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處理裝置及帶處理裝置的帶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主要涉及在刻印點字的處理帶上同時記錄墨字的帶處理裝置、帶處理裝置的帶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作為為了使明眼人也能理解點字意義而在處理帶上打印/刻印點字和墨字兩者的帶處理裝置,包括用于輸送處理帶的輸送裝置、設有用于打印墨字的熱敏頭的打印裝置、設有用于刻印點字的多個刻印針的刻印裝置。在該帶處理裝置中,通過刻印裝置在處理帶的下方側一半部分進行點字刻印,通過打印裝置在處理帶的上方側一半部分上打印墨字,由此制成同時記錄了點字和墨字的處理帶(點字標簽)(參照專利文獻1)。也就是說,在該帶處理裝置中,在輸送處理帶的同時,可以同步進行點字的刻印和墨字的打印。
另外,通過這種裝置制成的視覺障礙者和明眼人兩者都能認識的點字標簽已經公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88358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0-275206號公報在這種現有技術的片狀處理裝置中,當刻印裝置進行刻印動作時,由于隨著該刻印動作的刻印振動,導致處理帶離開熱敏頭,從而導致墨字打印的打印質量劣化的問題。
另一方面,為了消除該弊端,考慮了獨立地或者分開設置打印裝置和刻印裝置,例如,采用通過打印裝置在處理帶上打印了墨字之后,將處理帶手動插入刻印裝置進行點字刻印的結構(雙通路方式)。
但是,如果采用以雙通路來進行上述打印工序和刻印工序的結構,當墨字和點字調換上下位置時,也就是在處理帶的上方側一半部分打印點字、在下方側一半部分刻印墨字時,就需要將打印了墨字后的處理片上下翻轉后再手動插入,并且需要從讀方向的相反側開始刻印點字。從相反側開始的刻印能通過數據處理而簡單地進行,但是,又產生用戶容易弄錯將處理帶插入到刻印裝置的方向的新問題。用戶往往會沿著與在打印工序中排出的處理帶的排出方向相同方向將處理帶導入刻印裝置。
例如,如圖16(A)所示,在無法判斷打印的墨字內容的上下時(例如,箭頭標記和數字零等),當將打印了墨字后的處理帶插入到刻印裝置時,用戶可能會將處理帶的寬度方向上的上下弄錯。另外,如圖16(B)所示,當在處理帶上不進行墨字打印而只進行點字刻印時,因為明眼人難以判斷做成的標簽的上下方,由此產生在弄錯上下方的狀態(tài)下粘貼標簽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處理裝置、帶處理裝置的帶處理方法,在將通過打印裝置進行了打印后的處理帶手動導入刻印裝置的帶處理裝置中,可以進行提示手動插入方向的帶處理,同時,即使弄錯插入方向,也可以進行正常的點字刻印。
本發(fā)明的帶處理裝置包括打印處理部,其包括用于在處理帶上打印基于輸入的文字信息的墨字數據的打印裝置;及,刻印處理部,其包括刻印裝置,用于在打印處理完的處理帶被手動地插入的同時,在插入的該處理帶上刻印基于所述的文字信息的點字數據;其中,該打印裝置在刻印處理的處理帶上打印用于識別處理帶的寬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識別信息。
根據這種結構,通過打印裝置,在打印基于輸入的文字信息的墨字數據的同時,還打印用于識別處理帶寬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識別信息,所以,在將打印墨字之后的處理帶手動地插入(手動地導引插入)到刻印處理部時,用戶通過確認上下識別信息,可以不弄錯上下方地進行插入。而且,即使在無法判斷墨字打印內容的上下方時(例如,箭頭標記和數字的零等),也能不弄錯制成的標簽的上下方并進行粘貼。而且,墨字打印和點字刻印也可以不是根據相同的文字信息進行打印/刻印,而是根據不同的文字信息進行。
這時,優(yōu)選方式是,刻印處理部還包括信息檢測裝置,用于檢測插入的處理帶的上下識別信息;上下判斷裝置,其根據信息檢測裝置的檢測結果來判斷處理帶的上下;刻印控制裝置,在通過上下判斷裝置判定處理帶被上下翻轉并插入時,控制刻印裝置,使其在將點字數據旋轉了180°的狀態(tài)下進行刻印。
根據這種結構,根據信息檢測裝置檢測被插入到刻印處理部的處理帶的寬度方向的上下方,當處理帶被上下翻轉后插入時,因為在將點字數據旋轉了180°的狀態(tài)下進行刻印,所以,即使處理帶上下翻轉后插入,也能正常地進行點字刻印。另外,在處理帶上下正確地插入刻印處理部時,刻印控制裝置進行普通刻印(在正方向(不發(fā)生旋轉的狀態(tài))刻印點字數據)。
在上述情況下,優(yōu)選方式是,處理帶包括背面涂敷了粘結劑的記錄帶和通過粘結劑粘貼在記錄帶的背面的剝離帶;打印處理部還包括全剪切裝置,其將處理帶全切斷;及,半剪切裝置,其只將處理帶的記錄帶切斷;打印裝置在利用半剪切裝置形成的記錄帶的丟棄處部分上打印上下識別信息。
根據這種結構,因為包括半剪切裝置,所以,在預先沒有被半剪切的處理帶上,能形成丟棄處部分,同時,能在丟棄處部分上打印上下識別信息,所以,能不損壞進行墨字打印的記錄范圍。
根據本發(fā)明的其他帶處理裝置,包括打印處理部,其包括用于在處理帶的墨字打印范圍內進行打印的打印裝置;刻印處理部,其包括刻印裝置,用于在手動插入打印處理后的處理帶的同時,在靠插入的處理帶的寬度方向的單側一方的點字刻印范圍內進行點字刻?。淮蛴⊙b置在處理帶上打印用于標志手動插入方向的標志信息,以使手動插入的所述處理帶的點字刻印范圍與刻印裝置的裝配位置對應一致。
根據本發(fā)明的其他帶處理裝置的帶處理方法,其中,所述的帶處理裝置包括打印處理部,其包括用于在處理帶的墨字打印范圍內進行打印的打印裝置;刻印處理部,其包括刻印裝置,用于在打印處理完的處理帶被手動插入的同時,在靠被插入的處理帶的寬度方向的單側一方的點字刻印范圍內進行點字刻印。在上述帶處理裝置的帶處理方法中,在處理帶上打打印用于標志手動插入方向的標志信息,以使手動插入的處理帶的點字刻印范圍與刻印裝置的裝配位置對應一致。
根據這種結構,因為能在處理帶上打印用于標志手動插入方向的標志信息,所以,通過該標志信息,用戶不會弄錯手動方向,能將處理帶插入到刻印處理部。由此,能得到在點字刻印范圍內正確刻印點字的處理帶。
這時,優(yōu)選方式是,處理帶包括在背面涂敷了粘結劑的記錄帶和通過粘結劑粘貼在記錄帶的背面的剝離帶;而且,打印處理部包括全剪切裝置,用于將打印后的處理帶全切斷;以及半剪切裝置,用于在墨字打印范圍的外側只切斷處理帶的記錄帶;打印裝置在由半剪切裝置形成的記錄帶的丟棄處部分上打印標志信息。
根據這種結構,在打印處理后的處理帶中,記錄帶能作為標簽通過粘結劑粘貼到對象物上。而且,通過半剪切裝置,能相對記錄帶很容易地剝離剝離帶,這樣,在記錄帶中形成有不粘到對象物上的部分(丟棄處部分),在該丟棄處部分上,打印裝置可以打印標志信息,由此,在作為標簽使用的狀態(tài)下,不會在記錄帶上殘留標志信息。
這時,優(yōu)選方式是,半剪切裝置在處理帶的手動插入方向的前端側形成丟棄處部分。
根據這種結構,因為在手動插入方向的前端部形成打印了標志信息的丟棄處部分,所以,能將處理帶從丟棄處部分開始(使標志信息在前頭)插入到刻印處理部,從而能更加容易知道手動插入方向。
