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溶液制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制造偏光板用途的聚合物膜的溶液制膜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用于顯示裝置等光學用途的聚合物膜,有纖維素?;锬せ颦h(huán)狀聚烯烴膜等。作為這些聚合物膜的制造方法,有溶液制膜方法。溶液制膜方法為如下制造方法將在溶劑中溶解聚合物的濃液流延在支撐體上而形成流延膜,并凝固該流延膜而進行剝離,干燥所剝離的流延膜即濕潤膜而做成聚合物膜。該溶液制膜中,根據流延膜的凝固方法眾所周知有干燥流延方式和冷卻凝膠化流延方式。眾所周知,干燥流延方式中,將流延膜干燥至預期的干燥等級并通過該干燥凝固流延膜。即,在剝離之后,將流延膜干燥至成為能夠傳送濕潤膜的等級來進行凝固。與此相反,同樣眾所周知,冷卻凝膠化流延方式中,通過冷卻流延膜而做成凝膠狀,且凝固至即使剝離也能夠傳送的等級為止進行凝膠化。還有以干燥流延方式為基礎,但在即將剝離前冷卻流延膜的方法。這種方法例如記載于日本專利公開2006-306059號公報中。在該日本專利公開2006-306059號公報的方法中,在即將剝離前通過噴吹冷卻風來進行冷卻,以使流延膜成6°C以下。根據該方法,能夠有效地制造出有光澤的膜。另外,在日本專利公開平11-058425號公報中,使用干燥流延方式實施2個階段的干燥工序。2個階段的干燥工序是指,吹干燥風并進行干燥至達到預先設定的凝膠化溫度的工序和達到凝膠化溫度之后為了更快地烘干而進行干燥的工序。由此,能夠縮小聚合物膜的厚度不均。并且,作為經過向寬度方向拉伸的工序的長形聚合物膜的制造方法,有日本專利第4169183號公報。該方法中,通過以比以往更早的時機實施溶液制膜過程中的寬度方向上的拉伸處理來提高制造效率。但是,聚合物膜被切割成根據用途的尺寸來加以利用。就切割而言,有時在與組合部件組合之前只切割聚合物膜,也有時在與應組合的部件組合之后與其部件一同切割。例如制造偏光板時,貼合偏振膜和用作保護該偏振膜的保護膜的聚合物膜后進行切割處理。 另外,將配設于偏振膜兩面的一對保護膜中的一方代替為光學補償膜(包含相位差膜)時也相同。即,還有將光學補償膜作為保護膜使用的情況。為了從貼合偏振膜和保護膜而成的多層結構的膜作成偏光板而在切割為預期尺寸時,從一方的膜面按壓切割刃而對多層結構膜進行切割。若如此切割多層結構膜,則有可能從通過切割而形成的切割面向保護膜的內部產生裂紋。因切割而這樣產生裂紋的保護膜被評價為加工適性差,有關所得的偏光板的商品價值也有時明顯變低。并且,制造液晶顯示器時,將偏光板貼在玻璃基板上。進行該貼合時,當其貼合狀態(tài)達不到預期狀態(tài)時,實施暫且從玻璃基板剝下偏光板之后再進行貼合這樣的所謂返工。 在偏光板的保護膜中,在該返工中尤其在進行從玻璃基板剝下的剝離時,保護膜的一部分有可能殘留在玻璃基板上。這樣像未能剝下整體而有一部分殘留在玻璃基板上這樣的保護膜被評價為返工性差,故而不優(yōu)選。若比較上述干燥流延方式和冷卻凝膠化流延方式,后者在制造效率方面有顯著優(yōu)勢。但是,以冷卻凝膠化流延方式得到的聚合物膜在上述的加工適性和返工性的觀點上不如以干燥流延方式得到的聚合物膜。如此,現狀如下干燥流延方式和冷卻凝膠化流延方式在相互不同的觀點上均難以分優(yōu)劣,按照聚合物膜的用途等并根據所要求的各種性能選擇其方式。但是,即便使用日本專利公開2006-306059號公報和日本專利公開平11-058425 號公報和日本專利第4169183號公報的方法,都無法兼得堪比冷卻凝膠化流延方式的制造效率和堪比干燥流延方式的等級的加工適性及返工性的改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以冷卻凝膠化流延方式中的制造效率制造具有以干燥流延方式制作的膜的加工適性及返工性的等級的聚合物膜的溶液制膜方法。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溶液制膜方法具備流延步驟(A步驟)、流延膜干燥步驟(B步驟)、加熱溫度保持步驟(C步驟)、冷卻步驟(D步驟)、剝離步驟(E步驟)及膜干燥步驟(F步驟)。A步驟中,將聚合物溶解于溶劑中的濃液流延在支撐體上而形成流延膜。B步驟中,加熱所述流延膜并進行干燥。C步驟中,將暫且降溫后在所述B步驟中開始升溫的所述流延膜保持在恒定的溫度范圍內。D步驟中,在所述C步驟之后,以不會在所述流延膜中進行所述聚合物的結晶化而凝固所述流延膜的方式冷卻所述流延膜。E步驟中,保持由于所述冷卻而達到的溫度的同時,從所述支撐體剝離所述流延膜作為包含溶劑的狀態(tài)的濕潤膜。F步驟中干燥所述濕潤膜。在該溶液制膜方法中,優(yōu)選調整周面溫度并通過所述支撐體控制所述流延膜的溫度,通過在周向上旋轉的輥對并以接觸于周面的帶狀傳送無端的所述支撐體,在所述A步驟中,對所述支撐體中卷繞于一方的所述輥上的第1卷繞區(qū)域流延所述濃液。優(yōu)選對朝向另一方的所述輥的所述流延膜開始所述B步驟,所述C步驟中,通過卷繞于所述另一方的輥上的所述支撐體的第2卷繞區(qū)域,通過所述另一方的輥保持所述流延膜的溫度。優(yōu)選所述D 步驟中,通過所述一方的輥冷卻所述流延膜,所述E步驟中,從所述第1卷繞區(qū)域剝離所述流延膜。優(yōu)選在將所述流延膜的凝膠化點設為TG時,在所述D步驟中冷卻所述流延膜,以使成為TG以上TG+20°C以下的溫度范圍。優(yōu)選所述C步驟中,保持所述流延膜的溫度直至所述流延膜中的所述溶劑的殘留率成100質量%。優(yōu)選將所述B步驟中從升溫開始時至所述C步驟結束時為止的時間設為10秒以上100秒以下的范圍。更優(yōu)選溶液制膜方法具備冷卻溫度保持步驟(G步驟)。G步驟在所述E步驟之前將所述D步驟中由于冷卻而開始降溫的所述流延膜保持在恒定的溫度范圍內。在此,將從由所述冷卻引起的降溫的開始時至所述G步驟結束時為止的時間設為1秒以上30秒以下的范圍。
優(yōu)選使由于熱線的照射而固化的熱線固化材料預先包含于所述濃液中,并對所述流延膜照射所述熱線。優(yōu)選對開始所述C步驟之后的所述流延膜照射所述熱線。優(yōu)選在所述A步驟中連續(xù)流延所述濃液并如下剝離流延膜。將所述濕潤膜卷繞在以長邊方向與所述支撐體的流延面的寬度方向一致的方式配設且具備于所述濕潤膜的傳送路上所述支撐體的相反側的剝離輥的周面,并傳送所述濕潤膜,由此剝離所述流延膜。將所述濕潤膜的從所述支撐體剝下來的一方的膜面上的空間設為第1空間、將另一方的膜面上的空間設為第2空間時,使比所述剝離輥更靠近上游的所述第2空間的壓力小于所述第 1空間的壓力,以使朝向所述剝離輥的所述濕潤膜的傳送路向所述第2空間側突出。優(yōu)選通過吸引氣體的吸引裝置吸引比所述剝離輥更靠近上游的所述第2空間的氣體,對所述剝離輥與從所述支撐體剝下所述流延膜的剝離位置之間的所述第2空間進行減壓。優(yōu)選所述吸引裝置具備將應減壓的所述第2空間與外部空間隔開的室,通過調整所述室內的壓力來控制朝向所述剝離輥的所述濕潤膜的傳送路徑。發(fā)明效果根據本發(fā)明,能夠以冷卻凝膠化流延方式中的制造效率制造具有以干燥流延方式制作的膜的加工適性及返工性的等級的聚合物膜。
