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卡供送設備,更特別地,涉及具有將卡從卡垛供給到對應的盤上并將載置在對應的盤上的卡逐一地朝向外部供送的功能的卡供送設備。本發(fā)明優(yōu)選地適用于隨機和選擇性地供送不同類型或種類的卡。本說明書中使用的術語“卡”泛指卡狀物品,該卡狀物品不僅包括諸如電話卡、預付卡(prepaidcard)、字符卡(charactercard)、肖像照片(portraitphotograph)、IC(集成電路)卡、磁條卡(例如,信用卡和銀行卡)和條形碼卡等的常規(guī)的卡,而且還包括厚度等于或大于這些常規(guī)的卡的、由紙、塑料等制成的其它薄板狀物品。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上,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一現(xiàn)有技術,已知于2012年8月8日公布的日本專利No.4991995中公開的如下卡供送設備:該卡供送設備用于從上下堆疊成列的多張卡的卡垛中逐一地分離出最低位置的卡,并且用于沿預定的供送方向供送被如此分離出的卡。該現(xiàn)有技術設備包括:卡存儲部件,其用于將多張卡以上下堆疊成列的方式存儲在卡垛中;以及卡供送部件,其用于從卡垛中分離出最低位置的卡并用于沿預定的供送方向供送被如此分離出的卡。在卡存儲部件的卡垛中,兩張相鄰的卡的相對面彼此接觸,并且所有堆疊的卡以形成四棱柱的方式配置??ü┧筒考ǎ夯?,其在輸送期間供卡壓靠;輸送構件,其供從卡存儲部件的卡垛中分離的卡以夾在基部與輸送構件之間的方式載置;以及平坦的環(huán)形移動部件,其用于使輸送構件以畫出平坦的環(huán)形的方式移動。通過平坦的環(huán)形移動部件的運動,利用卡、基部和輸送構件之中的摩擦力沿供送方向供送由基部和輸送構件保持的卡(參見圖1、圖4和圖5以及第0040至0049段)。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二現(xiàn)有技術,已知于1993年8月20日公布的日本特開No.5-210783中公開的自動卡發(fā)行設備。該現(xiàn)有技術設備包括:卡堆疊器,其用于在使卡不相互觸碰的情況下以垛的形式存儲多張卡;推動構件,其用于將選自卡垛的堆疊的卡中的期望的卡推出卡垛;以及卡檢測器,其用于檢測卡垛中是否存在對應的卡??ǘ询B器和/或卡推動構件上下移動。在卡堆疊器和/或卡推動構件上下運動地移動的情況下,卡檢測器檢測是否有卡保持在卡垛的卡位置中的特定一個卡位置。如果在該特定卡位置處未發(fā)現(xiàn)卡,則卡檢測器再次檢測是否有卡保持在下一卡位置。重復該檢測工序,直到在特定卡位置處發(fā)現(xiàn)卡為止。另一方面,如果在特定卡位置處發(fā)現(xiàn)卡,則使推動構件移動至該特定卡位置,并且推動構件將保持在同一位置的卡推至卡堆疊器的外部(參見圖1至圖3和第0015至0023段)。近些年,這種類型的卡供送設備的用途已經(jīng)變得多樣化。例如,該設備的一種用途是在單個卡供送設備中根據(jù)需要隨機地供送多張不同類型或種類的卡。在出于該目的而使用前述第一現(xiàn)有技術的卡供送設備的情況下,多張不同類型/種類的卡以預定的順序上下地堆疊,以在卡存儲部件中形成卡垛。如果這樣的話,根據(jù)卡的預定的堆疊順序來確定待被供送的卡的類型/種類,這意味著,不能根據(jù)需要隨機地供送不同類型/種類的卡。如果為各類型/種類的卡提供日本專利No.4991995中公開的第一現(xiàn)有技術的卡供送設備,則能夠根據(jù)需要通過選擇性地致動多個第一現(xiàn)有技術卡供送設備中的一個卡供送設備以隨機的順序供送不同類型/種類的卡。然而,在該情況下,會產生如下問題:第一現(xiàn)有技術的卡供送設備的組合的整體尺寸過度增大,并且還增加了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在出于該目的而使用日本特開No.5-210783中公開的前述第二現(xiàn)有技術的卡發(fā)行設備的情況下,僅能夠在卡檢測器檢測到有卡存在的卡位置處執(zhí)行推動構件的卡推動操作。這意味著,會產生待被供送的卡的總量受限的問題。如果增加能夠存儲在卡堆疊器中的卡的總量,則能夠解決該問題;然而,會產生卡堆疊器的尺寸過度增大的另一問題。技術實現(xiàn)要素: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作出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使卡具有不同的類型或種類也能夠確保沿預定的方向隨機和選擇性地供送卡的卡供送設備。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抑制設備的整體尺寸過度增大并確保待被供送的卡的期望的總量的同時,確保沿預定的方向隨機和選擇性地供送不同類型或種類的卡的卡供送設備。從以下說明中,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以上目的和其它未具體提及的目的將變得清楚。為了實現(xiàn)前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卡供送設備包括:卡供給裝置,其包括卡存儲部和卡輸送部,所述卡存儲部用于以形成卡垛的方式上下(vertically)地存儲卡,所述卡輸送部用于將期望的卡從所述卡垛逐一地輸送至供給口;卡保持和供送裝置,其用于保持通過所述卡供給裝置的供給口供給自所述卡供給裝置的卡,并且用于沿預定的卡供送方向將所述卡逐一地朝向所述設備的外部供送;以及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卡供給裝置的運行以及所述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運行,其中,所述卡保持和供送裝置包括:盤組,其包括以如下方式以預定的間距(pitch)上下堆疊的盤:通過所述卡供給裝置的所述供給口供給自所述卡供給裝置的卡載置在對應的盤上;盤組支撐結構(例如,框架),其以包圍所有的所述盤的方式支撐所述盤組;盤組移動裝置(例如,升降機構),其使所述盤組支撐結構上下移動;和卡輸送裝置,其將保持在所述盤組中的對應的盤上的卡沿所述卡供送方向逐一地朝向所述設備的外部輸送,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在通過所述盤組移動裝置使所述盤組支撐結構上下移動的情況下使所述盤組支撐結構暫時地停止在與所述卡供給裝置的所述供給口對應的預定的卡輸送位置,并且致動所述卡供給裝置以及所述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由此將供給自所述卡供給裝置的卡載置在所述盤組中的對應的盤上,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響應于發(fā)送自所述設備的上級裝置的卡供送信號,以使所述盤組的盤中的通過所述卡供送信號指定的目標盤位于所述卡輸送位置的方式使所述盤組支撐結構暫時地停止,并且致動所述卡輸送裝置,由此沿所述卡供送方向將保持在所述目標盤上的卡朝向所述設備的外部輸送。利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卡供送設備,設置有均具有前述結構和功能的卡供給裝置以及卡保持和供送裝置,并且通過控制器控制卡供給裝置的運行以及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運行。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在通過盤組移動裝置使盤組支撐結構豎直移動的情況下,使盤組支撐結構暫時地停止在與卡供給裝置的供給口對應的預定的卡輸送位置,并且致動卡供給裝置以及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由此將供給自卡供給裝置的卡載置在盤組中的對應的盤上。因此,如果提前以在卡供給裝置的卡存儲部中形成卡垛的方式存儲不同類型/種類的卡,則不同類型/種類的卡能夠被載置并保持在盤組中的對應的盤上。另外,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響應于發(fā)送自設備的上級裝置的卡供送信號,以使盤組的盤中的通過卡供送信號指定的目標盤位于卡輸送位置的方式使盤組支撐結構暫時地停止,并且致動卡輸送裝置,由此沿卡供送方向將保持在目標盤上的卡朝向設備的外部輸送。因此,即使已經(jīng)將不同類型/種類的卡載置并保持在盤組的對應的盤上,也能夠根據(jù)需要沿卡供送方向將期望的卡選擇性和隨機地朝向設備的外部供送。因此,即使卡具有不同的類型或種類,也能夠確保沿預定的方向隨機和選擇性地供送卡。另外,與前述日本專利No.4991995中公開的第一現(xiàn)有技術的卡供送設備不同,無需為各類型/種類的卡設置多個卡供給裝置以及多個卡保持和供送裝置。