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立體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立體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立體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顯示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已經不能滿足于二維(Two Dimensions, 2D)的平面顯示圖像,而是需要有三維(Three Dimensions, 3D)的立體顯示裝置來提供有深度感的、更為全面的信息。三維立體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左眼與右眼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在觀看景物時兩眼的觀察角度略有不同,該觀察角度的不同使得左眼看到左圖像、右眼看到右圖像,左圖像與右圖像不相同,經大腦合成后就會產生立體感覺,達到觀賞三維立體顯示圖像的目的?,F有的實現觀賞三維立體顯示圖像的方案,包括 一、人們首先用兩臺攝像機模仿人的左眼和右眼對同一景物同時拍攝電影,然后把兩部電影同步放映在一個屏幕上,此時觀看者需要佩戴上一個偏振光眼鏡,就可以觀賞三維立體顯示圖像了;二、觀看者佩戴好快門眼鏡,在左三維立體顯示圖像被掃描出現于顯示器的屏幕上時,控制快門眼鏡左電子液晶快門即左鏡片為開啟狀態(tài),快門眼鏡右電子液晶快門即右鏡片為關閉狀態(tài),反之,在右三維立體顯示圖像被掃描出現于顯示器的屏幕上時,控制快門眼鏡右電子液晶快門即右鏡片為開啟狀態(tài),快門眼鏡左電子液晶快門即左鏡片為關閉狀態(tài),從而使觀看者可以看到左或右三維立體顯示圖像,達到觀賞三維立體顯示圖像的目的;三、讓觀看者佩戴上頭盔式的眼鏡,該眼鏡的左鏡片和右鏡片各是一個微型顯示器,左鏡片放映左眼圖像,右鏡片放映右眼圖像,因此會使人感覺如同進入一個有立體感的虛擬環(huán)境之中。綜上所述,現有的立體顯示裝置不具備在水平方向上可以顯示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在垂直方向上也可以顯示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的功能,無法實現觀看者能夠通過裸眼達到觀賞三維立體顯示圖像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顯示器、調光裝置;所述顯示器,用于生成圖像信號光線;所述調光裝置,設置于所述顯示器所生成的圖像信號光線的傳遞路徑上,包括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顯示方向檢測裝置、第一電場提供裝置,第二電場提供裝置、電致變色裝置;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用于接收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圖像顯示為二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或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0014]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用于檢測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檢測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與所述電致變色裝置中第一導電層、第二導電層相電連接,用于根據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所接收到的圖像顯示格式指令,以及根據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的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時,不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不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 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時,向所述第ー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不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與所述電致變色裝置中第二導電層、第三導電層相電連接,用于根據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所接收到的圖像顯示格式指令,以及根據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的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時,不向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不向所述第ニ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時,不向所述第ニ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向所述第ニ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所述電致變色裝置,包括由所述顯示器側起,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基板、第一導電層、第一電致變色層、第ー電解質層、第二導電層、第二電致變色層、第二電解質層、第三導電層、第二基板;或由所述顯示器側起,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基板、第一導電層、第一電解質層、第ー電致變色層、第二導電層、第二電致變色層、第二電解質層、第三導電層、第二基板;或由所述顯示器側起,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基板、第一導電層、第一電致變色層、第一電解質層、第二導電層、第二電解質層、第二電致變色層、第三導電層、第二基板;或由所述顯示器側起,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基板、第一導電層、第一電解質層、第ー電致變色層、第二導電層、第二電解質層、第二電致變色層、第三導電層、第二基板;[0028]所述第一基板,用于透過所述顯示器所生成的圖像信號光線;所述第一導電層,與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相電連接,用于透過所述第一基板所透過光線;所述第一電致變色層,包括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電致變色片,其設置于水平方向上,其根據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的電性導通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用于在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不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時,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所述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在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時,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不透過所述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 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透光間隙,其設置于所述多個第一電致變色片之間的間距上,其設置于水平方向上,用于在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不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吋,透過所述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在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時,透過所述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所述第一電解質層,用于提供離子給所述第一電致變色片,使所述第一電致變色片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所述第二導電層,與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相電連接,與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相電連接,用于透過所述第一電致變色層所透過的光線;所述第二電致變色層,包括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電致變色片,其設置于垂直方向上,其根據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的電性導通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用于在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不向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時,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所述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在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向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時,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不透過所述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透光間隙,其設置于所述多個第二電致變色片之間的間距上,其設置于垂直方向上,用于在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不向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時,透過所述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在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向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時,透過所述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所述第二電解質層,用于提供離子給所述第二電致變色片,使所述第二電致變色片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所述第三導電層,與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相電連接,用于透過所述第二電致變色層所透過的光線;所述第二基板,用于透過所述第三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包括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所述第二導電層包括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所述第三導電層包括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其中,所述第一電解質層包括可印刷的電解質油墨;所述第二電解質層包括可印刷的電解質油墨。其中,所述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電致變色片的寬度總和與所述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透光間隙的寬度總和的和,與所述顯示器的行寬或列高相等。
