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分開的活塞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流體分配器的活塞泵,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這樣的活塞泵,在該活塞泵中活塞可分開為兩個組件,以便例如使得所述泵不能工作和/或使分開的組件用作獨立元件,優(yōu)選的用作閥。
背景技術:
活塞泵公知的是,其中活塞能夠以往復方式滑進和滑出活塞腔室形成元件的開口末端,以便分配流體,其中在活塞里面設置了單向閥,以便限制通過所述活塞腔室的流動。例如,在1994年2月1日發(fā)布的、Ophardt的美國專利5,282,552中公布了這樣的活塞泵組件,此處參引上述專利的公開內容。
這種從前已知設備的一個缺點在于,設置在活塞腔室形成本體的內部末端內的單向閥是獨立元件,該獨立元件必須獨立地進行制造、操縱和裝配,因此增加了成本。
流體分配器公知的是,通過固定在瓶子的出口里的泵機構,從所述瓶子將處于儲存容器或瓶子里的流體從所述瓶子的出口分配出去。這樣的泵機構公知的是,其中活塞可同軸地滑進活塞腔室形成元件,以便從所述瓶子分配流體。許多公知的活塞機構提供了這樣的配置,其中活塞能夠手動從活塞腔室形成元件除去,然后所述瓶子能夠重新填充。
將瓶子未經(jīng)認可就重新填充可能帶來關于防偽以及確保產品質量和產品在適當?shù)漠a品壽命內進行分配的問題。
公知的泵機構包括1997年10月14日發(fā)布的、Ophardt的美國專利5,676,277以及2003年8月5日發(fā)布的、Ophardt的美國專利6,601,736,在此參引上述專利的公開內容。
發(fā)明內容
為了至少部分地克服前面現(xiàn)有設備的這些缺點,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活塞泵,其具有的能往復移動的活塞,所述活塞內部部分接合在活塞腔室形成本體內,使得當相對于所述本體將力施加在所述活塞上時,所述活塞的內部部分與所述活塞的其余部分分開。
為了至少部分地克服前面已知設備的這個缺點,本發(fā)明也提供了一種活塞泵,其具有在內部末端處帶有可除去元件的活塞形成元件,所述活塞形成元件插入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里以及其初始向外抽出,所述可移去元件變得固定在活塞腔室形成元件里,并與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分離。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可分開的活塞的改進活塞泵。
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分配裝置,其包括容器和活塞泵,并阻止未經(jīng)認可的重新填充。
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泵,其中單向閥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到活塞形成元件上,并能在使用中以可移去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里。
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較少的零件和/或組件的泵組件。
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泵,其在使用中包括活塞腔室形成元件、活塞和獨立的單向閥,然而,所述活塞和單向閥在初始時形成為單個元件,而不為兩個可分開的部件。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分配流體的泵,包括具有圍繞腔室軸線的腔室的活塞腔室形成元件,所述腔室具有腔室壁、內部末端、開口外部末端、出口和入口?;钊纬稍菁{在活塞腔室形成元件里,并能在其中沿軸向于所述泵的循環(huán)操作中的展開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向內和向外滑動,以便通過入口將流體吸入腔室,并通過出口分配流體。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具有外部部分,其從所述腔室向外穿過所述開口外部末端伸出;內部部分,其在所述外部部分的里面的所述腔室中;以及中間部分,其聯(lián)接所述外部部分和內部部分,且所述中間部分以可除去的方式連接到所述內部部分。在一種配置中,所述中間部分是易碎和易破的,以便分開所述內部部分和外部部分。在另一配置中,所述中間部分和內部部分是以卡扣配合關系聯(lián)接在一起的兩個獨立元件,并且通過軸向施加大于所述卡扣配合件所能經(jīng)受的力的定向力,能夠使其分開。優(yōu)選的是,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具有活塞捕捉元件(piston catch member),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帶有腔室捕捉元件,當活塞形成元件相對于活塞腔室形成元件移動時接合所述活塞捕捉元件,并用于防止在施加到外部部分上的力等于或大于分開中間部分所需的力時所述活塞捕捉元件移過腔室捕捉元件。優(yōu)選的是,活塞捕捉元件在所述中間部分以內。在一種情況下,當活塞形成元件相對于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向外滑動時,腔室捕捉元件接合活塞捕捉元件,并且防止在施加到外部部分上的軸向向外的定向的力等于或大于分開中間部分和內部部分所需的軸向向外定向的力時,所述活塞捕捉元件向外移過腔室捕捉元件。在另一情況下,當活塞形成元件相對于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向內滑動時,腔室捕捉元件接合活塞捕捉元件,并且防止在施加到外部部分上的軸向向內的定向的力等于或大于分開中間部分和內部部分所需的軸向向內定向的力時,所述活塞捕捉元件移過腔室捕捉元件,優(yōu)選的是,所述中間部分是可分開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內部部分從外部部分分開時,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在展開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向內和向外軸向滑動中,所述泵變得不能工作,且不再分配流體。所述內部部分可以是閥機構,其與活塞腔室形成元件相配合,以便基本防止通過所述腔室向內的流和向外的流中的至少一個。這個閥機構可以包括活塞盤,該活塞盤接合腔室壁,以便基本防止通過所述腔室向內的流和向外的流中的至少一個。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內部部分從外部部分分開時,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在伸出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向內和向外軸向滑動時,所述泵變得工作分配流體。所述內部部分可以包括閥機構,所述閥機構與活塞腔室形成元件相配合,以便基本防止通過所述腔室向內的流和向外的流中的至少一個。這種閥機構可以是一種單向閥,其防止從所述腔室向內流過所述入口。
本發(fā)明在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分配裝置,其包括流體容納容器以及用于從容器的出口分配流體的活塞泵,活塞能夠在縮回位置和展開位置之間移動以便分配流體,所述活塞具有通過消弱強度的易破中間部分連接到活塞外部部分的活塞內部部分,所述中間部分被破裂,以便在施加到活塞外部部分的力大于泵正常工作所需的力時,分開活塞內部部分和活塞外部部分。在試圖將活塞從活塞腔室形成元件移去情況下,其中活塞可以在活塞腔室形成元件里軸向滑動,在活塞內部部分上的捕捉元件接合在活塞腔室形成元件上的捕捉元件,使得軸向向外施加的力開始承受在易破中間部分上,并使其受到破裂,將活塞內部分和活塞外部部分分開。所分開的活塞內部部分優(yōu)選地保持在活塞腔室形成元件里,優(yōu)選地阻止流體沿一個或兩個方向流過其中,優(yōu)選地阻止向內流動。已經(jīng)拆開所述活塞內部部分的活塞形成元件的往復運動不能工作用于抽吸流體了。
