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及帶有該變速系統(tǒng)的輪圈馬達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532844閱讀:27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及帶有該變速系統(tǒng)的輪圈馬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馬達上的變速系統(tǒng),具體地說是一種具單向齒輪的變 速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習知的變速系統(tǒng), 一般常見為行星齒輪減速器、皮帶或鏈條傳動 方式來減速,但都受限于設計的空間。若想齒輪比增大就得釆用多層 齒輪傳動方式,相對的體積加大,同時也降低很多的傳動效率,且只 能以單一速度的傳輸,增加不少能源的消耗和材料的成本,從事電機 業(yè)者都極盼能突破現(xiàn)有技術以改良產(chǎn)品,增加附加價值。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裝置在馬達 的動力輸出端,可依馬達傳動的扭力大小以改變變速系統(tǒng)以不同半徑 的偏心旋轉,使變速系統(tǒng)隨其改變的半徑角度而自動加以變速調整。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包括電動馬達、傳動軸、多槽孔帶動盤、動力輸出部及一 單向齒輪組,傳動軸為電動馬達的動力輸出源,多槽孔帶動盤套接在 傳動軸上,與傳動軸連動,在多槽孔帶動盤的中央孔與傳動軸之間設 有活動偏心環(huán);單向齒輪組位于電動馬達與多槽孔帶動盤之間、聯(lián)接 于多槽孔帶動盤,動力輸出部聯(lián)接于多槽孔帶動盤的另一側。
其中所述多槽孔帶動盤的圓周上設有多個槽孔,其內均容置有 第一滾動元件,在第一滾動元件的中央孔中穿設有軸柱,其一端聯(lián)接 單向齒輪組,另一端聯(lián)接動力輸出部;在多槽孔帶動盤的中央孔中加 設有第二滾動元件,活動偏心環(huán)容置在第二滾動元件與傳動軸之間, 在活動偏心環(huán)與傳動軸之間安裝有第一彈性元件;所述單向齒輪組由 第一行星齒輪與第一環(huán)齒輪組成,第一行星齒輪套接在軸柱上,在第 一行星齒輪的中央孔與軸柱之間設有單向離合機構;第一行星齒輪與 第一環(huán)齒輪至少一個齒輪固接在電動馬達的定子上;所述動力輸出部 的圓周上均布有與軸柱相對應的孔,軸柱穿設在孔內,在孔與軸柱之 間安裝有第三滾動元件;在動力輸出部與中心軸之間設有第四滾動元 件;在單向齒輪組與電動馬達之間加設有定位盤,軸柱經(jīng)第一行星齒 輪延伸穿入定位盤的預設孔中;在電動馬達與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之間 加設有減速機構,套接在傳動軸上;在動力輸出部的另一側加設有增
速機構,包括第二行星齒輪及第二環(huán)齒輪,第二行星齒輪固接在動力 輸出部上,在動力輸出部圓周上孔穿設的軸柱延伸穿入第二行星齒輪 中,第二環(huán)齒輪套接在中心軸上,與第二行星齒輪相嚙合,第二環(huán)齒 輪的中央孔與中心軸之間設有第五滾動元件;在第二環(huán)齒輪的外緣設
有一離合機構;所述離合機構為離心式離合機構,由離心重塊、第二
彈性元件及棘爪槽組成,離心重塊與第二彈性元件設在動力輸出部的 外緣,棘爪槽設在欲帶動運用機構內壁的相對應位置,離心重塊一端 連接在動力輸出部上,另一端為自由端,第二彈性元件固接在離心重
塊上;
具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的輪圈馬達,由輪殼及殼蓋組成,為中空殼 體,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容置在輪圈馬達內,中心軸穿設在中空殼 體兩側,在動力輸出部與輪殼內側壁之間設有離合機構,動力輸出部 通過離合機構帶動輪圈馬達旋轉;所述動力輸出部固接在輪殼上,與 輪殼的中空殼體組成輪圈馬達,通過動力輸出部直接帶動輪圈馬達旋 轉。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與積極效果為
