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構造成進給片材的進給裝置以及包括該進給裝置的成像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迄今已知一種構造成將片材供應給成像裝置的成像單元的進給裝置,該成像裝置例如為復印機或打印機。進給裝置包括構造成儲存片材的儲存單元。
進給裝置中的片材儲存單元構造成從進給裝置的殼體向操作側拉出,以便能夠補充片材。詳細地說,相互平行延伸的內部軌道分別在相同的高度位置處提供于儲存單元的相對側表面上。構造成引導相應內部軌道的外部軌道提供于殼體側部上。儲存單元通過使內部軌道沿外部軌道滑動而從殼體拉出。
在上述具有儲存單元的進給裝置中,存在這樣的情況,其中,當用戶使儲存單元相對于殼體運動時,儲存單元和堆垛在儲存單元中的片材摞由于慣性力而移動。在這種情況下存在引起例如在進給裝置的部件中產生故障之類的問題的危險。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構造成進給片材的進給裝置,所述進給裝置包括:
布置單元,片材布置在所述布置單元上,所述布置單元可沿與片材進給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運動;
進給單元,所述進給單元構造成沿所述片材進給方向進給布置于所述布置單元上的片材;以及
第一引導單元和第二引導單元,所述第一引導單元和第二引導單元構造成沿所述交叉方向引導所述布置單元;
其中,所述第一引導單元布置在所述進給單元和第二引導單元下方、所述第二引導單元沿所述片材進給方向的下游。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構造成進給片材的進給裝置,所述進給裝置包括:
布置單元,所述布置單元能夠在片材布置在所述布置單元上的狀態(tài)下上下運動,所述布置單元可沿與片材進給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運動;
運動單元,所述運動單元構造成使所述布置單元沿向上方向運動;以及
第一引導單元和第二引導單元,所述第一引導單元和第二引導單元構造成沿所述交叉方向引導所述布置單元;
其中,所述第一引導單元布置于所述運動單元和第二引導單元下方。
通過下面參考附圖對示例實施例的說明,將清楚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
附圖說明
圖1是用于表示成像系統(tǒng)的總體構造的解釋圖,該成像系統(tǒng)包括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進給裝置。
圖2是用于表示圖1中所示的進給裝置的內部構造的解釋圖。
圖3是用于表示圖1中所示的進給裝置的儲存單元的透視圖。
圖4是用于表示圖1中所示的進給裝置的儲存單元在從上面看時的解釋圖。
圖5A是用于表示提供于內部軌道上的接合部件的視圖。
圖5B是用于表示在儲存單元的安裝部分中形成的切除孔的視圖。
圖5C是用于表示內部軌道通過接合部件與切除孔的接合而安裝在儲存單元上的狀態(tài)的視圖。
圖6是用于表示運動機構的解釋圖,該運動機構構造成使進給裝置相對于成像裝置以可接觸和可分離的方式來運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詳細介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說明書的以下說明中,“片材的寬度方向”表示與片材從進給裝置5至成像裝置2進給的進給方向垂直的方向。
