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旋流氣液、液液分離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分離器,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工業(yè)上互不相溶,且具有密度差的氣液或液液的初步分離的螺旋管旋流氣液、液液分離器。
背景技術(shù):
目前,離心力和重力分離原理被廣泛用于分離領域,其中以具有錐形筒的旋風分離器為代表。由于旋風分離器內(nèi)流體的流動產(chǎn)生一定的剪切作用,容易將液滴(油滴或水滴)打碎乳化而惡化分離過程;而且旋風分離器通用性較差。因此用來進行液液分離效果并不理想。螺旋管具有截面小的特點,可以避免上述因素的影響。專利號為01206727.X的螺旋式氣液分離器就是利用螺道產(chǎn)生離心力來實現(xiàn)氣液分離的,但是該裝置不能用來進行液液分離。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shù)的缺陷,提供一種利用兩種互不相溶的、且密度不同的兩種混合流體(兩種液體或是氣體和液體)存在密度差,在螺旋管中流動的時候會受到離心力和重力的聯(lián)合作用而產(chǎn)生分層,實現(xiàn)氣液、液液分離的帶有螺旋管旋流氣液、液液分離器。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提供的旋流氣液、液液分離器,包括容器7、進液管5、出液管6、閥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螺旋管主體1、固定螺旋管主體用的支架2;通過所述的支架2上的固定組件,將螺旋管主體1固定在支架2上成為一整體,組裝好的整體裝入所述的容器7內(nèi),將支架2的底盤安裝在容器7底上;所述的螺旋管主體1為立式結(jié)構(gòu),總?cè)?shù)為N,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上部分有4圈為帶孔段13,帶孔段以下為封閉段14,帶孔段的每一圈上開有圓孔15,所述的圓孔15從距離輸出管6的出口1/4圓周處開始開孔,并且圓孔15均勻開在螺旋管的外側(cè),與水平線成α=45°夾角的位置,相鄰兩圈螺旋管上的圓孔15之間間隔半圈的螺旋管上不帶圓孔;不帶孔的螺旋管段為調(diào)整段16;螺旋管主體1的上面的第一圈末端口連通一輸出管6,其輸出管6穿出容器7,在穿出段上安裝有控制流速的出口閥門4;螺旋管主體1的下面的最后一圈末端口連通一輸入管5,其輸入管5穿出容器7,在穿出段上安裝有控制流速的入口閥門4,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最后一圈末端口連通一輸入管5,其輸入管5穿出容器7,在穿出段上安裝有控制流速的入口閥門4。進口閥門3用來調(diào)節(jié)入流速度;出口閥門4則調(diào)節(jié)背壓,合理調(diào)節(jié)這兩個閥門可以使分離器處于最佳工作狀態(tài)。
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的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回轉(zhuǎn)半徑為R,螺距為H,管內(nèi)徑為D1,管外徑為D2。
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設計參數(shù)遵循以下關系450≤2πR(N-4)D1≤500,]]>2≤HD2≤2.5;]]>其中R、D1、D2的取值在如下范圍內(nèi)最合適150mm≤R≤200mm,20mm≤D1≤30mm、25mm≤D2≤35mm。
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的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封閉段14的圈數(shù)為N-4圈。
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的調(diào)整段16設置在第一圈所開圓孔15與第二圈所開圓孔15之間間隔的半圈不帶孔的螺旋管段,第二圈螺旋管所開圓孔15與第三圈所開圓孔15之間間隔半圈的螺旋管段,所以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上部分總共為4圈帶孔段13;所述的調(diào)整段16為相鄰兩圈小孔之間的一段不帶孔的螺旋管,所述的調(diào)整段長度為1/2圓周。
