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熱壓成型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移模式剎車片熱壓成型機。
背景技術:
在剎車片的制造成型過程中,都要用到熱壓成型機,由于剎車片是汽車的重要安全部件,所以對剎車片的專用熱壓成型機的性能要求很高,在剎車片的生產(chǎn)過程中,壓制成型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目前主要是通過在模具的模腔內(nèi)放置摩擦材料后在熱壓成型機內(nèi)加熱加壓成型,現(xiàn)有的剎車片熱壓成型機需要工人手動加料和鋪放鋼件,在加料和鋪放鋼件的過程中工人的手需要穿進上下兩個加熱板之間,且在狹小的工作空間里加料不方便,工人容易碰到熱源燙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現(xiàn)狀,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操作安全便捷的且生產(chǎn)效率高的自動移模式剎車片熱壓成型機,方便加料和下料,為進一步自動化打下基礎。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自動移模式剎車片熱壓成型機,包括機臺、液壓部件、控制電氣系統(tǒng)的電柜及機架,所述機臺包括有矩形排列的4根立柱及立柱依次連接的上座、中座、油缸底座,所述中座可上下移動地套接在立柱上,該中座上方安裝有可上下移動的中子框,所述油缸底座中央設置有主油缸,該主油缸的柱塞上端與中座下方連接,所述油缸底座兩側(cè)對稱設置有輔助油缸,該輔助油缸的柱塞與中座下方連接,所述中座兩側(cè)對稱設置有中子油缸,該中子油缸固定安裝在中座上,該中子油缸的活塞桿與中子框下方連接,所述上座下方安裝有上熱盤,所述中座上方安裝有下熱盤,所述上熱盤安裝有上模,所述下熱盤安裝有下模,所述中子框安裝有中模,所述下熱盤兩側(cè)安裝有第一移模導軌,該第一移模導軌前后滑動連接下模,所述中子框安裝有第二移模導軌,該第二移模導軌前后滑動連接中模,所述下熱盤后端通過安裝支架設置有可推動中模和下模的移模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中子框為前后敞口式的矩形框架,該矩形框架包括前桿、后桿、左桿和右桿,該前桿呈敞口U型,該后桿呈敞口倒U型,方便下模和中模前后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移模機構包括移動油缸和與移動油缸平行設置的位移傳感器,所述移動油缸的伸出桿前端連接下模。
進一步地,所述位移傳感器設置有防塵擋板,該防塵擋板開有安裝孔,所述防塵擋板通過安裝孔固定在位移傳感器的前方,保護位移傳感器,防止摩擦材料積沉至傳感器對其精準度造成影響。
進一步地,所述防塵擋板的材質(zhì)為金屬,耐高溫,不受下熱盤的熱輻射影響。
進一步地,所述機臺正前方對稱安裝有光幕保護裝置,使得機器在運行的時候,當光幕保護裝置的保護區(qū)域內(nèi)感應到異物穿過時,機器發(fā)出警報且停止運行,保障操作人員的工作安全。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本發(fā)明通過設置推動裝置,使得中模和下模可前后平穩(wěn)移動,方便操作人員加料和下料,保障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且操作人員的操作空間變大,方便多腔模具同時加料,增加了工作效率,且為后期實現(xiàn)加料下料自動化打下基礎,本發(fā)明設計合理,符合市場需求,適合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左視圖;
圖3為移模機構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4為中子框的結(jié)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一種自動移模式剎車片熱壓成型機,包括機臺1、液壓部件2、控制電氣系統(tǒng)的電柜3及機架4,控制電氣系統(tǒng)的電柜3包括各種電氣元件、PLC和觸摸屏,所述機臺1包括有矩形排列的4根立柱5及立柱5依次連接的上座6、中座7、油缸底座8,所述中座7可上下移動地套接在立柱5上,該中座7上方安裝有可上下移動的中子框9,所述中子框9為前后敞口式的矩形框架,該矩形框架包括前桿17、后桿18、左桿15和右桿16,該前桿17呈敞口U型,該后桿18呈敞口倒U型,所述油缸底座8中央設置有主油缸20,該主油缸20的柱塞上端與中座7下方連接,所述油缸底座8兩側(cè)對稱設置有輔助油缸23,該輔助油缸23的柱塞與中座7下方連接,所述中座7兩側(cè)對稱設置有中子油缸24,該中子油缸24固定安裝在中座7上,該中子油缸24的活塞桿與中子框9下方連接,主油缸20、輔助油缸23和中子油缸24為液壓油缸,液壓油缸設置有液壓馬達和液壓閥,通過預設程序的PLC控制液壓馬達和液壓閥,所述上座6下方安裝有上熱盤10,所述中座7上方安裝有下熱盤19,所述上熱盤10安裝有上模,所述下熱盤19安裝有下模,所述中子框9安裝有中模,下模與中模分別為相互匹配套接的凸模和凹模,所述下熱盤19兩側(cè)安裝有第一移模導軌,該第一移模導軌前后滑動連接下模,所述中子框9安裝有第二移模導軌,該第二移模導軌前后滑動連接中模,所述下熱盤19后端通過安裝支架設置有可推動中模和下模的移模機構22,所述移模機構22包括移動油缸11和與移動油缸11平行設置的位移傳感器13,所述移動油缸11的伸出桿12前端連接下模,所述位移傳感器13設置有防塵擋板14,該防塵擋板14開有安裝孔,所述防塵擋板14通過安裝孔固定在位移傳感器13的前方,保護位移傳感器13,防止摩擦材料積沉至傳感器13對其精準度造成影響,所述防塵擋板14的材質(zhì)為金屬,耐高溫,不受下熱盤19的熱輻射影響,所述機臺1正前方對稱安裝有光幕保護裝置21,使得機器在運行的時候,當光幕保護裝置21的保護區(qū)域內(nèi)感應到異物穿過時,機器發(fā)出警報且停止運行,保障操作人員的工作安全。
使用時,移模機構推動下模沿著第一移模導軌向前,同時帶動與下模匹配套接的中模沿著第二移模導軌向前移動,使得模腔移到機臺前方,將等量稱量好的摩擦材料加入到模腔內(nèi),移動推桿再將中模和下模拉回到原位,在輔助油缸牽引中盤和中子框迅速向上移動快速合模,在移動到靠近上模的位置時,輔助油缸進行排氣,同時主油缸緩速對中盤向上施壓,對模腔內(nèi)的材料進行熱壓固化,剎車片成型,中盤和中子框同時下降到原位,中子油缸牽引中子框進一步下降,下模將中模腔內(nèi)的成型剎車片頂出,移動推桿推動中模和下模沿著導軌向前,方便操作人員下料,結(jié)束下料后,中模和下模沿著導軌向后,中子框通過中子油缸上升復位,重復加料及以下步驟。
本發(fā)明通過設置推動裝置,使得中模和下模可前后平穩(wěn)移動,方便操作人員加料和下料,保障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且操作人員的操作空間變大,方便多腔模具同時加料,增加了工作效率,且為后期實現(xiàn)加料和下料自動化打下基礎。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同等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與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