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打氣筒。
背景技術:
自行車常用的有美式氣嘴和法式氣嘴,但現(xiàn)有的打氣筒的氣咀接頭只能與一種形式的氣嘴相配合,降低了打氣筒的實用性和方便性,用戶體驗較差。
且在給自行車打氣時,現(xiàn)有的打氣筒只具有一種充氣模式,不能滿足個性化需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行車打氣筒。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自行車打氣筒,包括筒體、可沿筒體軸向往復運動的活塞桿和用于與自行車車胎連接的軟管,軟管的出口端設有用于與自行車車胎打氣孔連接的氣咀接頭;
所述筒體包括同軸相套的大筒體和小筒體,所述小筒體可滑動地設置在大筒體內,所述活塞桿可滑動地設置在小筒體內;所述活塞桿的出口端和小筒體的出口端之間設有小活塞,且小活塞固定在活塞桿內壁上,所述大筒體的出口端和小筒體的出口端之間固定有大活塞,大活塞設有容納內活塞的凹槽;大筒體的出口端超出小筒體和活塞桿,且大筒體的出口端設有閥門座,閥門座一端與大筒體和小筒體連通,另一端與泵頭相連并連通;
大筒體的外壁面上套設有手柄,手柄出口端與大筒體可拆卸連接;手柄的進口端和活塞桿的進口端均超出小筒體和大筒體;手柄的進口端和活塞桿的進口端之間通過尾蓋固定,尾蓋密封手柄的進口端;活塞桿的進口端、小筒體的進口端和大筒體的進口端之間設有第一鎖定裝置;所述第一鎖定裝置包括鎖定活塞桿和小筒體的小螺紋套和鎖定小筒體與大筒體的大螺紋套;小螺紋套套設在活塞桿和小筒體之間,且小螺紋套卡設在活塞桿外壁和小筒體內壁之間,并與小筒體外壁螺接;大螺紋套卡設在小筒體外壁和大筒體內壁之間,并與大筒體內壁螺接;大螺紋套頂部的內壁面上設有鉚槽,小螺紋套頂部的外壁面上設有凸榫,所述大螺紋套與小螺紋套之間通過凸榫和鉚槽的配合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小螺紋套的出口端設有密封大筒體出口端的頂面和活塞桿穿過的中心孔;
軟管的進口端可轉動的設置在泵頭上,且軟管通過泵頭、閥門座與大筒體相連通;軟管出口端的氣咀接頭包括第一半體和第二半體;所述第一半體的內腔內設有同軸的氣道,所述氣道和第一半體之間有間隙,所述氣道的進口端通過喉管箍與軟管的出口端相連通;所述氣道的出口端貫穿第一半體并延伸至第二半體內;所述第二半體的進口端插入氣道和第一半體之間的間隙并與第一半體的內壁面螺接,第二半體的出口端由外向內依次設有與自行車美式氣嘴相配合的第一螺紋和與自行車法式氣嘴相配合的第二螺紋;所述氣道的出口端延伸至第一螺紋和第二螺紋之間,且氣道的出口端與第二半體之間設有第八密封環(huán)。
進一步,泵頭上設有轉孔,軟管的進口端通過連接件連接有活動件,所述活動件的轉軸可轉動的設置在轉孔內,以帶動軟管圍繞泵體轉動。
進一步,連接件上開設有供軟管穿入的套孔,軟管的進口端穿設在套孔內,并通過膠螺絲固定在連接件上,所述套孔一端與軟管連通,另一端通過泵頭、閥門座與大筒體和小筒體連通。
進一步,大活塞與小筒體的外壁面螺接,大活塞與大筒體的內壁面卡接。
進一步,小活塞與活塞桿的內壁螺接。
進一步,手柄的出口端與大筒體的外壁面之間設有第一鎖扣裝置,所述第一鎖扣裝置包括套設在大筒體上的管套;所述管套10具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的頂部具有凸體;所述手柄的出口端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與第一斜面相貼合,且第二斜面的底部設有與凸體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大筒體與手柄通過凹槽和凸體的配合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既能給裝配有美式氣嘴的自行車打氣,又能給裝配有法式氣嘴的自行車打氣,且更換方便、快捷;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2、軟管24可繞筒體360°轉動,滿足用戶的需求。
