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溫氧化物薄膜熱電模塊,屬于功能薄膜材料及器件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氧化物基熱電材料相比傳統(tǒng)合金熱電材料,具有高溫性能穩(wěn)定、抗氧化性和無毒性等優(yōu)點,受到廣泛關(guān)注,氧化物薄膜熱電模塊也成為新興研究焦點。
然而,以塊材熱電模塊為基礎(chǔ)逐漸發(fā)展、演變形成的氧化物薄膜熱電模塊,其模塊結(jié)構(gòu)并沒有脫離傳統(tǒng)π型模塊的構(gòu)型,即P、N型氧化物薄膜在基底同一表面平行、交替排列并由金電極串聯(lián)聯(lián)結(jié),如附圖1所示。π型薄膜熱電模塊雖然從原理上可實現(xiàn)模塊的溫差-電轉(zhuǎn)換,但P-N熱電對集成度小,沒有體現(xiàn)出薄膜材料低維、構(gòu)型靈活的優(yōu)勢,模塊單位面積的輸出功率密度較小,且金電極用量大,模塊制造成本較高。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現(xiàn)有π型薄膜熱電模塊功率密度小、電極成本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溫氧化物薄膜熱電模塊,包括至少一組熱電對,所述熱電對由P型氧化物薄膜和N型氧化物薄膜組成,P型氧化物薄膜和N型氧化物薄膜分別生長于雙面拋光單晶基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P型氧化物薄膜和N型氧化物薄膜呈X形交叉分布,P型氧化物薄膜和N型氧化物薄膜由電極依次連接,形成兩個串聯(lián)通路。
優(yōu)選的,本實用新型P型氧化物薄膜和N型氧化物薄膜呈X形交叉分布,交叉夾角為10°~90°。
優(yōu)選的,本實用新型所述雙面拋光單晶基底的厚度0.1~0.5mm,長度10~50mm,寬度5~20mm,表面拋光等級Ra≤15?。
本實用新型所述電極為所有可以實現(xiàn)P型氧化物薄膜和N型氧化物薄膜的電串聯(lián)的電極,優(yōu)選電極為金電極。
優(yōu)選的,本實用新型所述電極位于雙面拋光單晶基底的側(cè)面,實現(xiàn)P型氧化物薄膜和N型氧化物薄膜的電串聯(lián)。
本實用新型所述P型氧化物薄膜是指所有空穴作為主要載流子的薄膜材料,為現(xiàn)有材料,例如Ca3Co4O9、Sr3Co4O9、CaxCoO2、SrxCoO2、NaxCoO2、CuCrO2、CuAlO2等薄膜。
本發(fā)明所述N型氧化物薄膜是指所有電子作為主要載流子的薄膜材料,為現(xiàn)有材料,例如ZnO、CaMnO3、SrTiO3、In2O3等薄膜。
本實用新型雙面拋光單晶基底為常規(guī)襯底,例如Al2O3(0001)、LaAlO3(100)、SrTiO3(100)、(LaxSr1-x)(AlyTa1-y)O3(100)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相同技術(shù)極限所能達(dá)到的最小薄膜寬度和薄膜間距下,模塊集成度顯著提高,單位面積上的輸出功率密度顯著增大;在相同工作條件下,達(dá)到相同輸出功率或輸出電壓所需占用的空間和基底用料減少;顯著減少了電極用量,制造成本降低。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shù)π型氧化物薄膜熱電模塊的構(gòu)型。
圖2為本實用新型高溫氧化物薄膜熱電模塊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高溫氧化物薄膜熱電模塊的側(cè)視圖。
圖4為實施例1中高溫氧化物薄膜熱電模塊的俯視圖。
圖中:1-熱電對;11- P型氧化物薄膜;12- N型氧化物薄膜;2-雙面拋光單晶基底;3-電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jìn)一步詳細(xì)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所述內(nèi)容。
實施例1
一種高溫氧化物薄膜熱電模塊,參見附圖4,包括兩組熱電對1,所述熱電對由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組成,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分別生長于雙面拋光單晶基底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呈X形交叉分布,夾角為90°;金電極3位于單晶基底的側(cè)面,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由金電極3依次連接,形成兩個串聯(lián)通路。
本實施例中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分別選用P-Ca3Co4O9和N-ZnO薄膜;雙面拋光單晶基底選用Al2O3(0001),長×寬×厚=10mm×5mm×0.1mm,表面拋光等級Ra=15 ?。
本實施例的高溫氧化物薄膜熱電模塊,在相同技術(shù)極限所能達(dá)到的最小薄膜寬度和薄膜間距下,P-N薄膜熱電對的集成度提高,單位面積模塊的輸出功率密度顯著提高,在相同工作條件下,達(dá)到相同輸出功率或輸出電壓所需占用的空間和基底用料減少,且金電極用量減少,制造成本降低。
實施例2
一種高溫氧化物薄膜熱電模塊,參見附圖2、3,包括五組熱電對1,所述熱電對由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組成,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分別生長于雙面拋光單晶基底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呈X形交叉分布,夾角為60°;金電極3位于單晶基底的側(cè)面,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由金電極3依次連接,形成兩個串聯(lián)通路。
本實施例中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分別選用P- CaxCoO2和N- CaMnO3薄膜;雙面拋光單晶基底選用LaAlO3(100),長×寬×厚=30mm×10mm×0.5mm,表面拋光等級Ra=10 ?。
本實施例的高溫氧化物薄膜熱電模塊,在相同技術(shù)極限所能達(dá)到的最小薄膜寬度和薄膜間距下,P-N薄膜熱電對的集成度提高,單位面積模塊的輸出功率密度顯著提高,在相同工作條件下,達(dá)到相同的輸出功率或輸出電壓所需占用的空間和基底用料減少,且金電極用量減少,制造成本降低。
實施例3
一種高溫氧化物薄膜熱電模塊,參見附圖2、3,包括五組熱電對1,所述熱電對由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組成,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分別生長于雙面拋光單晶基底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呈X形交叉分布,夾角為10°;金電極3位于單晶基底的側(cè)面,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由金電極3依次連接,形成兩個串聯(lián)通路。
本實施例中P型氧化物薄膜11和N型氧化物薄膜12分別選用P-CuCrO2和N-In2O3薄膜;雙面拋光單晶基底選用(LaxSr1-x)(AlyTa1-y)O3(100),長×寬×厚=50mm×20mm×0.1mm,表面拋光等級Ra=5 ?。
本實施例的高溫氧化物薄膜熱電模塊,在相同技術(shù)極限所能達(dá)到的最小薄膜寬度和薄膜間距下,P-N薄膜熱電對的集成度提高,單位面積模塊的輸出功率密度顯著提高,在相同工作條件下,達(dá)到相同的輸出功率或輸出電壓所需占用的空間和基底用料減少,且金電極用量減少,制造成本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