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重載可升降臺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設備試驗架,尤其是一種重載可升降具有旋轉特征工件或設備試驗臺架。
背景技術:
常規(guī)軸向旋轉工件或測試設備臺架一般通過整體升降基座的水平高度來調節(jié)平臺的高度,這種方法適合與小型的工件或不經常調節(jié)的設備,如中國專利公開號CN1345565A(申請?zhí)?0129538.1),但是對于大型的測試設備采用這種方法成本太高,工件或測試設備放置到位的臺階太高,必須通過起升設備進行吊裝,不方便操作。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件或測試設備放置方便、安裝尺寸調整靈活、能夠調節(jié)高度的臺架。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重載可升降臺架,其特征是它包括臺板1、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升降機構6,臺板1的底端下面通過2個間隔的下鉸及銷15與基面鉸接,臺板1的另一端下面由上鉸及銷18與升降機構6的上端鉸接,升降機構6位于臺板1另一端下,升降機構6的下端與基面鉸接,下鉸及銷15與基面鉸接點高于升降機構6下端與基面鉸接點,升降機構6降至低點時,臺板1與升降機構6相連接的一端低于臺板1的底端,形成一個斜面,當升降機構6的升或降時,臺板1與升降機構6相鉸接的一端升高與降下,臺板1繞下鉸及銷15旋轉;臺板1上面的兩側縱向各開有一滑槽5,2個縱向滑槽5上面橫向間隔設有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兩端分別各開有2個以上定位孔20,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通過螺栓4穿過定位孔20及滑槽5由螺帽23固定在臺板1上,松動螺帽23時,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可沿滑槽5縱向移動;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上分別各設一橫向滑槽3、橫向滑槽8,工件或測試設備兩端螺栓14分別位于橫向滑槽3、橫向滑槽8內并可以橫向移動;臺板1的兩個滑槽5之間開有一個長方形的安裝窗口13。
所述的下橫滑板7的橫向兩端分別由2個梯形螺紋絲桿11與臺板1的底端兩邊絲桿底座12相連接,下橫滑板7上縱向固定有2個擋板9,調節(jié)螺帽10位于2個擋板9之間,絲桿11的一端與臺板1上的絲桿底座12固定連接,絲桿11的另一端穿過2個擋板9并與調節(jié)螺帽10螺紋連接,在進行安裝時可以小范圍的調整縱向尺寸和防止工件或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延斜面下滑。
所述的滑槽5的周圍設有壓痕21,橫向滑槽3、橫向滑槽8周圍設有壓痕19,所述的螺栓4、螺栓14上設有墊圈22,墊圈22上設有壓痕。
所述的臺板1外周圍焊接型鋼25。
所述的升降機構6為推力液壓升降機構。
所述的升降機構6為絲桿升降機構,絲桿升降機構由升降調節(jié)螺帽26、鉸接頭27、升降絲桿28組成,鉸接頭27與臺板1固定連接,升降調節(jié)螺帽26位于鉸接頭27上的2個絲桿孔之間,升降絲桿28的底端與基面鉸接,升降絲桿28的上端穿過鉸接頭27上的2個絲桿孔并與升降調節(jié)螺帽26螺紋連接。
所述的鉸接頭27與升降絲桿調節(jié)孔是一個有兩個半圓和矩形構成的長形絲桿穿過的升降絲桿調節(jié)孔。由于在升降過程中絲桿的角度改變,絲桿發(fā)生了偏移,而鉸只能固定在臺板作旋轉,限制了鉸街頭的活動,鉸的升降絲桿調節(jié)孔制作成長形的孔,便于絲桿在孔內活動,不致于卡死。
所述的升降機構6為千斤頂。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臺板1的底端下面通過2個間隔的下鉸及銷15與基面鉸接,臺板1的另一端下面由上鉸及銷18與升降機構6的上端鉸接,臺板1與升降機構6相連接的一端低于臺板1的底端,形成一個斜面。因臺板1的一端可以很低,不需要起升設備進行吊裝,工件或測試設備放置方便,此時工件或測試設備(如制動器裝置16)很方便放入臺板1上;操縱升降機構6上升,臺板1繞下鉸及銷15旋轉,臺板1與升降機構6相鉸接的一端升高,達到提高工件或測試設備高度的目的,工件或測試設備(如制動器裝置16)被抬高到所需位置,使其工件或測試設備能與試驗的其他設備連接。當需撤走工件時,操縱升降機構6下降到低點。通過升降機構6的升與降能夠方便調節(jié)工件或測試設備高度。