在另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分配流體的泵,包括具有圍繞腔室軸線的腔室的活塞腔室形成元件,所述腔室具有腔室壁、內部末端、開口外部末端、出口和入口;活塞形成元件,其容納在活塞腔室形成元件里,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在其中在泵的循環(huán)工作中在展開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軸向向內和向外滑動,以便通過入口將流體吸入腔室,并通過出口分配流體,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具有外部部分,其從所述腔室向外穿過所述開口外部末端伸出;內部部分,其在所述腔室的外部部分以內;中間部分,其聯(lián)接所述外部部分和內部部分;以及活塞捕捉元件,其在所述中間部分以內,所述中間部分是易破的并可被破裂,以便當軸向向外定向破裂力施加到外部部分時,分開內部部分和外部部分,所述破裂力大于將活塞形成元件從縮回位置滑到展開位置所需的軸向向外力,當活塞形成元件相對于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向外滑動至少達到展開位置時,由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帶有的腔室捕捉元件接合活塞捕捉元件,并防止了在施加到外部部分的軸向向外定向力等于或大于破裂力時,活塞捕捉元件向外移過所述腔室捕捉元件,其中,當內部部分從外部部分分開時,在活塞形成元件在展開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向內和向外軸向滑動時,所述泵變得不能工作,且不再分配流體。
在另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從儲存器分配流體的泵,包括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其具有圓柱腔室,所述腔室具有腔室壁、外部開口末端和與所述儲存器流體連通的內部末端;第一單向閥裝置,其在所述儲存器和腔室之間,并允許流體從所述儲存器通過所述腔室的內部末端流入所述腔室;活塞形成元件,其以可滑動方式容納在所述腔室力,用于在具有向內沖程和向外沖程的循環(huán)中向內和向外往復運動,所述活塞形成元件能夠通過所述腔室的開口末端相對于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移動;第二單向閥裝置,其位于所述腔室和出口之間,并允許流體從所述腔室流出出口,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帶有活塞頭,該活塞頭與所述腔室壁相接合,以便(i)在第一沖程中,所述第一沖程是向內沖程和向外沖程中的一個,在第一單向閥裝置和第二單向閥裝置之間在腔室里產生壓力,從而閉合第一單向閥裝置,將流體移出第二單向閥裝置并到達出口,以及(ii)在第二沖程中,所述第二沖程是向內沖程和向外沖程中的非第一沖程的另一個,在第一單向閥裝置和第二單向閥裝置之間在腔室里形成真空,從而閉合第二單向閥裝置,并將流體從所述儲存器通過第一單向閥裝置吸入腔室,第一單向閥裝置包括分離部分,該分離部分位于活塞形成元件上并優(yōu)選地通過卡扣配合或易破連接元件以可分開方式固定于其上。
所述分離部分帶有分離部分捕捉裝置,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帶有在所述腔室里的腔室捕捉裝置,所述分離部分捕捉裝置和腔室捕捉裝置相互作用,使得在向內沖程中,活塞形成元件和固定于其上的分離部分一起初次滑入腔室時,分離部分捕捉裝置和腔室捕捉裝置設置為接合在一起,從而在工作位置將分離部分固定到所述腔室,這使得第一單向閥裝置工作,并防止了在通過易破連接元件施加到分離部分捕捉裝置上的力大于將卡扣配合或易破連接元件分開的相等的力時,分離部分捕捉裝置的上述固定從工作位置松開。
從下面公開內容,并參考附圖,本發(fā)明的其他方面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清楚,其中圖1是通過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分配器的示意性截面?zhèn)纫晥D;圖2是圖1里顯示的泵機構的放大截面?zhèn)纫晥D,其中活塞處于完全縮回位置;圖3是與圖2相同的截面視圖,然而其中活塞處于完全展開位置;圖4是圖2的活塞的截面?zhèn)纫晥D,顯示了分開的活塞;圖5是圖2的泵組件的示意圖;圖6是圖2的活塞的側面透視圖;圖7是圖6所示的活塞的內部末端的放大示意圖;圖8是沿著圖7里剖面線8-8’的截面?zhèn)纫晥D;圖9是類似于圖2所示的泵機構的放大截面?zhèn)纫晥D,但其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圖10是沿著圖9里的剖面線9-9’的截面?zhèn)纫晥D;圖1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活塞形成元件的透視圖;圖12是沿著剖面線12-12’的圖11的活塞形成元件的截面?zhèn)纫晥D;圖13是分解剖視圖,其顯示了沿著線13-13’圖11的活塞形成元件的橫截面以及通過活塞腔室形成元件的橫截面;圖14是圖13的活塞形成元件和活塞腔室形成元件的截面?zhèn)纫晥D,其中活塞形成元件處于完全插入的向內沖程位置里;圖15是類似于圖14的截面?zhèn)纫晥D,但是其顯示了活塞形成元件與其分離部分分開,所述分離部分在工作位置里固定在活塞腔室形成元件里,且所述活塞在向外沖程里向外移動;圖16是通過圖13里的剖面線16-16’的剖視圖;圖17是與圖16相同的剖視圖,但其是活塞腔室形成元件的第四實施例;圖18是與圖4相同的視圖,但是顯示了泵的第五實施例,其中出口穿過所述腔室的側壁;圖19和20是與圖11和13相同的視圖,但是是第六實施例,其提供了內部單向球閥;圖21和22是與圖11和14相同的視圖,但是是第七實施例,其提供了內部單向擋瓣閥;圖23是類似于圖14所示的剖視圖,但是是本發(fā)明第八實施例,其中活塞形成元件處于完全插入的向內沖程位置里;圖24是類似于圖23的截面?zhèn)纫晥D,但是顯示了活塞形成元件與其分離部分分開,所述分離部分在工作位置里固定在活塞腔室形成元件里,且活塞在向外沖程里向外移動;圖25是類似于圖11的視圖,但是是本發(fā)明的第九實施例;圖26是沿軸向通過圖25垂直于從入口到通道的局部剖視圖;圖27是沿軸向通過圖25垂直于圖26的剖視圖的局部剖視圖;圖28是容納在活塞腔室形成元件的內部末端內的圖26所示的活塞形成元件的內部末端的放大剖視圖;
圖29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實施例的裝配的流體分配器的示意圖;圖30是圖29的分配器的泵組件的分解示意圖;圖31是部分裝配的圖29的分配器的示意圖;圖32是類似于圖34的截面?zhèn)纫晥D,但是是本發(fā)明的第十一實施例;圖33是類似于圖24的截面?zhèn)纫晥D,但是是本發(fā)明的第十二實施例;圖34是類似于圖23的截面?zhèn)纫晥D,但是是本發(fā)明的第十三實施例;圖35是如圖34的視圖,但是所述活塞縮回;圖36是如圖28的視圖,但是定位塞位于中間位置;以及圖37是類似于圖28的視圖,但是是本發(fā)明的第十四實施例。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考圖1,圖1描繪了通常表示為70的分配器具有表示為78的殼體,容納和支撐可移去的瓶子局部組件,該局部組件包括泵組件10和流體容器26。殼體78顯示為具有托板80,用于將殼體安裝到建筑物墻壁82上。底部支撐板84從托板向前伸出,以便容納和支撐泵組件10和容器26,同時支架85圍繞泵組件12的本體18容納在環(huán)形凹槽21里。蓋子元件85鉸接到托板80的上面向前伸出部87上,以便允許替換泵組件10和瓶子26的局部組件。
