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用密封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車輛用密封構造,其具有在通過車門關閉車門開口部的狀態(tài)下將車門與車門開口部之間的間隙密閉的密封部件。
【背景技術】
[0002]車輛構成為,在車身上具有車門開口部,在車門開口部的周緣上具有車輛用密封構造,在通過車門將車門開口部關閉的狀態(tài)下,由車輛用密封構造將車門開口部與車門之間的間隙密閉。作為該車輛用密封構造而公知沿著車門開口部的周緣通過多個卡夾安裝有中空狀的密封部件的構造(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3]在車門開口部安裝有中空狀的密封部件,由此在通過車門關閉車門開口部的狀態(tài)下,由車門將密封部件向車門開口部推壓,能夠由密封部件將車門開口部與車門之間的間隙密閉。
[0004]但是,專利文獻I的密封構造在車門開口部通過多個卡夾安裝有密封部件。由此,在密封部件由車門推壓的狀態(tài)下,優(yōu)選為以使密封部件穩(wěn)定的方式傳遞車門的推壓力。
[0005]在此,密封部件形成為中空狀。由此考慮到在密封部件由車門推壓的狀態(tài)下,車門的推壓力傳遞至密封部件的彎曲部,所傳遞的推壓力會由密封部件分散。
[0006]由此,難以以使密封部件穩(wěn)定的方式傳遞車門的推壓力,從該觀點出發(fā)還殘留了改良的余地。
[0007]在先技術文獻
[0008]專利文獻
[0009]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055017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10]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通過車門關閉車門開口部的狀態(tài)下保持為由車門的推壓力使密封部件穩(wěn)定的狀態(tài)的車輛用密封構造。
[0011]根據(jù)技術方案I的發(fā)明,提供一種車輛用密封構造,在形成于車身的車門開口部安裝有密封部件,在通過車門將該車門開口部關閉的狀態(tài)下,由所述密封部件將所述車門與所述車門開口部之間的間隙密閉,所述車輛用密封構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僅通過卡夾固定于所述車門開口部中的、作為供該密封部件安裝的平面的密封安裝壁上,并具有:通過由所述卡夾安裝在所述密封安裝壁上而與所述密封安裝壁抵接的密封基部;設在所述密封基部的連接部且與使所述車門的內面板以及外面板接合而成的凸緣部抵接的第I密封唇;和設在所述連接部,并與所述內面板中的與所述凸緣部大致正交且向車內方向延伸的正交部抵接的第2密封唇。
[0012]在技術方案2的發(fā)明中,優(yōu)選為,所述密封部件設在所述車門開口部的上側的所述密封安裝壁上,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密封基部沿著所述密封安裝壁而沿上下方向延伸,該密封基部的下端由所述連接部形成,所述第2密封唇從所述連接部向著下方延伸,供所述第2密封唇抵接的所述正交部與所述密封安裝壁大致正交地形成。
[0013]在技術方案3的發(fā)明中,優(yōu)選為,在所述密封基部上形成有中空部。
[0014]在技術方案4的發(fā)明中,優(yōu)選為,以與所述密封安裝壁大致正交的方式從所述密封安裝壁的上端向著車寬方向外側延伸有上壁,由該上壁與所述密封安裝壁的交叉部而形成凹狀的角落部,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從所述密封基部向著所述上壁延伸的第3密封唇,所述第3密封唇與所述角落部抵接。
[0015]在技術方案5的發(fā)明中,優(yōu)選為,所述第I密封唇的第I基部與所述連接部連接,該第I基部形成為厚度尺寸比其他部位小的薄壁部。
[0016]在技術方案6的發(fā)明中,優(yōu)選為,所述第2密封唇的第2基部與所述連接部連接,該第2基部形成為厚度尺寸比其他部位小的薄壁部。
[0017]在技術方案7的發(fā)明中,優(yōu)選為,所述第2密封唇的車寬方向外側的前端部配置于所述第I密封唇的車寬方向外側,在所述前端部上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
[0018]發(fā)明效果
[0019]在技術方案I的發(fā)明中,使密封基部與密封安裝壁抵接,在密封基部的連接部上設有第I密封唇和第2密封唇。而且,使第I密封唇與車門的凸緣部抵接,使第2密封唇與車門的正交部抵接。
[0020]由此,在關閉車門的狀態(tài)下,從凸緣部向第I密封唇作用第I推壓力,從正交部向第2密封唇作用第2推壓力。第I推壓力以及第2推壓力向著大致正交的方向作用。
