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對縫紉制品進行縫紉的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借助于面線和底線例如利用雙鎖式線跡縫紉機對縫紉制品 進行縫紉的方法,該縫紉制品尤其由至少兩個優(yōu)選大平面的縫紉制品層組成,在該方法中, 針帶著面線進入到縫紉制品內(nèi)且面線與底線連接,緊接著針從縫紉制品回拉。
背景技術(shù):
依據(jù)分類的方法由現(xiàn)有技術(shù)公知。在這種方法中,例如從儲存裝置中取出縫紉制品層并且這些縫紉制品層針對加工 通過縫紉機組來提供。縫紉機組可以具有縫紉制品墊板和針架,該縫紉制品墊板帶有布置 在縫紉制品墊板上面的壓腳,在該針架內(nèi)布置有大量針。在構(gòu)成為孔板的縫紉制品墊板下 面,縫紉機組具有尤其與針的數(shù)量相應的數(shù)量的擺梭(Greifer),這些擺梭固定在擺梭架 上。擺梭和針以擺動的方式運動,以便例如在置于縫紉制品墊板上的縫紉制品上實施鏈式 針跡或者雙鏈式針跡或者類似針跡??p紉制品通過儲存裝置優(yōu)選以卷開的方式由料輥來提 供。在此,針對每個縫紉制品層提供特有的料輥。例如DE 203 17 988 U1公開了一種儲存裝置,在該儲存裝置中,相應于縫紉制品 層的數(shù)量布置有水平地一個接一個地布置的料輥。在機架內(nèi)針對每個料輥布置有一個導向 裝置,縫紉制品墊板的各個料輥可以放入到該導向裝置內(nèi)。這種導向裝置能夠?qū)崿F(xiàn)將料輥 利用其殼面放在傳送帶上。在每個料輥的上面借助于提升裝置垂直地設(shè)置有另一料輥,從而下料輥可以通過 降下布置在該下料輥上面的料輥來進行代替,只要下料輥的縫紉制品完全卷開或者應該進 行替換。這種儲存裝置雖然已經(jīng)在實際工作中沉重的料輥的裝備時間以及手動操作方面 具有優(yōu)點,但仍不是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這是因為例如在不同批次(Charge)之內(nèi)的縫紉 制品層的更換始終還是很費時。此外,公知借助于面線和底線對縫紉制品進行縫紉的方法,該縫紉制品尤其由至 少兩個優(yōu)選大平面的縫紉制品層組成。這種方法例如在鎖式線跡縫紉機,優(yōu)選在雙鎖式線 跡縫紉機上實施,在該方法中,針帶著面線進入到縫紉制品內(nèi)并使面線與底線連接。為此 擺梭帶著底線嵌入到在針回拉時通過面線形成的回線中,緊接著產(chǎn)生面線與底線之間的連 接。在縫上時或在縫紉結(jié)束后在切斷面線和底線后,在縫紉制品的兩個表面區(qū)域內(nèi)出現(xiàn)線 頭,一般情況下將這些線頭手工地切斷。該過程很費時并且可能造成損壞縫紉制品的后果, 例如在進行切斷時縫紉制品受到損壞。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在去除線頭方面改善用于對縫紉制品進行縫紉的依據(jù)分類的 方法。作為解決方案利用本發(fā)明提出面線通過如下方式被拉緊,即,將與面線連接的底線利用其面向縫紉制品的末端拉至面向針的表面的上面,從而底線的末端可以在該表面的 區(qū)域內(nèi)去除。通過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方法能夠?qū)崿F(xiàn)線頭僅在一個表面上出現(xiàn),從而縫紉制品的對 置的側(cè)在制造側(cè)上不帶線頭地構(gòu)成。這允許明顯減少用于去除線頭的開支,這是因為僅縫 紉制品的唯一的表面在去除線頭方面還需進行處理。本方法尤其適用于鎖式線跡縫紉機, 在該鎖式線跡縫紉機中,通過適當?shù)目刂颇軌蛞院唵蔚姆绞浇柚诿婢€將底線的末端拉到 面向針的表面上。例如可以設(shè)置為此面線可以在底線穿過期間被施加較高的拉應力。