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97475閱讀:1325來源:國知局
電連接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指一種與線纜焊接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插頭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及設于絕緣本體的多個導電端子,每一導電端子具有一焊接部焊接于PCB板前端,同時將一線纜的多根芯線端焊接于PCB板后端以對應與多個所述導電端子電性導通,即插頭連接器與線纜之間必需通過PCB板轉接,兩者未直接相焊接,導致插頭連接器制作成本較高、制造工藝繁瑣等問題,并且多個導電端子和多根芯線均需焊接至PCB板,導致焊接部位多,其產品焊接質量更難以保證,因此嚴重影響了連接器插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不利于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提高。針對上述問題,本領域技術人員通過取消PCB板,直接將多根芯線一一對應焊接至多個導電端子的焊接部上,以使導電端子直接與線纜電性導通,而不需要用到PCB板轉接。然而,由于線纜需要傳輸高速訊號和較大電流,使得線纜內的芯線較粗,而電連接器的整體尺寸較小,使得相鄰兩個導電端子之間的間距有限,從而導致焊接空間不足,很難將線纜的多個芯線一一對應與多個焊接部對應焊接。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改良的電連接器,以克服上述問題。技術實現(xiàn)要素:針對
背景技術
所面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端子焊接部間距增大,并且方便直接與線纜焊接的電連接器。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手段:一種電連接器,用以與一線纜電性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絕緣本體,一第一端子組收容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第一端子組包括至少一接地端子,至少一電源端子以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與所述電源端子之間的至少一高速訊號端子對,所述高速訊號端子對包括一第一高速訊號端子和一第二速訊號端子,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自前向后依次具有一第一接觸部,一第一偏折部以及一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偏折部與所述第一接觸部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偏折部與所述第一焊接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自前向后依次具有一第二接觸部、一第二偏折部、一反折部以及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偏折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偏折部的偏折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反折部自所述第二偏折部反向偏折形成且與所述第二偏折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用以焊接至所述線纜。進一步,所述第一接觸部與所述第一偏折部之間具有一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一偏折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接觸部與所述第二偏折部之間具有一第二連接部與所述第二偏折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接觸部與所述第二接觸部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的間距,且小于所述第一焊接部與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間的間距。進一步,所述第一偏折部與所述第二偏折部之間的間距與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的間距相等。進一步,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自所述第一偏折部末端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接觸部的方向向后延伸一延伸部,自所述延伸部朝向遠離所述反折部的方向偏折延伸一轉折部,所述轉折部末端沿平行于所述延伸部的方向向后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焊接部。進一步,所述接地端子位于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的外側,所述接地端子前端具有一第三接觸部,后端具有一第三焊接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接觸部與所述第三焊接部之前的一第三偏折部,所述電源端子位于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的一側,所述電源端子的前端具有一第四接觸部,后端具有一第四焊接部以及位于所述第四接觸部與所述第四焊接部之間的一第四偏折部,所述第三偏折部和所述第四偏折部均與所述第一偏折部的偏折方向相同,所述第三焊接部和所述第四焊接部與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同一平面且均與所述線纜焊接。