殼體78在其下面的前部處帶有起動桿88,該起動桿88能轉動(journal)以便圍繞在90處的水平軸線樞轉。桿88的上端帶有彎鉤94,以便接合泵組件12的活塞16的接合凸緣,并且所述上端聯(lián)結桿88和活塞16,使得桿的下面手柄端96從以實線顯示的位置沿著箭頭98所示的方向到以虛線表示的位置的上述移動使得活塞在返回抽吸沖程里如箭頭100所示向內滑動。當下面手柄端96松開時,彈簧102向下偏壓桿88的上面部分,使得桿88將活塞16向外抽出到完全抽出位置,如圖1里以虛線所示。桿88和其內部彎鉤94適于允許在必要時手動聯(lián)結和分開彎鉤94和活塞16,以便移去和替換包括泵組件10和容器26的瓶子局部組件。
在使用分配器70時,一旦用盡后,就移去空的容器26和其連接的泵組件10,并將泵組件10和容器26的新的瓶子局部組件插入到殼體里。
泵組件10在圖2中最佳示出,其包括活塞腔室形成本體12和活塞16。本體12的橫截面通常是圓柱形,并圍繞其中心軸是對稱的。本體12具有外部圓柱形轂部分20,所述轂部分20提供了環(huán)形的大體圓柱形插頭部分21,例如通過聲能焊接(sonic welding)、膠合或者通過容納在卡扣配合里,容器26的環(huán)形輪緣27牢固地固定到所述插頭部分21上以便防止移去。
所述轂部分20也帶有徑向向外定向的環(huán)形凹槽22,以便容納支架85。
本體85將在其中的臺階腔室形成為第一腔室30,所述第一腔室30具有圓柱形側壁32,并且在開口的軸向內部末端34處開口,并在軸向的外部末端36處開口。內部腔室30的側壁提供了圓柱形內部表面,而緊接的外部末端36則沒有提供圓柱形內部表面,而在外部末端36處環(huán)形捕捉凸緣38徑向向內伸出。
外部腔室40也設置為具有側壁42以及用作外部腔室40的入口的開口的軸向外部末端44。內部腔室30的外部末端36向外開口進入外部腔室40的內部末端和入口里。
外部腔室的側壁42是圓柱形的。內部腔室30的直徑小于外部腔室40的直徑。
活塞16同軸地容納在本體12內?;钊?6在橫截面上大體是圍繞軸線13的圓柱形。優(yōu)選的是,活塞16是優(yōu)選通過注模整體由塑料形成的單個元件?;钊?6具有中空桿50,該中空桿50沿著活塞16的中心縱軸延伸。
圓形彈性彎曲第一盤52位于活塞16的最里面末端處,并從那里軸向延伸。第一盤52的尺寸能夠沿周邊鄰接內部腔室30的圓柱形側壁32,以便基本防止流體從其間軸向向外流出。第一盤52具有在側壁32附近的可彈性變形的邊緣部分,該部分適于變形離開側壁32,從而允許流體沿軸向向外流過盤52。
圓形彈性第二彎曲盤54在第一彎曲盤52軸向的外面,位于桿50上。第二盤處于第二腔室40里,并且其尺寸能夠沿周邊鄰接外部腔室40的圓柱形側壁42,以便基本防止流體經(jīng)過其間向內流動。第二盤54具有可彈性變形的邊緣部分,該部分沿徑向和軸向向外延伸。
第三盤56在第二盤54的軸向外面位于桿50上。第三桿56也是處于第二腔室40里,并且其尺寸能夠沿周邊鄰接第二腔室40的圓柱形側壁42,以便基本防止流體經(jīng)過其間向外流出。
活塞桿50具有中空中心通道58,該通道58沿著活塞60的軸線從閉合內部末端59延伸到在活塞16的外部末端處的開口出口61。通過桿50設置了入口62,通過從第二盤54和第三盤50之間的短的徑向通道,提供連通到中心通道58。
泵機構10能夠工作以便在正常工作循環(huán)中將流體從容器26的內部分配出出口61,在上述正常工作循環(huán)中活塞16相對于本體12從如圖2所示的縮回位置移動到如圖3所示的展開位置,然后返回到如圖2所示的縮回位置。在從如圖2所示的縮回位置到如圖3所示的展開位置的展開沖程的移動中,由于在第一盤52和第二盤54之間的腔室里的體積的增加,產生了真空,從而將流體從容器26經(jīng)過第一盤52向外抽出,從而,來自容器26的流體通過內部腔室30被吸入外部腔室40里。在從圖3的展開位置到圖2的縮回位置的移動中,在第一盤52和第二盤54之間的流體被加壓且被向外推過彎曲第二盤54到達第二盤54和第三盤56之間,從而通過出口62進入通道58并流出出口61。
在第三盤56的外面,桿50帶有四個軸向延伸的外部輻板(web)64,該輻板沿周邊隔開并用于接合外部腔室40的側壁40,并有助于維持活塞16軸向中心定位在外部腔室40里。在輻板64的軸向外面,桿帶有接合凸緣66,其適于由如圖1所示的桿88的彎鉤94接合,以便在展開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移動活塞16。
在第二盤54以內,桿50帶有四個軸向延伸的內部輻板68,該輻板68從桿50徑向延伸,以便接合環(huán)形捕捉凸緣38的徑向內周,并有助于維持活塞16軸向中心定位在內部腔室30里。在所描繪的實施例里,外部輻板64和內部輻板68都設置為四個輻板,所述成對輻板在直徑方向上相對。
內部輻板68每個都終止于軸向向內末端69處,撐桿元件71從該末端69軸向延伸,以便將四個內部輻板68中的每個輻板連接到對應的活塞捕捉元件72上,活塞捕捉元件72從桿50的內部部分徑向向外延伸通過輻板68,并與第一腔室30的側壁32形成滑動接合。每個活塞捕捉元件72提供了軸向向外定向活塞捕捉臺肩73。第一腔室30的環(huán)形捕捉凸緣38提供了軸向向內定向腔室捕捉臺肩。在將活塞16滑動到如圖3所示的展開位置時,活塞捕捉臺肩73和腔室捕捉臺肩相接合以便防止活塞捕捉臺肩73向外經(jīng)過腔室捕捉臺肩的運動?;钊蹲脚_肩73具有徑向最里面邊緣,該邊緣在活塞捕捉臺肩的徑向最外面邊緣的徑向向內。
活塞16處于如圖3所示的展開位置里時,如果軸向定向力施加到活塞上,在活塞捕捉元件72和腔室捕捉凸緣38之間的接合阻止活塞16進一步向外運動,同時軸向定向力通過四個撐桿元件71從接合凸緣66經(jīng)過活塞16傳遞到活塞捕捉元件72上。
在活塞元件16通過注模由塑料形成為一個整體元件時,當撐桿元件71經(jīng)受的軸向向外定向力大于破裂力時,撐桿元件71將破裂,使得四個內部輻板68中每個輻板將變得從其對應活塞捕捉元件72分開。在這個方面,撐桿元件71形成了活塞的易破中間部分,該中間部分位于內部部分100和外部活塞部分102的中間,內部部分100包括活塞捕捉元件72和第一盤52,外部活塞部分102特別包括內部輻板68、第二盤54、第三盤56、外部輻板54和接合凸緣66。
參考圖8,圖8描繪了沿著圖7的剖面線8-8’的截面?zhèn)纫晥D,顯示了通過四個撐桿元件71中的每個元件的橫截面,如斜線的圓所示,這是因為每個撐桿形元件是圓錐形的。圖8顯示了由輻板68代表的橫截面面積,該面積比撐桿元件71的橫截面面積的總和大許多倍。
在所圖示的優(yōu)選實施例中,撐桿元件71的橫截面面積的總和比通過位于撐桿元件71的軸向外面的桿50的任何其它部分的橫截面面積小很多。相應地,在軸向向外的定向力施加到活塞16上且施加在位于撐桿元件71的軸向外面的接合凸緣66上時,這樣的力就施加在撐桿元件71上了。當活塞捕捉元件72被阻止進行向外運動時,將足夠的力施加到接合凸緣66上,將使得易破撐桿元件71破裂,并使得活塞的外部部分102與其內部部分100分開。
參考圖4,圖4描繪了當活塞16的外部部分102已經(jīng)從內部部分100分開時泵組件10的狀態(tài)。圖示的內部部分100包括活塞捕捉元件72和第一盤52,該第一盤52保持容納在內部腔室30內,并有效用于限制流體向內流入。
活塞16的外部部分102能夠自由地向外從外部腔室40的開口外部末端44除去。活塞16在外部部分102在本體12內的往復運動將不會產生從容器26抽吸流體的效果。
在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的操作中,在正常工作沖程中,活塞16可以在縮回位置和展開位置之間移動。所述展開位置不一定是如圖3所示的位置,其中活塞捕捉元件72接合腔室捕捉凸緣38。優(yōu)選的是,在由桿88控制的活塞16的完整沖程中,活塞16將達到展開位置,其在所述完全展開位置的軸向里面,因此確保了在活塞泵的正常工作中,通過移動桿88,活塞捕捉元件72將不會與環(huán)形捕捉凸緣38形成接合。
在活塞16在縮回位置和展開位置之間移動的泵正常工作中,軸向力施加到活塞泵的外部部分102上。在正常工作中,這樣的力包括正常軸向向外定向力,以便在正常抽吸中將活塞從縮回位置移動到展開位置,上述力小于軸向向外定向破裂力,所述軸向向外定向破裂力在施加到活塞16上時,將使得撐桿元件71破裂。以另一方式表述上述情況,施加到易破撐桿元件71上的破裂力大于使得活塞16從縮回位置滑到展開位置以及使得泵16運動以便正常操作泵組件10所需要的軸向向外定向力。
撐桿元件71可以具有不同形式。優(yōu)選的如圖所示,撐桿元件71垂直于軸線13延伸,且每個撐桿元件具有類似的橫截面面積和形狀。
