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杯子,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滑動式攪拌杯。
背景技術:
杯子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必備品,很多時候,我們也會用杯子來沖奶粉、沖咖啡等,但是特制的攪拌杯一般都不便于攜帶,使用普通杯子時,也經(jīng)常因為找不到攪拌工具而煩惱。在飲用之前,有時還會需要取一點液體試溫。雖然現(xiàn)在市場上也有一些帶攪拌或吸管功能的攪拌杯,然而這部分攪拌杯的結構都比較復雜,攪拌裝置一般安裝在杯底,使得清理杯子變得十分不方便,而且杯底必須加入密封圈來防止漏液,這對我們的健康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做到攪拌裝置與杯體的分離也是非常必要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自帶攪拌和吸管功能,清理方便,并且還可作為普通杯子使用的多功能手動攪拌杯。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滑動式攪拌杯,包括杯體以及設置在杯體上的杯蓋,所述杯蓋與杯體通過螺紋連接,所述杯蓋有上蓋板、下蓋板,上蓋板和下蓋板之間形成夾層,所述上蓋板上有杯帽,所述杯帽可翻開,所述杯帽翻開后有圓孔露出,所下蓋板上有套筒,所述下蓋板中心位置有開孔,還包括帶有攪拌功能的吸管和帶動吸管旋轉的齒輪驅動機構,所述吸管包括傘狀吸管、連接吸管,所述傘狀吸管頂部為外正多邊形,所述傘狀吸管底部有四個傘狀分布的分叉吸管,所述連接吸管可形變,所述連接吸管套在傘狀吸管內(nèi)部,所述連接吸管兩端直徑大于傘狀吸管頂端外正多邊形部分但小于傘狀吸管圓形部分直徑,所述連接吸管可在傘狀吸管內(nèi)自由拉伸,所述連接吸管可從杯帽翻開后露出的圓孔拉伸出杯蓋外,所述傘狀吸管底部插在杯體底部中心位置的底座上,所述齒輪驅動機構位于杯體和杯蓋兩部分內(nèi),齒輪驅動機構包括滑塊、螺管、螺桿、軸承、連接件、小齒輪、一號齒輪、二號齒輪、連接套管、密封圈,所述杯體內(nèi)有一個深槽,所述深槽外表面開有滑槽,所述深槽底部有一個環(huán)形底座,所述環(huán)形底座內(nèi)安放有軸承,所述螺桿底部有小圓柱,所述小圓柱豎直插在環(huán)形底座內(nèi)的軸承中,所述螺管與螺桿之間為螺旋連接,所述滑塊露在杯體外,所述滑塊與螺管是一體的,所述滑塊能帶動螺管沿滑槽上下滑動,所述螺桿頂端露出深槽部分為正六邊形臺,所述連接件底部為內(nèi)正六邊形套管,所述連接件套在螺桿頂端正六邊形臺上,所述連接件從下蓋板下方的套筒插入到杯蓋夾層內(nèi),所述連接件上半部分帶有平鍵,所述連接件頂部開有螺紋孔,所述小齒輪套在連接件上,所述小齒輪內(nèi)圈開有鍵槽,平鍵與鍵槽配合,所述螺釘與連接件頂部的螺紋孔配合,所述小齒輪套在連接件上之后,將螺釘旋入螺紋孔,通過螺釘將小齒輪固定,所述一號齒輪與小齒輪嚙合,一號齒輪套在下蓋板上的一號固定軸上,所述一號固定軸頂部有一號螺紋孔,一號齒輪套在一號固定軸上之后,將一號螺釘旋入一號固定軸,通過一號螺釘將一號齒輪固定,所述二號齒輪與一號齒輪嚙合且套在連接套管上,所述二號齒輪內(nèi)圈有二號鍵槽,所述連接套管從上方插入下蓋板上的開孔內(nèi),所述連接套管上有二號平鍵,所述二號平鍵與二號鍵槽配合,所述傘狀吸管從下方插入連接套管內(nèi),所述連接套管底部內(nèi)壁上設有與傘狀吸管頂部外正多邊形相配合的內(nèi)正多邊形,所述傘狀吸管頂端正多邊形與連接套管卡接,所述密封圈在下蓋板下方,所述密封圈套在連接套管外側。使用時,只需上下滑動滑塊,螺管隨著滑塊上下滑動,螺管帶動螺桿轉動,螺桿帶動連接件轉動,連接件帶動小齒輪轉動,小齒輪帶動一號齒輪轉動,一號齒輪帶動二號齒輪轉動,二號齒輪帶動連接套管轉動,連接套管帶動傘狀吸管轉動,起到攪拌作用。