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輪胎防滑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3862690閱讀:98來源:國知局
輪胎防滑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提供一種新的輪胎防滑裝置,能夠抑制由連結件產生的振動或噪音等、在連結件與輪胎或輪轂之間產生的摩擦等,而且能實現(xiàn)防滑裝置的進一步的穩(wěn)定保持。本發(fā)明的輪胎防滑裝置(S)由單位單元(1)構成,該單位單元(1)通過將由跨越輪胎(T)的胎邊部的第一U形狀部(112)、內前延伸部(111)、外后延伸部(113)構成的第一主體(11)和與該第一主體(11)同樣的方式的第二主體(12)在輪胎T的內側連結而成。該單位單元具有能與胎邊部接觸的將連結件的至少一部分覆蓋的接觸構件(181、182)。通過該接觸構件夾在連結件與胎邊部之間,抑制由連結件產生的振動、噪音、連結件與輪胎或輪轂的摩擦等。
【專利說明】輪胎防滑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安裝于汽車等的輪胎并能夠抑制輪胎在雪路或冰凍路等上的打滑等的輪胎防滑裝置(適當簡稱為“防滑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等在雪路或冰凍路上行駛時,為了避免打滑等,一直以來進行無釘防滑輪胎的改造或金屬鏈條的安裝。然而,無釘防滑輪胎成本高且與夏用輪胎相比,燃油經(jīng)濟性差。而且,以往的金屬鏈條不容易安裝,尤其是在大型車輛的情況下,金屬鏈條的安裝是相當繁重的勞動。能夠根本性地解決這種以往的問題的劃時代的輪胎防滑裝置已經(jīng)由本
【發(fā)明者】提出。與之相關的記載存在于例如下述的專利文獻等。
[0003]在先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6963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6]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7]在專利文獻I的防滑裝置中,提出了將與輪胎的胎邊部抵接的圓筒狀的由橡膠等構成的抵接構件(抵碰構件)設置在U形狀構件的內側部(車輛側)和外側部(非車輛側)。通過這些抵接構件而將防滑裝置穩(wěn)定地保持于輪胎。但是,在專利文獻I的防滑裝置的情況下,將U形狀構件連結的鋼制的連結件等一直露出在輪胎的胎邊部側,而且相對于胎邊部未進行保持等。在安裝防滑裝置后使車輛行駛時,該連結件成為振動或噪音的產生源,或者在連結件與輪胎的胎邊部之間產生摩擦。
[0008]本發(fā)明是鑒于這種情況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由連結件產生的振動等或者在連結件與輪胎之間產生的摩擦等,而且能實現(xiàn)防滑裝置的進一步的穩(wěn)定保持的新的輪胎防滑裝置。
[0009]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0]本
【發(fā)明者】為了解決該課題而進行了認真研究,反復試驗和失敗的結果是,想到除了以往存在的抵接構件以外還將接觸構件設置于輪胎防滑裝置的連結件上。通過發(fā)展該成果而完成了后面敘述的本發(fā)明。
[0011]《輪胎防滑裝置》
[0012](I)本發(fā)明的輪胎防滑裝置(簡稱為“防滑裝置”)由單位單元構成,該單位單元具備第一主體、第一內前連結件、第一外后連結件、第二主體、第二內后連結件、以及第二外前連結件,該單位單元通過將該第一內前連結件與該第二內后連結件連結而成,該第一主體由第一 U形狀部、內前延伸部、外后延伸部構成,該第一 U形狀部從嵌插于車輛用的輪轂的輪胎的內側胎邊部跨越該輪胎的胎面部而到達該輪胎的外側胎邊部,該內前延伸部在該內側胎邊部側從該第一 U形狀部相連并向該輪胎的前方周方向延伸,該外后延伸部在該外側胎邊部側與該第一 U形狀部相連并向該輪胎的后方周方向延伸,該第一內前連結件樞軸設置于該第一主體的內前延伸部,該第一外后連結件樞軸設置于該第一主體的外后延伸部,該第二主體由第二 U形狀部、內后延伸部、外前延伸部構成,該第二 U形狀部位于該第一主體的前方周方向側,從該內側胎邊部跨越該胎面部而到達該外側胎邊部,該內后延伸部在該內側胎邊部側從該第二 U形狀部相連并向該輪胎的后方周方向延伸,該外前延伸部在該外側胎邊部側與該第二 U形狀部相連并向該輪胎的前方周方向延伸,該第二內后連結件樞軸設于該第二主體的內后延伸部,該第二外前連結件樞軸設于該第二主體的外前延伸部,所述輪胎防滑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單位單元還具備:第一外側接觸構件,將所述第一外后連結件的至少一部分覆蓋,并且能與所述外側胎邊部接觸;以及第二外側接觸構件,將所述第二外前連結件的至少一部分覆蓋,并且能與該外側胎邊部接觸。