通過參照附圖并閱讀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細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容易理解上述目的和優(yōu)點。圖1是實施本發(fā)明的溶液制膜設備的簡要圖。圖2是濕潤膜形成裝置的簡要圖。圖3是表示流延膜的溫度變化的圖表。圖4是路徑控制部的簡要圖。圖5是路徑控制部的簡要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的溶液制膜設備10具有濕潤膜形成裝置17、拉幅機18、輥干燥裝置22及卷取裝置24。濕潤膜形成裝置17由聚合物11溶解于溶劑12中的濃液13形成濕潤膜16。拉幅機18邊對已形成的濕潤膜16適當施加寬度方向上的張力邊進行干燥。輥干燥裝置22 邊用輥21傳送經過拉幅機18的濕潤膜16邊進一步進行干燥而做成膜23。卷取裝置24將已干燥的膜23卷取成輥狀。另外,溶液制膜設備10在拉幅機18與輥干燥裝置22之間以及輥干燥裝置22與卷取裝置24之間的各傳送路上具備切除濕潤膜16和膜23的各側端部的分切裝置(未圖示)。濕潤膜形成裝置17具備在周向上旋轉的第1輥27和第2輥28。在第1輥27和第2輥28上卷繞作為無端的流延支撐體的帶29。第1輥27和第2輥28中至少一方為具有驅動機構的驅動輥即可。通過由該第1輥27和第2輥28構成的輥對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在周向上旋轉,從而傳送接觸于周面的帶29。在帶29的上方具備有流出濃液13的流延模31。從流延模31向被傳送的帶29連續(xù)流出濃液13,從而濃液13在帶29上流延而形成流延膜32。另外,關于從模31遍及帶29的濃液13,在帶29的行進方向上的上游設置減壓室, 但省略圖示。該減壓室吸引所流出的濃液13的上游側區(qū)的氣氛而減壓所述區(qū)。將流延膜32凝固至能夠向拉幅機18傳送的等級之后,以包含溶劑的狀態(tài)從帶29 剝下。剝離時,用剝離用的輥(以下稱為剝離輥)33支撐濕潤膜16,并恒定保持從帶29剝下流延膜32的剝離位置PP (參照圖2)。在濕潤膜形成裝置17中,沿著帶29的行進路從上游側依次設置第1導管36、第2 導管37、第3導管38。第1導管36、第2導管37、第3導管38朝向流延膜32送出干燥的氣體。但是,導管的數量并不限定于3個。對于第1 第3導管36 38,用其他附圖進行后述。在第3導管38的下游具備射出熱線的光源45。在剝離輥33的上游側設有控制朝向剝離輥33的濕潤膜16的路徑的路徑控制部 46。對于凝固流延膜32的方法和剝離方法,分別用其他附圖進行后述。在從膜形成裝置17向拉幅機18的轉送部位具備多個輥48。通過剝離形成的濕潤膜16用這些輥48傳送并引導至拉幅機18。在拉幅機18中用保持機構(未圖示)保持濕潤膜16的側端部,邊用該保持機構傳送邊干燥濕潤膜16。保持機構在傳送方向上的預定位置將濕潤膜16向濕潤膜16的寬度方向位移,以使以預定的時機向寬度方向適當地施加預定的張力。拉幅機18作為包圍傳送路的室而形成。在拉幅機18的內部具備導管(未圖示), 在該導管(未圖示)上與濕潤膜16的傳送路對置而分別形成有多個供氣噴嘴(未圖示)和吸引噴嘴(未圖示)。通過從供氣噴嘴送出的干燥氣體和從吸引噴嘴吸引氣體,拉幅機18 的內部保持為恒定的濕度及溶劑氣體濃度。使?jié)駶櫮?6通過該拉幅機18的內部來進行干
O經過拉幅機18的濕潤膜16在分切裝置(未圖示)中由切割刃連續(xù)切割并去除有因保持機構產生的保持痕跡的各側端部。一方的側端部與另一方的側端部之間的中央部送至輥干燥裝置22。若濕潤膜16從拉幅機18被送至輥干燥裝置22,則由在傳送方向上并排配設的多個輥21的周面支撐。在這些輥21中,有在周向上旋轉的驅動輥,通過該驅動輥的旋轉來傳送。輥干燥裝置22具備流出已干燥氣體的導管(未圖示)。輥干燥裝置22作為將被送入干燥氣體的空間與外部隔開的室而形成。輥干燥裝置22上形成有排氣口。通過從導管送出的干燥氣體和從排氣口排氣,輥干燥裝置22的內部保持為恒定的濕度及溶劑氣體濃度。使?jié)駶櫮?6通過該輥干燥裝置22的內部來進行干燥而成為膜23。由輥干燥裝置22干燥的膜23在分切裝置(未圖示)中由切割刃連續(xù)切割并去除各側端部。一方的側端部與另一方的側端部之間的中央部送至卷取裝置24并卷取成輥狀。對從流延到剝離為止的工序進行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如圖2所示,帶29掛繞于第 1輥27和第2輥28。將卷繞于第1輥27上的帶29通過移動而遠離第1輥27的位置設為第1位置Pl。將從第1位置Pl朝向第2輥28的帶29開始接觸于第2輥的位置設為第2位置P2。將卷繞于第2輥28的帶29遠離第2輥28的位置設為第3位置P3。將從第3位置P3朝向第1輥27的帶29開始接觸于第1輥27的位置設為第4位置P4。將濃液13所流延的位置設為流延位置PC。將剝下流延膜32的位置設為剝離位置PP。另外,在圖2中, 為了避免圖的繁雜化而省略了路徑控制部46的圖示。帶29中,將卷繞于第1輥27的區(qū)域稱為第1區(qū)域,將卷繞于第2輥28的區(qū)域稱為第2區(qū)域。S卩,第1區(qū)域是從第4位置P4至第1位置Pl的區(qū)域,第2區(qū)域是從第2位置 P2至第3位置P3的區(qū)域。在第1導管 第3導管36 38上,與帶29的行進路對置而分別形成多個流出已干燥氣體的流出口 36a、37a、38a。各流出口 36a、37a、38a成為在帶29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狹縫形狀。但是,流出口 36a、37a、38a的形狀并不限定于此。第1導管 第3導管36 38分別連接于送風機41,并從流出口 36a、37a、38a流出從送風機41供給的氣體。送風機41上連接獨立控制分別供給至第1導管 第3導管 36 38的氣體的溫度、濕度、流量的送風控制器42。通過基于第1導管 第3導管36 38流出氣體,從而進行朝向第4位置P4的流延膜32的干燥。如此,流延膜干燥工序通過由第1 第3導管36 38、送風機41及送風控制器42構成的干燥機構實施。