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截止閥自平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應用于流體控制領域、閥門行業(yè),是“截止閥內旁通裝置”的完善與發(fā)展。
“截止閥內旁通裝置”是一種緊湊的新穎結構,可以在小、中、大通徑的截止類閥門上使用,是國內僅能用于部分中通徑、大通徑原有內旁通技術的發(fā)展。
“截止閥內旁通裝置”(以下簡稱現(xiàn)有技術)存在著不完善的地方,表現(xiàn)在在開啟、關閉的過程中,在流體層流、紊流的作用下,主閥瓣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在全開啟位置,主閥瓣則一直處于有害的振動狀態(tài)。由于開啟、關閉過程的時間較短,所以閥門通徑較小時,前者問題不突出,但在后者,將嚴重影響到閥門的使用壽命,潛在著由于閥門損害而產(chǎn)生事故的危險。
現(xiàn)有技術(圖3),這是當閥桿上升,鎖緊螺母5的上平面與閥瓣蓋7的下平面接觸并通過它逐步將主閥瓣1提起,閥桿圓錐面16與閥蓋上密封14接觸并密封,全開啟時的位置圖。在流體的層流、紊流的作用下,主閥瓣1與閥桿4存在著軸向以及徑向的有害振動與噪音。
以上弊病在已知內旁通技術中同樣存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則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設計了一種適用于大、中、小通徑,穩(wěn)定型的截止閥自平衡裝置。
本實用新型設計解決方案將現(xiàn)有技術的閥桿圓錐面16(圖3)設計在閥瓣蓋7(
圖1)與鎖緊螺母5(
圖1)之間,將現(xiàn)有技術的閥瓣蓋7(圖3)改為閥瓣蓋7(
圖1)的結構,它的下部有閥瓣蓋下圓錐面10(
圖1),其與閥桿圓錐面16(
圖1)之間的距離,滿足于副閥瓣2(
圖1)提起,充分泄壓的要求。
其具體解決方案為一種由主閥瓣1、副閥瓣2、提升螺母3、閥桿4、鎖緊螺母5、導銷6、閥瓣蓋7、緊定螺釘8、騎縫螺釘9組成的截止閥自平衡裝置,主閥瓣1中心鉆鉸一主泄壓孔23,側壁下部有若干個副泄壓孔22,副閥瓣2尾部圓柱體裝入閥桿4螺紋端的圓柱孔,鎖緊螺母5、提升螺母3先后旋入閥桿4螺紋端并緊,其特征是,鎖緊螺母5是板狀,有圓柱導孔20,閥瓣蓋7是有中孔的回轉體,中孔內有節(jié)流槽15,上部有上圓錐面11,下部有下圓錐面10,有圓柱臺階孔,外圓周有外螺紋,導銷6是有粗端和細端的階梯軸,導銷6粗端壓入閥瓣蓋7圓柱臺階孔,用騎縫螺釘9緊定,閥瓣蓋7中孔套入閥桿4細端,導銷6細端在鎖緊螺母圓柱導孔20內,夾緊閥瓣蓋7外螺紋與主閥瓣1上部內螺紋旋合,用緊定螺釘8緊定,閥桿4螺紋端有圓錐面16,位置在閥瓣蓋7與主閥瓣1旋合后,閥瓣蓋7下平面與鎖緊螺母5上平面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于大、中、小通徑的截止閥的內旁通,替代外旁通系統(tǒng),節(jié)省了外旁路及副閥門,還可以替代為加大力矩而增設的增力機構,大大降低了能源和材料的消耗;
本實用新型借助于流體壓力強化密封,因而密封可靠;借助于流體的壓力平衡啟閉閥門,因而操作輕便。
本實用新型主閥瓣與閥桿在開啟、關閉的過程以及全開啟位置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避免了有害的振動。
本實用新型的上、下密封可獲得穩(wěn)定的密封帶、密封性能好;本實用新型制造,檢修容易,壽命長,安全可靠。