[0013](2)在本發(fā)明的防滑裝置中,各接觸構件能夠根據(jù)需要而與輪胎的胎邊部接觸。由此,本發(fā)明的防滑裝置與輪胎之間的密合度整體提高,從而更穩(wěn)定地保持于輪胎。例如,即使輪胎在旋轉中縮放胎邊部,接觸構件也能追隨于該縮放而將防滑裝置穩(wěn)定地保持于輪月臺。
[0014]另外,在將本發(fā)明的接觸構件與以往存在的抵接構件一并使用時,防滑裝置相對于輪胎的保持可主要由抵接構件承擔,也可由接觸構件輔助性地承擔。這種情況下,接觸構件起到作為緩沖材料的作用,將本發(fā)明的防滑裝置更柔軟地保持于輪胎。由此,在車輛行駛中施加的各種振動或沖擊等由接觸構件吸收,從而在車輛行駛中防滑裝置產生的振動、噪音等減少,而且向防滑裝置自身或輪胎施加的損傷等也減少。
[0015]本發(fā)明的接觸構件至少處于外側胎邊部側,但換言之,接觸構件處于輪轂的裝飾面?zhèn)?非車輛側)。這種接觸構件作為以避免由鋼鐵等硬質金屬構成的連結件等與輪轂的裝飾面接觸的方式形成空間的柔軟的襯墊發(fā)揮功能,也抑制連結件等對輪轂的損傷。
[0016]《其他》
[0017]( I)本發(fā)明中所說的“內側”是車輛側,“外側”是其相反側的非車輛側,以輪轂來說的話即為裝飾面?zhèn)?。而且,“前方”、“后方”的區(qū)別只不過是為了簡便起見的區(qū)別。硬要說明的話,在車輛前進時,輪胎旋轉的方向為“前方”,其相反方向為“后方”。
[0018](2)安裝本發(fā)明的防滑裝置的車輛除了汽車(包括貨車)、工業(yè)車輛等之外,也可以是二輪車等。需要說明的是,在二輪車的情況下,只要適當?shù)貙⑶笆龅摹皟葌取备淖x為“右側”,將“外側”改讀為“左側”即可。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在左右兩側設置接觸構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表示將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安裝于輪胎的情況的主視圖。
[0020]圖2是表示單位單元的立體圖。
[0021]圖3是表示安裝在連結件上的接觸構件的情況的立體圖。
[0022]圖4是表示接觸構件的另一安裝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可向上述的本發(fā)明的構成要素附加從本說明書中任意選擇的一個或兩個以上的構成要素。任一實施方式是否最佳根據(jù)對象、要求性能等而不同。[0024]《接觸構件》
[0025]本發(fā)明的接觸構件可成為由硬質金屬構成的連結件等的緩沖材料(襯墊材料),因此優(yōu)選由比連結件等軟的軟質材料構成。例如,優(yōu)選由橡膠類、樹脂類等的彈性體構成。
[0026]接觸構件的形狀優(yōu)選為可嵌插于連結件的筒狀。此時,無需用接觸構件將連結件整體覆蓋。接觸構件只要至少存在于輪胎的胎邊部側即可。接觸構件的形狀可以是單純的圓筒狀、圓錐筒狀、方筒狀、棱錐筒狀等的任一種。接觸構件的壁厚和長度等也可以適當調難
iF.0
[0027]此時,接觸構件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于連結件時,能夠防止接觸構件的單面磨損等,因而優(yōu)選。即,優(yōu)選的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外側接觸構件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于第一外后連結件,第二外側接觸構件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于第二外前連結件。
[0028]本發(fā)明的接觸構件只要處于輪轂的裝飾面?zhèn)?外側)即可,但是也處于其相反面?zhèn)?內側)時,能夠進一步提高防滑裝置的穩(wěn)定性,因而優(yōu)選。即,優(yōu)選的是,本發(fā)明的單位單元還具備:將第一內前連結件的至少一部分覆蓋并且可與內側胎邊部接觸的第一內側接觸構件;以及將第二內后連結件的至少一部分覆蓋并且可與內側胎邊部接觸的第二內側接觸構件。
