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一種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098837閱讀:194來源:國知局
一種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折疊管的控制裝置,尤其是自行車折疊管的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折疊自行車由于使用方便,現(xiàn)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但是折疊自行車的折疊和展開都要手動來完成,尤其是對于折疊自行車上的折疊管,管件之間的運動以及鎖緊裝置的鎖緊和解鎖都需要手動操作,操作過程比較繁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折疊管的控制裝置,使騎車人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完成折疊管的折疊和展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折疊管的控制裝置,包括第一管件、第二管件、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和轉軸,第一連接板固定在第一管件上,第二連接板固定在第二管件上,第一連接板的一側與第二連接板的一側通過轉軸鉸接;該折疊管的控制裝置還包括差速單元、驅動單元、鎖緊單元、執(zhí)行單元和阻擋單元;所述差速單元包括第一繞線盤、第二繞線盤、第三繞線盤、第一圓環(huán)、第二圓環(huán)、第一拉線、第二拉線、第三拉線和第四拉線;所述第一管件上固定有基座,所述第二繞線盤和所述第三繞線盤安裝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拉線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繞線盤上、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圓環(huán)相連;所述第二拉線穿過所述第一圓環(huán),所述第二拉線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繞線盤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繞線盤上;所述第三拉線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繞線盤上、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圓環(huán)相連;所述第四拉線穿過所述第二圓環(huán),所述第四拉線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繞線盤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繞線盤上;所述驅動單元與所述差速單元的第一繞線盤相連,所述驅動單元驅動所述第一繞線盤轉動;所述鎖緊單元與所述差速單元的第二繞線盤相連,所述第二繞線盤帶動所述鎖緊單元運動,所述鎖緊單元可以實現(xiàn)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之間的鎖緊或者解鎖;所述執(zhí)行單元與所述第二連接板、所述差速單元的第三繞線盤相連,所述第三繞線盤通過所述執(zhí)行單元帶動所述第二連接板繞所述轉軸轉動;所述阻擋單元可以阻擋所述鎖緊單元,使所述鎖緊單元的運動與所述第二連接板繞所述轉軸的轉動相協(xié)調。

作為本發(fā)明上述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單元包括電機、第一齒輪減速器和控制電路單元;所述電機和所述第一齒輪減速器安裝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第一齒輪減速器相連,所述差速單元的第一繞線盤固定在所述第一齒輪減速器的輸出軸上;所述控制電路單元與所述電機電連接,所述控制電路單元控制所述電機的轉動。

作為本發(fā)明上述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控制電路單元包括第一微動開關、第二微動開關、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雙極雙投式開關和電池;所述雙極雙投式開關是非自動復位的開關;所述雙極雙投式開關有兩組端子,即第一極第一端子、第一極第二端子和第一極公共端子,第二極第一端子、第二極第二端子和第二極公共端子;所述第一微動開關固定在折疊管上,所述鎖緊單元可以觸碰所述第一微動開關的觸發(fā)機構,使所述第一微動開關產生切換動作;所述第二微動開關固定在所述第一管件上,所述第二管件上固定有凸塊,所述凸塊可以觸碰所述第二微動開關的觸發(fā)機構,使所述第二微動開關產生切換動作;所述雙極雙投式開關的第一極第一端子、第二極第二端子與所述電池的正極電連接;所述雙極雙投式開關的第一極第二端子、第二極第一端子與所述電池的負極電連接;所述雙極雙投式開關的第一極公共端子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電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極與所述第一微動開關的常閉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一微動開關的公共端子與所述電機的第一端子電連接;所述電機的第二端子與所述雙極雙投式開關的第二極公共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電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二微動開關的常閉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二微動開關的公共端子與所述第一微動開關的公共端子電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上述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控制電路單元包括第一微動開關、第二微動開關、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一繼電器、雙極雙投式開關和電池;所述第一繼電器有一組端子,即第一繼電器公共端子和第一繼電器常開端子;所述雙極雙投式開關是非自動復位的開關;所述雙極雙投式開關有兩組端子,即第一極第一端子、第一極第二端子和第一極公共端子,第二極第一端子、第二極第二端子和第二極公共端子;所述第一微動開關固定在折疊管上,所述鎖緊單元可以觸碰所述第一微動開關的觸發(fā)機構,使所述第一微動開關產生切換動作;所述第二微動開關固定在所述第一管件上,所述第二管件上固定有凸塊,所述凸塊可以觸碰所述第二微動開關的觸發(fā)機構,使所述第二微動開關產生切換動作;所述雙極雙投式開關的第一極第一端子、第二極第二端子與所述電池的正極電連接;所述雙極雙投式開關的第一極第二端子、第二極第一端子與所述電池的負極電連接;所述雙極雙投式開關的第一極公共端子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電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極與所述第一微動開關的常閉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一微動開關的公共端子與所述第一繼電器的線圈的一個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一繼電器的線圈的另一個端子與所述雙極雙投式開關的第二極公共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電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二微動開關的常閉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二微動開關的公共端子與所述第一微動開關的公共端子電連接;所述電機的第一端子與所述雙極雙投式開關的第一極公共端子電連接;所述電機的第二端子與所述第一繼電器常開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一繼電器公共端子與所述雙極雙投式開關的第二極公共端子電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上述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控制電路單元包括第一微動開關、第二微動開關、第三繼電器、第四繼電器、第一按鈕開關、第二按鈕開關和電池;所述第三繼電器有三組端子,即第三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和第三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第三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和第三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第三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和第三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所述第四繼電器有三組端子,即第四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和第四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第四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和第四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第四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和第四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所述第一按鈕開關和所述第二按鈕開關都是自動復位的常開按鈕開關;所述第一微動開關固定在折疊管上,所述鎖緊單元可以觸碰所述第一微動開關的觸發(fā)機構,使所述第一微動開關產生切換動作;所述第二微動開關固定在所述第一管件上,所述第二管件上固定有凸塊,所述凸塊可以觸碰所述第二微動開關的觸發(fā)機構,使所述第二微動開關產生切換動作;所述第一按鈕開關的一個端子與所述第三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一按鈕開關的另一個端子與所述第三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三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與所述電池的正極電連接;所述第三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與所述第一微動開關的常閉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一微動開關的公共端子與所述第三繼電器的線圈的一個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三繼電器的線圈的另一個端子與所述電池的負極電連接;所述第二按鈕開關的一個端子與所述第四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二按鈕開關的另一個端子與所述第四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電連接;所述第四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與所述電池的正極電連接;所述第四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與所述第二微動開關的常閉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二微動開關的公共端子與所述第四繼電器的線圈的一個端子電連接;所述第四繼電器的線圈的另一個端子與所述電池的負極電連接;所述第三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與所述電池的正極電連接;所述第三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與所述電機的第一端子電連接;所述電機的第二端子與所述第三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電連接;所述第三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與所述電池的負極電連接;所述第四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與所述第三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電連接;所述第四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與所述第三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電連接;所述第四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與所述第三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電連接;所述第四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與所述第三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電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上述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單元包括驅動軸和手柄;所述驅動軸安裝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手柄固定在所述驅動軸上,所述差速單元的第一繞線盤固定在所述驅動軸上。