首先將參考圖1介紹成像系統(tǒng)1的總體構造。成像系統(tǒng)1包括成像裝置2、文件讀取裝置3、文件進給裝置4、進給裝置5和片材收集裝置6。成像裝置2包括進給盒7,每個進給盒7構造成儲存大約100個片材(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提供了兩個進給盒7a、7b)。成像裝置2在由進給盒7a、進給盒7b和進給裝置5中的任意一個進給的片材上執(zhí)行成像操作,該成像操作基于由文件讀取裝置3從文件的圖像中讀取的圖像數據。已經在其上形成圖像的片材被收集和儲存在片材收集裝置6上。文件也能夠通過文件進給裝置4而進給至文件讀取裝置3。
成像裝置2只需要在片材上形成圖像,因此可以使用各種成像機構。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電子照相類型的成像機構(也就是,靜電成像機構)用作成像機構。不過,成像裝置2的成像機構并不局限于靜電成像機構,也可以使用各種機構,例如噴墨成像機構和膠印(offset)成像機構。
圖1中所示的成像裝置2包括曝光裝置(例如激光頭)8、感光鼓9、顯影單元10、轉印充電器11和定影輥12。靜電潛像(靜電圖像)通過曝光裝置8而形成于感光鼓9的表面上。顯影單元10使作為顯影劑的調色劑(圖像墨)粘附在靜電潛像上。粘附在感光鼓9上的調色劑通過轉印充電器11而轉印至從進給盒7a、進給盒7b或進給裝置5進給的片材上。承載了轉印于其上的調色劑的片材被發(fā)送至布置于下游的定影輥12,且承載在片材上的調色劑被加熱和定影。然后,片材通過片材排出輥對13而排出給片材收集裝置6。
在文件讀取裝置3的頂部提供有沿水平方向并置的第一平板14和第二平板15,第一平板14和第二平板15由透明玻璃來制造。第一平板14用于讀取手動布置于其上的文件,并形成為具有這樣的尺寸,即,能夠布置具有最大可用尺寸的文件。第二平板15用于讀取從文件進給裝置4進給和以預定速度運動的文件。
在文件讀取裝置3中提供有第一讀取滑架16、第二讀取滑架17、聚光透鏡18以及包括光電轉換元件19的光電轉換單元。第一讀取滑架16和第二讀取滑架17由滑架馬達(未示出)驅動,以便在第一平板14下面沿子掃描方向往復運動。第一讀取滑架16提供有:燈,該燈構造成向文件照射光;以及反射鏡,該反射鏡構造成反射由文件反射的光。第二讀取滑架17提供有兩個反射鏡,這兩個反射鏡構造成將光從第一讀取滑架16的反射鏡引導至聚光透鏡18和光電轉換元件19。當要讀取布置在第一平板14上的文件時,在第一讀取滑架16和第二讀取滑架17運動的同時光從第一讀取滑架16照射至布置于第一平板14上的文件的圖像。由文件反射的光通過第一讀取滑架16和第二讀取滑架17而引導至光電轉換元件19,并轉換成電信號。因此,由文件產生圖像數據。這樣產生的圖像數據作為圖像信號而發(fā)送給成像裝置2的曝光裝置8。
文件進給裝置4包括進給托盤20、片材傳送機構21和片材排出托盤22。布置在進給托盤20上的文件通過片材傳送機構21而一張張地傳送,在第二平板15上面經過,并排出至片材排出托盤22。當要讀取從文件進給裝置4進給和在第二平板15上面經過的文件時,第一讀取滑架16和第二讀取滑架17預先停止在第二平板15下面,圖像數據由在第二平板15上面經過的文件來產生。
下面將參考圖2至圖4詳細地介紹進給裝置5的結構。進給裝置5包括:殼體(進給裝置本體)23;儲存單元25,該儲存單元25構造成儲存片材,作為由殼體23中的拉出機構24支撐的儲存部分,以便拉出;以及分離和進給機構26,該分離和進給機構26構造成使儲存在儲存單元25中的片材一張張地分離,并將片材進給至成像裝置2。在儲存單元25中提供有堆垛托盤27,該堆垛托盤27構造成沿上下方向而升高和降低,并用作布置單元,片材布置在該布置單元上。堆垛托盤27包括具有平表面的板狀部件。片材能夠堆垛在堆垛托盤27上。而且,在儲存單元25的上部部分處提供有片材上表面檢測傳感器28,該片材上表面檢測傳感器28構造成檢測堆垛在堆垛托盤27上的片材的最上側表面的位置。