因而,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卡供送設備的整體尺寸不會過度增大。另外,與前述日本特開No.5-210783中公開的第二現(xiàn)有技術的卡發(fā)行設備不同,能夠響應于卡供送信號沿卡供送方向選擇性和隨機地逐一供送已經(jīng)保持在盤組中的對應的盤上的卡。因而,通過適當?shù)卮_定卡供給裝置的卡存儲部的尺寸,能夠消除對待被供送的卡的總量的限制。因此,能夠在抑制設備的整體尺寸過度增大并確保待被供送的卡的期望的總量的同時,確保沿預定的方向隨機和選擇性地供送不同類型或種類的卡。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卡供送設備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響應于所述卡供送信號,將供給自所述卡供給裝置的額外的卡載置在所述目標盤上的運動與輸送保持在所述目標盤上的卡的運動連動。在該實施方式中,由于能夠在輸送保持在目標盤上的卡的運動之后立即執(zhí)行將額外的卡從卡供給裝置載置在目標盤上的運動,所以存在使卡供送設備更有效率或以較高的速度運行的額外優(yōu)點。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卡供送設備的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卡供送設備還設置有滑動機構,所述滑動機構用于使所述盤組的盤中的特定的一個盤以與所述盤組的上下運動連動的方式選擇性地滑動至所述卡輸送位置,而不使其余的盤滑動。在該實施方式中,由于能夠在卡供給裝置與盤組之間設置間隔,所以存在能夠確實地避免卡供給裝置與盤組之間的干涉的額外優(yōu)點。在該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卡供送設備還設置有對應地配置在所述盤組的相對于所述卡供送方向的兩側的一對側壁;其中,所述一對側壁中的每個側壁均包括凸輪孔,所述凸輪孔具有第一直線部、第二直線部和形成在所述第一直線部與所述第二直線部之間的彎曲部。所述盤組中的每個盤均具有右凸輪從動件和左凸輪從動件,所述右凸輪從動件和所述左凸輪從動件分別與所述一對側壁的所述凸輪孔接合。所述一對側壁中的所述凸輪孔和所述盤的凸輪從動件構成所述滑動機構。在該情況下,由于無需設置用于使特定的盤選擇性地滑動的新的驅動機構,所以存在能夠防止卡供送設備的制造成本增加的額外優(yōu)點。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卡供送設備的又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卡輸送裝置包括一對輥,所述一對輥能夠與保持在所述目標盤上的卡接觸。當供送保持在所述目標盤上的卡時,轉動著的所述一對輥在所述目標盤上的卡的兩側緣處與該卡接觸,由此沿所述卡供送方向輸送所述目標盤上的卡。當所述盤組上下移動時,保持在所述盤組中的所有的盤上的卡被保持與轉動著的所述一對輥脫離。在該實施方式中,存在如下額外優(yōu)點:能夠更確實地輸送保持在目標盤上的卡,并且能夠消除阻礙盤組豎直運動的風險。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卡供送設備的再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盤組中的每個盤均包括桿,所述桿響應于載置卡的運動在待機位置與突出位置之間移動,通過檢測所述桿是位于所述待機位置還是所述突出位置來判斷各所述盤上是否存在卡。在該實施方式中,存在能夠利用比較簡單的結構發(fā)現(xiàn)各盤上是否存在卡的額外優(yōu)點。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卡供送設備的再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盤組移動裝置包括從動銷和一對齒輪,所述從動銷分別形成于所述盤組支撐結構的一對側板,所述一對齒輪被以能夠轉動的方式支撐并分別與位于所述一對側板的所述從動銷接合。所述盤組支撐結構通過所述一對齒輪的正反轉動而上下移動。在該實施方式中,存在能夠利用比較簡單的結構實現(xiàn)盤組移動裝置的額外優(yōu)點。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卡供送設備的再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卡供送設備還設置有多個操作突起和多個傳感器,所述操作突起配置于在所述盤組支撐結構的側板上上下延伸的對應的配置線上,所述傳感器設置在對應的配置線上,用于感測對應的所述操作突起?;谒鰝鞲衅鞯妮敵鲂盘柕慕M合檢測在所述盤組支撐結構的上下運動期間所述盤組支撐結構的位置。在該實施方式中,存在能夠利用比較簡單的結構在盤組支撐結構的豎直運動期間檢測盤組支撐結構的位置的額外優(yōu)點。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卡供送設備的再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卡輸送裝置包括:第一輥單元,其用于向前輸送已經(jīng)從所述卡供給裝置移動至所述卡輸送位置的卡;第二輥單元,其用于向前輸送已經(jīng)被所述第一輥單元輸送到所述目標盤上的卡;和第三輥單元,其用于向前輸送已經(jīng)被所述第二輥單元從所述目標盤向前輸送的卡。在該實施方式中,由于卡的輸送操作被分成三個部分,并且這三個部分被分別分配給第一至第三輥單元,所以存在能夠利用比較簡單的結構實現(xiàn)通過卡輸送裝置輸送卡的復雜操作的額外優(yōu)點。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卡供送設備的再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盤組中的所有的盤均以固定的間距上下地配置,并且能夠在所述盤組支撐結構中獨立地前后移動,并且為所述盤組設置滑動機構。當所述盤組中的任一盤被指定為所述目標盤時,響應于所述卡供送信號,與通過所述盤組移動裝置使所述盤組支撐結構上下地移動至指定位置同步地,使用所述滑動機構使所述目標盤向后移動至所述卡輸送位置。在該實施方式中,存在如下額外優(yōu)點:能夠通過簡單地使盤組支撐結構豎直地移動至通過卡供送信號指定的指定位置來將目標盤確實地移動至卡輸送位置。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卡供送設備的再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當將所述盤組中的所有的盤定義為第一盤至第n盤,其中n為大于1的整數(shù)時,所述控制器執(zhí)行卡載置工序和卡供送工序。在所述卡載置工序中,將卡從所述卡供給裝置依次供給至所述卡輸送位置,并且依次載置在所述第一盤至所述第n盤上。在所述卡供送工序中,響應于所述卡供送信號,向前輸送載置在從所述第一盤至所述第n盤中指定的目標盤上的卡。在該實施方式中,最開始,在卡載置工序中將來自卡供給裝置的卡依次載置在盤組中的第一至第n盤上,此后,在卡供送工序中響應于卡供送信號向前選擇性地輸送載置在目標盤上的卡。因而,存在如下額外優(yōu)點:能夠在開始卡供送工序之前,將卡確實地載置在盤組中的所有的第一至第n盤上。在該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的是,與輸送保持在所述目標盤上的卡的運動同步地執(zhí)行將供給自所述卡供給裝置的額外的卡載置在所述目標盤上的運動。在該情況下,存在如下額外優(yōu)點:在輸送載置在目標盤上的卡的運動剛結束,就能夠開始將額外的卡載置在目標盤上的運動,這能夠通過使用共同地用于將額外的卡載置在目標盤上的運動和輸送目標盤上的卡的運動的卡輸送裝置容易地實現(xiàn)。這些額外優(yōu)點將提高本發(fā)明的卡供送設備的運行速度或運行效率,并且使卡輸送裝置的結構簡化。附圖說明為了可以容易地實施本發(fā)明,現(xiàn)在將參照附圖說明本發(fā)明。