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轉子磁鋼裝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轉子磁鋼裝配裝置。
背景技術:
三相異步電機二次利用開發(fā)成永磁電機的過程中,往往是在轉子體的外壁切削,切削后的外徑尺寸小于原來的尺寸,然后在外壁上先貼磁鋼,磁鋼間放置填充物,放置完了之后形成的新外壁尺寸原來的外壁外徑尺寸基本相同,整體采用的是整體外徑切削后,再填充新的填充物,由于在磁鋼的外圈包有非導磁金屬材料鋼套,在轉子使用時容易形成電渦流,造成轉子溫度升高,且降低了轉子在使用的散熱效果,從而使轉子體內的磁鋼產出退磁現象。
永磁電機是用永磁體替代勵磁繞組進行勵磁的電機,隨著永磁技術和電機控制技術的發(fā)展,高效永磁電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高效永磁電機普遍采用稀土永磁磁鋼,由于稀土永磁磁鋼有較強的磁吸力,裝配時磁鋼極易碰到鐵芯、工裝等,撞擊磁鋼,劃傷磁鋼表面保護層時有發(fā)生,造成磁鋼壽命縮短、磁性能不一致,從而引起電機磁性能不一致和使用壽命下降,另外,磁鋼損壞后還需維修及更換。如何保證磁鋼在裝配過程中不劃傷、不受撞擊,成為高效永磁電機磁鋼裝配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永磁電機磁鋼裝配裝置結構比較簡單,未全面考慮永磁電機磁鋼在整個裝配過程中的安全性、便捷性問題。在磁鋼裝配過程中,由于永磁電機轉子外圈均布磁鋼,一方面,正在安裝的磁鋼很容易被已裝好的磁鋼吸引,難于定位;另一方面,已裝好的磁鋼容易被彈出,導致對工作人員的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磁鋼難于定位、磁鋼安裝不穩(wěn)定等缺點,提供了一種磁鋼便于定位、磁鋼安裝穩(wěn)定的轉子磁鋼裝配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轉子磁鋼裝配裝置,包括工作臺和設在工作臺右端的主機,主機的左側設有用于固定轉子的主軸,主機與主軸連接且?guī)又鬏S轉動,工作臺的下方設有與工作臺連接的第一螺桿和驅動第一螺桿轉動的第一驅動電機,第一螺桿上設有下端與第一螺桿連接的導套,主軸設在導套內,導套在第一螺桿上左右移動。在轉子上裝配磁鋼時,每裝配好一圈將導套向左移動壓住裝配好的磁鋼,方便磁鋼的定位,同時也避免磁鋼的彈出,提高貼磁鋼的工作效率和操作的安全性。
作為優(yōu)選,第一螺桿上設有在第一螺桿上左右移動的第一螺紋套,導套下端通過連接架與第一螺紋套固定連接,第一螺紋套通過連接架帶動導套左右移動,工作臺上設有與連接架配合的第一條形通孔,連接架在第一條形通孔內左右移動。導套設在工作臺上方,螺桿和螺紋套設在工作臺的下方,導套通過連接架與第一螺紋套連接,連接架設在第一條形通孔內,方便連接架帶動導套在工作臺上方移動,節(jié)省了安裝空間,簡化了工作臺上方的工作環(huán)境,在轉子安裝在工作臺上時,通過滾輪支撐轉子,方便轉子左右移動,調整轉子的位置,提高了安裝的效率。