根據本發(fā)明的帶處理裝置的帶處理方法,關于根據輸入的文字信息在處理帶上進行墨字打印及點字刻印的帶處理裝置的帶處理方法,在進行點字刻印之前,在處理帶上,根據文字信息進行墨字打印,同時,還打印用于識別處理帶的寬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識別信息。
根據這種結構,在基于輸入的文字信息進行墨字打印的同時,還打印用于識別帶寬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識別信息,所以,在將墨字打印后的處理帶插入到帶處理裝置時,通過用戶確認上下識別信息,就不會將上下方插錯。而且,即使在墨字打印內容是無法判斷上下方的內容時(例如,箭頭標記和數字等),也不會將制成標簽的上下方粘貼錯。另外,所謂“處理帶的上下方”是根據上下識別信息來規(guī)定的,與進行點字刻印時的點字的上下一致。
根據本發(fā)明的其他帶處理裝置的帶處理方法,關于在打印用于識別處理帶寬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識別信息且手動插入的處理帶上進行基于點字數據的點字刻印的帶處理裝置的帶處理方法,根據上下識別信息來檢測處理帶的上下方,在處理帶被上下翻轉后插入時,在將點字數據旋轉180°的狀態(tài)下進行刻印。
根據這種結構,對手動插入(手動引導插入)的處理帶的寬度方向的上下進行檢測,當處理帶上下翻轉后插入時,在將點字翻轉180°的狀態(tài)下進行刻印,所以,即使將處理帶上下翻轉后插入也能正常地進行點字刻印。而且,在處理帶上下正確地插入刻印處理部時,刻印控制裝置進行普通刻印(在正方向(不進行旋轉的狀態(tài))刻印打字數據)。
這些情況下,優(yōu)選方式是,刻印處理部還包括前端檢測裝置,用于在刻印裝置的輸送方向的下游側對送往刻印的處理帶的前端進行檢測;丟棄處部分的長度設定為大致等于刻印裝置及前端檢測裝置之間的距離。
根據這種結構,在用檢測裝置檢測出處理帶的前端后,當進行刻印裝置開始刻印的控制時,本夾刻印裝置-檢測裝置之間的間距部分的處理帶并沒有用途,但是通過上述設定,就能有效地利用該部分。
圖1是標簽制作裝置的蓋關閉狀態(tài)時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標簽制作裝置的開蓋狀態(tài)時的外觀的立體圖;圖3(A)是根據實施例的刻印裝置的正面圖,圖3(B)是根據實施例的刻印裝置的側視圖;圖4(A)是6點點字的說明圖,圖4(B)是點字的剖面圖;圖5是刻印處理部的處理帶T的輸送的說明圖;圖6是標簽制作裝置的控制框圖;圖7是表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標簽制作裝置的全部處理的流程圖;圖8是用于補充說明圖7流程的說明圖;圖9是表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標簽制作裝置的點字刻印處理的流程圖圖10是用于補充說明圖9流程的說明圖;圖11是表示上下識別信息的變形例的圖;
圖12是說明點字刻印部上的帶行走路徑周圍的其他的變形例的說明圖;圖13是表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標簽制作裝置的全部處理的流程圖;圖14(A)是利用下側點字處理模式進行處理的處理帶的平面圖,圖14(B)是利用上側點字處理模式進行處理的處理帶的平面圖;圖15是圖13的流程的補充說明圖;及圖16是用于說明現有技術的例子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涉及的帶處理裝置、帶處理方法及配有執(zhí)行帶處理的程序的標簽制作裝置進行說明。
該標簽制作裝置包括進行墨字打印的前部的打印處理部、及進行點字刻印的后部的刻印處理部,在打印處理部上進行墨字打印后,排出的該處理帶通過用戶手動插入到刻印處理部,由此在刻印處理部上進行點字刻印。而且,在用于進行點字刻印的處理帶上,在打印基于輸入的文字信息的墨字數據的同時,還打印用于識別處理帶的寬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識別信息和標志手動的插入方向的手動表示信息(標志信息)。
圖1是標簽制作裝置的關閉蓋狀態(tài)時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標簽制作裝置的打開蓋狀態(tài)時的外觀的立體圖。如兩圖所示,標簽制作裝置1通過裝置殼體6形成外部輪廓,該裝置殼體6包括在前端部位具有提手5的前部殼體6a和后部殼體6b。在前部殼體6a內置有打印處理部2的主裝置,并對從安裝在該主裝置內的帶盒13中陸續(xù)送出的處理帶T進行墨字打印。而且,在后部殼體6b內置有刻印處理部3的主裝置,通過手動插入從打印處理部2排出的處理帶T進行點字刻印。
在前部殼體6a的前部上面配置有包括各種輸入鍵25的鍵盤8,并且,在后部上面安裝有開閉蓋11。而且,在開閉蓋11表面的中央部位配置有較大的顯示器12。在開閉蓋11的內部位于左側部位上,凹陷形成帶盒安裝部14,用于安裝收容處理帶T的帶盒13;在通過按下蓋體開關15打開開閉蓋11的狀態(tài)下,帶盒13可自由裝卸地安裝到帶盒安裝部14內。另外,在開關蓋11的左部形成有窺視窗16,用于在開關蓋11關閉的狀態(tài)下確認是否安裝帶盒13。
在前部殼體6a的右側面上設有用于供給電源的電源供給口17、及用于與微型計算機等的外部裝置(未圖示)連接的連接口18(接口),通過在該連接口18上連接外部裝置,可以根據由外部裝置生成的文字信息進行墨字打印、點字刻印。
而且,在前部殼體6a的左側面上形成有連通帶盒安裝部14和裝置外部的打印帶排出口21,切斷部24設置于該打印帶排出口21,該切斷部24包括滑動形式的全剪切器22(全剪切裝置),其通過電機驅動(全剪切電機19、參照圖6)將處理帶T全剪切;滑動形式的半剪切器23(半剪切裝置),其配置在全剪切器22的處理帶T的打印輸送方向的下游側,且同樣由電機驅動(半剪切電機20,參照圖6)將處理帶半切斷。并且,當處理帶T從打印帶排出口21送出時,通過切斷部24對處理帶T形成全剪切及半剪切。
全剪切器22在圖中沒有具體示出,其包括可沿著上下方向滑動剪切的斜刃的剪切刀刃,并通過曲柄機構使剪切刀刃(刀桿)沿著處理帶T的幅寬方向滑動動作。當剪切刀刃滑動動作時,切斷與其相對的處理帶T的記錄帶42及剝離帶43兩者,也就是全切斷處理帶T。
同樣,半剪切器23形成與全剪切器22大致相同的形狀,包括能滑動剪切的斜刃的剪切刀刃,并能通過曲柄機構沿著處理帶T的幅寬方向滑動動作。當剪切刀刃滑動作動時,只切斷與其相對的處理帶T的記錄帶42,也就是半切斷處理帶T。這時,剪切刀刃的突出量與全剪切器22的情況不同,可以調整成只剪切記錄帶42的突出量。并且,通過該半剪切,能在處理帶T的手動插入方向的前端側形成丟棄處部分Ta(后面將詳細說明)。
鍵盤8將各種操作的指令及數據輸入給后述的控制部75,在鍵盤8上排列有各種輸入鍵25,即,文字鍵組25a及用于指定各種動作模式等的功能鍵組25b。文字鍵25a可輸入用于進行墨字打印及或點字刻印的文字信息,并形成基于JIS排列的全鍵結構。而且,在功能鍵組25b中,除用于執(zhí)行墨字打印及/或點字刻印的運行鍵、用于指示刻印處理部3中的處理帶T開始輸送的輸送開始鍵、通過手動來進行點字刻印的刻印開始鍵外,還包括模式選擇鍵,其選擇用于進行墨字打印及/或點字刻印的處理模式。而且,除這些以外,功能鍵組25b與通常的字處理器等一樣,還包括用于取消處理等的取消鍵、移動光標用的光標鍵、選定各種選擇畫面中的選擇分支和文本輸入時的用于換行的輸入(enter)鍵等。