圖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卡供送設備的立體圖;圖2是示出構成圖1的卡供送設備的一部分的卡供給裝置的立體圖;圖3是在斜上方從前方觀察到的、示出構成圖1的卡供送設備的一部分的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立體圖;圖4是在斜上方從后方觀察到的、示出圖3的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立體圖;圖5是示出圖3的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示出構成圖3的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一部分的主體的立體圖;圖7是示出構成圖3的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一部分的框架的立體圖;圖8是示出圖7的框架的主視圖;圖9是示出圖7的框架的右視圖;圖10是示出構成圖3的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一部分的盤組的立體圖;圖11是示出構成圖10的盤組的一部分的盤的立體圖;圖12A是示出圖11的盤的在將卡載置并保持在其上之前的狀態(tài)的平面圖;圖12B是示出圖11的盤的在將卡載置并保持在其上之前的狀態(tài)的仰視圖;圖13A是示出圖11的盤的在將卡載置并保持在其上之后的狀態(tài)的平面圖;圖13B是示出圖11的盤的在將卡載置并保持在其上之后的狀態(tài)的仰視圖;圖14是示出圖11的盤的安裝有蓋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15是示出圖14的盤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其中框架中包圍有八個盤及其對應的蓋;圖16是示出圖3的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其中省略了卡輸送裝置和驅動裝置;圖17是示出圖3的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右視圖,其中省略了卡輸送裝置和驅動裝置;圖18是示出圖3的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左視圖,其中省略了卡輸送裝置和驅動裝置;圖19是示出構成圖3的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一部分的卡輸送裝置的立體圖;圖20A是示出圖19的卡輸送裝置的平面圖,其中示出了輸送卡之前的狀態(tài);圖20B是示出圖19的卡輸送裝置的平面圖,其中正在向前輸送卡;圖21A是示出構成圖3的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一部分的卡傳感器裝置的立體圖,其中卡未載置在盤上;圖21B是示出構成圖3的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一部分的卡傳感器裝置的立體圖,其中卡載置在盤上;圖22是示出構成圖3的卡保持和供送裝置的一部分的框架位置傳感器裝置的立體圖;圖23是示出圖22的框架位置傳感器裝置的右視圖,其中框架位于最高位置;圖24是示出圖22的框架位置傳感器裝置的右視圖,其中框架位于第二最高位置;圖25是示出圖22的框架位置傳感器裝置的右視圖,其中框架位于最低位置;圖26是示出圖1的卡供送設備的控制器的功能的功能框圖;以及圖27是解釋圖1的卡供送設備的運行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在參照附圖的同時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圖1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卡供送設備1。該設備1包括:卡供給裝置10,其從多張卡C上下堆疊成列的卡垛(cardstack)中分離出期望的卡C并供給被如此分離出的卡C;以及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其暫時地保持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的卡C并沿預定的供送方向CD選擇性地供送被如此保持的卡C。卡供給裝置首先,以下將參照圖2解釋卡供給裝置10。該裝置10包括:卡存儲部11,其用于以上下堆疊的形式存儲多張卡C;以及卡輸送部12,其用于將最低位置的卡C從存儲在卡存儲部11中的卡垛朝向裝置10的供給口13選擇性地輸送。在卡存儲部11的卡垛中,兩張相鄰的卡C的相對面彼此接觸,并且所有堆疊的卡C均以形成四棱柱的方式配置。卡存儲部11具有一個存儲空間11a,存儲空間11a的水平截面為矩形,存儲空間11a的尺寸略大于卡C。卡C上下地堆疊在存儲空間11a中。從卡垛的剩余的卡中選擇性地分離出最低位置的卡C,并且通過卡輸送部12將該卡C供送至供給口13。根據(jù)需要重復該操作??–以水平位置被維持的方式上下堆疊在存儲空間11a中。存儲空間11a中僅能形成一個卡垛??ㄝ斔筒?2包括:基部(未示出),其在輸送期間供卡C壓靠;輸送構件(未示出),其供卡C以夾在基部與輸送構件之間的方式載置;以及平坦的環(huán)形移動部件,其用于使輸送構件以畫出平坦的環(huán)形的方式移動。通過平坦的環(huán)形移動部件的運動,利用卡C、基部和輸送構件之間的摩擦力將由基部和輸送構件保持的卡C沿預定的方向向前供送至供給口13。由于卡供給裝置10的結構與作為前述第一現(xiàn)有技術的日本專利No.4991995中公開的卡供送設備的卡供給裝置相同,所以這里將省略對裝置10的進一步解釋。無需贅述,可以使用具有采用卡垛形式的卡存儲功能和從卡垛至供給口13的卡供給功能的任意其它裝置來替代前述卡供給裝置10??ū3趾凸┧脱b置接下來,以下將參照圖3至圖5詳細解釋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包括:主體21,其具有U字形截面;盤組(tableset)22,其由用于對應地保持卡C的八個盤162A至162H(參見圖10)形成;框架23,其位于主體21中并包圍盤組22(即,所有的盤162A至162H);以及升降機構24,其用于使框架23上下移動??ū3趾凸┧脱b置20還包括卡輸送裝置28,卡輸送裝置28用于將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的卡C輸送至對應的盤162A至162H,并且用于沿預定的卡供送方向CD供送保持在盤162A至162H上的卡C??ㄝ斔脱b置28包括第一輥單元25、第二輥單元26和第三輥單元27。另外,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還包括:卡傳感器裝置30,其用于感測保持在各盤162A至162H上的卡C的位置;第一驅動裝置31,其用于驅動升降機構24;第二驅動裝置32,其用于驅動卡輸送裝置28的第一輥單元25、第二輥單元26和第三輥單元27;框架位置傳感器裝置33,其用于感測框架23的位置;以及控制器40(參見圖26),其用于控制卡供給裝置10以及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的運行。主體接下來,將參照圖6詳細解釋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的主體21。如圖6所示,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的主體21具有以使框架23能夠上下移動的方式支撐框架23的功能,并且具有供升降機構24、卡輸送裝置28、第一驅動裝置31和第二驅動裝置32安裝的殼體的功能。主體21包括:右側壁102R和左側壁102L,它們彼此平行地配置;以及底壁104,其使右側壁102R的下端與左側壁102L的下端相互連接。右側壁102R、左側壁102L和底壁104均為板狀且一體地形成。在右側壁102R中,形成有用于引導將稍后詳細說明的設置于框架23的對應的導輥148的豎直引導槽106R和108R。類似地,在左側壁102L中,形成有用于引導將稍后說明的設置于框架23的對應的導輥148的豎直引導槽106L和108L。這些豎直引導槽106R、106L、108R和108L被形成為從底壁104的內表面沿豎直方向向上延伸、到達右側壁102R或左側壁102L的上端。各豎直引導槽106R、108R、106L、和108L均由一對突出引導壁112和114限定,突出引導壁112和114彼此分開地形成在右側壁102R的內表面110R或左側壁102L的內表面110L。在右側壁102R和左側壁102L中,在構成升降機構24的一部分的從動銷144A至144H形成于框架23所在處,分別形成有用于接合從動銷144A至144H的長引導孔116R和116L。這些引導孔116R和116L分別位于右側壁102R和左側壁102L的中間的后方的位置(換言之,位于較接近卡供給裝置10的位置),并且被分別形成為從右側壁102R的下端附近向上端附近豎直地延伸和從左側壁102L的下端附近向上端附近豎直地延伸。另外,右側壁102R和左側壁102L中分別形成有用于使盤組22能夠滑動移動的凸輪孔118R和118L。各凸輪孔118R和118L均具有第一直線部120、第二直線部122以及形成于第一直線部120與第二直線部122之間的彎曲部121。彎曲部121具有類似橫著的字母V的形狀。凸輪孔118R和118L分別位于右側壁102R和左側壁102L的中間的前方的位置(換言之,位于較接近前端的位置),并且分別與引導槽106R和106L相鄰地定位。