這 例如可以通過運送縫紉制品的方法得以實現(xiàn),從而面線被施加附加的應力,從而底線利用 其面向縫紉制品的末端拉到面向針的表面上。改進方案設(shè)置底線在拉緊面線之前在縫紉區(qū)段的末端上被切斷。由此可以達到 底線的可靠分離,而底線不會像例如在扯斷時出現(xiàn)的那樣被施加附加的應力。由此可以保 護縫紉結(jié)果以免受到損害。底線可以借助于對此適用的刀具、剪子或類似物來切斷。切斷 可以自動地進行,從而可以基本上避免手動干預。面線可以通過如下方式來拉緊,即,縫紉制品相對于針運動。由此可以達到將拉應 力簡單受控制地引入到面線中的目的。拉應力的大小尤其能夠以簡單的方式來精確調(diào)整。 具有優(yōu)點的是,即僅一個如此大的拉應力被引入到面線中,該拉應力需要將底線的末端拉 到面向針的表面上。面線內(nèi)過大的拉應力會導致面線被扯斷。此外可以設(shè)置面線借助于拉緊裝置尤其是拉緊桿被拉緊。拉緊裝置可以自動地 控制,從而該拉緊裝置在規(guī)定的時間點上在面線內(nèi)產(chǎn)生拉應力,在該時間點上底線的末端 應該穿過縫紉制品被拉過。拉緊裝置為此可以具有拉緊桿,該拉緊桿可以優(yōu)選借助于驅(qū)動 裝置來操作。驅(qū)動裝置可以是電動、氣動或者也可以是液壓的驅(qū)動裝置。此外,底線超過表面伸出的部分基本上與表面齊平地被斷開,尤其是切斷。斷開例 如可以通過扯斷來實施。但具有優(yōu)點的是將底線的伸出的部分切斷,從而在底線上可以盡 可能不出現(xiàn)不希望的拉力。切斷此外允許精確地確定斷開的地方或長度。恰恰是在與表面 基本上齊平地設(shè)置的斷開時,已證實切斷是具有優(yōu)點的,這是因為一方面該切斷可以借助 于切割刀具來簡單且精確地實施并且另一方面底線的線頭可以與表面齊平地終止。因此沒 有線頭從表面突出。還可以設(shè)置將底線以最大10mm的長度來切斷。如果要避免接縫會松開的情況, 則這種構(gòu)造方式已證實是具有優(yōu)點的。通過預先規(guī)定的長度,基本上避免了接縫的自動松 脫。此外可以設(shè)置對底線超過表面伸出的部分的切斷利用至少一個平面地工作的切 割裝置來實施。利用切割裝置能夠以簡單的方式達到底線超過表面伸出的部分的可預先規(guī) 定的長度。平面地工作的切割裝置例如能夠以切割頭或類似物的形式構(gòu)成。切割頭例如可 以具有加載到表面上的接觸面。側(cè)向突出的切割刀具可以捕捉并切斷底線超過表面伸出的 部分的末端,更確切地說優(yōu)選根據(jù)可預先規(guī)定的長度,在切割頭上可以調(diào)整該長度。長度例 如可以是10mm。但也可以設(shè)置切割頭與表面齊平地切斷底線的末端。優(yōu)選基本上為每個針或針對分配一個切割裝置。以這種方式,可以針對每個待制 作的接縫應用本發(fā)明。此外,優(yōu)選居中地(mittig)切割分布在表面上且未與縫紉制品縫合的面線。這允許將未縫制的面線同樣從縫紉制品上去除。在此可以設(shè)置同樣借助于上述的切割裝置來 實施切割。但此外也可以設(shè)置特有的切割刀具,該切割刀具在表面上捕捉并且基本上居中 地切割面線。以這種方式可以將縫紉制品的單個接縫分離開。具有優(yōu)點的是,利用平面地工作的切割裝置來切斷被切割的面線。因此也可以優(yōu) 選同樣利用底線的末端來去除面線的被切割的末端??梢赃_到簡單、迅速和可靠地去除線 頭。手動干預基本上可以完全避免。
