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的定子總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定子總成,其包括定子鐵芯及多相繞組,其特殊之處是:每相繞組由首尾相接依次插入定子鐵芯的繞組槽中的多組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串聯(lián)在首、尾兩組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之間的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及矩形銅線出線元件組成,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的基本繞組元件Ⅰ、Ⅱ中部扭合且位于同一側的兩個元件直邊并列貼合,前、后兩側的元件直邊a、b形成一定跨度,元件直邊a插入繞組槽的第一、二層位置,元件直邊b插入另一繞組槽的第三、四層位置。解決了現(xiàn)有矩形銅線定子總成結構焊接端彎曲方式存在的易產生元件邊剮蹭,導致絕緣漆皮脫落形成不良品的缺陷,并提高了發(fā)電機的發(fā)電量和效率,并降低了溫升和噪聲。
【專利說明】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的定子總成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的定子總成。
【背景技術】
[0002]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的定子總成是電機產品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件?,F(xiàn)有的矩形銅線定子總成結構焊接端彎曲方式為:兩相鄰元件邊彎曲方向相反,即插入定子鐵芯的繞組槽第一層與第二層的元件邊彎曲方向相反,第二層與第三層的元件邊彎曲方向相反,第三層與第四層的元件邊彎曲方向相反。其存在彎曲過程中易產生元件邊剮蹭,導致絕緣漆皮脫落形成不良品的缺陷。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有效減小元件邊剮蹭概率并降低不良品生產概率的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的定子總成。
[0004]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定子總成,包括定子鐵芯及多相繞組,其特殊之處是:每相所述繞組由首尾相接依次插入所述定子鐵芯的繞組槽中的多組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串聯(lián)在首、尾兩組所述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之間的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及矩形銅線出線元件組成;每組所述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由基本繞組元件I和基本繞組元件II組成,所述定子鐵芯的每個繞線槽內具有四層繞線位置,所述基本繞組元件I和基本繞組元件II中部扭合且位于同一側的兩個元件直邊并列貼合,前、后兩側的所述元件直邊a、b形成一定跨度,前側的兩個元件直邊a插入所述繞組槽的第一、二層位置,后側的兩個元件直邊b插入另一所述繞組槽的第三、四層位置;所述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具有兩個形成跨度的前、后側元件直邊c、d,其中前側元件直邊c插入首組所述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的后側的兩個元件直邊b所在繞組槽的第二層位置,后側元件直邊d插入尾組所述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的前側的兩個元件直邊a所在繞組槽的第三層位置;所述矩形銅線出線元件由分別具有元件直邊e、f的出線單元out和出線單元in組成,所述出線單元in的元件直邊f(xié)插入所述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的前側元件直邊c所在繞組槽的第一層位置,所述出線單元out的的元件直邊e插入所述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的后側元件直邊d所在繞組槽的第四層位置。
[0005]上述的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定子總成,所述基本繞組元件I和基本繞組元件II的元件直邊a、b分別利用圓頭k連接,成型時,所述元件直邊a繞定子的理論軸線向右轉動,且元件直邊a自由端進行彎折待焊接,所述元件直邊b繞定子的理論軸線向左轉動,且元件直邊b自由端進行彎折待焊接,彎折過程中圓頭k中間縫隙被拉寬,所述基本繞組元件I的元件直邊a的彎折端順時針與圓頭k的中線跨Y角度,元件直邊b的彎折端逆時針與圓頭k的中線跨β角度,所述基本繞組元件II的元件直邊a的彎折端順時針與圓頭k中線跨β角度,元件直邊b的彎折端逆時針與圓頭k的中線跨Y角度,其中,β +Y=NX 360° /num,N為繞組相數(shù),num為定子總槽數(shù)。
[0006]上述的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的定子總成,在定子總成焊接端,所有所述繞組槽內第一、四層的所有的元件直邊的自由端均按逆時針或順時針彎曲,第二、三層所有的元件直邊的自由端均按順時針或逆時針彎曲,同一相繞組的位于所述繞組槽的第一層位置的元件直邊與其相對應的徑向相鄰的位于第二層位置的元件直邊均彎曲至兩者所處槽的中心線位置;第三層位置的元件直邊與其相對應的徑向相鄰的位于第四層位置的元件直邊均彎曲至兩者所處槽的中心線位置。