對朝向第2 輥28的流延膜32開始進行流延膜干燥工序。從第1 第3導管36 38的氣體流動為被加熱的風即溫風。通過該溫風加熱流延膜32。通過該溫風的溫度及流量的控制和第1輥27及第2輥28的后述的溫度控制來調整流延膜32的溫度。在第1輥27及第2輥28分別具備將周面溫度控制為預定溫度的第1控制器51 及第2控制器52。在帶29的行進路的附近具備第1溫度探測機構53和第2溫度探測機構 54。第1溫度探測機構53探測第4位置P4處的流延膜32的溫度。第2溫度探測機構54 探測(檢測)第2位置處的流延膜32的溫度。若通過第1溫度探測機構53探測(檢測)出流延膜32的溫度,則根據其探測結果(檢測信號)設定第1輥27的周面溫度。若與所設定的溫度對應的信號輸入至第1控制器51,則第1控制器51調整第1輥27的周面溫度。第1輥27通過帶29控制從第4位置P4至剝離位置PP的流延膜32的溫度。同理,若通過第2溫度探測機構54探測(檢測)出流延膜32的溫度,則根據該探測結果(檢測信號)設定第2輥28的周面溫度。若與所設定的溫度對應的信號輸入至第 2控制器52,則第2控制器52調整第2輥28的周面溫度。第2輥28通過帶29控制從第 2位置P2至第4位置P4的流延膜32的溫度。如以上,朝向第2位置P2的流延膜32通過來自第1導管36的氣體被控制為預期的溫度(目標溫度)。并且,從第2位置P2朝向第4位置P4的流延膜32通過來自第2導管37及第3導管38的氣體和第2輥28被控制為預期的溫度。并且,從第4位置P4朝向剝離位置PP的流延膜32通過第1輥27被控制為預期的溫度。另外,在圖2中,使流延位置PC位于比第1位置Pl更靠近上游的位置。但是,流延位置PC可與第1位置Pl—致。如此,流延位置PC只要是帶29的第1區(qū)域中比剝離位置PP更靠近下游的位置即可。為了實施流延膜干燥工序,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包含第1 第3導管36 38的干燥機構。但是,干燥機構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據流延膜32的性狀及其經時變化使用其他干燥機構。作為其他干燥機構,例如有包含冷凝器的干燥機構,可以將此代替為包含第 1 第3導管36 38的干燥機構或者添加該干燥機構。冷凝器具備能夠控制為預定溫度的冷卻部。以冷卻部與流延膜32對置的方式配設該冷凝器來代替第1 第3導管36 38。通過將冷卻部設定為比流延膜32周邊的氣氛更低的溫度等,從流延膜32中蒸發(fā)的溶劑12由冷卻部冷凝而成為液體。由于氣氛中的溶劑氣體濃度通過冷凝被保持在恒定范圍內,所以進行流延膜32的干燥。與基于氣體噴吹的干燥相比,基于冷凝器的干燥在保持流延膜32的露出面的平滑性方面更優(yōu)異。因此,達到一定的干燥狀態(tài)為止用冷凝器干燥流延膜32,若達到一定的干燥狀態(tài)則可以替換為基于氣體噴吹的干燥。另外,在帶29的行進路上,可以在冷凝器的相反一側的區(qū)設置加熱帶29的加熱器。在冷凝器的相反一側的區(qū)設置是指以與帶29的形成有流延膜32的流延面的相反一側的非流延面對置的方式設置。若如此設置加熱器,則更快速進行流延膜32的干燥的同時,更確實地引起后述的第1降溫和第1升溫。在圖3中,將縱軸設為流延膜32的溫度,將橫軸設為時間。圖3的圖表中,“PC”、 “P1”、“P2”、“P3”、“P4”、“PP”分別表示流延位置PC、第1位置P1、第2位置P2、第3位置P3、 第4位置P4、剝離位置PP處的溫度。另外,在圖3的橫軸中,相對于從第1位置Pl至第2 位置P2的時間及從第3位置P3至第4位置P4的時間,較大地夸張描繪從第2位置P2至第3位置P3的時間及從第4位置P4至第1位置Pl的時間。如圖3所示,第1位置Pl處的流延膜32的溫度非常高于之后的流延膜32。這是因為若濃液13的溫度過低,則流動性過低而難以流延,無法形成預期的流延膜32。因此,第 1位置Pl處的流延膜32的溫度大致等于被流延的濃液13的溫度。聚合物11為纖維素酰化物,當濃液13中纖維素?;锏鹊墓腆w含量的濃度在15 質量%以上35質量%以下范圍內時,優(yōu)選將流延時的濃液的溫度設為20°C以上40°C以下的范圍。其中,該溫度范圍根據帶29的行進速度或膜23的制造速度,多少會有所改變。上述的溫度范圍是膜23的制造速度為IOm/分鐘以上120m/分鐘以下的情況。朝向第2位置P2的流延膜32隨著進行干燥,溫度暫且下降之后開始上升。該降溫和升溫取決于從混入有來自第1導管36的氣體的流延膜32周邊的氣氛進入到流延膜32 的熱與溶劑12(參照圖1)從流延膜32的蒸發(fā)潛熱的所謂熱收支。即,蒸發(fā)潛熱大于從氣氛進入到流延膜32的熱時,流延膜32降溫,小于從氣氛進入到流延膜32的熱時,流延膜32 升溫。由于流延膜32在形成之后的一定期間內溶劑的蒸發(fā)量較大,所以蒸發(fā)潛熱大于來自氣氛的熱,由此流延膜32降溫。之后溶劑的每單位時間的蒸發(fā)量會緩慢遞減,不久后來自氣氛的熱變得大于蒸發(fā)潛熱,所以開始升溫。如此,本發(fā)明中利用由蒸發(fā)潛熱與來自氣氛的熱的熱收支引起的降溫和升溫的熱歷程,等待暫且降溫(以下稱為第1降溫)及降溫之后的升溫(以下稱為第1升溫)。根據經過第1升溫,能夠使聚合物11的分子方向更加無規(guī)化。當聚合物11為纖維素?;?、濃液13中纖維素?;锏鹊墓腆w含量的濃度為 15質量%以上35質量%以下的范圍、溶劑12中蒸發(fā)速度最高的成分的沸點為40°C以上 100°C以下時,在第1降溫中達到的溫度在5°C以上30°C以下的范圍內。其中,該溫度范圍根據來自第1導管36的氣體的溫度及來自第1導管36的氣體的流量,多少會有所改變。上述的溫度范圍是來自第1導管36的氣體的溫度為10°C以上120°C以下、流量為IOm3/分鐘以上250m3/分鐘以下的情況。若考慮之后進行的各工序的時機,則優(yōu)選在達到第2位置P2之前的流延膜32中顯現流延膜32的上述第1降溫及第1升溫。即,當使帶29通過由第1輥27和第2輥28 構成的輥對反復循環(huán)行進時,帶29從第1輥27到第2輥28與從第2輥28到第1輥27的行進路的長度相等,此時,優(yōu)選在朝向第2位置P2的流延膜32中引起上述第1降溫及第1升溫。為了在朝向第2位置P2的流延膜32中更確實地顯現上述第1降溫及第1升溫, 通過調整來自第1導管36的氣體的溫度及流量、濃液13中溶劑的比例及濃液13流延時的溫度、及第1導管36與帶29的距離中的至少任意一項來保持它們的均衡即可。使用纖維素?;镒鳛榫酆衔?1時,優(yōu)選來自第1導管36的氣體的溫度設定為 10°C以上120°c以下、流量設定為IOm3/分鐘以上200m3/分鐘以下、濃液13中的、溶劑中蒸發(fā)速度最快的溶劑相對于纖維素酰化物的質量比例設定為200%以上550%以下、濃液13 流延時的溫度設定為20°C以上40°C以下、第1導管與帶29的距離設定為IOmm以上200mm 以下的各范圍。