3、可選擇單氣缸充氣或雙氣缸充氣,滿足個性化需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2給裝配有美式氣嘴的自行車打氣時的結構剖視圖。
圖3是圖2中A處結構示意圖。
圖4是給裝配有法式氣嘴的自行車打氣時的結構剖視圖。
圖5是圖4中B處結構示意圖。
圖6是大螺紋套和小螺紋套的裝配圖。
圖7是大螺紋套剖視圖。
圖8是單氣缸充氣結構示意圖。
圖9是雙氣缸充氣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9所示雙氣缸充氣結構展開時的示意圖。
圖中:1-泵頭,2-表蓋,3-尾蓋,4-大螺紋蓋,5-小螺紋蓋,6-大活塞,7-小活塞,8-閥門座,9-活動件,10-管套,11-大筒體,12-小筒體,13-活塞桿,14-手柄,16-接咀,18-氣壓表,19-喉管箍,20-連接件,21-膠螺絲,22-閥門頂,24-軟管,25-螺絲,26-密封片,27-第一密封環(huán),28-第二密封環(huán),29-第三密封環(huán),30-第四密封環(huán),31-第五密封環(huán),32-卡簧,33-第六密封環(huán),34-第七密封環(huán),35-第八密封環(huán),37-第九密封環(huán)。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一種自行車打氣筒,包括筒體、可沿筒體軸向往復運動的活塞桿13和用于與自行車車胎連接的軟管24,軟管24的出口端設有用于與自行車車胎打氣孔連接的氣咀接頭16;
所述筒體包括同軸相套的大筒體11和小筒體12,所述小筒體12可滑動地設置在大筒體11內,所述活塞桿13可滑動地設置在小筒體12 內;所述活塞桿13的出口端和小筒體12的出口端之間設有小活塞7,且小活塞7固定在活塞桿13內壁上;所述大筒體11的出口端和小筒體12的出口端之間固定有大活塞6,大活塞6設有容納內活塞的凹槽;大筒體11的出口端超出小筒體12和活塞桿13,且大筒體11的出口端設有閥門座8,閥門座8一端與大筒體11和小筒體12連通,另一端與泵頭1相連并連通;
大筒體11的外壁面上套設有手柄14,手柄14出口端與大筒體11可拆卸連接;手柄14的進口端和活塞桿13的進口端均超出小筒體12和大筒體11;手柄14的進口端和活塞桿13的進口端之間通過尾蓋3固定,尾蓋3密封手柄14的進口端;活塞桿13的進口端、小筒體12的進口端和大筒體11的進口端之間設有第一鎖定裝置;所述第一鎖定裝置包括鎖定活塞桿13和小筒體12的小螺紋套5和鎖定小筒體12與大筒體11的大螺紋套4;小螺紋套5套設在活塞桿13和小筒體12之間,且小螺紋套5卡設在活塞桿13外壁和小筒體12內壁之間,并與小筒體12外壁螺接;大螺紋套4卡設在小筒體12外壁和大筒體11內壁之間,并與大筒體11內壁螺接;大螺紋套4頂部的內壁面上設有鉚槽41,小螺紋套5頂部的外壁面上設有凸榫51,所述大螺紋套4與小螺紋套5之間通過凸榫51和鉚槽41的配合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小螺紋套5的出口端設有密封大筒體11出口端的頂面52和活塞桿13穿過的中心孔53;
軟管24的進口端可轉動的設置在泵頭1上,且軟管24通過泵頭1、閥門座8與大筒體11相連通;軟管24出口端的氣咀接頭16包括第一半體162和第二半體161;所述第一半體162的內腔內設有同軸的氣道165, 所述氣道165和第一半體162之間有間隙,所述氣道165的進口端通過喉管箍19與軟管24的出口端相連通;所述氣道165的出口端貫穿第一半體162并延伸至第二半體161內;所述第二半體161的進口端插入氣道165和第一半體162之間的間隙并與第一半體162的內壁面162螺接,第二半體161的出口端由外向內依次設有與自行車美式氣嘴相配合的第一螺紋164和與自行車法式氣嘴相配合的第二螺紋163;所述氣道165的出口端延伸至第一螺紋164和第二螺紋163之間,且氣道165的出口端與第二半體161之間設有第八密封環(huán)35。
