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紗的氣流連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依據(jù)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氣流連接紗、特別是彈力紗的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絡筒機上使用氣流連接紗的紗捻接裝置,多年來已為大家所知,在大量的專利說明書中,比如DE 40 05 752 A1或DE 44 20 979 A1已有詳細說明。
應用這種大家所知的紗捻接裝置,兩根在斷裂后或被清紗器檢測切除一段紗后產(chǎn)生的紗頭用氣流方式進行連接,使形成一個似無結的紗連接點。
即是說,卷繞到有關筒子表面的所謂上紗被一個吸嘴吸住并帶入紗捻接裝置的捻接頭的捻接槽內(nèi)。幾乎同時,通過一個捕紗器捕捉例如從一個定位在退繞位置中的退繞管上的所謂下紗,并且置入到捻接槽中,并在該處上紗和下紗進行氣流連接。
為了使這種捻接顯示出近似一根無結頭的紗連接和接近原來紗的強力,兩根紗頭先應予精確地定長剪切并為捻接過程作好準備。為此,已知的紗捻接裝置都有相應的紗夾持裝置、剪紗裝置和所謂的握持及開松器。
就是說,兩個紗頭借助前述的操作元件進入到捻接槽后,各自被定位在一個紗夾持裝置的夾持顎板和一個剪紗裝置的剪刀之間,這里一個屬于紗頭的紗處理裝置分別安置在捻接槽相面對的一側。
當上紗和下紗可靠地固定在所屬的紗夾持裝置內(nèi),這兩根紗即由相應的剪紗裝置定長剪切。接著,定長切斷的紗頭分別被吸入到相鄰的握持及開松器內(nèi)并于該處作氣流預處理。
也就是兩根紗頭首先盡可能地松解其紗捻度以及清除短纖維。接著,已被預處理的紗頭借助一個所謂的拔紗圈器拉入到捻接頭的捻接槽內(nèi),這樣紗頭在相同的高度上大致相互平行排列在捻接槽中,但各自定位方向是相反的。
通過相應的入口孔引入到捻接槽中的壓縮空氣脈沖使兩根紗頭的基本為平行排列的纖維產(chǎn)生渦流其結果為形成近似無結頭的均勻紗捻接。
上述方法和相應的裝置在實際生產(chǎn)中,比如在純棉紗或棉與合成纖維混紡紗的捻接中是完全可靠的。
但是如果進行捻接所稱的彈力紗,情況就比較困難,因為彈力紗一般有一根高彈力的芯紗,芯紗外面比如包覆有棉纖維。這種彈力紗由于有高彈性的芯紗,當紗剪斷后會產(chǎn)生強烈收縮,即產(chǎn)生強的卷曲。
如果這種彈力紗在上述紗捻接裝置中進行紗的連接,則頻繁出現(xiàn)這種問題,即紗頭由于其強的卷曲傾向不能被吸入到握持及開松器內(nèi),以及不能進行相應的預處理,或者紗頭在紗捻接裝置的捻接頭的捻接槽中搭接得不充分。
通常得出兩種結果,即不能成功地捻接或者捻接不符合提出的質(zhì)量要求。
為了能夠捻接彈力紗,因此已提出的建議是,在捻接槽區(qū)域內(nèi)或在握持及開松器區(qū)域內(nèi)安置附加的制動元件,這種制動元件使紗頭在經(jīng)過剪紗裝置定長剪切后予以固定住。即阻止定長剪切的紗頭可能產(chǎn)生的強烈卷曲。
例如EP 1 118 570 A2展示并描述了的一種紗捻接裝置,它分別在握持及開松器的高度上有一個附加的紗制動元件,其形狀為帶齒形的板條。
這種固定每一個紗頭的板條大致安置在紗夾持裝置和所屬的握持及開松器之間的一半距離上。這說明,紗頭經(jīng)剪紗裝置定長剪切后產(chǎn)生的自由的有卷曲傾向的紗長度被大家所知的制動元件大致分為兩半。
使用這樣設計的紗捻接裝置,彈力紗的捻接有效次數(shù)雖然有所提高,但是根本的問題未能解決。
這種結論,至少部分地與后來公開的DE 101 24 832 A1所述紗捻接裝置相符合。在這種紗捻接裝置中,大約在握持及開松器的高度上布置用于紗頭的制動元件,借助這些制動元件使定長剪切的,傾向于卷曲的紗頭的長度大約平分。根據(jù)DE 101 24 832 A1的制動元件設計成可施加負壓的篩網(wǎng),該篩網(wǎng)使定長剪切的紗頭以氣流方式固定在篩網(wǎng)表面上。