作為通過模式選擇鍵進行選擇的處理模式,包括根據輸入的文字信息進行墨字打印及點字刻印的第一處理模式(參照圖8(A))、根據輸入的文字信息只進行墨字打印的第二處理模式(參照圖8(B))、及根據輸入的文字信息只進行點字刻印的第三處理模式(參照圖8(C)),并可以從這些當中選擇任一處理模式。另外,以下主要對設定為第一處理模式的情況進行說明。
顯示器12能在橫向(X方向)大約12cm×縱向(Y方向)5cm的長方形形狀的內側顯示192點×80點的顯示圖像數據,在用戶從鍵盤8輸入文字信息,制成、編輯用于進行墨字打印的墨字數據和進行點刻打印的點字數據時而使用。而且,還顯示各種錯誤和信息(指示內容)等,以告知用戶。
帶盒安裝部14包括打印頭組件29,其在打印頭蓋30內設有由熱敏頭構成的打印頭26(打印裝置);壓紙滾筒驅動軸27,其與打印磁頭26正對;卷繞驅動軸28,其卷繞后述的油墨帶35;以及后述的帶卷筒34的定位突起31。而且,在帶盒安裝部14的下側空間內置有使壓紙滾筒驅動軸27及卷繞驅動軸28旋轉的打印輸送電機32(參照圖6)、及動力傳遞機構(省略圖示)。
如圖2所示,帶盒13的帶盒殼體33內收容有帶卷筒34和位于右下方的油墨帶卷筒36,帶卷筒34上卷繞有一定寬度的處理帶T,油墨帶卷筒36上卷繞有油墨帶35,處理帶T和油墨帶35由相同的寬度構成。而且,在帶滾筒34的左下方形成有貫通孔37,其用于插入到覆蓋磁頭組件29的打印頭蓋30上;與處理帶T和油墨帶35重合的部分對應,配置有與壓紙滾筒驅動軸27嵌合而旋轉驅動的壓紙滾筒38。而且,靠近油墨帶卷筒36配置有油墨帶卷繞滾筒41,從油墨帶卷筒36陸續(xù)排出的油墨帶35被卷繞到為圍繞打印頭蓋30旋轉而配置的油墨帶卷取滾筒41上。另外,處理帶T在略微露出其前端的狀態(tài)下被保持于帶盒13內。
當帶盒13裝入帶盒安裝部14內時,貫通孔37、帶卷筒34的中心孔、油墨帶卷取滾筒41的中心孔、壓紙滾筒38分別插入打印頭蓋30、定位突起31、卷取驅動軸28、壓紙滾筒驅動軸27上,打印磁頭26夾在處理帶T及油墨帶35之間并緊密接觸于壓紙滾筒38,由此能進行墨字打印。在墨字打印中,除基于輸入的文字信息的墨字數據外,還能打印用于識別處理帶的上下方的上下識別信息D(參照圖5)和標志插入方向等的表示手動信息E(關于詳細說明如后面所述)。并且,在根據輸入的文字信息進行打印墨字數據后,墨字打印后的處理帶T從打印帶排出口21送出到裝置外部。
處理帶T由記錄帶42和剝離帶43組成(參照圖2),記錄帶42其背面設有粘結劑層(省略圖示),并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的薄膜構成;剝離帶43其通過該粘結劑層粘附在記錄帶42上。為了直到將記錄帶42作為標簽使用時都不會在粘結利層上粘附灰塵等,剝離紙43由表面經過硅處理的高級紙(實施例中采用PET制造)等構成。
另外,處理帶T除包括12mm、18mm及24mm這三種帶寬外,還準備有帶類別(帶顏色、墨字油墨顏色、帶材料等)不同的多種帶,在帶盒殼體33的背面設有用于檢測帶類別的多個孔(被檢測部省略圖示)。而且,與多個孔對應,在帶盒安裝部14內設有多個用于檢測這些孔的帶識別傳感器44(微型開關)(參照圖6),通過這些帶識別傳感器44和被檢測部的協(xié)作可以判斷出帶的類別。
另一方面,在后部殼體6b內置有點字刻印組件46,其構成刻印處理部3的主體,同時,在裝置框架45內裝入主構成裝置;后部殼體6b的上面呈十字形狀開放,露出點字刻印組件46的上部。另外,在該十字形狀的露出部的右側部位形成由用戶手動插入處理帶T的刻印帶插入部47,并且,在左側部位形成用于排出點字刻印后的處理帶T的刻印帶排出部47。也就是說,在刻印處理部3的右側部位形成上方敞開的刻印帶插入部48,并且,在其左側部位形成上方敞開的刻印帶排出部48,由此,能橫跨點字刻印組件46形成帶行走路徑至51。
點字刻印組件46包括刻印單元53,其通過三個刻印針52(參照圖3(B))進行點字刻印;帶輸送機構54,其將插入到刻印帶插八部47的處理帶T向刻印排出部48進行輸送;及,從刻印帶插入部47直到刻印帶排出部48的帶行走路徑51。對于通過帶輸送機構54的驅動沿著帶行走路徑51送出的處理帶T,通過有選擇地驅動刻印單元53的三個刻印針52形成點字65。
帶輸送機構54由輸送輥55、支撐部件56和刻印輸送電機57組成,其中,輸送輥55,用于旋轉輸送處理帶T;支撐部件56,用于在裝置框架45上自由轉動地支撐輸送輥55;刻印輸送電機57(參照圖6),其通過圖中未示出的動力傳遞機構使輸送輥55旋轉。輸送輥55由夾式輥構成,該夾式輥由驅動輥(省略圖示)及從動輥55a構成;在從動輥55a上,在帶行走路徑51的寬度方向上的上下各三個位置(相當于縱向三個刻印點(參照圖4(A)的位置)上形成有環(huán)狀溝槽58(參照圖5),以免壓壞已形成的點字65。
另外,如圖3所示,刻印單元53包括刻印頭62,其配置在導入的處理帶T的背面?zhèn)?,同時,在導塊61上裝設有三個刻印針52;三個螺線管63,其通過刻印臂60使各個刻印針52進行刻印動作;刻印支撐部件64,隔著夾持處理帶T,設置在與刻印磁頭62(刻印針52)相對的位置上(參照圖3(B))三個刻印針52以2.4mm的間隔排列,并與六個刻印點中的縱向的三個刻印點對應。各刻印針52通過引導其直線運動的導塊61而與處理帶T保持垂直。而且,刻印臂60的一端半固定地連接于各個刻印針52的尾部。在該刻印臂60上,后面所述的螺線管63的推桿63a的尖端部自由轉動地連接于的刻印臂60的另一端,同時,設有自由轉動地支撐其中間部的支撐軸59。因此,通過螺線管63,推桿63a作直線運動,于是,刻印臂60以支撐軸59為支點轉動,刻印針52相對于處理帶T在直線方向作直線運動(刻印動作)。
刻印保持部件64設有與三個刻印針52對應的三個收容槽64a,通過驅動螺線管63使刻印針52朝向收容槽64進行刻印動作,由此,在處理帶T上形成刻印凸部65a。而且,刻印單元53在帶行走路徑51(處理帶T)的寬度方向上的靠近用戶一側被固定配置(參照圖3(A)、圖5)。因此,在最大寬度(24mm)的處理帶T上進行點字刻印時,在挨著處理帶T的寬度方向的一側位置,也就是圖示的下半部分上進行點字刻印(參照圖5)。
在此,參照圖4,對在處理帶T上形成的點字65(6點點字)進行說明。圖4(A)是刻印點字的6點中的4點,在表示文字信息“(し)”的點字65的同時,還表示與相鄰的點字65的位置關系。6點點字65是由縱向3個×橫向2個的點構成一組,以一組來表現一個文字的其他濁音點等的屬性。也就是說,6點點字65是用縱向3個×橫向2個的配置圖形將一組分割成六個刻印點,在該圖的“四(し)”的情況下,有選擇地刻印六個刻印點中的四個刻印點,從而在處理帶T上形成四個刻印凸部65a。另外,六個刻印凸部65a形成縱向間距大致為2.4mm、橫向間距大致為2.1mm、到相鄰組的點的(組之間)間距大致為3.3mm。
而且,在點字65中,除表示假名文字和數字等6點文字65外,也使用以縱向4個×橫向2個的八位模式的點來表示漢字的8點點字。本實施形態(tài)的標簽制作裝置1是刻印6點點字65,當然也可以是刻印8點點字的結構。
圖4(B)為刻印凸部65a的剖面形狀。如同圖所示,刻印凸部65a的形狀是半球形狀。另外,刻印凸部65a的形狀也可以是有圓角的圓筒形(最好手感良好),但是,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狀,例如,圓錐形、四角錐形等。