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滑動式攪拌杯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通過設計一個替代攪拌葉片的傘狀吸管以及杯蓋內(nèi)帶動吸管旋轉的齒輪組驅動裝置,可以通過杯體上滑塊的上下滑動帶動螺管上下移動從而使螺桿旋轉,經(jīng)齒輪機構傳動來帶動吸管轉動,起到攪拌作用,即可使杯子帶有了攪拌及吸管功能,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由于傘狀吸管底部有四個傘狀分布的分叉吸管,不僅可以起到攪拌頁的作用,還能增大液體的吸取量,防止在吸管套在底座上之后相對空間變小而導致吸取量變少的情況。而且因為使用小齒輪帶動大齒輪的方式傳動,十分的省力,老人和小孩也可以很容易的進行使用。整個傳動機構都設置在背蓋內(nèi),與杯體隔開,避免了傳動裝置與水的接觸,干凈衛(wèi)生,不影響食用者的身體健康而且有效避免了水對傳動裝置的侵蝕。清理攪拌裝置時也只需要將吸管拔出,清理吸管即可。另外,不需要使用吸管攪拌裝置時,還可以將其拆卸下來,作為普通杯子使用,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制作成本低,適合各類人群使用。
進一步地,所述杯體底部為下凹圓弧狀,便于液體流入杯體中心,減少剩余液體殘留,所述分支吸管也為圓弧形,可以更加的貼合杯底,攪拌徹底,取液方便。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四周開有槽口,使吸管套在底座上之后不會被堵死,吸取量加大,液體也會向中心流動,最后的液體殘留變少。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套管外表面有一圈半圓凹槽,密封圈內(nèi)表面有一圈半圓突起,當連接套管與密封圈套合時,凹槽與突起相配合,保證了密封圈不會脫落,不僅可以防止連接套管的脫落,還可以防止杯體內(nèi)的液體進入杯蓋內(nèi),保持杯子的密封性,還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攪拌杯去除杯蓋上蓋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攪拌杯正面剖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攪拌杯去除杯蓋上蓋板俯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杯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杯蓋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6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杯蓋去除上蓋板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提供的螺桿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提供的連接件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小齒輪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提供的二號齒輪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連接套管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密封圈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圖10、圖1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的手動攪拌杯的實施例:包括杯