·[0047]其中,所述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電致變色片的寬度總和與所述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透光間隙的寬度總和的和,與所述顯示器的行寬或列高相等。其中,所述第一電致變色片包括可印刷的電致變色油墨,或電致變色薄膜,或電致變色玻璃,或電控透光薄膜。其中,所述第二電致變色片包括可印刷的電致變色油墨,或電致變色薄膜,或電致變色玻璃,或電控透光薄膜。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可印刷的透明油墨、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可印刷的透明油墨、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其中,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包括電源;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包括電源;所述顯示器,包括電視,或電腦,或投影機,或導航儀,或手機,或相機。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的電極關系,包括所述第一導電層為電源正極、所述第二導電層為電源負極、所述第三導電層為電源正極;或所述第一導電層為電源負極、所述第二導電層為電源正極、所述第三導電層為電源負極。本實用新型立體顯示裝置應用顯示器生成圖像信號光線,第一基板透過顯示器所生成的圖像信號光線,第一導電層透過第一基板所透過的光線,第一電解質層提供離子給第一電致變色片,使第一電致變色片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第二電解質層提供離子給第二電致變色片,使第ニ電致變色片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時,第一電場提供裝置不向第一導電層、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第二電場提供裝置不向第二導電層、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第一電致變色層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第二電致變色層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此時使得左眼看到的圖像與右眼看到的圖像相同,得到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時,第一電場提供裝置向第一導電層、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第二電場提供裝置不向第二導電層、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第一電致變色層變成部分透明狀態(tài),部分不透明狀態(tài),部分透過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部分不透過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形成狹縫光柵,第二電致變色層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形成狹縫光柵,此時使得左眼看到左圖像、右眼看到右圖像,左圖像與右圖像不相同,經大腦合成后就會產生立體感覺,得到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第一電場提供裝置不向第一導電層、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第二電場提供裝置向第二導電層、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第一電致變色層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第二電致變色層變成部分透明狀態(tài),部分不透明狀態(tài),部分透過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部分不透過第二導電層所 透過的光線,形成狹縫光柵,此時使得左眼看到左圖像、右眼看到右圖像,左圖像與右圖像不相同,經大腦合成后就會產生立體感覺,得到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從而達到實現使立體顯示裝置具備在水平方向上可以顯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也可以顯示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在垂直方向上可以顯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也可以顯示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的功能,實現觀看者能夠通過裸眼達到觀賞三維立體顯示圖像的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立體顯示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致變色裝置的第二種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致變色裝置的第三種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致變色裝置的第四種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應用狹縫光柵實現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影像的原理,包括根據視差障礙原理使影像交互排列,通過細長的光柵后才由左眼、右眼捕捉觀察,由于進入左眼、右眼的影像因視差障礙被分開,造成兩眼的觀察角度略有不同,該觀察角度的不同使得左眼看到左圖像、右眼看到右圖像,左圖像與右圖像不相同,經大腦合成后就會產生立體感覺,達到觀賞三維立體顯示圖像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ー種立體顯示裝置,應用于立體顯示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立體顯示裝置應用顯示器生成圖像信號光線,第一基板透過顯示器所生成的圖像信號光線,第ー導電層透過第一基板所透過的光線,第一電解質層提供離子給第一電致變色片,使第一電致變色片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第二電解質層提供離子給第二電致變色片,使第二電致變色片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時,第一電場提供裝置不向第一導電層、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第二電場提供裝置不向第二導電層、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第一電致變色層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第二電致變色層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此時使得左眼看到的圖像與右眼看到的圖像相同,得到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時,第一電場提供裝置向第一導電層、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第二電場提供裝置不向第二導電層、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第一電致變色層變成部分透明狀態(tài),部分不透明狀態(tài),部分透過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部分不透過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形成狹縫光柵,第二電致變色層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形成狹縫光柵,此時使得左眼看到左圖像、右眼看到右圖像,左圖像與右圖像不相同,經大腦合成后就會產生立體感覺,得到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 像;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第一電場提供裝置不向第一導電層、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第二電場提供裝置向第二導電層、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第一電致變色層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第二電致變色層變成部分透明狀態(tài),部分不透明狀態(tài),部分透過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部分不透過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形成狹縫光柵,此時使得左眼看到左圖像、右眼看到右圖像,左圖像與右圖像不相同,經大腦合成后就會產生立體感覺,得到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從而達到實現使立體顯示裝置具備在水平方向上可以顯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也可以顯示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在垂直方向上可以顯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也可以顯示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的功能,實現觀看者能夠通過裸眼達到觀賞三維立體顯示圖像的目的。