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或者環(huán)境治理技術領域,涉及用于治理重金屬汞污染的菌株,以及獲得該菌株的方法及該菌株在重金屬汞污染治理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汞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被廣泛應用于冶金、化工、電子、油漆、塑料、制藥、農(nóng)藥等領域,但在大量使用汞及其化合物后,含汞物質會通過各種途徑進入環(huán)境中,引起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汞重金屬鹽類難以去除,因此會在自然環(huán)境中長期存在,并且會通過食物鏈富集危及人類健康,如在日本水俁出現(xiàn)的“水俁病”。慢性汞中毒會出現(xiàn)頭痛、精神遲鈍、肢體麻木和疼痛、 頭暈、運動失調、肌肉震顫等癥狀。
汞污染的治理方法主要有化學沉淀法、金屬還原法、活性碳吸附法、離子交換法、過濾法、電解法、羊毛吸收法、微生物法等。其中,微生物法是近年來新興的方法,具有無二次污染、適用范圍廣、成本低等優(yōu)勢。
中國專利CN 105502686 A采用E.coli將污水中的二價汞離子轉化成氯化低汞沉淀沉積在水底,從而降低水中的含汞量,可治理的汞濃度為200 ug/L;中國專利CN 104560736 A采用真菌Fusarium oxysporum作為吸附劑吸附污水中汞,進而降低水體中的汞含量,可治理的汞濃度為50 mg/ml。目前,微生物法治理的污水中的汞濃度均較低,因此尋找一種高耐汞性性能的微生物用于高濃度汞離子的去除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株新型的耐受并吸附重金屬汞的出芽短梗霉菌菌株,用于去除重金屬汞。
具體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株耐重金屬汞的出芽短梗霉菌菌株,其中,該菌株分類命名為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4M,保藏于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編號為:GDMCC NO:60070。
其中,本發(fā)明的菌株是經(jīng)過原始菌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通過化學誘變獲得。
本發(fā)明所述的方法,其中,原始菌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 篩選、鑒定的具體操作步驟為:
(1)將來自新疆地區(qū)某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溶于無菌生理鹽水中后進行梯度稀釋,選取10-2、10-3、10-4稀釋液分別涂布于含重金屬的分離培養(yǎng)基平板上,每個梯度3個重復,置28℃培養(yǎng)。待長出菌落后挑取形狀、大小、顏色等不同的菌落分別劃線接種于相應的平板,直至無雜菌落。
(2)經(jīng)培養(yǎng)篩選后確定的F13菌株于28℃培養(yǎng)6-7d,觀察形態(tài),菌落初期為白色、粘稠,后期轉為棕黑色,凸起。參照《真菌鑒定手冊》對F13菌株進行系統(tǒng)生理生化鑒定,經(jīng)生理生化檢測確定F13菌株為Aureobasidium屬菌。
(3)通過PCR獲得F13菌株的LSU rDNA序列,經(jīng)序列測定及BLAST同源性對比與進化分析,結果表明F13菌株與Aureobasidium pullulans var. subglaciale EXF-2480LSU rDNA的同源性為100%,因此將F13菌株命名為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
本發(fā)明所述的方法,其中,誘變原始菌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獲得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4M的具體操作步驟為:
(1) 將出發(fā)菌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進行化學誘變,得到突變株,其中,化學誘變的條件是化學誘變劑的濃度為0.05-0.2 mol/L,誘變時間為20-60min。
(2)將步驟(1)所得的突變菌株涂布于分別含有高濃度重金屬汞的選擇性固體培養(yǎng)基平板,培養(yǎng),得到耐受高濃度重金屬汞的出芽短梗霉菌。
(3)對步驟(2)所得的耐受重金屬的菌株的抗性穩(wěn)定性進行考察,最終選定一株抗性穩(wěn)定的菌株,命名為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4M。
(4)其中,化學誘變劑包括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胍、氮芥、亞硝酸等。
本發(fā)明菌株能夠耐受重金屬汞,對汞的最高耐受濃度為700 mg/L。
本發(fā)明的菌株對重金屬汞具有吸附作用,當汞濃度≤200 mg/L時,吸附率均能達到99%。
本發(fā)明所述的菌株在水體和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中的應用。
具體的,耐重金屬汞菌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4M在吸附重金屬汞方面的應用過程為:
將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4M接種于發(fā)酵培養(yǎng)基中,在28℃、轉速150-200rpm條件下震蕩培養(yǎng)6-7d,得到發(fā)酵液。將發(fā)酵液離心,去除培養(yǎng)基,獲得菌體。將菌體置于分別含有汞的重金屬污染水中,吸附24-72h。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fā)明獲得的突變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4M,能夠耐受重金屬汞,其中,對汞的最高耐受濃度為700 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40%。
本發(fā)明獲得的突變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4M菌株對重金屬汞具有吸附作用,當汞濃度≤200 mg/L時,吸附率均能達到99.9%。
因此,本發(fā)明的菌株可用于重金屬汞的污染治理中,具有比現(xiàn)有菌株更好的效果。
生物材料的說明:本發(fā)明所述的菌種,其分類命名為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4M,已保藏于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GDMCC),保藏編號為:GDMCC No:60070,保藏日期為:2016年08月29日,保藏地址為:廣州市先烈中路100號大院59號樓5樓。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使用到的培養(yǎng)基
分離培養(yǎng)基:馬鈴薯 200g/L,葡萄糖 20g/L,瓊脂粉 20g/L,氯化汞(0-900mg/L)。
發(fā)酵培養(yǎng)基:馬鈴薯 200g/L,葡萄糖 20g/L。
實施例2:菌株F13的篩選、分離與鑒定
稱取1 g來自新疆某重金屬污染區(qū)的土樣溶于100 ml無菌生理鹽水中后進行梯度稀釋,選取10-2、10-3、10-4稀釋液分別涂布于含重金屬Hg的分離培養(yǎng)基平板上,每個梯度3個重復,置28℃培養(yǎng)。待長出菌落后挑取形狀、大小、顏色等不同的菌落分別劃線接種于相應的平板,直至無雜菌落。經(jīng)培養(yǎng)篩選后確定的F13菌株于28℃培養(yǎng)6-7d,觀察形態(tài),菌落初期為白色、粘稠,酵母樣;后期轉為棕黑色,凸起,無明顯多糖產(chǎn)生。顯微鏡下觀察有絲狀體。參照《真菌鑒定手冊》對F13菌株進行系統(tǒng)生理生化鑒定,經(jīng)生理生化檢測確定F13菌株為Aureobasidium屬菌。
通過PCR獲得F13菌株的LSU rDNA序列,經(jīng)序列測定及BLAST同源性對比與進化分析,結果表明F13菌株與Aureobasidium pullulans var. subglaciale EXF-2480LSU rDNA的同源性為100%,因此將F13菌株命名為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
實施例3:菌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的誘變
取長滿孢子的出芽短梗霉菌F13斜面一支,用生理鹽水洗脫孢子,制成孢子懸浮液,稀釋至孢子的濃度為106個/ml,取2ml上述孢子懸浮液加入1ml 0.1mol/L 亞硝酸鈉,28℃水浴5min,加入2ml醋酸緩沖液(pH 4.5),水浴一定時間后加入2ml 0.7mol/L Na2HPO4,終止反應。
將誘變后的孢子,進行系列梯度稀釋,稀釋度分別為10-1、10-2。取200ul涂布于含有不同濃度的重金屬汞離子的篩選培養(yǎng)基上,28℃培養(yǎng)6-7天。期間,觀察平板上的菌落形態(tài),并統(tǒng)計菌落總數(shù),挑取耐受汞濃度最高的菌落,最終挑選到菌株F134M。
將菌株F134M命名為Aureobasidium pullulans F134M,于申請日前保藏于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地址:廣州市先烈中路100號,保藏日為2016年9月26日,保藏號為GDMCC No: 60070。
實施例4:F134M菌株的耐重金屬性能
將原始菌株 F13及F134M菌株分別涂布于含有汞400、500、600、700、800、900 mg/L的篩選培養(yǎng)基平板上,28℃培養(yǎng)。F13在含有汞濃度達到500 mg/L的平板上正常生長;F134M菌株在含有汞濃度達到700 mg/L的平板上正常生長,其對汞的耐受性為原始菌株的1.4倍。
實施例5:F134M對重金屬的吸附性能
將F134M菌株分別接種于發(fā)酵培養(yǎng)基中,轉速150-200rpm條件下震蕩培養(yǎng)6-7d,得到發(fā)酵液。將發(fā)酵液離心,去除培養(yǎng)基,獲得菌體。取1 g菌體置于分別含有50、100、150、200、250、300 mg/L的1L重金屬汞污染水中,檢測污染水中的汞含量。當汞濃度低于200 mg/L時,F(xiàn)134M對汞的吸附率超過99%;當汞濃度為250 mg/ml,F(xiàn)134M對汞的吸附率為79.2%;當汞濃度為300 mg/ml,F(xiàn)134M對汞的吸附率為63.9%。
吸附率(R)的計算方法:
R(%)=(C0-Ct)/C0*100%
其中,C0為溶液中金屬離子的初始濃度,Ct加入菌體吸附t小時是溶液中的金屬離子的濃度。
實施例6:菌株F134M穩(wěn)定性的考察
將F134M菌株進行傳代培養(yǎng),分別保藏。取傳代1、10、20、50次的F134M菌株分別涂布于含有汞700 mg/L的篩選培養(yǎng)基平板上,28℃培養(yǎng)。傳代至50次的F134M菌株均能在含有汞濃度達到700 mg/L的平板上正常生長。
分別取傳代1、10、20、50次的菌種分別接種于發(fā)酵培養(yǎng)基中,轉速150-200rpm條件下震蕩培養(yǎng)6-7d,得到發(fā)酵液。將發(fā)酵液離心,去除培養(yǎng)基,獲得菌體。取1 g菌體置于含有200 mg/L的1L重金屬汞污染水中,檢測污染水中的汞含量。傳代至50次的F134M菌株對汞的吸附率均能超過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