[0007]上述的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的定子總成,同一相繞組的位于所述繞組槽的第一層位置的元件直邊與徑向相鄰的位于第二層位置的元件直邊的自由端焊接為一體,第三層位置的元件直邊與徑向相鄰的位于第四層位置的元件直邊的自由端焊接為一體。
[0008]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對各相繞組的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及矩形銅線出線元件的布置,提高了定子鐵芯的槽滿率,減少了端部繞組的用銅量,提高了發(fā)電機功率體密度,降低了銅耗,從而有效提高了發(fā)電機的發(fā)電量和效率,并降低了溫升和噪聲。
[0009]2、由于定子總成結構焊接端彎曲方式為:第二層與第三層元件邊彎曲方向相同,有效地減少了元件邊剮蹭的概率。同時,由于第二層與第三層元件邊一起彎曲,彎曲工裝夾頭變寬,強度提高,工裝的使用壽命增長,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fā)明的定子繞組展開分布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初步成形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截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組合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矩形銅線出線元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的定子總成出線端繞組分布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的定子總成焊接端繞組分布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的定子鐵芯內部其中一相繞組示意圖a ;
圖10是本發(fā)明的定子鐵芯內部其中一相繞組示意圖b ;
圖1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a ;
圖12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b。
[0011]圖中:基本繞組元件I 1、基本繞組元件II 2、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3、出線單元out 4、出線單元in 5、定子鐵芯6、絕緣紙7、繞組槽8、焊點9、中心線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所示,該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的定子總成,包括定子鐵芯6及多相繞組,本實施例中,所述定子鐵芯6為72槽、84槽、96槽或108槽定子鐵芯。所述繞組的相數(shù)為六相,分別為Al、A2、B1、B2、C1、C2相,參見圖1。
[0013]所述定子鐵芯6的每個繞組槽8內具有四層繞線位置,每相所述繞組由多組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一個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3及一組矩形銅線出線元件組成,所述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由基本繞組元件I I和基本繞組元件II 2組成,兩者中部扭合后位于同一側的兩個元件直邊并列貼合,參見圖4,前、后兩側的所述元件直邊a、b形成一定跨度。所述基本繞組元件I和基本繞組元件II的元件直邊a、b分別利用圓頭k連接,參見圖2。成型時,所述元件直邊a繞定子的理論軸線向右轉動,且元件直邊a自由端進行彎折待焊接,所述元件直邊b繞定子的理論軸線向左轉動,且元件直邊b自由端進行彎折待焊接,彎折過程中圓頭k中間縫隙被拉寬,參見圖3,所述基本繞組元件I的元件直邊a的彎折端順時針與圓頭k的中線跨Y角度,元件直邊b的彎折端逆時針與圓頭k的中線跨β角度,所述基本繞組元件II的元件直邊a的彎折端順時針與圓頭k中線跨β角度,元件直邊b的彎折端逆時針與圓頭k的中線跨Y角度,其中,β +Y=NX360° / num,N為繞組相數(shù),num為定子總槽數(shù)。h為兩元件直邊的跨角平分線,O為定子軸心。所述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3具有兩個形成跨度的前、后側元件直邊c、d。所述矩形銅線出線元件由分別具有元件直邊e、f的出線單元out 4和出線單元in 5組成。所述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3及矩形銅線出線元件的橫截面形狀皆為矩形。
[0014]裝配前,利用工裝排列所有繞組元件。從第一相繞組開始,每一相繞組的所述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首尾相接依次排列,所述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3及一組矩形銅線出線元件串聯(lián)在首、尾兩組所述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之間;各相繞組元件之間交錯排列。