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的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上的4圈帶孔段13,從螺旋管上部自上到下3圈小孔的數(shù)目分別為n1、n2、n3,孔徑分別為d1、d2、d3;圓孔的數(shù)目和孔徑應遵循以下設計準則n1≤n2≤n3,d1≤d2≤d3。
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的支架2由圓盤9、立管10和固定組件組成;其中固定組件包括調(diào)節(jié)螺母11、管托12、管扣13、螺栓14;所述的立管10共有三根,上部帶有一段螺紋,底部連接在圓盤底座上,這三根立管長度不同,可以分別支撐螺旋管的上中下部分;管托12由上下兩個調(diào)節(jié)螺母11固定在上述立管10螺紋段的合適高度上,螺旋管被夾持在管扣13和管托12之間,并由螺栓14鎖緊。由于不同流量下容器7中液面高度也不同,而螺旋管的帶孔段的位置要始終高于液面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可以用管托支持螺旋管的不同位置實現(xiàn)螺旋管高度的調(diào)節(jié),以適應不同工況下的液面高度。
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的固定組件由管托12、管扣13、調(diào)節(jié)螺母11和螺栓14組成,其中管托12為一試管夾形式,一端扁平狀,其上開有兩個螺孔,和有一個管托凸起17;管托12的另一端可以是半圓形狀的金屬環(huán),或者是兩個半圓形狀的金屬環(huán),在金屬環(huán)上開有螺孔,通過螺釘穿過螺孔用上下兩個調(diào)節(jié)螺母11,將固定組件固定在立柱上部;管扣13為一金屬板,其上開有兩個螺孔,和有一個管扣凸起18,兩個螺孔的位置與管托12上的兩個螺孔相對應,管扣凸起18與管托凸起17;管托12和管扣13之間夾持螺旋管,管托12和管扣13螺孔相對,并用螺栓14鎖緊,這樣支架和螺旋管就組成了一個整體。
其中帶孔段上設置調(diào)整段16,該調(diào)整段為相鄰兩圈小孔之間的一段不帶孔的螺旋管,所述的調(diào)整段長度為1/2圓周;就是考慮到受小圓孔射流的影響,混合液流經(jīng)每一圈帶孔螺旋管后分層狀態(tài)會受到一定干擾,馬上進入下一圈帶孔螺旋管分離將會影響到分離效果。因此設計了一段不帶孔螺旋管作為“調(diào)整段”,當混合液流過該“調(diào)整段”時會重新分層從而消除這種干擾的影響。
其中螺旋管上還設計了螺旋管封閉段采用管壁封閉,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使混合流體在進入帶孔段進行分離之前,有足夠長的時間受到離心力和重力的聯(lián)合作用,分層更為充分,從而加強在帶孔部分的分離效果。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本發(fā)明的氣液、液液分離器,利用兩種互不相溶的、且密度不同的兩種混合流體(兩種液體或是氣體和液體)存在密度差,在螺旋管中流動的時候會受到離心力和重力的聯(lián)合作用而產(chǎn)生分層現(xiàn)象;密度較小的流體主要集中在管截面內(nèi)側(cè)偏上的位置;密度較大的流體則主要集中在管截面外側(cè)偏下的位置,在螺旋管的外側(cè)開上小孔,就會有一部分管截面外側(cè)的液體順著小孔流出,這部分液體主要為密度較大的流體;而管內(nèi)剩下的主要是另一種流體,它們會從螺旋管的出口流出,將從小孔和螺旋管出口流出的流體分別收集起來,實現(xiàn)了兩種流體的初步分離。
該分離器體積小、重量輕、結(jié)構(gòu)簡單、分離效率高,特別適合海上平臺等特殊場合下的多相分離。另外具有壓力損失小,節(jié)省能耗,以及通過調(diào)節(jié)進出口閥門,可以適應不同粘度不同配比的混合液分離,使分離達到最佳狀態(tài)。