另外,這些值是所制造的膜23的厚度在20 80 μ m的范圍的情況。另外,若在第1降溫中達到恒定的溫度,則有立刻開始第1升溫的情況和保持所述恒定的溫度之后開始第1升溫的情況。其差異取決于溶劑12的種類及配合和來自第1導管36的氣體的溫度及流量。與立刻開始第1升溫的情況相比,更優(yōu)選保持所述恒定的溫度之后開始第1升溫。這是因為保持所述恒定的溫度的情況不會急劇地引起溶劑的蒸發(fā)而能夠更確實地防止流延膜32的起泡。因此,優(yōu)選在開始第1升溫之前調整來自第1導管36 的氣體的溫度和流量,以使將流延膜32的溫度以一定時間保持為第1降溫中達到的溫度。將流延膜32的溫度以一定時間保持為第1降溫中達到的溫度時,優(yōu)選將第1降溫的開始時到相當于升溫開始時的溫度保持結束時的時間tl設在5秒以上100秒以下的范圍內。若在從第1位置Pl至第2位置P2的區(qū)間開始升溫,則流延膜32大多在來自第1 導管36的氣體的流出中繼續(xù)升溫。若超過恒定溫度,則流延膜32有時會發(fā)生起泡。因此, 將流延膜32的溫度保持為恒定的范圍內,以免超過其恒定的溫度。將該工序稱為加熱溫度保持工序。通過實施加熱溫度保持工序,能夠確實獲得抑制由作為后續(xù)工序的冷卻工序及剝離工序引起的面取向的效果。加熱溫度保持工序通過第2輥28和第2導管37中的至少任意一方進行。另外,防止第2位置P2為止的流延膜32的溫度過度上升,以免在達到第2輥28之前發(fā)生起泡等。 優(yōu)選以抑制該溫度上升的方式控制來自第1導管36的氣體的溫度和流量。在從第2位置P2至第3位置P3的期間,邊進行流延膜32的干燥邊將流延膜32 的溫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因此,通過控制來自第2導管37的氣體的流出條件和第2輥 28的周面溫度的至少一方來謀求流延膜32的干燥和溫度調整的均衡。例如,將流延膜32保持在更低的溫度范圍內時,不用為了抑制干燥速度的降低而降低來自第2導管37的氣體流量,只要進一步降低氣體的溫度或進一步降低第2輥28的周面溫度即可。
加熱溫度保持工序中更優(yōu)選將流延膜32的溫度保持為恒定。這是為了更確實地進行流延膜32的厚度不均基于流平效果的改進(厚度的均勻化)、光學不均和加工適性及返工性基于聚合物11的方向的無規(guī)化的改進。當聚合物為纖維素?;飼r,優(yōu)選加熱溫度保持工序中的流延膜32保持在5°C以上40°C以下的范圍內,更優(yōu)選保持在10°C以上40°C以下的范圍內,進一步優(yōu)選保持在15°C 以上40°C以下的范圍內。尤其優(yōu)選在上述范圍內設為10秒以上100秒以內的時間,且將流延膜32的溫度在10°C以內的范圍內設為恒定。優(yōu)選加熱溫度保持工序進行至流延膜32的溶劑殘留率達到200質量%。加熱溫度保持工序更優(yōu)選進行至達到150質量%,進一步優(yōu)選進行至達到100質量%。由此,流延膜 32的厚度更確實地變得均勻,并且更確實地得到光學不均的抑制效果和加工適性及返工性的提高。于是,優(yōu)選對已通過第3位置P3的流延膜32也繼續(xù)進行加熱溫度保持工序。在比第3位置P3更靠近下游的位置處,通過第3導管38進行加熱溫度保持工序即可。優(yōu)選從第1升溫的開始時到加熱溫度保持工序的結束時的時間t2設為10秒以上 100秒以下的范圍。若設為10秒以上,則與不到10秒的情況相比,進一步改良流延膜32的厚度的均勻性、膜23的光學不均、加工適性、返工性,故而更優(yōu)選。另外,即使設為長于100 秒,由于已使聚合物11的分子的方向充分無規(guī)化,所以上述效果并沒有進一步提高。若設為長于100秒,則反而會導致膜23的制造效率下降或溶液制膜設備10的高大化。但,該時間也會根據帶29的行進速度或者膜23的制造速度及流延膜32的厚度發(fā)生少許改變。上述時間范圍是膜23的制造速度為15m/分鐘以上IOOmm/分鐘以下的范圍,并且是流延膜32 的厚度為20 μ m以上80 μ m以下范圍的情況。優(yōu)選使熱線固化材料預先包含于濃液13中。熱線固化材料是通過照射熱線而固化的材料。當流延膜32為多層結構時,濃液13可以是形成多層中至少其中一層的物質。此時,將光源45設于帶29的行進路的附近,以使流延膜32對置而通過。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使用以紫外線(UV)等光的照射固化的光固化材料作為熱線固化材料,所以使用光源45 作為熱線照射機構。作為熱線固化材料,有通過供熱而固化的熱固化材料或通過照射紫外線(UV)而固化的紫外線(UV)固化材料。熱線照射機構按照這些熱線固化材料的種類來選定。在本實施方式中,以第3導管38的下游端位于比第4位置P4更靠近上游的位置的方式配設第3導管38,對流延膜干燥工序之后且冷卻工序之前的流延膜32實施熱線照射。另外,該實施方式中的熱線照射是在加熱溫度保持工序中實施的。代替該方式,也可以對流延膜干燥工序中的流延膜32實施熱線照射。其中,尤其優(yōu)選在加熱溫度保持工序開始之后的時機實施熱線照射。這是因為流延膜32中的聚合物分子比加熱溫度保持工序開始之前更穩(wěn)定。從該觀點考慮,更優(yōu)選在實施一定時間的加熱溫度保持工序后或者在結束后實施熱線照射。在加熱溫度保持工序之后進行冷卻工序。冷卻工序是冷卻流延膜而降低溫度的工序。在加熱溫度保持工序之后實施熱線照射時,既可以在冷卻工序前也可以在冷卻工序后實施該熱線照射。更優(yōu)選在冷卻工序前實施。冷卻工序是以不會在流延膜32中進行聚合物的結晶化而凝固流延膜32的方式冷卻流延膜的工序。在冷卻工序開始前還未開始結晶化時,以不引起結晶化的方式進行冷卻。 在冷卻工序開始前已開始結晶化時,則以防止結晶化度變大的方式進行冷卻。通過該冷卻工序和后述的剝離工序,可以抑制剝離時及剝離后的濕潤膜16中的聚合物的面取向。通過抑制該面取向,所獲得的膜23的加工適性和返工性變得與通過以往干燥流延方式獲得的膜相同或更加良好。并且,通過將該冷卻工序和后述的剝離工序與前述的流延膜干燥工序及加熱溫度保持工序組合,制造效率變得與以往的冷卻流延方式相同或更加良好。另外,面取向是指沿著膜面取向。通過像本發(fā)明這樣抑制面取向,能夠制造出聚合物分子在厚度方向上也更均勻地交織在一起的膜23,因此進一步提高加工適性和返工性。不會進行聚合物的結晶化而凝固流延膜32的溫度取決于聚合物11及溶劑12的各種類和冷卻時的流延膜32的溶劑殘留率。因此,根據聚合物11及溶劑12的種類和流延膜32的溶劑殘留率設定流延膜32在冷卻工序中應達到的溫度。