儲存單元25具有大致箱形形狀,在頂部具有開口。當儲存單元25從殼體23中拉出時,片材能夠通過所述開口而裝入和堆垛在儲存單元25中的堆垛托盤27上。用于在儲存單元25中儲存堆垛托盤27的空間(下文中稱為“堆垛托盤儲存空間”)由左側壁部分29和右側壁部分30、近側壁部分31和遠側壁部分32以及底板33而分隔出,該左側壁部分29和右側壁部分30沿進給方向(該進給方向是片材從進給裝置5進給至成像裝置2的方向,在圖2中從右側向左側的方向)彼此相對,該近側壁部分31和遠側壁部分32沿片材的寬度方向(與進給方向垂直的方向)彼此相對。近側壁部分31的外側還由外部部件34來覆蓋。當從儲存單元25被拉出所朝向的一側看時,左側壁部分29和右側壁部分30分別位于左側和右側。當從儲存單元25被拉出所朝向的一側看時,近側壁部分31和遠側壁部分32分別位于近側和遠側。
在左側壁部分29的頂部形成有引導傾斜部29a,該引導傾斜部29a構造成向下游(詳細地說,向形成于后面所述的分離和進給機構26的進給輥46和分離輥48之間的夾持部部分)引導堆垛于堆垛托盤27上的片材,片材能夠平順地從堆垛托盤27引導至分離和進給機構26。在右側壁部分30的頂部形成有切除部分30a。形成切除部分30a有助于將片材裝入和堆垛在儲存單元25中的堆垛托盤27上。
在近側壁部分31和遠側壁部分32的外部區(qū)域中提供有提升機構35,該提升機構35構造成升高和降低堆垛托盤27。不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細長狹槽31a形成于近側壁部分31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細長狹槽32a形成于遠側壁部分32中。從堆垛托盤27的、面向片材寬度方向的兩側部分側向(片材的寬度方向)凸出和延伸的支撐部27a分別穿過狹槽31a和32a延伸。這些支撐部27a由提供于近側壁部分31和遠側壁部分32的外部區(qū)域中的提升機構35來支撐。提升機構35的驅動使支撐部27a分別沿狹槽31a和32a運動,且堆垛托盤27(片材堆垛于該堆垛托盤27上)升高和降低,同時保持堆垛托盤27的基本水平狀態(tài)。
在實施例中,如圖4中所示,提供了四個支撐部27a,以便分別從堆垛托盤27的四個拐角附近側向延伸。近側壁部分31具有兩個狹槽31a,這兩個狹槽31a形成在與位于近側壁部分31側的兩個支撐部27a相對應的位置處,且遠側壁部分32具有兩個狹槽32a,這兩個狹槽32a形成在與位于遠側壁部分32側的兩個支撐部27a相對應的位置處。不過,堆垛托盤27的支撐部27a的數目并不局限于四個,可以采用任意數目,只要堆垛托盤27能夠通過提升機構35而升高和降低,同時保持堆垛托盤27的基本水平狀態(tài)即可。而且,狹槽的數目也并不局限于四個,可以根據支撐部27a的數目而變化。
在堆垛托盤儲存空間中還提供有:側邊緣限制部件36和37,該側邊緣限制部件36和37定位成使得堆垛在堆垛托盤27上的片材沿寬度方向置于側邊緣限制部件36和37之間;以及后邊緣限制部件38,該后邊緣限制部件38定位在堆垛托盤27上的片材的后邊緣側(沿進給方向遠離成像裝置2的一側的端部)。片材沿寬度方向在堆垛托盤27上的位置由側邊緣限制部件36和37來限制,片材沿進給方向在堆垛托盤27上的位置由儲存單元25的左側壁部分29(沿進給方向在前側的側壁部分29)和后邊緣限制部件38來限制。