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為了裝配泵組件10,活塞捕捉元件72適于經(jīng)過環(huán)形捕捉凸緣38向內移動進入內部腔室30。在這個方面,第一腔室30的環(huán)形捕捉凸緣38帶有向外定向表面,該表面呈錐形以便軸向向內且徑向向內延伸,以便提供傾斜凸輪表面,該凸輪表面適于接合在活塞捕捉元件72的內側上的上凸輪表面。所述凸輪表面與所述上凸輪表面相接合,有助于使得活塞捕捉元件72向內和/或環(huán)形捕捉凸緣38向外彎曲,使得活塞捕捉元件可以在組裝中向上經(jīng)過而進入內部腔室30。類似地,在活塞內部部分100上的第一盤52適于向內經(jīng)過腔室捕捉凸緣38。
參考圖9,圖9描繪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泵機構的第二實施例。在圖10里,類似的附圖標記用于在第一實施例中的附圖標記,以便描繪類似元件。
在圖9里,圖示的本體12的修改之處在于,去除了第二腔室30,并在腔室40的壁42上提供了等效的徑向向內伸出的環(huán)形凸緣38。然而,活塞16已經(jīng)修改為,去除了第一實施例中的內部盤52以及桿50在活塞捕捉元件72里面的部分。作為內部盤52的替代,在內部腔室30的內部末端上設置單向閥104。活塞捕捉元件72形成為輻板68的頂部部分,而在其間沒有易破元件。而且,如在圖10中以剖視圖最佳示出,在第二盤54和第三盤56之間的桿50的側壁已經(jīng)減小了,從而提供由多個減小橫截面的撐桿元件63橋接的加大的開口62,并由此使強度降低,使得它們易于受到破壞。在圖9的實施例中,在分開之后保留在本體12內的泵的內部部分包括在易破撐桿元件63里面的那部分,因此包括第二盤54和帶有活塞捕捉元件72的內部輻板68。變得分開的外部部分包括第三盤56、輻板64以及接合凸緣66。
圖1描繪了和可伸縮容器26一起使用的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然而,第一實施例可以和如同各種通風機構的剛性容器一起使用,,而不管是通過容器壁還是通過泵機構。優(yōu)選實施例的易破活塞可以用于很寬范圍內的泵,所述泵具有活塞可以在其中滑動的腔室。
參考圖11-16,其描繪了泵110,泵110包括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和活塞形成元件111,如圖13最佳示出。
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在垂直于中心軸123的橫截面上是圍繞中心軸123的圓形?;钊皇倚纬稍?12具有腔室壁113,該腔室壁113在其內形成了內部腔室114,內部腔室114包括外部腔室119和內部腔室120。腔室114具有外部開口末端117和內部末端115,并后者具有通過內部末端115的入口開口116。凸緣118從腔室壁113徑向向外延伸,并適于例如幫助將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固定到儲存器上,以便使得入口開口116與儲存器流體連通。
圍繞內部腔室部分120的壁在其徑向向內定向表面里帶有三個環(huán)形凹槽121,每個凹槽都提供捕捉表面122,該表面122至少部分地定向為軸向向內。環(huán)形止動臺肩124設置在鄰近外部腔室部分119和內部腔室部分120之間的交接處的地方,并提供了徑向向外定向的止動臺肩表面。
活塞形成元件111包括活塞130和分離部分150,它們通過多個易破連接元件160固定在一起。
活塞130包括中空桿131,該中空桿131具有在出口140處的外部末端開口且在閉合內部末端139處閉合的中心通道138。第一活塞盤133從桿131接近活塞130的內部末端處徑向向外伸出。第二活塞盤134從與第一活塞盤133軸向向外分開的桿131的向外徑向伸出。多個徑向和軸向向外伸出的輻板135設置在桿131上,以便幫助將活塞130同軸地定位在外部腔室119內。圓形徑向延伸接合凸緣136設置在輻板135的外部末端處。接合凸緣136帶有軸向向內定向的止動表面,該止動表面的直徑大于腔室壁113的直徑,以便在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的外部開口末端117處接合腔室壁113,以便限制活塞130的向內運動。入口141設置為通過軸向位于第一活塞盤133和第二活塞盤134之間的桿131的管狀壁,以便提供連通進入中心通道138。
示出的活塞130在垂直于軸132的橫截面上圍繞軸132橫截面大致為圓形。
第一活塞盤133具有可彈性變形的邊緣部分,該部分與軸132同軸地徑向向外延伸,并適于接合外部腔室119的圓柱壁,以便防止流體沿著向內方向流過第一活塞盤133,其中第一活塞盤133能彈性變形離開圓柱形壁,以便允許沿著向外方向流過第一活塞盤133。
第二活塞盤134圍繞軸132同軸地徑向向外伸出,并具有可彈性變形的邊緣部分,以便在那附近沿周邊圍繞外部腔室119接合圓柱形壁,從而防止流體向外流出。
分離部分150包括定位塞151、彈簧元件152和閥盤153。定位塞151由圍繞軸132在共同中心處結合的四個徑向和軸向延伸的塞子定位輻板154形成。每個塞子定位輻板154具有向外定向的外部末端155。設置了四個易破連接元件160。每個連接元件160是一個短的軸向延伸的圓柱形桿,其在一端處固定在塞子定位輻板154的其中之一的外部末端155上,且在另一端處固定在第一活塞盤133的軸向向內定向的端壁上。
每個塞子定位輻板154具有徑向向外徑向的側端156,用于和內部腔室120的壁相接合。每個側壁156帶有徑向向外延伸的分離捕捉元件158,其提供了軸向向外定向的分離捕捉臺肩159和凸輪表面157。每個側端156在接近其軸向外部末端處也帶有分離止動元件161,用于提供軸向向內定向的分離止動表面162。
每個塞子定位輻板154具有內部末端163。
閥盤153包括圓形彎曲盤,其圍繞軸132同軸地徑向向外延伸,并具有可彈性變形邊緣部分,以便在那附近沿周邊接合內部腔室120的壁部分,以便防止流體沿著向內方向流過閥盤153,其中閥盤153可彈性變形離開所述壁,從而允許流體沿著向外方向流過閥盤153。
彈簧元件152連接閥盤153和定位塞151。彈簧元件152包括兩個直徑方向上相對的支臂165,每個支臂都在外部末端166處固定到定位塞151的在兩個塞子定位輻板154的內部末端163的直徑上相對的徑向最外面部分處。彈簧支臂165在內部末端167處固定到閥盤153從其彎曲邊緣部分168徑向向內的外側。在圖11和13中以側視圖示出的每個支臂165從其外部末端166到其內部末端167是細長的,并具有較小矩形截面,且在圖11和13的側視圖中看出呈V形。彈簧支臂165能夠彎曲,以便將每個彈簧支臂的頂點164移到更靠近軸132,這樣能夠有助于允許閥盤153傾斜到一個位置,在該位置里它布置為不與軸132同軸。
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優(yōu)選地通過注模由塑料形成為一個整體元件。
活塞形成元件111包括活塞130、易破連接元件160和分離部分150,活塞形成元件111也優(yōu)選地通過注模由塑料形成為一個整體元件。
現(xiàn)在來討論活塞形成元件111和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的裝配和使用。
圖13描繪了對齊為初始插入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中的活塞形成元件111。從圖13所示的活塞,活塞形成元件111同軸地滑入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中達到如圖14所示的完全插入位置。在如圖14所示的完全插入位置里,分離部分150容納在內部腔室120里以免分開。在這個方面,由于分離捕捉元件158形成與凹槽121的接合,更具體的講,軸向向內定向的捕捉表面122接合軸向向外定向的分離捕捉臺肩159,定位塞151以卡扣配合方式變?yōu)楣潭ㄔ趦炔坎糠?20內。通過分離止動元件161和它們的接合腔室止動臺肩124的分離止動表面162限制了分離部分150向內進入內部腔室120的運動。如圖14、15、16所示,分離部分150以卡扣配合方式固定在內部腔室120里,分離部分150被認為處于用于執(zhí)行泵的功能的工作位置。在這個工作位置里,閥盤153與內部腔室120配合,以便提供第一內部單向閥機構,以允許流體從流體儲存器通過腔室114的內部末端115流入腔室114,但防止流體通過內部腔室120的內部末端115向外流過閥盤153。