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結(jié)構(gòu)示意2A是實施例1中第一圈帶孔螺旋管的仰視2B是實施例1中第二圈帶孔螺旋管的仰視2C是實施例1中第三圈帶孔螺旋管的仰視2D是實施例1中第四圈帶孔螺旋管的仰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結(jié)構(gòu)示意4E是實施例2中第一圈帶孔螺旋管的仰視4F是實施例2中第二圈帶孔螺旋管的仰視4G是實施例2中第三圈帶孔螺旋管的仰視4H是實施例2中第四圈帶孔螺旋管的仰視5是本發(fā)明的部件——支架的正視6是本發(fā)明的部件——支架的俯視7是支架的固定組件放大面說明(1)-螺旋管主體;(2)-支架; (3)-進口閥門;(4)-出口閥門; (5)-進液管;(6)-出液管;(7)-容器; (8)-收集出口處液體的容器;(9)-圓盤; (10)-立管; (11)-調(diào)節(jié)螺母;(12)-管托; (13)-管扣; (14)-螺栓;(15)-圓孔; (16)-調(diào)整段; (17)-管托突起;(18)-管扣突起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圖1,制作一帶有螺旋管的旋流氣液、液液分離器;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施例的螺旋管主體1采用不銹鋼管制成螺旋管具有總?cè)?shù)N=15.5,螺旋管回轉(zhuǎn)半徑R=200mm,螺旋管的螺距H=70mm,螺旋管的管內(nèi)徑D1=29mm,螺旋管的管外徑D2=32mm;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上部1-4圈為開孔段,余下部分為封閉段。開孔段的螺旋管第一圈開有6個圓孔15,即n1=6,d1=2.5mm;第二圈開有6個圓孔15,即n2=6,d2=3mm;第三圈開有8個圓孔15,即n3=8,d3=3.5mm;螺旋管主體1帶孔段開孔的位置如圖2A、圖2B、圖2C、圖2D所示。本實施例的圓孔15從距離輸出管6的出口1/4圓周處開始開孔,并且圓孔15均勻開在螺旋管的外側(cè),與水平線成α=45°夾角。因為在離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兩種流體的界面不再是水平的而是與水平線有個夾角,而界面的中垂線與管壁的交點是最利于液體流出分離的位置,因此選擇上述開孔角度;從上到下3圈小孔的數(shù)目分別為n1、n2、n3,孔徑分別為d1、d2、d3;考慮到混合液在流經(jīng)螺旋管的帶孔段時,一部分密度較大的流體順著小孔流出,管內(nèi)該流體的流量隨之減小,因此小孔的數(shù)目和孔徑遵循了以下設計準則n1≤n2≤n3,d1≤d2≤d3。
本實施例的調(diào)整段16設置在第一圈所開圓孔15與第二圈所開圓孔15之間間隔的半圈不帶孔的螺旋管段,第二圈螺旋管所開圓孔15與第三圈所開圓孔15之間間隔半圈的螺旋管段,所以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上部分總共為4圈帶孔段13。上述的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上不帶孔的螺旋管段為調(diào)整段16。第1段位于第1圈最后一個小孔和第2圈第一個小孔之間,第2段位于第2圈最后一個小孔和第3圈第一個小孔之間,調(diào)整段16長度為1/2圓周。
本實施例的支架2的金屬圓盤9直徑為350mm,三根高度分別為670mm、840mm、1110mm的金屬立柱10末端固定在金屬圓盤9上,每根立柱10的上部安裝固定組件,固定組件將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與立柱10連接。固定組件由管托12、管扣13、調(diào)節(jié)螺母11和螺栓14組成,其中管托12為一試管夾形式,一端扁平狀,其上開有兩個螺孔,和有一個管托凸起17;管托12的另一端可以是半圓形狀的金屬環(huán),或者是兩個半圓形狀的金屬環(huán),在金屬環(huán)上開有螺孔,通過螺釘穿過螺孔用上下兩個調(diào)節(jié)螺母11,將固定組件固定在立柱上部;管扣13為一金屬板,其上開有兩個螺孔,和有一個管扣凸起18,兩個螺孔的位置與管托12上的兩個螺孔相對應,管扣凸起18與管托凸起17;管托12和管扣13之間夾持螺旋管,管托12和管扣13螺孔相對,并用螺栓14鎖緊,這樣支架和螺旋管就組成了一個整體。將其圓盤安裝在容器7的底部,螺旋管出口6伸入收集出口處液體的容器8中,并在出口6位于安置螺旋管的容器7,和收集出口處液體的容器8之間的部位裝上出口閥門;螺旋管進液管5伸出容器7,并且在伸出的部位裝上入口閥門3。待分離的兩種液體分別是自來水和粘度為180mpags,密度為844.6kg/m3的試驗油。水和油的體積比為7∶3,油和水混合后由泵加壓進入螺旋管主體1的進液管5,調(diào)節(jié)進口閥門3使流量為1.57m3/h。油和水的混合液經(jīng)過進液管5、入口閥門3、螺旋管封閉段14后進入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帶孔段13,在螺旋管帶孔段,管內(nèi)外側(cè)的一部分混合液順著小孔流出進入容器7,這部分混合液主要是水,其余的混合液經(jīng)由出口閥門4、出液管6,流入收集出口處液體的容器8中,這部分混合液主要是油,是我們所需要的部分,測得其含油率為55.6%。