(一) 其他優(yōu)點和特征從對實施例的下列說明中得知。對基本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 圖標記來標注。此外,關(guān)于相同的特征和功能參閱對根據(jù)圖2的實施例的說明。附圖為示 意圖并且僅用于闡述下列實施例。其中圖1以示意性側(cè)視圖示出具有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儲存裝置的縫紉機組;圖2示出具有本發(fā)明的儲存裝置的縫紉機組的透視圖;圖3示出根據(jù)圖2的儲存裝置的示意性側(cè)面圖;圖4以側(cè)視圖示出依據(jù)圖3的儲存裝置的輥容納部的局部,該局部帶有兩個相疊 地布置的料輥;圖5示出根據(jù)圖4的帶有部分地側(cè)向移出的支架的輥容納部以及圖6示出根據(jù)圖4和5的帶有布置在側(cè)向傾翻位置上的支架的輥容納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一)圖1示出針對具有至少一個縫紉機組的縫紉機14的儲存裝置10的示意性側(cè)視 圖,利用該縫紉機14來制造床墊片,該床墊片當前由三個縫紉制品層16、18、20形成,這些 縫紉制品層16、18、20分別從料輥24、26、28上抽取。當前縫紉制品層18由彈性材料即泡 沫材料組成??p紉制品層20形成覆蓋層。縫紉制品層16由非彈性材料組成。縫紉制品層16、18、20在脫卷時彼此重疊地放置并形成待縫合的縫紉制品,該縫 紉制品通過未標出的導向輥輸送到縫紉機組。縫紉制品層16、18、20的輸送通過在縫紉制 品上產(chǎn)生的力來實現(xiàn)。在縫紉機組內(nèi),彼此重疊地放置的縫紉制品層16、18、20相互縫合成 縫紉制品??p紉制品通過未標出的導向或轉(zhuǎn)向輥導出并輸送到進行進一步加工,該導向或 轉(zhuǎn)向輥此外在縫紉機組的輸出區(qū)域內(nèi)使縫紉制品繃緊。每個料輥24、26、28的上面支承各一個備用輥,該備用輥用于調(diào)換布置在該備用 輥下面的料輥。為此可以首先去除相應的料輥24、26、28,從而為容納布置在這些料輥24、 26、28上面的料輥創(chuàng)造空間。然后將后者手動地放出到先前的料輥24、26、28的位置內(nèi)。穿 線過程之后可以繼續(xù)縫紉制品的制造過程。在該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經(jīng)證實不利的是,在需要替換三個縫紉制品層16、18、20中的至 少一個時或者如果料輥24、26、28中的一個空轉(zhuǎn)的話,那么要更換相應的料輥24、26、28。為 此必須使縫紉機14完全停住。換裝需要很多時間,尤其因為要將料輥換位。圖2現(xiàn)在示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儲存裝置32,該儲存裝置32具有三個輥容納部34。每 個輥容納部34當前具有兩個支架42,這些支架42分別以成對的方式垂直相疊地布置。當 前三個輥容納部34水平地一個接一個地布置,從而各自的縫紉制品層在從布置在支架42 內(nèi)的料輥24、26、28、36、38、40上抽取期間可以彼此重疊地放置。每個支架42 容納各一個料輥 24、26、28、36、38、40。每個料輥 24、26、28、36、38、40可旋轉(zhuǎn)地支承在這些料輥24、26、28、36、38、40各自的支架42上。圖3以示意性側(cè)視圖示
出儲存裝置。支架42為輥容納部34的組成部分。從布置在輥容納部34之一內(nèi)的料輥24、26、 28、36、38、40上可以抽取相應的縫紉制品層并且可以輸送到縫紉機組。縫紉機組當前是像 之前關(guān)于現(xiàn)有技術(shù)所指出的縫紉機組那樣的縫紉機組。輥容納部34的支架42基本上水平 并排相疊地布置。當前在輥容納部34的支架42內(nèi)支承基本上相同的或者至少在針對縫紉過程的基 本特性方面相似的材料。因此在達到卷繞在料輥24、26、28、36、38、40上的第一縫紉制品層 的末端時,可以直接轉(zhuǎn)換到垂直相鄰的料輥24、26、28、36、38、40上,方法是僅將垂直相鄰 的料輥的第二縫紉制品層的始端與第一縫紉制品層的末端連接。像從圖3中顯而易見的那樣,每個支架42具有至少兩個相距開地布置的懸臂44 以及一個在懸臂44之間延伸的用于容納各自的料輥24、26、28、36、38、40的旋轉(zhuǎn)軸46。