作為優(yōu)選,主軸內設有轉子軸孔和設在轉子軸孔左端的軸承孔,軸承孔的左端設有圓柱直徑由左向右逐漸減小的第一圓臺孔,第一圓臺孔右端部的圓柱直徑與軸承孔的圓柱直徑相等,轉子軸孔和軸承孔之間設有圓柱直徑由左向右逐漸減小的第二圓臺孔,第二圓臺孔右端部的圓柱直徑與軸承孔的圓柱直徑相等,轉子軸孔的孔壁上設有通孔,通孔內設有與轉子軸鍵槽配合的限位螺釘。安裝轉子時,將轉子軸安裝在轉子軸孔內,轉子上的軸承安裝在軸承孔內,方便了轉子的安裝,避免拆卸轉子軸承對轉子軸及軸承造成損傷,浪費資源,通過限位螺釘防止轉子轉子,在主機開啟時,使轉子轉動,方便工作人員依序貼磁鋼,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為優(yōu)選,主軸和導套之間設有導套架,導套上設有條形導套孔,條形導套孔環(huán)形均布排列且對稱設在導套上,導套架包括套設在主軸右端的底座和一端端部設在底座上的連桿,連桿的另一端端部設有與連桿連接的環(huán)形圈,連桿的數量為4根且環(huán)形均布設在底座的邊緣,連桿上設有均布排列的內孔,內孔內設有嵌入在內孔內的鋼珠,鋼珠可在內孔內滾動,鋼珠與導套的內壁相抵。通過設置條形導套孔方便工作人員實時觀察磁鋼的狀態(tài),同時也避免磁鋼的彈出,降低了導套的重量,方便導套的左右移動,通過導套架支撐導套的左右移動,降低螺桿受到的壓力,避免螺紋套和螺桿受力轉動對螺紋造成磨損,降低裝置的使用壽命,保證導套移動時的精度,避免導套對磁鋼造成壓力,通過在內孔內嵌入鋼珠,導套移動時,鋼珠隨著導套滾動,降低了導套收到的摩擦力,方便導套的左右移動。
作為優(yōu)選,工作臺的左端設有夾線裝置和與夾線裝置連接的支架,支架帶動夾線裝置左右移動,夾線裝置包括底板和設在底板上的壓板,壓板壓合在底板的上端面上,底板上設有用于穿線的第一條形凹槽,底板的下端與支架的上端鉸接。轉子磁鋼全部貼完之后,導套由左至右逐漸退出,同步由左至右給轉子繞線,繞線時,將鋼絲放在第一條形凹槽內,壓上壓板,將鋼絲的端部與轉子一端固定連接,轉子自轉將鋼絲繞在轉子上,通過支架帶動夾線裝置向右移動,使鋼絲螺旋繞在轉子上,還可根據轉子體的大小調節(jié)底板的角度,避免鋼絲受到向上或者向下的壓力,將鋼絲壓斷,本技術結構簡單,簡化了繞線的步驟,提高了繞線的工作效率。
作為優(yōu)選,支架貫穿于工作臺的臺面,工作臺上設有與支架配合的第二條形通孔,支架在第二條形通孔內左右移動,夾線裝置設在第二條形通孔左端的一側,工作臺的下方設有與工作臺連接的第二螺桿,第二螺桿的一端設有驅動第二螺桿轉動的第二驅動電機,第二螺桿上設有與支架下端固定連接的第二螺紋套,第二螺桿轉動通過第二螺紋套帶動支架左右移動。開始繞線時,第二驅動電機驅動第二螺桿勻速轉動,第二螺桿驅動第二螺紋套勻速向右移動,保證鋼絲繞在轉子體上之間的間距相同,使磁鋼均勻受力被鋼絲捆綁,避免磁鋼受力不均,造成磁鋼移位,也確保轉子體在工作過程中能夠均勻散熱。
作為優(yōu)選,壓板下端面的兩側設有凸起的條形凸臺,底板上設有與條形凸臺配合的第二條形凹槽,條形凸臺卡在第二條形凹槽內,壓板上還設有貫穿于壓板和底板的調節(jié)螺栓,壓板和底板通過調節(jié)螺栓鎖緊,調節(jié)螺栓的上端部設有與調節(jié)螺栓固定連接的圓柱手柄。通過條形凸臺配合卡在第二條形凹槽,方便壓板的安裝定位,再通過調節(jié)螺栓固定鎖緊,通過轉動調節(jié)螺栓可以調節(jié)壓板和底板對鋼絲的壓力,從而自由調節(jié)鋼絲的拉力,確保鋼絲對磁鋼的捆綁強度,提高了安裝鋼絲的效率;調節(jié)螺栓上設置圓柱手柄方便工作人員調節(jié)夾線裝置的角度。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設在工作臺的下方的繞線轉盤,工作臺的下端設有兩個平行的支撐架,繞線轉盤通過中軸安裝在支撐架上,繞線轉盤在支撐架上轉動,支撐架的形狀為三角形,支撐架的上端設有與中軸配合的弧形凹槽,中軸設在弧形凹槽內。繞線轉盤上繞有鋼絲,節(jié)省了鋼絲的存儲空間,轉子繞線時,繞線裝盤隨之轉動出線,簡化了鋼絲出線的方式,通過支撐架支撐繞線裝盤,提高繞線轉盤轉動的穩(wěn)定性,繞線裝盤通過中軸在弧形凹槽內原地轉動,節(jié)省了安裝空間。
