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車前、后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運輸安全技術領域中的汽車安全,由于任何一輛汽車的結構 中,其頭部漬縮區(qū)和尾部都設計有防撞梁或稱保險杠,其作用是提高汽車在遭遇碰撞時的 安全性。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車前、后防撞梁。
技術背景交通運輸是國民經(jīng)濟的命脈,而汽車是交通運輸領域中最重要、也是人們生產(chǎn)、生 活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交通工具,汽車工業(yè)還是國民經(jīng)濟的支柱產(chǎn)業(yè),汽車在為人類生產(chǎn)、生 活帶來快捷、方便、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事故和災難,現(xiàn)在每年因車禍而傷亡的人數(shù)十分 驚人,其中因汽車抗碰撞能力差,亦即汽車潰縮區(qū)及防撞梁吸收汽車碰撞時產(chǎn)生的巨大能 量的現(xiàn)有技術水平所限,加上汽車安全氣囊和安全帶的保護作用不僅有限,又有條件制約, 從而造成的傷亡人數(shù)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如何顯著提高汽車抗碰撞能力,將剛性碰撞變 為完美的柔性碰撞,從而避免司乘人員在汽車碰撞事故中的傷亡,是汽車實用新型一百多 年來全球汽車領域科研設計人員夢寐以求而至今仍未獲得解決的技術難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迄今所有汽車能承受的正面及追尾碰撞的能 力是很有限的,所以國際國內(nèi)所有汽車碰撞試驗標準均只能限速在50千米/小時以內(nèi)進 行,大于這個速度的碰撞試驗,無法達到保護司乘人員安全的標準要求。為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 術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無需改變汽車原有形狀和結構的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車防撞梁, 且可實現(xiàn)標準化、產(chǎn)業(yè)化。該防撞梁能極大提高汽車抗撞擊性能,可將現(xiàn)有碰撞試驗的標準 提高至80-120千米/小時,從而避免在汽車遭遇高速和次高速正面或追尾碰撞時司乘人員 的傷亡,同時汽車的損失也明顯減輕。該種新型高效吸能的防撞梁適用于所有類型的汽車, 而且重量輕、體積小、設計制造簡單且造價低、安裝也十分方便,完全不改變汽車外觀。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保持汽車原有前、后防撞梁安裝尺寸和基本外 型及基本功能不變的基礎上,再設計一種汽車前防撞梁和或后防撞梁,并在梁的空腔處正 對著車架前、后縱梁中心線的位置上,分別裝置新型高效吸能器,然后將裝置了新型高效吸 能器的前、后防撞梁安裝在汽車原來的前、后防撞梁的相同位置。上述技術方案中,汽車前后防撞梁內(nèi)的中心位置也可設計安裝一個吸能效果匹配 的高效吸能器。上述技術方案中,高效吸能器其底板上具有安裝孔,螺栓通過安裝孔將高效吸能 器固定在汽車防撞梁內(nèi)空腔的一側面上,高效吸能器固定在汽車防撞梁內(nèi)空腔的一側面上 還可采用鉚接、焊接或粘接等固定方式。上述技術方案中,高效吸能器可采用如下結構在前端固定板和后端固定板之間 安裝有若干片吸能板,每片吸能板有多處折彎,折彎處固定連接定位板。經(jīng)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使汽車保有量也日益大幅增多,隨之而來
3的車禍及因車禍而傷亡的人數(shù)也會大幅增加,成為全人類的殺手。在堅持科學發(fā)展觀、構建 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今天,如何實現(xiàn)汽車在碰撞或含追尾事故中,避免或大大減少司乘人 員傷亡至關重要。而要解決汽車在高速和次高速碰撞車禍中抗撞擊能力的問題,同時要解 決汽車防撞新技術新產(chǎn)品的的標準化問題,亦即不要改變現(xiàn)有汽車的形狀及結構,才能實 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才能廣泛推廣應用。因為汽車是一種高科技產(chǎn)品,汽車的形狀及結構設計是廣大 科技人員采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大量研究、比較、計算、試驗而成的,所以改變汽車上的任一 部分形狀、結構,都將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影響汽車的技術性能。所以在研制提高汽車抗撞擊 技術方案時,一般不能隨意改變汽車原有結構才能獲得廣泛應用。