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射出模具的流道結構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的流道結構,尤指一種可改善溢料問題的射出模具的流 道結構。
背景技術:
如圖3所示,為現(xiàn)有射出模具的流道結構,包含一主流道90、次流道91、以及熱澆 道92,其中該主流道90、次流道91、以及熱澆道92的內(nèi)孔直徑約略相同。塑料于射料時, 是將塑料加熱至熔融的流體狀態(tài)后,由射出機的螺桿作動而射入主流道90,塑料進入主流 道90后分流至各次流道91,再由各次流道91流入熱澆道92,并由熱澆道92末端射入模穴 內(nèi)。然而,塑料于射出機內(nèi)是由螺桿推進的作用力射料,由于流道結構中的主流道90、 次流道91、以及熱澆道92的內(nèi)孔直徑略約相同,而射出機容置塑料的料管的內(nèi)孔直徑在比 例上又大于流道結構中的內(nèi)孔直徑許多(于比例上約略可將料管比喻為打針的針筒,而流 道結構可比喻為針頭),故當塑料在該作用力推進而由料管進入主流道90時,因塑料流經(jīng)的 內(nèi)孔直徑瞬間縮小,因而產(chǎn)生極大的反作用力,且若射出機射料的流速設定較快時,塑料此 時更來不及由流道結構射出,導致射料的反作用力無法即時消退而產(chǎn)生撐?,F(xiàn)象,此時于 模具內(nèi)的塑料則產(chǎn)生溢料,使成型的成品產(chǎn)生毛邊,此即本實用新型所欲解決的重點所在。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進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改善溢料問題的射出模 具的流道結構。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射出模具的流道結構改良,該射出模具形成該流道結構的構件包含一襯套、 一熱流板、及至少一澆嘴,該襯套結合在該熱流板的一側,熱流板則于另一側抵接該至少一 澆嘴,此流道結構按塑料射出的流經(jīng)順序包含一注料口,位于所述襯套中,為射料的入口 ;一主流道,位于所述熱流板中,此主流道的始端與該襯套的注料口連通,且主流 道的末端位在熱流板中;至少一次流道,此述次流道的始端分別由主流道的末端于熱流板中分歧構成;至少一熱澆道,分別位在所述至少一澆嘴中,且此述的熱澆道貫穿該澆嘴,所述至 少一次流道的末端則與該至少一熱澆道的始端對應連通,此述熱澆道的末端為射料的出 Π ;所述主流道的內(nèi)孔直徑須大于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內(nèi)孔直徑,且所述至少一次流 道的內(nèi)孔直徑須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熱澆道的內(nèi)孔直徑。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改善因撐模而造成毛邊及溢料的問題,從而提高產(chǎn)品 合格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流道結構配置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流道結構供塑料流動的示意圖。圖3是現(xiàn)有射出模具的流道結構配置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2,圖中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選用的實施例結構,此僅供說明之用, 在專利申請上并不受此種結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射出模具的流道結構改良,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射出模 具形成該流道結構的構件包含一襯套1、一熱流板2、及二澆嘴3,該襯套1結合在該熱流板 2的一側,熱流板2則于另一側抵接該二澆嘴3,此流道結構4按塑料射出的流經(jīng)順序包含 一注料口 40、一主流道41、二次流道42、以及二熱澆道43,該主流道41的內(nèi)孔直徑須大于 該二次流道42的內(nèi)孔直徑,且該二次流道42的內(nèi)孔直徑須大于或等于該二熱澆道43的內(nèi) 孔直徑。前述的注料口 40,其是位于該襯套1中,為射料的入口。前述的主流道41,其位于該熱流板2中,此主流道41的始端410與該襯套1的注 料口 40連通,且主流道41的末端411位在熱流板2中。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主流道41,其內(nèi) 孔直徑的范圍在13 30毫米(mm)為最佳。