每個支架42具有多個輥48,這些輥48可旋轉(zhuǎn)地支承在支架42上并且料輥24、 26、28、36、38、40可以放到這些輥48上。由此置于輥48上的料輥在支架42的縱向上無需 花費很大力便可以軸向移動。這種構(gòu)造方式能夠?qū)崿F(xiàn)不僅料輥24、26、28、36、38、40得以 簡單地更換,而且該構(gòu)造方式此外允許在料輥24、26、28、36、38、40的軸向位置上調(diào)整這些 料輥 24、26、28、36、38、40。此外在當前構(gòu)造方式中設(shè)置儲存裝置32由三個輥容納部34組成,這些輥容納部 34分別為了容納兩個料輥24、26、28、36、38、40在基本上垂直的平面上構(gòu)成,從而料輥24、 26、28、36、38、40的旋轉(zhuǎn)軸46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取向。圖4示出針對料輥16和24的輥容 納部34。此外設(shè)置輥容納部34的上支架42分別具有容納裝置50,利用該容納裝置50可 以將料輥24、26、40運輸?shù)礁髯缘纳现Ъ?2內(nèi)(圖4_6)。容納裝置50為此具有滑座52, 該滑座52具有可以緊貼到料輥24、26、40上的接觸面54?;?2可以相對于支架42在推 入與拉出位置之間運動并且在與拉出的位置一致的終端位置上可相對于支架42彎曲地構(gòu) 成(圖5和6)。像從圖5和6中顯而易見的那樣,滑座50可以圍繞軸56樞轉(zhuǎn),從而該滑座50在 拉出的終端位置上可以相對于支架42通過如下方式彎曲,S卩,料輥24、26、40可以簡單取出 或置入。當前滑座52在縱剖面上呈L形地構(gòu)成?;?2形成作為針對料輥24、26、40進行 支撐的接觸部的臂58。由此在移出和傾翻的末端位置上,能夠以簡單的方式更換料輥24、 26、40。接觸面54當前由多個可旋轉(zhuǎn)地支承在滑座52內(nèi)的輥48形成。通過輥48,料輥 24、26、40在滑座52的推入位置上無需很大的力便可以移動到想要的軸向位置內(nèi)?;?2與容納裝置50之間鉸接有線性電動機60,利用該線性電動機60,滑座52 可以在推入與拉出位置之間運動。用于對滑座52進行定位的手動干預因此基本上可以精 簡?;?2的布置以及線性電動機60的鉸接此外允許滑座52可以在其運動期間同樣也 傾翻到相應的位置內(nèi)。將滑座52推出因此也同樣引起圍繞軸56的傾翻,從而滑座52利用 唯一的驅(qū)動裝置可以從其供料位置移動到其換輥位置內(nèi)(參見圖4-6)。
線性電動機60構(gòu)成為氣動缸。此外,線性電動機當然也可以構(gòu)成為液壓缸或者還 有在使用拉力彈簧的情況下構(gòu)成為蓄能器。輥容納部34具有承載架62,支架42在該承載架62上構(gòu)成為各兩個與承載架62 有間距地布置的懸臂44,在這些懸臂44之間可旋轉(zhuǎn)地支承料輥24、26、28、36、38、40??梢?將作為旋轉(zhuǎn)軸46的桿放入到懸臂44中,該桿或者輥子置于中心地伸過料輥24、26、28、36、 38,40 去。為了可以更換料輥24、26、28、36、38、40,每個支架42的各一個懸臂44可相對于承 載架62 (更確切地說是圍繞平行于旋轉(zhuǎn)軸46分布的軸線)移動地構(gòu)成。這允許各自的懸 臂44優(yōu)選向下遠離樞轉(zhuǎn),從而滑座52針對各自的料輥24、26、40在軸向上的運動與放在該 滑座52上的料輥24、26、40 —起得以釋放。從圖2和3此外可以看出,為輥容納部34的各兩個支架42分配用于縫紉制品層 的連接和導向裝置64,該縫紉制品層要從料輥24、26、28、36、38、40上抽取。該連接和導向 裝置64能夠?qū)崿F(xiàn)使各個未處于工作中的料輥的縫紉制品層的始端或末端固定。