習知的電動馬達只有一種速比,設計者僅能就客戶的使用情況和 要求來設計,高扭力高耗電或低扭力低耗電等單一電力輸出。若是相 反使用設計則電池壽命不長或者馬達過熱容易損壞,若再加上騎乘者 體重因素,更難滿足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剛 好滿足此設計缺陷,平地行駛變速系統(tǒng)轉換成低扭力高速度,體重較 重的騎乘者或爬坡,本發(fā)明的變速系統(tǒng)則轉換成高扭力低轉速來達到 如汽車的目的排檔變換自如,騎乘舒適也節(jié)能,是從事此行業(yè)最希望 突破的技術領域。


圖1A為本發(fā)明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剖面圖; 圖1B為本發(fā)明具減速機構的變速系統(tǒng)示意圖; 圖1C為本發(fā)明具增速機構的變速系統(tǒng)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多槽孔帶動盤剖面示意圖; 圖3A為本發(fā)明外環(huán)齒單向齒輪組剖面示意圖; 圖3B為本發(fā)明內環(huán)齒單向齒輪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動力輸出部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組合示意圖; 圖6A為本發(fā)明離合機構的一種剖面示意圖; 圖6B為本發(fā)明離合機構的又一種剖面示意圖; 圖6C為本發(fā)明離合機構的再一種剖面示意圖7A為本發(fā)明帶有變速系統(tǒng)的輪圈馬達的示意圖7B為本發(fā)明具減速機構的輪圈馬達的又一示意圖; 圖7C為本發(fā)明具增速機構的輪圈馬達的再一示意圖; 圖7D為本發(fā)明輪圈馬達變速系統(tǒng)的另一示意圖; 圖中,2為輪圈馬達,14為單向離合機構,21為輪殼,22為電 動馬達,23為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25為中心軸,30為減速機構,40 為增速機構,200為馬達側蓋,201為第一滾動元件,202為軸柱, 203為第一彈性元件,212為殼蓋,221為傳動軸,232為多槽孔帶動 盤,2011為第二滾動元件,2211為活動偏心環(huán),2321為槽孔,2411 為第二彈性元件,2412為離心重塊,2413為棘爪槽,301為第一行 星齒輪,302為第一環(huán)齒輪,303為第三滾動元件,304為動力輸出 部,305為第四滾動元件,306為定位盤,3022為內環(huán)齒,401為第 二行星齒輪,402為第二環(huán)齒輪,403為第五滾動元件。 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1
敬請參閱圖1A,為一具有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較佳實施例。為 便于說明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請同時參閱圖2、圖3A、 圖4及圖5,皆是為本發(fā)明的組件及組合剖面圖,由圖中可知整體包 括有電動馬達22、傳動軸221、中心軸25、多槽孔帶動盤232、動力 輸出部304及一單向齒輪組。在本實施例中,傳動軸221為中空軸, 電動馬達22通過傳動軸221套在中心軸25上,多槽孔帶動盤232套 接在作為動力輸出源的傳動軸221上,與傳動軸221連動。在多槽孔 帶動盤232的中央孔裝設有第二滾動元件2011,可為軸承。第二滾 動元件2011與傳動軸221之間裝設一活動偏心環(huán)2211,又活動偏心 環(huán)2211與傳動軸221之間設有第一彈性元件203,可為彈簧。多槽 孔帶動盤232的圓周上設有多個槽孔2321,其內均容置有第一滾動 元件201,在第一滾動元件201的中央孔中穿設有軸柱202,其一端 穿設于第一行星齒輪301中央孔裝設的單向離合機構14的軸孔中, 另 一端穿設于動力輸出部304上與其相對應的第三滾動元件303的軸 孔中。其中,第一行星齒輪301又嚙合于第一環(huán)齒輪302只作單向前 進。第一環(huán)齒輪302固定在馬達側蓋200上,固定不動。第一行星齒 輪301與馬達惻蓋200中夾設一定位盤306,由定位盤306的預設孔 穿設軸柱202來讓軸柱202定位不搖晃,定位盤306沿著中心軸25 旋轉。
動力輸出部304的圓周上均布有與軸柱202的對應孔,軸柱202