在右側壁102R和左側壁102L的大致中央?yún)^(qū)域中,分別形成有用于分別接收第二輥單元26的右輥子單元230R和左輥子單元230L的輥裝置接收孔119R和119L。各引導槽106R和106L、引導槽108R和108L、引導孔116R和116L、凸輪孔118R和118L以及輥裝置接收孔119R和119L均具有相對于主體21的中央平面CP(參見圖6)對稱的形狀,并且均配置在相對于同一中央平面CP對稱的位置??蚣芙酉聛?,將參照圖7至圖9詳細解釋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的框架23??蚣?3具有以使盤組22(即,盤162A至162H)能夠在框架23內前后滑動移動的方式包圍盤組22的功能,并且能夠使用升降機構24在主體21內沿豎直方向移動。如圖7所示,框架23為盒狀,換言之,其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開口的長方體形狀??蚣?3包括頂板132、底板134、右側板136R和左側板136L。頂板132和底板134為矩形且彼此平行。頂板132與右側板136R和左側壁136L的上端連接,底板134與側板136R和136L的下端連接。在右側板136R和左側板136L的各自的內表面上,形成有九個盤支撐構件138A至138I,用于可滑動地支撐盤組22。各縱截面為矩形的盤支撐構件138A至138I均從右側板136R或左側板136L的內表面向內橫向突出,并且均與卡供送方向CD平行地延伸。如圖7所示,右側板136R和左側板136L中分別形成有豎直延伸的矩形開口140R和140L。這些開口140R和140L被設置用于能夠使第二輥單元26(參見圖19)的右側輥部230R和左側輥部230L的輥232進入框架23的內部。在右側板136R和左側板136L中,形成有用于引導盤162A至162H的引導銷172和174(參見圖10)的引導孔142R和142L。形狀大致為橢圓形的引導孔142R和142L與卡供送方向CD平行地延伸。側板136R中的引導孔142R在板136R的相對于開口140R的前方區(qū)域和后方區(qū)域中以均等的間隔上下地配置,側板136L上的引導孔142L在板136L的相對于開口140L的前方區(qū)域和后方區(qū)域中以均等的間隔上下地配置。引導孔142R配置在側板136R上的開口140R的前方區(qū)域和后方區(qū)域。各引導孔142R和142L均位于盤支撐構件138A至138I中的兩個相鄰的盤支撐構件之間。引導孔142R和142L具有相同的長度L1,長度L1根據(jù)盤組22的水平移動距離設定。在右側板136R和左側壁136L的后端附近,設置有用于使框架23上下移動的八個從動銷144A至144H。如圖9所示,從動銷144A至144H具有直徑為D1的相同的柱狀,并且以預定的間距H1上下地配置。在右側板136R和左側板136L的各自的角部處,設置有導輥148。導輥148中的位于側板136R和136L上的對應位置的兩個導輥由介于這兩個導輥之間的對應的支撐軸146可轉動地支撐。導輥148分別與主體21的對應的豎直引導槽106R、106L、108R和108L接合,由此以使框架23能夠在主體21內沿豎直方向移動的方式支撐框架23。在右側板136R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操作突起301至304、311至314和321至324,用于在框架23的豎直移動期間發(fā)現(xiàn)框架23的位置。稍后將給出關于操作突起301至304、311至314和321至324的詳細解釋。盤組圖10至圖15示出了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的盤組22的結構。當觀察圖10時,盤組22包括八個盤162A至162H。由于這些盤162A至162H具有相同的結構,所以出于簡化說明的目的,這里僅給出關于盤162A的解釋,省略了關于其余盤162B至162H的解釋。盤162A具有搬運(carry)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的卡C并暫時地保持該卡C的功能。如圖11所示,盤162A具有淺的U字形截面,并且包括板狀的主部163以及分別形成在主部163的右側緣和左側緣的側壁164R和164L。側壁164R和164L被設置用于引導卡C。側壁164R和164L之間的間隔略大于卡C的寬度。這利于從盤162A直線供送卡C的動作。側壁164R和164L的后端均形成有漸縮部165,由此逐漸地增大了側壁164R和164L之間的間隔。這利于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的卡C的接收。主部163的上表面166a中形成有沿著主部163的前后方向(或縱向軸線)延伸的四個槽167。這防止了當卡C載置在上表面166a上時卡C與該上表面166a緊密接觸。如圖11所示,主部163的右側緣和左側緣分別形成有在平面圖中為大致矩形的兩個缺口部168R和168L。缺口部168R和168L分別位于主部163的右側緣和左側緣的內側且較接近相對于主部163的中間的前端的位置。引導銷172和引導銷174形成于對應的側壁164R和164L。前引導銷172位于較接近盤162A的前端的位置,后引導銷174位于較接近盤162A的后端的位置。所有引導銷172和174均從對應的側壁164R和164L橫向突出。側壁164R和164L上的前引導銷172貫穿框架23的對應的引導孔142R和142L,并且與主體21的對應的凸輪孔118R和118L接合。側壁164R和164L上的后引導銷174插入框架23的對應的引導孔142R和142L并與其接合。歸因于該結構和關系,當使用升降機構24使框架23向上或向下移動時,前引導銷172和后引導銷174被框架23的引導孔142R和142L引導,同時,前引導銷172被主體21的凸輪孔118R和118L的彎曲部121引導。結果,與凸輪孔118R和118L接合的前引導銷172用作“凸輪從動件”,由此使盤162A來回滑動。這意味著,引導銷172和174、引導孔142R和142L以及凸輪孔118R和118L的組合用作使盤162A選擇性地前后移動的“滑動機構”。以這種方式,前述滑動機構選擇性地實現(xiàn)了使盤162A至162H中的特定的一個盤以與盤組22的豎直移動連動的方式沿著卡供送方向滑動。因而,當實施另一張卡C的載置操作時,換言之,當將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的另一張卡C載置在該特定的盤上時,能夠使用滑動機構使該特定的盤朝向卡供給裝置10的供給口13滑動。這意味著,卡供給裝置10與框架23之間能夠形成間隔。結果,存在能夠確實地避免卡供給裝置10與框架23之間的干涉的額外優(yōu)點。另外,由于無需驅動機構來實現(xiàn)前述盤162A至162H的滑動運動,所以存在能夠防止增加卡供送設備1的制造成本的另一額外優(yōu)點。在盤162A的側壁164R和164L上,形成有能夠供蓋192(其示出在圖14中并將稍后解釋)安裝于盤162A的四個接合部176。接合部176中的兩個接合部分別位于較接近側壁164R和164L的前端的位置,另兩個接合部分別位于較接近側壁164R和164L的后端的位置。如圖12A和圖12B所示,在盤162A的背面上,即在主部163的下表面166b上,設置有能夠在與缺口部168R重疊的位置繞著預定的軸線AX擺動的擺動桿178。桿178的平面形狀類似于字母C。桿178具有主部180和形成在桿178的軸線AX所在端的相反端的頂端182。如圖11清楚地示出的,桿178的頂端182形成有從主部163的上表面166a向上突出的突起184。突起184從主部163的下表面166b向上延伸。桿178利用偏置或施力構件(未示出)被朝向待機位置SP(參見圖12A和圖12B)偏置或施力。如果在該狀態(tài)下將卡C載置在盤162A上,卡C與突起184接觸,則桿178會因卡C而抵抗偏置/施力構件的偏置或施力向外擺動(即,沿圖12B中的順時針方向R擺動)。結果,如圖13A和圖13B所示,桿178移動至突出位置TP,在突出位置TP處,突起184的外表面與右側壁164R的外表面齊平。以這種方式,能夠利用將稍后說明的卡傳感器裝置30檢測卡C。由于各盤162A至162H均設置有擺動桿178,所以存在能夠利用比較簡單的結構發(fā)現(xiàn)各盤162A至162H上是否存在卡C的額外優(yōu)點。接下來,以下將參照圖14解釋盤蓋192。如圖14所示,為盤162A設置盤蓋192。蓋192具有使載置在盤162A上的卡C穩(wěn)定的功能。具有與盤162A大致相同的輪廓的蓋192包括主部194和均從主部194向下延伸且為大致矩形的四個連接部198。主部194在其后端包括大致矩形的缺口部196。載置在盤162A上的卡C的后端通過缺口部196露出。在與盤162A的各接合部176對應的位置均形成有接合孔199。當從上方位置將蓋192安裝至盤162A時,盤162A的四個接合部176與蓋192的對應的接合孔199接合,由此將蓋192固定于盤162A。無需贅述,如圖15所示,也為其余的每一個盤162B至162H設置蓋192。