在將活塞形成元件111插入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中,以便將分離部分150放置在工作位置里之后,軸向向外定向的力施加到活塞130的接合凸緣136上,以便向外抽活塞130。這樣的軸向向外定向的力從活塞130通過易破連接元件160傳遞到分離部分150。易破連接元件160可以累積承受的軸向力選擇為小于從其在內部腔室120內的固定分開定位塞151所需的軸向向外定向的力。結果,在施加這樣的力的情況下,使得易破連接元件160破裂,由此分開活塞130和分離部分150,使得活塞130能夠在外部腔室119內自由地向內和向外同軸滑動,例如如圖15所示。優(yōu)選的,僅僅通過施加軸向定向的力到活塞130上,就可實現(xiàn)易破連接元件160的分開。然而,除了旋轉力大于分開連接元件160所需的力之外,如果分離部分以摩擦方式接合在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里以避免圍繞軸123旋轉,也可僅僅通過施加旋轉力到活塞130上,實現(xiàn)上述分開。當然,可以使用軸向定向和旋轉力的組合。優(yōu)選的是,插入活塞形成元件111和施加力到活塞形成元件111以便分開連接元件160可以僅僅是軸向力,這是因為在許多應用場合里在分配機構的初次和隨后操作中僅僅產生了軸向力分配流體。
在活塞130從分離部分150初次分開以后,活塞130然后在具有向內沖程和向外沖程的循環(huán)中能自由地在腔室里同軸地向內和向外往復運動。在活塞130的這樣的往復運動中,第一活塞盤133用作在第二活塞盤134的里面的腔室114里的第二外部單向閥,從而允許流體向外流過第一活塞盤133到達第一活塞盤133和第二活塞盤134之間,由此通過入口141到達中心通道138,并通過中心通道138流出出口140。第二活塞盤134用作活塞頭,該活塞頭接合在外部腔室119里的圓柱形腔室壁113,以便在向內沖程里在腔室114里在由閥盤153形成的內部單向閥和由第一活塞盤133形成的外部單向閥之間形成壓力,通過將閥盤153推進閉合位置靠在內部腔室120的壁上這樣的壓力閉合了內部單向閥,將流體分配出外部單向閥,即經(jīng)過彎曲第一活塞盤133,然后從中心通道138出來到達出口140。在向外沖程里,第一活塞盤133用作活塞頭,其能夠在第一活塞盤133里面的腔室114有效地形成真空或抽空,從而閉合為第一活塞盤133的外部單向閥,并由于閥盤153的彎曲,通過入口開口116通過內部單向閥將流體吸入腔室114。流體流動被允許通過在相鄰塞子定位輻板154之間的軸向延伸通道而軸向通過分離部分150。
參考圖16,其描繪了沿著圖13里的剖面線16-16’通過活塞腔室形成元件的橫截面,其顯示了內部腔室120具有大致連續(xù)的圓柱形內壁。
參考圖17,其顯示了圖16所示的相同的橫截面,然而,其顯示了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的可選實施例,該實施例與圖13-16的實施例大體相同,不同之處僅在于增加了四個徑向向內至少部分軸向延伸的止動肋169,該肋169設置在內部腔室120內,以便以機械方式限制分離部分150相對于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的旋轉。在初始插入之后,這樣的止動肋169不會干涉閥盤153的彎曲和/或傾斜。止動肋169設置為接合塞子定位輻板154的側表面170或171,以便限制定位塞151在內部腔室120內圍繞軸123旋轉經(jīng)過在活塞形成元件130旋轉通過其接合凸緣136時塞子定位輻板54接合止動肋69的位置。因此,在初始插入活塞形成元件111以便將分離部分150定位在工作位置里并固定在內部腔室120里之后,活塞形成元件可以通過接合凸緣136的旋轉而旋轉,由此通過將旋轉力傳遞通過易破連接元件160,而趨向于不但旋轉活塞130而且旋轉分離部分150。如果防止分離部分在內部腔室里相對運動的摩擦力就其本身而言不足以使得易破連接元件160破裂,當塞子定位輻板154接合止動肋169且防止分離部分150的進一步旋轉時,足以使得易破連接元件160破裂的其他的旋轉力可以施加到活塞130上。
在內部腔室120里的止動肋169優(yōu)選地設置有軸向向外定向的凸輪表面,在初始插入時塞子定位輻板154軸向與止動肋169對齊并接合止動肋169,在這種情況下,所述凸輪表面將在分離部分150向內運動時推動定位塞151以便圍繞軸123旋轉,從而避免干涉并允許分離部分150沿軸向滑入工作位置里。
參考圖18,其顯示了一個類似于圖14的實施例,然而,在該實施例中出口140是通過在外部腔室119的側壁113里的出口開口175,活塞130僅帶有單個活塞盤176,該活塞盤176防止流體沿任一方向流過,且獨立外部單向出口閥178設置在腔室側面的出口開口75上,以便允許流體向外流動,但防止流體通過其間向內流動。在這個實施例中,分配是通過腔室114的側面里的出口140,而不是通過如圖14所示活塞130的外部末端處的中心布置的出口140。
參考圖19和20,其描繪了基本與圖11和13所示實施例相同的實施例,然而,在該實施例中,設置了呈球狀的球195作為獨立元件,內部末端115具有圍繞其入口開口116設置的環(huán)形閥座196,球195可以接合閥座196以便形成密封防止流體向內流過,并且分離部分150修改為用環(huán)形環(huán)197替代閥盤153,該環(huán)形環(huán)197不會與內部腔室120的壁相接合,但是在其中心處接合球195,并將其通過彈簧152向內推動。環(huán)形環(huán)197和彈簧152朝向閥座196推動球195,在從圖19和20所示的位置顛倒使用泵組件時,可以去除環(huán)形環(huán)197和彈簧152,球195將在重力作用下停靠在環(huán)形閥座196上。
參考圖21和22,其描繪了類似于圖11和14的實施例,然而,在該實施例中,分離部分150在塞子定位輻板154上帶有軸向向內延伸的支臂198,該支臂198支撐可彎曲閥瓣199。當分離部分150固定在如圖22所示的工作位置里時,閥瓣199停靠在由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帶有的環(huán)形閥座200上,并提供有直徑比閥瓣199小的入口開口116。閥瓣199??吭陂y座200上,以便防止流體向內流動,并可如虛線所示向外彎曲,以便讓流體向外流動。
參考圖23和24,其描繪了基本與圖11-15所示相同的實施例,然而,不同的方面在于易破連接元件160的性質。在圖23和24的實施例中,定位塞151具有除去其四個塞子定位輻板154中每個輻板的中心部分,徑向內部定位輻板254固定聯(lián)接到第一活塞盤133的端壁上。徑向向內定位輻板254具有徑向向外定向的表面256,該表面256與在徑向外部定位輻板154上的徑向向內定向的表面260隔開。四個易破連接元件160設置為每個都連接相應外部定位輻板154和內部定位輻板254,并在內部輻板254的徑向向外定向的表面256和外部定位輻板154的徑向向內定向的邊緣之間延伸。內部定位輻板254軸向向內延伸到內部末端264,內部末端264在軸向上與外部定位輻板154的軸向內部末端265隔開,以便在其間提供軸向空間266。根據(jù)這個發(fā)明,優(yōu)選的,在定位塞151已經(jīng)變?yōu)楣潭ㄔ趦炔壳皇也糠?20里而防止向內進一步移動之后,相對于定位塞151向內移動活塞130,從而允許通過相對于分離部分軸向向內移動活塞10,來使得易破連接元件160破裂,從而,連接元件160可破裂,因為與一些其他分配器中僅有彈簧壓力軸向向內移動活塞130相比,例如,在手動起動桿收到收到壓力軸向向內移動活塞130的分配器中可能是有利的。。盡管圖23和24的實施例更優(yōu)選的適于使得易破連接元件160破裂,但是在軸向向內運動活塞130時,可以理解的是,連接元件160也可以通過軸向向外移動活塞130而實現(xiàn)破裂。然而,在軸向向外移動中為了使得連接元件160破裂,易破連接元件160必須在比定位塞151保持在內部腔室部分120內的力小的力的力的作用下破裂。
參考圖25-28,其描繪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通過活塞130的軸向向內運動而實現(xiàn)使得連接分離部分150和活塞130的易破連接元件160破裂,同時定位塞151牢固固定在內部腔室部分120里。如圖23-28所述,第一活塞盤133的端壁帶有兩個向后延伸徑向向內的輻板254,在內部定位盤254的徑向向外軸向向內邊緣和外部定位輻板154的徑向向內定向的表面的相當薄的相交處,每個輻板254都聯(lián)接到兩個直徑相對的外部定位輻板154中的其中之一上。因此,如圖25-28所示,這個連接有效地形成了兩個易破連接元件160。通過活塞130相對于定位塞151軸向向內移動,而同時定位塞151固定在內部腔室部分里,這兩個易破連接元件160被分開,兩個定位輻板254向內滑入在定位輻板154里的凹陷266里。每個內部輻板254的軸向內部末端264適于與定位輻板154的軸向內部末端265相接合,以便確保定位塞151可以充分推入內部腔室部分120并完全坐落于其中。