過去也曾有過各類汽車 防撞產(chǎn)品的研制,終因牽涉到汽車形狀及結構的改變而難以形成標準化和產(chǎn)業(yè)化。本實用 新型著眼于完全不改變汽車原有形狀和結構,這就為新產(chǎn)品的標準化、產(chǎn)業(yè)化及廣泛的適 用性鋪平了道路,也樂于為廣大用戶所接受。本實用新型在確保已標準化的汽車前防撞梁 和后防撞梁及汽車潰縮區(qū)的外型尺寸和安裝尺寸不變的前提下,再利用其防撞梁上已有并 在設計時略加變形的空間,將具有巨大吸能效果的小型化的高效吸能器裝置在該空間內(nèi), 并讓其著力點對應于汽車縱梁,從而完全沒有改變汽車車架縱梁結構。本實用新型為標準 件安裝,結構簡單,易于推廣實施,使汽車吸能防撞性能大大提高,有效地保護了在汽車碰 撞車禍中(含追尾)司乘人員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極大提高了汽車安全性能。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高效吸能的轎車后防撞梁結構示意圖;[0010]圖2為圖1的俯視圖;[0011]圖3為圖2中的A-A剖面圖;[0012]圖4為圖1中高效吸能器主視圖;[0013]圖5為圖4的側視圖;[0014]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高效吸能的越野車前防撞梁結構示意圖[0015]圖7為圖6的俯視圖;[0016]圖8為圖7中的A-A剖面圖;[0017]圖9為圖6中高效吸能器主視圖;[0018]圖10為圖9的側視圖;[0019]圖11為高效吸能器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 11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汽車前防撞梁1和后防撞梁2內(nèi)安裝高效 吸能器3,高效吸能器3安裝在前、后防撞梁內(nèi)的位置以對應于車架前后縱梁端頭為準,即 圖1中的Ll為車架后縱梁中心距,圖6中的L2為車架前縱梁中心距。在汽車前后防撞梁 內(nèi)的中心位置4也可安裝高效吸能器3,高效吸能器3其底板5上具有安裝孔,螺栓通過安 裝孔將高效吸能器固定在汽車防撞梁上。圖1和圖6中標注的6為原汽車防撞梁上已有的 安裝孔。參見圖11,本實施例的高效吸能器包括前端固定板7和后端固定板8,前端固定板 和后端固定板之間排列安裝有若干片吸能板9,每片吸能板上設有大小不同、按前后依序排列的多個脆弱截面,每片吸能板9的脆弱截面處有輕度折彎,在各吸能板上每隔一個折彎 穿插一片連接定位板10進行固定。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車前、后防撞梁,具有汽車前防撞梁和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在前、后防撞梁的空腔內(nèi)正對車架縱梁中心線的位置上分別裝置新型高效吸能器并固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車前、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汽車前防撞 梁內(nèi)的中心位置也安裝與之匹配的高效吸能器。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車前、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高效吸能 器其底板上具有安裝孔,螺栓通過安裝孔將高效吸能器固定在汽車防撞梁空腔內(nèi)的一側面 上,高效吸能器固定在汽車防撞梁內(nèi)空腔的一側面上或者采用焊接、鉚接或粘結固定方式。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吸能的汽車前、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高效吸能器采用 如下結構在前端固定板和后端固定板之間排列安裝有若干片吸能板,每片吸能板有多處 折彎,折彎處固定連接定位板。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車前、后防撞梁,在汽車前防撞梁和/或后防撞梁的空腔內(nèi)安裝高效吸能器,高效吸能器安裝在前、后防撞梁內(nèi)的位置以對應于車架前、后縱梁中心線的位置為準。本實用新型無需改變汽車原有形狀和結構,安裝十分方便,且體積小、重量輕、制造簡單、成本較低,適用于各類型汽車,尤其是小轎車,新車配套出廠、存量車的改造均可輕松實現(xiàn)。從而極大提高了所有汽車抗碰撞的性能,剛性碰撞變成了柔性碰撞,保護了司乘人員在車禍中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
文檔編號B60R19/18GK201633675SQ20092027448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7日
發(fā)明者柳正清 申請人:柳卓松;柳嵩;柳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