前述的二次流道42,各次流道42的始端420分別由主流道41的末端411于熱流 板2中分歧構成。本實用新型的次流道42,其內(nèi)孔直徑范圍在10 25毫米(mm),次流道 42以此內(nèi)孔直徑范圍搭配主流道41的內(nèi)孔直徑范圍為最佳。前述的二熱澆道43,分別位在該二澆嘴3中,且各熱澆道43貫穿其澆嘴3,該二次 流道42的末端421則與此二熱澆道43的始端430對應連通,各熱澆道43的末端431為射 料的出口。本實用新型的熱澆道43,其內(nèi)孔直徑范圍在6 25毫米(mm),此熱澆道43以 此內(nèi)孔直徑范圍搭配次流道42的內(nèi)孔直徑范圍為最佳。如圖2所示,為塑料由射出機的料管射入流道結構,其塑料流經(jīng)主流道41時具有 較大的流通孔徑,當流入次流道42時的流通孔徑縮小,再流經(jīng)熱澆道43時則以次流道42 再縮小的流通孔徑流動,本實施例的熱澆道43由始端430朝末端431的內(nèi)孔直徑漸縮。故 塑料經(jīng)由射出機的料管射入流道結構時,由于主流道41具有較大的流通孔徑,且流經(jīng)的次 流道42以及熱澆道43具有漸縮的流通孔徑,故射出機的螺桿推進塑料所產(chǎn)生的反作用力, 可于流道結構中逐漸被轉移而消退,故能避免瞬間的反作用力提升而造成撐模,從而得以 改善因撐模而造成毛邊及溢料的問題,進一步可提升射出成型的成品制作合格率。前述的主流道41以及次流道42的內(nèi)孔直徑范圍中,雖主流道41的內(nèi)孔直徑范圍 的最小值小于該次流道42的內(nèi)孔直徑的最大值,但本實用新型的主流道41以及次流道42 的內(nèi)孔直徑的搭配,必須依循主流道41大于次流道42的內(nèi)孔直徑,以及次流道42大于或 等于熱澆道43的原則,故主流道41的內(nèi)孔直徑為其范圍的最小值時,該次流道42的內(nèi)孔 直徑必須比主流道41最小值的內(nèi)孔直徑更小,符合本實用新型的流道結構設計原則,于此 補充說明。[0024]以上所述實施例的揭示是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故舉 凡數(shù)值的變更或等效元件的置換仍應隸屬本實用新型的范疇。由以上詳細說明,可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明了本實用新型的確可達成前述目的,實 已符合專利法的規(guī)定,遂提出專利申請。
權利要求1. 一種射出模具的流道結構改良,其特征在于前述的射出模具形成該流道結構的構 件包含一襯套、一熱流板、及至少一澆嘴,該襯套結合在該熱流板的一側,熱流板則于另一 側抵接該至少一澆嘴,此流道結構按塑料射出的流經(jīng)順序包含 一注料口,位于所述襯套中,為射料的入口 ;一主流道,位于所述熱流板中,此主流道的始端與該襯套的注料口連通,且主流道的 末端位在熱流板中;至少一次流道,此述次流道的始端分別由主流道的末端于熱流板中分歧構成; 至少一熱澆道,分別位在所述至少一澆嘴中,且此述的熱澆道貫穿該澆嘴,所述至少一 次流道的末端則與該至少一熱澆道的始端對應連通,此述熱澆道的末端為射料的出口 ;所述主流道的內(nèi)孔直徑須大于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內(nèi)孔直徑,且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 內(nèi)孔直徑須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熱澆道的內(nèi)孔直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射出模具的流道結構改良,該射出模具形成該流道結構的構件包含一襯套、一熱流板、及至少一澆嘴,此流道結構按塑料射出的流經(jīng)順序包含一注料口、一主流道、至少一次流道、至少一熱澆道,所述主流道的內(nèi)孔直徑須大于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內(nèi)孔直徑,且所述至少一次流道的內(nèi)孔直徑須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熱澆道的內(nèi)孔直徑。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改善因撐模而造成毛邊及溢料的問題,從而提高產(chǎn)品合格率。
文檔編號B29C45/27GK201931593SQ20112004299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2月21日
發(fā)明者羅天來 申請人:羅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