作為本發(fā)明上述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鎖緊單元包括控制臂、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和C形夾持塊;所述第一連接板設有第一凸緣和導孔,所述第二連接板設有第二凸緣,所述第一凸緣和所述第二凸緣的形狀與所述C形夾持塊的形狀相配合,當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并攏時所述C形夾持塊可同時夾住所述第一凸緣和所述第二凸緣;所述控制臂與所述差速單元的第二繞線盤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桿的一端與所述控制臂鉸接,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桿鉸接,所述第二連桿穿過所述導孔與所述C形夾持塊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上述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鎖緊單元包括第四繞線盤、第五拉線、插銷和插銷彈簧;所述第一連接板設有導孔,所述第二連接板設有定位凸緣,在所述定位凸緣上設有定位孔;所述第四繞線盤與所述差速單元的第二繞線盤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拉線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繞線盤上、另一端與所述插銷相連;所述插銷穿插在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導孔中,當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并攏時所述插銷可以插入所述第二連接板的定位孔中;所述插銷彈簧的一端頂住所述插銷、另一端頂住所述基座。

作為本發(fā)明上述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執(zhí)行單元包括第二繞線盤、第三繞線盤、第二拉線和第三拉線;所述第二繞線盤與所述差速器的第二半軸齒輪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繞線盤固定在所述第二連接板上,所述第三繞線盤的軸線和所述轉軸的軸線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二繞線盤與所述第三繞線盤通過所述第二拉線和所述第三拉線相連。

作為本發(fā)明上述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執(zhí)行單元包括第一執(zhí)行齒輪和第二執(zhí)行齒輪;所述第一執(zhí)行齒輪與所述差速器的第二半軸齒輪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執(zhí)行齒輪固定在所述第二連接板上,所述第二執(zhí)行齒輪的軸線和所述轉軸的軸線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一執(zhí)行齒輪與所述第二執(zhí)行齒輪相嚙合。

作為本發(fā)明上述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執(zhí)行單元包括第三執(zhí)行齒輪、第四執(zhí)行齒輪和第二齒輪減速器;所述第三執(zhí)行齒輪與所述差速器的第二半軸齒輪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執(zhí)行齒輪固定在所述第二連接板上,所述第四執(zhí)行齒輪的軸線和所述轉軸的軸線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二齒輪減速器固定在所述第一管件上;所述第二齒輪減速器是具有自鎖功能的蝸輪蝸桿式減速器,所述第二齒輪減速器包括第二齒輪減速器輸入齒輪和第二齒輪減速器輸出齒輪;所述第三執(zhí)行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減速器輸入齒輪相嚙合,所述第四執(zhí)行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減速器輸出齒輪相嚙合。

