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背景技術: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系被稱為濕式太陽能電池或格雷茨爾電池(Gratzel cell) 等,具有在由透明的導電性玻璃板(層壓了透明導電膜的透明電極)上燒結(jié)二氧化鈦粉末等、讓其吸附染料而形成的二氧化鈦層等的多孔半導體層和導電性玻璃板(導電性基板) 構(gòu)成的對向電極之間配置碘溶液作為電解液的簡易構(gòu)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發(fā)電機制如下。由多孔半導體層所吸附的染料吸收從作為受光面的透明導電性玻璃板面所入射的光,而引發(fā)電子激發(fā),該經(jīng)激發(fā)的電子將朝半導體移動,并被引導到導電性玻璃中。接著, 返回于對向電極中的電子將經(jīng)由碘等電解液而被引導到失去電子的染料中,使染料再生。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由于材料廉價,在制作時并不需要龐大的設備,因而屬于備受矚目的低成本太陽能電池,為求更進一步低成本化,研究例如省略高價透明導電膜。作為省略透明導電膜的方法之一,有如取代玻璃表面上的透明導電膜,改為進行由導電性金屬構(gòu)成的布線。但是,在此情況下,入射光的其中一部分會遭金屬布線部分所遮蔽,導致效率降低。為改善此情況,例如公開有在未設有透明導電膜(其成為光照射側(cè))的透明基板上,形成擔載染料半導體層,并在擔載染料半導體層上配置有孔集電極的光電轉(zhuǎn)換組件 (參照專利文獻1)。有孔集電極為網(wǎng)狀或格子狀構(gòu)造,在多孔半導體對基板的涂布膜上載置該集電極,并以500°C進行30分鐘燒成而成。另外,例如公開有將集電極形成線狀、篩網(wǎng)狀或多孔狀的光電轉(zhuǎn)換裝置(參照專利文獻幻。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對于集電極形成為多孔狀,沒有記載具體的多孔構(gòu)造及該多孔構(gòu)造的制作方法等。[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H83941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7-200559號公報然而,上述各現(xiàn)有技術均在實現(xiàn)更進一步的發(fā)電效率提升方面,還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為有鑒于上述課題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實現(xiàn)發(fā)電效率更進一步提升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本發(fā)明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為包括透明基板、導電性基板、多孔半導體層及導電性金屬層,且密封電解質(zhì)而成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該導電性基板成為陰極,該多孔半導體層在該透明基板與該導電性基板之間,靠近或接觸該透明基板而配置且吸附染料, 該導電性金屬層接觸在該多孔半導體層的與該透明基板相反的一側(cè)而配置并成為陽極,其
3特征在于該導電性金屬層由具有貫通孔的金屬多孔體形成,且該金屬多孔體的多個孔以各向同性的方式連通。另外,本發(fā)明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較佳地,所述金屬多孔體為金屬微粒的燒結(jié)體。另外,本發(fā)明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較佳地,所述金屬微粒的尺寸為直徑100 μ m 以下。另外,本發(fā)明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較佳地,所述金屬多孔體的比表面積為 0. lm2/g 以上。另外,本發(fā)明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較佳地,所述金屬多孔體的孔隙率為30 60體積%,且孔隙直徑為1 μ m 40 μ m。另外,本發(fā)明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較佳地,所述金屬多孔體由從Ti、W、Ni、Pt 及Au所構(gòu)成的組中選擇的1種或2種以上的金屬材料形成。