在所示實施例中,如圖4中所示,側邊緣限制部件36和側邊緣限制部件37分別通過螺釘或其它固定部件而安裝在近側壁部分31的上表面和遠側壁部分32的上表面上,并穿過堆垛托盤27以在堆垛托盤27的可運動范圍上延伸至底側。在近側壁部分31的上表面和遠側壁部分3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多個安裝孔(螺釘孔)(未示出)。片材沿寬度方向在堆垛托盤27上的位置能夠通過根據片材的尺寸在不同位置處將側邊緣限制部件36和37安裝于所述安裝孔而進行限制。而且,如圖4中所示,后邊緣限制部件38提供為豎立,以便可沿形成于儲存單元25的底板33中的滑槽33a運動,并穿過堆垛托盤27,以便在堆垛托盤27的可運動范圍上延伸至上側。片材的后邊緣沿進給方向在堆垛托盤27上的位置能夠通過使后邊緣限制部件38根據片材尺寸沿滑槽33a運動而進行限制。
提升機構35(運動單元)是構造成升高和降低堆垛托盤27的機構。在所示實施例中,提升機構35包括:四根線39,這四根線用作分別固定在堆垛托盤27的支撐部27a的懸掛部件;以及提升驅動機構,該提升驅動機構構造成卷繞這些線39。提升驅動機構(提升驅動單元)包括:四個纏繞滑輪41,這四個纏繞滑輪41用作構造成分別卷繞相應線39的纏繞部件;以及提升馬達(未示出),該提升馬達用作構造成通過多個驅動齒輪43來驅動驅動軸40旋轉的驅動源。多個中間滑輪42構造成分別卷繞在纏繞滑輪41和相應支撐部27a之間延伸的線39。
在四個纏繞滑輪41當中,兩個纏繞滑輪41布置在近側壁部分31側,剩余的兩個纏繞滑輪41布置在遠側壁部分32側。在近側壁部分31側的纏繞滑輪41和在遠側壁部分32側的纏繞滑輪41固定于單個驅動軸40,該驅動軸40沿左側壁部分29的外表面延伸。當堆垛托盤27通過提升機構35而向上提升時,提升馬達的正向驅動通過驅動軸40使四個纏繞滑輪41旋轉,并分別卷繞線39,因此,堆垛托盤27的四個支撐部27a同時向上拉動。因此,堆垛托盤27升高,同時保持該堆垛托盤27的基本水平狀態(tài)。提升馬達的反向驅動使四個纏繞滑輪41被驅動沿與用于升高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并放出線39,因此,堆垛托盤27借助于堆垛托盤27的重力而降低,同時保持堆垛托盤27的基本水平狀態(tài)。
在該實施例中,使用具有線39的提升機構35。不過,提升機構35沒有特別限制,只要它能夠升高和降低堆垛托盤27,同時保持該堆垛托盤27的基本水平狀態(tài)即可。
分離和進給機構26包括:排出輥45,該排出輥45構造成與堆垛在堆垛托盤27上的片材的最上側表面接觸,以便排出片材;分離單元,該分離單元構造成將排出的片材一張張地分離;以及傳送輥對48,該傳送輥對48構造成將由分離單元分離的片材傳送給成像裝置2。分離單元包括進給輥46和分離輥47,分離輥47與進給輥46壓力接觸,以便防止隨后的第二張片材被進給。
進給輥46構造成由進給馬達(未示出)經由多個齒輪(未示出)和正時皮帶(未示出)來驅動,且進給馬達的驅動使進給輥46旋轉并進給片材。排出輥45由托架49可旋轉地支撐,該托架49被支撐為可繞進給輥46的軸旋轉。通過進給馬達引起的進給輥46的軸的旋轉通過多個齒輪而傳遞給排出輥45,以便驅動排出輥45旋轉。
分離輥47具有安裝在它的旋轉軸上的扭矩限制器(未示出)。因此,當兩個或更多的重疊片材夾在進給輥46和分離輥47之間的壓力接觸部分處時,分離輥47停止,以便防止隨后的第二張片材被進給。換句話說,當多個重疊的片材進入進給輥46和分離輥47之間的夾持部部分時,進給輥46的驅動力傳遞給最上側的片材,而分離輥47的旋轉停止,從而引起在最上側片材和從頂部起的隨后第二片材之間打滑,并使得最上側片材與隨后的第二片材分離。當然,分離墊或其它部件可以用于代替分離輥47。
