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拋光裝置,具體是指一種管件內壁打磨工裝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與公路、航空、鐵路和水運相比,采用石油彎管運輸具有以下優(yōu)勢:石油彎管運輸的安全保障率較高,可實現綠色輸送,石油和天然氣均屬于易爆和易揮發(fā)的物品,在運輸過程中,如果運輸工具的密閉性差,油氣揮發(fā)到大氣中,一遇到火星就可能導致爆炸,存在安全隱患,石油彎管大部分埋藏 在地下,受不良天氣條件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較小,可以確保油氣運輸安全可靠的進行;其次,由于石油彎管運輸是完全密閉運輸,可以防止揮發(fā)、泄露的油氣對大氣、水土的污染,可以實現運輸工程的綠色化:石油彎管建設用地少,輸送量大,因為受天氣路況等外界因素影響較小,油氣石油彎管可以持續(xù)不間斷地進行油氣輸送,小管徑的油氣石油彎管每年的運輸量為幾百萬噸,石油彎管直徑比較大的油氣石油彎管可以達到幾千萬噸,由此可見,其運輸量遠遠超過了別的運輸途徑的輸送量,在石油彎管運輸中,采用運量大、長距離、大口徑的油氣石油彎管成本相對比較低。
石油彎管運輸,除卻石油彎管外部因素的影響,石油彎管內壁的粗糙度也會影響石油傳輸的效率,特別是石油彎管處內表面的不規(guī)則凸起,不僅會對石油造成阻礙延緩石油的流速,還會加快石油對石油彎管的腐蝕。傳統的管壁打磨通常采用磨料水射拋光技術,但是使用的打磨機構時常與石油彎管內壁摩擦,且一般在打磨機構的牽引時負責牽引的設備造價高;在噴射打磨液的裝置與石油彎管接口處,常常因為夾持不穩(wěn)而導致打磨液泄漏,大大降低了打磨的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管件內壁打磨工裝的使用方法,實現打磨液噴射裝置與石油彎管的良好對接,避免打磨液的泄漏,達到提高打磨效率的目的。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達到:
本發(fā)明首先將石油彎管置于拋光裝置上,拋光裝置的兩個拉放機構分布位于在石油彎管的兩端,拉放機構與石油彎管的兩端連接固定,當石油彎管一端的拉放機構進行牽引時,石油彎管另一端的拉放機構停止工作,打磨機構由鋼繩牽引在石油彎管內壁進行往返打磨工序;在拉放機構與石油彎管連接固定時,有U形固定塊卡持在兩者的接頭處,調整緊固螺栓,使得圓弧形的壓板在U形固定塊上滑動,以此快速調節(jié)壓板與石油彎管的外表面接觸,保證石油彎管密封的穩(wěn)定性。
所述拋光裝置包括兩個拉放機構和打磨機構,所述拉放機構分別與外部的石油彎管的兩端連接,打磨機構的兩端通過鋼繩與兩個拉放機構連接,打磨機構置于拉放機構的輸出部分與外部的石油彎管所形成的密封通道內,還包括U形固定塊,所述U形固定塊的端部螺栓固定連接有安裝板,在U形固定塊上滑動設置有壓板,安裝板上安裝有緊固螺栓,壓板通過緊固螺栓與安裝板連接,所述壓板為圓弧形。
所述拉放機構包括箱體和電機,在所述箱體上安裝有輸出管,輸出管與外部的石油彎管連接,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轉桿,轉桿穿過箱體外壁置于箱體內,在所述轉桿上轉動設置有繞線柱,繞線柱的直徑由兩端向中間逐漸減小,繞線柱正對輸出管的軸心,所述繞線柱上連接有牽引線。
所述打磨機構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保護殼體和連接在兩個保護殼體之間的轉軸,在所述轉軸上安裝有能夠自由轉動的葉輪,保護殼體上開有梯形槽,在梯形槽底部設置有盲孔,轉軸的兩端端部與盲孔螺紋配合,在所述保護殼體的一側設置有吊耳,在所述保護殼體的上下兩端端部安裝有滾輪。
所述葉輪包括輪盤,所述輪盤轉動設置在轉軸上,所述輪盤設置有多個葉片,相鄰兩個葉片之間設置有輔助葉片。
所述輪盤上還開有多個平衡孔,所述平衡孔環(huán)形陣列分布在輪盤軸線四周。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在拉放機構與石油彎管連接固定時,有U形固定塊卡持在兩者的接頭處,調整緊固螺栓,使得圓弧形的壓板在U形固定塊上滑動,以此快速調節(jié)壓板與石油彎管的外表面接觸,保證石油彎管密封的穩(wěn)定性,避免打磨液的泄漏,提高打磨效率;
2、本發(fā)明輪盤上開有的平衡孔可使得輪盤前后的壓力平衡,保持轉動穩(wěn)定,減小振動,保證葉輪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拋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打磨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A的放大圖;