作為本發(fā)明上述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阻擋單元包括第一擋塊、第二擋塊、擋塊彈簧和阻擋單元殼體;所述第一擋塊和所述擋塊彈簧安裝在所述阻擋單元殼體內,所述擋塊彈簧的一端頂住所述第一擋塊、另一端頂住所述阻擋單元殼體;所述阻擋單元殼體固定在所述第一管件上;所述第二連接板可以觸碰所述第一擋塊;當所述第二連接板沒有觸碰所述第一擋塊時,所述第一擋塊在所述擋塊彈簧的作用下從所述阻擋單元殼體中伸出并可以阻擋所述鎖緊單元,使所述鎖緊單元不能向鎖緊方向運動;當所述第二連接板觸碰所述第一擋塊時,所述第二連接板可以使所述第一擋塊向所述阻擋單元殼體內移動,從而解除所述第一擋塊對所述鎖緊單元的阻擋,使所述鎖緊單元可以向鎖緊方向運動;所述第二擋塊的位置相對于所述第一管件固定,所述第二擋塊可以阻擋所述鎖緊單元。

作為本發(fā)明上述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阻擋單元包括阻擋螺栓和鎖緊螺母;所述阻擋螺栓與所述鎖緊單元通過螺紋連接,所述阻擋螺栓的一端與所述基座相接觸,所述基座對所述阻擋螺栓的摩擦力對所述差速器的第一半軸齒輪產生阻力矩;所述基座對所述阻擋螺栓的摩擦力的大小應使:(1)在折疊管展開的過程中,直到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并攏之前,所述第一半軸齒輪受到的阻力矩都大于所述第二半軸齒輪受到的阻力矩;(2)在折疊管折疊的過程中,在所述鎖緊單元對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解鎖之后,所述第一半軸齒輪受到的阻力矩都大于所述第二半軸齒輪受到的阻力矩;所述鎖緊螺母與所述阻擋螺栓通過螺紋連接并鎖緊所述阻擋螺栓。

作為本發(fā)明上述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阻擋單元包括第一磁鐵和第一鐵塊,所述第一磁鐵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鐵塊固定在所述鎖緊單元上,所述第一磁鐵和所述第一鐵塊相互吸引;在折疊管展開的過程中,所述第一磁鐵對所述第一鐵塊的吸引力會對所述差速單元的第二繞線盤產生阻力矩;所述第一磁鐵對所述第一鐵塊的吸引力的大小應使在折疊管展開的過程中,直到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并攏之前,所述第二繞線盤受到的阻力矩都大于所述第三繞線盤受到的阻力矩。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騎車人只要按動控制電路單元的開關或者轉動手柄,折疊管的控制裝置就能完成折疊管的折疊和展開,操作過程簡單,使折疊自行車的折疊和展開變得更加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一實施例的外觀立體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A向視圖;

圖3是圖2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鎖緊單元的分解示意圖;

圖4是圖2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H-H剖視圖;

圖5是圖1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B向視圖;

圖6是圖1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C向視圖;

圖7是圖6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E向視圖;

圖8是圖5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L-L剖視圖;

圖9是圖6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N-N剖視圖;

圖10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一實施例的差速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一實施例的驅動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一實施例的驅動單元的電路圖;

圖13是圖5的D向視圖,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折疊管從折疊狀態(tài)變?yōu)檎归_狀態(tài)的動作說明圖;

圖14是圖5的D向視圖,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折疊管從展開狀態(tài)變?yōu)檎郫B狀態(tài)的動作說明圖;

圖15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一實施例的驅動單元的電路圖的改進;

圖16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7是圖16所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P-P剖視圖;

圖18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三實施例的驅動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19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三實施例的驅動單元的電路圖;

圖20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四實施例的驅動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21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四實施例的驅動單元的電路圖;

圖22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3是圖22所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F向視圖;

圖24是圖22所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T-T剖視圖;

圖25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六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6是圖25所示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U-U剖視圖;

圖27是圖25的U-U剖視圖,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折疊管從折疊狀態(tài)變?yōu)檎归_狀態(tài)的動作說明圖;

圖28是圖25的U-U剖視圖,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折疊管從展開狀態(tài)變?yōu)檎郫B狀態(tài)的動作說明圖;

圖29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七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0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八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1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九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2是本發(fā)明折疊管的控制裝置第十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fā)明各個實施例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第一實施例:如圖1、2、3、4、5、6、7、8、9、10、11、12所示,一種折疊管的控制裝置,包括第一管件1、第二管件2、第一連接板3、第二連接板4和轉軸5,第一連接板3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第二連接板4固定在第二管件2上,第一連接板3的一側與第二連接板4的一側通過轉軸5鉸接;該折疊管的控制裝置還包括差速單元100、驅動單元200、鎖緊單元300、執(zhí)行單元400和阻擋單元500。

差速單元100包括第一繞線盤110、第二繞線盤120、第三繞線盤130、第一圓環(huán)140、第二圓環(huán)150、第一拉線160、第二拉線170、第三拉線180和第四拉線190;第一管件1上通過螺釘固定有基座6,第二繞線盤120和第三繞線盤130安裝在基座6上;第一拉線16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繞線盤110上、另一端與第一圓環(huán)140相連;第二拉線170穿過第一圓環(huán)140,第二拉線170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繞線盤12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三繞線盤130上;第三拉線18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繞線盤110上、另一端與第二圓環(huán)150相連;第四拉線190穿過第二圓環(huán)150,第四拉線190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繞線盤12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三繞線盤130上。

