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涂膠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薄膜涂膠的裝置。
背景技術:
薄膜在生產(chǎn)過程中,需要在表面涂上膠水。傳統(tǒng)的涂膠裝置通過涂膠機完成,但是涂膠機涂膠不均勻,造成產(chǎn)品質量下降。而且膠水容易涂抹太多滴落,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涂膠均勻,膠水不會滴落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的水性涂膠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性涂膠裝置,包括膠水槽、抬膠輥、安裝架、壓輥、氣缸、 涂布線棒、收納槽、烘箱和補膠裝置,所述抬膠輥位于膠水槽內,壓輥位于抬膠輥上方,且部分浸漬在膠水內,所述壓輥與安裝架滑移連接,所述氣缸與安裝架連接,且氣缸的輸出桿與壓輥的輥軸連接,收納槽位于膠水槽后道,且涂布線棒位于收納槽上方,所述烘箱位于收納槽后道,收納槽與膠水槽的上部連通,補膠裝置與膠水槽連接。
所述補膠裝置包括補膠槽、補膠泵、補膠管道、加熱裝置和膠水位感應器,膠水位感應器與抬膠輥的最低點S齊平,并與補膠泵電連接,所述補膠泵位于補膠槽內,且通過補膠管道與膠水槽上部連通,所述加熱裝置位于補膠槽外周。
所述補膠線棒外周設有周向螺旋槽。
所述收納槽與烘箱之間還設有過渡輥。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通過氣缸對壓輥進行驅動,將壓輥與抬膠輥接觸,并且抬膠輥直接部分浸漬在膠水內,使得薄膜上布滿膠水,通過涂布線棒將膠水涂抹均勻,并且將多余的膠水抹去,多余的膠水直接掉落到收納槽內,并且返回膠水槽,再進行烘干處理。因此本實用新型涂膠均勻,而且膠水不會滴落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涂布線棒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見圖1所示,一種水性涂膠裝置,包括膠水槽1、抬膠輥2、安裝架3、壓輥4、氣缸5、 涂布線棒6、收納槽7、烘箱8和補膠裝置9,所述抬膠輥2位于膠水槽1內,壓輥4位于抬膠輥2上方,且部分浸漬在膠水內,所述壓輥4與安裝架3滑移連接,所述氣缸5與安裝架3連接,且氣缸5的輸出桿與壓輥4的輥軸連接,收納槽7位于膠水槽1后道,且涂布線棒6位于收納槽7上方,所述烘箱8位于收納槽7后道,收納槽7與膠水槽1的上部連通,補膠裝置9與膠水槽1連接。
參見圖1所示,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動化程度,所述補膠裝置9包括補膠槽91、補膠泵92、補膠管道93、加熱裝置94和膠水位感應器95,膠水位感應器95與抬膠輥2的最低點S齊平,并與補膠泵92電連接,所述補膠泵92位于補膠槽91內,且通過補膠管道93與膠水槽1上部連通,所述加熱裝置94位于補膠槽91外周。在使用過程中,無需停機進行對膠水槽1內補膠,如果膠水位低于抬膠輥2的最低點S,膠水位感應器95就能檢測到,啟動補膠泵92對膠水槽1內進行補膠。
參見圖2所示,為了能讓膠水能夠順利的涂布均勻。所述補膠線棒6外周設有周向螺旋槽61,周向螺旋槽61的與水平傾斜角度為45°-60°之間。
參見圖1所示,為了能讓涂膠完成的薄膜能夠順利進入烘箱8內,所述收納槽7與烘箱8之間還設有過渡輥10。
參見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膠水槽1充滿膠水,使得抬膠輥2部分浸漬在膠水內,薄膜從抬膠輥2與壓輥4之間穿過。啟動氣缸5,使得壓輥4下壓,與抬膠輥2接觸,抬膠輥2轉動過程中將膠水涂布在薄膜上。薄膜進入涂布線棒6,涂布線棒6將膠水在薄膜上涂布均勻,將多余的膠水刮除,多余的膠水掉落在收納槽7內,然后返回膠水槽1。最后膠水進入烘箱8進行烘干處理。在使用過程中,無需停機進行對膠水槽1內補膠,如果膠水位低于抬膠輥2的最低點S,膠水位感應器95就能檢測到,啟動補膠泵92對膠水槽1內進行補膠。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