進一步,所述絕緣本體具有沿前后方向的一中心線,所述第一端子組對稱排布于所述中心線的相對兩側,所述第一端子組還包括多個低速訊號端子,每一所述低速訊號端子具有一第五接觸部和一第五焊接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五接觸部和所述第五焊接部之間的一第五偏折部,每一所述第五偏折部的偏折方向與其位于所述中心線的同一側的所述第一偏折部的偏折方向相同。進一步,所述第一偏折部和所述第二偏折部均沿遠離所述中心線的方向偏折,所述反折部沿靠近所述中心線的方向偏折。進一步,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三焊接部、所述第四焊接部以及所述第五焊接部均為平板狀,且水平排列于同一排以與所述線纜焊接。進一步,所述第一焊接部與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間的間距大于相鄰兩個所述第五焊接部之間的間距。進一步,多個所述低速訊號端子依次包括一偵測端子,一對USB2.0端子以及一預留端子,所述接地端子、所述電源端子、所述高速訊號端子對均具有兩個且相對所述中心線成對稱分布,所述電連接器為USBTYPEC連接器。進一步,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一第二端子組,所述絕緣本體前端凹設一插接腔,所述第一端子組與所述第二端子組分別位于所述插接腔的上下兩側以排布成上下兩排,且所述第一端子組與所述第二端子組以所述插接腔的中心點為對稱中心相互呈點對稱設置,一鎖扣件設于所述絕緣本體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組與所述第二端子組之間,所述第一端子組的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組的所述接地端子均與所述鎖扣件電性導通。進一步,一第一金屬殼體套設于所述絕緣本體,一第二金屬殼體一端包覆于所述第一金屬殼體外圍,另一端包覆固定所述線纜,所述第二金屬殼體與所述第一端子組的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組的所述接地端子以及所述鎖扣件三者中的任意一個相抵接。進一步,所述鎖扣件兩側具有一對鎖扣臂進入所述插接腔,每一所述鎖扣臂向后延伸一彈性臂凸伸出所述絕緣本體外,所述彈性臂一側向外凸設一導接部,所述導接部與所述第二金屬殼體內壁面相抵接以形成電性導通。進一步,所述第一端子組與一上絕緣塊注塑成型為一體,所述第二端子組與一下絕緣塊注塑成型為一體,所述絕緣本體后端向前開設一收容腔,所述上絕緣塊和所述下絕緣塊安裝在一起后組裝入所述收容腔,且形成一個凸出于所述收容腔后端的一放置臺,所述線纜位于所述放置臺與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相焊接。進一步,所述放置臺上表面和下表面沿豎直方向分別凹設多個理線槽用以收容固定所述線纜,所述線纜具有至少一電源線,所述放置臺側面沿前后方向開設至少一開槽與所述理線槽相連通,所述第一端子組的所述電源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組的所述電源端子均顯露于所述開槽,所述電源線收容于所述開槽以與所述第一端子組的所述電源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組的所述電源端子相焊接。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具有所述第一偏折部與所述第一接觸部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具有所述第二偏折部和所述反折部,所述第二偏折部與所述第一偏折部的偏折方向相同,所述反折部自所述第二偏折部反向偏折形成,使得所述第一焊接部與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間的間距增大,增加了容納所述線纜的空間,從而方便所述線纜焊接,并且降低了所述電連接器的制作成本、簡化了制造工藝,另外所述反折部的設置能夠調節(jié)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的長度,使所述第二高速端子與所述第一高速端子的長度保持相等,從而降低訊號時滯影響,保證所述電連接器的高頻效果?!靖綀D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未與線纜焊接的局部組合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與線纜焊接的局部組合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一端子組與線纜焊接的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一端子組的排布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剖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另一視角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號說明:電連接器100絕緣本體1端子槽11插接腔12收容腔13上絕緣塊14下絕緣塊15開槽16放置臺17理線槽171第一