圖1是本實用新型關閉狀態(tài)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開啟狀態(tài)結構圖。
圖3是現(xiàn)有技術“截止閥內旁通裝置”開啟狀態(tài)結構圖。
圖中1是主閥瓣、2是副閥瓣、3是提升螺母、4是閥桿、5是鎖緊螺母、6是導銷、7是閥瓣蓋、8是緊定螺釘、9是騎縫螺釘、10是閥瓣蓋下圓錐面、11是閥瓣蓋上圓錐面、12是閥蓋、13是填料、14是閥蓋上密封、15是閥瓣蓋節(jié)流槽、16是閥桿圓錐面,17是閥體、18是閥體節(jié)流槽、19是主閥瓣節(jié)流槽、20是鎖緊螺母圓柱導孔、21是鎖緊螺母與提升螺母結合部的點焊、23是主泄壓孔、24是流體進口、25是流體出口。
下面結合
圖1、圖2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現(xiàn)根據(jù)
圖1逐一對本實用新型的各零件做詳細地描述主閥瓣1是個中空回轉體,下部有泄壓孔23,下部側壁有副泄壓孔22,內腔上部有可以和閥瓣蓋7旋合的內螺紋,上部側壁有可以和緊定螺釘8旋合的內螺紋以及節(jié)流槽19,副閥瓣2是實心回轉體,下部有圓錐面,尾部有可以裝入閥桿4螺紋端圓柱孔的圓柱,提升螺母3是一個中空的回轉體,內有可以和閥桿4螺紋端旋合的內螺紋,鎖緊螺母是條形板狀,中間有可以和閥桿螺紋端旋合的內螺紋,兩側有2個可以和導銷細端動配合的圓柱導孔20,2只導銷6的粗端壓入閥瓣蓋7兩側的圓柱臺階,細端則可在鎖緊螺母4兩側圓柱導孔20中運動,圓柱導孔20也可是開口的孔。閥瓣蓋7是一個中空的回轉體,中間有可以和閥桿4細端動配合的孔,兩側有2個可以和導銷粗端壓配合的臺階圓柱孔,下部有圓錐面10可以和閥桿圓錐面接觸并密封,上部有臺階,臺階上有圓錐面11可以和蓋上蓋密封14接觸并密封,緊定螺釘8可旋入主閥瓣1上部側壁的螺紋孔,壓緊閥瓣蓋7,騎縫螺釘9可旋入導銷粗端與閥瓣蓋7的結合處起緊定作用。
本實用新型各零件相互位置和聯(lián)系將副閥瓣2尾部圓柱裝入閥桿4螺紋端圓柱孔依次將鎖緊螺母5,提升螺母3旋入閥桿4螺紋端,調整好后相互并緊,必要時可在它們的結合處點焊21將兩只導銷6粗端壓入閥瓣蓋7兩側的兩個圓柱臺階孔,用2只騎縫螺釘9緊定,然后將閥瓣蓋7中間園柱孔套入閥桿4的細端,將已裝入閥瓣蓋7的兩個導銷6的細端對準進入鎖緊螺母5的兩側兩個圓柱導孔20,夾緊閥瓣蓋7上部凸臺,旋轉主閥瓣1到位后,在主閥瓣1上部側壁旋入兩只緊定螺釘8。
本實用新型的鎖緊螺母5可以是旋入閥桿4螺紋端與提升螺母3相互并緊的形式,也可以是與閥桿4直接焊接或其他聯(lián)接形式,閥瓣蓋7兩側圓柱臺階孔也可以是有內螺紋的。
鎖緊螺母5可以是條形板狀,也可以是圓形板狀,當閥門通徑較大,主閥瓣1體積自重較大時宜采用圓形板狀導銷數(shù)目可適當增加,導銷6(圖2)粗端也可以是帶外螺紋的,旋進閥瓣蓋7兩側帶內螺紋的孔,可以用騎縫螺釘緊定,也可以采用其他緊定形式,閥桿圓錐面16與閥瓣蓋下圓錐面10以及閥瓣蓋上圓錐11與閥蓋上密封面14接觸,密封也可以是平面、球面線,面接觸的密封形式,閥體17,主閥瓣1,閥瓣蓋7上分別設計有節(jié)流槽18、19、15,起節(jié)流、緩沖作用,導銷也可以反過來安裝,即導銷6的粗端固定在銷緊螺母5兩側圓柱孔內,細端在閥瓣蓋7兩側圓柱孔內導向運動。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是升降桿。
從
