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胃食管反流病(簡稱GERD)是指胃、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胃灼熱等食管炎癥癥狀的一種疾病。
[0003]臨床上常見胃酸、胃蛋白酶作為反流物,此外,多因食管及胃部手術(shù)后十二指腸液、膽酸、胰液等反流至食管導致食管粘膜損傷。胃食管反流病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反酸、反胃、胃灼熱、胸痛、吞咽困難等反流及反流物刺激食管等表現(xiàn),另有食管以外刺激癥狀,如咳嗽、哮喘、咽喉炎及聲撕。反酸、胃灼熱為臨床最常見癥狀,多于飯后、平臥或軀體前傾時加重,同時可伴有胃灼熱及胸痛,胸痛位置多于劍突下及胸骨后。食管因反流物刺激后痙攣或功能紊亂引起的吞咽困難一般為間歇性,因反復食管糜爛潰瘍出現(xiàn)瘢痕性狹窄引起的吞咽困難一般為持續(xù)性。
[0004]GERD診斷上主要需有反酸、胃灼熱等食管癥狀和(或)有食管外癥狀表現(xiàn),胃鏡檢查食管粘膜改變?yōu)橹苯右罁?jù)。
[0005]GERD是一種多因素疾病,西醫(yī)治療主要為抑制胃酸分泌、促進動力、保護黏膜等方面的應(yīng)用,雖然有起效快、作用強的優(yōu)點,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反流問題,而且缺乏對多病因患者系統(tǒng)全面的治療方案,并且服用西藥會有腹瀉、惡心、頭痛及皮膚過敏等副作用。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針對現(xiàn)有胃食管反流病治療手段不足的現(xiàn)狀,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藥制劑。其具有易操作制備、療效顯著的特點,并且它以天然中草藥為原料藥,基本無毒副作用。
[0007]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
[0008]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來實現(xiàn)的:
一種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藥制劑,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杜仲5-10,谷芽6-11,烏賊骨9-14,半夏2-7,厚樸3-10,吳茱萸6_12,茯苓5_15,薄荷3_9,雞內(nèi)金6_13,霍香8_14和白顯蓮4_10ο
[0009]上述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藥制劑中,優(yōu)選的方案為,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杜仲6-9,谷芽7-10,烏賊骨11-13,半夏3-5,厚樸6_9,吳茱萸8_10,茯苓8_13,薄荷5-8,雞內(nèi)金7-12,藿香10-12和白豆蔻5-7。
[0010]上述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藥制劑中,更加優(yōu)選的方案為,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杜仲8,谷芽9,烏賊骨12,半夏4,厚樸7,吳茱萸9,茯苓11,薄荷7,雞內(nèi)金9,霍香11和白?蓮6。
[0011]上述的中藥制劑中,制備步驟如下: A、將谷芽、半夏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焦褐色,取出放涼備用;
B、將杜仲,烏賊骨,厚樸,吳茱萸,茯苳,薄荷,雞內(nèi)金,藿香,白豆蔻和步驟A所得炒谷芽、炒半夏一起浸泡在非鐵質(zhì)容器內(nèi),加水量為原料藥總質(zhì)量的3-4倍,并浸泡10-16小時,然后武火煮開至沸騰,轉(zhuǎn)文火煎30-60分鐘,得藥液;
C、將步驟B所得藥液經(jīng)100-120目的濾網(wǎng)過濾,得過濾液;
D、將步驟C所得藥渣兌水再次武火煮開,轉(zhuǎn)文火20-30分鐘;
E、將步驟D所得藥液再次經(jīng)120-140目的濾網(wǎng)過濾,得過濾液;
F、將步驟C所得過濾液與步驟E所得過濾液混合,加熱濃縮30分鐘即成。
[0012]上述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中,優(yōu)選的是,步驟B中浸泡時間為12-15小時(更加優(yōu)選13個小時)。
[0013]上述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中,優(yōu)選的是,步驟B轉(zhuǎn)文火煎40-50分鐘(更加優(yōu)選45分鐘)后濾出藥液。
[0014]上述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中,步驟D余渣兌水再次武火煮開,轉(zhuǎn)文火22-28分鐘(更加優(yōu)選25分鐘)。
[0015]為使本發(fā)明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每日兩次,每次200_300ml,8天一個療程。保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忌煙、酒及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0016]本發(fā)明的中藥制劑對胃食管反流病效果顯著,同時可以避免服用西藥產(chǎn)生的腹瀉、惡心、頭痛及皮膚過敏等副作用。
[0017]下面對各原料藥的藥理功效進行說明。
[0018]杜仲:又名膠木。味甘,性溫。歸肝、腎經(jīng)。具有補肝腎,治腰脊酸疼的功效,主治足膝瘺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高血壓等癥。對免疫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都有不同程度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0019]谷芽:別名粟芽、蘗米、谷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有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的功效,用于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饑食少等癥。《本經(jīng)逢原》注:谷芽,啟脾進食,寬中消谷,而能補中,不似麥芽之克削也。