如圖15所示,構成盤組22的八個盤162A至162H中的每個盤均布置在盤支撐構件138A至138I中的兩個相鄰的是支撐構件之間的位置。具體而言,盤162A布置在盤支撐構件138A和138B之間的位置。類似地,盤162B布置在盤支撐構件138B和138C之間的位置,盤162C布置在盤支撐構件138C和138D之間的位置,盤162D布置在盤支撐構件138D和138E之間的位置,盤162E布置在盤支撐構件138E和138F之間的位置,盤162F布置在盤支撐構件138F和138G之間的位置,盤162G布置在盤支撐構件138G和138H之間的位置,盤162H布置在盤支撐構件138H和138I之間的位置。因而,可以說,盤162A至162H被配置成與框架23的對應的引導孔142R和142L對應。升降機構隨后,將參照圖16至圖18詳細解釋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的升降機構24。升降機構24具有使框架23上下移動的功能。換言之,升降機構24具有使包括在盤組22中的八個盤162A至162H共同上下移動的功能。此外,升降機構24具有使盤162A至162H中的期望的盤(換言之,目標盤)向后移動至預定的卡輸送位置的功能,在預定的卡輸送位置處,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的卡C載置在盤162A至162H中的期望的盤(即,目標盤)上,并且使用卡輸送裝置28沿卡供送方向CD向前供送被如此載置在目標盤上的卡C。如圖16所示,升降機構24包括:八個從動銷144A至144H,其設置于框架23;以及一對升降齒輪202R和202L,其被設計成與從動銷144A至144H選擇性地嚙合。從動銷144A至144H具有相同的長度和相同的直徑D1,并且以間距H1上下地配置。作為具有八個齒的正齒輪的升降齒輪202R和202L由共用的支撐軸204可轉動地支撐,并且分別載置在主體21的右側壁102R和左側壁102L的外側。升降齒輪202R和202L的齒距和齒寬均相同并根據(jù)從動銷144A至144H的直徑D1和間距H1確定。升降機構24被設計成按如下方式運行。具體地,通過升降齒輪202R和202L的單次轉動,使最低位置的盤162A至最高位置的盤162H中的每個盤依次位于相同的卡輸送位置。當圖16中的升降齒輪202R和202L逆時針轉動時,框架23(即,盤組22)下降。當圖16中的升降齒輪202R和202L順時針轉動時,框架23(即,盤組22)上升。因此,根據(jù)升降齒輪202R和202L的轉動角度,能夠將盤162A至162H中的期望的盤(即,目標盤)移動至卡輸送位置。圖16至圖18示出了最低位置的盤162A位于卡輸送位置的狀態(tài),在卡輸送位置處,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的卡C放置在盤162A至162H中的期望的盤(即,目標盤)上,并且從該期望的盤向前供送被如此放置的卡C。在該狀態(tài)下,盤162A已經(jīng)通過前述滑動機構(即,引導銷172和174、引導孔142R和142L以及凸輪孔118R和118L的組合)相對于其余的盤162B至162H水平向后地滑動了預定的距離。輸送機構接下來,將參照圖19、圖20A、圖20B、圖21A和圖21B詳細解釋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的卡輸送裝置28??ㄝ斔脱b置28具有將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的卡C輸送至盤162A至162H中的期望的盤(即,目標盤)的功能,并且具有沿卡供送方向CD向前輸送載置和保持在盤162A至162H中的期望的盤(即,目標盤)上的卡C的功能。卡(即,目標盤)輸送裝置28包括:第一輥單元25,其布置在盤162A至162H(即,框架23)的后方;第二輥單元26,其布置在盤162A至162H的右側和左側;以及第三輥單元27,其布置在盤162A至162H的前方。第二輥單元26在卡供送方向CD上位于第一輥單元25與第三輥單元27之間。在圖20A、圖20B、圖21A和圖21B中,示出了最低位置的盤162A位于卡輸送位置的狀態(tài)。第一輥單元25具有如下結構和功能。具體地,第一輥單元25包括一對輥214和一對輥218。一對輥214以間隔開預定的間隔的方式固定于沿著與卡供送方向CD垂直的軸線水平地延伸的支撐軸212。類似地,一對輥218以間隔開與一對輥214相同的間隔的方式固定于與支撐軸212平行地延伸且布置在支撐軸212下方的支撐軸216。支撐軸212和216由主體21可轉動地支撐。成對的輥214和218彼此接觸。支撐軸212和216的右端分別固定有彼此嚙合的齒輪222和224。歸因于該結構,一對輥214和一對輥218沿相反方向轉動;具體地,在圖19中,一對輥214順時針轉動,一對輥218逆時針轉動。因此,通過一對輥214和一對輥218的運行,能夠將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的卡C輸送至盤162A(即,目標盤)并載置在盤162A上。第二輥單元26包括形成對稱結構的右輥子單元230R和左輥子單元230L。因而,這里省略關于左輥子單元230L的解釋,以下將給出關于右輥子單元230R的解釋。右輥子單元230R包括均固定于支撐軸234的輥232和齒輪238。位于輥232下方的齒輪238與輥232一起隨著支撐軸234的轉動而轉動。右輥子單元230R還包括與齒輪238相鄰地設置且與齒輪238嚙合的齒輪240。支撐軸234和236固定于位于它們下方的桿237。如圖3和圖6所示,支撐軸236由形成于主體21的右側壁102R的外表面的軸支撐構件125可轉動地支撐。軸支撐構件125被形成為在位于輥裝置接收孔119R正下方的位置從右側壁102R的外表面橫向地突出。軸支撐構件125可轉動地接收支撐軸236的下端。由于左輥子單元230L和右輥子單元230R相對于盤組22的沿卡供送方向CD的中央軸線形成對稱結構,所以左輥子單元230L與右輥子單元230R對稱地運行。在圖19中,如果右輥子單元230R的支撐軸236順時針轉動,左輥子單元230L的支撐軸236逆時針轉動,則在右輥子單元230R中,輥232因齒輪238和240的嚙合而逆時針轉動,桿237順時針擺動,同時,在左輥子單元230L中,輥232因齒輪238和240的嚙合而順時針轉動,桿237逆時針擺動。如圖20B所示,因為桿237在右輥子單元230R和左輥子單元230L中的這種擺動運動,所以右側輥232的一部分進入盤162A的缺口部168R的內部,同時,左側輥232的一部分進入盤162A的缺口部168L的內部。以這種方式,使右輥子單元230R和左輥子單元230L中的兩個輥232與已經(jīng)通過第一輥單元25載置在盤162A上的卡C的兩相反側邊緣接觸。如果在該接觸狀態(tài)下右輥子單元230R中的右側輥232逆時針轉動并且左輥子單元230L中的左側輥232順時針轉動,則因輥232的轉動而將卡C向前發(fā)送至第三輥單元27。另一方面,如果在圖19中右輥子單元230R的支撐軸236逆時針轉動,左輥子單元230L的支撐軸236順時針轉動,則右輥子單元230R中的桿237逆時針擺動,左輥子單元230L中的桿237順時針擺動。因此,因為右輥子單元230R和左輥子單元230L中的桿237的前述擺動運動,所以如圖20A所示,右輥子單元230R和左輥子單元230L中的兩個輥232分別從盤162A的缺口部168R和168L的內部離開。以這種方式,右輥子單元230R和左輥子單元230L中的輥232從載置于盤162A上的卡C的相反側邊緣脫離,從而產生非接觸狀態(tài)。在該非接觸狀態(tài)下,通過升降機構24執(zhí)行框架23的向上或向下運動。在該實施方式中,由于第二輥單元26被構造成在該非接觸狀態(tài)下通過升降機構24執(zhí)行框架23的上下運動,所以存在如下額外優(yōu)點:能夠更確實地供送保持在指定的盤(即,目標盤)上的卡C,并且能夠消除阻礙框架23豎直移動的風險。第三輥單元27具有與第一輥單元25大致相同的結構和功能。具體地,第三輥單元27包括一對輥244和一對輥248。一對輥244以間隔開預定的間隔的方式固定于沿著與卡供送方向CD垂直的軸線水平地延伸的支撐軸242。類似地,一對輥248以間隔開與一對輥244相同的間隔的方式固定于與支撐軸242平行地延伸且布置在支撐軸242下方的支撐軸246。支撐軸242和246被可轉動地支撐。成對的輥244和248彼此接觸。支撐軸242和246的左端分別固定有彼此嚙合的齒輪252和254。歸因于該結構,一對輥244和一對輥248沿相反方向轉動;具體地,在圖19中,一對輥244順時針轉動,一對輥248逆時針轉動。因此,通過一對輥244和一對輥248的運行,能夠沿卡供送方向CD進一步向前、朝向本實施方式的卡供送設備1的外部發(fā)送目前已經(jīng)被第二輥單元26輸送了的卡C。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卡C的輸送操作被分成三個部分,并且這三個部分被分別分配給三個輥單元25、26和27。因而,存在能夠利用比較簡單的結構實現(xiàn)卡C的復雜的輸送運行的額外優(yōu)點??