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連接器組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尤其涉及一種安裝于電路板上的電連接器組合。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電子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電連接器被廣泛應用于電子產品中,以與外部設備交換信息、數據等。電連接器一般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所述絕緣本體內的端子及遮覆在所述絕緣本體外側的殼體。所述端子的焊接腳自絕緣本體伸出,以焊接在電路板上。
[0003]為了滿足電子產品傳輸信號穩(wěn)定、傳輸效率高的要求,現需要保證電連接器的對接穩(wěn)定性較強。然而,現有的插頭連接器在組裝導電端子時,通常是直接將導電端子插入至絕緣本體內的端子收容槽內,這樣,雖然結構簡單、組裝方便,但是導電端子的穩(wěn)定性難以得到保證,同時還較廢料,進而,所述插頭連接器與對應的插座連接器的對接穩(wěn)定性亦難以得到保證。
[0004]有鑒于此,有必要對現有的插頭連接器予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組合,該電連接器組合的插頭連接器不僅結構簡單、組裝方便,同時在導電端子穩(wěn)定性較好的基礎上還可以省料。
[0006]為實現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包括插頭連接器及與所述插頭連接器相對接的插座連接器,所述插頭連接器包括:
絕緣本體,所述絕緣本體上形成有對接面及與所述對接面相對設置的安裝面,若干端子收容槽自所述對接面貫穿至所述安裝面;以及
若干公端端子,所述若干公端端子對應收容于所述若干端子收容槽內;
其中,每個所述公端端子均包括呈平板狀的收容部及自所述收容部的底側邊緣向下突伸的焊接部,以使得所述公端端子呈L型設置,所述公端端子插置于所述端子收容槽內時,所述收容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內,所述焊接部自所述端子收容槽的底壁延伸超出所述絕緣本體。
[0007]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收容部包括接觸部及自所述接觸部末端向外延伸以連接所述接觸部和所述焊接部的限位部,且所述焊接部自所述限位部的底側邊緣向下突伸形成。
[0008]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限位部的與所述焊接部相對設置的一側邊緣凸伸有肋條,以使得所述限位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接觸部的高度。
[0009]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本體包括頂壁、與所述頂壁相對設置的底壁以及連接所述頂壁與底壁的兩側壁,所述頂壁、底壁及兩側壁共同圍設形成所述若干端子收容槽。
[0010]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端子收容槽的靠近所述頂壁一側的內側壁凸伸形成有兩個第一凸塊,所述兩個第一凸塊之間形成有收容腔用以限位收容所述肋條。
[0011]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端子收容槽的靠近所述底壁一側的內側壁凸伸形成有兩個第二凸塊,所述兩個第二凸塊之間形成有限位槽用以限位收容所述焊接部。
[0012]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限位槽上下貫穿所述絕緣本體,以供所述焊接部自所述限位槽延伸超出所述絕緣本體。
[0013]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至少一個所述端子收容槽的內側壁凹陷形成有防呆槽,所述防呆槽呈梯形設置,且所述防呆槽靠近所述對接面設置。
[0014]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本體靠近所述對接面的一側形成有與所述插座連接器相配合的鎖扣件,所述鎖扣件的相對設置的兩側壁上開設有開口。
[0015]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鎖扣件自所述絕緣本體延伸超出所述對接面,且所述開口形成于所述對接面的前側。
[001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組合通過將插頭連接器的公端端子設置為L型,且該L型公端端子包括呈平板狀的收容部及自所述收容部的底側邊緣向下突伸的焊接部,從而在所述公端端子插置于絕緣本體內的端子收容槽內時,所述收容部可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內,所述焊接部可自所述端子收容槽的底壁延伸超出所述絕緣本體,進而使得所述插頭連接器不僅結構簡單、組裝方便,同時在公端端子穩(wěn)定性較好的基礎上還可以省料。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發(fā)明電連接器組合的立體圖。
[0018]圖2是圖1所示插座連接器的第一絕緣本體的立體圖。
[0019]圖3是圖2所示第一絕緣本體的另一視角立體圖。
[0020]圖4是圖1所示插頭連接器的立體圖。
[0021]圖5是圖4所示插頭連接器的分解圖。
[0022]圖6是圖5所示第二絕緣本體的立體圖。
[0023]圖7是圖6所示第二絕緣本體的另一視角立體圖。
[0024]圖8是圖5所示公端端子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
[0026]請參閱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組合I用以焊接到電路板(未圖示)上。所述電連接器組合I包括插座連接器100及與所述插座連接器100相對接的插頭連接器200。
[0027]請參閱圖2與圖3所示,所述插座連接器100包括第一絕緣本體10及收容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內的若干母端端子(未圖示)。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包括收容部11及自所述收容部11 一端向外延伸的若干對接部12,若干端子收容腔13自所述收容部11延伸至所述若干對接部12并前后貫穿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
[0028]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設有兩個所述對接部12,且所述兩個對接部12沿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寬度方向對齊并間隔設置于所述收容部11的一側。每個所述對接部12分別與所述收容部11配合形成一個所述端子收容腔13,用以收容所述母端端子。每個所述對接部12的相對設置的兩側壁上還分別凹陷有狹槽121,所述狹槽121自所述對接部12延伸入所述收容部11,以與所述插頭連接器200相配合,從而增強對接穩(wěn)定性。
[0029]至少一個所述對接部12上形成有自外表面沿所述插座連接器100的插接方向延伸的突條122。所述突條122設置于其中一個對接部12的遠離另一對接部12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突條122呈梯形設置,從而在所述插座連接器100與所述插頭連接器200對接時,所述突條122可起到防呆作用。
[0030]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的相對設置的兩外側壁上設置有扣持件14。所述收容部11包括頂壁111、與所述頂壁111相對設置的底壁112以及連接所述頂壁111與底壁112的兩側壁113,所述頂壁111、底壁112及兩側壁113共同圍設形成所述端子收容腔13,且所述扣持件14設置于所述頂壁111和底壁112上。所述扣持件14包括扣臂141及連接所述收容部11與所述扣臂141的連接臂142,所述連接臂142自所述頂壁111和底壁112向外突伸形成。所述扣臂141的靠近所述對接部12的一端設有卡勾143。
[0031]請參閱圖4與圖5并結合圖1所示,所述插頭連接器200包括第二絕緣本體20及收容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20內的若干公端端子30。
[0032]請參閱圖6與圖7并結合圖4與圖5所示,所述第二絕緣本體20上形成有對接面21及與所述對接面21相對設置的安裝面22,若干端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