傳送輥對48包括:驅動輥,驅動輥構造成由傳送馬達(未示出)來驅動;以及從動輥,從動輥構造成跟隨驅動輥而旋轉。傳送馬達(未示出)使驅動輥旋轉,因此片材通過進給裝置5的排出口而排出,并進給至成像裝置2。
下面將詳細介紹拉出機構24,該拉出機構24構造成支撐儲存單元25,以便從殼體23中拉出儲存單元25。為了使堆垛托盤27裝載有片材,拉出機構24構造成沿與進給方向(片材從進給裝置5進給至成像裝置2的方向)交叉(在該實施例中,垂直)的方向(交叉方向)從殼體23拉出儲存單元。在該實施例中,如圖2中所示,拉出機構24包括:用作第一引導部件的左側軌道對(第一引導單元)50,該左側軌道對沿進給方向布置在儲存單元25的下游,并包括內部軌道(滑動軌道)50a和外部軌道(引導軌道)50b;以及用作第二引導部件的右側軌道對(第二引導單元)51,該右側軌道對沿進給方向布置在儲存單元25的上游,并包括內部軌道(滑動軌道)51a和外部軌道(引導軌道)51b。內部軌道(滑動軌道)50a和51a分別安裝在儲存單元25的、沿進給方向相對的外表面上,以便相互平行地延伸,外部軌道(引導軌道)50b和51b分別安裝在進給裝置5的殼體23的、沿進給方向相對的內表面上,以便相互平行地延伸。安裝于儲存單元25的內部軌道(滑動軌道)50a和51a由安裝于殼體23的相應外部軌道(引導軌道)50b和51b可滑動地支撐。因此,儲存單元25能夠沿外部軌道(引導軌道)50b和51b拉出。
左側軌道對50和右側軌道對51提供在不同的高度位置處,而不是在相同高度位置處。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中所示,左側軌道對50布置在比儲存單元25沿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換句話說,儲存單元25的高度的一半)低的位置處,而右側軌道對51布置在比儲存單元25沿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換句話說,儲存單元25的高度的一半)高的位置處。優(yōu)選地,左側軌道對50和右側軌道對51在彼此相對的兩側沿高度方向布置在離儲存單元25的中心位置等距離的位置處。當左側軌道對50和右側軌道對51布置在不同高度處使得儲存單元25在殼體23中被支撐在儲存單元25的相對兩側表面上的不同高度位置處(如上所述)時,當儲存單元25由于慣性力而振蕩(移動)時,引起與振蕩(移動)相反的旋轉的力從殼體23施加在儲存單元25上,因此可以表現出抑制振蕩的效果。而且,儲存單元25的重心沿高度方向定位在儲存單元25的中心附近,因此,將左側軌道對50和右側軌道對51(它們接收從殼體23向儲存單元25施加的力)布置成使得儲存單元25的中心沿高度方向置于其間能夠更有效地抑制振蕩。特別是,當左側軌道對50和右側軌道對51在彼此相對的兩側沿高度方向提供在離儲存單元25的中心等距離的位置處時,左側軌道對50和右側軌道對51相對于空儲存單元25的大致重心位置對稱地布置,從而提高抑制振蕩的效果。
而且,如上所述,后邊緣限制部件38使片材在儲存單元25中靠近左側壁部分29地堆垛。優(yōu)選地,片材上表面檢測傳感器28布置在靠近要堆垛于堆垛托盤27上的片材的位置處。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中所示,片材上表面檢測傳感器28提供于左側壁部分29的上部處。而且,為了提高控制堆垛托盤27位置的精度,優(yōu)選地線39盡可能短,以便抑制用作懸掛部件的線39的延伸的影響。