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組件和具有該穿刺組件的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穿刺組件和具有該穿刺組件的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穿刺組件包括套筒和穿刺針,套筒由隔熱材料制成,套筒的側壁上設有治療孔,治療孔連通套筒的筒腔和套筒的外部,套筒上具有第一限位結構,第一限位結構向外凸出于套筒的外表面,治療孔的孔壁到套筒的下端面的最小距離小于第一限位結構的外表面到套筒的下端面的最小距離;穿刺針包括針芯和設置在針芯上端的第二限位結構,針芯的下端設有針尖,針芯的長度大于套筒的長度,針芯的直徑不大于套筒的內徑,以使得針芯能夠插入并穿過套筒的筒腔;第二限位結構的外表面到針芯的軸線的最大距離大于套筒的內徑。本發(fā)明具有定位準確、可控性強、安全性高和創(chuàng)傷小的優(yōu)點。
【專利說明】
穿刺組件和具有該穿刺組件的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穿刺組件和具有該穿刺組件的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乳腺炎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乳腺炎性疾病大致分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多見于哺乳期,金色葡萄球菌感染為主,伴有紅腫熱痛,如果治療不及時,則易形成膿腫。非哺乳期乳腺炎則定義為哺乳期以外的非感染性無菌炎性疾病,以炎性包塊伴有多發(fā)或單發(fā)膿腫為主,部分可伴有下肢結節(jié)性紅斑關節(jié)疼痛等癥狀。近年來哺乳期乳腺炎與非哺乳期乳腺炎之間的時間界限不再明確,臨床觀察發(fā)現部分非哺乳期乳腺炎也在哺乳期發(fā)病。乳腺膿腫目前治療方式仍以膿腫切開治療為主,這種治療方式損傷大、創(chuàng)面大,大部分哺乳期患者需要回乳治療,而且乳腺膿腫患者多發(fā)生于20-35歲之間,對乳房外觀的要求較高,膿腫切開引流損傷較大,為患者所不能接受。部分報道稱,乳腺膿腫穿刺術可以治療乳腺膿腫,療效較好,但是由于穿刺所限制的針頭較小,對膿腔內的絮狀物無法清理,而且治療過程中病情會進一步加重,引起乳漏的幾率較大,增加治療時間和治療風險,使用范圍較窄。
[0003]現有技術中還提到一種電火針療法進行人工造瘺引流來治療乳腺膿腫,該療法是通過燒熱的電火針直接穿刺進膿腔中并進行造瘺,從而實現引流和治療。但是利用這種療法存在的缺點是:由于利用燒熱的電火針直接穿刺,無法借助彩超等設備進行引導,所以無法準確定位穿刺點,容易出現穿刺不準確的醫(yī)療事故,同時利用燒熱的電火針直接進行穿刺和造瘺,對醫(yī)生的手法的要求極高,不安全且可控性低,存在容易出現燙傷和創(chuàng)傷區(qū)域大的缺點。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穿刺組件和具有該穿刺組件的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以解決電火針療法中定位不準確、創(chuàng)傷區(qū)域大、安全性能低的問題。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穿刺組件,包括套筒和穿刺針,所述套筒由隔熱材料制成,所述套筒的筒腔從上至下貫穿所述套筒,所述套筒的側壁上設有治療孔,所述治療孔連通所述套筒的筒腔和所述套筒的外部,所述套筒上具有第一限位結構,所述第一限位結構向外凸出于所述套筒的外表面,所述治療孔的孔壁到所述套筒的下端面的最小距離小于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的外表面到所述套筒的下端面的最小距離;所述穿刺針包括針芯和設置在所述針芯上端的第二限位結構,所述針芯的下端設有針尖,所述針芯的長度大于所述套筒的長度,所述針芯的直徑不大于所述套筒的內徑,以使得所述針芯能夠插入并穿過所述套筒的筒腔;所述第二限位結構的外表面到所述針芯的軸線的最大距離大于所述套筒的內徑;所述穿刺組件在進行穿刺時,所述針芯插入所述套筒的筒腔且所述第二限位結構抵緊所述套筒,所述針尖從所述套筒的下端伸出。
[0005]進一步,所述套筒的上部環(huán)繞有向外延伸的凸緣,所述凸緣即為所述第一限位結構,所述凸緣位于所述治療孔的上方。
[0006]進一步,所述治療孔為條形孔,所述治療孔的長度方向與所述套筒的軸線方向一致。
[0007]進一步,所述套筒上設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由隔熱材料制成。