為此連接 和導向裝置64具有兩個彼此相距開地布置的夾緊裝置,利用這些夾緊裝置可以夾緊地固 定各自的縫紉制品層。未示出的是,每個夾緊裝置具有至少一個可相對于縫紉制品層樞轉(zhuǎn) 的輥子。下面說明用于輸送縫紉制品層的工藝流程從儲存裝置32出于縫合的目的將縫紉制品層14、16、18輸送到具有縫紉機組的縫 紉機14。儲存裝置32為此具有六個料輥24、26、28、36、38、40,從這些料輥24、26、28、36、 38、40上可以抽取各個縫紉制品層16、18、20。料輥24、26、28、36、38、40以成對的方式垂直 相疊地布置在輥容納部34內(nèi)。如圖2所示,設(shè)置料輥24、26、28提供縫紉制品層16、18、20,這些縫紉制品層16、 18,20被彼此重疊地放置并且通過未詳盡標出的轉(zhuǎn)向和導向輥輸送到縫紉機組。當前將縫 紉制品層16、18、20縫合成床墊片。帶有縫紉制品層16、18、20的各兩個料輥24、26、28、36、 38、40在儲存裝置32內(nèi)布置在輥容納部34的兩個支架42內(nèi),其中,第一縫紉制品層16、18、 20從輥容納部34的支架42上抽取并輸送到縫紉機14。需要時布置在第一縫紉制品層16、18、20上面或者下面的縫紉制品層16、18、20從 各個第二料輥24、26、28、36、38、40上在相應的輥容納部34的第二支架42內(nèi)抽取并輸送到 縫紉機14。為此,第二縫紉制品層16、18、20與第一縫紉制品層16、18、20的末端連接。對 此,第一縫紉制品層16、18、20在與第二縫紉制品層16、18、20連接之前可以在其末端上與 其縱向延伸基本上成直角地切斷,以便形成直的棱邊。待相互連接的末端彼此對接地布置并且利用搭接兩個末端的粘接帶相互連接。通 過繼續(xù)進行生產(chǎn)過程,因此第二縫紉制品層16、18、20自動通過第一縫紉制品層16、18、20 運輸?shù)接糜诶^續(xù)進行縫紉過程的縫紉機組。用于調(diào)換料輥24、26、28、36、38、40的裝配工作 因此可以減少到最小程度或獨立于各自的生產(chǎn)過程而進行。縫紉制品層16、18、20以料輥 24、26、28、36、38、40的形式相疊地儲存在輥容納部34內(nèi)。布置在輥容納部34的支架42內(nèi) 的料輥24、26、28、36、38、40具有相同的或者至少在針對縫紉過程的基本特性方面相似的 材料。為了可以達到縫紉制品層16、18、20的待連接的末端的良好連接,待相互連接的縫紉制品層16、18、20在將其末端連接起來之前相對于彼此固定在位置上。此外,為此也可 以使料輥24、26、28、36、38、40在其軸向位置上彼此移動。在圖2和3中補充地示出兩個料輥92、94,這些料輥92、94同樣布置在輥容納部 內(nèi),其中,料輥92和94是所謂的覆蓋層材料,該覆蓋層材料在制造例如被子或者床墊片時 作為最上層來布置和縫合。在制造被子或者床墊片時,經(jīng)常需要在這些覆蓋層材料之間進 行頻繁的替換,以便可以相應地對不同的構(gòu)造方式的預先計劃的批次進行縫紉。因此依據(jù) 本發(fā)明的儲存裝置10的前面說明的優(yōu)點也適用于帶有用于依據(jù)料輥92和94的該覆蓋層 材料的輥容納部的儲存裝置10。在圖2和3中可以看出,這些料輥92和94直接靠近縫紉 機14地支承在輥容納部22內(nèi),從而該覆蓋層材料也被設(shè)置在空間上靠近縫紉機組的地方。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像在依據(jù)圖2和3的儲存裝置10內(nèi)所示和前面說明的那樣,輥容納部 22的全部特征件在料輥92和94方面也可以在為此設(shè)置的輥容納部22內(nèi)直接設(shè)置在縫紉 機14之前。由此前面說明的優(yōu)點也在該區(qū)域內(nèi)實現(xiàn)。
