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揚程潛水電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電產(chǎn)品,特別是一種全揚程潛水電泵,其能有效控制實際流量,防止超功率使用而發(fā)生電機損壞。
背景技術:
潛水電泵是將電動機和水泵直接相連合二為一,一同潛入水中,形成一種操作簡單,結構緊湊的獨特泵類,包括單級泵和多級泵,主要適用于輸送污水或含有泥沙等不溶固物的混合液體,對工礦、建筑、生活排放污水污物特別適用,亦可用于防汛及抽送一般潔水。潛水電泵由于省去了水上的許多管理設備和建筑物,在水下運行噪聲小,重量輕,無須固定安裝,出口采用軟管連接,使用揚程可以變化等優(yōu)點,廣泛用于農(nóng)業(yè)灌溉、井內(nèi)提水、工程施工和排洪排漬等領域。
潛水電泵的電機實際輸入功率P與水泵的實際流量Q、實際揚程H有直接關系,P=ρQH。JB/T8092《小型潛水電泵》標準中規(guī)定離心式潛水電泵的實際流量Q≤1.2倍額定流量QN時,電機的實際輸入功率P≤額定輸入功率PN。而對于實際流量Q>1.2額定流量QN時,標準未作要求。
現(xiàn)有技術中,離心式潛水電泵在設計時的習慣性設計方法是潛水電泵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出水處面積B之比值為K≥1,這樣設計的離心式潛水電泵能夠按照JB/T8092《小型潛水電泵》標準要求,保證在實際流量Q≤1.2倍額定流量QN時,電機的實際輸入功率P≤額定輸入功率PN。然而,當實際流量Q>1.2額定流量QN時,電機的實際輸入功率P>額定輸入功率PN。原因是當水泵的實際流量Q上升時,實際揚程H下降,由于潛水電泵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出水處面積B之比K≥1,導致實際流量Q上升的速度與實際揚程H下降的速度不一致——實際流量Q上升速度快,而實際揚程H下降速度慢,故實際流量Q上升時,電機實際輸入功率P也隨之上升,當實際流量Q>額定流量QN時,電機實際輸入功率P>額定輸入功率PN,潛水電泵會超功率工作,電機會出現(xiàn)溫升過高,電機內(nèi)部定子油澎漲造成電機炸機殼,燒電機等缺陷。所以要求使用者在使用時,實際揚程H必須符合額定揚程HN,以保證使用時實際流量Q≤1.2倍額定流量QN。但由于潛水電泵使用的靈活性,其實際揚程H經(jīng)常不能滿足上述要求而出現(xiàn)超功率使用的現(xiàn)象。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通過控制實際流量來防止超功率使用,以防止用戶因使用不當而發(fā)生電機損壞的全揚程潛水電泵。
為了解決離心式潛水電泵因實際揚程過低時電機超功率工作的缺陷,本發(fā)明找到了潛水電泵從水泵第一級葉輪進水處到出水接頭出水處的所有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只要將K控制在一定范圍,就能控制水泵的進出水量,使?jié)撍姳迷趯嶋H揚程H下降時,實際流量Q增速緩慢,使得Q*H≈常數(shù),P=ρQH≤額定功率,電機實際輸入功率P不超過額定功率PN,從而能在全揚程范圍內(nèi)使用,很好地解決用戶使用的難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全揚程潛水電泵包括甩水器、進水節(jié)、葉輪、中導葉、中泵體、末級導葉、出水泵體、出水接頭和泵軸,甩水器和葉輪依次安裝在泵軸上并通過固定螺母固定,中導葉、中泵體、末級導葉和出水泵體依次安裝在進水節(jié)上并通過固定螺桿固定,出水接頭安裝在出水泵體上;減小水泵出水接頭出水處前任一處的內(nèi)徑,或增大水泵出水接頭出水處前任一處的外徑,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減小任一個葉輪入口處的進水節(jié)進水處、或中泵體進水處、或出水泵體出水處的內(nèi)徑,或減小任一個葉輪口環(huán)內(nèi)徑,或增大甩水器、或軸套、或葉輪輪轂的外徑,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
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在出水泵體和出水接頭之間還安裝有逆止閥,減小水泵逆止閥出水處的內(nèi)徑,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在中導葉和進水節(jié)之間還安裝有泵蓋,在水泵第一個葉輪的入口處,減小與第一個葉輪相配合的泵蓋進水處的內(nèi)徑,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時不必考慮實際揚程的變化,使用非常方便,結構簡單,只需在設計制作時計算好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控制好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即可。