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腳踏車快速下鏈的鏈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系一種腳踏車鏈輪的改進,該鏈輪主要用在變速腳踏車的飛輪上。
本實用新型的背景技術為中國臺灣專利84209976號,(公告第269280號),其基本結構如圖2所示,在鏈輪10的周緣設置多組卡齒11、多組難嚙合齒,卡齒組與難嚙合齒組120依次交替設置,在難嚙合齒組的末端設有一個反齒12,所謂反齒系指其傾斜面與卡齒之傾斜面反方向而稱為反齒;在鏈輪正面靠近周緣處均布多個凹陷的正誘導面13,該正誘導面位于難嚙合齒的正面內側,并且末端延伸至與反齒對應相接;在鏈輪的背面也設有與正誘導面數目相等,結構相同的背誘導面14,其一端自正誘導面末端所延伸相接的反齒12開始延伸;將數個大小不同的鏈輪疊合組成常用的變速飛輪結構。在使用時用手撥動車把上的變速控制桿,由變速機構撥動鏈條作偏向移動,并由原本所套的鏈輪移至另一側的鏈輪上。鏈條之所以能夠順利爬上鏈輪,即是因鏈輪設有正誘導面13,故而鏈條側移時會先貼抵該鏈輪并靠入凹陷的正誘導面13,順著正誘導面上移至反齒12,再藉由反齒鉤及鏈條,進而使整個鏈條完全套上鏈輪;上述鏈輪在實施時確實可達到提高鏈條上下鏈速度,穩(wěn)定、平順及減低噪音的效果。但是,在實際使用中,鏈條上下鏈之情況是不一樣的,上鏈時必須由反齒卡鉤才能使鏈條套上較大直徑的鏈輪,而下鏈則因鏈條所圈圍之圓徑由大變小,而且有自然向下之重力,可很容易做下鏈的動作。而上述鏈輪在使用時便會形成如用正誘導面的狀態(tài),必須做隨機之上鏈與下鏈,故該鏈輪必須旋轉五個齒之后才能順利下鏈,造成下鏈速度受到限制,且噪音仍較明顯。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腳踏車快速下鏈的鏈輪,鏈條在背誘導面范圍內即可做下鏈的動作,因而可提高下鏈速度、穩(wěn)定、平順,進一步降低由鏈片與鏈輪之間的觸磨帶來的磨損和噪音。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使凹陷的背誘導面自反齒開始沿著鏈輪外緣處的卡齒組方向延伸,其末端在下一組難嚙合齒組的第一個難嚙合齒之前,使背誘導面呈接近鏈片的形狀。
本實用新型的腳踏車快速下鏈的鏈輪,在上鏈時,鏈條被反齒鉤上并繼續(xù)移動,因背面設有凹陷的背誘導面,相對減小鏈條自齒盤一側移至套合位置的距離,使鏈條側向偏移的幅度減小,故而縮短正確套合的時間,令上下鏈迅速;而且因為側向偏移幅度縮小,跨鏈時觸磨程度便減低,使得鏈條上鏈時十分穩(wěn)定、平順、安靜;同理,下鏈時也會因兩面同具凹陷的誘導面,而減小偏移幅度,再加上本鏈輪背誘導面末端延伸至第一難嚙合齒前,呈接近鏈片的形狀,鏈條未必一定要旋轉至反齒處才能下鏈,只要在背誘導面范圍之內即可做下鏈動作,因而下鏈的速度比前述的已有鏈輪更快,更穩(wěn)定、平順,本鏈輪加長了背誘導面的長度,鏈輪齒部基本上都處于厚度較小的狀態(tài),鏈條偏移幅度減小,進一步降低由鏈片與鏈輪之間的觸磨帶來的磨損和噪音。
以下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腳踏車快速下鏈的鏈輪的示意圖圖2為背景技術鏈輪的示意圖如
圖1所示,本鏈輪與已有技術一樣具有依次交替設置的由數個卡齒110構成的卡齒組,由難嚙合齒構成的難嚙合齒組120,在難嚙合齒組的末端設有一個反齒12,鏈輪正面設有正誘導面13,背面設有背誘導面14;本鏈輪的特征在于使凹陷的背誘導面14由反齒12開始,沿著鏈輪外緣處的卡齒組方向延伸,其末端在下一組難嚙合齒組的第一個難嚙合齒121之前,使背誘導面呈接近鏈片的形狀。
權利要求1.腳踏車快速下鏈的鏈輪,具有交替依次設置的卡齒組和難嚙合齒組(120),在難嚙合齒組的末端設有一個反齒(12),鏈輪正面設有正誘導面,背面設有背誘導面(14),其特征在于使凹陷的背誘導面由反齒開始,沿著鏈輪外緣處的卡齒組方向延伸,其末端在下一組難嚙合齒組的第一個難嚙合齒(121)之前,使背誘導面呈接近鏈片的形狀。
專利摘要一種腳踏車快速下鏈的鏈輪,由多組依次交替設置的卡齒組和難嚙合齒組構成,難嚙合齒組的末端設有一個反齒并設有正誘導面和背誘導面,本鏈輪的背誘導面由反齒開始沿著鏈輪外緣處的卡齒組方向延伸,其末端在下一組難嚙合齒組的第一個難嚙合齒之前,使背誘導面呈接近鏈片的形狀。本鏈輪在下鏈時更為迅速、順暢,達到提高上下鏈速度,減低噪音,防止磨損的目的。
文檔編號B62M9/00GK2256398SQ9620348
公開日1997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1996年3月5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3月5日
發(fā)明者劉彥興 申請人:劉彥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