端子組A第二端子組B第一高速訊號端子2第一接觸部21第一連接部22第一偏折部23延伸部24轉折部25第一焊接部26第二高速訊號端子3第二接觸部31第二連接部32第二偏折部33反折部34第二焊接部35接地端子4第三接觸部41第三偏折部42第三焊接部43電源端子5第四接觸部51第四偏折部52第四焊接部53低速訊號端子6第五接觸部61第五偏折部62第五焊接部63鎖扣件7鎖扣臂71彈性臂72導接部73第一金屬殼體8第二金屬殼體9包線部91線纜200接地線201高速訊號線202電源線203低速訊號線204【具體實施方式】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結構、特征以及功效等,現(xiàn)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是一個支持高速數(shù)據傳輸?shù)碾娺B接插頭,所述電連接器100前端具有一插接腔12用以供一連接器插座(未圖示)相對插,并且所述電連接器100可以正反兩個方向插入對應的所述插座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100后端用以與一線纜200電性連接,所述電連接器100包括一絕緣本體1,所述絕緣本體1后端設有一放置臺17,一第一端子組A和一第二端子組B收容于所述絕緣本體1且延伸至所述放置臺17與所述線纜200相焊接,一鎖扣件7設于所述第一端子組A與所述第二端子組B之間,一第一金屬殼體8套設于所述絕緣本體1,一第二金屬殼體9一端包覆于所述第一金屬殼體8外圍,另一端包覆固定所述線纜200。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絕緣本體1前端向后凹設形成所述插接腔12,所述插接腔12用以收容對應插座連接器的對接舌板(未圖示),所述絕緣本體1在插接腔12豎直方向的上下兩側分別設置有多個端子槽11,所述絕緣本體1兩側壁分別凹設一鏤空部(未標號)與所述插接腔12相連通。一對屏蔽片(未標號)分別安裝于所述絕緣本體1的上下表面,且每一所述屏蔽片設有多個彈片延伸入所述插接腔12。所述絕緣本體1后端向前開設一收容腔13,所述收容腔13與所述端子槽11相連通。所述絕緣本體1具有沿前后方向的一中心線,所述第一端子組A和所述第二端子組B均具有多個端子對稱排布于所述中心線的相對兩側。如圖1、圖2和圖7所示,所述絕緣本體1內還設有一上端子模組(未標號)和一下端子模組(未標號),所述上端子模組包括一上絕緣塊14及通過注塑成型方法一體的固定在所述上絕緣塊14的所述第一端子組A,所述下端子模組包括一下絕緣塊15及通過注塑成型方法一體的固定在所述下絕緣塊15的所述第二端子組B。所述下絕緣塊15設置一固定柱(未標號)收容且固定于所述上絕緣塊14設置的一固定孔(未標號)。所述上絕緣塊14和所述下絕緣塊15安裝在一起后從后向前組裝入所述絕緣本體1,所述第一端子組A和所述第二端子組B的前端均對應進入所述端子槽11且部分凸伸入所述插接腔12以與所述連接器插座電性連接,所述上絕緣塊14和所述下絕緣塊15前端固定于所述收容腔13,所述上絕緣塊14和所述下絕緣塊15后端共同形成所述放置臺17,所述放置臺17凸出于所述收容腔13,用以供所述線纜200放置。所述放置臺17上表面和下表面均沿豎直方向凹設有多個理線槽171,用以固定所述線纜200內的多根導線。所述放置臺17側面沿前后方向開設至少一開槽16與所述理線槽171相連通,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放置臺17開設有兩個所述開槽16,兩個所述開槽16沿豎直方向分別貫穿所述上絕緣塊14和所述下絕緣塊15。如圖1、圖2和圖7所示,所述第一端子組A和所述第二端子組B的前端分別位于所述插接腔12的上下兩側以排布成上下兩排,且所述第一端子組A與所述第二端子組B以所述插接腔12的中心點為對稱中心相互呈點對稱設置,即所述第一端子組A和所述第二端子組B的端子數(shù)量相同且端子排布順序呈對角線對稱分布,使得所述連接器插座能夠正反插接,所述第一端子組A的后端位于所述放置臺17上表面以與所述線纜200焊接,所述第二端子組B的后端位于所述放置臺17下表面以與所述線纜200焊接。所述第二端子組B與所述第一端子組A結構相同,本實施例對所述第一端子組A進行詳述。所述第一端子組A包括至少一接地端子4,至少一電源端子5以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4與所述電源端子5之間的至少一高速訊號端子對,所述高速訊號端子對包括一第一高速訊號端子2和一第二高速訊號端子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連接器100為USBTYPEC連接器,所述接地端子4、所述電源端子5、所述高速訊號端子對均具有兩個,所述第一端子組A還包括多個低速訊號端子6,多個所述低速訊號端子6依次包括一偵測端子,一對USB2.0端子以及一預留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組A排列于所述放置臺17的排布順序為:接地端子(GND)、第一高速訊號端子(SSTXp1)、第二高速訊號端子(SSTXn1)、電源端子(Vbus)、偵測端子(CC)、USB2.0端子對(D+、D-)、預留端子(Vconn)、電源端子(Vbus)、第二高速訊號端子(SSTXn1)、第一高速訊號端子(SSTXp1)、接地端子(GND)。所述線纜200也具有兩排導線,每一排導線對應排布于所述放置臺17的排列順序依次為:接地線201、電源線203、高速訊號線202、低速訊號線204,電源線203以及接地線201,且所述高速訊號線202的直徑大于所述接地線201和所述低速訊號線204的直徑。