臺板1上面的兩側縱向各開有一滑槽5,2個縱向滑槽5上面橫向間隔設有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2個滑槽5的作用是可使上橫滑板2與下橫滑板7的間距可調整,以適應工件或測試設備底座(制動器底座17)的兩端螺栓14的間距。通過調節(jié)兩個橫滑板的之間的距離,可以靈活調節(jié)工件或測試設備縱向安裝距離,不必在臺板上鉆螺栓孔。對于不同型號的工件及設備進行試驗時,工件或測試設備可以方便放置,并且滿足不同型號設備安裝定位尺寸,而且進行靈活調整。
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上分別各設一橫向滑槽3、橫向滑槽8,工件或測試設備兩端螺栓14分別位于橫向滑槽3、橫向滑槽8內并可以橫向移動。保證工件或測試設備的橫向安裝尺寸,由于是滑槽,可以靈活調節(jié)橫向安裝尺寸。由于臺板和橫滑板都有滑槽,安裝螺栓通縱向移動和橫向移動可以方便的調節(jié),可方便地改變安裝位置。并且在臺板的兩個滑槽5之間開有一個長方形的窗口,為橫滑板橫向定位螺栓14安裝提供空間。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重載時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絲桿11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重載時側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上橫滑板2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下橫滑板7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的仰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臺板1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8仰視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下鉸及銷15的側視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緊固方式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絲桿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鉸接頭27俯視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鉸接頭27側視圖其中1為臺板,2為上橫滑板,3為橫向滑槽,4為螺栓,5為滑槽,6為升降機構,7為下橫滑板,8為橫向滑槽,9為擋板,10為調節(jié)螺帽,11為絲桿,12為絲桿底座,13為安裝窗口,14為螺栓,15為下鉸及銷,16為制動器裝置,17為制動器底座,18為上鉸及銷,19為壓痕,20為定位孔,21為壓痕,22為墊圈,23為螺帽,24.轉軸,25.型鋼,26升降調節(jié)螺帽,27.鉸接頭,28.升降絲桿,29.升降絲桿調節(jié)孔。
具體實施方式
實例1
如圖2所示,一種重載可升降臺架,臺板1的底端下面通過2個間隔的下鉸及銷15與基面鉸接,臺板1的另一端下面由上鉸及銷18與升降機構6的上端鉸接,升降機構6位于臺板1另一端下,升降機構6的下端與基面鉸接,下鉸及銷15與基面鉸接點高于升降機構6下端與基面鉸接點,升降機構6降至低點時,臺板1與升降機構6相連接的一端低于臺板1的底端,形成一個斜面,當升降機構6的升或降時,臺板1與升降機構6相鉸接的一端升高與降下,臺板1繞下鉸及銷15旋轉;升降機構6為推力液壓升降機構,為現(xiàn)有技術,該液壓部件是一個單向受力部件,通過活塞桿軸向運動推動臺板的一端,使得臺板圍繞鉸的軸心轉動。該臺板是工件或測試設備的主要受力部件,該臺板通過鉸與基面鉸接,保證臺板的旋轉和受力。
臺板1上面的兩側縱向各開有一滑槽5,2個縱向滑槽5上面橫向間隔設有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兩端分別各開有2個以上定位孔20,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通過螺栓4穿過定位孔20及滑槽5由螺帽23固定在臺板1上,松動螺帽23時,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可沿滑槽5縱向移動;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上分別各設一橫向滑槽3、橫向滑槽8,工件或測試設備兩端螺栓14分別位于橫向滑槽3、橫向滑槽8內并可以橫向移動。臺板1的兩個滑槽5之間開有一個長方形的安裝窗口13,為橫滑板橫向定位螺栓14安裝提供空間。