當第一繞線盤110正向轉動時,第一繞線盤110通過第一拉線160拉動第一圓環(huán)140,使第一圓環(huán)140向靠近第一繞線盤110的方向運動,第一圓環(huán)140通過第二拉線170拉動第二繞線盤120和第三繞線盤130正向轉動,第二繞線盤120和第三繞線盤130通過第四拉線190拉動第二圓環(huán)150,使第二圓環(huán)150向遠離第一繞線盤110的方向運動;如果第二繞線盤120和第三繞線盤130中的任意一個被外力阻擋而不能正向轉動,第一圓環(huán)140仍可通過第二拉線170拉動它們中的另一個正向轉動。

當第一繞線盤110反向轉動時,第一繞線盤110通過第三拉線180拉動第二圓環(huán)150,使第二圓環(huán)150向靠近第一繞線盤110的方向運動,第二圓環(huán)150通過第四拉線190拉動第二繞線盤120和第三繞線盤130反向轉動,第二繞線盤120和第三繞線盤130通過第二拉線170拉動第一圓環(huán)140,使第一圓環(huán)140向遠離第一繞線盤110的方向運動;如果第二繞線盤120和第三繞線盤130中的任意一個被外力阻擋而不能反向轉動,第二圓環(huán)150仍可通過第四拉線190拉動它們中的另一個反向轉動。

驅動單元200與差速單元100的第一繞線盤110相連,驅動單元200驅動第一繞線盤110轉動。驅動單元200包括電機M、第一齒輪減速器210和控制電路單元220;電機M和第一齒輪減速器210安裝在基座6上;電機M的輸出軸與第一齒輪減速器210相連,差速單元100的第一繞線盤110固定在第一齒輪減速器210的輸出軸上;控制電路單元220與電機M電連接(電連接通過電線實現(xiàn),說明書附圖中電線未示出),控制電路單元220控制電機M的轉動。

控制電路單元220包括第一微動開關SQ1、第二微動開關SQ2、第一二極管V1、第二二極管V2、雙極雙投式開關SA1和電池G。微動開關有公共端子、常閉端子和常開端子,當微動開關的觸發(fā)機構沒有被觸發(fā)時,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接通、與常開端子斷開,當微動開關的觸發(fā)機構被觸發(fā)時,微動開關產生切換動作,使其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斷開、與常開端子接通;雙極雙投式開關SA1是非自動復位的開關,即按下開關的按鈕使開關切換狀態(tài),當手松開按鈕之后開關保持在當前狀態(tài)而不會自動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雙極雙投式開關SA1有兩組端子,即第一極第一端子a1、第一極第二端子a2和第一極公共端子a0,第二極第一端子b1、第二極第二端子b2和第二極公共端子b0;第一微動開關SQ1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第二微動開關SQ2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第二管件2上固定有凸塊7,凸塊7可以觸碰第二微動開關SQ2的觸發(fā)機構,使第二微動開關SQ2產生切換動作(也可以把第二微動開關SQ2固定在第二管件2上,而凸塊7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在第一管件1上通過螺釘固定有控制盒8,第一二極管V1、第二二極管V2、雙極雙投式開關SA1和電池G安裝在控制盒8內。

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第一端子a1、第二極第二端子b2與電池G的正極電連接;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第二端子a2、第二極第一端子b1與電池G的負極電連接;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公共端子a0與第一二極管V1的正極電連接;第一二極管V1的負極與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常閉端子電連接;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公共端子與電機M的第一端子m1電連接;電機M的第二端子m2與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二極公共端子b0電連接;第二二極管V2的負極與第一二極管V1的正極電連接;第二二極管V2的正極與第二微動開關SQ2的常閉端子電連接;第二微動開關SQ2的公共端子與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公共端子電連接。

鎖緊單元300與差速單元100的第二繞線盤120相連,第二繞線盤120帶動鎖緊單元300運動,鎖緊單元300可以實現(xiàn)第一連接板3和第二連接板4之間的鎖緊或者解鎖。鎖緊單元300包括控制臂310、第一連桿320、第二連桿330和C形夾持塊340;第一連接板3設有第一凸緣31和導孔32,第二連接板4設有第二凸緣41,第一凸緣31和第二凸緣41的形狀與C形夾持塊340的形狀相配合,當第一連接板3和第二連接板4并攏時C形夾持塊340可同時夾住第一凸緣31和第二凸緣41;控制臂310與差速單元100的第二繞線盤120固定連接(固定連接可通過膠接、焊接、螺栓或銷釘連接、一體成型等方法實現(xiàn)),第一連桿320的一端與控制臂310鉸接,第一連桿320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桿330鉸接,第二連桿330穿過導孔32與C形夾持塊340固定連接。當第二繞線盤120轉動時,第二繞線盤120帶動控制臂310轉動,從而帶動C形夾持塊340沿導孔32向靠近或遠離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

C形夾持塊340上設有第一限位塊341和第二限位塊342。C形夾持塊340的第二限位塊342可以觸碰第一微動開關SQ1的觸發(fā)機構,使第一微動開關SQ1產生切換動作。