另外,本發(fā)明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較佳地,在所述導電性金屬層的與所述多孔半導體層相反一側(cè)的面上設置了有孔金屬層。本發(fā)明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因為將成為陽極的導電性金屬層接觸在多孔半導體層的與透明基板相反的一側(cè)而配置,且導電性金屬層由具有貫通孔的金屬多孔體形成, 且金屬多孔體的多個孔以各向同性的方式連通,因而可實現(xiàn)更進一步的發(fā)電效率提升。
圖1為本實施方式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簡要構(gòu)造圖。圖2為本實施方式變化例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簡要構(gòu)造圖。圖3A為制作實施例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時,所使用多孔Ti片材(商品名 Tiporous,OSAKA Titanium technologies公司制)的SEM照片,從正面(表面)側(cè)觀察片材的圖。圖:3B為制作實施例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時,所使用多孔Ti片材(商品名 Tiporous, OSAKA Titanium technologies公司制)的SEM照片,從截面?zhèn)扔^察片材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針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以下稱本實施方式例),參照附圖進行以下的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作為集電極使用接觸在多孔半導體層的與透明基板的相反的一側(cè)而配置且成為陽極的導電性金屬層來取代使用透明導電膜。如圖1的示意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包括透明基板12、成為陰極的導電性基板14、多孔半導體層16和導電性金屬層18,且密封電解質(zhì)(電解液)20 而成。該多孔半導體層16在透明基板12與導電性基板14之間,靠近或接觸透明基板12 配置,且吸附有染料。該導電性金屬層18接觸在多孔半導體層16的與透明基板12相反的一側(cè)而配置,且成為陽極。另外,圖1中,組件符號22指對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進行密閉的間隔物。導電性金屬層18由具有貫通孔的金屬多孔體形成,金屬多孔體的多個孔以各向同性的方式連通(未圖示。參照圖3)。此處所謂“各向同性的方式連通”是指多個孔不僅如現(xiàn)有技術般僅在導電性金屬層厚度方向、即以具有各向異性的方式連通而形成貫通孔,而且還沿導電性金屬層平面的方向,即在三維上在所有方向均具有各向同性的方式相連通。導電性金屬層18由具有貫通孔的金屬多孔體形成,金屬多孔體的多個孔以各向同性的方式相連通,從而通過導電性金屬層18的電解質(zhì)便會均勻地浸透到多孔半導體層 16的各部分。相對于此,現(xiàn)有的以具有各向異性相連通形成貫通孔的導電性金屬層的情況下,電解質(zhì)20的浸透有可能僅限制于貫通孔開口附近的多孔半導體層其中一部分。另外,導電性金屬層18因為連與多孔半導體層16相接觸的表面部分,也是多個孔在平面上具有各向同性且相連通而分布,因而與作為粒子凝聚體的多孔半導體層16間的接觸面積較大,且在導電性金屬層18表面的孔中,多孔半導體層16表面的粒子呈所謂嚙合狀態(tài)配合于其中。因此,導電性金屬層18與多孔半導體層16間的接合力較大。相對于此,現(xiàn)有的導電性金屬層,因為貫通孔的開口在沿導電性金屬層平面的方向上呈離散式配置,且對開口數(shù)量也大多有限制,或者因為導電性金屬層形成為平滑的片狀,因而較難使導電性金屬層與多孔半導體層間的接合力變大。此種不良情況,在作為導電性金屬層使用金網(wǎng)的情況時、或通過加工形成貫通孔的情況時將更為明顯。因此,現(xiàn)有導電性金屬層的情況下,因接合力較小,例如在以500°C左右的加熱進行電接合步驟中,會有發(fā)生龜裂,在導電性金屬層與多孔半導體層出現(xiàn)剝離的可能性。相對于此,本實施方式的導電性金屬層18發(fā)生龜裂的可能性較低。導電性金屬層18的材料并無特別的限定,較佳為從Ti、W、Ni、Pt及Au所構(gòu)成的組中選擇的1種或2種以上的金屬材料、或它們的化合物。