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連接器100為USBTYPEC連接器,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電連接器100也可以為IO類的其它規(guī)格連接器,所述第一端子組A的所述接地端子4、所述電源端子5、所述高速訊號端子對的數(shù)量可以為一個或多個,所述線纜200的多根導線與所述第一端子組A和所述第二端子組B一一對應。如圖4、圖5和圖7所示,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2自前向后依次具有一第一接觸部21,一第一偏折部23以及一第一焊接部26,所述第一接觸部21收容于所述端子槽11且凸伸入所述插接腔12,所述第一偏折部23固定于所述上絕緣塊14,所述第一焊接部26對應位于所述放置臺17以與所述高速訊號線202相焊接。所述第一偏折部23與所述第一接觸部21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偏折部23自所述第一接觸部21水平偏折一角度形成。所述第一偏折部23與所述第一焊接部26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焊接部26與所述第一接觸部21相互平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觸部21與所述第一偏折部23之間具有一第一連接部22與所述第一偏折部23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連接部22自所述第一接觸部21水平偏折形成,且所述第一連接部22的偏折方向與所述第一偏折部23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2自所述第一偏折部23末端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接觸部21的方向向后延伸一延伸部24,自所述延伸部24沿所述第一偏折部23的偏折方向偏折延伸一轉折部25,所述轉折部25末端沿平行于所述延伸部24的方向向后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焊接部26,所述轉折部25與所述延伸部24均與所述第一焊接部26共面。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2也可以不設置所述第一連接部22、所述延伸部24以及所述轉折部25,只要保證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2和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3長度相等即可。如圖4、圖5和圖7所示,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3自前向后依次具有一第二接觸部31、一第二偏折部33、一反折部34以及一第二焊接部35,所述第二接觸部31收容于所述端子槽11且凸伸入所述插接腔12,所述第二偏折部33和所述反折部34位于同一平面且均固定于所述上絕緣塊14內,所述第二焊接部35與所述第一焊接部26并排位于所述放置臺17,以與所述高速訊號線202相焊接。所述第二偏折部33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偏折部23的偏折方向延伸形成,即所述第二偏折部33與所述第一偏折部23的偏折方向相同,所述反折部34自所述第二偏折部33反向偏折形成,所述反折部34的偏折方向與所述轉折部25的偏折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焊接部26和所述第二焊接部35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反折部34自所述第二偏折部33反向偏折形成,使得所述第一焊接部26與所述第二焊接部35之間的間距增大,增加了容納所述線纜200的空間,從而方便所述線纜200焊接,并且降低了所述電連接器100的制作成本、簡化了制造工藝,另外所述反折部34的設置能夠調節(jié)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3的長度,使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3與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2的長度保持相等,從而降低訊號時滯影響,保證所述電連接器100的高頻效果。如圖4、圖5和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觸部31與所述第二偏折部33之間還具有一第二連接部32,所述第一接觸部21與所述第二接觸部31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第一連接部22與所述第二連接部32之間的間距,且小于所述第一焊接部26與所述第二焊接部35之間的間距,即所述第一焊接部26與所述第二焊接部35之間的間距最大,為所述線纜200提供足夠的容納空間。所述第一偏折部23與所述第二偏折部33之間的間距與所述第一連接部22與所述第二連接部32之間的間距相等,且均小于所述第一接觸部21與所述第二接觸部31之間的間距,使得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2與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3之間盡可能靠近,以保證高頻訊號的傳輸。如圖4、圖5和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偏折部23和所述第二偏折部33均沿遠離所述中心線的方向偏折,所述反折部34沿靠近所述中心線的方向偏折,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偏折部23和所述第二偏折部33也可以均沿靠近所述中心線的方向偏折,所述反折部34沿遠離所述中心線的方向偏折,只要能拉大所述第一焊接部26與所述第二焊接部35之間的間距即可。