[0008]進一步,所述穿刺針還包括針座,所述針座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結構的上方,所述針座的下端與所述第二限位結構固定連接。
[0009]進一步,所述第二限位結構為一塊圓形的擋板。
[0010]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包括上述的穿刺組件,還包括電火針和加熱組件,所述電火針具有針桿,所述針桿的直徑不大于所述套筒的內徑,以使得所述針桿能夠插入所述套筒的筒腔,所述針桿的下端在所述套筒的筒腔內的行程不小于所述治療孔的孔壁到所述套筒的上端面的最大距離;所述加熱組件用于對所述針桿進行加熱。
[0011]進一步,所述電火針包括隔熱手柄、端子、連接線和所述針桿,所述針桿由電熱材料制成,所述針桿的上端部安裝在所述隔熱手柄的下端部,所述端子用于實現電連接且安裝在所述隔熱手柄的上端部,所述連接線用于連通所述端子和所述針桿,所述連接線位于隔熱手柄的內部。
[0012]進一步,所述加熱組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電火針的隔熱底座、與電源接通后能夠對所述針桿進行加熱的加熱結構、用于檢測所述針桿溫度的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加熱結構和電源之間的溫度控制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溫度控制器相連并向所述溫度控制器傳遞所述針桿的溫度的檢測信號,在所述針桿的溫度達到所述溫度控制器的預設值時,所述溫度控制器切斷電源使得所述加熱結構停止運行。
[0013]進一步,所述隔熱底座包括一塊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兩塊間隔設置的立板,兩塊立板之間設有用于與所述隔熱手柄配合以支撐所述電火針的支架,所述加熱結構包括分別安裝在兩塊所述立板上的兩個電極,當所述電火針放置在所述支架上時,所述端子和所述針桿分別與兩個所述電極接觸。
[0014]本發(fā)明開創(chuàng)性的提出了一種穿刺組件,以配合電火針對膿腫進行有效的治療,使用該穿刺組件具有定位準確、可控性強、安全性高和創(chuàng)傷小的優(yōu)點;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具有該穿刺組件的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該治療系統(tǒng)中的電火針拿取方便,且能夠精確限定電火針的溫度,利用該治療系統(tǒng)能夠提升手術的效率,且具有定位準確、可控性強、安全性高和創(chuàng)傷小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套筒和穿刺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套筒和負壓引流器的連接示意圖;
圖3為加熱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電火針和隔熱底座的結構不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圖之一;
圖6為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圖之二。
[0016]圖中:丨一套筒;2一第一限位結構;3 一治療孔;4 一第一引流管;5 一第二引流管;6—針芯;7—第二限位結構;8—針座;9一隔熱手柄;10—針桿;11一連接線;12—端子;13一隔熱底座;14—支架;15—第一電極;16—第二電極;17—穩(wěn)壓器;18—溫度控制器;19—負壓引流器;20—負壓吸引管;21 —膿腔;22—膿腔壁。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8]如圖1所示的一種穿刺組件,包括套筒I和穿刺針;套筒I由隔熱材料制成,套筒I的筒腔從上至下貫穿套筒I,套筒I的側壁上設有治療孔3,治療孔3連通套筒I的筒腔和套筒I的外部,套筒I上具有第一限位結構2,第一限位結構2向外凸出于套筒I的外表面,治療孔3的孔壁到套筒I的下端面的最小距離小于第一限位結構2的外表面到套筒I的下端面的最小距離;穿刺針包括針芯6和設置在針芯6上端的第二限位結構7,針芯6的下端設有針尖,針芯6的長度大于套筒I的長度,針芯6的直徑不大于套筒I的內徑,以使得針芯6能夠插入并穿過套筒I的筒腔;第二限位結構7的外表面到針芯6的軸線的最大距離大于套筒I的內徑;如圖5所示,穿刺組件在進行穿刺時,針芯6插入套筒I的筒腔且第二限位結構7抵緊套筒I,針尖從套筒I的下端伸出。
[0019]如圖5和圖6所示,利用穿刺組件配合電火針進行治療的過程為:
A、患者取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
B、2%利多卡因將要治療的范圍局部浸潤麻醉;
C、將套筒I和穿刺針組裝在一起,然后在彩超的引導下利用組裝好的穿刺組件進行穿刺,使得套筒I的下端穿過膿腔壁22進入膿腔21內,形成穿刺孔;
D、取出穿刺針將套筒I保留在穿刺孔處,并對膿腔21進行引流,排出膿腔21內的膿液;
E、在彩超的引導下調整治療孔3的位置,然后將加熱完成的電火針伸入到套筒I內并立即取出電火針,這個過程中電火針的側壁通過治療孔3對穿刺孔的側壁進行烙燙,再繼續(xù)調整治療孔3的位置,并利用電火針對穿刺孔的側壁進行烙燙,直至在穿刺孔處形成人工瘺管;
F、通過人工瘺管放置藥捻;
G、再次消毒,敷料鋪蓋。
[0020]顯然上述的穿刺組件在穿刺和形成人工瘺管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彩超進行定位,定位十分準確,具有可控性強、安全系數高的優(yōu)點,能夠有效避免創(chuàng)傷區(qū)域的擴大,避免了創(chuàng)傷區(qū)域大的問題;在治療過程中,第一限位結構2用于與膿腔壁22的外面接觸,避免了套筒I落入膿腔21內,同時在形成人工瘺管的過程,操作者可用手握住第一限位結構2來調整套筒I的位置,操作十分簡單且可控性強;利用治療孔3來定位烙燙區(qū)域,準確暴露電火針的烙燙區(qū)域,且能夠控制每次烙燙的區(qū)域,具有安全性能高、可控性強的優(yōu)點;套筒I由隔熱材料制成,能夠防止電火針對治療孔3以外的區(qū)域造成傷害,非常適用于輔助電火針治療膿腫。
[0021]作為一種優(yōu)選,如圖1所示,套筒I的上部環(huán)繞有向外延伸的凸緣,凸緣即為第一限位結構2,凸緣位于治療孔3的上方。采用這種結構,在穿刺時凸緣與膿腔壁22的外面接觸面積大,能夠更有效的起到阻攔作用,同時環(huán)狀的凸緣方便拿握,減小了操作的難度,同時能起到防護作用,以避免電火針燙傷膿腔壁22的外面和操作者的手。進一步,可以設置成凸緣與治療孔3之間具有間隔,以為操作者拿握凸緣和調整套筒I提供足夠的空間。
[0022]作為一種優(yōu)選,如圖1所示,治療孔3為條形孔,治療孔3的長度方向與套筒I的軸線方向一致,以減少操作過程中在上下方向上調整套筒I的頻率,通過旋轉套筒I來滿足形成人工瘺管的需求,使得操作更加簡單。在實際生產中,治療孔3的長度可以參考各種膿腔壁22的厚度進行設置,例如將治療孔3的長度設置成0.5cm或lcm,顯然,治療孔3還可以是由套筒I的上端面向下延伸的條形孔,或者是由套筒I的下端面向上延伸的條形孔,也可以是由套筒I的下端面延伸至上端面的條形孔。
[0023]作為一種改進,如圖1所示,套筒I上設有引流管,引流管由隔熱材料制成,采用這種改進,能夠在穿刺完成后快速的對膿腔21內的膿液進行引流,提升了效率,避免了膿液干擾電火針的使用效果。作為一種優(yōu)選,引流管設置為兩根,如圖1所示,兩根引流管分別為第一引流管4和第二引流管5,第一引流管4和第二引流管5均設置在套筒I的外壁上,并且第一引流管4的下端位于套筒I的下部,使得在穿刺時第一引流管4的下端能夠進入到膿腔21內進行引流,第二引流管5的下端位于治療孔3的邊緣,利用第二引流管5能夠吸取套筒I內的膿液,以方便下一步治療;如圖2所示,在引流時,第一引流管4和第二引流管5均通過負壓吸引管20與負壓引流器19相連,負壓引流器19為第一引流管4和第二引流管5提供負壓,以實現引流功能。引流管均由隔熱材料制成,避免了引流管在電火針的影響下無法正常工作。顯然,上述的第一引流管4和第二引流管5也可以設置在套筒I的內壁上。
[0024]作為一種改進,如圖1所示,穿刺針還包括針座8,針座8位于第二限位結構7的上方,針座8的下端與第二限位結構7固定連接,設置針座8以方便操作者拿握,提升了穿刺的效率。
[0025]作為一種優(yōu)選,如圖1所示,第二限位結構7為一塊圓形的擋板,操作者的手能夠輕松的抵在圓形的擋板上,更好的發(fā)力。
[0026]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該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包括上述的穿刺組件,還包括電火針和加熱組件,電火針具有針桿10,針桿10的直徑不大于套筒I的內徑,以使得針桿10能夠插入套筒I的筒腔,針桿10的下端在套筒I的筒腔內的行程不小于治療孔3的孔壁到套筒I的上端面的最大距離;加熱組件用于對針桿10進行加熱。
[0027]作為一種優(yōu)選,如圖4所示,電火針包括隔熱手柄9、端子12、連接線11和針桿10,針桿10由電熱材料制成,針桿10的上端部安裝在隔熱手柄9的下端部,端子12用于實現電連接且安裝在隔熱手柄9的上端部,連接線11用于連通端子12和針桿10,連接線11位于隔熱手柄9的內部。這種結構的電火針具有重量輕,方便拿取和操作的優(yōu)點。針桿10的材料可選擇鎳鉻合金,其溫度能夠加熱到1300攝氏度。