▊鞲衅餮b置自此,將參照圖6、圖21A和圖21B詳細解釋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的卡傳感器裝置30??▊鞲衅餮b置30設置于主體21的各盤162A至162H。卡傳感器裝置30具有感測盤162A至162H中的對應的盤上是否載置有卡C的功能。這里,將以盤162A上載置有卡C的情況為例進行解釋。如圖21A所示,卡傳感器裝置30包括:桿264,其固定于支撐軸262;以及光電傳感器270,其用于感測桿264的運動或位置。如圖6所示,支撐軸262由形成于主體21的軸支撐件126可擺動地支撐。軸支撐件126從主體21的右側壁102R的外表面橫向地突出,因而,支撐軸262在水平面中能夠繞著軸支撐件126擺動。具有大致L字形輪廓的桿264包括:下部,其被載置成比支撐軸262低;以及上部,其被載置成比支撐軸262高。形成在桿264的下部的端部處的第一操作端268位于盤162A附近、與盤162A上的擺動桿178的突起184相對。第一操作端268與突起184之間形成有間隙G。形成在桿264的上部的頂部處的第二操作端266位于為盤162A設置的對應的光電傳感器270附近。在圖21A中,桿264受到偏置或施力構件(未示出)的順時針方向上的力。光電傳感器270為具有倒U字形輪廓的透射式傳感器(transmission-typesensor)。傳感器270包括形成于其一端的光射出部和形成于其另一端的光接收部。傳感器270以使從光射出部射出的光束維持在水平方向上的方式固定于主體21的右側壁102R的外表面。桿264的第二操作端被以如下方式設計:插入傳感器270的光射出部與光接收部之間的空間,并且根據(jù)桿264的擺動運動從所述空間離開。這意味著,傳感器270的輸出信號響應于如下而改變:桿264的第二操作端266是否遮擋從光射出部射出的光束(即,截斷光束的光路)。如圖21A所示,如上面所解釋的,在卡C未保持在盤162A上的情況下,盤162A的擺動桿178的突起184位于待機位置SP;結果,桿264的第一操作端268與盤162A的突起184是分開的。為此,桿264的第二操作端266不會遮擋從傳感器270射出的光束,這使傳感器270的輸出信號維持在預定高(H)的電平。如上面所解釋的,在卡C保持在盤162A上的情況下,盤162A的擺動桿178的突起184轉換至突出位置TP;結果,桿264的第一操作端268被盤162A的突起184加壓。為此,桿264抵抗偏置/施力構件的偏置/施力逆時針擺動,桿264的第二操作端266會遮擋從傳感器270射出的光束,這使傳感器270的輸出信號從H電平改變至預定低(L)的電平。以這種方式,能夠利用光電傳感器270的輸出信號檢測卡C是否保持在盤162A上。無需贅述,對于盤162A的前述解釋可適用于其余盤162B至162H中的任一者。第一驅動裝置和第二驅動裝置接下來,將參照圖3至圖5詳細解釋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的第一驅動裝置31和第二驅動裝置32。載置在主體21的凸輪孔118R和118L后方的第一驅動裝置31具有借助于驅動一對升降齒輪202R和202L來驅動升降機構24的功能。如圖3至圖5所示,第一驅動裝置31包括:第一電動馬達281;齒輪283,其與第一馬達281的輸出軸282同軸地連接;齒輪284,其與齒輪283嚙合;齒輪286,其借助于軸285與齒輪284連接;齒輪287,其與齒輪286嚙合;以及齒輪288,其與齒輪284嚙合。輸出軸282和軸285水平地延伸。第一馬達281載置在主體21中。齒輪283、284和288以與左側壁102L相鄰的方式載置在主體21的外部。齒輪286和287以與右側壁102R相鄰的方式載置在主體21的外部。幾乎整個軸285載置在主體21中。右側升降齒輪202R與齒輪287同軸地布置,左側升降齒輪202L與齒輪288同軸地布置。齒輪283、286和287的組合用作用于設置在右側壁102R附近的右側升降齒輪202R的減速齒輪組。齒輪283、284和288的組合用作用于設置在左側壁102L附近的左側升降齒輪202L的減速齒輪組。來自第一電動馬達281的驅動力借助于齒輪283、286和287傳遞至右側升降齒輪202R,同時,借助于齒輪283、284和288傳遞至左側升降齒輪202L。通過兩個升降齒輪202R和202L的轉動,使升降機構24豎直地上下移動。幾乎全部地載置主體21的輥裝置接收孔119R和119L上方的第二驅動裝置32具有驅動卡輸送裝置28的第一輥單元25、第二輥單元26和第三輥單元27的功能。第二驅動裝置32包括:第二電動馬達291;減速齒輪機構292,其與第二馬達291的輸出軸(未示出)連接;斜齒輪293和294,其與減速齒輪機構292的輸出軸(未示出)同軸地固定;斜齒輪295和296,其分別與斜齒輪293和294嚙合;軸297和298,其分別與斜齒輪295和296同軸地固定;以及連接機構(未示出),其與減速齒輪機構292連接且分別與第一輥單元25和第三輥單元27連接。軸297與右輥子單元230R的支撐軸236連接。軸298與左輥子單元230L的支撐軸236連接。第二馬達291、減速齒輪機構292以及斜齒輪293、294、295和296載置于主體21的頂部。軸297和298以分別沿著右側壁102R和左側壁102L豎直延伸的方式布置在主體21的外部。第二電動馬達291的驅動力借助于減速機構292、斜齒輪293、294、295和296以及軸297和298傳遞至第二輥裝置26。同時,第二電動馬達291的驅動力借助于減速機構292和未示出的連接機構傳遞至第一輥單元25和第三輥單元27。框架位置傳感器裝置接下來,將參照圖22至圖25詳細解釋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的框架位置傳感器裝置33??蚣芪恢脗鞲衅餮b置33具有在使用升降機構24使框架23向上或向下移動時感測框架23的豎直位置的功能。這意味著,裝置33檢測盤162A至162H中的哪個盤位于卡輸送位置??蚣芪恢脗鞲衅餮b置33包括:十二個操作突起301至304、311至314和321至324,其形成于框架23的右側板136R的外表面;以及三個光電傳感器331、332和333,其安裝于主體21的右側板116R的內表面110R。各操作突起301至304、311至314和321至324均具有長的長方體形狀,并且均位于右側板136R上的預定的位置。各光電傳感器331、332和333均為具有倒U字形輪廓的透射式傳感器,并且均包括形成于其一端的光射出部和形成于其另一端的光接收部。光電傳感器331以使從光射出部射出的光束維持在水平方向上的方式固定于主體21的右側壁102R的內表面110R。操作突起301至304被以能夠豎直地穿過傳感器331的光射出部與光接收部之間的空間的方式設計。這意味著,傳感器331能夠檢測從光射出部射出的光束是否被突起301至304中的任何一個突起遮擋。類似地,光電傳感器332以使從光射出部射出的光束維持在水平方向上的方式固定于主體21的右側壁102R的內表面110R。操作突起311至314被以能夠豎直地穿過傳感器332的光射出部與光接收部之間的空間的方式設計。這意味著,傳感器332能夠檢測從光射出部射出的光束是否被突起311至314中的任何一個突起遮擋。光電傳感器333以使從光射出部射出的光束維持在水平方向上的方式固定于主體21的右側壁102R的內表面110R。操作突起321至324被以能夠豎直地穿過傳感器333的光射出部與光接收部之間的空間的方式設計。這意味著,傳感器333能夠檢測從光射出部射出的光束是否被突起321至324中的任何一個突起遮擋。如圖23所示,操作突起301至304以預定的間距H2配置在豎直延伸的第一配置線AL1上,其中間距H2為從動銷144A至144H的間距H1的兩倍。突起301與從動銷144A對應地布置,突起302與從動銷144C對應地布置,突起303與從動銷144E對應地布置,突起304與從動銷144G對應地布置。光電傳感器331也位于第一配置線AL1上。操作突起311至314配置在與第一配置線AL1平行地延伸的第二配置線AL2上。突起311和312之間的間隔(間距)以及突起313和314之間的間隔(間距)與從動銷144A至144H的間距H1相等。突起312和313之間的間隔(間距)為H3,H3為從動銷144A至144H的間距H1的三倍。突起311與突起302橫向地相鄰,突起313與突起304橫向地相鄰。突起311與從動銷144C對應地布置,突起312與從動銷144D對應地布置,突起313與從動銷144G對應地布置,突起314與從動銷144H對應地布置。光電傳感器332也位于第二配置線AL2上。操作突起321至324以間距H1配置在與第一配置線AL1和第二配置線AL2平行地延伸的第三配置線AL3上。突起321與從動銷144E對應地布置,突起322與從動銷144F對應地布置,突起323與從動銷144G對應地布置,突起324與從動銷144H對應地布置。光電傳感器333也位于第三配置線AL3上。光電傳感器331具有感測根據(jù)框架23的上下移動而移動的操作突起301至304的功能。當操作突起301至304中的任何一個突起位于來自傳感器331的感測光束的光路上時,換言之,當突起301至304中的任何一個突起遮擋來自傳感器331的光束時,傳感器331的輸出信號會改變。