如
圖1、圖4、
圖11所示,為重載時,工件或測試設備為制動器裝置16,制動器裝置16的制動器底座17的兩端由螺栓14位于橫向滑槽3、橫向滑槽8內并由螺帽分別與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固定連接。構成一個臺面1與工件或測試設備(制動器裝置16)的旋轉軸24一定距離,主要作用是通過旋轉提高工件或測試設備的高度,調整臺面與軸心的24距離,如
圖11所示。
實例2如圖2、圖3、圖7、圖9、
圖10所示,與實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僅在于所述的下橫滑板7的橫向兩端分別由2個梯形螺紋絲桿11與臺板1的底端兩邊絲桿底座12相連接,下橫滑板7上縱向固定有2個擋板9,調節(jié)螺帽10位于2個擋板9之間,絲桿11的一端與臺板1上的絲桿底座12固定連接,絲桿11的另一端穿過2個擋板9并與調節(jié)螺帽10螺紋連接。
由于臺板1是一個傾斜的,為了方便調整縱向定位,在臺板1與下橫滑板7之間安裝了兩個梯形螺紋絲桿11,分布在臺板1底端兩邊,均勻分擔下橫滑板7的下滑力,絲桿11插在臺板底端絲桿底座12的方孔插座上,用來支撐絲桿11的受力,固定絲桿11,防止在調節(jié)的時候絲桿11的扭動。每個絲桿11與下橫滑板7上兩個擋板9構成一個調節(jié)裝置,在兩個擋板9之間夾一個調節(jié)螺帽10,通過扳動調節(jié)螺帽10,在兩個擋板9和調節(jié)螺帽10的相互作用下,調節(jié)下橫滑板7上下移動,從而調整安裝縱向尺寸。
實例3如圖5、圖6、圖8、
圖12所示,與實例1或實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僅在于所述的滑槽5的周圍設有壓痕21,橫向滑槽3、橫向滑槽8周圍設有壓痕19,所述的螺栓4、螺栓14上設有墊圈22,墊圈22上設有壓痕。
為了防止工件或測試設備在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和臺板1上移動,并且在在緊固的墊圈22上也進行必要的壓痕。
實例4如圖8所示,與實例1或實例2或實例3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僅在于為了提高臺板1的抗彎強度,可以在臺板1周圍焊接型鋼25。
實例5如
圖13、14、15、16所示,與實例1或實例2或實例3或實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僅在于所述的升降機構6為絲桿升降機構,絲桿升降機構由升降調節(jié)螺帽26、鉸接頭27、升降絲桿28組成,鉸接頭27與臺板1固定連接,升降調節(jié)螺帽26位于鉸接頭27上的2個絲桿孔之間,升降絲桿28的底端與基面鉸接,升降絲桿28的上端穿過鉸接頭27上的2個絲桿孔并與升降調節(jié)螺帽26螺紋連接。
絲桿升降機構替代推力液壓升降機構。
實例6與實例1或實例2或實例3或實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僅在于推力液壓升降機構6可以用千斤頂。
實施例7與實施例5基本相同的升降機構,其不同這處在于所述的鉸接頭27的升降絲桿調節(jié)孔29是一個有兩個半圓和矩形構成的長形絲桿穿過的升降絲桿調節(jié)孔。
權利要求1.一種重載可升降臺架,其特征是它包括臺板(1)、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升降機構(6),臺板(1)的底端下面通過(2)個間隔的下鉸及銷(15)與基面鉸接,臺板(1)的另一端下面由上鉸及銷(18)與升降機構(6)的上端鉸接,升降機構(6)位于臺板(1)另一端下,升降機構(6)的下端與基面鉸接,下鉸及銷(15)與基面鉸接點高于升降機構(6)下端與基面鉸接點,升降機構(6)降至低點時,臺板(1)與升降機構(6)相連接的一端低于臺板(1)的底端,形成一個斜面,當升降機構(6)的升或降時,臺板(1)與升降機構(6)相鉸接的一端升高與降下,臺板(1)繞下鉸及銷(15)旋轉;臺板(1)上面的兩側縱向各開有一滑槽(5),2個縱向滑槽(5)上面橫向間隔設有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