括第一連接體, 其可拆卸地安裝在水平框架上;第二和第三連接體,其分別安置在所 述第一連接體的兩端,所述第二和第三連接體相對于各個背板的上方 或下方垂直安置,并且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第 一和第二背板中的每一個上;和第一和第二彈性體,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體和所述第 二連接體之間、以及所述第一連接體和所述第三連接體之間。另外,第一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中的每一個可進一步包括在第二 和第三連接體的各前表面處形成的多個摩擦凸起。另外,第 一和第二背板可通過間隙調整單元沿著水平框架向左或 右移動。另外,間隙調整單元包括第一和第二孔,其分別在水平框架的 左側和右側形成,并且第一和第二孔各具有沿著所述水平框架的長度 方向的預定長度;和第一和第二螺栓,其分別插入第一和第二孔中, 并且其分別連接到第一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并且當第一螺栓沿著第 一孔向右移動和第二螺栓沿著第二孔向左移動時,第一和第二背板之 間的間隙變窄;當第一螺栓沿著第一孔向左移動和第二螺栓沿著第二 孔向右移動時,第一和第二背板之間的間隙變寬。另外,背部支撐裝置進一步包括分別保護所述第一和第二彈性連 接單元的第一和第二保護蓋。另外,所述第一和第二保護蓋中的每一個可包括連接部分,插 入孔形成于所述連接部分,以通過螺栓連接到連接體;第一拱形部分, 其內部形成有第一空間,從而第二連接體能在其中移動;和第二拱形 部分,其內部形成有第二空間,從而第三連接體能在其中移動。另外,第一和第二保護蓋中的每一個可進一步包括安裝在其邊緣 的減震部分。
圖1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的俯視平 面圖;圖3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的側視圖; 圖4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的前視圖; 圖5是沿圖4中V-V線的橫截面視圖; 圖6是沿圖4中VI-VI線的橫截面視圖;圖7是表示在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中的彈 性連接單元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在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中的保 護蓋的立體圖;圖9是表示保護蓋處于安裝在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 支撐裝置上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10是在4艮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中,表示第 一和第二背板相對于X軸處于旋轉狀態(tài)的俯視平面圖;圖ll是在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中,表示第 一和第二背板相對于Y軸處于旋轉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12是在才艮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中,表示第 一和第二背板相對于Z軸處于旋轉狀態(tài)的后視圖;圖13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應用于一 種傾斜型椅子的側視圖;圖14是表示才艮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應用于一 種標準型椅子的側視圖。附圖中主要部件的附圖標記說明100:垂直框架 200:水平框架310:第一背板 320:第二背板401:第一彈性連接單元 402:第二彈性連接單元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更全面的說明,在所述附圖中示出 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所說明的實施例可以多種不同方式進 行修改,而不會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圖1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的俯視平面圖, 圖3表示4艮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的側視圖。如圖1所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其包 括垂直框架100、水平框架200、第一和第二背板310和320,以及第 一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401和402。如圖1和圖3所示,垂直框架IOO垂直地設置在椅子的后表面(參 照圖13或圖14)。作為示例,此垂直框架IOO可以安裝在椅子(參照圖14)的座部(參照圖14的"710")上。另外,作為另一個示例,在 椅子安裝有支架(參照圖13的"610")(其設置在座部的下面以支撐座 部,并當需要時結合傾斜裝置)的情況下,垂直框架100可以安裝到 支架(參照圖13的"610")上。此外,為了能容易地更換,垂直框架 110可拆卸地安裝到座部或者支架上。如圖1和2所示,水平框架200垂直地安裝到垂直框架100上, 即,水平框架200相對于地面水平安置。