[0021]在此,第I密封唇和第2密封唇與中空狀的密封件相比,能夠不會使傳遞至各密封唇的推壓力分散地傳遞。由此,能夠使向第I密封唇作用的第I推壓力、和向第2密封唇作用的第2推壓力向著大致正交的方向集中于連接部。
[0022]這樣,通過使第I推壓力以及第2推壓力基中于連接部,而能夠由連接部良好支承各推壓力。能夠抑制基于第I推壓力以及第2推壓力造成的密封基部的變形并將密封基部定位至規(guī)定位置。
[0023]由此,能夠在通過車門關閉車門開口部的狀態(tài)下,保持為由車門的推壓力使密封部件穩(wěn)定的狀態(tài)。
[0024]在技術方案2的發(fā)明中,沿著車門開口部(上側)的密封安裝壁設有密封基部。而且,由連接部形成密封基部的下端,使第2密封唇從連接部向著下方延伸。在此基礎上,使供第2密封唇抵接的正交部與密封安裝壁大致正交。
[0025]在此,正交部以相對于凸緣部大致正交的方式形成。由此,凸緣部沿著密封安裝壁形成。由此,從凸緣部向第I密封唇作用的第I推壓力作用于將密封基部向密封安裝壁推壓的方向。而且,從正交部向第2密封唇作用的第2推壓力作用于將密封基部向上方推起的方向。
[0026]這樣,通過使第I推壓力以及第2推壓力作用,而能夠由第I推壓力以及第2推壓力來抑制密封部件因自重向下方垂下的情況,能夠保持為使密封部件穩(wěn)定在密封安裝壁上的狀態(tài)。
[0027]在技術方案3的發(fā)明中,在密封基部形成有中空部。由此,能夠在中空部收納卡夾。而且,通過在密封基部形成中空部,而能夠將密封基部形成為截面環(huán)狀,確保密封基部的剛性。
[0028]在技術方案4的發(fā)明中,使密封部件的第3密封唇與角落部抵接。由此,通過將密封基部由第2推壓力向上方推起,而能夠將第3密封唇向角落部推壓。由此,能夠保持為使密封部件更穩(wěn)定在密封安裝壁上的狀態(tài)。
[0029]在技術方案5的發(fā)明中,將第I密封唇的第I基部與連接部連接,將第I基部設為厚度尺寸比其他部位小的薄壁部。由此,能夠由向第I密封唇作用的第I推壓力使薄壁部靈活地變形。
[0030]由此,當關閉車門時,由第I推壓力使薄壁部靈活地變形,防止第I密封唇向反方向折曲,由此能夠順暢地關閉車門。
[0031]在技術方案6的發(fā)明中,使第2密封唇的第2基部與連接部連接,將第2基部設為厚度尺寸比其他部位小的薄壁部。由此,能夠由作用于第2密封唇的第2推壓力使薄壁部靈活地變形。
[0032]由此,當關閉車門時,由第2推壓力使薄壁部靈活地變形,防止第2密封唇向反方向折曲,由此能夠將車門順暢地關閉。
[0033]在技術方案7的發(fā)明中,將第2密封唇的前端部與第I密封唇相比配置在車寬方向外側,從前端部向上方突出有突出部。由此,能夠由突出部以及前端部形成槽部。
[0034]該槽部起到排水槽的作用,該排水槽將從第I密封唇向第2密封唇滴下的水滴引導至排水部位。
【附圖說明】
[0035]圖1是表示具有本發(fā)明的車輛用密封構造的車輛的立體圖。
[0036]圖2是表示將圖1的車輛由2 - 2線剖切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表示去除了側窗玻璃的狀態(tài)。
[0037]圖3是圖1的2 — 2線剖視圖。
[0038]圖4是表示將圖3的前側車門從車門開口部打開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39]圖5是圖3的部分5的放大圖。
[0040]圖6是說明通過本發(fā)明的前側車門將車門開口部關閉的示例的圖。
[0041]圖7是說明由從本發(fā)明的前側車門向密封部件作用的推壓力保持密封部件的示例的圖。
[0042]圖8是說明將滴下至本發(fā)明的第2密封唇上的水滴由第2槽部排水的示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3]基于附圖來說明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式。此外,“前(Fr)”、“后(Rr) ”、“左(L) ”、“右(R) ”依照從駕駛員觀察到的方向。
[0044]實施例
[0045]說明實施例的車輛用密封構造25。此外,在實施例中,將車輛用密封構造25簡述為“密封構造25”來說明。
[0046]如圖1所示,車輛10具有:設在車身11的下側部的下縱梁12 ;從下縱梁12的前端部12a向上方立起的前柱13 ;從下縱梁12的中途12b向上方立起的中柱(未圖示);和架設在中柱以及前柱13的各上端部13a的車頂梁15。
[0047]而且,車輛10具有:設在前柱13的開口部16的前角窗玻璃(三角窗玻璃)17 ;由下縱梁12、前柱13、中柱以及車頂梁15形成在車身11上的車門開口部18 ;開閉自如地設在車門開口部18的前側車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