(二)結(jié)合下列附圖對縫紉過程進行說明。其中圖7-11示出縫紉過程和用于切斷鎖式線跡縫紉機的紗線的示意性方法步驟;圖12以透視圖示出帶有拉緊的面線的縫紉制品的區(qū)段;圖13以透視圖示出用于切斷線頭的切割裝置;以及圖14以俯視圖示出依據(jù)圖13的切割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二)從圖7-11顯而易見的是用于對縫紉制品72進行縫紉的方法,該縫紉制品72由兩 個大平面的縫紉制品層16、18形成,這些縫紉制品層16、18借助于面線和底線66、68連接。 在該方法中,未進一步示出的縫紉機組的針70帶著面線66進入到縫紉制品72內(nèi)。面線66 與底線68連接,緊接著針70從縫紉制品72回拉(圖7)。為了將底線68與縫紉制品72分離,在縫紉制品72的下面,也就是說在縫紉制品 72的遠離針的表面的區(qū)域內(nèi)布置有切斷底線68的切割裝置74(圖8)。在切斷底線68和 構(gòu)成自由端78之后,在運送方向上移動縫紉制品72,由此面線66通過如下方式被拉緊,即, 將與面線66連接的底線68利用其自由端78拉至面向針70的表面76的上面,從而底線68 的末端78可以在該表面76的區(qū)域內(nèi)去除。底線68在拉緊面線66之前在縫紉區(qū)段的末端 上被切斷。相對于移動縫紉制品72可供選擇的是,面線66的拉緊也可以通過未示出的獨 立的拉緊桿來進行(圖9)。底線68現(xiàn)在超過表面76伸出的自由端78基本上與表面76齊平被切斷。出于該 目的而設(shè)置有切割裝置80,下面還要對該切割裝置80進行說明(圖13、14)。底線68例如 通過如下方式被切斷,即,該底線68超過表面76突出的自由端78具有最大10mm的長度。 對底線68超過表面76伸出的部分的切斷利用平面地工作的切割裝置80來實施。設(shè)置有 基本上為每根針70分配一個切割裝置80。依據(jù)另一構(gòu)造方式設(shè)置如果面線66由于縫紉制品72在接縫的結(jié)束與后續(xù)接縫 的開始之間運送而置于表面76上,那么該面線66也被切斷(圖10)。借助于刀具82基本上中心地切割分布在表面76上的并且未與縫紉制品72縫合 的面線66 (圖11和12)。
為此可橫向于運送方向運動的刀具82具有刀刃84。刀刃84相對于表面76傾斜 地布置并且在該刀刃84上逐漸形成銳角的形狀。由此面線66可以被該尖端捕捉并且通過 滑行運動通過刀刃84來切割。由此產(chǎn)生面線66的線頭86。線頭86然后可以與底線68的 線頭78 —起在借助于切割裝置80 (圖13和14)的工序中被切斷。在給定情況下,底線和 /或者面線的線頭利用空氣來吹走或者吸走,從而產(chǎn)生可靠的切割過程。在接縫開始時也設(shè)置底線68借助于面線66被拉到面向針70的表面76上。切割裝置80具有兩個平面地構(gòu)成的切割板88,這些切割板88基本上彼此平行以 及可彼此滑行移動地布置。兩個切割板88在一側(cè)上具有鋸齒型廓90形式的鋸齒狀的凸起 部,這些凸起部在沿著鋸齒型廓90延伸彼此相對地在其相鄰的棱邊上移動切割板88的情 況下促成切割作用。切割裝置80被用于沿縫紉制品72的表面76切斷線頭78、86的目的。 通過相應地選擇切割板88可以調(diào)整線頭76、86的長度。在附圖中所示的實施例
附圖標記列表
10儲存裝置
14縫紉機
16縫紉制品層
18縫紉制品層
20縫紉制品層
22輥容納部
24料輥
26料輥
28料輥
32儲存裝置
34輥容納部
36料輥
38料輥
40料輥
42支架
44懸臂
46旋轉(zhuǎn)軸
48輥
50容納裝置
52滑座
54接觸面
56軸
58臂
60線性電動機
62承載架
64連接和導向裝置0099]66面線0100]68底線0101]70針0102]72縫紉制品0103]74切割裝置0104]76表面0105]78底線的末端0106]80切割裝置0107]82刀具0108]84刀刃0109]86面線的末端0110]88切割板0111]90鋸齒型廓0112]92料輥0113]94料輥