穿設在孔內,在孔與軸柱202之間裝設第三滾動元件303。動力輸出 部304的中央孔與中心軸25之間設有第四滾動元件305,繞行著中 心軸25回轉。當電動馬達22的傳動軸221輸出動力的同時,視動力 輸出部304欲帶動的外部荷重大小、扭力需求、速度快慢,而造成多 槽孔帶動盤232中央孔中的活動偏心環(huán)2211不同受力,進而相對于 傳動軸221作上下活動位移,改變多槽孔帶動盤232的不同半徑變化 作偏心旋轉。動力輸出部304受力大時,多槽孔帶動盤232偏心度較 小,輸出扭力較大,速度較慢;動力輸出部3(M受力較小時,多槽孔 帶動盤232偏心度較大,輸出扭力較小,速度較快。
多槽孔帶動盤232與電動馬達22的傳動軸221之間設有第二滾 動元件2011以減少兩者之間的磨擦阻力,使多槽孔帶動盤232旋轉 更滑順?;顒悠沫h(huán)2211與傳動軸221之間設有第一彈性元件203, 讓活動偏心環(huán)2211相對于傳動軸221上下位移時更順暢。多槽孔帶 動盤232的槽孔2321容置著第一滾動元件201于其中, 一軸柱202 貫穿第一滾動元件201的中心孔。在第一滾動元件201的中心孔所穿 設的軸柱202兩側,其一端穿設在單向齒輪組的第一行星齒輪301中 央孔裝設的單向離合機構14的軸孔中,并延伸穿入定位盤306的定 位孔中,另一端穿入動力輸出部304上與其相對應孔中所設立的第三 滾動元件303軸孔中。軸柱202受兩側定位關系作固定圓周繞行于軸 心線旋轉。第一滾動元件201亦隨軸柱202固定在相同的軸心線旋轉。 而多槽孔帶動盤232因受力不同而偏心,旋轉時其槽孔2321相對于 第一滾動元件201會上下浮動著同時作不同半徑旋轉,進而帶動單向 齒輪組的第一行星齒輪301繞行于第一環(huán)齒輪302作單向前進。第一 環(huán)齒輪302固定在電動馬達22的馬達側蓋200上,馬達側蓋在本實 施例中為馬達的定子為不動體,故第一行星齒輪301對第一環(huán)齒輪 302作單向卡塞繞行。定位盤306為加強軸柱202的繞行同心度而設 置。定位盤306中央孔以較小公差套設于第一環(huán)齒輪301的凸緣或馬 達側蓋200的預設位置上繞行旋轉。動力輸出部304與中心軸25之 間穿設第四滾動元件305,相對于中心軸25回轉以達到變速的目的。 動力輸出部304為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的動力輸出端,其聯(lián)接于不 同的傳動機構上作不同用途的運用。
本較佳實施例只為講述本發(fā)明的動作原理,舉凡利用此原理作零 件置換,皆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疇。如單向齒輪組的單向離合機構14 可為單向軸承、單向棘輪、超越式離合器等效物。環(huán)齒輪亦可為外環(huán) 齒輪或內環(huán)齒輪,請參閱圖3A所示,為外環(huán)齒單向齒輪組剖面示意 圖;第一行星齒輪301與軸柱202之間設置單向離合機構14,繞行
于第一環(huán)齒輪302的外緣旋轉(圖中第一環(huán)齒輪302為外環(huán)齒輪)。 如圖3B所示,為內環(huán)齒單向齒輪剖面示意圖;第一行星齒輪301與 軸柱202之間設置單向離合機構14,繞行于內環(huán)齒3022的內緣旋轉。 單向齒輪組的齒輪不限定任何型式的齒輪,亦不限定為任一齒形和形 狀。單向離合機構亦可設置在任一齒輪中。其中至少一個齒輪中具有 單向離合機構,另一個被嚙合的齒輪為固定體。電動馬達22可為內 轉子式或外轉子式。傳動軸亦可為中空軸或實心軸,可依實際需要設 計不同結構,只要動作原理相同即為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 實施例2
請參閱圖1B所示,為一具減速機構的變速系統(tǒng)示意圖。本實施 例的結構與實施例1類似,只在電動馬達22與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23 之間加設一減速機構30,減速機構30為習知的減速機構,在此不多 贅述,電動馬達22經(jīng)由減速機構30的減速后,由減速機構的傳動軸 穿入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23的多槽孔帶動盤232的中央孔中,多槽孔 帶動盤232的軸柱202 —端穿入單向齒輪組的第一行星齒輪301中央 孔中,另一端穿入動力輸出盤304上與其相對應的孔位中,而單向齒 輪組的第一環(huán)齒輪302在電動馬達22與減速機構30的任一不動體上 固定不動,動作原理與實施例l相同,增加減速機構30的目的是為 減少體積,提高扭力,降低速度來運用在不同用途上。
實施例3