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為了縮短線39的長度,同時考慮到切除部分30a形成在右側壁部分30的上部處,如圖3中所示,因此驅動軸40(構造成卷起線30的纏繞滑輪41固定在驅動軸40上)布置成低于左側壁部分29上的片材上表面檢測傳感器28且高于左側軌道對50的內部軌道50a。換句話說,內部軌道50a和51a當中的安裝于儲存單元25并且布置在下側的一個內部軌道布置成低于驅動軸40、構造成驅動驅動軸40的提升馬達(未示出)和固定于驅動軸40上的纏繞滑輪41,并且線39被縮短,以便提高控制堆垛托盤27的位置的精度。右側軌道對51中的內部軌道51a提供為右側壁部分30的切除部分30a的緊下方。因此,內部軌道51a具有補償右側壁部分30由于形成切除部分30a而引起的強度變差的效果。
優(yōu)選地,安裝于儲存單元25的內部軌道50a和51a可拆卸地安裝于儲存單元25,以便于零部件的維護和更換。圖5A、圖5B和圖5C是用于表示相對于儲存單元25安裝和拆卸內部軌道50a和51a的機構的解釋圖。例如,如圖5A中所示,均通過頸部部分52a被支撐的按鈕形接合部件52可以至少提供在每個內部軌道50a和51a的兩個位置處。另外,如圖5B中所示,切除孔54可以在設在儲存單元25的左側壁部分29和右側壁部分30的外表面上的安裝部分53中在與接合部件52相對應的位置處形成,切除孔54均形成為具有比接合部件52大的大孔54a以及具有從大孔54a向上延伸的小孔54b,小孔54b小于接合部件52且大于頸部部分52a。在內部軌道50a和51a的接合部件52插入提供于儲存單元25上的安裝部分53的切除孔54中的大孔54a之后,頸部部分52a分別朝向小孔54b向上運動,以使接合部件52與切除孔54接合,如圖5C中所示,從而能夠將內部軌道50a和51a安裝在儲存單元25上。當拆卸儲存單元25時,儲存單元25在內部軌道50a和51a與外部軌道50b和51b接合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內部軌道50a和51a被提升,且內部軌道50a和51a的接合部件52的頸部部分52a運動至大孔54a。然后,接合部件52從大孔54a拉出。
內部軌道50a和51a與外部軌道50b和51b接合,并支撐于外部軌道上,向下的力通過儲存單元25的重量而施加于安裝部分53。因此,內部軌道50a和51a從安裝部分53的意外脫落將幾乎不可能發(fā)生。不過,通過使內部軌道50和51a與安裝部分53的切除孔54接合和然后通過螺釘來固定它們,也可以防止脫落。
運動機構提供在進給裝置5的底部處,以便于進給裝置5沿進給方向與成像裝置2分離。在本實施例中,如圖6中所示,運動機構包括一對軌道機構55,該對軌道機構55沿片材寬度方向分開,并相互平行地延伸,每個軌道機構55包括內部軌道55a和外部軌道55b。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兩個內部軌道55a在它們的一個端部分處通過螺釘或其它固定工具而固定于成像裝置2的底部,并沿地板表面安裝。兩個外部軌道55b安裝成在支腿部分的內表面上相互平行地延伸,所述支腿部分分別在進給裝置5的殼體23的底部處從前側端部部分和后側端部部分伸出。安裝于進給裝置5的殼體23的外部軌道55b由內部軌道55a可滑動地支撐。通過這種結構,進給裝置5能夠沿與拉出方向(儲存單元25沿拉出方向而被拉出)交叉的進給方向沿內部軌道55a滑動。因此,當從進給裝置5向成像裝置2進給的片材卡在成像裝置2的傳送通道中時,將很容易使進給裝置5與成像裝置2分離,以便打開成像裝置2的傳送通道,用于取出卡住的片材。
