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缸筒及制備方法,具體涉及到一種復合耐磨缸筒及制備方法,屬于機械加工及成型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液壓缸應用非常廣泛,由于液壓缸長期工作,其活塞上的密封及導向裝置,與缸筒內壁產(chǎn)生相互摩擦,會導致缸筒內壁的磨損,影響液壓缸的正常使用,缸筒內壁磨損后,需要更換整個液壓缸,特別是大型液壓缸,更換成本非常高。目前大型液壓缸為了降低缸筒內壁的磨損,采用缸筒內壁噴涂陶瓷或缸筒內壁堆焊耐磨層的辦法來處理,這些辦法,生產(chǎn)效率低,生產(chǎn)成本高,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復合耐磨缸筒及制備方法,采用耐磨的缸筒內襯和缸筒外管進行壓力復合,形成復合耐磨缸筒,再進行珩磨加工,成為復合耐磨缸筒成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復合耐磨缸筒,包括復合耐磨缸筒外管和耐磨的復合耐磨缸筒內襯;所述復合耐磨缸筒外管的內壁上,通過車床切削加工,預先開設有多個周向均布且軸向貫通的螺紋溝槽;所述復合耐磨缸筒內襯插入復合耐磨缸筒外管的內部,通過內孔拉拔擴孔,其外表面和復合耐磨缸筒外管內表面形成緊密結合,并且復合耐磨缸筒內襯的外表面材料充分鑲嵌進入復合耐磨缸筒外管內表面的螺紋溝槽中,極大提高復合耐磨缸筒內管外表面和復合耐磨缸筒外管內表面之間的結合強度。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復合耐磨缸筒的制備方法,復合耐磨缸筒的制備步驟如下:
(1)、根據(jù)復合耐磨缸筒使用壓力,選取合適的復合耐磨缸筒外管,并進行除銹處理;
(2)、在復合耐磨缸筒外管的內壁上,通過車床切削加工,形成多條周向均布且軸向貫通的螺紋溝槽;
(3)、根據(jù)復合耐磨缸筒外管內徑的尺寸,選取合適的復合耐磨缸筒內管,復合耐磨缸筒內管的外徑略小于復合耐磨缸筒外管內徑,并進行除銹處理;
(4)、把復合耐磨缸筒內管插入復合耐磨缸筒外管內部(復合耐磨缸筒內管內徑為d1);
(5)、已經(jīng)插入復合耐磨缸筒外管內部的復合耐磨缸筒內管,通過內孔拉拔擴孔,其外表面和復合耐磨缸筒外管內表面形成緊密結合,并且復合耐磨缸筒內管外表面材料充分鑲嵌進入復合耐磨缸筒外管內表面的螺紋溝槽中,極大提高復合耐磨缸筒內管外表面和復合耐磨缸筒外管內表面之間的結合強度,形成復合耐磨缸筒的毛坯(復合耐磨缸筒毛坯的內徑為d2,d2大于d1;
(6)、對復合耐磨缸筒內孔壁進行珩磨,使得復合耐磨缸筒內孔滿足內徑為d的技術要求,完成復合耐磨缸筒的加工,成為復合耐磨缸筒成品,包括復合耐磨缸筒外管和耐磨的復合耐磨缸筒內襯。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復合耐磨缸筒及制備方法,采用耐磨的缸筒內襯和缸筒外管進行壓力復合,形成復合耐磨缸筒,再進行珩磨加工,成為復合耐磨缸筒成品。
本發(fā)明能夠大大提高缸筒的耐磨性能,延長缸筒的使用壽命,同時,提高耐磨缸筒的生產(chǎn)效率,降低產(chǎn)品成本,應用前景廣闊。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復合耐磨缸筒,包括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和耐磨的復合耐磨缸筒內襯2;所述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的內壁上,通過車床切削加工,預先開設有多個周向均布且軸向貫通的螺紋溝槽3;所述復合耐磨缸筒內襯2插入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的內部,通過內孔拉拔擴孔,其外表面和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的內表面形成緊密結合,并且復合耐磨缸筒內襯2的外表面材料充分鑲嵌進入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的內表面的螺紋溝槽3中,極大提高復合耐磨缸筒內襯2的外表面和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的內表面之間的結合強度。
如圖1所示,一種復合耐磨缸筒的制備方法,復合耐磨缸筒的制備步驟如下:
(1)、根據(jù)復合耐磨缸筒使用壓力,選取合適的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并進行除銹處理;
(2)、在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的內壁上,通過車床切削加工,形成多條周向均布且軸向貫通的螺紋溝槽3;
(3)、根據(jù)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內徑的尺寸,選取合適的復合耐磨缸筒內管,復合耐磨缸筒內管的外徑略小于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內徑,并進行除銹處理;
(4)、把復合耐磨缸筒內管插入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的內部(復合耐磨缸筒內管內徑為d1);
(5)、已經(jīng)插入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內部的復合耐磨缸筒內管,通過內孔拉拔擴孔,其外表面和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的內表面形成緊密結合,并且復合耐磨缸筒內管外表面材料充分鑲嵌進入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的內表面的螺紋溝槽3中,極大提高復合耐磨缸筒內管外表面和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的內表面之間的結合強度,形成復合耐磨缸筒的毛坯(復合耐磨缸筒毛坯的內徑為d2, d2大于d1;
(6)、對復合耐磨缸筒內孔壁進行珩磨,使得復合耐磨缸筒內孔滿足內徑為d的技術要求,完成復合耐磨缸筒的加工,成為復合耐磨缸筒成品,包括復合耐磨缸筒外管1和耐磨的復合耐磨缸筒內襯2。
本發(fā)明能夠大大提高缸筒的耐磨性能,延長缸筒的使用壽命,同時,提高耐磨缸筒的生產(chǎn)效率,降低產(chǎn)品成本,應用前景廣闊。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