如圖1和2所示,第一和第二背板310和320相對于水平框架200 的中心分別設置在水平框架200的左右側。下面將結合圖4至圖6對 第一和第二背板310和320進行詳細說明。圖4是表示才艮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的前視圖, 圖5是沿圖4中V-V線的橫截面視圖,圖6是沿圖4中VI-VI線的橫 截面視圖。為了獲得與使用者背部充分接觸的接觸表面,第一和第二背板310 和320的各局部橫截面具有相對于水平線向椅子后方凹陷的凹入形狀。 換句話說,當使用者觀看各背板300的前表面時,接觸線(這里,接 觸線假想是沿著各背板300的表面畫出)的水平接觸線的形狀是向椅 子后方凹陷的。這種凹入形狀可以相對于中心垂直線兩側對稱或者非 對稱地形成,所述中心垂直線設置在接觸線的垂直接觸線的中心處。更詳細地,為了恰當地支撐使用者的腰推,第一和第二背板310 和320的各個縱截面可以具有向椅子前方凸出的凸起形狀。換句話說, 當使用者觀看各個背板300的前表面時,接觸線的垂直接觸線的形狀 是向椅子前方凸出。更具體地,作為第一個例子,這樣的垂直接觸線的中心部分具有如其上部和下部的圓形,因此,總體上,垂直接觸線具有向椅子前方凸出的凸起形狀。作為第二個例子,如圖5所示,垂 直接觸線的中心部分具有直線形狀,并且其上部和下部向椅子后方完 全地傾斜,因此,總體上,垂直接觸線具有向椅子前方凸出的凸起形 狀。根據第一個和第二個例子,各個背板300的凸起的上部能支撐使 用者的上部身體的負荷,因此能減少影響使用者腰推的負荷。各個背 板300的凸起的下部與使用者的骨盆緊密接觸,因此可以減少骨盆受 到的壓力。另外,如圖5和6所示,對于這樣的垂直線的凸起程度,理想的 是靠近使用者的肋骨設置的第一部分大于靠近使用者的脊柱設置的第 二部分。另外,理想的是所設置的以使使用者的肋骨接觸于其上的每 個部分的部分與其它部分比較具有更凸起的形狀。另外,理想的是第 二部分總體上平坦地形成。另外,如圖1所示,第一和第二背板310和320可以通過間隙調 節(jié)單元500沿著水平框架200向左或向右移動。下面將結合圖1詳細 說明間隙調節(jié)單元500。如圖1所示,間隙調節(jié)單元500包括分別在水平框架200的左側 和右側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孔510和520,第一和第二孔510和520中的 每個都具有沿著水平框架200的長度方向的預定長度;和分別插入第 一和第二孔510和520的第一和第二螺栓530和540,該第一和第二螺 栓分別連接第一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401和402。因此,在使用者稍微松動第一和第二螺栓530和540后,如果使 用者移動第一背4反310,則致^f吏第一螺栓530沿著第一孔510向右移動,并且如果使用者移動第二背板320,則致使第二螺栓540沿著第二孔 520向左移動,第一和第二背板310和320之間的間隙變窄。另外,如 果使用者移動第一背板310,則致使第一螺栓530沿著第一孔510向左 移動,并且如果使用者移動第二背板320,則致使第二螺栓540沿著第 二孔520向右移動,第一和第二背板310和320之間的間隙變寬。
如圖1至圖3所示,第一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401和402可以分 別設置在水平框架200的左側和第一背板310之間,以及垂直框架100 的右側和第二背板320之間,以分別向第一和第二背板310和320提 供彈性。下面將結合圖7詳細說明第一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401和402。
圖7是表示在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中的彈 性連接單元的立體圖。
第一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401和402中的每個都包括可拆卸地安 裝在水平框架200上的第一連接體410,分別設置在第一連接體410的 兩端的第二和第三連接體420和430,所述第二和第三連接體垂直地設 置在相對于各個背板300的上方或下方,并可拆卸地安裝在各個背板 300上,和分別設置在第一連接體410和第二連接體420之間,以及第 一連接體410和第三連接體430之間的第一和第二彈性體440和450。
而且,第一彈性體440的一端與第一連接體410的一端連接,第 一彈性體440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接體420的一端連接。另外,第二彈 性體450的一端與第一連接體410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彈性體450的 另一端與第三連接體430的一端連接。
由硬合成樹脂制成的第一連接體410與水平框架200連接,并且 在其上可以形成第一連接孔411。因此,如果第一螺栓530順序地連接水平框架200的第一孔510和第一連接孔411,則水平框架200和第一 連接體410能夠相互連接。
由硬合成樹脂制成的第二連接體420與各個背板300連接,并且 在其上可以形成第二連接孔421。因此,如果第三螺栓610順序地連接 第二連接孔421和形成在各個背板300的第一安裝孔630,則各個背板 300和第二連接體420能夠相互連接。
由硬合成樹脂制成的第三連接體430安裝到各個背板300上,因 此第三連接體430設置在比第二連接體420低的部分,并且在其上可 以形成第三連接孔431。因此,如果第四螺栓610順序地連接第三連接 孔431和在各個背板300形成的第二安裝孔630,則各個背板300和第 二連接體420能相互連接。