實施例2參照圖3,制作一帶有螺旋管的旋流氣液、液液分離器;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例的螺旋管主體1采用不銹鋼管制成螺旋管具有總?cè)?shù)N=15.5,螺旋管回轉(zhuǎn)半徑R=150mm,螺旋管的螺距H=53mm,螺旋管的管內(nèi)徑D1=22mm,螺旋管的管外徑D2=26mm;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上部1-4圈為開孔段,余下部分為封閉段。開孔段的螺旋管第一圈開有4個圓孔15,即n1=6,d1=2.5mm;第二圈開有6個圓孔15,即n2=6,d2=2.5mm;第三圈開有8個圓孔15,即n3=8,d3=3mm;螺旋管主體1帶孔段開孔的位置如圖4E、圖4F、圖4G、圖4H所示。圓孔15從距離輸出管6的出口1/4圓周處開始開孔,并且圓孔15均勻開在螺旋管的外側(cè),與水平線成α=45°夾角。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上還設有兩個調(diào)整段16,調(diào)整段即為不帶孔的螺旋管。第1段位于第1圈最后一個小孔和第2圈第一個小孔之間,第2段位于第2圈最后一個小孔和第3圈第一個小孔之間,調(diào)整段16長度為1/2圓周。
支架2的圓盤直徑為350mm,三根高度分別為670mm、840mm、1110mm的立柱10末端固定在圓盤上,每根立柱的上部安裝固定組件,固定組件將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與立柱10連接。固定組件由管托12、管扣13、調(diào)節(jié)螺母11和螺栓14組成,其中管托12為一試管夾形式,一端扁平狀,其上開有兩個螺孔,和有一個管托凸起17;管托12的另一端可以是半圓形狀的金屬環(huán),或者是兩個半圓形狀的金屬環(huán),在金屬環(huán)上開有螺孔,通過螺釘穿過螺孔用上下兩個調(diào)節(jié)螺母11,將固定組件固定在立柱上部;管扣13為一金屬板,其上開有兩個螺孔,和有一個管扣凸起18,兩個螺孔的位置與管托12上的兩個螺孔相對應,管扣凸起18與管托凸起17;管托12和管扣13之間夾持螺旋管,管托12和管扣13螺孔相對,并用螺栓14鎖緊,這樣支架和螺旋管就組成了一個整體。將其圓盤安裝在容器7的底部,螺旋管出口6伸入收集出口處液體的容器8中,并在出口6位于安置螺旋管的容器7,和收集出口處液體的容器8之間的部位裝上出口閥門;螺旋管進液管5伸出容器7,并且在伸出的部位裝上入口閥門3。待分離的兩種液體分別是自來水和粘度為180mpags,密度為844.6kg/m3的試驗油。水和油的體積比為6∶4,油和水混合后由泵加壓進入螺旋管主體1的進液管5,調(diào)節(jié)進口閥門3使流量為1.08m3/h。油和水的混合液經(jīng)過進液管5、入口閥門3、螺旋管封閉段14后進入螺旋管主體1的帶孔段13,在螺旋管帶孔段,管內(nèi)外側(cè)的一部分混合液順著小孔流出進入容器7,這部分混合液主要是水,其余的混合液經(jīng)由出口閥門4、出液管6,流入收集出口處液體的容器8中,這部分混合液主要是油,是我們所需要的部分,測得其含油率為64.4%。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旋流氣液、液液分離器,包括容器(7)、進液管(5)、出液管(6)、閥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螺旋管主體(1)、固定螺旋管主體用的支架(2);通過所述的支架(2)上的固定組件,將螺旋管主體(1)固定在支架(2)上成為一整體,組裝好的整體裝入所述的容器(7)內(nèi),將支架(2)的底盤安裝在容器(7)底上;所述的螺旋管主體(1)為立式結(jié)構(gòu),總?cè)?shù)為N,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上部分有4圈為帶孔段(13),帶孔段以下為封閉段(14),帶孔段的每一圈上開有圓孔(15),所述的圓孔(15)從距離輸出管6的出口1/4圓周處開始開孔,并且圓孔(15)均勻開在螺旋管的