另外,作為刻印單元53,也可以準備能相互替換的用于形成小型的小刻印凸部65a、和用于形成大型的大刻印凸部65a的兩種類型。小刻印凸部65a的圓筒直徑大致為1.4mm,高度大致為0.4mm;大刻印凸部65a的圓筒直徑大致為1.8mm,高度大致為0.5mm。大小兩種刻印凸部65a根據其用途分開使用,例如,小刻印凸部65a適合已經習慣點字B讀取的人(先天失明者),大刻印凸部65a適合初學者(中途失明者)。
其次,參照圖5,對刻印處理部3的處理帶T的輸送進行說明。如上所述、刻印處理部3除包括通過刻印針52在處理帶T上形成刻印凸部65a的刻印單元53、輸送處理T的帶行走路徑51、以及沿著帶行走路徑51輸送處理帶T的帶輸送機構54外,還包括引導部件66、67,其引導處理帶T的輸送;透射型的前端檢測傳感器(前端檢測裝置)68,其檢測處理帶T的前端;及反射型的上下識別傳感器69(信息檢測裝置),其檢測用于識別處理帶T的上下方的上下識別信息D。
在刻印帶插入部47,從較寬幅度的帶開始,可以插入處理帶T1(帶寬24mm)、處理帶T2(帶寬18mm)、處理帶T3(帶寬12mm),但是,對最大帶寬的處理帶T1是通過上下引導部件66、67進行引導,對于這以外的帶寬的處理帶T2、T3只通過下導引部件66進行引導。例如,在使用最小帶寬的處理帶T3時,用戶沿著下引導部件66手動插入處理帶T3直至其前端到達輸送機構54(輸送滾筒55)為止。并且,通過按下鍵盤8上的帶輸送開始鍵,使帶輸送機構54開始輸送處理帶T3。
并且,在該處理帶T3開始輸送后,緊接著由前端檢測傳感器68來檢測處理帶T3的前端,在輸送到適當的位置后開始進行刻印。但是,當從處理帶T3的前端到刻印開始位置的前部多余空白部分設定得比刻印單元53(刻印針52)與前端檢測傳感器68之間的長度L1短時(但是,在輸送輥55的位置關系上,是以前部多余空白部分設定得比刻印單元53和輸送輥55之間的長度L2長為前提),通過反向旋轉輸送輥55而送回處理帶T3,在輸送到適當的位置后開始進行刻印并向正方向輸送帶。另外,關于根據上下識別傳感器69的檢測結果的刻印處理如后面所述。
另外,利用刻印單元53的刻印啟動,也可以不是將前端檢測傳感器68對帶前端的檢測作為觸發(fā)信號而進行的,而是通過用戶按下鍵盤8上的刻印開始鍵來手動啟動。
下面,參照圖6,對標簽制作裝置1的控制結構進行說明。標簽制作裝置1由以下部分組成操作部71A,其構成用戶接口;打印處理部2,其進行墨字打??;刻印處理部3,其進行點字刻?。磺袛嗖?4,其將處理帶T切斷成規(guī)定長度;檢測部71B,其用于進行各種檢測;驅動部74,其驅動各個部分;控制部75,其與各部分連接,并控制標簽制作裝置1的全體。
操作部71A包括鍵盤8及顯示器12,用于顯示用戶輸入的文字信息和各種信息等。另外,打印處理部2包括帶盒13、打印頭26及輸送打印電機32,在輸送處理帶T及油墨帶35的同時,在處理帶T上打印基于文字信息的墨字數據。而且,切斷部24包括全剪切器22及驅動它的全剪切器電機19、半剪切器23及驅動它的半剪切器電機20,在打印處理后的處理帶上形成半剪切的剪切線,同時,將打印結束部分切斷(全剪切)。
檢測部71B包括上述帶識別傳感器44,其檢測處理T帶(帶盒13)的類別;上述前端檢測傳感器68,其位于刻印處理部3,檢測處理帶T的前端;上下識別傳感器68,同樣也位于刻印處理部3,檢測在處理帶T上打印的上下識別信息D;同時還包括打印部轉速傳感器72,其檢測打印輸送電機32的轉速;刻印部轉速傳感器73,其檢測刻印輸送電機57的轉速;由此進行各種檢測。驅動部74不但包括顯示器驅動器76、頭部驅動器77、輸送打印電機驅動器78、及剪切器電機驅動器81,還包括驅動刻印處理部3內的螺線管63及驅動刻印針52的刻印驅動器82、驅動刻印處理部3內的輸送刻印電機57的刻印輸送電機驅動器83,由此驅動上述各種執(zhí)行裝置。
控制部75包括CPU 84、ROM 85、RAM 86及輸入輸出控制裝置87(以下,稱“IOCInput Output Controller”),通過內部總線88相互連接。ROM 85包括控制程序塊85a,其存儲用于通過CPU84控制墨字打印處理和點字刻印處理等的各種處理的控制程序;控制數據塊85b,其除用于進行墨字打印(包括上下識別信息和標志信息)的文字字體數據、后面所述的文字大小數據、以及用于進行點字刻印的點字字體數據外,還存儲有控制點字數據刻印用的控制數據等。另外,文字字體數據也可以不存儲在ROM 85內,而是另外設置CG-ROM。
RAM 86除作為標志等使用的各種工作區(qū)模塊86a外,還包括墨字打印數據塊86b,其存儲生成的墨字打印數據(包括手動顯示圖像數據);點字刻印數據塊86c,其存儲生成的點字刻印數據;顯示數據塊86d,其存儲用于在顯示器12上顯示的數據;反轉點字數據塊86e,其存儲在將點字數據旋轉180°的狀態(tài)下進行刻印時使用的反轉點數據B′(從其終端側開始展開點字數據的數據,參照圖10(B));ROM 86作為控制處理用的操作范圍使用。另外,RAM 86常常形成備份,以便即使電源切斷也能保存已經存儲的數據。
在IOC 87中,邏輯電路通過門陣列或定制的LSI等構成,該邏輯電路在補充CPU 84的功能的同時,還處理與周邊電路的接口信號。由此,IOC 87將從鍵盤8輸入的輸入數據和控制數據以原狀態(tài)或處理后輸入到內部總線88,與此同時,與CPU 84連動,將從CPU 84輸出給內部總線88的數據和控制信號以原狀態(tài)或處理后輸出給驅動部74。
并且,通過上述結構,CPU 84根據ROM 85內的控制程序,通過IOC 87從標簽制作裝置1內的各部分輸入各種信號、數據。另外,根據輸入的各種信號、數據來處理RAM 86內的各種數據,通過IOC 87向標簽制作裝置1內的各部分輸出各種信號、數據,由此進行墨字打印處理及/或點字刻印處理的控制等。
而且,刻印處理部3包括螺線管63、刻印針52及刻印輸送電機57,在輸送處理帶T的同時,在處理帶T上刻印基于生成的點字刻印數據的點字數據。
例如,當用戶通過鍵盤8輸入文字信息時,CPU 84在生成手動顯示圖像的同時,根據輸入的文字信息生成墨字打印數據,并暫時存儲在墨字打印數據塊86b中。而且,當通過鍵盤8取得打印/刻印指示及指定的點字刻印文字列時,就生成點字刻印數據,并在點字刻印數據塊86c上暫時存儲,同時,開始驅動打印輸送電機32,并驅動打印頭26,由此,根據墨字打印數據塊86b內的墨字數據進行墨字打印。而且,這時,與墨字數據同時,也進行上下識別信息D的打印(根據預先存儲在控制數據塊222內的數據)。然后,根據墨字打印數據(在輸入文字信息時,在可以設定后部多余空白部分的長度的情況下,還包括其后部多余空白部分的數據)進行規(guī)定長度的帶輸送,并且,通過半剪切器23進行半剪切,同時,通過全剪切器22切斷處理帶T的后端部,從打印帶排出口21排出完成了打印的處理帶T。
而且,如果用戶從刻印帶插入部47插入處理帶T,CPU 84通過驅動刻印單元53及帶輸送機構54,根據生成的點字刻印數據,在刻印處理部3上進行點字刻印。一旦點字刻印完成,通過驅動刻印輸送電機57進行帶輸送,并從刻印帶排出部48排出完成了刻印的處理帶T。
下面,對使用本實施例的標簽制作裝置1的打印、刻印處理(標簽制作方法)的兩個實施例進行說明。第一實施例是在處理帶T上打印用于識別上下方的上下識別信息D,檢測該上下識別信息D并控制點字刻??;第二實施例是預先考慮點字刻印的刻印方向,在處理帶T上打印用于標志手動插入方向的表示手動信息E。另外,詳細說明如后面所述,但是,在第二實施例中,上述上下識別傳感器68并不是必須的。