此外,DE 101 24 832 A1也展示并描述這一種實施形式,這里每個制動元件可直接定位在所屬的握持及開松器的附近。使用這種實施形式能夠明顯提高有效的捻接彈力紗的次數(shù)。
根據(jù)DE 101 24 832 A1的紗捻接裝置,當然也有其缺點,該裝置較復雜,因而需要許多費用。
此外,DE 34 05 304 A1公布了一種紗捻接裝置,在該裝置上,裝于捻接頭中的捻接槽除了有一般的壓縮空氣入口孔,還有所謂的氣流通道。在這里這些氣流通道是在壓縮空氣入口孔與捻接槽出口之間從捻接槽側面分為支線,并且各自同一個噴射裝置相連接。
借助噴射裝置,可以在氣流通道內(nèi)產(chǎn)生一股對準捻接槽方向的氣流,在需要情況下此氣流可使定長剪切的紗頭吸入到氣流通道內(nèi),并提供紗頭的氣流預處理。
由于這種氣流通道直接從捻接槽分支出來,氣流通道從其直徑上看當然很有限的。也就是說為了保證捻接裝置按規(guī)定的功能,氣流通道的直徑必須比如明顯小于相應捻接槽的寬度。
由于氣流通道的直徑較小,根據(jù)DE 34 05 304 A1的紗捻接裝置,在實際應用中,尤其是在加工困難的、例如較硬挺的紗時證明幾乎不能使用,因為氣流通道的微小直徑妨礙了一般紗圈吸入到氣流通道內(nèi)。
這種大家已知的紗捻接裝置的缺點是,氣流通道是直接裝進到捻接頭內(nèi),因而氣流通道匹配于各個變更的紗參數(shù)是很困難的,并且通常要求更換整個捻接頭。
在這種已知的紗捻接裝置的情況下,例如當變更紗支數(shù)時或變更待加工紗的紗捻度即Z捻紗變換為S捻紗時,總是需要更換整個捻接頭。
也就是說,在這種已知的紗捻接裝置的情況下,需要有大的倉庫管理才能獨特地匹配握持及開松器。
發(fā)明內(nèi)容
從上述的現(xiàn)有技術出發(fā),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創(chuàng)造一種氣流連接紗的裝置,能夠在必要時捻接難以處理的紗,比如彈力紗,并且握持及開松器能以簡單方式匹配于變更的紗參數(shù)。
這項任務可根據(jù)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裝置來解決。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其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在從屬權利要求中說明。
按本發(fā)明的裝置具有特別的優(yōu)點是,受到紗夾持裝置固定的上紗和下紗的紗頭,它們由相應的剪紗裝置定長剪切后,立即被吸入到裝于捻接槽出口附近的握持及開松器內(nèi)并在該處受到附加氣流而固定?。患唺A持裝置與捻接頭保持一定間距安裝在紗捻接裝置的上方和下方。
借助附加的氣流固定紗頭,比如彈力紗很大程度阻止了其紗頭的典型卷曲,從而以簡單和較可靠的方式保證完成按規(guī)定的捻接。
握持及開松器入口孔的漏斗形輪廓,保證即使這種難于處理的紗也可靠地吸入。因為握持及開松器可更換地固定在捻接頭的孔內(nèi),所以還能隨時適合于各種當前紗參數(shù),這樣無需較大的費用就能達到將吸入的紗頭為下一步捻接過程作最佳預處理。
在這里必需的倉庫管理只限于握持及開松器。
如權利要求2中所述,有優(yōu)點的實施形式是,漏斗形輪廓是制動元件的組成部分,此制動元件比如通過一個易于裝拆的螺栓確保所屬的握持及開松器易于更換地固定在捻接頭的一個孔內(nèi)。
這樣的制動元件,比如可以制造成較輕的并價格合適的深沖成形的板件。
除此之外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優(yōu)選的設計中,握持及開松器應這樣的裝入,即握持及開松器的每根中軸線都處在捻接槽底面的高度。