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歩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請參見圖I和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立體顯示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該立體顯示裝置包括顯示器I、調光裝置2 ;顯示器I,用于生成圖像信號光線;調光裝置2,設置于顯示器I所生成的圖像信號光線的傳遞路徑上,包括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電致變色裝置25 ;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用于接收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圖像顯示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或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用于檢測顯示器I的顯示方向,檢測顯示器I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0079]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與電致變色裝置25中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相電連接,用于根據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所接收到的圖像顯示格式指令,以及根據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檢測出的顯示器I的顯示方向,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接收到圖像顯示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檢測出顯示器I的顯不方向為水平方向時,不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接收到圖像顯示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檢測出顯示器I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不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檢測出顯示器I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時,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檢測出顯示器I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不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與電致變色裝置25中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相電連接,用于根據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所接收到的圖像顯示格式指令,以及根據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檢測出的顯示器I的顯示方向,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接收到圖像顯示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檢測出顯示器I的顯不方向為水平方向時,不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接收到圖像顯示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檢測出顯示器I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不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檢測出顯示器I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時,不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檢測出顯示器I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電致變色裝置25,包括由顯示器I側起,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基板251、第一導電層252、第一電致變色層253、第一電解質層254、第二導電層255、第二電致變色層256、第二電解質層257、第三導電層258、第二基板259 ;第一基板251,用于透過顯示器I所生成的圖像信號光線;第一導電層252,與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相電連接,用于透過第一基板251所透過光線;第一電致變色層253,包括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其設置于水平方向上,其根據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的電性導通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用于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不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不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透光間隙2532,其設置于該多個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之間的間距上,其設置于水平方向上,用于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不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第一電解質層254,用于提供離子給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使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 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第二導電層255,與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相電連接,與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相電連接,用于透過第一電致變色層253所透過的光線;第二電致變色層256,包括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其設置于垂直方向上,其根據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的電性導通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用于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不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不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透光間隙2562,其設置于該多個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之間的間距上,其設置于垂直方向上,用于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不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第二電解質層257,用于提供離子給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使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第三導電層258,與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相電連接,用于透過第二電致變色層256所透過的光線;第二基板259,用于透過第三導電層258所透過光線。其中,本實用新型電致變色裝置25還包括第二種結構,請參見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致變色裝置25的第二種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該電致變色裝置25的第二種結構包括由顯不器I側起,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基板251、第一導電層252、第一電解質層254、第一電致變色層253、第二導電層255、第二電致變色層256、第二電解質層257、第三導電層258、第ニ基板259 ;第一基板251,用于透過顯示器I所生成的圖像信號光線;第一導電層252,與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相電連接,用于透過第一基板251所透過光線;第一電解質層254,用于提供離子給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使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第一電致變色層253,包括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其設置于水平方向上,其根據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的電性導通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用于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不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不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透光間隙2532,其設置于該多個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之間的間距上,其設置于水平方向上,用于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不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 線;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第二導電層255,與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相電連接,與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相電連接,用于透過第一電致變色層253所透過的光線;第二電致變色層256,包括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其設置于垂直方向上,其根據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的電性導通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用于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不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不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透光間隙2562,其設置于該多個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之間的間距上,其設置于垂直方向上,用于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不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第二電解質層257,用于提供離子給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使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第三導電層258,與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相電連接,用于透過第二電致變色層256所透過的光線;第二基板259,用于透過第三導電層258所透過的光線。