泵頭1上設有轉孔,軟管24的進口端通過連接件20連接有活動件9,所述活動件9的轉軸可轉動的設置在轉孔內,以帶動軟管24圍繞泵體1轉動。
連接件20上開設有供軟管24穿入的套孔,軟管24的進口端穿設在套孔內,并通過膠螺絲21固定在連接件20上,所述套孔一端與軟管24連通,另一端通過泵頭1、閥門座8與大筒體11和小筒體12連通。
大活塞6與小筒體12的外壁面螺接,大活塞6與大筒體11的內壁面卡接;小活塞7與活塞桿13的內壁螺接。
手柄14的出口端與大筒體11的外壁面之間設有第一鎖扣裝置,所述第一鎖扣裝置包括套設在大筒體11上的管套10;所述管套10具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的頂部具有凸體;所述手柄14的出口端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與第一斜面相貼合,且第二斜面的底部設有與凸體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大筒體11與手柄14通過凹槽和凸體的配合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
軟管24可繞筒體360°轉動,滿足用戶的需求。
小活塞7與活塞桿13螺接固定。
泵頭1內設有氣壓表30,且氣壓表30通過表蓋2密封;閥門座8和泵頭之間設有第一密封環(huán)27;大活塞6和大筒體11之間設有第二密封環(huán)28;小活塞7和小筒體12之間設有第三密封環(huán)29;連接件20與活動件9之間設有第四密封環(huán)30;活動件9與泵頭1之間設有第五密封環(huán)31;氣道外壁面與第二半體之間設有第八密封環(huán)34;大活塞6和小筒體12支架設有第九密封環(huán)37。
當需要給裝配有美式氣嘴的自行車打氣時,第一螺絲與自行車美式氣嘴的螺絲相嚙合,第一半體162與第二半體161通過螺絲固接,氣道165的出口端延伸至第一螺紋164和第二螺紋163之間,加壓氣經(jīng)氣道165進如自行車車胎內,則本實用新型與自行車車胎相連通,即可進行打氣。
當需要與給裝配有法式氣嘴的自行車打氣時,旋開第一半體162與第二半體161之間的螺絲,并沿著氣道165的的外壁面向外滑出,第一半體162向外延伸,氣道165的出口端與第二螺紋163相分離,第二螺紋163脫離氣道165的的遮擋,將第二螺紋163與自行車法式氣嘴的螺絲相嚙合,則本實用新型與自行車車胎相連通,即可進行打氣。
當需要高壓充氣時,旋開尾蓋3,再旋開小螺紋套5,最后將尾蓋3復位后,往復推拉活塞桿,活塞桿13僅與小筒體12配合給自行車充氣,實現(xiàn)單氣缸充氣,如圖9所示,由于小筒體12內徑較小,充氣的氣壓較大。
當需要大氣量充氣時,旋開尾蓋3,再旋開小螺紋套5和大螺紋套4,最后將尾蓋3復位后,往復推拉活塞桿,活塞桿13與小筒體12、大筒體11同時配合給自行車充氣,實現(xiàn)雙氣缸作業(yè),充氣的氣量較大,如圖9所示。
本說明書實施例所述的內容僅僅是對實用新型構思的實現(xiàn)形式的列舉,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應當被視為僅限于實施例所陳述的具體形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也包括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構思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