在兩個定位輻板154的中心處,中心指元件268軸向向外延伸。設置一個U形束縛帶270,其具有彎曲272和兩個支臂273和274,其中外部支臂273在其末端連接到第一活塞盤133靠近盤133的中心的端壁上,而內部支臂274在兩個內部定位輻板254之間連接到在定位塞151上的中心指268。束縛帶270是一個可伸縮鉸鏈形元件,用于在分開易破連接元件160之后固定活塞130到分離部分150上,并防止活塞130出現(xiàn)不希望的從外部腔室部分完全抽出的情況。因此,束縛帶270提供了這樣的功能,即不干涉分開易破連接元件160,但防止活塞130從外部腔室部分被不利地抽出和去掉。
在圖25-28的實施例中,閥盤153在其內部末端上帶有具有多個徑向和軸向延伸的定位輻板282的定位元件280,每個輻板282都具有徑向向外定向的表面284,用于在圓柱形最里面腔室部分286內滑動接合,上述最里面腔室部分286設置為內部腔室部分120的軸向向內的延伸部,如僅從圖28可看出那樣,以便提供維持同軸設置在內部腔室部分120內的閥盤153。圖28還顯示了在較小直徑最里面腔室部分286和較大直徑腔室部分120之間的過渡臺肩288上,設置了軸向向外伸出的環(huán)形凸緣290,用于通過閥盤153的徑向向外和軸向向內定向的外周加強接合。
參考圖29-31,其描繪了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肥皂分配器,其包括優(yōu)選的設置為可伸縮的瓶子180。瓶子180在一端處帶有直立頸部181,其提供了出口開口182?;钊皇倚纬稍?12適于在出口開口182上固定在頸部81里?;钊纬稍?11設置為基本等同于如圖11-15所示的活塞形成元件,然而,其具有稍微不同的軸向比例并且除去了接合凸緣136?;钊纬稍?11的出口140是圓柱形出口管187。
排出口183設置為具有從圓柱形入口管184通過其間而到達延伸長度排出管185的中心通道,所述延伸長度排出管185提供了排出出口186。入口管184適于以卡扣配合方式圍繞活塞形成元件111的出口140固定在出口管187上。
在裝配中,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固定在瓶子180的頸部181上。以圖11-15的第一實施例所述的方式,活塞形成元件111然后插入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里。然后,排出口183固定到出口管187上?;钊皇倚纬稍?12設置有整體徑向向外延伸的凸緣188,該凸緣188具有兩個軸向向上延伸的定位支臂189,該支臂189在其間提供了軸向凹槽190,可以將大致徑向延伸的排出管185定位在該凹槽190內,用于軸向引導而防止排出口183圍繞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的軸123相對旋轉。
如圖29和31所示的瓶子180在其側表面里具有凹陷191,所述排出口183以可除去的方式例如通過卡扣配合方式固定在所述凹陷內,以便用于儲存和運輸,如圖31所示。優(yōu)選的是,所述瓶子180可以是一個可伸縮的瓶子,然而也可以是一個具有出口的剛性瓶子。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泵不限于用于如圖29所示的從瓶子180的上端分配,其也可以用于以許多不同方位來分配,例如在瓶子被從圖11-15的實施例中顛倒過來時從瓶子180進行分配。
參考圖32,其顯示了等同于圖23和24的一個實施例,然而,在該實施例中桿131設置為具有四個入口141,每個都在四個直徑上相對側面的每個側面上,并且形成桿131的壁的厚度沿徑向上在內部盤133和外部盤134之間減小,以便提供活塞形成元件的第二易破部分,用于在第一盤133和第二盤134之間和桿131分開。另外,活塞腔室形成元件112圍繞其外部開口末端117具有徑向向內定向的接合凸緣301,其提供了軸向向內定向的捕捉臺肩303。優(yōu)選的,凸緣301具有軸向向外定向的傾斜表面,以便幫助活塞形成元件111在初始插入時向內移過??梢圆迦牖钊?,以便讓定位塞151固定其中,通過相對于分離部分150和其定位塞151軸向向內移動活塞130,可使得易破連接元件160分開。在活塞130從分離部分150分開后,活塞能夠向內向外移動,但是優(yōu)選的,不向外移過如圖32所示的展開位置。如果使活塞130試圖從外部腔室部分119移去,內部盤133的外周接合接合凸緣的接合臺肩303,并阻止活塞進一步向外移動。在盤133和凸緣301之間的接合大于分開內部盤133和外部盤134之間的第二易破連接304所需的力。結果,活塞變得分開了,從而允許從易破部分305的盤的外部部分被除去,而包括在易破部分305的里面的內部盤133的活塞部分保持在外部腔室部分119內。通過將活塞130分開為兩個部分,泵變得不能工作,而重新插入活塞130的移去部分將不會使得泵可以工作。
參考圖33,其描繪了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其功能部件具有和圖32相類似之處。在圖33的實施例中,通過第二易破連接元件307,接合凸緣136連接到活塞的剩余部分上。如在圖32中所示的情況,外部腔室部分119在其外部開口末端117處帶有具有軸向向內定向的臺肩303的接合凸緣301?;钊?30使其輻板135帶有徑向向外延伸的凸緣309,以便于接合凸緣301接合,并阻止在大于施加到接合凸緣136上以便使得易破連接元件307破裂所需的力的力的作用下活塞130向外移動。
圖32和33的活塞提供了活塞形成元件111出于分離的功能而可以進行分開的兩個位置。
參考圖34和35,其描繪了類似于圖23和24所示的一個實施例,但是其中,易破連接機構由卡扣配合機構替代。所述定位塞151帶有大致圓柱形凹陷466,所述凹陷466具有底切的通道468,該通道468徑向向外延伸進入其側壁470里。圓柱形止動塞410支承在活塞130的內部盤33的內部末端上,圓柱形卡扣塞412從活塞的內部盤33同軸延伸??廴?12具有圍繞其外周的環(huán)形肋416,所述肋的尺寸使其能夠以卡扣配合關系容納在凹陷466的側壁470里的通道468內。圖示的卡扣塞412具有圓柱形最里面部分以便同軸地定位在凹陷466內部,與凹陷466的軸向內部末端接合。
定位塞151和活塞130形成為兩個獨立元件,優(yōu)選地通過卡扣配合將兩個元件裝配起來,如圖34所示。
在圖34所示的完全裝配位置里,使得活塞130從與定位塞151卡扣配合接合中分開所需的軸向向外定向的力小于使得定位塞151從內部腔室部分120分開所需的軸向力。結果,在向外抽出活塞130時,活塞130從定位塞151分開,如圖35所示。
在使用圖34和35的實施例時,優(yōu)選的是,在用于抽吸的工作循環(huán)中,活塞130沒有使得活塞130向內充分移動,活塞130將再次變得以卡扣配合關系接合在定位塞151里。優(yōu)選的是,活塞130采用初始卡扣配合位置,該位置不是在抽吸中活塞130移動經(jīng)過的位置。
參考圖36,其類似于圖28,但是描繪了定位塞151容納在內部腔室部分120里的中間位置里。即,如圖28所示,定位塞151完全向內坐靠在內部腔室部分120里,且環(huán)形止動臺肩124和分離止動表面162處于坐靠接合狀態(tài),且兩個分離捕捉元件158中的每個都接合在定位塞151的最里面的兩個環(huán)形凹槽121里。
如圖示,每個捕捉元件158類似于每個凹槽121,在每個之間具有類似的軸向空間。圖35顯示了定位塞151已經(jīng)放置在中間位置里,在該中間位置里定位塞151已經(jīng)僅被迫向內移動一定程度,使得最里面捕捉元件158容納在鄰近凹槽121的最里面部分的凹槽121里。在圖36的卡扣配合中間位置里,閥盤153與內部腔室位置120的側壁相接合,但是不與較小直徑環(huán)形凸緣290相接合。閥盤153具有彈性外周,該外周接合內部腔室部分120的側壁,以便防止流體向內流過,并阻止流體向外流過,除非在閥盤153上產生了一定的第一壓力差。在圖28的位置里,閥盤153接合較小環(huán)形凸緣290,以便防止流體向內流過,并阻止流體向外流過,除非在閥盤153上產生了一定的第二壓力差,其中第二壓力差大于第一壓力差。在使用中,在中間配置的泵組件可以放置在可伸縮儲存器上,所述儲存器基本充滿了流體,真空施加到活塞130的出口140上,以便從儲存器經(jīng)過閥盤153抽去空氣,直到基本上所有空氣被抽去了。活塞130處于中間位置里抽去空氣降低了抽去空氣所需的真空度。優(yōu)選的是,這樣的抽去空氣描述在1996年2月6日發(fā)布的、Ophardt的美國專利5,489,044里,此處參引上述專利的公開內容,所述抽動是在足以通過閥盤153抽出空氣但是不足以抽出比空氣粘度更大的流體的壓力下進行的,所述流體處于經(jīng)過閥盤153的儲存器里。