其中,本實用新型電致變色裝置25還包括第三種結構,請參見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致變色裝置25的第三種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該電致變色裝置25的第三種結構包括由顯不器I側起,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基板251、第一導電層252、第一電致變色層253、第一電解質層254、第二導電層255、第二電解質層257、第二電致變色層256、第三導電層258、第ニ基板259 ;[0116]第一基板251,用于透過顯示器I所生成的圖像信號光線;第一導電層252,與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相電連接,用于透過第一基板251所透過光線;第一電致變色層253,包括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其設置于水平方向上,其根據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的電性導通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用于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不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不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透光間隙2532,其設置于該多個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之間的間距上,其設置于水平方向上,用于在第一電場提供 裝置23不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第一電解質層254,用于提供離子給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使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第二導電層255,與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相電連接,與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相電連接,用于透過第一電致變色層253所透過的光線;第二電解質層257,用于提供離子給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使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第二電致變色層256,包括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其設置于垂直方向上,其根據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的電性導通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用于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不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不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透光間隙2562,其設置于該多個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之間的間距上,其設置于垂直方向上,用于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不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第三導電層258,與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相電連接,用于透過第二電致變色層256所透過的光線;第二基板259,用于透過第三導電層258所透過的光線。其中,本實用新型電致變色裝置25還包括第四種結構,請參見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致變色裝置25的第四種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該電致變色裝置25的第四種結構包括由顯不器I側起,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基板251、第一導電層252、第一電解質層254、第一電致變色層253、第二導電層255、第二電解質層257、第二電致變色層256、第三導電層258、第ニ基板259 ;第一基板251,用于透過顯示器I所生成的圖像信號光線;第一導電層252,與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相電連接,用于透過第一基板251所透過光線;第一電解質層254,用于提供離子給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使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第一電致變色層253,包括
·[0134]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其設置于水平方向上,其根據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的電性導通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用于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不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不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透光間隙2532,其設置于該多個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之間的間距上,其設置于水平方向上,用于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不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第二導電層255,與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相電連接,與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相電連接,用于透過第一電致變色層253所透過的光線;第二電解質層257,用于提供離子給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使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第二電致變色層256,包括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其設置于垂直方向上,其根據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的電性導通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用于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不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不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透光間隙2562,其設置于該多個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之間的間距上,其設置于垂直方向上,用于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不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在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時,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0141]第三導電層258,與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相電連接,用于透過第二電致變色層256所透過的光線;第二基板259,用于透過第三導電層258所透過的光線。其中,第一導電層252包括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其中,第二導電層255包括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其中,第三導電層258包括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 化銦錫ITO導電玻璃。其中,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包括可印刷的電致變色油墨,或電致變色薄膜,或電致變色玻璃,或電控透光薄膜。其中,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包括可印刷的電致變色油墨,或電致變色薄膜,或電致變色玻璃,或電控透光薄膜。其中,第一電解質層254包括可印刷的電解質油墨。其中,第二電解質層257包括可印刷的電解質油墨。其中,第一基板251包括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其中,第二基板259包括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其中,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包括電源。其中,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包括電源。其中,顯示器I包括電視,或電腦,或投影機,或導航儀,或手機,或相機。