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干燥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聚酯切片干燥裝置。
背景技術:
1、纖維制品車間在建立時,為了保證良好的干燥效果和順暢的工藝流程,基本上采用的是立式干燥設備,即填充式干燥塔,填充式干燥塔是在干燥腔內填充滿切片,聚酯切片在自干燥腔上端向下緩緩下降,干熱空氣自下向上與聚酯切片接觸帶走其水分,以達到干燥的目的,該設備結構簡單,處理量大,且直接連接擠出機,避免干燥聚酯切片與空氣接觸,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干燥設備。
2、但是填充式干燥塔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為填充式干燥塔在干燥過程中無法實現(xiàn)充分的均勻干燥,聚酯切片堆疊過程中容易形成密實程度不同的部分,這些密實程度不同的部分會導致氣流通過量不同,因此干燥程度也有差別,還容易因為堆積過多、積壓壓力較大而產生結拱問題,因此急需一種能夠達到較好的干燥效果,且能夠替代填充式干燥塔的聚酯切片干燥設備。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聚酯切片干燥裝置,用于代替現(xiàn)有填充式干燥塔,實現(xiàn)更好、更均勻的干燥效果。
2、針對于該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3、一種聚酯切片干燥裝置,包括殼體、布料組件和攪動件,所述殼體內設有進料腔和多個干燥腔,所述進料腔與干燥腔之間、相鄰兩個干燥腔之間經布料組件相分隔,每個所述布料組件上都設有用于通過熱風的通道,每個布料組件向下方相鄰的干燥腔內分布待干燥物料并使其堆積形成一定高度的料柱,每個所述料柱內均設有對料柱進行攪動的攪動件。
4、上述技術方案將待干燥物料分區(qū)干燥,逐步遞進干燥的狀態(tài)實現(xiàn)減少聚酯切片的堆積程度,不但減少了其堆積高度,避免堆積過程中下層待干燥物料形成密實程度不同的部分,避免這些區(qū)域受熱風干燥過程不一致的問題,并且因為有攪動件的作用,使聚酯切片能夠受到攪動,實現(xiàn)聚酯切片互相之間的相對移動,減少結拱、橋架、鼠洞等問題的發(fā)生,一方面能夠實現(xiàn)更加均勻的干燥效果,達到更低的含水量,另一方面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填充式干燥塔來講還能使聚酯切片在殼體內具有一致的停留時間,避免有些地方因為結拱、橋架問題被長時間干燥,有些地方因為中心流問題達不到烘干時長,因此本發(fā)明上述技術方案能夠實現(xiàn)更好、更均勻的干燥效果。
5、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總體構思,上述方案具有多種實現(xiàn)方式,例如,使用電機驅動現(xiàn)有的旋轉布料裝置;或者在布料組件上設置多個閥門、使用控制機構控制其開合以及本發(fā)明的其他技術方案,都能夠實現(xiàn)均勻地向下方布料。
6、進一步地,所述布料組件包括布料板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與殼體固定連接,定位板上陣列有用于下料的貫穿孔,所述定位板下方設有布料板,所述布料板上均布有用于透過熱風的通氣孔,布料板上設有一個排料孔,所述排料孔與定位板上的貫穿孔形狀大小一致,布料板與定位板同軸且相對旋轉,排料孔在布料板旋轉時與任意一個貫穿孔上下相對。
7、上述技術方案具體公開了本發(fā)明的布料組件的結構,定位板使聚酯切片形成的料柱與布料板分隔,聚酯切片形成的料柱不隨布料板旋轉而轉動,布料板旋轉時,與排料孔相對的貫穿孔內的聚酯切片向下方的干燥腔移動,在多種實現(xiàn)方式中,本技術方案能夠以兩塊簡單的板材實現(xiàn)上方腔室的均勻下料與下方腔室的均勻布料,有效節(jié)省殼體內的空間,有利于殼體內部更多的裝載聚酯切片,充分滿足生產需要;且本發(fā)明的布料組件結構簡單,沒有過多的連接件,不易發(fā)生故障,能夠減少設備運行過程中的維護與保養(yǎng)次數(shù)。
8、進一步地,所述定位板中心設有導向錐管,所述導向錐管上設有透氣孔。
9、作為定位板的中心部位,還需要連接其他構件,甚至無法設置貫穿孔,即使設置貫穿孔也會因為貫穿孔產生的尖角過小而無法有效下料,因此可能影響料柱中心的下料,導向錐管能夠對沒有貫穿孔的部分進行導向,促進待干燥物料均勻下降。
10、進一步地,所述殼體內同軸設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貫穿定位板并與定位板轉動連接,所述驅動軸連接每個布料板和攪動件并帶動布料板和攪動件旋轉。