作為優(yōu)選,工作臺左端還設有前后移動的左鎖板和右鎖板,左鎖板和右鎖板在工作臺上同步反向移動,左鎖板的內側設有向內側開口的左中軸孔,右鎖板的內側均設有向內側開口的右中軸孔,裝夾時,左中軸孔和右中軸孔圍繞形成整個中軸孔,左中軸孔設有豎直設置的左軸承凹槽,右中軸孔內設有豎直設置的右軸承凹槽,左中軸孔與左軸承凹槽、右中軸孔與右軸承凹槽均同心設置,左鎖板的下端內側設有橫向設置的左導柱和右導柱孔,右鎖板的下端內側設有橫向設置的右導柱和左導柱孔,裝夾時,左導柱設在左導柱孔內,右導柱設在右導柱孔內。安裝轉子時,將轉子放在左鎖板和右鎖板之間,左鎖板和右鎖板同步向轉子移動,通過左中軸孔和右中軸孔固定轉子中軸的位置,進而固定轉子,結構簡單,裝配方便,由于轉子在二次利用開發(fā)的過程中,轉子上的軸承拆卸難度大,容易對轉子軸和軸承造成損壞,因此,在裝夾轉子軸時,通過左軸承凹槽和右軸承凹槽形成軸承槽,方便轉子的裝夾,避免了轉子軸承的拆卸對轉子軸和軸承造成破壞,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在左鎖板和右鎖板向轉子方向移動時,左導柱配合進入左導柱孔,同時右導柱配合進入右導柱孔,將左鎖板和右鎖板定位,保證左鎖板和右鎖板在豎直平面內,避免左鎖板和右鎖板傾斜,使轉子軸上的軸承不能進入左軸承凹槽和右軸承凹槽內。
作為優(yōu)選,左鎖板的下方設有與左鎖板連接的左螺紋套,右鎖板的下方設有與右鎖板連接的右螺紋套,左螺紋套內的螺紋旋向與右螺紋套內的螺紋旋向相反,工作臺的下方設有與工作臺連接的第三螺桿,第三螺桿的左端設有驅動第三螺桿轉動的第三驅動電機,左螺紋套和右螺紋套均套設在第三螺桿上,第三螺桿轉動帶動左螺紋套和右螺紋套同步反向移動,左鎖板和左螺紋套通過左連接板連接,右鎖板和右螺紋套通過右連接板連接,工作臺上設有第三條形通孔,左連接板和右連接板在第三條形通孔內前后移動。通過在左螺紋套和右螺紋套設置螺紋旋向相反的螺紋,實現左鎖板和右鎖板同步反向移動,方便轉子的裝夾,通過第三電機驅動螺桿,再由第三螺桿驅動左鎖板和右鎖板同步反向移動,使左鎖板和右鎖板在相同的速度下同步移動,使裝夾的轉子都在同一位置,提高了轉子的裝夾效率;通過設置連接板將左鎖板和右鎖板設在工作臺上方,第三螺桿、右螺紋套、左螺紋套設在工作臺下方,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提供了工作臺的工作環(huán)境。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簡化了轉子貼磁鋼的步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安全性,極大了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圖。
圖4是主軸的結構圖。
圖5是導套架的結構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7是圖6中M部的局部放大圖。
圖8是底板的結構圖
圖9是壓板的結構圖。
圖10是左鎖板的結構圖。
圖11是右鎖板的結構圖。