[0028]針對上述的電火針,如圖3所示,將加熱組件設置成包括用于放置電火針的隔熱底座13、與電源接通后能夠對針桿10進行加熱的加熱結構、用于檢測針桿10溫度的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加熱結構和電源之間的溫度控制器18;溫度傳感器與溫度控制器18相連并向溫度控制器18傳遞針桿10的溫度的檢測信號,在針桿10的溫度達到溫度控制器18的預設值時,溫度控制器18切斷電源使得加熱結構停止運行。采用上述結構,能夠精確的控制針桿10的溫度,為治療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例如溫度控制器18的預設值為1000攝氏度時,在針桿10被加熱到1000攝氏度后,溫度控制器18會立即切斷電源使得加熱結構停止運行。為了使加熱結構和溫度控制器18能夠平穩(wěn)的運行,可在加熱結構和電源之間設置穩(wěn)壓器17。
[0029]作為一種優(yōu)選,如圖4所示,隔熱底座13包括一塊底板,底板上具有兩塊間隔設置的立板,兩塊立板之間設有用于與隔熱手柄9配合以支撐電火針的支架14,加熱結構包括分別安裝在兩塊立板上的兩個電極,當電火針放置在支架14上時,端子12和針桿10分別與兩個電極接觸。具體的,兩個電極分別為與端子12對應的第二電極16和與針桿10對應的第一電極15,第一電極15可以設置成U形結構,以對針桿10進行限位。采用上述結構,電火針的加熱和拿放均十分方便。
[0030]如圖5和圖6所示,上述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的治療過程為:
A、患者取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
B、2%利多卡因將要治療的范圍局部浸潤麻醉;
C、在彩超的引導下利用穿刺組件進行穿刺,使得套筒I的下端穿過膿腔壁22進入膿腔21內,形成穿刺孔;
D、取出穿刺針并將套筒I保留在穿刺孔處,對膿腔21進行引流,排出膿腔21內的膿液;
E、在彩超的引導下調整治療孔3的位置;
F、將穿刺針放置在隔熱底座13上對針桿10進行加熱,直至斷電,然后取出電火針,將針桿10伸入到套筒I內并立即取出針桿10,這個過程中針桿10的側壁通過治療孔3對穿刺孔的側壁進行烙燙;然后繼續(xù)調整治療孔3的位置,并利用電火針對穿刺孔的側壁進行烙燙,直至在穿刺孔處形成人工瘺管;
G、通過人工瘺管放置藥捻;
H、再次消毒,敷料鋪蓋。
[0031]該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通過人工造瘺引流,并且在治療過程中能夠利用彩超引導,利用套筒I來限定電火針的位置,利用治療孔3來限定烙燙區(qū)域,電火針方便拿取且能夠精確限定加熱溫度,具有定位準確、可控性強、安全性高和創(chuàng)傷小的優(yōu)點。
[0032]本發(fā)明中的隔熱材料是指能夠滿足醫(yī)用標準的隔熱材料,具有熱穩(wěn)定性好、導熱率低的特性,可選用金屬隔熱材料或陶瓷隔熱材料。
[0033]經過多次臨床試驗證明,運用本發(fā)明所述的穿刺組件和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進行膿腫治療,具有治療周期短、損傷小、術后愈合快的優(yōu)點。并且本發(fā)明所述的穿刺組件和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尤其適用于乳腺膿腫的治療,對乳房的外形影響小,且在治療過程中可以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為乳腺膿腫微創(chuàng)治療開辟了快速和可靠的治療手段。
[0034]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等指示的方位為基于附圖1、附圖5和附圖6中的坐標系所表示的方位,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穿刺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I)和穿刺針, 所述套筒(I)由隔熱材料制成,所述套筒(I)的筒腔從上至下貫穿所述套筒(1),所述套筒(I)的側壁上設有治療孔(3),所述治療孔(3)連通所述套筒(I)的筒腔和所述套筒(I)的外部,所述套筒(I)上具有第一限位結構(2),所述第一限位結構(2)向外凸出于所述套筒(I)的外表面,所述治療孔(3)的孔壁到所述套筒(I)的下端面的最小距離小于所述第一限位結構(2)的外表面到所述套筒(I)的下端面的最小距離; 所述穿刺針包括針芯(6)和設置在所述針芯(6)上端的第二限位結構(7),所述針芯(6)的下端設有針尖,所述針芯(6)的長度大于所述套筒(I)的長度,所述針芯(6)的直徑不大于所述套筒(I)的內徑,以使得所述針芯(6)能夠插入并穿過所述套筒(I)的筒腔;所述第二限位結構(7)的外表面到所述針芯(6)的軸線的最大距離大于所述套筒(I)的內徑;所述穿刺組件在進行穿刺時,所述針芯(6)插入所述套筒(I)的筒腔且所述第二限位結構(7)抵緊所述套筒(I),所述針尖從所述套筒(I)的下端伸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I)的上部環(huán)繞有向外延伸的凸緣,所述凸緣即為所述第一限位結構(2),所述凸緣位于所述治療孔(3)的上方。