11、本技術方案公開了驅動主體,即:驅動軸,本技術方案的布料板與攪動件均連接在驅動軸上,一個驅動主體同時實現(xiàn)多個驅動效果,同時,因為定位板能夠防止聚酯切片隨著布料板轉動,使得與布料板同步轉動的攪動件能夠對聚酯切片形成的料柱進行攪動,充分發(fā)揮各機構之間的協(xié)調促進作用。
12、進一步地,所述布料板下表面連接有排料機構,所述排料機構上端連通排料孔、下端接觸待干燥物料形成的料柱,在料柱高度減小時向料柱上端排料。
13、因為本發(fā)明中需要對料柱進行攪動,所以料柱不可以充滿整個干燥腔,需要使料柱與布料板之間有一定的間隔,因此設置排料機構保持該間隔,同時排料機構也能夠儲存一定量的聚酯切片,即使進料腔內的聚酯切片不是均勻的料柱也能夠實現(xiàn)對下方干燥腔中的均勻布料。
14、進一步地,所述排料機構至少具有一個直壁,所述直壁上端沿布料板的徑向連接在布料板的下表面,所述排料口位于直壁朝向布料板旋轉方向的一側。
15、進一步地,所述排料機構具有兩個弧形壁和一個直壁,兩個弧形壁和一個直壁連接呈側開口朝向布料板轉動方向的框架,所述排料機構在布料板上的投影包圍排料口。
16、進一步地,所述排料機構是上端小、下端大、截面為扇形的管狀體,排料機構的上端連通排料孔,排料機構的下端沿布料板的徑向設置,且接觸料柱上端。
17、上述技術方案具體公開了排料機構的三種形式,均可以達到均勻布料且使料柱與布料板之間保持一定間隔的效果。
18、進一步地,所述攪動件包括多個攪動桿,所述攪動桿至少具有一個平滑的引導面,所述引導面一端低、另一端高,其中較低的一端朝向驅動軸的轉動方向,所述攪動桿在隨著驅動軸旋轉時使待干燥物料向上移動一定距離后自由下落。
19、本技術方案的攪動桿與常規(guī)攪拌槳或其他攪拌機構不同,本技術方案的攪動桿只使聚酯切片產生上下方向的松動,但是不產生混合作用,避免因為混合作用使后期下料的聚酯切片翻轉到靠近排料口而導致干燥時長不足的問題。
20、進一步地,多個攪動桿相錯位,每個所述攪動桿在水平面的投影均位于排料機構在水平面的投影輪廓外側。
21、該技術方案主要是避讓排料機構的位置,因為排料機構處料柱上端經排料機構內的聚酯切片接觸布料板,而其他位置的料柱與布料板之間有間隔,只有在間隔的位置攪動桿才能對料柱產生攪動作用。
22、進一步地,所述殼體下端為錐筒,殼體下端設有連接在錐筒內壁上的布氣環(huán),所述布氣環(huán)與錐筒內壁之間形成氣腔,所述氣腔連通熱風進管。
23、布氣環(huán)不但能夠均勻布氣,還因為布氣的氣體外沖效果減少與聚酯切片的摩擦,使聚酯切片能夠順利地下料,避免出現(xiàn)“鼠洞”問題。
24、進一步地,所述進料腔內設有均料板,所述均料板是長度方向沿殼體徑向設置的豎向的板體,均料板下端與進料腔下端的定位板之間有間距,所述均料板連接在驅動軸上并隨驅動軸而旋轉。
25、均料板使進料腔內的待干燥物料能夠被均勻地分布在進料腔內部,而不是只堆積在進料管下方。
26、進一步地,所述殼體上端連通帶旋轉卸料器的進料管和出風管,所述出風管連通旋風除塵器,所述旋風除塵器的出風口連通熱交換機為進風空氣進行預熱。
27、殼體排出的熱空氣還用于對進氣進行預熱,減少燃料消耗。
28、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29、1.本發(fā)明通過殼體、布料組件和攪動件將待干燥物料形成分區(qū)干燥、逐步遞進干燥的狀態(tài),實現(xiàn)減少聚酯切片的堆積程度,避免堆積過程中下層待干燥物料形成密實程度不同的部分,避免這些區(qū)域受熱風干燥過程不一致的問題,并且因為有攪動件的作用,使聚酯切片能夠受到攪動,實現(xiàn)聚酯切片互相之間的相對移動,減少結拱、橋架等問題的發(fā)生,實現(xiàn)更加均勻的干燥效果,達到更低的含水量,因此本發(fā)明能夠代替現(xiàn)有填充式干燥塔,實現(xiàn)更好、更均勻的干燥效果。
30、2.本發(fā)明以兩塊簡單的板材實現(xiàn)上方腔室的均勻下料與下方腔室的均勻布料,有效節(jié)省殼體內的空間,有利于殼體內部更多的裝載聚酯切片,充分滿足生產需要;布料板與攪動件均連接在驅動軸上,一個驅動主體實現(xiàn)多個驅動效果,同時,因為定位板能夠防止聚酯切片隨著布料板轉動,使得攪動件能夠對聚酯切片形成的料柱進行攪動,充分發(fā)揮各機構之間的協(xié)調促進作用。
31、3.本發(fā)明的攪動桿與常規(guī)攪拌槳或其他攪拌機構不同,本發(fā)明的攪動桿只使聚酯切片產生上下方向的松動,但是不產生混合作用,避免因為混合作用使后下料的聚酯切片因為攪拌效果而翻轉到靠近排料口,進而導致干燥時長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