如上所述,當進給裝置5能夠通過運動機構而運動,以便沿進給方向相對于成像裝置2接近和分離時,在運動開始或停止時,由于慣性力而施加使儲存單元25在進給裝置5的殼體23中移動的力。如在相關技術中那樣,當用作拉出機構24的左側軌道對和右側軌道對提供在相同高度位置處時,儲存單元25處于由殼體23通過左側軌道對和右側軌道對懸臂支撐的狀態(tài),因此很可能發(fā)生振蕩。特別是,在殼體23沿高度方向的長度比沿進給方向的寬度長的情況下,儲存單元25的振蕩可能更大。不過,在進給裝置5中,內部軌道50a和51a安裝成在儲存單元25的左側壁部分29和右側壁部分30(它們彼此相對)的外側的不同高度位置處相互平行地延伸,且這些內部軌道50a和51a分別由提供于殼體23的相對內表面上的外部軌道50b和51b可滑動地支撐。如上所述,由提供于殼體23中的外部軌道50b和51b支撐的內部軌道50a和51a提供于不同高度位置處。因此,當在進給裝置5的運動開始或停止時儲存單元25由于慣性力而在殼體23中產生振蕩時,沿抵消振蕩的方向的力從殼體23通過外部軌道50b和51b以及內部軌道50a和51a而施加給儲存單元25。因此,在操作以管理片材卡塞時或者在片材卡塞清理之后在進給裝置5的運動開始和停止時可能產生的振蕩將被抑制,從而能夠避免儲存單元25碰撞周圍零部件,并防止零部件變形或受損。
而且,當內部軌道50a和51a可拆卸地安裝于提供于儲存單元25上的安裝部分53時,由提供于殼體23的相對內表面上的外部軌道50b和51b支撐的內部軌道50a和51a布置在不同高度處。右側軌道對51沒有提供在面對左側軌道對50(儲存單元25置于兩者之間)的位置處,因此保證空間。類似地,在與右側軌道對51相對(儲存單元25置于兩者之間)的位置處也保證空間。因此,儲存單元25能夠很容易地朝向遠離內部軌道50a和51a的方向傾斜,從而方便內部軌道50a和51a的接合部件52相對于儲存單元25的安裝部分53的切除孔54的安裝和拆卸操作。
而且,在提供有纏繞滑輪41的一側安裝在儲存單元25的左側壁部分29上的內部軌道50a布置在比安裝于右側壁部分30上的內部軌道51a低的位置處。因此,驅動軸40和固定于驅動軸40上的纏繞滑輪41能夠提供在相對較高位置,從而與纏繞滑輪41提供為低于堆垛托盤27的情況相比能夠縮短線39,并提高控制堆垛托盤27的位置的精度。另外,當內部軌道50a布置在較低位置處時,驅動軸40、固定在驅動軸40上的纏繞滑輪41和提升馬達(未示出)能夠布置在內部軌道50a上方。因此不需要在堆垛托盤27下方提供纏繞滑輪41和提升馬達,因此能夠降低進給裝置5沿高度方向的尺寸。
上面介紹了根據本實施例的進給裝置和包括進給裝置的成像系統(tǒng)。不過,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本實施例。例如,在本實施例中,安裝于儲存單元25的內部軌道50a和51a由提供于殼體23中的外部軌道50b和51b可滑動地支撐。不過,只需要使儲存單元25被支撐在殼體23中以便從殼體23中拉出即可,因此,內部軌道50a和51a或者外部軌道50b和51b可以由構造成一個沿另一個滑動的滑動件來代替。而且,在本實施例中,運動機構的內部軌道55a與成像裝置2連接,外部軌道55b安裝于儲存單元25。不過,也可以構造成使得內部軌道55a安裝于儲存單元25并且外部軌道55b與成像裝置2連接。
盡管已經參考示例實施例介紹了本發(fā)明,但是應當知道,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示例實施例。下面的權利要求的范圍將根據最廣義的解釋,以便包含所有這些變化形式以及等效結構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