由此,可獲得對作為電解質(zhì)20中的電荷輸送離子的碘,具有良好耐蝕性的導電性金屬層。導電性金屬層18的厚度并無特別的限定,較佳地設為Ιμπι 600μπι左右。當導電性金屬層18的厚度未滿1 μ m時,會有導電性金屬層18的電阻上升的可能性。反之,當導電性金屬層18的厚度超過600 μ m時,通過導電性金屬層18內(nèi)部的電解質(zhì)20的流動阻力過大,會有阻礙電解質(zhì)20的移動的可能性。另外,導電性金屬層18的電阻較佳為1Ω/ □ 以下。構(gòu)成導電性金屬層18的金屬多孔體的比表面積,較佳為達0. lm2/g以上。由此, 可更增加導電性金屬層18與多孔半導體層16間之接合力。金屬多孔體的比表面積上限值并無特別的限定,但例如10m2/g左右就足夠。另外,比表面積可利用壓汞法進行測定。利用壓汞法進行的比表面積測定,使用壓汞式細孔分布測定裝置(CARLO ERBA INSTRUMENTS公司制Pascal 140、及Pascal 440可測定范圍比表面積0. lm2/g 細孔分布0. 0034 400 μ m),以壓力范圍0. 3kPa 400kPa、及 0. IMPa 400MPa的范圍,將壓入體積依照圓筒細孔模型,以側(cè)面積進行計算并積分而進行測定。另外,后述孔隙率與孔隙直徑在該測定中可同時獲得。構(gòu)成導電性金屬層18的金屬多孔體較佳為孔隙率30 60體積%,且孔隙直徑 1 μ m 40 μ m。若孔隙率未滿30體積%,則在金屬多孔體內(nèi)部的電解質(zhì)擴散會不足,因此,多孔半導體層18的均勻浸透有可能受損。反之,若孔隙率超過60體積%,則導電性金屬層18 與多孔半導體層16間的接合力有可能受損。
另外,若孔隙直徑未滿1 μ m,在金屬多孔體內(nèi)部的電解質(zhì)擴散會不足,且電性金屬層18的孔與多孔半導體層16的粒子間之嚙合會不足,因而導電性金屬層18與多孔半導體層16間的接合力有可能受損。反之,若孔隙直徑超過40 μ m,則會因?qū)щ娦越饘賹?8與多孔半導體層16間的接觸面積變小,而導電性金屬層18與多孔半導體層16間的接合力有可能受損??紫堵始翱紫吨睆娇梢勒諌汗ㄟM行測定。相關除導電性金屬層18以外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的構(gòu)成要件,可使用通常所采用的適當材料,并根據(jù)適當方法進行制作。以下便系例示。透明基板12例如可為玻璃板、或也可為塑料板。當使用塑料板的情況下,便可舉例如PET、PEN、聚酰亞胺、硬化丙烯酸樹脂、硬化環(huán)氧樹脂、硬化聚硅氧樹脂、各種步驟塑料、由易位聚合所獲得的環(huán)狀聚合物等。導電性基板14使用與透明基板12同樣的基板,并在基板朝向電解質(zhì)20的面上, 層壓著例如ITO (經(jīng)摻雜錫的銦膜)、FT0(經(jīng)摻雜氟的氧化錫膜)、或SnA膜等導電膜,進一步在導電膜上設置例如鉬膜等催化劑膜。多孔半導體層16為材料可使用諸如&ι0、SnO2等適當材料,較佳為Ti02。TW2等微粒形狀并無特別的限定,較佳為Inm IOOnm左右。多孔半導體層16的厚度并無特別的限定,較佳設為達10 μ m以上的厚度。多孔半導體層16較佳地在形成TiO2糊劑的薄膜之后,在例如300 550°C溫度進行燒成,通過重復此操作而形成所需厚膜。在構(gòu)成多孔半導體的微粒表面會吸附染料。染料為對400nm IOOOnm波長具有吸收的,例如釕染料、酞菁染料等金屬絡合物、或菁染料等有機染料。吸附的方法并無特別的限定,也可例如將已形成多孔半導體層的多孔導電性金屬層,浸漬于染料溶液中,而使染料化學吸附于微粒表面的所謂含浸法。透明基板12與多孔半導體層16可為相接觸、或不相接觸中的任意一種,但二者的間隔越短越佳。為能將導電性金屬層18與導電性基板(對向電極)14以不接觸狀態(tài)配置, 也有例如利用對電解質(zhì)20具有耐腐蝕性,且具有充分孔隙而不妨礙電解質(zhì)離子擴散而的玻璃纖維紙等間隔物,進行絕緣的方法。多孔導電性金屬層18與導電性基板14的間隔,較佳為100 μ m以下。電解質(zhì)20并無特別的限定,包括有諸如碘、鋰離子、離子液體、叔丁基吡啶等,例如碘可使用由碘化物離子與碘的組合所構(gòu)成的氧化還原體。氧化還原體含有可將其溶解的適當溶劑。電解質(zhì)20的注入方法并無特別的限定,可將密封材其中一部分不進行密封而形成開口部,再從該開口部中注入電解質(zhì)20,然后再將開口部進行密封。另外,也可在導電性基板14其中一部分預先設置開口部,經(jīng)從此處注入電解質(zhì)20之后,再將開口部進行密封。對于在層壓后的透明基板12與導電性基板14之間注入電解質(zhì)20并進行密封的間隔物22,也可使用經(jīng)硬化后的厚度在100 μ m以下的半硬化樹脂片材等。