如圖4、圖5和圖7所示,所述接地端子4位于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2的外側,用以屏蔽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2外側的訊號干擾,所述接地端子4前端具有一第三接觸部41,后端具有一第三焊接部43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接觸部41與所述第三焊接部43之間的一第三偏折部42,所述第三偏折部42與所述第一偏折部23的偏折方向相同,所述第三偏折部42的設置增加了所述第三焊接部43與所述第一焊接部26之間的間距,為所述高速訊號線202的焊接進行讓位,所述第三焊接部43凸出于所述放置臺17的外側與所述接地線201相焊接,不僅方便所述接地線201與所述第三焊接部43焊接,并且節(jié)省了所述放置臺17的空間,方便放置其它導線。如圖4、圖5和圖7所示,所述電源端子5位于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3的外側,用以屏蔽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3外側的訊號干擾,所述電源端子5的前端具有一第四接觸部51對應收容于所述端子槽11且凸伸入所述插接空間,后端具有一第四焊接部53位于所述開槽16上方,所述電源線203位于所述開槽16內通過焊料與所述第四焊接部53相焊接,所述開槽16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組A的所述電源端子5與所述第二端子組B的所述電源端子5之間,所述電源線203的上下表面分別與所述第一端子組A的所述電源端子5與所述第二端子組B的所述電源端子5利用焊料焊接在一起,所述電源線203設于所述開槽16,不僅節(jié)省了所述放置臺17的空間,以對所述高速訊號線202的焊接進行讓位,使得所述高速訊號線202容易與所述第二焊接部35相焊接,并且減少了所述電源線203的數(shù)量,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所述電源端子5于所述第四接觸部51與所述第四焊接部53之間設有一第四偏折部52,所述第四偏折部52與所述第一偏折部23的偏折方向相同,所述第四偏折部52的設置增大了所述第四焊接部53與所述第二焊接部35之間的間距,方便所述高速訊號線202焊接至所述第二焊接部35。如圖4、圖5和圖7所示,每一所述低速訊號端子6具有一第五接觸部61和一第五焊接部63以及位于所述第五接觸部61和所述第五焊接部63之間的一第五偏折部62,每一所述第五偏折部62的偏折方向與其位于所述中心線的同一側的所述第一偏折部23的偏折方向相同。多個所述第五接觸部61對應收容于多個所述端子槽11且伸入所述插接腔12與所述連接器插座相插接,多個所述第五焊接部63均排列于所述放置臺17以與所述低速訊號線204相焊接。相鄰兩個所述第五焊接部63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第一焊接部26與所述第二焊接部35之間的間距,由于所述低速訊號線204的直徑小于所述高速訊號線202的直徑,故所述低速訊號線204占用的空間較小,容易焊接。所述第一焊接部26、所述第二焊接部35、所述第三焊接部43、所述第四焊接部53以及所述第五焊接部63均為平板狀,且于所述放置臺17上水平排列成同一排。如圖1、圖2和圖6所示,所述鎖扣件7設于所述絕緣本體1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組A與所述第二端子組B之間,所述鎖扣件7從后向前插入所述絕緣本體1,在豎直方向上,所述上端子模組和所述下端子模組將所述鎖扣件7夾持在兩者之間,所述鎖扣件7兩側具有一對鎖扣臂71收容于所述鏤空部且延伸進入所述插接腔12,每一所述鎖扣臂71向后彎折延伸一彈性臂72凸伸出所述收容腔13,所述第一端子組A的所述接地端子4和所述第二端子組B的所述接地端子4均與所述彈性臂72相接觸以形成電性導通。所述第二金屬殼體9與所述第一端子組A的所述接地端子4、所述第二端子組B的所述接地端子4以及所述鎖扣件7三者中的任意一個相抵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屬殼體9與所述鎖扣件7相抵接,所述鎖扣件7的所述彈性臂72一側向外凸設一導接部73,所述導接部73與所述第二金屬殼體9內壁面相抵接以形成電性導通,從而將所述接地端子4和所述鎖扣件7與所述第二金屬殼體9電性連接以達到接地效果,以降低訊號傳輸過程中的諧振,保證所述電連接器100高頻訊號的傳輸穩(wěn)定性。如圖1、圖2和圖所6示,所述第一金屬殼體8為圓筒狀,所述第一金屬殼體8從前向后套設于所述絕緣本體1外圍,所述第一金屬殼體8頂面和底面均設有一固持片(未標號)固持于所述絕緣本體1,所述放置臺17凸出于所述第一金屬殼體8外,即所述上絕緣塊14的所述理線槽171和所述下絕緣塊15的所述理線槽171均凸出于所述第一金屬殼體8外。如圖1、圖2和圖6所示,所述第二金屬殼體9前端包覆于所述第一金屬殼體8后端,且所述理線槽171位于所述第二金屬殼體9內,所述彈性臂72位于所述第二金屬殼體9內,所述導接部73與所述第二金屬殼體9相抵接以形成接地回路。所述第二金屬殼體9后端具有一包線部91包覆于所述線纜200外圍,從而將所述電連接器100和所述線纜200固定于一體。一個絕緣外殼注塑在所述第二金屬殼體9上,并一體地將所述線纜200包覆在其中,從而形成完整的連接有線纜200的所述電連接器100。