圖1的關閉狀態(tài)開始,左旋驅動手輪,閥桿4上升,副閥瓣2與閥桿4是剛性聯(lián)接,因而隨之上升,流體通過主泄壓孔23泄壓,逐步平衡壓差,當閥桿圓錐面16逐步上升接觸到閥瓣蓋下圓錐面10后將閥瓣蓋7提起,主閥瓣1也隨之提起,在這個過程中,導銷6細端在鎖緊螺母的圓柱導孔20中導向運動,主閥瓣1與閥桿4無繞軸向轉動,當閥桿4繼續(xù)上升至閥瓣蓋上圓錐面11與閥蓋上密封14接觸,再施以適當?shù)尿寗恿Γy桿圓錐面16與閥瓣蓋下圓錐10以及閥瓣蓋上圓錐面11與閥蓋上密封14即可以得到需要的密封比壓,全開啟實現(xiàn)(圖2),這時上密封關閉,可防止填料13受到流體侵蝕,必要時還可以在全開啟狀態(tài)更換填料,在全開啟位置,在閥桿力的作用下,主閥瓣1與閥桿4相對靜止,不會有繞軸向旋轉及沿軸向的振動。
權利要求1.一種由主閥瓣1、副閥瓣2、提升螺母3、閥桿4、鎖緊螺母5、導銷6、閥瓣蓋7、緊定螺釘8、騎縫螺釘9組成的截止閥自平衡裝置,主閥瓣1中心鉆鉸一主泄壓孔23、側壁下部有若干個副泄壓孔22、副閥瓣2尾部圓柱體裝入閥桿4螺紋端的圓柱孔,鎖緊螺母5、提升螺母3先后旋入閥桿4螺紋端并緊,其特征是,鎖緊螺母5是板狀,有圓柱導孔20,閥瓣蓋7是有中孔的回轉體,中孔內有節(jié)流槽15,上部有圓錐面11、下部有下圓錐面10,有圓柱臺階孔,外圓周有外螺紋,導銷6是有粗端和細端的階梯軸,導銷6粗端壓入閥瓣蓋7圓柱臺階孔,用騎縫螺釘9緊定,閥瓣蓋7中孔套入閥桿4細端導銷6細端在鎖緊螺母圓柱導孔20內,閥瓣蓋7外螺紋與主閥瓣1上部內螺紋旋合,用緊定螺釘8緊定,閥桿4螺紋端有圓錐面16,位置在閥瓣蓋7與主閥瓣1旋合后,閥瓣蓋7下平面與鎖緊螺母5上平面之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截止閥自平衡裝置,其特征是鎖緊螺母5為條形板狀或圓形板狀。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截止閥自平衡裝置其特征是閥瓣蓋兩側的圓柱臺階孔是有內螺紋的,閥瓣蓋上圓錐面11,閥瓣蓋下圓錐面10是平面、球面。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截止閥自平衡裝置,其特征是閥桿圓錐面16是平面、球面。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截止閥自平衡裝置,其特征是導銷6粗端有和閥瓣蓋兩側的內螺紋孔相旋合的外螺紋。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截止閥自平衡裝置其特征是導銷6的粗端可以固定在鎖緊螺母5兩側圓柱臺階孔中,而細端在閥瓣蓋兩側圓柱導孔20中。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截止閥自平衡裝置,其特征是圓柱導孔20是開口的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適用于大、中、小通徑截止閥的穩(wěn)定型內旁通裝置,開啟狀態(tài)閥桿圓錐面16與閥瓣蓋下圓錐面10,閥瓣蓋上圓錐面11與閥蓋上密封14接觸并密封,在開啟,關閉的過程,導銷6在鎖緊螺母圓柱導孔20中導向運動,主閥瓣1與閥桿4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避免了有害的振動與噪聲,消除了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閥門損壞而引起的事故,延長了閥門的使用壽命,保證了設備安全運行。
文檔編號F16K39/00GK2103051SQ9122009
公開日1992年4月29日 申請日期1991年7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1991年7月24日
發(fā)明者李景海 申請人:李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