導電性金屬層18也可依照適當制造方法獲得,可采用例如在適當?shù)幕迳希瑢⒔饘偌毼⒎叟c適當溶劑進行混合而調(diào)制金屬糊劑,并在實質(zhì)上不存在氧的環(huán)境條件下,加熱至燒成溫度后,將金屬糊劑燒成體轉(zhuǎn)印于多孔半導體層16上的方法。此時,在未燒成的多孔半導體層16的材料上,轉(zhuǎn)印金屬糊劑燒成體的狀態(tài)下,將整體以多孔半導體層16的材料的燒成溫度進行燒成。另外,在經(jīng)燒成的多孔半導體層16上,進行金屬糊劑燒成體轉(zhuǎn)印時,也較佳為將整體以適當溫度進行再次加熱。此外,導電性金屬層18也可在將厚度較厚的金屬糊劑進行燒成后,經(jīng)切片為所需厚度,再層壓于多孔半導體層16上。另外,此時,如后述,也可將市售金屬細微粉燒結(jié)體片材,例如商品名 Tiporous (OSAKA Titanium technologies 制),使用為導電性金屬層 18。本實施方式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為通過導電性金屬層18的電解質(zhì)(電解液),均勻地浸透于多孔半導體層16的各部分,因而電解質(zhì)離子呈良好擴散,可獲得高效率 (光電轉(zhuǎn)換效率)。另外,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由于導電性金屬層18與多孔半導體層16間之接合力較大,因而電接觸良好,且因?qū)щ娦越饘賹?8與多孔半導體層16間的剝離等因素,而發(fā)生電接觸不良的可能性較低,因而可獲得高效率(光電轉(zhuǎn)換效率)。另外,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可降低每單位發(fā)電效率(或單位發(fā)電量)的成本。在此,若導電性金屬層18的金屬多孔體使用金屬微粒的燒結(jié)體,可獲得較佳的本實施方式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的上述作用效果。此時,若燒結(jié)體的金屬微粒尺寸為直徑 100 μ m以下,使通過導電性金屬層18的電解質(zhì)(電解液),能均勻地浸透于多孔半導體層 16的各部分,因而較佳。金屬微粒的直徑下限值并無特別的限定,就從確保導電性金屬層 18與多孔半導體層16間的接合力的觀點,較佳地設為直徑Iym以上。另外,金屬微粒的直徑可利用SEM(掃描式電子顯微鏡)進行測定。從使用SEM所獲得的觀察影像中,測定100個粒子(一次粒子)的粒徑(長軸與短軸的平均值),并將該等平均值所獲得的數(shù)值視為直徑。在此,導電性金屬層18的金屬多孔體,也可取代金屬微粒的燒結(jié)體,改為使用金屬微粒的海綿狀凝聚體。接著,針對本實施方式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的變化例,參照圖2進行說明。圖2示意表示變化例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a,不同點在于相當于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的導電性金屬層18部分的構(gòu)造,而其它構(gòu)造均如同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 因而,省略其它構(gòu)造的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重復的說明。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IOa中,在導電性金屬層18a的與多孔半導體層16相反一側(cè)的面上,接合著有孔金屬箔(有孔金屬層)24。導電性金屬層18a的材料及其它的條件如同導電性金屬層18。導電性金屬層18a的厚度并無特別的限定,例如數(shù)十Pm程度便可。有孔金屬箔M由適當?shù)膶щ娦越饘?較佳鉬等高導電性金屬)形成。有孔金屬箔M的孔利用例如機械加工或化學處理等而形成。所獲得有孔金屬箔M的孔構(gòu)造為上述具有各向異性的貫通孔。有孔金屬箔M的厚度并無特別的限定,例如就從確保一定剛性的觀點,可將導電性金屬層18a與有孔金屬箔M的合計厚度,設為與導電性金屬層18的厚度同等。另外,有孔金屬箔M為有孔金屬層的例示。有孔金屬層也可取代有孔金屬層24, 改為使用金屬網(wǎng)等其它物。變化例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IOa的導電性金屬層18a接觸到多孔半導體層16, 且流入于有孔金屬箔M內(nèi)部中的電解質(zhì)20的流動通過導電性金屬層18a進行所謂的整流,而均勻地浸透于多孔半導體層16的各部分,因而可獲得與本實施方式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同樣的作用效果。