體1以及設置在杯體1上的杯蓋2,所述杯體1底部為下凹圓弧形,所述杯蓋2與杯體1通過螺紋連接,所述杯蓋2有上蓋板2A、下蓋板2B,上蓋板2A和下蓋板2B之間形成夾層2C,所述上蓋板2A上有杯帽2A1,所述杯帽2A1可翻開,所述杯帽2A1翻開后有圓孔露出,所述下蓋板2B上有套筒12,所述下蓋板2B中心位置有開孔2B1,還包括帶有攪拌功能的吸管3和帶動吸管3旋轉的齒輪驅動機構,所述吸管3包括傘狀吸管4、連接吸管3A,所述傘狀吸管4頂部為外正多邊形,優(yōu)選為正十二邊形,所述傘狀吸管4底部有四個傘狀分布的分叉吸管4A,所述分叉吸管4A為與底面同樣的圓弧形,所述連接吸管3A可形變,所述連接吸管3A套在傘狀吸管4內(nèi)部,所述連接吸管3A兩端直徑大于傘狀吸管4頂端外正多邊形部分但小于傘狀吸管4圓形部分直徑,所述連接吸管3A可在傘狀吸管4內(nèi)自由拉伸,所述連接吸管3A可從杯帽2A1翻開后露出的圓孔拉伸出杯蓋2外,所述傘狀吸管4底部插在杯體1底部中心位置的底座1A上,所述底座1A四周開有槽口,所述齒輪驅動機構位于杯體1和杯蓋2兩部分內(nèi),齒輪驅動機構包括滑塊6、螺管7、螺桿8、軸承9、連接件11、小齒輪13、一號齒輪15、二號齒輪18、連接套管19、密封圈20,所述杯體1內(nèi)有一個深槽5,所述深槽5外表面開有滑槽,所述深槽5底部有一個環(huán)形底座5A,所述環(huán)形底座5A內(nèi)安放有軸承9,所述螺桿8底部有小圓柱8A,所述小圓柱8A豎直插在環(huán)形底座5A內(nèi)的軸承9中,所述螺管7與螺桿8之間為螺旋連接,所述滑塊6露在杯體1外,所述滑塊6與螺管7是一體的,所述滑塊6能帶動螺管7沿滑槽上下滑動,所述螺桿8頂端露出深槽5部分為正六邊形臺10,所述連接件11底部為內(nèi)正六邊形套管,所述連接件11套在螺桿8頂端正六邊形臺10上,所述連接件11從下蓋板2B下方的套筒12插入到杯蓋2夾層2C內(nèi),所述連接件11上半部分帶有平鍵11B,所述連接件11頂部開有螺紋孔11A,所述小齒輪13套在連接件11上,所述小齒輪13內(nèi)圈開有鍵槽13A,平鍵11B與鍵槽13A配合,所述螺釘14與連接件11頂部的螺紋孔11A配合,所述小齒輪13套在連接件11上之后,將螺釘14旋入螺紋孔11A,通過螺釘14將小齒輪13固定,所述一號齒輪15與小齒輪13嚙合,一號齒輪15套在下蓋板2B上的一號固定軸16上,所述一號固定軸16頂部有一號螺紋孔16A,一號齒輪15套在一號固定軸上16之后,將一號螺釘17旋入一號固定軸16,通過一號螺釘17將一號齒輪15固定,所述二號齒輪18與一號齒輪15嚙合且套在連接套管19上,所述二號齒輪18內(nèi)圈有二號鍵槽18A,所述連接套管19從上方插入下蓋板2B上的開孔2B1內(nèi),所述連接套管19上有二號平鍵19A,所述二號平鍵19A與二號鍵槽18A配合,所述傘狀吸管4從下方插入連接套管19內(nèi),所述連接套管18底部內(nèi)壁上設有與傘狀吸管4頂部外正多邊形相配合的內(nèi)正多邊形,所述傘狀吸管4頂端正多邊形與連接套管19卡接,所述密封圈20在下蓋板2B下方,所述密封圈20套在連接套管19外側,所述連接套管19外表面有一圈半圓凹槽19B,密封圈20內(nèi)表面有一圈半圓突起20A,當連接套管19與密封圈20套合時,凹槽19B與突起20A相配合,使用時,只需上下滑動滑塊6,螺管7隨著滑塊6上下滑動,螺管7帶動螺桿8轉動,螺桿8帶動連接件11轉動,連接件11帶動小齒輪13轉動,小齒輪13帶動一號齒輪15轉動,一號齒輪15帶動二號齒輪18轉動,二號齒輪18帶動連接套管19轉動,連接套管19帶動傘狀吸管4轉動,起到攪拌作用。
根據(jù)需要,在本文中公開了本發(fā)明的詳細實施例,但應了解所公開的實施例只是示范本發(fā)明,本發(fā)明可以有不同和替代形式實施。附圖未必按照比例繪制。因此,本文所公開的具體結構和功能細節(jié)不應被理解為具有限制意義,而是僅作為代表性基礎以教導本領域技術人員采用實施本發(fā)明?;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