參照圖7及圖8,從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打印、刻印處理的全部處理來進行說明。如圖7所示,如果根據通過用戶從鍵盤8或者微型計算機等的外部裝置輸入數據而輸入文字信息(S11),于是,選擇處理模式,然后,墨字打印及/或點字刻印的輸出指示就顯示出來(S12)。另外,該處理模式的選擇、輸出指示是在輸入文字信息后通過按確認鍵或者按處理模式選擇鍵才能執(zhí)行。
在此,當選擇第一處理模式時(S12(a)),通過打印處理部2進行墨字打印之后(S13),從打印帶排出口21排出處理帶T(S14),在顯示器12上顯示出給刻印帶插入部47的帶插入指示(S15)。另外,該顯示也可以通過指示器或LED來進行。用戶按照帶插入指示,向刻印帶插入部47中插入處理帶T,于是,由刻印處理部3進行點字刻印(S16),在點字刻印之后,從刻印帶排出部48排出完成了刻印的處理帶T(S17),處理結束。也就是說,在第一處理模式中,如圖8(A)所示,通過從安裝的帶盒13中陸續(xù)供給出的處理帶T被輸送到打印處理部2,打印出墨字P,墨字打印后(帶剪切之后)的處理帶T通過手動插入,送入刻印處理部3進行點字B刻印。
而且,在選擇第二處理模式時(S12(b)),通過打印處理部進行墨字打印之后(S18),從打印帶排出口21排出處理帶T(S19),處理結束。也就是說,在第二處理模式中,如圖8(B)所示,通過從安裝的帶盒13陸續(xù)供給出的處理帶被輸送給打印處理部2,由此打印出墨字P。另外,在第二處理模式中,可以采用省略打印上下識別信息D和手動顯示信息E的結構。
而且,當選擇第三處理模式時(S12(c)),在顯示器12上顯示出向刻印帶插入部47插入的帶插入指示(S20),通過用戶插入帶并進行了點字刻印之后(S21),從刻印帶排出部48排出完成了刻印的處理帶T(S22),處理結束。也就是說,在第三處理模式中,如圖8(C)所示,在打印處理部2上被切斷成規(guī)定長度的短長方形的處理帶T通過手動插入被輸送到點字刻印部3,由此刻印點字B。
另外,在上面所述中,是從三種處理模式中進行選擇,但是,也可以通過在打印處理部2中插入長方形的處理帶(預先準備),由此,能在點字刻印之后追加進行墨字打印。而且,與其相反,采取在刻印處理部3的上游側安裝帶盒13的結構,由此可以在從該帶盒13中陸續(xù)供給出的長條狀的帶上進行點字刻印。還有,墨字打印和點字刻印也可以不是根據相同的文字信息進行打印/刻印,而是根據不同的文字信息來實行。
其次,參照圖9及圖10,對第一實施例中的點字刻印處理進行說明。如圖9所示,執(zhí)行給刻印插入部47的帶插入指示(S31,相當于圖7的S15及S20),當通過用戶插入墨字打印后的處理帶時,由前端檢測傳感器68(參照圖10)來檢測處理帶T的前端(S32)并且,以該前端檢測為基準,通過刻印部旋轉速度傳感器73(參照圖6)來檢測輸送輥55的旋轉速受,根據檢測出的旋轉速度來判斷帶輸送長度。
一旦檢測出處理帶T的前端(S32),接著,通過上下識別傳感器69來檢測上下識別信息D(S33)。上下識別信息D的檢測是根據可以檢測出該上下識別信息D的規(guī)定長度(例如,在將從帶前端到上下識別信息D的帶輸送方向上的長度L3(參照圖10)和前端檢測傳感器68與上下識別傳感器69之間的長度L4(參照圖10)相加而得到的長度上,加上考慮了檢測誤差的規(guī)定長度而得到的長度)的帶輸送(向正方向的帶輸送)而進行的。也就是說,在進行規(guī)定長度的帶輸送期間檢測出上下識別信息的情況下,判斷為處理帶T是上下方正確地被插入,相反,在即使進行了規(guī)定長度的帶輸送也沒有檢測出上下識別信息D時,則判斷為處理帶T是上下翻轉后插入(S34)。另外,當從帶前端到刻印開始位置的前部多余空白長度設定得比刻印單元53(刻印針52)與前端檢測傳感器68之間的長度L1短時,此時的輸送輥61的反向旋轉是在檢測出該上下識別信息D之后進行的。
并且,根據刻印部旋轉速度傳感器73的檢測結果、和生成的點字數據(也包括從帶前端到刻印開始位置的前部多余空白數據),決定刻印開始位置(時間),并從該位置開始進行點字刻印。此時,根據通過上下識別傳感器69得到的上下檢測信息D的檢測結果判斷出處理帶T上下方正確地被插入時(S34Yes),則在正方向刻印點字數據(S35)。另一方面,根據通過上下識別傳感器69得到的上下識別信息D的檢測結果判斷出處理帶T上下翻轉地被插入時(S34No),則在旋轉180°的狀態(tài)下刻印點字(S36)。并且,點字數據刻印結束后,進行規(guī)定長度的帶輸送,并從刻印帶排出部48排出完成了刻印的處理帶T(S37)。
也就是說,如圖10(A)所示,沿著下引導部件66,在左下方前端部插入附有上下識別信息D的處理帶T(T3),通過前端檢測傳感器68檢測出帶前端之后,在規(guī)定長度的帶輸送期間通過上下識別傳感器69檢測出上下識別信息D時,據此判斷出處理帶T上下方正確地被插入,并讀出點字刻印數據塊86c(參照圖6)內的點字數據,從點字數據的前端側開始進行點字刻印。
另外,如上面所述,所說的點字數據包括為根據輸入的文字信息(在此,是“ぁぃぅ”)刻印點字B而生成的數據部分、前部多余空白數據及后部多余空白數據。因此,所說的“從點字數據的前端進行點字刻印”(刻印在正方向刻印點字)是指按照前部多余空白數據、相當于最初的文字(在此,是“ぁ”)的左列的縱向三個刻印點(參照圖4(A))的數據、相當于最初的文字(在此,是“ぁ”)的右列的縱向三個刻印點(參照圖4(A))的數據、相當于第二個文字(在此,是“?!?的左列的縱向三個刻印點的數據、……的順序依次進行刻印,最后,進行后部多余空白數據的刻印。
另外,如圖10(B)所示,沿著下引導部件66,在上下翻轉的狀態(tài)下,在左下方前端部位(圖示的右上方的后端部)插入附有上下識別信息D的處理帶T(T3)時,通過前端檢測傳感器68檢測出帶前端之后,在規(guī)定長度的帶輸送期間,通過上下識別傳感器69沒有檢測出上下識別信息D,所以判斷出處理帶T上下方向翻轉,并讀出翻轉點字數據塊86c(參照圖6)內的翻轉點字數據B′,并進行點字刻印(從點字數據的終端側開始刻印)。另外,所謂“從點字數據的終端側開始刻印(在使點字數據翻轉180°的狀態(tài)下進行刻印)”是指按照后部多余空白數據、將相當于最后的文字(在此,是“う”)的右列的縱向三個刻印點(參照圖3(A))的數據翻轉180°的數據、將相當于最后的文字(在此,是“う”)的左列的縱向三個刻印點的數據翻轉180°的數據、將相當于倒數第二個文字(在此,是“ぃ”)的右列的縱向三個刻印點201的數據翻轉180°的數據……的順序依次進行刻印,最后,進行前部多余空白數據的刻印。
這樣,在刻印處理部3上檢測出處理帶T的上下方,并根據其檢測結果決定點字刻印方向,所以,即使在用戶錯誤地弄反上下方向的狀態(tài)下插入處理帶T時,也能在正確的方向上(在處理帶T的上下方與點字B的上下一致的狀態(tài)下)進行點字刻印。
另外,因為上下識別信息D打印在處理帶T的輸送方向的前端部附近部位,所以,檢測帶前端之后,通過規(guī)定長度的帶輸送,能迅速地判斷出處理帶的寬度方向的上下方。而且,通過在寬度方向的端部附近附上標記,不會損壞打印了的墨字數據的視覺辨認度。而且,因為能通過該標記來判斷上下方,所以,即便不能判斷墨字打印的內容的上下方(參照圖16(A)),用戶也不會將處理帶的上下方錯誤插入到刻印插入部47,并且,在粘貼制成的標簽時,也不會弄錯上下方。另外,上下識別處理信息D也可以打印在處理帶T的后方端部附近且是寬度方向的上方端部。