另外,因為導電性金屬層18a的厚度較薄便可,因而可依簡易構(gòu)造且廉價地獲得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a。另外,因為將導電性金屬層18a形成于有孔金屬箔M上,因而可輕易地制作導電性金屬層18a。并且,通過將導電性金屬層18a的厚度變薄,可更加提升電解質(zhì)20對多孔半導體層16各部分的浸透性。而且,因為有孔金屬箔M與導電性金屬層 18a均屬金屬材料,因而熱膨脹率差較小,在熱處理時較難發(fā)生龜裂情形。特別是當有孔金屬箔M與導電性金屬層18a為相同金屬種類的情況下,此效果較為明顯,因此較佳。[實施例]以下,針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本發(fā)明并不僅局限于該實施例。(實施例1)在厚度ΙΟΟμπι 的多孔 Ti 片材 103(商品名 Tiporous,OSAKA Titanium technologies公司制)之5mmX20mm范圍內(nèi),進行二氧化鈦糊劑(商品名NanoxideD、 Solaronix公司制)的印刷,經(jīng)干燥后,以400°C,在空氣中進行30分鐘燒成。在經(jīng)燒成后的二氧化鈦上,更進一步進行二氧化鈦糊劑的印刷,并進行燒成,重復此種操作合計重復6 次,在多孔Ti片材的單面上形成17 μ m厚度的二氧化鈦層102。多孔Ti片材103的細孔徑分布等依照壓汞法進行測定的結(jié)果,細孔容積=0. 159cc/g(孔隙率=40. )、比表面積 =5. 6m2/g、平均細孔直徑=8 μ m(細孔容積的60%為4 10 μ m)。另夕卜,圖3所示多孔Ti片材的SEM照片。圖3A為從正面(表面)側(cè)觀察片材,圖 :3B為從截面?zhèn)扔^察片材。在N719染料(Solaronix公司制)的乙腈與叔丁醇的混合溶劑溶液中,將所制得的具有二氧化鈦層的多孔Ti片材基板含浸70小時,而使二氧化鈦表面吸附染料。經(jīng)吸附后的基板利用乙腈與叔丁醇的混合溶劑進行洗凈。以厚度2mm石英玻璃板與經(jīng)染料吸附的基板的染料吸附二氧化鈦層側(cè)呈相對向的狀態(tài)夾著厚度60 μ m半硬化樹脂片材(SX1170-60、Solaronix公司制),在115°C進行粘接而層壓。此時,半硬化樹脂片材以不接觸到二氧化鈦層包圍二氧化鈦層的方式配置,更為能在爾后可注入電解液,并在兩處設置約Imm左右的間隙以便后期能夠注入電解液。以層壓板的多孔Ti片材側(cè)與厚度1. Imm的具有Pt膜的玻璃板105的Pt側(cè)呈相對向狀態(tài)的方式夾著上述半硬化樹脂片材并層壓,再以115°C進行粘接。從約Imm間隙中,注入由碘、LiI所構(gòu)成的乙腈溶劑的電解液,便制得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針對所獲得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zhuǎn)換性能,依照從石英玻璃板側(cè)照射 lOOmW/cm2強度模擬太陽光(使用山下電裝公司制擬似太陽光裝置)時,測定IV曲線而進行調(diào)查。光電轉(zhuǎn)換效率為7. 1%。(實施例2)將Ti 粒子(粒徑 20 μ m 以下,OSAKA Titanium technologies 公司制)、松油醇 [萜品醇(Terpineol) : α-萜品醇、β-萜品醇及Y _萜品醇的混合物]、及以乙基纖維素為主成分的載體(將熱可塑性纖維素醚溶解于溶劑中者,商品名EC_載體,日新化成股份有限公司制,型號EC-200FTD)進行混合,制成Ti粒子的糊劑。在厚度20μπι的Ti箔單面的5mmX 20mm范圍內(nèi),將上述所制成Ti粒子糊劑進行涂布,經(jīng)干燥后,再以400°C,于氬環(huán)境
