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壓膜裝置,屬于自動生產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復合膜的材料包括任何可能的材料結合,層壓法是生產制備復合膜材料的常用方法,常用的輥壓機通常采用機械方式調節(jié)壓輥間距,如采用螺母來調節(jié)輥軸的上下位置,此種方式較為費力,此外,常用的壓輥裝置,輥軸均為水平方向安裝,因此壓輥前后的放卷、收卷裝置也需要采用水平軸向設置,而對于豎直軸向的放卷、收卷裝置則無法適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電動調節(jié)輥距、且進行豎直軸向壓輥的壓膜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壓膜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有滑臺一和滑臺二,所述滑臺一和滑臺二上分別卡接有滑軌一和滑軌二,所述滑軌一和滑軌二互相平行,長方形平臺橫跨滑軌一和滑軌二并與兩者固定連接,所述平臺下方與驅動裝置一相連,所述平臺前部設置有滑軌三,所述滑軌三上安裝有兩個小滑臺,所述平臺后部設置有驅動裝置二,所述驅動裝置二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彎臂,兩個所述彎臂分別與兩個小滑臺相連,所述小滑臺上垂直安裝有輥輪軸座,所述輥輪軸座上安裝有輥輪,所述輥輪轉軸與電機相連接,所述電機帶動兩個輥輪相向轉動。
所述輥輪軸座包括一個底座,底座上連接垂直的立架,所述立架前側面上下端設置有伸出的軸架,所述軸架前端有供輥輪轉軸穿過的軸孔。
所述驅動裝置二為雙向雙軸氣缸。
所述驅動裝置一為電缸。
所述滑軌二的中部設置有限位塊。
所述滑軌一和滑軌二的長度長于所述機架上平面的長度。
所述輥輪內有加熱裝置。
需要輥壓兩層膜材料經豎直的放卷裝置放出后,穿過壓膜裝置的兩個輥輪間的間隙,啟動雙向雙軸氣缸,使兩個輥輪間壓緊,隨后電機帶動輥輪相向轉動,將復合膜壓緊后再向外牽拉,送往復合膜收卷裝置。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壓膜裝置,平臺上的雙向雙軸氣缸,能夠根據(jù)加工需要靈活調節(jié)兩個輥輪軸座之間的間距,進而調節(jié)兩個輥輪之間的間距;豎直設置的輥軸,使其能與豎直軸向的放卷、收卷裝置配合;限位塊的設置,使兩個小滑臺向中心運動至限位塊即停止,即避免了兩個輥輪的過力擠壓;加熱裝置的設置,實現(xiàn)了復合膜的快速壓合,且復合膜結合牢固。
因此,本發(fā)明能夠電動調節(jié)輥距,操作省力簡便,且適合與豎直軸向的放卷、收卷裝置配合,適合應用于復合膜的生產制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和2顯示的一種壓膜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有滑臺一1和滑臺二2,所述滑臺一1和滑臺二2上分別卡接有滑軌一3和滑軌二4,所述滑軌一3和滑軌二4互相平行,長方形平臺5橫跨滑軌一3和滑軌二4并與兩者固定連接,所述平臺5下方與驅動裝置一6相連,所述平臺5前部設置有滑軌三7,所述滑軌三7上安裝有兩個小滑臺8,所述平臺5后部設置有驅動裝置二9,所述驅動裝置二9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彎臂10,兩個所述彎臂10分別與兩個小滑臺8相連,所述小滑臺8上垂直安裝有輥輪軸座,所述輥輪軸座上安裝有輥輪11,所述輥輪11的轉軸與電機相連接,所述電機帶動兩個輥輪11相向轉動。
所述輥輪軸座包括一個底座12,底座上連接垂直的立架13,所述立架13前側面上下端設置有伸出的軸架14,所述軸架14前端有供輥輪轉軸穿過的軸孔。
所述驅動裝置二9為雙向雙軸氣缸。
所述驅動裝置一6為電缸。
所述滑軌三7的中部設置有限位塊。
所述滑滑軌一3和滑軌二4的長度長于所述機架上平面的長度。
所述輥輪11內有加熱裝置。
需要輥壓兩層膜材料經豎直的放卷裝置放出后,穿過壓膜裝置的兩個輥輪11間的間隙,啟動雙向雙軸氣缸,使兩個輥輪11間壓緊,隨后電機帶動輥輪11相向轉動,將復合膜壓緊后再向外牽拉,送往復合膜收卷裝置。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