在此,參照圖11,對通過打印處理部2進行打印的上下識別信息D的變行例進行說明。也就是說,上下識別信息D并不局限于圖11(A)所示的左下方前端部的點“·”,也可以是其他的形態(tài)。
例如,圖11(B)是在左下方端部打印一個點“·”,并靠近右上方后端部打印并列的兩個點“¨”。這樣,通過在處理帶T的左下方前端部和右上方后端部打印不同的標記,在帶前端檢測之后,能根據已檢測出某一標志判斷處理帶T的寬度方向的上下方。也就是說,在帶前端檢測之后,可以不必等待考慮了檢測誤差的規(guī)定長度的帶輸送,更加迅速地判斷出處理帶T的上下方。
另外,如圖11(C)所示,只將處理帶T的輸送方向上的靠近前端部或者靠近后端部的記錄帶沿著帶寬度方向進行半剪切,由此可以在通過該半剪切而形成的丟棄處部分Ta上打印(實際上,進行打印之后進行半剪切)上下識別信息D(此時,是“上”、“下”的文字信息)。根據這樣的結構,因為是在通常為了容易剝離剝離帶而設置的丟棄處部分Ta上打印上下識別信息D,所以,不會損壞進行了墨字打印的記錄范圍Tb。而且,通過作為上下識別信息D而打印文字信息,能更簡單易懂地標志處理帶T的上下方。
另外,也可以簡單做好上述半剪切和打印上下識別信息D的短長方形的處理帶T(并不是在打印處理部2上進行處理),將其插入到刻印處理部3后進行刻印處理。
另外,并不是如圖11(A)、(B)及(C)的例子所示,通過打印處理部2來打印上下識別信息D,也可以如圖11(D)所示,使用預先在處理帶T的表面的上方端部或者下方端部附上與輸送方向平行的線、并能通過該線來識別上下方的處理帶T。根據這樣的構成,能省略打印處理部2的上下識別信息D的打印處理。另外,如圖示的處理帶T所示,也可以不附加線,而是預先以相等的間隔附加特定的標記。
另外,如圖11(E)所示,也可以使用預先在處理帶T的背面(剝離紙)上記錄了用于識別處理帶T的上下方信息的處理帶T。根據這樣的構成,能具體并且簡單易懂地標志處理帶T的上下方,并且,不會損壞表面。
另外,如圖11(F)所示,作為上下識別信息D,也可以代替標志上下方,而是打印用于指示帶插入方向的標記。也就是說,在圖中所示的例子中,通過向左的箭頭標記來指示帶插入方向。但是,在本實施例的標簽制作裝置1中,因為是從裝置的右側部插入處理帶T的結構(參照圖1),所以,將處理帶T的表面作為外側,按照箭頭方向插入,由此能準確無誤地插入處理帶T。另外,不局限于箭頭標記,也可以通過在帶前端打印點“·”來標志帶插入方向。而且,這時,優(yōu)選方式是,對應于帶寬度方向上的標記位置配置上下識別傳感器69。
另外,上下識別信息D并不局限于上述(a)~(f)的示例中的任一個,也可以采取在存儲器(ROM 85等)內預先存儲多個選擇分支、并且用戶可以從這些當中選擇喜歡的上下識別信息D的結構。而且,也可以由用戶使用鍵盤8來設定上下識別信息D的形態(tài)、配置及個數。但是,在可以設定上下識別信息D的帶寬度方向上的配置時,需要采取多次設定上下識別信息傳感器69的個數、并且能沿著帶寬方向移動上下識別傳感器69的結構。
另外,如上所述,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在打印處理部2上打印基于輸入的文字信息的墨字數據的同時,還打印用于識別處理帶T的寬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識別信息D,所以,當將墨字打印后的處理帶T插入到用于將處理帶T送入到刻印處理部3的刻印帶插入部47時,通過用戶確認上下識別信息D,就不會錯誤插入上下方。而且,即便不能判斷墨字打印的內容的上下方時(例如,箭頭標記或數字零等時),也不會將制成的標簽的上下方的粘貼錯。
而且,在刻印處理部3上,是通過上下識別傳感器69來檢測插入的處理帶T的寬度方向的上下方,當處理帶上下翻轉后插入時,因為在將點字翻轉了180°的狀態(tài)下進行刻印,所以,即便處理帶上下翻轉插入,也能正常地進行點字刻印。
而且,在上述實施例中,是從刻印帶插入部47開始,按照帶輸送機構54、前端檢測傳感器68、上下識別傳感器69的順序來配置刻印處理部3中的各部件(參照圖5),但是,如圖12所示,也可以在刻印單元53的上游側(69a)、或者在刻印單元53與帶輸送機構54b之間(69b)配置上下識別傳感器69。但是,這時,在上下識別傳感器69a、69b的上游側需要有帶輸送機構54a。這是因為在帶前端沒有達到帶輸送機構54a的狀態(tài)下不能進行正確的檢測(上下識別)。這樣,通過在更上游側配置上下識別傳感器69,并且設置帶輸送機構54a,由此能將帶前端的多余空白部分設置得較短(如圖5所示,前部多余空白長度并不是一定設定得比刻印單元53與輸送輥55之間的長度L2長)。
另外,也可以采取省略用于檢測處理帶T的前端的前端檢測傳感器68的結構。但是,這時,優(yōu)選方式是,當用戶插入處理帶T直至帶前端到達帶輸送機構54a或者54b后,通過按輸送開始鍵進行帶輸送,檢測上下識別信息D,以該上下識別信息D的檢測位置為基準,通過用戶按刻印開始鍵進行點字刻印及與其同時進行帶輸送。而且,在刻印結束之后,也可以不是根據點字數據進行規(guī)定長度的帶輸送,而是在用戶繼續(xù)按輸送開始鍵期間內,繼續(xù)驅動帶輸送機構54a,排出處理帶T。根據這些結構,能省略前端檢測傳感器68,所以,能簡化裝置結構(控制結構)。
而且,對于構成標簽制作裝置1的外框的裝置殼體6,其包括打印處理部2的前部殼體6a和包括刻印處理部3的后部殼體6b形成一體(參照圖1),但是,也可以將這些作為其他裝置,通過連接口(連接器)來連接。根據這樣的結構,只有需要點字刻印者可以將相當于后部殼體6b的裝置作為選裝件,同時,可以將相當于后部殼體6b的裝置變更為其他的形式,所以,能提高相當于前部殼體6a的裝置(墨字打印裝置)的通用性。
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能執(zhí)行上述例子中所示的標簽制作裝置1的各部分(各功能)的程序。而且,還可以將該程序存儲在存儲介質后(省略圖示)提供。作為存儲介質,可以利用CD-ROM、閃存ROM、存儲卡(小型閃存器(注冊商標)、靈巧媒質、存儲排字盤等)、微型光盤(CD)、光磁盤、數字通用盤及軟盤等。
另外,對于標簽制作裝置1的裝置結構和處理工序等,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另外,除標簽制作裝置1以外,只要是能進行墨字打印及或點字刻印的裝置,同樣也能適用于本發(fā)明。
其次,參照圖13的程序框圖對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打印、刻印處理(標簽制作方法)進行說明。通過用戶對標簽制作裝置1接通電源,于是,啟動輸入編輯程序,在顯示器12上顯示輸入編輯畫面(省略圖示)。在該輸入編輯畫面中,用戶可以按照上面所述那樣來選擇所希望的處理模式(只選墨字,只選點字,墨字、點字同時記錄)。在本實施例中,選擇“墨字、點字同時記錄”的處理,即,對24mm寬度的處理帶T,分兩個步驟依次打印/刻印墨字89和點字65。
在此,參照圖13及圖14,對“墨字、點字同時記錄”的全部過程進行說明。當選擇“墨字、點字同時記錄”的處理時,用戶可以對于輸入編輯畫面輸入所需要的文字信息(S51)。在對輸入編輯畫面輸入文字信息之后,選擇打印墨字89的墨字打印范圍93及用于刻印點字65的點字刻印范圍94的上下的布局(S52);當用戶按下打印刻印開始鍵時,就進行基于上述文字信息的墨字89及構成在刻印處理部3進行手動時的標記的手動顯示信息E的打印(S53)(S61),輸入的處理帶T正對于切斷部24,接受全剪切及半剪切(S54)(S62),然后從打印處理部2排出。
