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紡織用輔助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布卷整平裝置。
背景技術:
:
紡織機械就是把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加工成為紡織品所需要的各種機械設備。生產化學纖維的機械雖然包括多種化工機械,現被認為是紡織機械的延伸,屬廣義的紡織機械。把棉、麻、絲、毛等不同的纖維加工成紡織品所需要的工序不盡相同,有的完全不同,所以需要的機器也各式各樣,種類繁多。布料在收卷完成之后由于潮濕或者擠壓等原因,布面會出現褶皺,這樣一來,布料加工縫制完成的紡織制品的質量會受到一定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布面整平裝置,以提高布料加工縫制的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布卷整平裝置,包括導布臺、放布輥、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整平機機架和中軸,所述放布輥通過軸承轉動安裝在導布臺左端,所述中軸安裝在第一支架上,兩個第一支架平行且固定安裝在中軸上,兩個第二支架分別傾斜安裝在兩個第一支架前端,并且兩個第二支架靠近放布輥的一端設置為廣口結構,所述第二支架通過傳動軸安裝有整平輪,所述第二支架上還設置有驅動電機,與整平輪相連接的傳動軸通過聯(lián)軸器連接至驅動電機。
作為優(yōu)選,所述整平輪設置為粘性滾輪。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二支架與第一支架之間通過柔性結構相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支架通過鎖母夾緊固定安裝在中軸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是:通過粘性滾輪向外運動,實現對布面由內向外拉扯,進而將布面進行拉平,此外,粘性滾輪由內向外傾斜布置,可保證布面的每個區(qū)域都能進行拉扯整平,因此可提高紡織制品的縫制加工質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的一種布卷整平裝置,包括導布臺1、放布輥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整平機機架7和中軸8,所述放布輥2通過軸承轉動安裝在導布臺1左端,所述中軸8安裝在第一支架3上,兩個第一支架3平行且固定安裝在中軸8上,兩個第二支架4分別傾斜安裝在兩個第一支架3前端,并且兩個第二支架4靠近放布輥2的一端設置為廣口結構,所述第二支架4通過傳動軸安裝有整平輪5,所述第二支架4上還設置有驅動電機6,與整平輪5相連接的傳動軸通過聯(lián)軸器連接至驅動電機6,驅動電機6驅動整平輪5自布面中心向外部進行拉扯整平,然后再進行加工縫制,可提高紡織制品的縫制加工質量。
在實際應用中,為了增大整平輪41對布面的拉扯力,所述整平輪41設置為粘性滾輪。
作為第二支架4與第一支架3之間一種優(yōu)選的連接方式,所述第二支架4與第一支架3之間通過柔性結構9相連接,這種連接結構可避免整平輪41拉扯力過大對布面造成損壞。
所述第一支架3通過鎖母夾緊固定安裝在中軸8上,這樣一來,可實現對第一支架3在中軸8上安裝位置的調節(jié)。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