權(quán)利要求
用于借助于面線和底線(66、68)例如利用雙鎖式線跡縫紉機對縫紉制品(72)進行縫紉的方法,所述縫紉制品(72)尤其由至少兩個優(yōu)選大平面的縫紉制品層(16、18)組成,在所述方法中,針(70)帶著所述面線(66)進入到所述縫紉制品(72)內(nèi)且所述面線(66)與所述底線(68)連接,緊接著所述針從所述縫紉制品(72)中回拉,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線(66)通過如下方式被拉緊,即,將與所述面線(66)連接的所述底線(68)利用所述底線(68)的靠近所述縫紉制品(72)的末端拉至靠近所述針(70)的表面(76)的上面,從而所述底線(68)的所述末端(78)能夠在所述表面(76)的區(qū)域內(nèi)去除。
2.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線(68)在拉緊所述面線(66)之前在 縫紉區(qū)段的末端上被切斷。
3.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線(66)通過如下方式來拉緊,即,所 述縫紉制品(72)相對于所述針(70)運動。
4.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線(66)借助于拉緊裝置尤其是拉緊 桿被拉緊。
5.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線(68)的超過所述表面(76)伸出的 部分基本上與所述表面(76)齊平地被斷開,尤其是被切斷。
6.按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底線(68)以最大IOmm的長度來切斷。
7.按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底線(68)的超過所述表面(76)伸出 的部分(78)的切斷利用至少一個平面地工作的切割裝置(80)來實施。
8.按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本上為每根針(70)或每個針對分配一個 切割裝置。
9.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優(yōu)選居中地切割分布在所述表面(76)上且 未與所述縫紉制品縫合的所述面線(66)。
10.按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平面地工作的切割裝置(80)來切 斷所述被切割的面線(66)。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對縫紉制品進行縫紉的方法,其中借助于面線和底線(66、68)例如利用雙鎖式線跡縫紉機進行縫紉,該縫紉制品(72)尤其由至少兩個優(yōu)選大平面的縫紉制品層(16、18)組成,在該方法中,針(70)帶著面線(66)進入到縫紉制品(72)內(nèi)且面線(66)與底線(68)連接,緊接著針從縫紉制品(72)回拉,其中,面線(66)通過如下方式被拉緊,即,將與面線(66)連接的底線(68)利用其面向縫紉制品(72)的末端拉至面向針(70)的表面(76)的上面,從而底線(68)的末端(78)可以在該表面(76)的區(qū)域內(nèi)去除。
文檔編號D05B1/12GK101886310SQ20101017900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5月12日
發(fā)明者克勞斯·施圖茨納克 申請人:埃米施圖茨納克縫紉機有限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