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1—工作臺、2—主機、3—轉子、4—主軸、5—第一螺桿、6—第一驅動電機、7—導套、8—第一螺紋套、9—連接架、10—第一條形通孔、11—滾輪、12—轉子軸孔、13—軸承孔、14—第一圓臺孔、15—第二圓臺孔、16—通孔、17—限位螺釘、18—條形導套孔、19—底座、20—連桿、21—環(huán)形圈、22—內孔、23—鋼珠、24—夾線裝置、25—底板、26—第一條形凹槽、27—支架、28—壓板、29—第二條形通孔、30—第二螺桿、31—第二驅動電機、32—第二螺紋套、33—條形凸臺、34—第二條形凹槽、35—調節(jié)螺栓、36—圓柱手柄、37—繞線轉盤、38—支撐架、39—中軸、 40—弧形凹槽、41—左鎖板、42—右鎖板、43—左中軸孔、44—右中軸孔、45 —左導柱、46—右導柱孔、47—右導柱、48—左導柱孔、49—左螺紋套、50—右螺紋套、51—第三螺桿、52—第三驅動電機、53—左連接板、54—右連接板、 55—第三條形通孔、56—導套架、57—左軸承凹槽、58—右軸承凹槽、59—轉動軸、60—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轉子磁鋼裝配裝置,如圖1至圖11所示,包括工作臺1和設在工作臺1右端的主機2,主機2的左側設有用于固定轉子3的主軸4,主機2與主軸4連接且?guī)又鬏S4轉動,工作臺1的下方設有與工作臺1連接的第一螺桿5和驅動第一螺桿5轉動的第一驅動電機6,第一螺桿5上設有下端與第一螺桿5連接的導套7,主軸4設在導套7內,導套7在第一螺桿5上左右移動,第一螺桿5上設有在第一螺桿5上左右移動的第一螺紋套8,導套7下端通過連接架9與第一螺紋套8固定連接,第一螺紋套8通過連接架9帶動導套7左右移動,工作臺1 上設有與連接架9配合的第一條形通孔10,連接架9在第一條形通孔10內左右移動,第一條形通孔10左端的前后兩側設有用于支撐轉子的滾輪11。
主軸4內設有轉子軸孔12和設在轉子軸孔12左端的軸承孔13,軸承孔13 的左端設有圓柱直徑由左向右逐漸減小的第一圓臺孔14,第一圓臺孔14右端部的圓柱直徑與軸承孔13的圓柱直徑相等,轉子軸孔12和軸承孔13之間設有圓柱直徑由左向右逐漸減小的第二圓臺孔15,第二圓臺孔15右端部的圓柱直徑與軸承孔13的圓柱直徑相等,轉子軸孔12的孔壁上設有通孔16,通孔16內設有與轉子軸鍵槽配合的限位螺釘17。
主軸4和導套7之間設有導套架56,導套7上設有條形導套孔18,條形導套孔18環(huán)形均布排列且對稱設在導套7上,導套架56包括套設在主軸4右端的底座19和一端端部設在底座19上的連桿20,連桿20的另一端端部設有與連桿20連接的環(huán)形圈21,連桿20的數量為4根且環(huán)形均布設在底座19的邊緣,連桿20上設有均布排列的內孔22,內孔22內設有嵌入在內孔22內的鋼珠23,鋼珠23可在內孔22內滾動,內孔22內還設有與鋼珠23底部相抵彈簧片,彈簧片將鋼珠23頂起,使鋼珠23的頂部與導套7接觸,鋼珠23與導套7的內壁相抵。
工作臺1的左端設有夾線裝置24和與夾線裝置24連接的支架27,支架27 帶動夾線裝置24左右移動,夾線裝置24包括底板25和設在底板25上的壓板 28,壓板28壓合在底板25的上端面上,底板25上設有用于穿線的第一條形凹槽26,底板25的下端與支架27的上端鉸接,底板25的下端與底板25固定連接的轉動軸59,支架27上設有與轉動軸59配合的安裝孔60,轉動軸59設在安裝孔60內,轉動軸59在安裝孔60內轉動帶動底板27的轉動,支架27貫穿于工作臺1的臺面,工作臺1上設有與支架27配合的第二條形通孔29,支架 27在第二條形通孔29內左右移動,夾線裝置24設在第二條形通孔29左端的一側,工作臺1的下方設有與工作臺1連接的第二螺桿30,第二螺桿30的一端設有驅動第二螺桿30轉動的第二驅動電機31,第二螺桿30上設有與支架27下端固定連接的第二螺紋套32,第二螺桿30轉動通過第二螺紋套32帶動支架27左右移動。