因此,按所使用的聚合物 11及溶劑12的每組合,例如預先求出結晶化度和溶劑殘留率及溫度的關系,并根據所求出的關系設定溫度即可。結晶化度可通過各種公知的方法求出。例如有使用差示掃描量熱(DSC)儀的熱分析或用紅外線(IR)光譜的分析等。另外,也可以使用與結晶化具有一定關系的其他要素來代替結晶化度,預先求出該要素與溫度的關系來設定流延膜32在冷卻工序中應達到的溫度。作為確實與上述方法同等程度卻更簡易地設定流延膜32在冷卻工序中應達到的溫度的方法,預先求出流延膜32的凝膠化溫度TG(°C ),將流延膜32以成為TG以上 (TG+20°C )以下范圍的方式進行冷卻即可。關于凝膠化溫度TG,當濃液13在粘度P與絕對溫度T之間在2個公式即溫度T < TG時的Pl = aX ln(b/T)公式和T > TG時的P2 = cXln(d/T)公式中近似時,設該高分子溶液具有凝膠化點,且將其變化點TG定義為凝膠化溫度(其中,a、b、c、d為試求的常數)。當聚合物為纖維素?;锴依鋮s工序開始時的溶劑殘留率在100質量%以上200 質量%以下的范圍內時,凝膠化溫度TG在-10°C以上20°C以下的范圍內。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溶劑殘留率(單位;% )為干量基準的值,具體而言是在將溶劑的質量設為χ、流延膜 32的質量設為y時,以{x/(y-x)} X 100求出的值。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第1輥27進行冷卻工序。因此,如圖3所示,流延膜32通過第4位置P4之后開始降溫。以下將該降溫稱為第2降溫。另外,除了第1輥27之外,也可以使用流出預定溫度氣體的導管(未圖示),并通過來自導管的被冷卻的氣體促進流延膜 32的冷卻。優(yōu)選對已開始第2降溫的流延膜32進行將流延膜32的溫度保持在不會進行聚合物結晶化的溫度范圍內的冷卻溫度保持工序。由此,更確實地提高加工適性和返工性。更優(yōu)選在實施冷卻溫度保持工序時,將從冷卻工序開始時到冷卻溫度保持工序結束時的時間t3設為1秒以上30秒以下的范圍。通過將t3設為1秒以上,與不到1秒的情況相比,變得更容易從帶29剝離流延膜32,因此進一步提高制造效率。并且,通過將t3設為30秒以下,與長于30秒的情況相比,能夠防止使加工適性和返工性惡化的聚合物11的
12結晶化的進行。另外,在實施冷卻溫度保持工序時,冷卻溫度保持工序的結束時與剝離時一致。不實施冷卻溫度保持工序時,冷卻工序的結束時與剝離時一致。當從帶29剝離流延膜32時,邊保持冷卻工序中達到的溫度邊進行剝離。因此,在圖3中,剝離位置PP處的溫度和在冷卻溫度保持工序中的溫度相同。剝離時機優(yōu)選為流延膜32的溶劑殘留率為20質量%以上200質量%以下的范圍時,更優(yōu)選為30質量%以上150質量%以下的范圍時,進一步優(yōu)選為40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的范圍時。若剝離時的溶劑殘留率為20質量%以上,則與不到20質量%時相比, 更能抑制剝離所需的力,并能夠防止剝離時發(fā)生的濕潤膜16的膜面的形狀惡化。另外,若剝離時的溶劑殘留率為200質量%以下,則與比200質量%大的情況相比,更能將膜23的厚度不均或光學不均抑制在一定等級以下。如以上,在本發(fā)明中通過實施預定的流延膜干燥、加熱溫度保持、冷卻、剝離的各工序來抑制剝離時及剝離后的濕潤膜16中聚合物的面取向。由此,能夠使充分的加工適性和返工性顯現于膜23中,并且以與以往的冷卻凝膠化流延方式同等以上的制造速度制造膜23。另外,用以往方法制造的膜在組裝于液晶顯示器等顯示裝置中并處于嚴酷的使用環(huán)境時,還成為引起液晶顯示器的圖像不均的原因之一。但是,通過本發(fā)明制造的膜23還具有能夠降低這種圖像不均的發(fā)生的效果。在本發(fā)明中,由于重復流延膜32的一定的升溫和降溫,所以作為帶29優(yōu)選選擇具有耐低溫脆性的材料。眾所周知,低溫脆性是指在低溫中急劇變脆的現象。耐低溫脆性是指即使在低溫中也不破壞脆性的性質。此處的低溫是指在第1降溫和第2降溫中達到的溫度。以上的面取向的抑制,通過在剝離工序中應用以下方法來進一步提高其效果。參照圖4及圖5對從帶29剝離流延膜32的工序進行具體說明。圖4、圖5中,箭頭Zl表示濕潤膜16的傳送方向,箭頭Z2表示濕潤膜16的寬度方向。另外,帶29的寬度方向與濕潤膜16的寬度方向Zl —致。圖4及圖5為簡要圖,相對于帶29和濕潤膜16的各厚度較小地描繪剝離輥33。在以下說明中,將濕潤膜16的從帶29上剝下的一方的膜面?zhèn)鹊目臻g稱為第1空間,另一方的膜面?zhèn)鹊目臻g稱為第2空間。剝離輥33以長邊方向與帶29的濃液流延面即露出面29a的寬度方向一致的方式配設。剝離輥33具備于有關濕潤膜16的傳送路上與帶 29的相反一側。S卩,由于帶29具備于第1空間,因此剝離輥33具備于第2空間。剝離輥33具備驅動機構70和控制該驅動機構70的控制器71。剝離輥33通過該驅動機構70在周向上以預定的轉速旋轉。若被輸入所設定的剝離輥33的轉速信號,則控制器71控制驅動機構70,以使剝離輥33以其設定速度旋轉。剝離輥33由周面支撐被引導過來的濕潤膜16,并通過旋轉傳送濕潤膜16。以濕潤膜16卷繞于剝離輥33的方式配置帶29和剝離輥33,并且規(guī)定剝離輥33的下游的傳送路。如此,在剝離輥33卷繞濕潤膜16并用剝離輥33傳送濕潤膜16,由此從帶29剝離流延膜32。另外,剝離輥33可以未必一定是驅動輥,也可以是通過周面接觸于傳送的濕潤膜 16來從動的所謂從動輥。此時,將其他傳送機構設于剝離輥33的下游。而且,由剝離輥33 支撐濕潤膜16,并由設于剝離輥33的下游的傳送機構傳送濕潤膜16,由此從帶29剝離流延膜32。路徑控制部46具備于帶29與剝離輥33之間的第2空間,控制濕潤膜16以預期的路徑傳送。路徑控制部46具備室55、泵56及控制器57。室55將應減壓的空間與外部空間隔開。泵56吸引室55內部的氣氛??刂破?7控制泵56的吸引力。若被輸入室55 內部中已設定的壓力信號,則控制器57調整泵56的吸引力以使成為其設定壓力。室55具備第1部件61、第2部件62、第3部件63和第4部件64及第5部件65。 第1部件61將應減壓的第2空間與濕潤膜16的傳送方向Zl上的上游側的外部空間隔開。 第2部件62將應減壓的第2空間與下游側的外部空間隔開。第3部件63及第4部件64 將應減壓的第2空間與寬度方向Z2的各側部側的外部空間隔開。第5部件65將應減壓的第2空間與下方的外部空間隔開。并且,在室55中以被第1部件 第4部件61 64包圍的方式形成與濕潤膜16對置的第1開口 68,從該第1開口 68吸引室55外部的氣體。板狀的第1 第5部件61 65中第1 第4部件61 64以豎立的姿勢配設。