[0020]烏賊骨:別名花拉子、麻烏鰂。味咸、濕,性溫。歸脾、腎經(jīng)。有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的功效,主治潰瘍病、胃酸過多、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遺精滑精、赤白帶下、胃痛吞酸等癥。
[0021]半夏:別名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步跳、和姑。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jīng)。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等癥。
[0022]厚樸:別名紫樸、紫油樸、溫樸等。味苦、辛,性溫。歸脾、胃、大腸經(jīng)。有燥濕消痰、下氣除滿、行氣化濕、溫中止痛、降逆平喘的功效。用于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胸滿喘咳等癥。
[0023]吳茱萸:又名吳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樹、左力純幽子、米辣子等。味辛、苦,性熱。歸肝、脾、胃、腎經(jīng)。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的功效。主治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jīng)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等癥。
[0024]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侗静菥V目》中記載: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張潔古謂其屬陽,浮而升,言其性也;東垣謂其為陽中之陰,降而下,言其功也。
[0025]薄荷:又名番荷菜、升陽菜、銀丹草。味辛,性涼。歸肺、肝經(jīng)。有清利咽喉,透瘆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癢等功效,適用于感冒發(fā)熱、頭痛、咽喉腫痛、無汗、風火赤眼、風瘆、皮膚發(fā)癢、疝痛、下痢及瘰疬等癥。
[0026]雞內(nèi)金:又名雞黃皮、雞食皮、雞嗉子。味甘,性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jīng)。有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的功效,主治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石淋澀痛,膽脹脅痛等癥。
[0027]藿香:別名合香、蒼告、山茴香等。味辛,微溫。歸脾、胃、肺經(jīng)。有殺菌、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fā)表解暑的功效。主要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表證、濕溫初起、發(fā)熱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暑濕重癥,脾胃濕阻,脘腹脹滿,肢體重困,惡心嘔吐等癥。
[0028]白豆蔻:別名多骨、殼蔻、白蔻、百叩、叩仁等。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jīng)。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的功效,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胃寒嘔吐、食積不消等癥。
[0029]【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0030]實施例1:一種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藥制劑,包括:杜仲5份,谷芽6份,烏賊骨9份,半夏2份,厚樸3份,吳茱萸6份,茯苓5份,薄荷3份,雞內(nèi)金6份,藿香8份和白豆蔻4份。每份3go
[0031]上述的中藥制劑中,制備步驟如下:
A、將谷芽、半夏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焦褐色,取出放涼備用;
B、將杜仲,烏賊骨,厚樸,吳茱萸,茯苳,薄荷,雞內(nèi)金,藿香,白豆蔻和步驟A所得炒谷芽、炒半夏一起浸泡在非鐵質(zhì)容器內(nèi),加水量為原料藥總質(zhì)量的3-4倍,并浸泡10小時,然后武火煮開至沸騰,轉(zhuǎn)文火煎30分鐘,得藥液;
C、將步驟B所得藥液經(jīng)100目的濾網(wǎng)過濾,得過濾液;
D、將步驟C所得藥渣兌水再次武火煮開,轉(zhuǎn)文火20分鐘;
E、將步驟D所得藥液再次經(jīng)120目的濾網(wǎng)過濾,得過濾液;
F、將步驟C所得過濾液與步驟E所得過濾液混合,加熱濃縮30分鐘即成。
[0032]為使本發(fā)明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每日兩次,每次200ml,7天一個療程。保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忌煙、酒及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0033]典型案例一:孫某,女,45歲,公務(wù)員,有多年喝咖啡嗜好,因反酸、胃灼熱2年,加重2個月去醫(yī)院檢查。據(jù)孫某自述得知患者反酸、胃灼熱癥狀多于餐后及平臥時加重,伴噯氣。胃鏡檢查:食管下段近齒狀線見3條縱形條狀發(fā)紅,無糜爛及出血。服用本發(fā)明實施例所得中藥制劑5天后,反酸、胃灼熱癥狀有所緩解,繼續(xù)服用10天后,不適癥狀基本消失,一周后去醫(yī)院復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