其中,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的電極關系,可以是第一導電層252為電源正極、第二導電層255為電源負極、第三導電層258為電源正極;也可以是第一導電層252為電源負極、第二導電層255為電源正極、第三導電層258為電源負極。其中,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提供給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導255的電場大小與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提供給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導258的電場大小的關系,包括第ー電場提供裝置23提供給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導255的電場大小與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提供給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導258的電場大小相等;或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提供給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導255的電場大小與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提供給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導258的電場大小不相等。其中,該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的寬度總和與該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透光間隙2532的寬度總和的和,與該顯示器I的行寬或列高相等。其中,該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的寬度總和與該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透光間隙2562的寬度總和的和,與該顯示器I的行寬或列高相等。本實用新型立體顯示裝置應用顯示器I生成圖像信號光線,第一基板251透過顯示器I所生成的圖像信號光線,第一導電層252透過第一基板251所透過的光線,第一電解質層254提供離子給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使第一電致變色片2531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第二電解質層257提供離子給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使第二電致變色片2561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接收到圖像顯示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檢測出顯示器I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時,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不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不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第一電致變色層253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第二電致變色層256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此時使得左眼看到的圖像與右眼看到的圖像相同,得到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 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檢測出顯示器I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時,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不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第一電致變色層253變成部分透明狀態(tài),部分不透明狀態(tài),部分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部分不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形成狹縫光柵,第二電致變色層256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形成狹縫光柵,此時使得左眼看到左圖像、右眼看到右圖像,左圖像與右圖像不相同,經大腦合成后就會產生立體感覺,得到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在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21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顯示方向檢測裝置22檢測出顯示器I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第一電場提供裝置23不向第一導電層252、第二導電層255提供電場,第二電場提供裝置24向第二導電層255、第三導電層258提供電場,第一電致變色層253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第一導電層252所透過的光線,第二電致變色層256變成部分透明狀態(tài),部分不透明狀態(tài),部分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部分不透過第二導電層255所透過的光線,形成狹縫光柵,此時使得左眼看到左圖像、右眼看到右圖像,左圖像與右圖像不相同,經大腦合成后就會產生立體感覺,得到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從而達到實現使立體顯示裝置具備在水平方向上可以顯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也可以顯示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在垂直方向上可以顯示ニ維的平面顯示圖像,也可以顯示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的功能,實現觀看者能夠通過裸眼達到觀賞三維立體顯示圖像的目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ー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ー個實體或操作區(qū)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者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含”、“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統(tǒng)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
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ー個......”限定的要素,并不
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設備或者裝置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對于本實用新型立體顯示裝置,實現的形式是多種多祥的。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 L
ο ΓΓ J
權利要求1.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顯示器、調光裝置; 所述顯示器,用于生成圖像信號光線; 所述調光裝置,設置于所述顯示器所生成的圖像信號光線的傳遞路徑上,包括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顯示方向檢測裝置、第一電場提供裝置,第二電場提供裝置、電致變色裝置; 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用于接收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圖像顯示為二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或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 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用于檢測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檢測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 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與所述電致變色裝置中第一導電層、第二導電層相電連接,用于根據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所接收到的圖像顯示格式指令,以及根據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的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二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時,不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 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二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不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 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時,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 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不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 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與所述電致變色裝置中第二導電層、第三導電層相電連接,用于根據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所接收到的圖像顯示格式指令,以及根據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的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二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時,不向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 