兩端分別各開有2個以上定位孔(20),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通過螺栓(4)穿過定位孔(20)及滑槽(5)由螺帽(23)固定在臺板(1)上,松動螺帽(23)時,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可沿滑槽(5)縱向移動;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上分別各設一橫向滑槽(3)、橫向滑槽(8),工件或測試設備兩端螺栓(14)分別位于橫向滑槽(3)、橫向滑槽(8)內并可以橫向移動;臺板(1)的兩個滑槽(5)之間開有一個長方形的安裝窗口(13)。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重載可升降臺架,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橫滑板(7)的橫向兩端分別由2個梯形螺紋絲桿(11)與臺板(1)的底端兩邊絲桿底座(12)相連接,下橫滑板(7)上縱向固定有2個擋板(9),調節(jié)螺帽(10)位于2個擋板(9)之間,絲桿(1 1)的一端與臺板(1)上的絲桿底座(12)固定連接,絲桿(11)的另一端穿過2個擋板(9)并與調節(jié)螺帽(10)螺紋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重載可升降臺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滑槽(5)的周圍設有壓痕(21),橫向滑槽(3)、橫向滑槽(8)周圍設有壓痕(19),所述的螺栓(4)、螺栓(14)上設有墊圈(22),墊圈(22)上設有壓痕。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重載可升降臺架,其特征是所述的臺板(1)外周圍焊接型鋼(25)。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重載可升降臺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升降機構(6)為推力液壓升降機構。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重載可升降臺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升降機構(6)為絲桿升降機構,絲桿升降機構由升降調節(jié)螺帽(26)、鉸接頭(27)、升降絲桿(28)組成,鉸接頭(27)與臺板(1)固定連接,升降調節(jié)螺帽(26)位于鉸接頭(27)上的2個絲桿孔之間,升降絲桿(28)的底端與基面鉸接,升降絲桿(28)的上端穿過鉸接頭(27)上的2個絲桿孔并與升降調節(jié)螺帽(26)螺紋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重載可升降臺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升降機構(6)為千斤頂。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重載可升降臺架,其特征是所述的鉸接頭(27)的升降絲桿調節(jié)孔(29)是一個有兩個半圓和矩形構成的長形絲桿穿過的升降絲桿調節(jié)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設備試驗架。一種重載可升降臺架,其特征是臺板(1)的底端下面通過(2)個間隔的下鉸及銷(15)與基面鉸接,臺板(1)的另一端下面由上鉸及銷(18)與升降機構(6)的上端鉸接,升降機構(6)的下端與基面鉸接;臺板(1)上面的2個縱向滑槽(5)上面橫向間隔設有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上橫滑板(2)、下橫滑板(7)上分別各設一橫向滑槽(3)、橫向滑槽(8),工件或測試設備兩端螺栓(14)分別位于橫向滑槽(3)、橫向滑槽(8)內并可以橫向移動。它具有工件或測試設備放置方便、安裝尺寸調整靈活、能夠調節(jié)高度的特點。
文檔編號F16M11/04GK2653271SQ200320115409
公開日2004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0月8日
發(fā)明者呂植勇, 肖漢斌, 徐長生 申請人:武漢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