在這樣抽去空氣之后且在用于抽吸之前,定位塞151可以移動到圖28的充分插入位置,以便增加經(jīng)過定位塞151吸出流體所需的真空度,并且對于抽吸粘性乳劑是很有利的,但是對于抽空氣是不利的。
在圖36的實施例中,與活塞130向內移動的程度相比,插入定位塞151到任意位置所需的力小于分開易破連接元件160的力,可以用于定位和重新定位定位塞156。
在圖36所示的實施例的一個情況下,插入定位塞151到圖36的中間位置所需的力可以小于分開易破連接元件160所需的力,且從圖36的中間位置向內移動定位塞151到圖28的充分插入位置所需的力大于使得易破連接元件160破裂的軸向力。然而,這不是必需的。
圖36描繪了易破連接元件160已經(jīng)分開,例如對于內部盤133的內部末端這是有利的,以便接合定位塞151,并將其推到在泵起動桿的初始操作中所示的充分插入位置里。
根據(jù)參考圖28和36所述的本發(fā)明的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單向閥機構,其能夠移動到兩個或更多個位置里,且其中設置的位置具有不同的阻止流體向外流過的阻力。
參考圖37,其描繪了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單向閥機構具有類似于圖28和36的配置,但是其中所述閥僅僅包括定位塞151,該定位塞151可以定位在內部腔室部分120里的三個位置中的任意一個位置里;圖示的內部位置在凹槽121里具有所有三個等距隔開的捕捉元件158;中間位置(未圖示)僅具有在外部兩個凹槽121里的內部兩個捕捉元件158;以及外部位置(未圖示)僅具有在最里面凹槽121里的最里面捕捉元件158。外部腔室部分120的內表面臺階過渡以便軸向向外直徑增大,使得閥盤153將當處于內部位置時彈性接合內部部分404,當處于中間位置時彈性接合中間部分406,以及當處于外部位置時彈性接合外部部分408,其中從內部位置到外部位置阻止向外流動的阻力增大。在圖37里的閥機構可以獨立地使用,而不用以可分開的方式聯(lián)接以便插入到活塞里。
圖37的閥可以是標準閥,其放置在不同泵的三個不同的位置里,用于抽吸不同流體或者用于提供不同的抽吸特征。
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點在于,例如在圖15里所示的總體泵組件包括三個獨立部件,當用于抽吸流體時,所述總體泵組件僅僅由兩個部件形成,使得在裝配時僅僅需要處理兩個部件。
在一些優(yōu)選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通過注模由塑料使得分離部分150和活塞130優(yōu)選的整體形成為一個單個元件。這是優(yōu)選的,但不是必需的??赡艿氖牵蛛x部分150和活塞130可以獨立地制造,然后例如通過連接元件160臨時固定在一起。所述連接元件160可以提供粘結或卡扣配置,該配置在小于從在腔室114內的接合抽出定位塞151和/或使其旋轉所需的力的力的作用下時會破裂。
本發(fā)明的另一優(yōu)點在于,它可以用作防偽指示器,使得檢查泵的人可以通過確定分離部分150是否固定在腔室114力以防被除去,來確定泵是否已經(jīng)進行過初始使用。例如,活塞泵可以設置為非裝配狀態(tài),或活塞形成元件111處于腔室114里,但是活塞形成元件111已經(jīng)被向內推到工作位置,使得分離部分150沒有固定在腔室內以防被除去,且整個活塞形成元件111可以被除去。
圖示的優(yōu)選實施例具有內部第一單向閥,該單向閥由環(huán)形閥盤153、球閥和瓣閥形成??梢蕴峁┰S多其他的單向閥機構的配置,其中可分離部分帶有內部單向閥的一部分,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帶有內部單向閥的另一部分。
優(yōu)選實施例描述了各種在分離部分150上的捕捉機構和在腔室114里的捕捉機構,以便允許分離部分150容納在腔室114里以防被移去??梢栽O置不同于所述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卡扣配合的許多不同配置,即凸輪入口功能元件。
所述實施例,例如圖1和11,顯示了四個易破撐桿或連接元件,圖25的實施例顯示了兩個易破連接元件??梢允褂貌煌瑪?shù)目的易破連接元件,包括一個、兩個和三個或更多個。
盡管已經(jīng)參考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描述,但是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許多改型和變型將會出現(xiàn)。為了確定本發(fā)明,請參考所附權利要求。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分配流體的泵,包括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其具有圍繞腔室軸線的腔室,所述腔室具有腔室壁、內部末端、開口外部末端、出口和入口;活塞形成元件,其容納在活塞-腔室形成元件里,并能夠在其中沿軸向于所述泵的循環(huán)工作中的展開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向內和向外滑動,以便通過所述入口將流體吸入到所述腔室里并通過所述出口分配流體;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具有外部部分,其從所述腔室通過開口外部末端向外延伸;內部部分,其在所述腔室里;中間部分,其連接所述外部部分和所述內部部分;所述中間部分連接到所述內部部分以便除去,從而分開所述內部部分和所述外部部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中,所述中間部分是易破的,以便分開所述內部部分和外部部分。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活塞形成元件還具有活塞捕捉元件,當所述活塞形成元件相對于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移動時,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帶有的腔室捕捉元件接合所述活塞捕捉元件,并防止在施加到所述外部部分上的力等于或大于使得所述中間部分破裂所需的力的情況下,所述活塞捕捉元件移動經(jīng)過所述腔室捕捉元件。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活塞捕捉元件位于所述中間部分的里面,當所述活塞形成元件相對于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向外滑動時,所述腔室捕捉元件接合所述活塞捕捉元件,并防止在施加到所述外部部分上且等于或大于使得所述中間部分破裂所需的軸向向外定向的力的軸向向外定向的力的作用下,所述活塞捕捉元件向外移動經(jīng)過所述腔室捕捉元件。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活塞捕捉元件位于所述中間部分的里面,當所述活塞形成元件相對于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向內滑動時,所述腔室捕捉元件接合所述活塞捕捉元件,并防止在施加到所述外部部分上且等于或大于使得所述中間部分破裂所需的軸向向內定向的力的軸向向內定向的力的作用下,所述活塞捕捉元件向內移動經(jīng)過所述腔室捕捉元件。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中,當所述內部部分從所述外部部分分開時,所述泵變得不能工作,并且在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在所述展開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向內和向外軸向滑動時不分配流體。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泵,其中,所述內部部分包括閥機構,所述閥機構與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相配合,以便基本防止通過所述腔室向內的流和向外的流中的至少之一。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泵,其中,所述閥機構包括活塞盤,該活塞盤接合所述腔室壁,以便基本防止通過所述腔室向內的流和向外的流中的至少之一。