請參閱圖1C所示,為一具增速機構的變速系統(tǒng)示意圖。本實施 例的結構是在實施例2的動力輸出部304 —惻設置一增速機構40, 包括第二行星齒輪401及第二環(huán)齒輪402,在動力輸出部304預設孔 穿設的軸柱202延伸穿入第二行星齒輪401的中心孔中,第二行星齒 輪401固定在動力輸出部304上,隨動力輸出部304旋轉而不自轉。 第二環(huán)齒輪402套接在中心軸25上,與第二行星齒輪401相嚙合, 第二環(huán)齒輪402的中央孔與中心軸25之間穿設第五滾動元件403繞 行旋轉,來達到增速目的。本實施例又在增速機構40的第二環(huán)齒輪 402外緣加設一離合機構,如圖6A、圖6B、圖6C所示,所述離合機 構為離心式離合機構,由一離心重塊2412、第二彈性元件2411及一 棘爪槽2413組成,棘爪槽2413聯(lián)接到欲帶動的運用機構上。減速、 變速或增速皆視實際需要來設計運用。
為使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及精神能作更進一步的被揭示,再配合較佳應 用例作說明;
實施例4
敬請參閱圖7A所示,為帶有變速系統(tǒng)的輪圈馬達的一較佳實施
例。
其由一輪圈馬達2的殼體及本發(fā)明的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23及一 離合機構所組成。
其中輪圈馬達2由輪殼21及殼蓋212所組成,為中空殼休,具 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容置在輪圈馬達內,中心軸25分別由輪殼21及 殼蓋212穿出,借由電動馬達22的動力輸出而使輪圈馬達回轉。輪 殼21內側壁上與動力輸出部304之間設置一離合機構。請參閱圖6A、 圖6B及圖6C,離合機構為重力離心塊離合機構,是由離心重塊2412、 第二彈性元件2411、棘爪槽2413所組成。離心重塊2412與第二彈 性元件2411設置于動力輸出部304的外緣,棘爪槽2413設置于輪圈 馬達2的輪殼21內壁的相對應位置上。其中第二彈性元件2411安裝 在離心重塊2412的一端上,隨著離心力的大小變化,離心重塊2412 會如圖示箭頭所示方向上下移動,改變與棘爪槽2413的卡合狀態(tài)。 圖6A、圖6B、圖6C重力離心塊離合機構為三種不同形式的裝置方式。 圖6A中,離心重塊2"2—端扣在動力輸出部304上,另一端與動力 輸出部304間由第二彈性元件2411扣拉著。圖6B中,離心重塊2412 扣在動力輸出部304上,由一可調整壓力值的第二彈性元件2411抵 壓著,圖中所示的第二彈性元件2411可為一彈簧結構2414。圖6C 中,第二彈性元件2411為一彈性壓板,彈性壓板的一端扣在動力輸 出部304上,離心重塊2412穿設在彈性壓板的另一端。在這三個較 佳實施例中可知離合機構的形狀很多,零件皆可均等置換,目的皆為 利用離心力原理讓離心重塊甩出卡合在棘爪槽2413上,而達到離合 動作功能。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23如前述動作原理,由多槽孔帶動盤 232傳動電動馬達22的輸出扭力來改變活動偏心環(huán)2211偏心角度作 不同偏心半徑旋轉,同時傳動單向齒輪組及動力輸出部304作不同轉 速旋轉。當動力輸出部304旋轉時造成的離心力大于第二彈性元件 2411預設的彈力時,離心重塊2412即會向外甩出與棘爪槽2413卡 合旋轉。離心力減弱而小于第二彈性元件2411預設的彈力時,離心 重塊2412即會受到第二彈性元件2411的彈力向內收回,停止帶動輪 殼21轉動,讓輪殼21與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23完成脫離。當然離合 機構種類繁多舉例如上述,其目的在于讓動力輸出部304與輪殼21 有離合的功能,如離心式活動機構、滾柱型離合機構、滾珠型離合機 構、異形片型離合機構、棘輪式離合機構等習知結構。
實施例5
請參閱圖7B所示,為具減速機構的輪圈馬達的又一較佳實施例 剖面示意圖;其結構與實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電動馬達22與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23之間加裝一習知技術的減速機構30如圖 IB所示,具減速機構的變速系統(tǒng)相同,目的為減輕馬達重量和縮小 體積。
實施例6