并且,在顯示器12上顯示出向刻印帶插入部47插入的帶插入指示(S55)(S63),按照上述手動顯示信息E,將排出的處理帶T插入刻印處理部3,于是刻印輸送電機57開始驅動。在此,一旦檢測到被送入的處理帶T的前端(S56)(S64),以檢測出該前端為啟動信號,刻印單元53開始刻印點字65(S57)(S65),刻印了點字65的處理帶T從刻印帶排出部48排出(S58)。
下面,參照圖14對布局選擇(S52)和與其同時進行的處理模式的決定進行說明。在該布局選擇中,用戶可以選擇下側點字布局(參照圖14(A))和上側點字布局(參照圖14(B))中的任一種;其中,下側點字布局是將處理帶T的上側一半部分作為墨字打印范圍93,而將下側一半部分作為點字刻印范圍94;上側點字布局是將處理帶T的下側一半部分作為墨字打印范圍93,而將上側一半部分作為點字刻印范圍94。根據該布局選擇,后面的墨字打印及點字刻印的控制也不同,所以,在“墨字、點字同時記錄”的處理中,準備有兩種處理模式,即,下側點字布局用的下側點字處理模式和上側點字布局用的上側點字處理模式。
在下側點字處理模式種,在帶行走路徑51上輸送的處理帶T的點字刻印范圍94位于帶行走路徑51的帶寬度方向上的靠近用戶一側,并以該狀態(tài)對應于刻印單元53的安裝位置。這樣一來,用戶只要沿著與打印處理部2的打印方向相同的方向在刻印處理部3上手動插入即可。由此,根據選擇下側點字布局,控制部75(輸入編輯程序)自動地使“墨字、點字同時記錄”的處理轉移到下側點字處理模式(S52(a))。在下側點字處理模式中,根據上述文字信息,在墨字89的閱讀方向上打印的墨字89,并且,在上述處理帶T的帶輸送方向的前端側的丟棄處部分Ta部分,打印手動顯示信息E(參照圖14(A))。
在上側點字布局中,在帶行走路徑51上輸送的處理帶T的點字刻印范圍94是位于帶行走路徑51的帶寬度方向的內側,并與刻印單元53的安裝位置相反。因此,用戶必須將左右翻轉后的處理帶T手動插入到刻印處理部3。由此,根據用戶選擇上側點字布局,控制部75自動地使“墨字、點字同時進行”的處理轉移到在上側的一半部分刻印點字的上側點字處理模式(S52(b))。在上側點字布局中,根據上述文字信息,沿著墨字89的閱讀方向打印的墨字89,并且,在上述處理帶T陸續(xù)送出的方向的根部側的丟棄處部分Ta上打印手動顯示信息E(參照圖14(B))。
以上述兩種處理模式(S52(a)(b))處理的處理帶T經過全剪切及半剪切(S54、S62),于是,如圖14所示,形成短長方形。此時,在下側點字處理模式中,在處理帶T的輸送方向的前端側進行半剪切,在上側點字處理模式中,在處理帶T的輸送方向的根部側進行半剪切。圖14(A)表示的是在下側點字處理模式中進行全剪切·半剪切后的處理帶T的平面圖,圖14(B)表示在上側點字處理模式中進行全剪切·半剪切后的處理帶T的平面圖。
對于圖14(A)所示的處理帶T,在構成其手動插入方向的前端側的紙面左側,形成由后述的半剪切形成的丟棄處部分Ta,并且,在其上面打印出上述手動插入顯示信息E,在延續(xù)該丟棄處部分Ta的紙面右側形成墨字打印范圍93,并在該墨字打印范圍93上打印基于輸入信息的墨字89(字符)。該墨字打印范圍93下側形成點字刻印范圍94。而且,在手動插入顯示信息E和兩個范圍之間的交界部上,形成由半剪切器23只對記錄帶42進行剪切的半剪切線95。通過該半剪切線95,將在墨字打印之后同時記錄點字的標簽部96、和打印了手動顯示信息E的丟棄處部分Ta分隔開。
表示手動插入信息E由以下部分構成標志信息Ea,由用于標志在刻印處理部3進行手動插入的方向(朝向紙面的左側)的三角形箭頭Eaa、及“插入方向”的文字Eab;上下標志信息Eb,表示通過刻印處理部3進行刻印的點字65的上下方;點字像信息Ec,其是模擬點字65的圖像。另外,在本實施例的手動插入顯示信息E中,箭頭Eaa是必須的,但是,“插入方向”文字Eab、上下標志信息Eb、及點字影像信息Ec可以省略。
上下標志信息Eb由分別配置在處理帶T的寬度方向外側的“上”“下”墨字構成(參照圖14)。無論是下側點字處理模式及上側點字處理模式中的哪一種情況,這些“上”“下”墨字都能沿著與用戶輸入的文字信息的墨字89及點字65同樣的朝向打印。
點字圖像信息Ec是模擬6點點字表示的圖像。在本實施例中,可以打印模擬了對應于墨字“さ”的點字的圖像。
另外,丟棄處部分Ta不作為標簽使用,所以,在將標簽部96粘貼到粘貼對象物上時,可以手拿著該丟棄處部分Ta,將記錄帶42的標簽部96從剝離帶43上剝下。丟棄處部分TA的長度L1設成與刻印單元53與前端檢測傳感器68之間的距離L1相同(參照圖15),并且,不用將手動插入的處理帶T反送就能開始刻印點字。
而且,圖15(B)所示的處理帶T在紙面右側形成丟棄處部分Ta,并且,其上面打印手動顯示信息E,在比其先行的紙面左側形成墨字打印范圍93,并且在其上面打印墨字89。在該墨字打印范圍93的上側形成點字刻印范圍94。而且,在手動插入顯示信息E和兩個范圍之間的交界部形成半剪切線95,由此將標簽部96和丟棄處部分96分隔開。并且,前后反向(朝向紙面右側)打印指標信息Ea。
再者,參照圖15對打印、刻印處理進行說明。如上所述,當處理帶T排出時,在顯示器12上對用戶顯示出將處理帶T手動插入到刻印帶插入部47的指示(S55),(S66),用戶根據該指示,手動插入如上所述形成的處理帶T。這時,用戶沿著標志圖像Ea所指示的方向(在下側點字處理模式中,與從打印處理部2排出的排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墨字89的上下為原狀態(tài)的方向);在上側點字處理模式中,與從打印處理部2排出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墨字89的上下翻轉的方向))將處理帶T插入到刻印帶插入部47(參照圖15)。
這樣,將用戶插入處理帶T作為觸發(fā)信號,帶輸送機構54啟動,進行處理帶T的輸送,于是,通過前端檢測傳感器68檢測處理帶T的前端(S56)(S64)。隨著前端的檢測,刻印單元53判斷出點字65的刻印開始位置,越過丟棄處部分Ta部分,從處理帶T的標簽部(點字刻印范圍94)96的端部開始刻印與上述文字信息對應的點字65。這時,丟棄處部分Ta的長度為前端檢測傳感器68與刻印單元53之間的間隔距離,所以,是刻印從點字刻印范圍94的端部開始進行點字刻印的。
對于點字65的刻印,在上側點字處理模式中,是刻印正向(閱讀方向)的點字65(S57),在下側點字處理模式中,是從閱讀方向的相反側開始刻印、也就是刻印翻轉了180°的點字65(S65)。然后,這樣形成的處理帶T從刻印帶排出部48排出(S58),打印、刻印處理結束。另外,翻轉了180°的點字65既可以預先存儲在RAM 86內,也可以由CPU 84進行翻轉處理。根據以上的打印、刻印處理,形成在帶的下側一半部分或者上側一半部分刻印了點字65的處理帶T。用戶能將該處理帶T的標簽部96粘貼到對象物96上,由此可以作為標簽使用。而且,在粘貼標簽部96時,通過參考上下標志信息Eb及點字圖像信息Ec,可以防止錯誤粘貼。
根據第二實施例,因為采用分體設置了刻印處理部2、刻印處理部3的雙路方式,所以,不會發(fā)生由于刻印動作引起的刻印振動導致處理帶T從打印頭26偏離、墨字打印的打印品質劣化的現象而且,因為在處理帶T上打印用于標志手動插入方向的標志信息(手動插入顯示信息E)Ea,所以,用戶不會弄錯手動插入方向,能將處理帶T插入刻印處理部3。而且,手動插入顯示信息E打印在通過半剪切形成于手動插入方向前端部的丟棄處部分Ta上,所以,不會在標簽部96上留下標志圖像,能在手動插入方向前端部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手動插入方向。