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詳細結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6的結構示意圖;附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7的結構示意圖;附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8的結構示意圖;附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9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附圖1所示,全揚程潛水電泵包括甩水器1、進水節(jié)2、四個葉輪3、三個中導葉4、三個中泵體5、末級導葉6、出水泵體7、逆止閥8、出水接頭9、三個軸套10和泵軸11;甩水器1、第一個葉輪3、第一個軸套10、第二個葉輪3、……、第三個軸套10和第四個葉輪3依次安裝在泵軸11上并通過固定螺母固定,第一個中導葉4、第一個中泵體5、……第三個中導葉4、第三個中泵體5、末級導葉6和出水泵體依次安裝在進水節(jié)2上并通過固定螺桿固定,出水接頭9通過逆止閥8安裝在出水泵體7上;其技術特征是在水泵第一個葉輪3的入口處,減小與第一個葉輪3相配合的進水節(jié)2進水處21的內(nèi)徑D1,改變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直徑D的比值,K=A/B,A=π(D12-d2),B=π*D2,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以達到限制水泵出水流量,實現(xiàn)全揚程使用不超功率的目的。
水的運動過程是水從進水節(jié)2外面流入,通過葉輪3、導葉4、中泵體5,再從出水導葉6和出水泵體7流進逆止閥8,最后從出水接頭9中流出。
實施例2如附圖2所示,全揚程潛水電泵的結構的不同之處在于在全揚程潛水電泵的進水節(jié)2和第一個中導葉4之間還安裝有泵蓋12,其余結構同實施例1;其技術特征是在水泵第一個葉輪3的入口處,減小與第一個葉輪3相配合的泵蓋12進水處121的內(nèi)徑D1,改變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直徑D的比值,K=A/B,A=π(D12-d2),B=π*D2,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以達到限制水泵出水流量,實現(xiàn)全揚程使用不超功率的目的。
水的運動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如附圖3所示,全揚程潛水電泵的結構同實施例1;其技術特征是在水泵第二個葉輪3的入口處,減小與第二個葉輪3相配合的第一個中泵體5進水處51的內(nèi)徑D1,改變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直徑D的比值,K=A/B,A=π(D12-d2),B=π*D2,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以達到限制水泵出水流量,實現(xiàn)全揚程使用不超功率的目的。
水的運動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4如附圖4所示,全揚程潛水電泵的結構同實施例1;其技術特征是在水泵第三個葉輪3的入口處,減小水泵第三個葉輪3口環(huán)31的內(nèi)徑D2,改變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直徑D的比值,K=A/B,A=π(D22-d2),B=π*D2,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以達到限制水泵出水流量,實現(xiàn)全揚程使用不超功率的目的。
水的運動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5如附圖5所示,全揚程潛水電泵的結構同實施例1;其技術特征是在水泵出水接頭9前,減小水泵逆止閥8出水處81的內(nèi)徑D3,改變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直徑D的比值,K=A/B,A=π*D32,B=π*D2,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以達到限制水泵出水流量,實現(xiàn)全揚程使用不超功率的目的。
水的運動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6如附圖6所示,全揚程潛水電泵的結構同實施例1;其技術特征是在水泵第一個葉輪3的入口處,增大與第一個葉輪3相配合的甩水器1的外徑d,改變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直徑D的比值,K=A/B,A=π(D12-d2),B=π*D2,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以達到限制水泵出水流量,實現(xiàn)全揚程使用不超功率的目的。