[0029]這種情況下也同樣地,本發(fā)明的第一內側接觸構件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于第一內前連結件,第二內側接觸構件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于第二內后連結件時,能夠抑制上述接觸構件的單面磨損等,因而優(yōu)選。
[0030]《抵接構件》
[0031]本發(fā)明的防滑裝置如前述那樣優(yōu)選具備上述的接觸構件的同時,也具備抵接構件。因此,本發(fā)明的輪胎防滑裝置優(yōu)選在第一主體的內前延伸部設置與內側胎邊部抵接的第一內側抵接構件,在第一主體的外后延伸部設置與外側胎邊部抵接的第一外側抵接構件,在第二主體的內后延伸部設置與內側胎邊部抵接的第二內側抵接構件,在第二主體的外前延伸部設置與外側胎邊部抵接的第二外側抵接構件。
[0032]《單位單元》
[0033]本發(fā)明的防滑裝置中,由第一主體、第一內前連結件及第一外后連結件(將它們匯總而適當稱為“第一組構件”)和第二主體、第二內前連結件及第二外后連結件(將它們匯總而適當稱為“第二組構件”)形成的單位單元為基本單位。通常,將該單位單元組合2個以上而使用。是否能夠簡單分割另當別論,在處于內側的連結件彼此(第一內前連結件和第二內后連結件)從一開始連結的狀態(tài)下,通過拆裝自如的處于外側的連結件彼此(第一外后連結件和第二外前連結件)的拆裝,能簡單、迅速地進行防滑裝置的安裝、拆卸。
[0034]若是輕型汽車等小型車輛用的防滑裝置,則例如將2個單位單元一體地連結,通過一個部位的外側連結件彼此的拆裝,能夠進行防滑裝置的安裝、拆卸。反之若是工業(yè)用汽車等大型車輛用的防滑裝置,則例如可以將3個單位單元形成為能夠分別分割,將外側連結件彼此在三個部位進行拆裝。若是普通車輛用的防滑裝置,則例如可以將2個單位單元形成為能夠分別分割,將外側連結件彼此在兩個部位進行拆裝。
[0035]實施例
[0036]《概要》
[0037]圖1中示出了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S (簡稱為“防滑裝置S,,)安裝于大型汽車用的輪胎T的情況。防滑裝置S由3個單位單元1、2、3構成。單位單元1、2、3每個都是相同的方式,在輪轂(圖示省略)的裝飾面?zhèn)燃摧喬的外側(圖1的紙面表側)以能夠拆裝的方式連結。以下,對于作為其中的一個的單位單元1,參照作為其放大圖的圖2進行詳細說明。
[0038]《單位單元》
[0039]單位單元I由第一主體11、第二主體12、內側連結件13(131、132、133)、外側連結件14 (141、142、143、144)、內側抵接構件15 (151、152)、外側抵接構件16 (161、162)、內側接觸構件17 (171、172)、外側接觸構件18 (181、182)構成。
[0040]第一主體11由內前延伸部111、第一 U形狀部112、外后延伸部113構成。第一 U形狀部112進一步由內延部112a、橫跨部112b、外延部112c構成。
[0041]內延部112a沿著輪胎T的內側胎邊部向其擴徑方向延伸。橫跨部112b從內延部112a平緩地向外側彎曲約90°而相連,橫跨輪胎T的胎面部。在該橫跨部112b的外周嵌插有螺旋彈簧狀的旋轉自如的旋轉彈簧112r。外延部112c從橫跨部112b平緩地彎曲約90°而沿著外側胎邊部向其縮徑方向延伸。
[0042]內前延伸部111從第一 U形狀部112的內延部112a的端部相連并平緩地向前方周方向彎曲約90°而沿著內側胎邊部延伸。外后延伸部113從第一 U形狀部112的外延部112c的端部相連并平緩地向后方周方向彎曲約90°而沿著外側胎邊部延伸。
[0043]第二主體12由內后延伸部121、第二 U形狀部122、外前延伸部123構成。第二 U形狀部122進一步由內延部122a、橫跨部122b、外延部122c構成。
[0044]內延部122a沿著輪胎T的內側胎邊部向其擴徑方向延伸。橫跨部122b從內延部122a平緩地向外側彎曲約90°而相連,橫跨輪胎T的胎面部。在該橫跨部122b的外周也嵌插有螺旋彈簧狀的旋轉自如的旋轉彈簧122r。外延部122c從橫跨部122b平緩地彎曲約90°而沿著外側胎邊部向其縮徑方向延伸。
[0045]內后延伸部121從第二 U形狀部122的內延部122a的端部相連并平緩地向后方周方向彎曲約90°而沿著內側胎邊部延伸。外前延伸部123從第二 U形狀部122的外延部122c的端部相連并平緩地向前方周方向彎曲約90°而沿著外側胎邊部延伸。
[0046]在第一U形狀部112的內前延伸部111的端部樞軸設置有(第一)內前連結件131。在第二 U形狀部122的內后延伸部121的端部樞軸設置有(第二)內后連結件132。內前連結件131和內后連結件132由片節(jié)鏈133以沿著內側胎邊部的轉動自如的方式連結。