第1部件61以與第1輥27上的帶29對置的方式配設,具有沿著第1輥27上的帶29的曲面??紤]流延膜32的厚度,第1部件61配設成與帶29的距離成100 μ m以上 2500 μ m以下的范圍。傳送方向Zl上的第1部件61的上游端61U位于比帶29的下游端 29D更靠近上游的位置。第2部件62以與剝離輥33對置的方式配設,具有沿著剝離輥33的周面的曲面。 考慮濕潤膜16的厚度,第2部件62配設成與剝離輥33的距離成100 μ m以上2500 μ m以下的范圍。傳送方向Zl上的第2部件62的下游端62D位于比剝離輥33的上游端33U更靠近下游的位置。第2部件62上形成有第2開口 69。第2開口 69連接于泵56,流出室55 內部的氣體。第3部件63和第4部件64以其各內面比濕潤膜16的側緣16e更靠近外側的方式配設。由此,路徑穩(wěn)定為止的期間的濕潤膜16不會與第3部件63及第4部件64碰撞。 從側方觀察時,如本實施方式中圖4所示,與濕潤膜16對置的對置面,以不與濕潤膜16的預期路徑重疊的方式呈曲面,但也可以是非曲面。室55的內部通過由泵56吸引氣體而成減壓狀態(tài)。若室55的內部被減壓,則帶29 與剝離輥33之間的第2空間也被減壓,成為比第1空間更低的壓力。由此,朝向剝離輥33 的濕潤膜16以靠近室55側的方式將路徑從直線路徑(圖4中用虛線表示的符號A)改為曲線路徑,從如圖4所示的側方觀察時,傳送路朝向第2空間側呈凸形狀。如此,路徑控制部46是吸引帶29與剝離輥33之間的第2空間的氣體的吸引部。通過該吸引對帶29與剝離輥33之間的第2空間進行減壓,使?jié)駶櫮?6的傳送路朝向第2空間側呈凸形狀。通過使?jié)駶櫮?6的傳送路朝向第2空間側呈凸形狀,能夠比以往更大幅減小為了剝離而賦予濕潤膜16的力中向濕潤膜16的長邊方向施加的力,并能夠將所賦予的力中的更多部分用于剝離。因此,能夠抑制濕潤膜16的聚合物的面取向,其結果同時進一步提高加工適性和返工性。以往,若剝離的力過大,則濕潤膜16有時在剝離時被切割。越是加快制造速度的情況,剝離時的溶劑殘留率越高,因此流延膜32和帶29的粘附力更大。因此,越是加快制造速度的情況剝離力越變大,所以切割也越容易。與此相反,根據該實施方式,能夠進一步縮小為了以一定的制造速度為基礎進行剝離而賦予的力。其結果能夠進一步加大制造速度,還有進一步提高制造效率之類的效果。而且,根據上述方法,也不用對剛結束剝離這樣的溶劑殘留率非常高的濕潤膜16實施氣體的噴吹。因此,也有維持濕潤膜16的膜面的平滑性且能夠避免由異物引起的污染這樣的優(yōu)點。通過如上控制朝向剝離輥33的濕潤膜16的傳送路徑,能夠加大剝離位置PP中帶 29的露出面29a與濕潤膜16所成的角θ 1,因此,容易較低地抑制為了剝離而所需的力。更優(yōu)選剝離位置PP中帶29與濕潤膜16所成的角θ 1設為30°以上80°以下的范圍。若加大剝離位置PP中帶29與濕潤膜16所成的角θ 1,則相對于剝離輥33的卷繞中心角θ 2變得大于直線路徑A時的卷繞中心角。若容易較大地保持卷繞中心角θ 2,則帶 29與剝離輥33之間的傳送路的形狀也更容易保持成凸形狀。另外,卷繞中心角θ 2是由濕潤膜16卷繞于剝離輥33的卷繞區(qū)域72與剝離輥33 的截面圓形的中心構成的扇形中的中心角。從進一步放大剝離位置PP中帶29與濕潤膜16所成的角θ 1和卷繞中心角θ 2 的觀點考慮,如本實施方式,更優(yōu)選將剝離輥33設為驅動輥而不是從動輥。在保持朝向第 2空間側突出的傳送路徑的形狀或設為更大地突出時,降低驅動輥的轉速即可。如此,有關剝離位置PP中帶29與濕潤膜16所成的角θ 1和卷繞中心角θ 2,除了僅通過基于室55的吸引進一步加大朝向剝離輥33的濕潤膜16的傳送路徑的方法之外,還可以通過將剝離輥 33設為驅動輥來進一步加大。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將第2空間的壓力設成低于第1空間的壓力的方式減壓第2 空間,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第2空間的減壓,或在第2空間的減壓的基礎上加壓第1空間。但,該加壓并不是動壓方式的加壓,而是靜壓方式的加壓。例如用以下方法進行以靜壓方式的加壓即可。即,以包含帶29的下游側的一部分和剝離輥33的上游側的一部分的方式用室(未圖示)包圍第1空間和濕潤膜16的直線路徑Α。重復進行向該室內送入一定時間氣體的送入操作和停止一定時間送入操作的停止操作。根據該加壓方法,能夠大幅地抑制氣體的噴吹之類的動壓的發(fā)生,并且能夠從第1空間側對濕潤膜16賦予壓力。并且,在將帶29與剝離輥33之間設為數mm左右這樣的極小間隙時,若根據該加壓方法也能確實地對第1空間和第2空間賦予壓力差。另外,與從寬度方向Z2上延伸的狹縫狀開口吸引氣體時相比,能夠更確實地保持膜面的平滑性。作為用于在帶29與剝離輥33之間的第1空間和第2空間設定壓力差的方法,另外還有其他方法。例如,有不使用室55或包圍第1空間和濕潤膜16的直線路徑A的上述室(未圖示),而是在室17 (參照圖1)中設置隔開內部空間的隔開部件來賦予該壓力差的方法。通過分別控制由隔開部件形成的各空間的壓力,能夠對比濕潤膜16的傳送路更靠近上方的第1空間和下方的第2空間賦予壓力差。當帶29與剝離輥33的距離在5000 μ m以上時,更優(yōu)選使用室55賦予該壓力差。帶29與剝離輥33的距離不到5000 μ m時,也可采用不使用室55或包圍第1空間和濕潤膜16的直線路徑A的上述室(未圖示)而用隔開部件隔開室17并賦予該壓力差的方法。優(yōu)選根據從剝離位置PP到通過剝離輥33中的卷繞區(qū)域為止的濕潤膜16的溶劑殘留率決定第1空間與第2空間的壓力差。溶劑殘留率越大,越優(yōu)選加大壓力來使傳送路更大地突出。這是因為,容劑殘留率越大,帶29與流延膜32的粘附力越強,并且濕潤膜16越容易破裂。剝離位置PP越朝向寬度方向Z2上的中央,越在帶29的旋轉方向上的下游側形成。因此,剝離時向濕潤膜16的長邊方向賦予的力越朝向寬度方向Z2上的中央越變大,面取向越變大。因此,更優(yōu)選在剝離位置PP中,使第2空間的壓力隨著朝向寬度方向Z2上的中央而變低。由此,能夠制造出面取向在寬度方向Z2上恒定的膜23。為了在剝離位置PP 中使第2空間的壓力隨著朝向中央而變低,例如有在室55的內部進一步設置獨立的室(未圖示)并獨立控制該室和室55的各內部壓力之類的方法。以上的剝離工序中的剝離方法在聚合物11 (參照圖1)為纖維素?;飼r尤其有效。另外,拉幅機18(參照圖1)優(yōu)選配設針和夾子作為保持各側端部的保持機構,且在預定的時機由針切換成夾子。由此不會有損從濕潤膜形成裝置引導過來的濕潤膜16中聚合物的面取向的抑制效果,向預定方向拉伸濕潤膜16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制造效率。