[0015]裝配過程:將排列好的所有繞組元件一起插入相對應的所述定子鐵芯6的繞組槽8中。所述繞組槽8中先布置有絕緣紙7。將每一相繞組的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的前側的兩個元件直邊a插入所述繞組槽8的第一、二層位置,后側的兩個元件直邊b插入另一所述繞組槽8的第三、四層位置,參見圖7。將所述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3的前側元件直邊c插入首組所述矩形銅線基本繞組 元件的后側的兩個元件直邊b所在繞組槽8的第二層位置,后側元件直邊d插入尾組所述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的前側的兩個元件直邊a所在繞組槽8的第三層位置。將所述矩形銅線出線元件的出線單元in 5的元件直邊f(xié)插入所述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3的前側元件直邊c所在繞組槽8的第一層位置,將出線單元out 4的的元件直邊e插入所述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3的后側元件直邊d所在繞組槽8的第四層位置。各相繞組(A1、A2、B1、B2、C1、C2相)元件交錯布置,使定子鐵芯6的各個繞組槽8內均設有繞組,即Al相占用第1、7、13、19……繞組槽,A2相占用第2、8、14、20……繞組槽,Cl相占用第3、9、15、21……繞組槽,C2相占用第4、10、16、22……繞組槽,BI相占用第5、
11、17、23……繞組槽,B2相占用第6、12、18、24……繞組槽。
[0016]將各相繞組的元件直邊彎曲至焊接位置。各相繞組元件放置完成后,在定子總成焊接端,使所述繞組槽8內第一、四層的所有的元件直邊自由端均按逆時針或順時針彎曲,第二、三層所有的元件直邊自由端均按順時針或逆時針彎曲。其中,同一相繞組的位于所述繞組槽8的第一層位置的元件直邊與其相對應的徑向相鄰的位于第二層位置的元件直邊均彎曲至兩者所處槽的中心線10位置;第三層位置的元件直邊與其相對應的徑向相鄰的位于第四層位置的元件直邊均彎曲至兩者所處槽的中心線10位置,參見圖8。
[0017]將同一相繞組的位于所述繞組槽8的第一層位置的元件直邊與徑向相鄰的位于第二層位置的元件直邊的自由端焊接為一體,第三層位置的元件直邊與徑向相鄰的位于第四層位置的元件直邊的自由端焊接為一體,分別形成焊點9。所述Al、B1、Cl、A2、B2和C2相繞組的出繞單元out 4為六相輸出,所述A1、B1和Cl的出線單元in 5結線焊接在一起,所述A2、B2和C2的出線單元in 5結線焊接在一起,形成雙星接法,進而完成整個定子總成的制造。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定子總成,包括定子鐵芯及多相繞組,其特征在于:每相所述繞組由首尾相接依次插入所述定子鐵芯的繞組槽中的多組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串聯(lián)在首、尾兩組所述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之間的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及矩形銅線出線元件組成;每組所述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由基本繞組元件I和基本繞組元件II組成,所述定子鐵芯的每個繞線槽內具有四層繞線位置,所述基本繞組元件I和基本繞組元件II中部扭合且位于同一側的兩個元件直邊并列貼合,前、后兩側的所述元件直邊a、b形成一定跨度,前側的兩個元件直邊a插入所述繞組槽的第一、二層位置,后側的兩個元件直邊b插入另一所述繞組槽的第三、四層位置;所述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具有兩個形成跨度的前、后側元件直邊c、d,其中前側元件直邊c插入首組所述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的后側的兩個元件直邊b所在繞組槽的第二層位置,后側元件直邊d插入尾組所述矩形銅線基本繞組元件的前側的兩個元件直邊a所在繞組槽的第三層位置;所述矩形銅線出線元件由分別具有元件直邊e、f的出線單元out和出線單元in組成,所述出線單元in的元件直邊f(xié)插入所述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的前側元件直邊c所在繞組槽的第一層位置,所述出線單元out的元件直邊e插入所述矩形銅線跨線連接元件的后側元件直邊d所在繞組槽的第四層位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定子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繞組元件I和基本繞組元件II的元件直邊a、b分別利用圓頭k連接,成型時,所述元件直邊a繞定子的理論軸線向右轉動,且元件直邊a自由端進行彎折待焊接,所述元件直邊b繞定子的理論軸線向左轉動,且元件直邊b自由端進行彎折待焊接,彎折過程中圓頭k中間縫隙被拉寬,所述基本繞組元件I的元件直邊a的彎折端順時針與圓頭k的中線跨Y角度,元件直邊b的彎折端逆時針與圓頭k的中線跨β角度,所述基本繞組元件II的元件直邊a的彎折端順時針與圓頭k中線跨β角度,元件直邊b的彎折端逆時針與圓頭k的中線跨Y角度,其中,β +Y=NX360° / num,N為繞組相數(shù),num為定子總槽數(shù)。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的定子總成,其特征在于:在定子總成焊接端,所有所述繞組槽內第一、四層的所有的元件直邊的自由端均按逆時針或順時針彎曲,第二、三層所有的元件直邊的自由端均按順時針或逆時針彎曲,同一相繞組的位于所述繞組槽的第一層位置的元件直邊與其相對應的徑向相鄰的位于第二層位置的元件直邊均彎曲至兩者所處槽的中心線位置;第三層位置的元件直邊與其相對應的徑向相鄰的位于第四層位置的元件直邊均彎曲至兩者所處槽的中心線位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用發(fā)電機或驅動馬達的定子總成,其特征在于:同一相繞組的位于所述繞組槽的第一層位置的元件直邊與徑向相鄰的位于第二層位置的元件直邊的自由端焊接為一體,第三層位置的元件直邊與徑向相鄰的位于第四層位置的元件直邊的自由端焊接為一體。
【文檔編號】H02K3/28GK103795170SQ201410005591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月7日
【發(fā)明者】張志華, 安相喆, 鹿洪波, 陳靜, 吳丙軍, 馬艷, 盧偉 申請人:錦州漢拿電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