[0047]在第一 U形狀部112的外后延伸部113的端部樞軸設置有(第一)外后連結件141。在第二 U形狀部122的外前延伸部123的端部樞軸設置有(第二)外前連結件142。外后連結件141經(jīng)由在其后端部樞軸設置的能夠容易拆裝的雄型連結器143,而與單位單元2的雌型連結器244連結。外前連結件142經(jīng)由在其前端部樞軸設置的能夠容易拆裝的雌型連結器144而與單位單元3的雄型連結器344連結。
[0048]在第一 U形狀部112的內前延伸部111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嵌插有由硬質橡膠構成的圓筒狀的第一內側抵接構件151。在第二U形狀部122的內后延伸部121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嵌插有由硬質橡膠構成的圓筒狀的第二內側抵接構件152。在第一 U形狀部112的外后延伸部113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嵌插有由硬質橡膠構成的圓筒狀的第一外側抵接構件161。在第二 U形狀部122的外前延伸部123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嵌插有由硬質橡膠構成的圓筒狀的第二外側抵接構件162。由上述構件構成的內側抵接構件15與外側抵接構件16 (統(tǒng)稱為“抵接構件15、16”)都為同質且同方式。
[0049]在第一 U形狀部112的內前連結件131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嵌插有由硬質橡膠構成的圓筒狀的第一內側接觸構件171。在第二U形狀部122的內后連結件132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嵌插有由硬質橡膠構成的圓筒狀的第二內側接觸構件172。在第一 U形狀部112的外后連結件141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嵌插有由硬質橡膠構成的圓筒狀的第一外側接觸構件181。在第二 U形狀部122的外前連結件142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嵌插有由硬質橡膠構成的圓筒狀的第二外側接觸構件182。
[0050]由上述構件構成的內側接觸構件17與外側接觸構件18(統(tǒng)稱為“接觸構件17、18”)都為同質且同方式。但是,接觸構件17、18的壁厚比前述的抵接構件15、16的壁厚稍薄。因此,抵接構件15、16主要與輪胎T的內外側的胎邊部接觸,接觸構件17、18適當、輔助性地與內外側的胎邊部接觸。
[0051]《接觸構件和連結件》
[0052]放大將接觸構件181安裝于外后連結件141的情況并在圖3或圖4中示出。在此說明的內容對于其他的接觸構件171、172、182與其他的連結件131、132、142的關系也一樣。
[0053]首先,外后連結件141由2片連結板141a、141b和將它們的兩端部連結的樞軸141c、141d構成。在連結板141a、141b的前方側,將外后延伸部113的端部夾持成轉動自如。在連結板141a、141b的后方側,將雄型連結器143的端部夾持成轉動自如。
[0054]圖3中示出了第一外側接觸構件181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僅嵌插于外后連結件141的連結板141a的情況。另一方面,圖4中示出了第一外側接觸構件181以將外后連結件141的連結板141a、141b的外周側整體圍繞的方式嵌插的情況。
[0055]在任一情況下,第一外側抵接構件161都始終強烈地與輪胎T的外側胎邊部Ts接觸,但第一外側接觸構件181適時緩和地與外側胎邊部Ts接觸。如此,第一外側接觸構件181抑制外后連結件141與外側胎邊部Ts或輪轂的裝飾面直接接觸的情況。而且,第一外側接觸構件181輔助第一外側抵接構件161,有助于外后連結件141甚至防滑裝置S向輪胎T的穩(wěn)定的保持。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外側接觸構件181無需始終與外側胎邊部Ts接觸,只要是能適時接觸的情況即可。
[0056]標號說明
[0057]S 輪胎防滑裝置
[0058]I 單位單元
[0059]11第一主體
[0060]12第二主體
[0061]141 (第一)外后連結件