請參閱圖7C所示,為具增速機構的輪圈馬達再一較佳實施例剖 面示意圖;其在動力輸出部304外側裝置一增速機構40。增速機構 40由多個第二行星齒輪401與第二環(huán)齒輪402所構成。多個第二行 星齒輪401固定在動力輸出部304外側,隨著動力輸出部304回轉, 但不自轉。第二環(huán)齒輪402與第二行星齒輪401嚙合,其中央孔與中 心軸25之間設有第五滾動元件403,相對于中心軸25的軸心線回轉。 第二環(huán)齒輪402的外緣可聯(lián)結一離心重塊2412與第二彈性元件2411。 離心重塊2412的相對位置即輪殼21的內殼壁設置一棘爪槽2413而 構成一離心機構如圖6A、圖6B、圖6C離心重塊離心機構較佳實施例 所揭示的動作方式帶動輪圈馬達旋轉。借此,當電動馬達22動力輸 出時依序傳動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23與多個第二行星齒輪401,借由 嚙合第二環(huán)齒輪402轉動同時間接或直接帶動輪圈馬達回轉。
實施例7
視用途需要也可以不用離合機構,直接將環(huán)齒輪402瑣合在輪圈 馬達2的殼體上直接帶動輪圈馬達2旋轉。請參閱圖7D輪圈馬達變 速系統(tǒng)另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其結構與實施例4相似,僅為節(jié)省成 本或運用不同而將動力輸出部304直接瑣合在輪圈馬達2的殼體上直 接帶動輪圈馬達2旋轉。亦可視空間、成本、結構的需要,更進一步 以動力輸出部304直接設計為輪圈馬達2的殼蓋使用。上述減速、增 速皆視產(chǎn)品不同而設計,例如應用在電動輪椅車或電動手推車上的速 度不需要太快。但應用在電動機車或電動汽車上則需要較快速度。故 以產(chǎn)品實際需要而取舍。增速機構或減速機構皆為習知技術,在本發(fā) 明的實施例中僅以示意圖來表達,不多贅述。舉凡零件等同置換,目 的相同皆為本發(fā)明的范疇。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 說明而已,該實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發(fā)明的申請專利范圍,故舉凡其 它未脫離本發(fā)明所揭示的技藝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變化與零件修飾 變更,均應包含于本發(fā)明所涵蓋的專利范圍中。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經(jīng)本發(fā)明人十多年的電 動車生產(chǎn)實際經(jīng)驗,誠為一實用性優(yōu)異的發(fā)明,可有效改善現(xiàn)有電動 車只有單速齒輪比的缺點。
權利要求
1.一種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電動馬達(22)、傳動軸(221)、多槽孔帶動盤(232)、動力輸出部(304)及一單向齒輪組,傳動軸(221)為電動馬達(22)的動力輸出源,多槽孔帶動盤(232)套接在傳動軸(221)上,與傳動軸(221)連動,在多槽孔帶動盤(232)的中央孔與傳動軸(221)之間設有活動偏心環(huán)(2211);單向齒輪組位于電動馬達(22)與多槽孔帶動盤(232)之間、聯(lián)接于多槽孔帶動盤(232),動力輸出部(304)聯(lián)接于多槽孔帶動盤(232)的另一側。
2.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槽孔帶動盤(232 )的圓周上設有多個槽孔(2321 ),其內均容 置有第一滾動元件(201),在第一滾動元件(201)的中夾孔中穿設 有軸柱(202 ),其一端聯(lián)接單向齒輪組,另 一端聯(lián)接動力輸出部(304 ); 在多槽孔帶動盤(232 )的中央孔中加設有第二滾動元件(2011),活 動偏心環(huán)(2211)容置在第二滾動元件(2011)與傳動軸("1)之 間,在活動偏心環(huán)(2211)與傳動軸(221)之間安裝有第一彈性元 件(203 )。
3.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單向齒輪組由第一行星齒輪(301)與第一環(huán)齒輪(302 )組成, 第一行星齒輪(301 )套接在軸柱(202 )上,在第一行星齒輪(301 ) 的中央孔與軸柱(202 )之間設有單向離合機構(14);第一行星齒輪 (301)與第一環(huán)齒輪(302)至少一個齒輪固接在電動馬達(22 )的定子 上。
4.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動力輸出部(304 )的圓周上均布有與軸柱(202 )相對應的孔, 軸柱(202 )穿設在孔內,在孔與軸柱(202 )之間安裝有第三滾動元 件U(B);在動力輸出部(3(H)與中心軸U5)之間設有第四滾動 元件(305 )。