水的運動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7如附圖7所示,全揚程潛水電泵的結構同實施例1;其技術特征是在水泵第四個葉輪3的入口處,增大與第四個葉輪3相配合的第四個軸套10的外徑d,改變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直徑D的比值,K=A/B,A=π(D12-d2),B=π*D2,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以達到限制水泵出水流量,實現(xiàn)全揚程使用不超功率的目的。
水的運動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8如附圖8所示,全揚程潛水電泵包括甩水器1、進水節(jié)2、三個葉輪3、兩個中導葉4、兩個中泵體5、末級導葉6、出水泵體7、出水接頭9和泵軸11,甩水器1、第一個葉輪3、…第三個葉輪3依次安裝在泵軸11上并通過固定螺母固定,第二個和第三個葉輪3上設有用于替代軸套10的葉輪輪轂32,第一個中導葉4、第一個中泵體5、第二個中導葉4、第二個中泵體5、末級導葉6和出水泵體7依次安裝在進水節(jié)2上并通過固定螺桿固定,出水接頭9安裝在出水泵體7上;其技術特征是在水泵第二個葉輪3的入口處,增大與第二個葉輪3相配合的葉輪輪轂32的外徑d,改變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直徑D的比值,K=A/B,A=π(D12-d2),B=π*D2,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以達到限制水泵出水流量,實現(xiàn)全揚程使用不超功率的目的。
水的運動過程是水從進水節(jié)2外面流入,通過葉輪3、中導葉4、中泵體5、末級導葉6和出水泵體7,最后從出水接頭9中流出。
實施例9如附圖9所示,全揚程潛水電泵的結構同實施例8;其技術特征是在水泵出水接頭9前,減小水泵出水泵體7出水處71的內(nèi)徑D3,改變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直徑D的比值,K=A/B,A=π*D32,B=π*D2,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9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以達到限制水泵出水流量,實現(xiàn)全揚程使用不超功率的目的。
水的運動過程與實施例8相同。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結構的,只要是減少水泵出水接頭出口處前任一處的內(nèi)徑,或者增加水泵出水接頭出口處前任一處的外徑,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出口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的潛水電泵,就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全揚程潛水電泵,它包括甩水器、進水節(jié)、葉輪、中導葉、中泵體、末級導葉、出水泵體、出水接頭和泵軸,甩水器和葉輪依次安裝在泵軸上并通過固定螺母固定,中導葉、中泵體、末級導葉和出水泵體依次安裝在進水節(jié)上并通過固定螺桿固定,出水接頭安裝在出水泵體上;其特征是減小水泵出水接頭出水處前任一處的內(nèi)徑,或增大水泵出水接頭出水處前任一處的外徑,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揚程潛水電泵,其特征是減小任一個葉輪入口處的進水節(jié)進水處、或中泵體進水處、或出水泵體出水處的內(nèi)徑,或減小任一個葉輪口環(huán)內(nèi)徑,或增大甩水器、或軸套、或葉輪輪轂的外徑,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揚程潛水電泵,其特征是在出水泵體和出水接頭之間還安裝有逆止閥,減小水泵逆止閥出水處的內(nèi)徑,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揚程潛水電泵,其特征是在中導葉和進水節(jié)之間還安裝有泵蓋,在水泵第一個葉輪的入口處,減小與第一個葉輪相配合的泵蓋進水處的內(nèi)徑,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揚程潛水電泵,其特征是在中導葉和進水節(jié)之間還安裝有泵蓋,在水泵第一個葉輪的入口處,減小與第一個葉輪相配合的泵蓋進水處的內(nèi)徑,使得過流部分最小當量面積A與出水接頭出水處面積B之比K的比值為0.2≤K≤0.6。
專利摘要一種全揚程潛水電泵,它包括甩水器1、進水節(jié)2、葉輪3、中導葉4、中泵體5、末級導葉6、出水泵體7、逆止閥8、出水接頭9、軸套10和泵軸11;甩水器1、葉輪3、軸套10、依次安裝在泵軸11上并通過固定螺母固定,中導葉4、中泵體5、末級導葉6和出水泵體依次安裝在進水節(jié)2上并通過固定螺桿固定,出水接頭9通過逆止閥8安裝在出水泵體7上;在水泵第一個葉輪3的入口處,減小與第一個葉輪3相配合的進水節(jié)2進水處21的內(nèi)徑D
文檔編號F04D13/08GK2926590SQ200620051278
公開日2007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6月12日
發(fā)明者汪華 申請人:衡陽市朝陽泵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