作為其它例子,如果不考慮裝配(包括更換部件的修理過程)的便利 性,則第一和第二彈性體440和450可以通過粘合劑直接連接到各個 背板300或水平沖醫(yī)架200,從而取代第一、第二和第三連接體410、 420 和430。作為另一個例子,在各個背板300的后表面和水平框架200由 金屬材料制成的情況下,第一和第二彈性體440和450可以通過熱粘 合直接連接到各個背板300或者水平框架200,從而取代第一、第二和 第三連接體410、 420和430。
另外,上述第一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401和402每個都進一步包 括形成在第二和第三連接體420和430的每個前表面的多個摩擦凸起 460。第二和第三連接體420和430能通過該多個摩擦凸起460恰當地 放置在各個背板300上。另外,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進一步包括分
別保護第 一和第二彈性單元401和402的第 一和第二保護蓋701和702 。 下面將結合附圖8和9詳細說明第一和第二保護蓋701和702。
圖8是表示在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中的保 護蓋的立體圖,圖9是表示保護蓋處于安裝在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 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上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
如圖8所示,第一和第二保護蓋701和702每個都包括形成有插 入孔711的連接部分710,以使所述連接部分通過螺栓連接到連接體 410,內部形成有第一空間721的第一拱形部分720,以至于第二連接 體420能在其中移動,和內部形成有第二空間731的第二拱形部分730, 以至于第三連接體430能在其中移動。另外,作為另一個例子,第一 和第二個蓋(未示出)中的每一個可以與各個背板300連接,并且其 具有向水平框架200打開的形式。
另外,第一和第二保護蓋701和702中的每一個都可以進一步包 括安裝于面向各個背板300的邊緣的減震部分740。該減震部分740緩 沖當各個背板300和各個保護蓋700由于各個背板300的移動互相沖 突時產生的宸動,以保護各個保護蓋700和各個背板300。進一步,各 個保護蓋700和減震部分740可以通過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 )形成 為一體。
下面將結合附圖10至12,詳細說明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 背部支撐裝置的活動。
圖IO是在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中,顯示第 一和第二背板相對于X軸處于旋轉狀態(tài)的俯視平面圖,圖ll是在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中,顯示第一和第二背板相對
于Y軸處于旋轉狀態(tài)的側視圖,和圖12是在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 子的背部支撐裝置中,顯示第一和第二背板相對于Z軸處于旋轉狀態(tài) 的后視圖。
如圖IO所示,由于第一和第二背板310和320具有致使使用者的 背部能充分地接觸在其上的凹入形狀,所以當使用者坐在椅子上時, 使用者的背部能充分地接觸在第一和第二背板310和320上。另外, 在使用者未坐在椅子上的正常狀態(tài)下(參照圖10中示出的虛線),如 果使用者坐在椅子上,由于使用者的壓力,第一背板310相對于X軸 (參照圖1的"X")順時針旋轉,第二背板320相對于X軸逆時針旋轉。 此時,第一和第二彈性體440和450保持恢復力,因此,如果使用者 從椅子站起,第一和第二背板310和320通過該恢復力恢復為正常狀 態(tài)(參照圖IO所示的虛線)。
如圖ll所示,由于第一和第二背板310和320具有能支撐使用者 背部的上部以保護其腰推的凸起形狀,所以當使用者坐在椅子上時, 其能防止使用者背部的上部對其腰推的壓迫。另外,在使用者未坐在 椅子上的正常狀態(tài)下(參照圖10中示出的虛線),如果使用者坐在椅 子上后,向后傾斜他的背部,由于使用者的壓力,第一和第二背板310 和320相對于Y軸(參照圖1的"Y")逆時針旋轉。此時,第一和第二 彈性體440和450保持恢復力,因此,如果使用者從椅子站起,第一 和第二背板310和320通過該恢復力恢復為正常狀態(tài)(參照圖10所示 的虛線)。
如圖12所示,在使用者未坐在椅子上的正常狀態(tài)下(參照圖10 中示出的虛線),如果使用者坐在椅子上,由于使用者的壓力,第一背板310相對于Z軸(參照圖1的"Z")逆時針旋轉,第二背板320相對 于Z軸順時針旋轉。此時,第一和第二彈性體440和450保持恢復力, 因此,如果使用者從椅子站起,第一和第二背板310和320通過該恢 復力恢復為正常狀態(tài)(參照圖IO所示的虛線)。
如已經說明的,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具有 以下優(yōu)點。
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由于第 一背板和第二背板具有特定形狀, 并且設置有彈性連接單元,故使用者的背部能夠得到符合人體功率學 地支撐。因此,雖然使用者坐在椅子上工作數小時,影響使用者背部 的壓力能最小化。
當對本發(fā)明連同實施例進行了說明后,能夠理解本發(fā)明不限于公 開的實施例,而是,相反,旨在涵蓋各種包括在所附權利要求中的精 神和范圍內的修改和等同設置。
權利要求