5.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在單向齒輪組與電動馬達(22 )之間加設有定位盤(306 ),軸柱(202 ) 經(jīng)第一行星齒輪(301)延伸穿入定位盤(306 )的預設孔中。
6. 按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其特征在 于在電動馬達(22)與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23)之間加設有減速機 構(30),套接在傳動軸(221)上。
7. 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動力輸出部(304 )的另一惻加設有增速機構(40),包括第二行星 齒輪(401)及第二環(huán)齒輪(402 ),第二行星齒輪(401)固接在動力 輸出部(304 )上,在動力輸出部(304 )圓周上孔穿設的軸柱(202 ) 延伸穿入第二行星齒輪(401)中,第二環(huán)齒輪(402 )套接在中心軸 (25)上,與第二行星齒輪(401)相嚙合,第二環(huán)齒輪(402 )的中 央孔與中心軸(25 )之間設有第五滾動元件(403 );在第二環(huán)齒輪(402 )的外緣設有一離合機構。
8. 按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機構為離心式離合機構,由離心重塊(2412)、第二彈性元 件(2411)及棘爪槽(2413)組成,離心重塊(2412)與第二彈性元 件U411)設在動力輸出部(304 )的外緣,棘爪槽(2413)設在欲 帶動運用機構內壁的相對應位置,離心重塊(2412) —端連接在動力 輸出部(304 )上,另一端為自由端,第二彈性元件(2411 )固接在 離心重塊(2412)上。
9. 一種帶有按權利要求1至8所述的具單向齒輪變速系統(tǒng)的輪 圈馬達,其特征在于輪圈馬達由輪殼(21)及殼蓋(212)組成, 為中空殼體,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容置在輪圈馬達內,中心軸(25) 穿設在中空殼體兩側,在動力輸出部(304 )與輪殼(21)內側壁之 間設有離合機構,動力輸出部(304 )通過離合機構帶動輪圈馬達旋 轉。
10. 按權利要求9所述的帶有具單向齒輪變速的輪圈馬達,其特 征在于所述動力輸出部(304 )固接在輪殼(21)上,與輪殼(21) 的中空殼體組成輪圈馬達,通過動力輸出部(304 )直接帶動輪圈馬 達旋轉。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馬達上的變速系統(tǒng),具體地說是一種具單向齒輪的變速系統(tǒng),包括電動馬達、傳動軸、多槽孔帶動盤、動力輸出部及一單向齒輪組,傳動軸為電動馬達的動力輸出源,多槽孔帶動盤套接在傳動軸上,與傳動軸連動,在多槽孔帶動盤的中央孔與傳動軸之間設有活動偏心環(huán);單向齒輪組位于電動馬達與多槽孔帶動盤之間、聯(lián)接于多槽孔帶動盤,動力輸出部聯(lián)接于多槽孔帶動盤的另一側。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剛好滿足此設計缺陷,平地行駛變速系統(tǒng)轉換成低扭力高速度,體重較重的騎乘者或爬坡,本發(fā)明的變速系統(tǒng)則轉換成高扭力低轉速來達到如汽車的目的排檔變換自如,騎乘舒適也節(jié)能,是從事此行業(yè)最希望突破的技術領域。
文檔編號F16H63/00GK101110537SQ20061004722
公開日2008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7月19日
發(fā)明者李寶玲 申請人:李寶玲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根河市| 邯郸县| 名山县| 丽江市| 吴忠市| 广河县| 油尖旺区| 镶黄旗| 九江市| 柳江县| 宁南县| 湟源县| 犍为县| 林芝县| 昌都县| 定西市| 伊金霍洛旗| 荥阳市| 湖南省| 内乡县| 牡丹江市| 九台市| 北京市| 罗城| 梨树县| 旌德县| 阳城县| 米脂县| 准格尔旗| 轮台县| 嘉禾县| 潮安县| 抚松县| 清苑县| 甘洛县| 东兰县| 奉化市| 库尔勒市| 大方县| 绥棱县|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