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中,當所述內部部分從所述外部部分分開時,當使得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在所述展開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向內和向外軸向滑動時,所述泵變得能工作以便分配流體。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泵,其中,所述內部部分包括閥機構,該閥機構與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相配合,以便基本防止通過所述腔室向內的流和向外的流中的至少之一。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泵,其中,所述閥機構是單向閥,其防止從所述腔室向內通過所述入口流動。
12.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活塞捕捉元件位于所述中間部分的里面,當所述活塞形成元件相對于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圍繞所述腔室軸線旋轉時,所述腔室捕捉元件接合所述活塞捕捉元件,并防止了在施加到所述外部部分上且等于或大于使得所述中間部分破裂所需的旋轉力的旋轉力的作用下,所述活塞捕捉元件旋轉移動經(jīng)過所述腔室捕捉元件。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中,所述中間部分以可除去的方式通過與所述外部部分的卡扣配合連接而聯(lián)接到所述內部部分上。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活塞捕捉元件位于所述中間部分的里面,當所述活塞形成元件相對于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向外滑動時,所述腔室捕捉元件接合所述活塞捕捉元件,并防止了在施加到所述外部部分上且等于或大于使得所述中間部分從內部部分分開所需的軸向向外定向的力的軸向向外定向的力的作用下,所述活塞捕捉元件向外移動經(jīng)過所述腔室捕捉元件。
1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活塞捕捉元件位于所述中間部分的里面,當所述活塞形成元件相對于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向外滑動至少達到所述展開位置時,所述腔室捕捉元件接合所述活塞捕捉元件,并防止了在施加到所述外部部分上且等于或大于使得所述中間部分破裂所需的軸向向外定向的力的軸向向外定向的力的作用下,所述活塞捕捉元件向外移動經(jīng)過所述腔室捕捉元件,所述腔室捕捉元件相對于所述腔室壁徑向向內延伸進入所述腔室,提供了軸向向內定向的腔室捕捉臺肩,所述活塞捕捉元件在所述腔室里從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徑向向外延伸,并提供了在所述腔室捕捉臺肩里面的軸向向外定向的活塞捕捉臺肩,以便接合所述腔室捕捉臺肩。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活塞內部部分包括以下元件中的一個或多個元件單向閥機構元件,其在所述腔室里阻止流體沿一個軸向方向流動;以及盤元件,其徑向向外延伸,以便接合所述腔室壁,并防止流體沿著至少一個軸向方向上的流過。
17.一種用于從儲存器中分配流體的泵,包括(a)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其具有圓柱形腔室,所述腔室具有腔室壁、外部開口末端和與所述儲存器流體連通的內部末端;(b)第一單向閥裝置,其位于所述儲存器和腔室之間,允許流體從所述儲存器通過所述腔室的內部末端流入所述腔室;(c)活塞形成元件,其以可滑動的方式容納在所述腔室里,用于在具有向內沖程和向外沖程的循環(huán)中向內和向外往復運動;所述活塞形成元件能夠相對于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通過所述腔室的開口末端移動,(d)第二單向閥裝置,其位于所述腔室和出口之間,允許流體從所述腔室流出所述出口,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帶有活塞頭,該活塞頭與所述腔室壁相接合,以便(i)在第一沖程中,所述第一沖程是向內沖程和向外沖程中的一個,在第一單向閥裝置和第二單向閥裝置之間在腔室里產生壓力,從而閉合第一單向閥裝置,將流體移出第二單向閥裝置并到達出口,以及(ii)在第二沖程中,所述第二沖程是向內沖程和向外沖程中的非第一沖程的另一個,在第一單向閥裝置和第二單向閥裝置之間在腔室里形成真空,從而閉合第二單向閥裝置,并將流體從所述儲存器通過第一單向閥裝置吸入腔室,第一單向閥裝置包括分離部分,該分離部分位于活塞形成元件上并通過易破連接元件以可分開方式固定于其上,所述分離部分帶有分離部分捕捉裝置,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帶有在所述腔室里的腔室捕捉裝置,所述分離部分捕捉裝置和腔室捕捉裝置相互作用,使得在向內沖程中,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和固定于其上的所述分離部分一起初次滑入所述腔室時,所述分離部分捕捉裝置和腔室捕捉裝置設置為接合在一起,從而在工作位置將所述分離部分固定到所述腔室,這使得第一單向閥裝置工作,并防止在通過易破連接元件施加到分離部分捕捉裝置上的力大于將易破連接元件分開的相等的力時,所述分離部分捕捉裝置的從上述固定從工作位置松開。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捕捉裝置和腔室捕捉裝置處于工作位置能防止在力的作用下所述分離部分捕捉裝置從所述工作位置的從上述固定松開,上述力選自以下力通過所述易破連接元件施加到所述分離部分捕捉裝置的在數(shù)量和方向上大于將使得所述易破連接元件分開的軸向向外定向的力和旋轉力。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泵,其中,通過施加將分開所述易破連接元件的力到所述活塞形成元件上,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和固定于其上的所述分離部分一起在向內沖程中初次滑入所述腔室,以將所述分離部分捕捉裝置置于所述工作位置之后,所述易破元件與下面構件分開(i)固定在所述工作位置里的所述分離部分,以及(ii)所述活塞形成元件,所述分離部分已經(jīng)從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分開并能夠在循環(huán)中向內和向外往復移動,以便從所述儲存器抽吸流體。
20.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泵,其中,包括所述分離部分的所述活塞形成元件通過注模整體由塑料形成為單個元件。
全文摘要
一種活塞泵,其具有活塞形成元件,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在內部末端帶有可移去元件,該可移去元件變得固定在活塞腔室形成元件里,并在所述活塞腔室形成元件內與所述活塞形成元件分離。
文檔編號B67D1/10GK1865123SQ20061008463
公開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5月19日
發(fā)明者海納·奧普哈特, 阿利·米爾巴赫 申請人:哥特赫提.Com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