外側(cè),與水平線成α=45°夾角的位置,相鄰兩圈螺旋管上的圓孔(15)之間間隔半圈的螺旋管上不帶圓孔;不帶孔的螺旋管段為調(diào)整段(16);螺旋管主體(1)的上面的第一圈末端口連通一輸出管(6),其輸出管(6)穿出容器(7),在穿出段上安裝有控制流速的出口閥門(4);螺旋管主體(1)的下面的最后一圈末端口連通一輸入管(5),其輸入管(5)穿出容器(7),在穿出段上安裝有控制流速的入口閥門(4);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最后一圈末端口連通一輸入管(5),其輸入管(5)穿出容器(7),在穿出段上安裝有控制流速的入口閥門(4)。
2.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氣液、液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2)由三根不同長度的立管(10)末端固定在圓盤(9)上,立管(10)的上部帶有一段螺紋,和在螺紋段設一固定組件組成;其中固定組件包括調(diào)節(jié)螺母(11)、管托(12)、管扣(13)、螺栓(14);分別支撐螺旋管的上中下部分;管托(12)由上下兩個調(diào)節(jié)螺母(11)固定在上述立管(10)螺紋段上,螺旋管主體上的一螺旋管被夾持在管扣(13)和管托(12)之間,并由螺栓(14)與立管(10)上的螺紋鎖緊。
3.按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氣液、液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組件由管托(12)、管扣(13)、調(diào)節(jié)螺母(11)和螺栓(14)組成,其中管托(12)為一試管夾形式,一端扁平狀,其上開有兩個螺孔,和有一個管托凸起(17);管托(12)的另一端是半圓形狀的金屬環(huán),或者是兩個半圓形狀的金屬環(huán),在金屬環(huán)上開有螺孔,通過螺釘穿過螺孔用上下兩個調(diào)節(jié)螺母(11),將固定組件固定在立柱上部;管扣(13)為一金屬板,其上開有兩個螺孔,和有一個管扣凸起(18),兩個螺孔的位置與管托(12)上的兩個螺孔相對應,管扣凸起(18)與管托凸起(17);管托(12)和管扣(13)之間夾持螺旋管,管托(12)和管扣(13)螺孔相對,并用螺栓(14)鎖緊。
4.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氣液、液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管主體(1)的螺旋管設計參數(shù)遵循以下關系450≤2πR(N-4)D1≤500,]]>2≤HD2≤2.5;]]>R、D1、D2的取值在如下范圍內(nèi)最合適150mm≤R≤200mm,20mm≤D1≤30mm、25mm≤D2≤35mm。
5.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氣液、液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diào)整段(16)為相鄰兩圈小孔之間的一段不帶孔的螺旋管,所述的調(diào)整段長度為1/2圓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旋流氣液、液液分離器,包括立式結(jié)構(gòu)的螺旋管主體、安裝在底盤上的支架,通過支架上的固定組件,將螺旋管主體固定在支架上成為一整體,組裝好的整體裝入所述的容器內(nèi);所述的螺旋管主體總?cè)?shù)為N,螺旋管主體的上部分有4圈為帶孔段,帶孔段以下為封閉段,帶孔段的每一圈在圓周上均勻開有圓孔,相鄰兩圈的之間隔一段不帶孔螺旋管為調(diào)整段;螺旋管主體的上面的第一圈末端口連通一輸出管,其輸出管6穿出容器,在穿出段上安裝有閥門;螺旋管主體的下面的最后一圈末端口連通一輸入管,其輸入管穿出容器,在穿出段上安裝有閥門。該分離器體積小和壓力損失小、重量輕、結(jié)構(gòu)簡單、分離效率高,特別適合海上平臺等特殊場合下的多相分離。
文檔編號B01D19/00GK1986030SQ200510130720
公開日2007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12月23日
發(fā)明者張軍, 鄭之初, 吳應湘, 龔道童, 郭軍, 周永, 李清平, 唐馳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