以此方式可保證固定在紗夾持裝置內(nèi)的紗頭經(jīng)過握持及開松器按中心地張緊,從而紗頭立即受到握持及開松器的完全抽吸,這樣對握持及開松器的功能可靠性起到很好作用。
在如權利要求4和5中所述的另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中,安置在捻接槽中的進氣孔以及握持及開松器經(jīng)由接通到可控制閥門中的壓縮空氣管路連接到一個壓縮空氣源。
這里的閥門,例如兩位兩通閥通過相應的控制線路同有關的絡筒錠位的絡筒位置計算機連接,并能按此方式進行精確定控制,而不需要付出大量的附加控制費用。
也就是說,當需要時,用于握持及開松器的閥門的開啟時間以及安置在捻接槽內(nèi)的進氣孔的閥門的開啟時間都可以確定調(diào)節(jié),并視需要進行最佳適配。
如權利要求6所述,一種有優(yōu)點的實施形式是,壓縮空氣導入握持及開松器以內(nèi)固定紗頭,以及壓縮空氣進入到捻接槽使紗頭捻接作暫時的搭接。借助這種暫時性搭接可阻止安置在捻接槽內(nèi)的上紗和下紗的紗頭在吹入捻接空氣之前可能的卷曲以及部分地離開捻接槽。
也就是施加到握持及開松器的壓縮空氣作用以及以此附加的氣流固定紗頭至少應維持到確定紗頭已經(jīng)相互充分連接時為止。
本發(fā)明的其他細節(jié),將在下面按附圖所示的實施例進行說明。附圖示出,圖1一臺配備有按本發(fā)明的紗捻接裝置的生產(chǎn)交叉卷繞筒子的紡織機的一個工作錠位側視圖;圖2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紗捻接裝置的部分剖面俯視圖;圖3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紗捻接裝置中的III-III截面圖;圖4在捻接槽內(nèi)和握持及開松器內(nèi)作用的壓力脈沖時間歷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表示一臺生產(chǎn)交叉卷繞筒子的紡織機,在實施例中為一臺自動絡筒機的一個工作錠位1的側面示意圖。這種紡織機器一般有許多這種相互排成行布置的工作錠位1。
在這些工作錠位1上,許多比如在(未示出的)環(huán)錠細紗機上生產(chǎn)的管紗2倒筒成大卷裝的交叉卷繞筒子13。
為此,工作錠位1裝備有不同的圖示的紗操作機構和紗檢測機構以及一個自身的控制機構和一個所謂的絡筒位置計算機5。
如圖1所示,從管紗2退繞的紗3按其紗路去到可旋轉地支承在一個筒子托架14中的交叉卷繞筒子13上,并在筒子的運行時受到一個所謂的槽筒12摩擦驅動,而紗3最好運行通過一個退繞加速器4,一個紗張力器6,一個帶所屬剪紗裝置9的清紗器8以及一個任選的上蠟裝置10。
位于“正規(guī)”紗路30之外,還安置了一個紗捻接裝置7。
此外,設置有一個吸嘴15和一個捕紗器19,用于在紗斷頭或清紗器清除疵點紗段時操作紗頭。操作上紗31的吸嘴15具有一個在這里可抽真空的吸嘴口16,而吸嘴15可圍繞旋轉軸17作有限的旋轉地受到支承??蓢@旋轉軸21作有限旋轉支承的捕紗器19有一個處于負壓的吸口20,而捕紗器19將下紗32帶到紗捻接裝置7。
如圖2所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紗捻接裝置7主要是由一個安裝在絡筒位置外殼上的空氣分配器組件24所組成,一個所謂的捻接頭25借助螺栓23固定在該組件24上。
捻接頭25一般有一個通到壓縮空氣噴入孔29中的捻接槽26。壓縮空氣噴入孔29經(jīng)由一個連接到空氣分配器組件24上的壓縮空氣管道18與一壓縮空氣源相接通,而空氣管道18連接有一個閥,比如兩位兩通閥22。閥22的一側還通過一根控制線路27連接到有關工作位置1的絡筒位置計算機5上。
此外,在捻接槽26的出口50或51的附近,握持及開松器33或34分別安置在相應的容納孔46或47內(nèi)。