這樣作為具備針和夾子雙方的保持機構的拉幅機18,例如有日本專利第4169183 號公報中記載的橫向拉伸裝置。另外,也可以改用包含將針作為保持機構的第1拉幅機及配設于該第1拉幅機下游且將夾子作為保持機構的第2拉幅機的多個拉幅機來代替拉幅機 18。關于串聯配設這種多個拉幅機的形態(tài)及各拉幅機的結構,在日本專利第4169183號公報中有所記載。當使用這種串聯連接的多個拉幅機時,也可使用在拉幅機與拉幅機之間的傳送路從下方對濕潤膜噴吹空氣來使?jié)駶櫮じ∑饋磉@樣的同公報記載的方法。另外,也可以使用包含向傳送方向拉伸的所謂縱向拉伸工序的方法。本發(fā)明在制造厚度在20 μ m以上80 μ m以下的范圍、寬度在IOOOmm以上2600mm 以下的范圍的膜23時尤其有效。并且,在本發(fā)明中,從聚合物的面取向的抑制和膜23的制造效率兩個觀點考慮,優(yōu)選濃液13中固體含量的濃度設為15質量%以上35質量%以下的范圍。另外,本發(fā)明的有關加工適性和返工性的效果在拉幅機18中的擴幅率在1. 1倍以上 1.5倍以下的范圍時尤其顯著。另外,濃液13中上述固體含量的濃度是在將固體含量的質量設為Al、溶劑的質量設為Bl時以{A1/(A1+B1)}X100求出的百分比。并且,上述擴幅率是在將擴幅前的濕潤膜16的寬度設為A2、擴幅后的濕潤膜16的寬度設為B2時以B2/A2求出的比。另外,在制造寬度為2000mm以上的膜23時,使用寬度超過2000mm的帶29。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使用形成帶的多個帶材料通過焊接相互接合的帶29。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使用通過焊接接合的接合部向帶29的長邊方向延伸的帶。這是因為,若使用接合部向寬度方向延伸的帶29,則周期性地顯現膜面的形狀或與其他區(qū)域不同的光學性質的可能性變高。以下記載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與本發(fā)明相對比的比較例。詳細內容記載于實施例1 中,在其他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只記載與實施例不同的條件。[實施例1]用圖1所示的溶液制膜設備10,從以下配方的濃液13制造出厚度為40 μ m的膜 23?!礉庖?3的配方〉固體含量……濃液13中的質量比例為20質量%
溶劑……為二氯甲烷與乙醇的混合物,二氯甲烷乙醇=80 20另外,上述固體含量是指作為聚合物11的纖維素?;?、增塑劑、去光劑及UV吸收劑。流延時濃液13的溫度為34°C。在濕潤膜形成裝置17中實施流延膜干燥工序、加熱溫度保持工序、冷卻工序及剝離工序。在第1降溫中達到的流延膜32的溫度為10°C,在第1升溫中達到的溫度及在加熱溫度保持工序中的流延膜32的溫度在16°C以上23°C以下的范圍,在冷卻工序中在第2降溫中達到的流延膜32的溫度及剝離工序時流延膜32的溫度為15°C。另外,在冷卻工序開始時的流延膜32的凝膠化溫度TG為10°C。作為拉幅機18使用具備作為保持機構的針和夾子并在一定的時機由針切換成夾子的拉幅機。擴幅率為0(零)。用下述方法對所得的膜23評價加工適性和返工性。[加工適性]將所得的膜23通過粘接劑重疊粘接于偏振膜的兩面,制作偏光板。用刀具將偏光板沖壓為IOcmXlOcm的長方形,作為評價用樣品。根據以下基準對是否從該評價用樣品的一邊的邊緣即切割面向膜23的內部產生裂紋以及確認到的裂紋的程度進行了加工適性評價。裂紋有時是從膜23的切割面朝向內部的破損,也有時是偏振膜與膜23之間的剝落。按照以下基準,A C為加工適性合格的等級,D為加工適性不合格的等級。A 看不到裂紋或者產生裂紋但產生裂紋的范圍控制在不到一邊長度的25%B 產生裂紋的范圍控制在一邊長度的25%以上且不到50%的范圍內C 產生裂紋的范圍控制在一邊長度的50%以上且不到75%的范圍內D 產生裂紋的范圍控制在一邊長度的75%以上[返工性]將所得的膜23通過粘接劑重疊粘接于偏振膜的兩面,制作偏光板。將偏光板貼合于玻璃基板后,從玻璃基板上剝掉。目視確認玻璃基板上的、膜23殘留剝落程度并根據以下基準評價返工性。按照以下基準,A C為返工性合格的等級,D為返工性不合格的等級。A 完全確認不出殘留剝落B 有極少量殘留剝落的等級C 有少量殘留剝落,但在實用上不成問題的等級D 有較多殘留剝落另外,求出加工適性和返工性均合格的膜23的制造速度的上限。從以上結果可知,在本實施例中獲得的膜23的加工適性為B,返工性為B。并且, 制造速度的上限為120m/分鐘。[實施例2]將實施例1的拉幅機18替換成保持機構為夾子的拉幅機。其他條件與實施例1 相同。在本實施例中獲得的膜23的加工適性為A,返工性為A。并且,制造速度的上限為 80m/分鐘。[實施例3]將實施例1中使用的濃液13替換成其他配方的濃液13來制造膜23。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濃液13是在實施例1的濃液13的配方的基礎上相對于固體含量20質量%添加了 2質量%的延遲產生劑的濃液。延遲產生劑是指具有通過對向纖維素酰化物的添加來提高膜23的遲延的功能的物品。另外,本發(fā)明中并不特別限定延遲產生劑的種類。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拉幅機作為拉幅機18,將擴幅率設為1. 3。其他條件與實施例1相同。在本實施例中獲得的膜23的加工適性為C,返工性為C。并且,制造速度的上限為 120m/分鐘。[實施例4]將實施例1中使用的濃液13替換成其他配方的濃液13來制造膜23。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濃液13與在實施例3中使用的濃液13相同。使用與實施例2相同的拉幅機作為拉幅機18,將擴幅率設為1. 3。其他條件與實施例2相同。在本實施例中獲得的膜23的加工適性為C,返工性為C。并且,制造速度的上限為 70m/分鐘。[實施例5]將實施例1中使用的濃液13替換成其他配方的濃液13來制造膜23。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濃液13是在實施例1的濃液13的配方的基礎上添加紫外線(UV)固化材料的濃度。使用與實施例2相同的拉幅機作為拉幅機18,將擴幅率設為0 (零)。其他條件與實施例2相同。在本實施例中獲得的膜23的加工適性為B,返工性為B。并且,制造速度的上限為 IOOm/分鐘。[比較例1]將支撐體替換為帶29,并設為在周向上旋轉的滾筒(未圖示),且將滾筒的周面溫度設為-5°C。即,本比較例為以往的冷卻凝膠化流延方式。流延34°C的濃液而形成流延膜, 通過滾筒將該流延膜設為_5°C。冷卻工序開始時的流延膜32的凝膠化溫度TG為-2V。使用保持機構為針的拉幅機作為拉幅機18。其他條件與實施例1相同。在本比較例中獲得的膜的加工適性為D,返工性為D,均不合格。另外,在本比較例中,未確認到加工適性和返工性都合格的制造速度,求出作為膜獲得的制造速度的上限。其結果為120m/分鐘。[比較例2]使用與比較例1相同的拉幅機作為拉幅機18,將擴幅率設為1. 3。其他條件與實施例1相同。在該比較例中,膜被拉幅機18破裂,未能獲得膜。