8下進行1小時燒成,便在Ti箔上形成約20 μ m厚度的多孔Ti層。在已形成多孔Ti層的Ti箔雙面,利用輥貼面壓機(roll laminator)使干膜光阻密接,更在Ti箔未形成多孔Ti層側(cè)之面的干膜光阻上,于5mmX 20mm范圍,配置著掩模(其形成有將直徑50 μ m圓形以100 μ m間距排列的圖案),再從雙面進行紫外線曝光。對干膜光阻進行顯影后,使用對Ti箔具溶解性的蝕刻液,僅在Ti箔中設置貫通孔。然后,將干膜光阻剝離。這樣,獲得在具有直徑50 μ m圓形貫通孔的Ti箔單面上,設有多孔Ti層的金屬電極。在金屬電極的多孔Ti層上的5mmX20mm范圍內(nèi),印刷二氧化鈦糊劑(商品名 NanoxideD, Solaronix公司制),經(jīng)干燥后,以400°C在空氣中進行30分鐘燒成。在經(jīng)燒成后的二氧化鈦上,更進一步進行二氧化鈦糊劑的印刷,并進行燒成,重復此項操作合計重復 4次,便在多孔Ti層上形成12 μ m厚度的二氧化鈦層。染料的吸附之后,如同實施例1制作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光電轉(zhuǎn)換效率為 7. 6%。(比較例1)除使用厚度600 μ m多孔Ti片材之外,其余均依照與實施例同樣的方法制作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所獲得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zhuǎn)換效率為3.8%。(比較例2)在厚度20 μ m的Ti箔的5mmX20mm范圍內(nèi),依照蝕刻的方法設置多個 50 μ mX 170 μ m貫通孔,制得開口率58%的有孔Ti箔。經(jīng)顯微鏡觀察確認到孔為大致平行于Ti箔膜厚方向的直孔。在設有貫通孔的5mmX20mm范圍的單面,進行二氧化鈦糊劑(商品名NanoxideD, Solaronix公司制)印刷的步驟以后,與實施例同樣地實施,制得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所獲得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zhuǎn)換效率為3. %。符號說明10、10a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2 透明基板;14 導電性基板;16 多孔半導體層;18、18a 導電性金屬層;20 電解質(zhì);22 間隔物;24 有孔金屬箔。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為包括 透明基板;導電性基板,該導電性基板成為陰極;多孔半導體層,在該透明基板與該導電性基板之間,靠近或接觸該透明基板而配置且吸附染料;以及導電性金屬層,接觸在該多孔半導體層的與該透明基板相反的一側(cè)而配置并成為陽極,且密封電解質(zhì)而成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其特征在于該導電性金屬層由具有貫通孔的金屬多孔體形成,且該金屬多孔體的多個孔以各向同性的方式連通。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多孔體為金屬微粒的燒結(jié)體。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微粒的尺寸為直徑100 μ m以下。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多孔體的比表面積為0. lm2/g以上。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多孔體的孔隙率為30 60體積%,且孔隙直徑為1 μ m 40 μ m。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多孔體由從 Ti、W、Ni、Pt及Au所構(gòu)成的組中選擇的1種或2種以上的金屬材料形成。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電性金屬層的與所述多孔半導體層相反一側(cè)的面上設置了有孔金屬層。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發(fā)電效率較高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0)包括透明基板(12)、導電性基板(14)、吸附染料的多孔半導體層(16)、以及接觸在多孔半導體層(16)的與透明基板12相反的一側(cè)而配置且成為陽極的導電性金屬層(18)。導電性金屬層(18)由具有貫通孔的金屬多孔體形成,且金屬多孔體的多個孔以各向同性的方式連通。金屬多孔體的比表面積為0.1m2/g以上、孔隙率為30~60體積%、孔隙直徑為1μm~40μm,且由Ti、W、Ni、Pt及Au等金屬材料形成。
文檔編號H01M14/00GK102449844SQ20108002341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6月24日
發(fā)明者山口能弘, 河野充 申請人:新日鐵化學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