如圖3、圖4和圖7所示,當所述電連接器100與所述線纜200焊接時,所述第一端子組A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6、所述第二焊接部35、所述第三焊接部43、所述第四焊接部53以及所述第五焊接部63均排列于所述放置臺17上表面,所述第二端子組B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6、所述第二焊接部35、所述第三焊接部43、所述第四焊接部53以及所述第五焊接部63均排列于所述放置臺17下表面,所述線纜200也具有兩排導線分別位于所述放置臺1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對應與所述第一端子組A和所述第二端子組B相焊接,以所述第一端子組A為例,上排的所述接地線201位于所述放置臺17的外側與所述第三焊接部43相焊接,上排的所述高速訊號線202對應固定于所述放置臺17上表面的所述理線槽171以與所述第一焊接部26和所述第二焊接部35相焊接,所述電源線203插入所述開槽16內與所述第四焊接部53相焊接,所述低速訊號線204對應固定于所述放置臺17上表面的所述理線槽171且與所述第五焊接部63相焊接,從而完成所述電連接器100與所述線纜200之間的電性連接,所述第二端子組B與所述第一端子組A結構相同,所述線纜200下排的導線與上排的導線結構相同,故不再贅述。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有下列有益效果:(1)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2具有所述第一偏折部23與所述第一接觸部21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3具有所述第二偏折部33和所述反折部34,所述第二偏折部33與所述第一偏折部23的偏折方向相同,所述反折部34自所述第二偏折部33反向偏折形成,使得所述第一焊接部26與所述第二焊接部35之間的間距增大,增加了容納所述線纜200的空間,從而方便所述線纜200焊接,并且降低了所述電連接器100的制作成本、簡化了制造工藝,另外所述反折部34的設置能夠調節(jié)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3的長度,使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3與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2的長度保持相等,從而降低訊號時滯影響,保證所述電連接器100的高頻效果。(2)所述第一接觸部21與所述第二接觸部31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第一連接部22與所述第二連接部32之間的間距,且小于所述第一焊接部26與所述第二焊接部35之間的間距,即所述第一焊接部26與所述第二焊接部35之間的間距最大,為所述線纜200提供足夠的容納空間。(3)所述第一偏折部23與所述第二偏折部33之間的間距與所述第一連接部22與所述第二連接部32之間的間距相等,且均小于所述第一接觸部21與所述第二接觸部31之間的間距,使得所述第一高速訊號端子2與所述第二高速訊號端子3之間盡可能靠近,以保證高頻訊號的傳輸。(4)所述接地端子4的所述第三偏折部42與所述第一偏折部23的偏折方向相同,所述第三偏折部42的設置增加了所述第三焊接部43與所述第一焊接部26之間的間距,為所述高速訊號線202的焊接進行讓位,所述第三焊接部43凸出于所述放置臺17的外側與所述接地線201相焊接,不僅方便所述接地線201與所述第三焊接部43焊接,并且節(jié)省了所述放置臺17的空間,方便放置其它導線。(5)所述電源線203位于所述開槽16與所述第四焊接部53相焊接,所述開槽16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組A的所述電源端子5與所述第二端子組B的所述電源端子5之間,所述電源線203的上下表面分別與所述第一端子組A的所述電源端子5與所述第二端子組B的所述電源端子5利用焊料焊接在一起,所述電源線203設于所述開槽16,不僅節(jié)省了所述放置臺17的空間,以對所述高速訊號線202的焊接進行讓位,使得所述高速訊號線202容易與所述第二焊接部35相焊接,并且減少了所述電源線203的數(shù)量,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6)所述第一端子組A的所述接地端子4和所述第二端子組B的所述接地端子4均與所述彈性臂72相接觸以形成電性導通,所述彈性臂72一側向外凸設所述導接部73與所述第二金屬殼體9內壁面相抵接以形成電性導通,從而將所述接地端子4和所述鎖扣件7與所述第二金屬殼體9電性連接以達到接地效果,從而降低訊號傳輸過程中的諧振,保證所述電連接器100高頻訊號的傳輸穩(wěn)定性。以上詳細說明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說明,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所以,凡運用本創(chuàng)作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為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永修县| 依安县| 射洪县| 神池县| 平南县| 合山市| 佛冈县| 张家港市| 虹口区| 泗阳县| 临邑县| 恭城| 建德市| 武城县| 富裕县| 虹口区| 饶平县| 克什克腾旗| 禄丰县| 阜城县| 呼玛县| 逊克县| 满洲里市| 崇仁县| 富源县| 清徐县| 方山县| 珠海市| 炉霍县| 都兰县| 虞城县| 金阳县| 正宁县| 和田县| 绥芬河市| 涟源市| 米易县| 织金县| 旺苍县| 开封县|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