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刺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孔(3)為條形孔,所述治療孔(3)的長度方向與所述套筒(I)的軸線方向一致。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刺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I)上設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由隔熱材料制成。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針還包括針座(8),所述針座(8)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結構(7)的上方,所述針座(8)的下端與所述第二限位結構(7)固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穿刺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結構(7)為一塊圓形的擋板。7.—種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穿刺組件,還包括電火針和加熱組件,所述電火針具有針桿(10),所述針桿(10)的直徑不大于所述套筒(I)的內徑,以使得所述針桿(10)能夠插入所述套筒(I)的筒腔,所述針桿(10)的下端在所述套筒(I)的筒腔內的行程不小于所述治療孔(3)的孔壁到所述套筒(I)的上端面的最大距離;所述加熱組件用于對所述針桿(10)進行加熱。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火針包括隔熱手柄(9 )、端子(12 )、連接線(11)和所述針桿(1 ),所述針桿(1 )由電熱材料制成,所述針桿(1 )的上端部安裝在所述隔熱手柄(9)的下端部,所述端子(12)用于實現電連接且安裝在所述隔熱手柄(9)的上端部,所述連接線(11)用于連通所述端子(12)和所述針桿(10),所述連接線(11)位于隔熱手柄(9)的內部。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組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電火針的隔熱底座(13)、與電源接通后能夠對所述針桿(10)進行加熱的加熱結構、用于檢測所述針桿(10)溫度的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加熱結構和電源之間的溫度控制器(18);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溫度控制器(18)相連并向所述溫度控制器(18)傳遞所述針桿(10)的溫度的檢測信號,在所述針桿(10)的溫度達到所述溫度控制器(18)的預設值時,所述溫度控制器(18)切斷電源使得所述加熱結構停止運行。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火針微創(chuàng)治療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底座(13)包括一塊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兩塊間隔設置的立板,兩塊立板之間設有用于與所述隔熱手柄(9)配合以支撐所述電火針的支架(14),所述加熱結構包括分別安裝在兩塊所述立板上的兩個電極,當所述電火針放置在所述支架(14)上時,所述端子(12)和所述針桿(10)分別與兩個所述電極接觸。
【文檔編號】A61B18/08GK106073888SQ201610376183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31日
【發(fā)明人】呂鋼
【申請人】呂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