在這里握持及開松器33或34各自通過具有漏斗形輪廓52的制動元件53可更換地固定,并如此定位,即握持及開松器33或34的中軸線37或38分別設置在捻接槽26的底面55的高度上,并與捻接槽26的中心平面45形成直角。
制動元件53比如可用螺栓54固定在捻接頭25上。
握持及開松器33或34一般至少有一個切向孔56或57,并通過一根連接有一個閥36的壓縮空氣管道35連接到一個壓縮空氣源11上,這里兩位兩通閥36可受到絡筒位置計算機5的一根控制線路28控制。
另外從圖2看出,捻接頭25的兩側還安置有導紗裝置39或40、紗夾持裝置43或44以及剪紗裝置41或42。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紗捻接裝置的功能在絡筒運行時,運行的紗3受到圖1中所示的清紗器8監(jiān)測,清紗器8將每個紗不均勻疵點測出并通報給絡筒位置計算機5。
絡筒位置計算機5為此立即起動一次明確的切斷紗。即運行的紗3被剪紗裝置9切斷為一根上紗31和一根下紗32。
當上紗31上行到受制動力矩作用的交叉卷繞筒子13的表面上時,下紗32通常仍保持在紗張力器6內(nèi)。
為了清除有損傷的紗段以及進行新的一次紗連接,接著繞在交叉卷繞筒子13的上紗31又被吸取。
即如圖1中虛線所示的吸嘴15向上旋轉并將其處于負壓作用的吸嘴口16定位到交叉卷繞筒子13的表面區(qū)部位上。同時交叉卷繞筒子13慢慢地按退卷方向轉動。
只要吸嘴15一吸取上紗31,借助在吸嘴15部位上安置的(圖上未繪示)剪紗裝置就剪掉有缺陷的紗段并將其排除。
接著如圖2所示,無疵點的上紗31被吸嘴15穿入到紗捻接裝置7的捻接頭25的捻接槽26中。
在這里吸嘴15將上紗31也在上方的紗夾持裝置44之中以及在下方剪紗裝置41的刀具之間定位。
在同時或大約錯開一些時間吸取上紗31的時候也吸住下紗32。也就是說該下紗通常是在剪去一段受控制的紗后固定在紗張力器6中,而捕紗器19抓住在紗張力器6上的下紗32,將下紗32穿引到紗捻接裝置7的捻接頭25的捻接槽26中。
下紗32如上紗31那樣,在這里穿入到一個所屬的下方的紗夾持裝置43中并穿入到一個上方的剪紗裝置42中。
一旦兩根紗31、32都襯入到捻接槽26內(nèi)并以機械方式固定在紗夾持裝置43或44中,則握持及開松器33、34借助相應的閥22的控制,被供以壓縮空氣。接著,紗31和32被剪紗裝置41或42定長剪切。
絡筒位置計算機5首先經(jīng)由信號線路28操縱閥36“開放”,這樣在握持及開松器33或34的入口孔48或49的部位上產(chǎn)生較強的抽吸氣流。
在剪紗裝置41或42剪斷上紗和下紗31、32之后,剪斷的紗頭首先由吸嘴15或捕紗器19排除,同時上紗31和下紗32的自由紗頭被制動元件53的漏斗形輪廓52吸入到握持及開松器33或34內(nèi)。這樣上紗和下紗31、32的紗頭受到氣流固定,從而阻止紗強烈的卷曲。
除此之外,借助由握持及開松器33或34的切向孔56或57流入的壓縮空氣,上紗和下紗的紗頭即按規(guī)程受到氣流的預處理。也就是被吸入到握持及開松器33、34的上紗和下紗的紗頭最大程度地松解其紗線捻度以及清除掉短纖維。
接下來,如大家所知那樣,因此本文不再作詳細說明,預處理的紗頭借助一個所謂的拔紗圈器被拉入到紗捻接裝置7的捻接槽26中,并在槽內(nèi)進行氣流連接。
也就是說,絡筒位置計算機5經(jīng)由一根信號線路27操縱兩位兩通閥22,使捻接空氣通過壓縮空氣管路18和壓縮空氣噴射孔注入到捻接槽26內(nèi),該捻接空氣首先將兩根紗頭的盡可能平行排列的纖維相互渦旋,并以此產(chǎn)生紗連接。
當紗頭借助拔紗圈器拉回到捻接槽26內(nèi)時,握持及開松器33、34仍保持供給壓縮空氣,以致由于在握持及開松器內(nèi)起到控制作用的噴射氣流使上紗和下紗的紗頭沿握持及開松器33、34的方向受到一個氣流握持力的作用。