[0062]142 (第二)外前連結件
[0063]181第一外側接觸構件
[0064]182第二外側接觸構件
【權利要求】
1.一種輪胎防滑裝置,由單位單元構成,該單位單元具備第一主體、第一內前連結件、第一外后連結件、第二主體、第二內后連結件、以及第二外前連結件,該單位單元通過將該第一內前連結件與該第二內后連結件連結而成, 該第一主體由第一 U形狀部、內前延伸部、夕卜后延伸部構成,該第一 U形狀部從嵌插于車輛用的輪轂的輪胎的內側胎邊部跨越該輪胎的胎面部而到達該輪胎的外側胎邊部,該內前延伸部在該內側胎邊部側從該第一 U形狀部相連并向該輪胎的前方周方向延伸,該外后延伸部在該外側胎邊部側與該第一 U形狀部相連并向該輪胎的后方周方向延伸, 該第一內前連結件樞軸設置于該第一主體的內前延伸部, 該第一外后連結件樞軸設置于該第一主體的外后延伸部, 該第二主體由第二 U形狀部、內后延伸部、外前延伸部構成,該第二 U形狀部位于該第一主體的前方周方向側,從該內側胎邊部跨越該胎面部而到達該外側胎邊部,該內后延伸部在該內側胎邊部側從該第二 U形狀部相連并向該輪胎的后方周方向延伸,該外前延伸部在該外側胎邊部側與該第二 U形狀部相連并向該輪胎的前方周方向延伸, 該第二內后連結件樞軸設置于該第二主體的內后延伸部, 該第二外前連結件樞軸設置于該第二主體的外前延伸部, 所述輪胎防滑裝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單位單元還具備: 第一外側接觸構件,將所述第一外后連結件的至少一部分覆蓋,并且能與所述外側胎邊部接觸;以及 第二外側接觸構件,將所述第二外前連結件的至少一部分覆蓋,并且能與該外側胎邊部接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防滑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外側接觸構件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于所述第一外后連結件, 所述第二外側接觸構件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于所述第二外前連結件。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防滑裝置,其中, 所述單位單元還具備: 第一內側接觸構件,將所述第一內前連結件的至少一部分覆蓋,并且能與所述內側胎邊部接觸;以及 第二內側接觸構件,將所述第二內后連結件的至少一部分覆蓋,并且能與該內側胎邊部接觸。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輪胎防滑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內側接觸構件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于所述第一內前連結件, 所述第二內側接觸構件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于所述第二內后連結件。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防滑裝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主體的內前延伸部設有與所述內側胎邊部抵接的第一內側抵接構件,在所述第一主體的外后延伸部設有與所述外側胎邊部抵接的第一外側抵接構件,在所述第二主體的內后延伸部設有與該內側胎邊部抵接的第二內側抵接構件,在所述第二主體的外前延伸部設有與該外側胎邊部抵接的第二外側抵接構件。
【文檔編號】B60C27/04GK103608197SQ201280030196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2月28日
【發(fā)明者】榊原孝一 申請人:榊原孝一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汝南县| 剑河县| 台北县| 石阡县| 常宁市| 周至县| 达孜县| 伽师县| 青海省| 麻栗坡县| 中西区| 东乌| 都江堰市| 交城县| 晋城| 岗巴县| 大埔区| 辽源市| 呈贡县| 三原县| 景东| 龙胜| 航空| 叶城县| 东海县| 仁怀市| 灵川县| 三门峡市| 台江县| 日喀则市| 思茅市| 凌云县| 博兴县| 抚州市| 乌拉特中旗| 光山县| 厦门市| 集安市| 平定县| 永川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