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熱控制系統(tǒng)和該蓄熱控制系統(tǒng)中所使用的蓄熱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蓄熱控制系統(tǒng)和該蓄熱控制系統(tǒng)中所使用的蓄熱體。
【背景技術】
[0002]存在通過在建筑物內所配置的蓄熱體中進行蓄熱并且在空調負荷使用時間段內使用室內空氣作為熱介質回收該蓄熱體中所儲存的熱來減少空調負荷的系統(tǒng)。例如,將暖氣或冷氣發(fā)送至建筑物的地板下方的蓄熱體,通過熱交換在該蓄熱體中進行蓄熱,使用室內空氣作為熱介質來回收該蓄熱體中所儲存的熱,然后經(jīng)由地板中所設置的開閉閥(阻尼器)使地板下方的空氣返回至室內空間(例如,參見日本特許專利公開05-98718)。
[0003]此外,存在通過并排配置具有通氣孔的水泥板所構成的蓄熱體(例如,參見日本特許專利公開2005-163443)。
[0004]在并排配置多個蓄熱體的情況下,蓄熱狀態(tài)針對各蓄熱體而不同。因此,在回收多個蓄熱體中所儲存的熱的情況下,可以從這多個蓄熱體中的一些蓄熱體有效地回收熱,而從一些蓄熱體無法有效地回收熱。
[0005]例如,在冬季對室內空間進行制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使用室內空氣作為熱介質回收高溫蓄熱體的蓄熱來有效地對室內空間進行制熱。然而,即使回收了低溫蓄熱體的蓄熱,也由于可回收的熱量小而難以有效地對室內空間進行制熱。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是有鑒于上述問題而作出的,并且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使用多個蓄熱體來高效地進行溫熱控制的蓄熱控制系統(tǒng)和該蓄熱控制系統(tǒng)中所使用的蓄熱體。
[0007]本發(fā)明的一種蓄熱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蓄熱體,各蓄熱體設置有兩端開口的通氣孔,并且沿著室內空間的構成面設置;通氣通路,其被形成為包含所述多個蓄熱體各自的所述通氣孔,并且具有使得空氣從第一端流向第二端的從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多個路徑;多個開閉構件,其設置在所述通氣通路上,并且被配置為使所述通氣通路打開或關閉;蓄熱體溫度檢測部,其被配置為檢測所述多個蓄熱體各自的溫度;室內溫度檢測部,其被配置為檢測所述室內空間的室內空氣的溫度;以及控制部,其被配置為通過單獨對所述多個開閉構件進行開閉控制,來從所述多個路徑中確定在所述通氣通路中所述空氣流經(jīng)的路徑,其中,所述多個蓄熱體中構成路徑的一個以上的蓄熱體的組合針對所述通氣通路的所述多個路徑的每個路徑而不同,以及所述控制部被配置為通過基于所述多個蓄熱體各自的溫度和所述室內空氣的溫度對所述多個開閉構件單獨進行開閉控制,來在所述多個路徑中切換在所述通氣通路中所述室內空氣流經(jīng)的所述路徑。
[0008]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所述蓄熱控制系統(tǒng)還包括室外溫度檢測部,所述室外溫度檢測部被配置為檢測室外空間的室外空氣的溫度,其中,所述通氣通路經(jīng)由所述第一端吸入所述室外空氣,以及所述控制部被配置為通過基于所述多個蓄熱體各自的溫度和所述室外空氣的溫度對所述多個開閉構件單獨進行開閉控制,來在所述多個路徑中切換在所述通氣通路中所述室外空氣流經(jīng)的路徑。
[0009]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所述蓄熱控制系統(tǒng)還包括人檢測部,所述人檢測部被配置為檢測所述室內空間中人存在的區(qū)域,其中,所述控制部被配置為基于所述多個蓄熱體各自的溫度、所述室內空間的溫度和所述人檢測部的檢測結果來對所述多個開閉構件單獨進行開閉控制,以使所述多個路徑中的包括第一蓄熱體的所述通氣孔和第二蓄熱體的所述通氣孔的路徑形成為所述室內空氣流經(jīng)的路徑,其中所述第一蓄熱體是所述多個蓄熱體中與所述室內空間中人存在的區(qū)域相對的蓄熱體,以及所述第二蓄熱體是所述多個蓄熱體中與所述第一蓄熱體進行熱交換的蓄熱體。
[0010]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所述控制部被配置為基于所述多個蓄熱體各自的溫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所述多個蓄熱體各自的蓄熱性能的劣化程度。
[0011]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所述通氣孔具有以所述空氣流經(jīng)的方向為法線方向的圓形形狀的截面。
[0012]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在對所述室內空間進行空氣調節(jié)的空調對所述室內空間進行制熱時所述室內空氣的溫度低于所述空調的目標溫度的情況下,所述控制部被配置為切換所述路徑,以使得所述室內空氣流經(jīng)所述多個蓄熱體中的溫度高于所述空調的目標溫度的至少一個高溫蓄熱體。
[0013]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在所述空調對所述室內空間進行制熱時所述至少一個高溫蓄熱體包括多個高溫蓄熱體的情況下,所述控制部被配置為切換所述路徑,以使得所述室內空氣流經(jīng)所述多個高溫蓄熱體中的溫度最高的高溫蓄熱體。