1. 一種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包括垂直框架,其垂直地設置于座部,并且設置在座部的后表面上;水平框架,其安裝在所述垂直框架上;第一和第二背板,其相對于所述水平框架的中心分別設置在所述水平框架的左右側;和第一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其分別設置在所述水平框架的左側和所述第一背板之間,以及所述垂直框架的右側和所述第二背板之間,以分別向所述第一和第二背板提供彈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和第二背板的各局部橫截面都具有向椅子后方凹陷的凹入形狀。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部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和第二背板的每個縱截面都具有向椅子前方凸出的凸起形狀。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背部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 縱截面的第一預定部分具有直線形狀。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背部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與其它部 分相比,每個所述縱截面的第二預定部分具有更凸起的形狀,所述第 二預定部分設置在與使用者的肋骨接觸的每個部分上。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背部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中的每一個都包括第一連接體,其可拆卸地安裝在水平框架上;第二和第三連接體,其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體的兩端,所述 第二和第三連接體相對于每個背板的上方或下方垂直設置,并且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第一和第二背板中的每一個上;和第 一和第二彈性體,其分別在所述第一連接體和所述第二連接體 之間、以及在所述第一連接體和所述第三連接體之間連接。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部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中的每個都進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和第三連接體 的各自的前表面形成的多個摩擦凸起。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背部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和第二背板通過間隙調整單元沿著所述水平框架向左或右移動。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背部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 調整單元包括第一和第二孔,其分別在所述水平框架的左側和右側形成,并且 所述第一和第二孔中的每一個都具有沿著所述水平框架的長度方向的 預定長度;和第一和第二螺栓,其分別插入所述第一和第二孔中,并且其分別 連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和當所述第一螺栓沿著所述第一孔向右移動和所述第二螺栓沿著所 述第二孔向左移動時,所述第一和第二背板之間的間隙變窄;當所述 第一螺栓沿著所述第一孔向左移動和所述第二螺栓沿著所述第二孔向 右移動時,所述第一和第二背板之間的間隙變寬。
10、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部支撐裝置,進一步包括第一和第 二保護蓋,其分別保護所述第一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
11、 根振權利要求IO所述的背部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和第二保護蓋中的每一個都包括連接部分,其形成有插入孔,以通過螺栓將其連接到連接體;第一拱形部分,其內部形成有第一空間,從而所述第二連接體能 在其中移動;和第二拱形部分,其內部形成有第二空間,從而所述第三連接體能 在其中移動。
12、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背部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和第二保護蓋中的每一個都進一步包括安裝在其邊緣的減震部分。
全文摘要
一種椅子的背部支撐裝置,能符合人體功率學地支撐使用者背部,其包括垂直框架,其垂直地設置于座部,并且設置在座部的后表面上;水平框架,其安裝在所述垂直框架上;第一和第二背板,其相對于所述水平框架的中心分別設置在所述水平框架的左右側;和第一和第二彈性連接單元,其分別設置在所述水平框架的左側和所述第一背板之間,和所述垂直框架的右側和所述第二背板之間,以分別向所述第一和第二背板提供彈性。
文檔編號A47C7/44GK101243926SQ20071007937
公開日2008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2月15日
發(fā)明者丁寬榮 申請人:韓國拓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