另外,在本實施例的標簽制作裝置中,設置了半剪切器,也可以采用不設置該半剪切器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在標簽部上打印箭頭Eaa或者相當于這個的信息(盡量不太明顯的)。而且,在本實施例中,丟棄處部分Ta是形成在手動插入方向前端側,也可以形成在手動插入方向的根部側。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也可以制成刻印成兩行只有點字的標簽。也就是說,點字刻印之后,通過上下翻轉再次向刻印處理部手動插入,由此,能制作刻印成兩行刻印只有點字的標簽。這時,先刻印的點字經過從動輥的內側的三個環(huán)狀槽,所以,再輸送處理帶時也不會損壞點字。
符號說明1標簽制作裝置2打印處理部3刻印處理部22全剪切器23半剪切器26打印磁頭42記錄帶43剝離帶51帶行走路徑54帶輸送機構62刻印頭65點字68前端檢測傳感器69上下識別傳感器75控制部
89墨字91表示手動插入圖像92丟棄處部分93墨字打印范圍94點字刻印范圍97標志圖像98上下標志圖像101點字影像圖像T處理帶D上下識別信息E手動插入顯示信息Ea標志信息Eb上下標志信息T處理帶Ta丟棄處部分
權利要求
1.一種帶處理裝置,包括打印處理部,包括用于在處理帶上打印基于輸入的文字信息的墨字數據的打印裝置;刻印處理部,包括刻印裝置,用于在手動插入打印處理后的所述處理帶的同時,在插入的所述處理帶上刻印基于所述文字信息的點字數據;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裝置在進行刻印處理的所述處理帶上打印用于識別所述處理帶的寬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識別信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印處理部還包括信息檢測裝置,用于檢測被插入的所述處理帶的所述上下識別信息;上下判斷裝置,用于根據所述信息檢測裝置的檢測結果來判斷所述處理帶的上下;刻印控制裝置,在通過所述上下判斷裝置判定所述處理帶被上下翻轉后插入時,控制所述刻印裝置,使其在使所述點字數據旋轉180°后的狀態(tài)下進行刻印。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帶包括背面涂敷了粘結劑的記錄帶和通過所述粘結劑粘貼在所述記錄帶的背面的剝離帶;所述打印處理部還包括全切斷所述處理帶的全剪切裝置;及,只切斷所述處理帶的所述記錄帶的半剪切裝置;所述打印裝置在通過所述半剪切裝置形成的所述記錄帶的丟棄處部分打印所述上下識別信息。
4.一種帶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處理部,包括用于在所述處理帶的墨字打印范圍內進行打印的打印裝置;刻印處理部,包括刻印裝置,用于在手動插入打印處理后的所述處理帶的同時,在靠插入的所述處理帶的寬度方向的單側一方的點字刻印范圍內進行點字刻??;所述打印裝置在所述處理帶上打印用于標志手動插入方向的標志信息,以使手動插入的所述處理帶的所述點字刻印范圍與所述刻印裝置的裝配位置相一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帶由在背面涂敷了粘結劑的記錄帶和通過所述粘結劑粘貼在所述記錄帶的背面的剝離帶組成;所述打印處理部還包括全剪切裝置,用于將打印后的所述處理帶全切斷;及,半剪切裝置,用于只將所述處理帶的所述記錄帶在所述墨字打印范圍的外側切斷;所述打印裝置在通過所述半剪切裝置形成的所述記錄帶的丟棄處部位打印所述標志信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剪切裝置在所述處理帶的手動插入方向的前端側形成所述丟棄處部分。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印處理部還包括前端檢測裝置,用于在刻印裝置的輸送方向的下游側,對送入刻印的所述處理帶的前端進行檢測;所述丟棄處部分的長度設定為與所述刻印裝置及所述前端檢測裝置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
8.一種帶處理裝置的帶處理方法,用于根據輸入的文字信息,在處理帶上進行墨字打印及點字刻印,對于所述帶處理裝置的帶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進行所述點字刻印之前,在所述處理帶上,根據所述的文字信息進行墨字打印的同時,還打印用于識別所述處理帶的寬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識別信息。
9.一種帶處理裝置的帶處理方法,用于在與打印用于識別所述處理帶的寬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識別信息同時手動插入的處理帶上進行基于點字數據的點字刻印,對于所述帶處理裝置的帶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所述上下識別信息,檢測所述處理帶的上下方;在所述處理帶被上下翻轉后插入時,在使點字數據旋轉180°的狀態(tài)下進行刻印。
10.一種帶處理裝置的帶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帶處理裝置包括打印處理部,包括打印裝置,用于在所述處理帶的墨字打印范圍內進行打?。豢逃√幚聿?,包括刻印裝置,用于在打印處理后的所述處理帶被手動插入的同時,在靠插入的所述處理帶的寬度方向的單側一方的點字刻印范圍內進行點字刻?。粚τ谒鰩幚硌b置的帶處理方法,在所述處理帶上打印用于標志手動插入方向的標志信息,以使手動插入的所述處理帶的所述點字刻印范圍與所述刻印裝置的裝配位置相一致。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帶處理裝置,其能防止帶上下錯誤地插入到進行點字刻印的裝置內,并且,即使將帶上下翻轉后插入,也能正常進行點字刻印。在用于進行點字刻印的處理帶(T)上,在通過刻印處理部(3)進行點字刻印之前,進行根據輸入的文字信息而生成的墨字數據(P)的墨字打印,同時還打印用于識別處理帶(T)的寬度方向的上下方的上下識別信息(D)。而且,在刻印處理部(3)上,根據該上下識別信息(D)檢測處理帶(T)的上下,當處理帶(T)被上下翻轉后插入時,在使點字翻轉180°的狀態(tài)下進行刻印。
文檔編號B41J3/00GK1689823SQ2005100588
公開日2005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4月22日
發(fā)明者高田誠, 田中靜治, 植原隆行, 龜田登信, 倉科弘康, 菊池純一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株式會社錦宮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