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二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不向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 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時,不向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 在所述圖像顯示格式指令接收裝置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格式指令且所述顯示方向檢測裝置檢測出所述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向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 所述電致變色裝置,包括 由所述顯示器側起,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基板、第一導電層、第一電致變色層、第一電解質層、第二導電層、第二電致變色層、第二電解質層、第三導電層、第二基板; 或由所述顯不器側起,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基板、第一導電層、第一電解質層、第一電致變色層、第二導電層、第二電致變色層、第二電解質層、第三導電層、第二基板; 或由所述顯示器側起,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基板、第一導電層、第一電致變色層、第一電解質層、第二導電層、第二電解質層、第二電致變色層、第三導電層、第二基板; 或由所述顯不器側起,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基板、第一導電層、第一電解質層、第一電致變色層、第二導電層、第二電解質層、第二電致變色層、第三導電層、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用于透過所述顯示器所生成的圖像信號光線; 所述第一導電層,與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相電連接,用于透過所述第一基板所透過光線; 所述第一電致變色層,包括 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電致變色片,其設置于水平方向上,其根據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的電性導通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用于在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不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時,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所述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在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時,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不透過所述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 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透光間隙,其設置于所述多個第一電致變色片之間的間距上,其設置于水平方向上,用于在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不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時,透過所述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在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向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提供電場時,透過所述第一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 所述第一電解質層,用于提供離子給所述第一電致變色片,使所述第一電致變色片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 所述第二導電層,與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相電連接,與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相電連接,用于透過所述第一電致變色層所透過的光線; 所述第二電致變色層,包括 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電致變色片,其設置于垂直方向上,其根據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的電性導通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用于在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不向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時,變成透明狀態(tài),透過所述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在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向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時,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不透過所述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 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透光間隙,其設置于所述多個第二電致變色片之間的間距上,其設置于垂直方向上,用于在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不向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時,透過所述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在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向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提供電場時,透過所述第二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所述第二電解質層,用于提供離子給所述第二電致變色片,使所述第二電致變色片產生氧化或還原的可逆反應而產生顏色變化,包括去色變成透明狀態(tài),或著色變成不透明狀態(tài); 所述第三導電層,與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相電連接,用于透過所述第二電致變色層所透過的光線; 所述第二基板,用于透過所述第三導電層所透過的光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層包括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 所述第二導電層包括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 所述第三導電層包括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解質層包括可印刷的電解質油墨; 所述第二電解質層包括可印刷的電解質油墨。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電致變色片的寬度總和與所述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一透光間隙的寬度總和的和,與所述顯示器的行寬或列高相坐寸ο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電致變色片的寬度總和與所述多個等間距的且大小相同的以及表現形式為長方形的第二透光間隙的寬度總和的和,與所述顯示器的行寬或列高相坐寸ο
6.如權利要求I或4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致變色片包括可印刷的電致變色油墨,或電致變色薄膜,或電致變色玻璃,或電控透光薄膜。
7.如權利要求I或5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致變色片包括可印刷的電致變色油墨,或電致變色薄膜,或電致變色玻璃,或電控透光薄膜。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可印刷的透明油墨、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可印刷的透明油墨、可印刷的透明導電油墨,或可導電的塑料薄膜,或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場提供裝置包括電源; 所述第二電場提供裝置包括電源; 所述顯示器,包括電視,或電腦,或投影機,或導航儀,或手機,或相機。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三導電層的電極關系,包括 所述第一導電層為電源正極、所述第二導電層為電源負極、所述第三導電層為電源正極;或所述第一導電層為電源負極、所述第二導電層為電源正極、所述第三導電層為電源負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在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二維的平面顯示圖像的指令時,第一電致變色層和第二電致變色層都變成透明狀態(tài),得到二維的平面顯示圖像;在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指令且檢測出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水平方向時,第一電致變色層形成狹縫光柵,第二電致變色層變成透明狀態(tài),在接收到圖像顯示為三維的立體顯示圖像的指令且檢測出顯示器的顯示方向為垂直方向時,第一電致變色層變成透明狀態(tài),第二電致變色層形成狹縫光柵,得到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從而達到實現使立體顯示裝置具備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都可以顯示二維的平面顯示圖像,也可以顯示裸眼可視的三維立體顯示圖像的功能。
文檔編號H04N13/04GK202631855SQ20122016976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19日
發(fā)明者劉美鴻 申請人:深圳市億思達顯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