光電傳感器332具有感測根據(jù)框架23的上下移動而移動的操作突起311至314的功能。當操作突起311至314中的任何一個突起位于來自傳感器332的感測光束的光路上時,換言之,當突起311至314中的任何一個突起遮擋來自傳感器332的光束時,傳感器332的輸出信號會改變。光電傳感器333具有感測根據(jù)框架23的上下移動而移動的操作突起321至324的功能。當操作突起321至324中的任何一個突起位于來自傳感器333的感測光束的光路上時,換言之,當突起321至324中的任何一個突起遮擋來自傳感器333的光束時,傳感器333的輸出信號會改變?;谌齻€光電傳感器331、332和333的輸出信號的組合,能夠檢測出豎直移動的框架23的位置。例如,在圖23的框架23位于其最高位置的情況下,如圖17所示,布置在最低位置的從動銷144A與升降齒輪202R和202L接合或被升降齒輪202R和202L支撐。在該狀態(tài)下,傳感器331、332和333均未檢測到操作突起301至304、311至314和321至324,結果,所有的傳感器331、332和333的輸出信號均處于電平L。圖24示出了框架23位于其第二最高位置的情況。在該情況下,布置在第二最低位置的從動銷144B與升降齒輪202R和202L接合或被升降齒輪202R和202L支撐。在該狀態(tài)下,僅傳感器331檢測到突起301,其它兩個傳感器332和333均未檢測到突起311至314和321至324。結果,僅傳感器331的輸出信號轉變至電平H,其余傳感器332和333的輸出信號均維持在電平L。圖25示出了框架23位于其最低位置的情況。在該情況下,布置在最高位置的從動銷144H與升降齒輪202R和202L接合或被升降齒輪202R和202L支撐。在該狀態(tài)下,三個傳感器331、332和333分別檢測到突起304、314和324。結果,所有傳感器331、332和333的輸出信號均轉變至電平H。下面的表1中示出了從動銷144A至144H(即,從動銷144A至144H中的被升降齒輪202R和202L支撐或與升降齒輪202R和202L接合的那個從動銷)的支撐或接合狀態(tài)與傳感器331、332和333的輸出信號電平(L或H)之間的關系。表1這里,光電傳感器331、332和333分別指代第一、第二和第三位數(shù)字,傳感器331、332和333的輸出信號的電平L或H分別表示為“0”或“1”。如此,在下面的表2中表示出從動銷144A至144H的支撐或接合狀態(tài)。表2從動銷二進制數(shù)十進制數(shù)144A0000144B0011144C0102144D0113144E1004144F1015144G1106144H1117以這種方式,能夠通過三個傳感器331、332和333的輸出信號的組合來區(qū)分從動銷144A至144H的八個支撐或接合狀態(tài)。這意味著,能夠根據(jù)傳感器331、332和333的輸出信號容易地檢測框架23的位置。由于設置了具有前述結構和功能的框架位置傳感器23,所以存在能夠利用比較簡單的結構在框架23豎直運動期間檢測框架23的位置的額外優(yōu)點。控制器接下來,將參照圖26詳細解釋控制器或控制裝置40的操作。控制器40以如下方式控制卡供送設備1的總體運行??刂破?0:(i)向卡供送裝置10發(fā)送用于控制卡供給裝置10的卡供給運行的卡供給控制信號CSCS,(ii)向第一電動馬達281發(fā)送用于控制升降機構24的運行的第一馬達控制信號MCS1以及(iii)向第二電動馬達291發(fā)送用于控制卡輸送裝置28的第二馬達控制信號MCS2?;诎l(fā)送自與卡供送設備1連接的上級裝置或主機裝置2的卡供送信號CPS,執(zhí)行控制器40的這些控制操作。另外,控制器40接收發(fā)送自框架位置傳感器裝置33的框架位置信號FPS和發(fā)送自卡傳感器裝置30的卡感測信號CDS,由此監(jiān)測框架23的當前位置和各盤162A至162H上是否存在卡C??ü┧驮O備的運行接下來,將參照圖27詳細解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卡供送設備1的運行。在卡供送設備1的運行開始之前,將卡C上下地堆疊在卡供給裝置10的卡存儲部11的存儲空間11a中。首先,執(zhí)行卡載置過程。在該過程中,將卡C從形成在卡供給裝置10中的卡垛依次供給至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并且依次載置在對應的盤162A至162H上。在步驟S1中,控制器40基于發(fā)送自框架位置傳感器裝置33的框架位置信號FPS判斷最低位置的盤162A(即,第一盤)是否位于預定的卡輸送位置。如果最低位置的盤162A不位于卡輸送位置,換言之,步驟S1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則過程流進入下一步驟S2,在步驟S2中控制器40向第一電動馬達281發(fā)送用于驅動升降機構24的第一馬達控制信號MCS1,由此使盤162A位于卡輸送位置。此后,過程流進入下一步驟S3。如果最低位置的盤162A(即,第一盤)位于卡輸送位置,換言之,步驟S1中的判斷結果為“是”,則過程流直接進入步驟S3。在步驟S3中,控制器40向卡供給裝置10發(fā)送用于使卡供給裝置10運行的卡供給控制信號CSCS,由此將第一卡C供給至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的卡輸送裝置28。響應于此,使來自卡供給裝置10的第一卡C移動并停止在卡輸送位置。隨后,在下一步驟S4中,控制器40向第二電動馬達291發(fā)送第二馬達控制信號MCS2,由此驅動卡輸送裝置28。此時,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的第一卡C位于卡輸送位置,因此,能夠通過卡輸送裝置28向前輸送第一卡C。因此,通過卡輸送裝置28的第一輥單元25將第一卡C輸送至最低位置的盤162A并載置在盤162A上。在隨后的步驟S5中,對最高位置的盤162H(即,第八盤)執(zhí)行與步驟S1相似的判斷。具體地,控制器40基于發(fā)送自框架位置傳感器裝置33的框架位置信號FPS判斷最高位置的盤162H(即,第八盤)是否位于預定的卡輸送位置。此時,最低位置的盤162A(即,第一盤)位于卡輸送位置,因而,步驟S5中的判斷為“否”,然后,過程流進入下一步驟S6。在步驟S6中,控制器40向第一電動馬達281發(fā)送用于驅動升降機構24的第一馬達控制信號MCS1,由此使第二最低位置的盤162B(即,第二盤)位于卡輸送位置。此后,過程流返回步驟S3,在步驟S3中控制器40向卡供給裝置10發(fā)送卡供給控制信號CSCS,由此將第二卡C供給至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的卡輸送裝置28。響應于此,使來自卡供給裝置10的第二卡C移動并停止在卡輸送位置。在下一步驟S4中,控制器40向第二電動馬達291發(fā)送第二馬達控制信號MCS2,由此驅動卡輸送裝置28。此時,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的第二卡C位于卡輸送位置,因此,能夠通過卡輸送裝置28向前輸送第二卡C。因此,通過卡輸送裝置28的第一輥單元25將第二卡C輸送至第二最低位置的盤162B并載置在盤162B上。隨后,再次執(zhí)行步驟S5。對其余的盤162C至162H(即,第三至第八盤)重復前述步驟S3至S6的過程。結果,將第三至第八卡C依次供給至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并載置在對應的盤162C至162H上。最后,第一至第八卡C被分別載置在盤162A至162H(即,第一至第八盤)上。此時,最高位置的盤162H(即,第八盤)位于卡輸送位置,因此,步驟S5中的判斷結果轉變成“是”。然后,過程流進入下一步驟S7。從此,執(zhí)行卡供送工序。在該工序中,根據(jù)需要將載置在對應的盤162A至162H上的第一至第八卡C選擇性和隨機地供送至卡供送設備1的外部。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下面所解釋的,在向前供送盤162A至162H中的指定的盤上的現(xiàn)有的卡C之后立即將額外的卡C快速地供給至該指定的盤,這借助于單獨的輸送卡工序來實現(xiàn),存在卡供送設備1更有效率地運行的額外優(yōu)點。在步驟S7中,控制器40等待接收發(fā)送自上級裝置2的卡供送信號CPS??ü┧托盘朇PS為如下指令:從盤162A至162H(即,第一至第八盤)中指定第n盤(n為選自1至8的整數(shù)),并且指示從被如此指定的第n盤進行卡C的供送過程。當在步驟S7中接收到包括前述指令的卡供送信號CPS時,過程流進入下一步驟S8。在步驟S8中,控制器40判斷被所述指令指定的第n盤是否位于卡輸送位置。如果步驟S8中的判斷結果為“否”,則過程流進入下一步驟S9。在該步驟中,控制器40向第一電動馬達281發(fā)送用于驅動升降機構24的第一馬達控制信號MCS1,由此使通過卡供送信號CPS指定的第n盤位于卡輸送位置。