圖4為葉輪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
1-箱體、2-電機、3-輸出端、401-安裝板、402-U形固定塊、403-緊固螺栓、404-壓板、5-打磨機構、6-轉桿、7-繞線柱、8-牽引線、9-保護殼體、10-葉輪、11-吊耳、12-轉軸、13-滾輪、14-輪盤、15-葉片、16-輔助葉片、17-平衡孔、18-石油彎管。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fā)明首先將石油彎管置于拋光裝置上,拋光裝置的兩個拉放機構分布位于在石油彎管的兩端,拉放機構與石油彎管的兩端連接固定,當石油彎管一端的拉放機構進行牽引時,石油彎管另一端的拉放機構停止工作,打磨機構由鋼繩牽引在石油彎管內壁進行往返打磨工序;在拉放機構與石油彎管連接固定時,有U形固定塊卡持在兩者的接頭處,調整緊固螺栓,使得圓弧形的壓板在U形固定塊上滑動,以此快速調節(jié)壓板與石油彎管的外表面接觸,保證石油彎管密封的穩(wěn)定性;其中拋光裝置包括兩個拉放機構和打磨機構5,所述拉放機構分別與外部的石油彎管18的兩端連接,打磨機構5的兩端通過鋼繩與兩個拉放機構連接,打磨機構5置于拉放機構的輸出部分與外部的石油彎管18所形成的密封通道內,還包括U形固定塊402,所述U形固定塊402的端部螺栓固定連接有安裝板401,在U形固定塊402上滑動設置有壓板404,安裝板401上安裝有緊固螺栓403,壓板404通過緊固螺栓403與安裝板401連接,所述壓板404為圓弧形;所述拉放機構包括箱體1和電機2,在所述箱體1上安裝有輸出管3,輸出管3與外部的石油彎管連接,電機2的輸出端連接有轉桿,轉桿6穿過箱體1外壁置于箱體1內,在所述轉桿6上轉動設置有繞線柱7,繞線柱7的直徑由兩端向中間逐漸減小,繞線柱7正對輸出管3的軸心,所述繞線柱7上連接有牽引線8;所述打磨機構5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保護殼體9和連接在兩個保護殼體9之間的轉軸12,在所述轉軸12上安裝有能夠自由轉動的葉輪10,保護殼體9上開有梯形槽,在梯形槽底部設置有盲孔,轉軸12的兩端端部與盲孔螺紋配合,在所述保護殼體9的一側設置有吊耳11,在所述保護殼體9的上下兩端端部安裝有滾輪13;所述葉輪10包括輪盤,所述輪盤14轉動設置在轉軸12上,所述輪盤14設置有多個葉片15,相鄰兩個葉片15之間設置有輔助葉片16;所述輪盤14上還開有多個平衡孔17,所述平衡孔17環(huán)形陣列分布在輪盤14軸線四周。
本發(fā)明工作時,在石油彎管18的兩端各放置有一個拉放機構,拉放機構與石油彎管18的兩端連接固定,當石油彎管18一端的拉放機構進行牽引時,石油彎管18另一端的拉放機構停止工作,打磨機構5由鋼繩牽引在石油彎管18內壁進行往返打磨工序;在拉放機構與石油彎管18連接固定時,有U形固定塊402卡持在兩者的接頭處,調整緊固螺栓403,使得圓弧形的壓板404在U形固定塊402上滑動,以此快速調節(jié)壓板404與石油彎管18的外表面接觸,保證石油彎管18密封的穩(wěn)定性,避免打磨液的泄漏,提高打磨效率;拉放機構的輸出管3與石油彎管18的兩端連接固定,打磨機構5通過輸出管3與打磨液一起進入到石油彎管18內,由牽引線8實現對打磨機構5的拉放功能,牽引線8纏繞在繞線柱上,繞線柱7轉動設置在轉桿6上,當對保護殼體9進行收線時,電機2轉動,使得繞線柱7與轉桿6一起轉動,開始對牽引線8進行回繞,同時帶動葉輪10在彎管內移動打磨至彎管的始端;當對保護殼體9進行放線時,石油彎管18一端的電機2停止工作,纏繞在繞線柱7上的牽引線8開始被放出,石油彎管18另一端的電機2轉動,帶動打磨機構5向前運動,打磨機構5在彎管內壁中回往復移動;鋼繩與吊耳11連接,在電機2的驅動下,打磨機構5進入到彎管中,打磨液從打磨機構5與彎管內壁之間的間隙中快速流出,打磨液作用在管壁上,經過磨料顆粒的高速運動對彎管內壁上的邊角或是凸起等起到剪切去除的作用,進而達到拋光打磨的效果;在整個過程中,流動的打磨液帶動葉輪10自由轉動,葉輪10可將部分的打磨液旋轉噴射至管壁上,以此對彎管內壁進行輔助打磨,在打磨液沖擊管壁的同時也將管壁上脫落的鐵屑清理;兩個相對設置的保護殼體9可在打磨液快速流動時對葉輪10進行保護,且在保護殼體9上下兩端設置的滾輪13可在彎管內壁進行自由滑動,以避免因保護殼體9與管壁的過度摩擦而導致兩者的磨損,延長了打磨機構5的使用壽命,保護殼體9與轉軸12螺紋連接,使得在葉輪10受損后快速更換,提高了打磨機構的實用性。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