[0014]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在被配置為對所述室內空間進行空氣調節(jié)的空調對所述室內空間進行制冷時所述室內空氣的溫度高于所述空調的目標溫度的情況下,所述控制部被配置為切換所述路徑,以使得所述室內空氣流經(jīng)所述多個蓄熱體中的溫度低于所述空調的目標溫度的至少一個低溫蓄熱體。
[0015]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在所述空調對所述室內空間進行制冷時所述至少一個低溫蓄熱體包括多個低溫蓄熱體的情況下,所述控制部被配置為切換所述路徑,以使得所述室內空氣流經(jīng)所述多個低溫蓄熱體中的溫度最低的低溫蓄熱體。
[0016]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在所述通氣孔的內表面上形成有金屬層。
[0017]本發(fā)明的一種蓄熱體,其用作本發(fā)明的蓄熱控制系統(tǒng)的多個蓄熱體其中之一,所述蓄熱體的特征在于包括兩端開口的通氣孔以及在所述通氣孔的內表面上形成有金屬層。
[0018]如上所述,在本發(fā)明中,作為通過基于多個蓄熱體各自的蓄熱狀態(tài)來選擇包括高效蓄熱體的通氣通路中的路徑以對室內空間進行溫熱控制從而進行蓄熱利用的效果,可以使用多個蓄熱體來高效地對室內空間進行溫熱控制。
【附圖說明】
[0019]現(xiàn)在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將與以下的詳細說明以及附圖有關地來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
[0020]圖1是示出實施例1的系統(tǒng)的結構的框圖。
[0021]圖2是示出實施例1的通氣通路的結構的框圖。
[0022]圖3A和3B是示出通氣孔12的構造的平面圖。
[0023]圖4是示出蓄熱體溫度特性的時間變化的曲線圖。
[0024]圖5是示出實施例2的通氣通路的結構的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參考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0026]實施例1
[0027]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蓄熱控制系統(tǒng)控制建筑物H內的室內空間A的溫熱環(huán)境,并且包括蓄熱部1、通氣通路2、多個開閉閥3 (開閉構件)、多個蓄熱體溫度檢測部4、室內溫度檢測部5、室外溫度檢測部6、人檢測部7和控制部8。
[0028]蓄熱部I包括多個蓄熱塊11 (蓄熱體),并且多個蓄熱塊11沿著地板面Hl (構成面)配置在建筑物H的地板下方的空間H2中。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作為多個蓄熱塊11的四個蓄熱塊Ila?Ild沿著地板面Hl呈2行X2列配置。注意,在區(qū)分這四個蓄熱塊11的情況下,將各蓄熱塊11標識為蓄熱塊lla、llb、llc或lld(參見圖2)。
[0029]各蓄熱塊11形成為由水泥、磚或石蠟等制成的箱狀,并且在本實施例中形成為立方體。如圖3A所示,蓄熱塊11具有兩端開口的三個通氣孔12。這三個通氣孔12是彼此平行形成的。蓄熱塊11在彼此相對的側面14、15上具有開口。各個通氣孔12的截面是具有直徑L的圓形。該截面是通氣孔12中相對于空氣流動的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截面、即具有空氣流動的方向Dl作為法線方向的截面。此外,蓄熱塊11可以通過與在通氣孔12中流動的空氣(熱介質)進行熱交換來進行蓄熱。此外,蓄熱塊11可以通過與在通氣孔12中流動的空氣進行熱交換來利用蓄熱調整室內空間A的熱環(huán)境(蓄熱利用)。
[0030]這里,考慮增大作為熱介質的空氣所接觸的通氣孔12的內表面16中的對流傳熱系數(shù),從而提高蓄熱塊11的熱交換能力。盡管可以通過增加空氣的送風能力來增大對流傳熱系數(shù),但存在要求增大諸如風扇或送風機等的送風裝置的送風能力的缺點。
[0031]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擴大作為熱介質的空氣所接觸的各個通氣孔12的內表面16的面積(接觸面積)來提高蓄熱塊11的熱交換能力。
[0032]例如,如圖3B所示,在蓄熱塊11的通氣孔12A的截面是具有短邊L、長邊3L的矩形形狀的情況下,通氣孔12A的路徑長度為Y,并且接觸面積為8LY。另一方面,在如圖3A所示的蓄熱塊11的通氣孔12的情況下,其總接觸面積為3 Ji LY。換句話說,相比如圖3B所示的蓄熱塊11那樣的具有一個通氣孔12A的結構,圖3A所示的蓄熱塊11通過分割成多個通氣孔12可以具有約1.2倍大的接觸面積,并且可以提高熱交換能力。換句話說,盡管在三個通氣孔12排成一行的方向上通氣孔12的直徑的總和與通氣孔12A的長邊具有相同的長度,但圖3A所示的蓄熱塊11相比圖3B所示的蓄熱塊11可以具有更大的接觸面積。此夕卜,在各個通氣孔12的截面形狀為圓形的情況下,更均勻地向蓄熱塊11進行傳熱。
[0033]此外,盡管各個通氣孔12的內表面16被諸如鋁或銅等的熱傳導率相對較高的金屬層17所覆蓋,但可以進一步提高蓄熱塊11的熱交換能力。
[0034]此外,蓄熱塊11在通氣孔12的兩端(流入口和流出口)上設置有通氣閥13(開閉閥),并且通過利用控制部8對通氣閥13進行開閉控制來開閉通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