此后,過程流進入下一步驟S10。如果步驟S8中的判斷結果為“是”,則通過所述指令指定的第n盤位于卡輸送位置,因而,過程流直接進入下一步驟S10。在步驟S10中,控制器40向卡供給裝置10發(fā)送用于使卡供給裝置10運行的卡供給控制信號CSCS,由此將額外的卡C供給至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的卡輸送裝置28。響應于此,使來自卡供給裝置10的額外的卡C移動并停止在卡輸送位置。隨后,在下一步驟S11中,控制器40向第二電動馬達291發(fā)送第二馬達控制信號MCS2,由此驅動卡輸送裝置28。此時,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的額外的卡C位于卡輸送位置,因此,能夠通過卡輸送裝置28向前輸送該額外的卡C。另外,此時,保持在第n盤(即,從八個盤162A至162H中指定的那個盤)上的卡C位于卡輸送位置,這意味著,第n盤上的卡C處于能夠被卡輸送裝置28向前輸送的狀態(tài)。因此,通過卡輸送裝置28的第二輥單元26和第三輥單元27的運行沿卡供送方向CD向前供送保持在第n盤(即,從八個盤162A至162H中指定的那個盤)上的卡C。緊接著,通過卡輸送裝置28的第一輥單元25的運行向前輸送已經(jīng)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且位于卡輸送位置的額外的卡C并將該額外的卡C載置在該第n盤上。在對第n盤完成前述卡供送工序之后,過程流返回步驟S7,并且再次重復步驟S7至S11。響應于發(fā)送自上級裝置2的卡供送信號CPS,根據(jù)需要重復這些步驟S7至S11。以這種方式,能夠根據(jù)來自上級裝置2的卡供送信號CPS沿卡供送方向CD選擇性和隨機地供送保持在盤162A至162H(即,第一至第八盤)中的通過卡供送信號CPS指定的任一盤上的卡C。如從前述詳細解釋中看出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卡供送設備1包括:卡供給裝置10,其包括卡存儲部11和卡輸送部12,卡存儲部11用于以形成卡垛的方式上下地存儲卡C,卡輸送部12用于將期望的卡C從卡垛逐一地輸送至供給口13;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其用于保持從卡供給裝置10通過卡供給裝置10的供給口13供給的卡C,并且用于沿預定的卡供送方向CD朝向設備1的外部逐一地供送卡C;以及控制器40,其用于控制卡供給裝置10的運行以及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的運行。在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中,盤組22包括以如下方式以預定的間距H1上下堆疊的盤162A至162H:通過供給口13從卡供給裝置10供給的卡C載置在對應的盤162A至162H上??蚣?3以包圍所有的盤162A至162H的方式支撐盤組22。升降機構24使框架23豎直地移動??ㄝ斔脱b置28沿預定的卡供送方向CD將保持在盤組22中的對應的盤162A至162H上的卡C逐一地輸送至設備1的外部。在控制器40的控制下,在通過升降機構24使框架23豎直移動的情況下,使框架23暫時地停止在與卡供給裝置10的供給口13對應的預定的卡輸送位置,并且致動卡供給裝置10以及卡保持和供送裝置20,由此將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的卡C載置在盤組22中的對應的盤162A至162H上。因此,如果提前以在卡供給裝置10的卡存儲部11中形成卡垛的方式存儲不同類型/種類的卡C,則不同類型/種類的卡C能夠被載置和保持在盤組22中的對應的盤162A至162H上。另外,在控制器40的控制下,響應于發(fā)送自卡供送設備1的上級裝置2的卡供送信號CPS,以使盤組22的盤162A至162H中的通過卡供送信號CPS指定的目標盤被定位于預定的卡輸送位置的方式使框架23暫時地停止,并且致動卡輸送裝置28,由此沿卡供送方向CD供送保持在目標盤上的卡C。因此,能夠根據(jù)需要沿卡供送方向CD將已經(jīng)載置并保持在盤組22中的對應的盤162A至162H上的不同類型/種類的卡C選擇性和隨機地朝向卡供送設備1的外部供送。因此,即使卡具有不同的類型或種類,也能夠確保沿預定的方向隨機和選擇性地供送卡。另外,與前述日本專利No.4991995中公開的第一現(xiàn)有技術的卡供送設備不同,無需為各類型/種類的卡設置多個卡供給裝置以及多個卡保持和供送裝置。因而,卡供送設備1的整體尺寸不會過度增大。另外,與前述日本特開No.5-210783中公開的第二現(xiàn)有技術的卡發(fā)行設備不同,能夠響應于卡供送信號CPS沿卡供送方向CD選擇性和隨機地逐一供送已經(jīng)保持在盤組22中的對應的盤162A至162H上的卡C。因而,通過適當?shù)卮_定卡供給裝置10的卡存儲部11的尺寸,能夠消除對待被供送的卡C的總量的限制。因此,能夠在抑制設備1的整體尺寸過度增大并確保待被供送的卡的期望的總量的同時確保沿預定的方向隨機和選擇性地供送不同類型或種類的卡。在本實施方式中,盤組22中的所有的盤162A至162H均以固定的間距H1上下地配置并能夠在框架23中獨立地前后移動,為盤組22設置前述滑動機構。當將盤組22中的盤162A至162H中的任一者指定為目標盤時,響應于卡供送信號CPS,與通過升降機構24使框架23豎直地移動至指定位置同步地,使用滑動機構使目標盤向后移動至卡供送位置。因而,存在如下額外優(yōu)點:通過簡單地使框架23響應于卡供送信號CPS而豎直地移動至指定位置,就能夠將目標盤確實地移動至卡輸送位置。另外,當將盤組22中的所有的盤162A至162H定義為第一至第n盤,其中n為大于1的整數(shù)時,控制器40執(zhí)行卡載置工序和卡供送工序。在卡載置工序中,將卡C從卡供給裝置10依次供給至卡輸送位置,并且依次載置在第一至第n盤上。在卡供送工序中,響應于卡供送信號CPS,向前輸送載置在從第一至第n盤中指定的目標盤上的卡C。為此,最開始,在卡載置工序中將卡C依次載置在盤組22中的第一至第n盤上,此后,在卡供送工序中響應于卡供送信號CPS向前選擇性地輸送載置在目標盤上的卡C。因而,存在如下額外優(yōu)點:能夠在開始卡供送工序之前,將卡C確實地載置在盤組22中的所有的第一至第n盤上。另外,與輸送保持在目標盤上的卡C的運動同步地執(zhí)行將供給自卡供給裝置10的額外的卡C載置在目標盤上的運動。因此,存在如下額外優(yōu)點:能夠在輸送載置在目標盤上的卡C的運動剛結束,就開始將額外的卡C載置在目標盤上的運動,這能夠通過共同地使用用于將額外的卡C載置在目標盤上的運動和輸送目標盤上的卡C的運動的卡輸送裝置28容易地獲得。這些額外優(yōu)點提高了卡供送設備1的運行速度或效率,并且使卡輸送裝置28的結構簡化。變型例前述實施方式為本發(fā)明的實施示例。因而,無需贅述,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并且任意其它變化均可適用于該實施方式。例如,在前述卡供送設備1中,升降機構24(即,盤組移動裝置)使用從動銷144A至144H以及升降齒輪202R和202H形成;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升降機構24(即,盤組移動裝置)可以通過使用齒條(rackgears)和小齒輪形成。另外,為了使盤162A至162H可滑動地支撐在框架23中,在前述卡供送設備1中,框架23的右側板136R和左側板136L形成有盤支撐構件138A至138I;然而,可以省略盤支撐構件138A至138I。這是因為,能夠使用盤162A至162H的引導銷172和174與框架23的引導孔142R和142L之間的接合使盤162A至162H被框架23可滑動地支撐。在前述卡供送設備1中,卡傳感器裝置30的光電傳感器331、332和333為透射式;然而,它們可以為反射式。在該情況下,可以使用反射式光電傳感器直接地檢測盤162A至162H的卡保持狀態(tài)。在前述實施方式中,使用框架23作為盤組支撐結構;然而,可以用任意其它結構替換框架23,只要該結構以包圍所有的盤162A至162H的方式支撐盤組22即可。在前述實施方式中,使用升降機構24作為盤組移動裝置;然而,可以用任意其它機構或裝置替換升降機構24,只要該機構或裝置使諸如框架23等的盤組支撐結構豎直移動即可。雖然已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形式,但應當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的情況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變型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發(fā)明的范圍僅由權利要求來確定。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