壓板28下端面的兩側設有凸起的條形凸臺33,底板25上設有與條形凸臺 33配合的第二條形凹槽34,條形凸臺33卡在第二條形凹槽34內,壓板28上還設有貫穿于壓板28和底板25的調節(jié)螺栓35,壓板28和底板25通過調節(jié)螺栓35鎖緊,調節(jié)螺栓35的上端部設有與調節(jié)螺栓35固定連接的圓柱手柄36,還包括設在工作臺1的下方的繞線轉盤37,工作臺1的下端設有兩個平行的支撐架38,繞線轉盤37通過中軸39安裝在支撐架38上,繞線轉盤37在支撐架 38上轉動,支撐架38的形狀為三角形,支撐架38的上端設有與中軸39配合的弧形凹槽40,中軸39設在弧形凹槽40內。
工作臺1左端還設有前后移動的左鎖板41和右鎖板42,左鎖板41和右鎖板42在工作臺上同步反向移動,左鎖板41的內側設有向內側開口的左中軸孔 43,右鎖板42的內側均設有向內側開口的右中軸孔44,裝夾時,左中軸孔43 和右中軸孔44圍繞形成整個中軸孔,左中軸孔43設有豎直設置的左軸承凹槽 57,右中軸孔44內設有豎直設置的右軸承凹槽58,左中軸孔43與左軸承凹槽 57、右中軸孔44與右軸承凹槽58均同心設置,左鎖板41的下端內側設有橫向設置的左導柱45和右導柱孔46,右鎖板42的下端內側設有橫向設置的右導柱 47和左導柱孔48,裝夾時,左導柱45設在左導柱孔48內,右導柱47設在右導柱孔46內。
左鎖板41的下方設有與左鎖板41連接的左螺紋套49,右鎖板42的下方設有與右鎖板42連接的右螺紋套50,左螺紋套49內的螺紋旋向與右螺紋套50內的螺紋旋向相反,工作臺1的下方設有與工作臺1連接的第三螺桿51,第三螺桿51的左端設有驅動第三螺桿51轉動的第三驅動電機52,左螺紋套49和右螺紋套50均套設在第三螺桿51上,第三螺桿51轉動帶動左螺紋套49和右螺紋套50同步反向移動,左鎖板41和左螺紋套49通過左連接板53連接,右鎖板 42和右螺紋套50通過右連接板54連接,工作臺1上設有第三條形通孔55,左連接板53和右連接板54在第三條形通孔55內前后移動。
工作時,將轉子放在滾輪11上,推動轉子軸右端安裝在主軸4的轉子軸孔 12內,使轉子上的軸承配合安裝在軸承孔13內,旋緊限位螺釘17使限位螺釘 17卡住轉子軸右端的鍵槽,保證轉子與主軸4同步轉動,轉子軸左端處于左鎖板41和右鎖板42中部的位置,開啟主機2,主機2控制開啟第三驅動電機52,第三驅動電機52驅動第三螺桿51轉動,左鎖板41和右鎖板42同步向中部移動,左鎖板41和右鎖板42在移動過程中,左導柱45進入左導柱孔48,同時右導柱孔46進入右導柱47,當左軸承凹槽57和右軸承凹槽58靠近轉子左端的軸承時,將軸承向上頂起直至軸承完全進入左軸承凹槽57和右軸承凹槽58靠攏時形成的環(huán)形凹槽內,此時,轉子3與滾輪11分離;工作人員開始由右至左在轉子2上的磁鋼槽內貼磁鋼,每貼完一圈,導套7向左移動一定的距離,完全壓住貼完的磁鋼,依次重復,直至導套7完全壓住轉子2上全部的磁鋼,再從夾線裝置24拉出鋼絲,將鋼絲與轉子2左端固定連接,此時,主機2控制第一驅動電機6和第二驅動電機31同步工作,第一驅動電機6反轉帶動第一螺紋套 8向右移動,導套7隨之向右移動,第二驅動電機31驅動第二螺桿30轉動,第二螺桿30通過第二螺紋套32帶動夾線裝置24向左移動,由于轉子2勻速轉動,鋼絲螺旋纏繞在轉子2上,鋼絲配合嵌入到轉子的鋼絲槽內,將磁鋼捆綁,將鋼絲與轉子2的右端固定連接,導套7和夾線裝置24退回至初始位置,第三驅動電機52驅動第三螺桿51翻轉,41左鎖板和右鎖板42同步向前后兩端移動,轉子2落在滾輪11上,完成轉子2的拆卸。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