權利要求
1.一種溶液制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備以下步驟(A)流延步驟,將聚合物溶解于溶劑中的濃液流延在支撐體上而形成流延膜;(B)流延膜干燥步驟,加熱所述流延膜并進行干燥;(C)加熱溫度保持步驟,將暫且降溫之后在所述B步驟中開始升溫的所述流延膜保持在恒定的溫度范圍內;(D)冷卻步驟,在所述C步驟之后,以不會在所述流延膜中進行所述聚合物的結晶化而凝固所述流延膜的方式冷卻所述流延膜;(E)剝離步驟,保持由于所述冷卻而達到的溫度的同時,從所述支撐體剝離所述流延膜作為包含溶劑的狀態(tài)的濕潤膜;及(F)膜干燥步驟,干燥所述濕潤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制膜方法,其特征在于,調整周面溫度并通過所述支撐體控制所述流延膜的溫度,通過在周向上旋轉的輥對并以接觸于周面的帶狀傳送無端的所述支撐體,在所述A步驟中,對所述支撐體中卷繞于一方的所述輥上的第1卷繞區(qū)域流延所述濃液,對朝向另一方的所述輥的所述流延膜開始所述B步驟,所述C步驟中,通過卷繞于所述另一方的輥上的所述支撐體的第2卷繞區(qū)域,并通過所述另一方的輥保持所述流延膜的溫度,所述D步驟中,通過所述一方的輥冷卻所述流延膜, 所述E步驟中,從所述第1卷繞區(qū)域剝離所述流延膜。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制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所述流延膜的凝膠化點設為TG時,在所述D步驟中冷卻所述流延膜,以使成為TG 以上TG+20 °C以下的溫度范圍。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制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驟中,保持所述流延膜的溫度直至所述流延膜中所述溶劑的殘留率成100質量%。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制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從所述B步驟中升溫開始時至所述C步驟結束時為止的時間設為10秒以上100秒以下的范圍。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制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備(G)冷卻溫度保持步驟,所述冷卻溫度保持步驟在所述E步驟之前將所述D步驟中由于冷卻而開始降溫的所述流延膜保持在恒定的溫度范圍內,其中,將從由所述冷卻引起的降溫開始時至所述G步驟結束時為止的時間設為1秒以上30 秒以下的范圍。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制膜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過照射熱線而固化的熱線固化材料預先包含于所述濃液中,并對所述流延膜照射所述熱線。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溶液制膜方法,其特征在于, 對開始所述C步驟之后的所述流延膜照射所述熱線。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制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A步驟中,連續(xù)流延所述濃液,將所述濕潤膜卷繞在以長邊方向與所述支撐體的流延面的寬度方向一致的方式配設且具備于所述濕潤膜的傳送路上的所述支撐體的相反側的剝離輥的周面,并傳送所述濕潤膜,由此剝離所述流延膜,在將所述濕潤膜的從所述支撐體剝下來的一方的膜面上的空間設為第1空間、將另一方的膜面上的空間設為第2空間時,使比所述剝離輥更靠近近上游的所述第2空間的壓力小于所述第1空間的壓力,以使朝向所述剝離輥的所述濕潤膜的傳送路向所述第2空間側突出。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溶液制膜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吸引氣體的吸引裝置吸引比所述剝離輥更靠近上游的所述第2空間的氣體,對所述剝離輥與從所述支撐體剝下所述流延膜的剝離位置之間的所述第2空間進行減壓。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溶液制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裝置具備將應減壓的所述第2空間與外部空間隔開的室,通過調整所述室內的壓力來控制朝向所述剝離輥的所述濕潤膜的傳送路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溶液制膜方法,該溶液制膜方法通過第1~第3導管(36~38)加熱流延膜(32)并進行干燥。通過第2輥(28)并通過帶(29)對暫且降溫之后由于該加熱而開始升溫的流延膜(32)進行冷卻,并保持在恒定的溫度范圍內。通過第3導管(38)繼續(xù)保持該溫度。通過第1輥(27)并通過帶(29)對達到第4位置(P4)的流延膜(32)進行冷卻。以流延膜(32)不會進行聚合物的結晶化而凝固的方式進行該冷卻。保持由于冷卻而達到的溫度的同時,從帶(29)剝離流延膜(32)。通過拉幅機和輥干燥裝置干燥剝離的濕潤膜來作為膜(23)。
文檔編號C08J5/18GK102206354SQ20111007874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30日
發(fā)明者山崎英數, 片井幸祐, 玉井光一 申請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