握持及開松器33、34內(nèi)的噴射氣流在這里至少停留到第一捻接空氣脈沖保持引入到捻接槽26內(nèi)為止。
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如圖4所示,用于在握持及開松器33、34中固定紗頭的壓縮空氣脈沖59在時刻t1接通,并保持到最后的時刻t3為止。
與之相反,用于近似無結頭地捻接兩個紗頭的壓縮空氣脈沖58處在時刻t2和t4之間。
這表明,用于捻接紗頭的壓縮空氣脈沖58和用于固定紗頭的壓縮空氣脈沖59在握持及開松器33、34內(nèi)于一段時間內(nèi)是重疊的。
權利要求
1.用于氣流連接紗,特別是彈力紗的裝置,配置有一個帶一個可通入壓縮空氣的捻接槽的捻接頭,以及用于氣流預處理待捻接的紗頭的握持及開松器,其中此握持及開松器的中軸線與捻接槽的中間縱平面相交,其特征在于,握持及開松器(33、34)可更換地固定在捻接頭(25)的容納孔(46、47)內(nèi),并且握持及開松器(33、34)的入口孔(48、49)分別定位在捻接槽(26)的兩個出口(50、51)中之一的附近,以及握持及開松器(33、34)的入口孔(48、49)有一個漏斗形輪廓(52),它保證上紗或下紗(31、32)的一根定長剪切的紗頭可靠地向內(nèi)擺動到握持及開松器(33、34)內(nèi)。
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漏斗形輪廓(52)是制動元件(53)的組成部分,此制動元件借助至少一個螺栓(54)可固定在捻接頭(25)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握持及開松器(33、34)的中軸線(37,38)分別在捻接槽(26)的底面(55)的高度上延伸。
4.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安置在捻接頭(25)的捻接槽(26)中的進氣孔(29)和安置在握持及開松器(33、34)內(nèi)的切向孔(56、57)經(jīng)由壓縮空氣管路(18或35)以及可控制的閥(22或36)連接到一個壓縮空氣源(11)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4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閥(22或36)通過控制線路(27或28)連接到一臺絡筒位置計算機(5)上,并能進行如此控制,即至少到第一個捻接空氣脈沖引入到捻接頭(25)的捻接槽(26)中為止,使紗頭(31或32)被氣動地固定進入到握持及開松器(33或34)中。
6.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閥(22,36)可作這樣的控制,即引入到握持及開松器(33或34)的一個壓縮空氣脈沖(59)和一個引入到捻接頭(25)的捻接槽(26)中的捻接空氣脈沖(58)在一段時間內(nèi)是重疊的。
全文摘要
用于氣流連接紗,特別是彈力紗的裝置,配置有一個帶一個可通入壓縮空氣的捻接槽的捻接頭,以及用于氣流預處理待捻接的紗頭的握持及開松器,其中此握持及開松器的中軸線與捻接槽的中間縱平面相交,其特征在于,握持及開松器可更換地固定在捻接頭的容納孔內(nèi),并且握持及開松器的入口孔分別定位在捻接槽的兩個出口中之一的附近,以及握持及開松器的入口孔有一個漏斗形輪廓,它保證上紗或下紗的一根定長剪切的紗頭可靠地向內(nèi)擺動到握持及開松器內(nèi)。
文檔編號B65H69/06GK1433948SQ0310310
公開日2003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月25日
發(fā)明者S·沙頓 申請人: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