執(zhí)行單元400與第二連接板4、差速單元100的第三繞線盤130相連,第三繞線盤130通過執(zhí)行單元400帶動第二連接板4繞轉軸5轉動。執(zhí)行單元400包括第五繞線盤410、第六繞線盤420、第六拉線430和第七拉線440;第五繞線盤410與差速單元100的第三繞線盤130固定連接,第六繞線盤420固定在第二連接板4上,第六繞線盤420的軸線和轉軸5的軸線位于同一直線上,第五繞線盤410與第六繞線盤420通過第六拉線430和第七拉線440相連。當第三繞線盤130轉動時,第三繞線盤130帶動第五繞線盤410轉動,第五繞線盤410通過第六拉線430和第七拉線440帶動第六繞線盤420轉動,從而帶動第二連接板4繞轉軸5轉動。

阻擋單元500可以阻擋鎖緊單元300,使鎖緊單元300的運動與第二連接板4相對第一連接板3的運動相協(xié)調。阻擋單元500包括第一擋塊510、第二擋塊520、擋塊彈簧530和阻擋單元殼體540;第一擋塊510和擋塊彈簧530安裝在阻擋單元殼體540內,擋塊彈簧530的一端頂住第一擋塊510、另一端頂住阻擋單元殼體540;阻擋單元殼體540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第二連接板4的第二凸緣41可以觸碰第一擋塊510;當第二連接板4的第二凸緣41沒有觸碰第一擋塊510時,第一擋塊510在擋塊彈簧530的作用下從阻擋單元殼體540中伸出并可以阻擋C形夾持塊340的第一限位塊341,使C形夾持塊340不能向靠近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即鎖緊單元300不能向鎖緊方向運動;當第二連接板4的第二凸緣41觸碰第一擋塊510時,第二連接板4可以使第一擋塊510向阻擋單元殼體540內移動,從而解除第一擋塊510對C形夾持塊340的第一限位塊341的阻擋,使C形夾持塊340可以向靠近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并夾住第一凸緣31和第二凸緣41;第二擋塊520固定在阻擋單元殼體540外,第二擋塊520可以阻擋C形夾持塊340的第一限位塊341,使C形夾持塊340不能向遠離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即鎖緊單元300不能向解鎖方向運動。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折疊管從折疊狀態(tài)變?yōu)檎归_狀態(tài)的過程:

按動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按鈕,使第一極公共端子a0與第一極第一端子a1接通、第二極公共端子b0與第二極第一端子b1接通;此時,電池G、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第一端子a1、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公共端子a0、第一二極管V1、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常閉端子、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公共端子、電機M、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二極公共端子b0、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二極第一端子b1構成了一個閉合回路,電流方向為從電機M的第一端子m1流向電機M的第二端子m2,電機M正向轉動;電機M通過第一齒輪減速器210帶動第一繞線盤110正向轉動,第一繞線盤110通過行星齒輪140、150帶動第二繞線盤120和第三繞線盤130正向轉動,第二繞線盤120帶動C形夾持塊340向靠近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第三繞線盤130帶動第二連接板4繞轉軸5向展開方向轉動;如圖13(a)所示,當C形夾持塊340的第一限位塊341觸碰到第一擋塊510時,C形夾持塊340由于被第一擋塊510阻擋而不能向靠近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從而使第二繞線盤120不能正向轉動,但第三繞線盤130仍可以在第一繞線盤110的帶動下正向轉動,第二連接板4繼續(xù)向展開方向轉動;如圖13(b)和圖13(c)所示,當第二連接板4的第二凸緣41觸碰第一擋塊510時,第二連接板4使第一擋塊510向阻擋單元殼體540內移動,從而解除第一擋塊510對C形夾持塊340的第一限位塊341的阻擋,此時第二繞線盤120可以正向轉動并帶動C形夾持塊340向靠近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C形夾持塊340夾住第一凸緣31和第二凸緣41,當C形夾持塊340的第二限位塊342觸碰第一微動開關SQ1的觸發(fā)機構時,第一微動開關SQ1產生切換動作,使其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斷開,此時電機M斷電停轉,折疊管處于展開狀態(tài),如圖13(d)所示。

二、折疊管從展開狀態(tài)變?yōu)檎郫B狀態(tài)的過程:

按動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按鈕,使第一極公共端子a0與第一極第二端子a2接通、第二極公共端子b0與第二極第二端子b2接通;此時,電池G、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二極第二端子b2、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二極公共端子b0、電機M、第二微動開關SQ2的公共端子、第二微動開關SQ2的常閉端子、第二二極管V2、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公共端子a0、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第二端子a2構成了一個閉合回路,電流方向為從電機M的第二端子m2流向電機M的第一端子m1,電機M反向轉動;電機M通過第一齒輪減速器210帶動第一繞線盤110反向轉動;如圖14(a)所示,剛開始時,由于第二連接板4的第二凸緣41被C形夾持塊340夾住,因此第二連接板4不能繞轉軸5向折疊方向轉動,從而使第三繞線盤130不能反向轉動,但第二繞線盤120可以在第一繞線盤110的帶動下反向轉動,第二繞線盤120帶動C形夾持塊340向遠離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如圖14(b)和圖14(c)所示,當C形夾持塊340運動一段距離后,C形夾持塊340解除對第二連接板4的第二凸緣41的阻擋,第二連接板4可以在第三繞線盤130的帶動下繞轉軸5向折疊方向轉動,同時隨著第二連接板4的轉動,第一擋塊510在擋塊彈簧530的作用下從阻擋單元殼體540中伸出;C形夾持塊340在第二繞線盤120的帶動下向遠離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直到C形夾持塊340的第一限位塊341觸碰到第二擋塊520從而使第二繞線盤120不能反向轉動;第二連接板4在第三繞線盤130的帶動下向折疊方向轉動,當第二管件2上的凸塊7觸碰第二微動開關SQ2的觸發(fā)機構時,第二微動開關SQ2產生切換動作,使其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斷開,此時電機M斷電停轉,折疊管處于折疊狀態(tài),如圖14(d)所示。

另外,如圖15所示,可以在電池G上串聯(lián)一總開關S,總開關S是非自動復位的開關,當按動總開關S的按鈕使總開關S閉合接通時,電路正常工作;當按動總開關S的按鈕使總開關S斷開時,電池G從電路中斷開,整個電路斷電。同樣地,對于第三實施例和第四實施例中的電路,也可以在電池G上串聯(lián)該總開關S。

第二實施例:如圖16和圖17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是:C形夾持塊340上無第二限位塊342,第一微動開關SQ1固定在基座6上,控制臂310上設有撞塊311,撞塊311可以觸碰第一微動開關SQ1的觸發(fā)機構,使第一微動開關SQ1產生切換動作。本實施例的其他結構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

對于折疊管從折疊狀態(tài)變?yōu)檎归_狀態(tài)的過程,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唯一區(qū)別是:在第二繞線盤120帶動C形夾持塊340夾住第一凸緣31和第二凸緣41之后,當控制臂310的撞塊311觸碰第一微動開關SQ1的觸發(fā)機構時,如圖17(b)所示,第一微動開關SQ1產生切換動作,使其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斷開,此時電機M斷電停轉,折疊管處于展開狀態(tài)。

對于折疊管從展開狀態(tài)變?yōu)檎郫B狀態(tài)的過程,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完全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

第三實施例:如圖18和圖19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是驅動單元200的控制電路單元220不同。

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電路單元220包括第一微動開關SQ1、第二微動開關SQ2、第一二極管V1、第二二極管V2、第一繼電器K1、雙極雙投式開關SA1和電池G。第一繼電器K1有一組端子,即第一繼電器公共端子k11和第一繼電器常開端子k12;當繼電器的線圈未通電時,繼電器公共端子與繼電器常開端子斷開;當繼電器的線圈通電時,繼電器公共端子與繼電器常開端子接通;雙極雙投式開關SA1是非自動復位的開關,即按下開關的按鈕使開關切換狀態(tài),當手松開按鈕之后開關保持在當前狀態(tài)而不會自動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雙極雙投式開關SA1有兩組端子,即第一極第一端子a1、第一極第二端子a2和第一極公共端子a0,第二極第一端子b1、第二極第二端子b2和第二極公共端子b0;第一微動開關SQ1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C形夾持塊340的第二限位塊342可以觸碰第一微動開關SQ1的觸發(fā)機構,使第一微動開關SQ1產生切換動作;第二微動開關SQ2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第二管件2上固定有凸塊7,凸塊7可以觸碰第二微動開關SQ2的觸發(fā)機構,使第二微動開關SQ2產生切換動作;在第一管件1上通過螺釘固定有控制盒8,第一二極管V1、第二二極管V2、第一繼電器K1、雙極雙投式開關SA1和電池G安裝在控制盒8內。

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第一端子a1、第二極第二端子b2與電池G的正極電連接;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第二端子a2、第二極第一端子b1與電池G的負極電連接;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公共端子a0與第一二極管V1的正極電連接;第一二極管V1的負極與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常閉端子電連接;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公共端子與第一繼電器K1的線圈的一個端子電連接;第一繼電器K1的線圈的另一個端子與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二極公共端子b0電連接;第二二極管V2的負極與第一二極管V1的正極電連接;第二二極管V2的正極與第二微動開關SQ2的常閉端子電連接;第二微動開關SQ2的公共端子與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公共端子電連接;電機M的第一端子m1與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公共端子a0電連接;電機M的第二端子m2與第一繼電器常開端子k12電連接;第一繼電器公共端子k11與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二極公共端子b0電連接。本實施例的其他結構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折疊管從折疊狀態(tài)變?yōu)檎归_狀態(tài)的過程:

按動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按鈕,使第一極公共端子a0與第一極第一端子a1接通、第二極公共端子b0與第二極第一端子b1接通;此時,電池G、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第一端子a1、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公共端子a0、第一二極管V1、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常閉端子、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公共端子、第一繼電器K1的線圈、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二極公共端子b0、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二極第一端子b1構成了一個閉合回路,第一繼電器K1的線圈通電,第一繼電器公共端子k11與第一繼電器常開端子k12接通,使電機M通電,電流方向為從電機M的第一端子m1流向電機M的第二端子m2,電機M正向轉動;電機M驅動第一繞線盤110正向轉動,從而使第二連接板4繞轉軸5向展開方向轉動、C形夾持塊340夾住第一凸緣31和第二凸緣41,該部分的工作過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當C形夾持塊340的第二限位塊342觸碰第一微動開關SQ1的觸發(fā)機構時,第一微動開關SQ1產生切換動作,使其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斷開,此時第一繼電器K1的線圈斷電,第一繼電器公共端子k11與第一繼電器常開端子k12斷開,電機M斷電停轉,折疊管處于展開狀態(tài)。

二、折疊管從展開狀態(tài)變?yōu)檎郫B狀態(tài)的過程:

按動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按鈕,使第一極公共端子a0與第一極第二端子a2接通、第二極公共端子b0與第二極第二端子b2接通;此時,電池G、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二極第二端子b2、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二極公共端子b0、第一繼電器K1的線圈、第二微動開關SQ2的公共端子、第二微動開關SQ2的常閉端子、第二二極管V2、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公共端子a0、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第一極第二端子a2構成了一個閉合回路,第一繼電器K1的線圈通電,第一繼電器公共端子k11與第一繼電器常開端子k12接通,使電機M通電,電流方向為從電機M的第二端子m2流向電機M的第一端子m1,電機M反向轉動;電機M驅動第一繞線盤110反向轉動,從而使C形夾持塊340解除對第二連接板4的第二凸緣41的阻擋、第二連接板4繞轉軸5向折疊方向轉動,該部分的工作過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當第二管件2上的凸塊7觸碰第二微動開關SQ2的觸發(fā)機構時,第二微動開關SQ2產生切換動作,使其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斷開,此時第一繼電器K1的線圈斷電,第一繼電器公共端子k11與第一繼電器常開端子k12斷開,電機M斷電停轉,折疊管處于折疊狀態(tài)。

第四實施例:如圖20和圖21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是驅動單元200的控制電路單元220不同。

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電路單元220包括第一微動開關SQ1、第二微動開關SQ2、第三繼電器K3、第四繼電器K4、第一按鈕開關SB1、第二按鈕開關SB2和電池G;第三繼電器K3有三組端子,即第三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k31和第三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k32,第三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k33和第三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k34,第三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k35和第三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k36;第四繼電器K4有三組端子,即第四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k41和第四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k42,第四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k43和第四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k44,第四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k45和第四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k46;第一按鈕開關SB1和第二按鈕開關SB2都是自動復位的常開按鈕開關,即當沒有按下開關的按鈕時開關處于斷開狀態(tài),當按下開關的按鈕時開關接通,當松開開關的按鈕時開關自動恢復到原來的斷開狀態(tài);第一微動開關SQ1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C形夾持塊340的第二限位塊342可以觸碰第一微動開關SQ1的觸發(fā)機構,使第一微動開關SQ1產生切換動作;第二微動開關SQ2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第二管件2上固定有凸塊7,凸塊7可以觸碰第二微動開關SQ2的觸發(fā)機構,使第二微動開關SQ2產生切換動作;在第一管件1上通過螺釘固定有控制盒8,第三繼電器K3、第四繼電器K4、第一按鈕開關SB1、第二按鈕開關SB2和電池G安裝在控制盒8內。

第一按鈕開關SB1的一個端子與第三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k36電連接;第一按鈕開關SB1的另一個端子與第三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k35電連接;第三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k36與電池G的正極電連接;第三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k35與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常閉端子電連接;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公共端子與第三繼電器K3的線圈的一個端子電連接;第三繼電器K3的線圈的另一個端子與電池G的負極電連接;第二按鈕開關SB2的一個端子與第四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k46電連接;第二按鈕開關SB2的另一個端子與第四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k45電連接;第四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k46與電池G的正極電連接;第四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k45與第二微動開關SQ2的常閉端子電連接;第二微動開關SQ2的公共端子與第四繼電器K4的線圈的一個端子電連接;第四繼電器K4的線圈的另一個端子與電池G的負極電連接;第三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k32與電池G的正極電連接;第三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k31與電機M的第一端子m1電連接;電機M的第二端子m2與第三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k33電連接;第三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k34與電池G的負極電連接;第四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k42與第三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k32電連接;第四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k41與第三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k33電連接;第四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k43與第三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k31電連接;第四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k44與第三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k34電連接。

本實施例的其他結構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折疊管從折疊狀態(tài)變?yōu)檎归_狀態(tài)的過程:

按下第一按鈕開關SB1的按鈕,使第一按鈕開關SB1接通;此時,電池G、第一按鈕開關SB1、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常閉端子、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公共端子、第三繼電器K3的線圈構成了一個閉合回路,第三繼電器K3的線圈通電,第三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k31與第三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k32接通,第三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k33與第三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k34接通,第三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k35與第三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k36接通,從而使電池G、第三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k32、第三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k31、電機M、第三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k33、第三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k34構成一個閉合回路,電機M通電,電流方向為從電機M的第一端子m1流向電機M的第二端子m2,電機M正向轉動;電機M通電之后可以松開第一按鈕開關SB1的按鈕,由于此時第三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k35與第三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k36接通,因此即使第一按鈕開關SB1斷開,電池G、第三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k36、第三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k35、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常閉端子、第一微動開關SQ1的公共端子、第三繼電器K3的線圈仍構成一個閉合回路,第三繼電器K3的線圈仍然通電,電機M仍然正向轉動;電機M驅動第一繞線盤110正向轉動,從而使第二連接板4繞轉軸5向展開方向轉動、C形夾持塊340夾住第一凸緣31和第二凸緣41,該部分的工作過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當C形夾持塊340的第二限位塊342觸碰第一微動開關SQ1的觸發(fā)機構時,第一微動開關SQ1產生切換動作,使其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斷開,此時第三繼電器K3的線圈斷電,第三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k31與第三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k32斷開,第三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k33與第三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k34斷開,第三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k35與第三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k36斷開,電機M斷電停轉,折疊管處于展開狀態(tài)。

二、折疊管從展開狀態(tài)變?yōu)檎郫B狀態(tài)的過程:

按下第二按鈕開關SB2的按鈕,使第二按鈕開關SB2接通;此時,電池G、第二按鈕開關SB2、第二微動開關SQ2的常閉端子、第二微動開關SQ2的公共端子、第四繼電器K4的線圈構成了一個閉合回路,第四繼電器K4的線圈通電,第四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k41與第四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k42接通,第四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k43與第四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k44接通,第四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k45與第四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k46接通,從而使電池G、第四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k42、第四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k41、電機M、第四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k43、第四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k44構成一個閉合回路,電機M通電,電流方向為從電機M的第二端子m2流向電機M的第一端子m1,電機M反向轉動;電機M通電之后可以松開第二按鈕開關SB2的按鈕,由于此時第四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k45與第四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k46接通,因此即使第二按鈕開關SB2斷開,電池G、第四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k46、第四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k45、第二微動開關SQ2的常閉端子、第二微動開關SQ2的公共端子、第四繼電器K4的線圈仍構成一個閉合回路,第四繼電器K4的線圈仍然通電,電機M仍然反向轉動;電機M驅動第一繞線盤110反向轉動,從而使C形夾持塊340解除對第二連接板4的第二凸緣41的阻擋、第二連接板4繞轉軸5向折疊方向轉動,該部分的工作過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當第二管件2上的凸塊7觸碰第二微動開關SQ2的觸發(fā)機構時,第二微動開關SQ2產生切換動作,使其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斷開,此時第四繼電器K4的線圈斷電,第四繼電器第一公共端子k41與第四繼電器第一常開端子k42斷開,第四繼電器第二公共端子k43與第四繼電器第二常開端子k44斷開,第四繼電器第三公共端子k45與第四繼電器第三常開端子k46斷開,電機M斷電停轉,折疊管處于折疊狀態(tài)。

第五實施例:如圖22、23、24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是:第二管件2上無凸塊7;C形夾持塊340上無第二限位塊342;驅動單元200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

驅動單元200包括驅動軸230和手柄240;驅動軸230安裝在基座6上,手柄240固定在驅動軸230上,差速單元100的第一繞線盤110固定在驅動軸230上。當轉動手柄240時,手柄240帶動驅動軸230轉動,驅動軸230帶動第一繞線盤110轉動。本實施例的其他結構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

當要使折疊管從折疊狀態(tài)變?yōu)檎归_狀態(tài)時,騎車人正向轉動手柄240,使第一繞線盤110正向轉動,從而使第二連接板4繞轉軸5向展開方向轉動、C形夾持塊340夾住第一凸緣31和第二凸緣41,當C形夾持塊340運動到極限位置而不能繼續(xù)運動時,停止轉動手柄240,此時折疊管處于展開狀態(tài);當要使折疊管從展開狀態(tài)變?yōu)檎郫B狀態(tài)時,騎車人反向轉動手柄240,使第一繞線盤110反向轉動,從而使C形夾持塊340解除對第二連接板4的第二凸緣41的阻擋、第二連接板4繞轉軸5向折疊方向轉動,當第二連接板4轉動到極限位置而不能繼續(xù)轉動時,停止轉動手柄240,此時折疊管處于折疊狀態(tài)。

需要說明的是,驅動單元200還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步進電機或者伺服電機等自動控制系統(tǒng)。

第六實施例:如圖25和圖26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是:第二擋塊520固定在基座6上;第一連接板3上無第一凸緣31;第二連接板4上無第二凸緣41,第二連接板4設有定位凸緣42,在定位凸緣42上設有定位孔43;第一微動開關SQ1固定在定位凸緣42的定位孔43外;鎖緊單元300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

在本實施例中,鎖緊單元300包括第四繞線盤350、第五拉線360、插銷370和插銷彈簧380;第四繞線盤350與差速單元100的第二繞線盤120固定連接,第四繞線盤350上設有第一限位塊351,第一限位塊351可以觸碰第二擋塊520;第五拉線360的一端固定在第四繞線盤350上、另一端與插銷370相連;插銷370穿插在第一連接板3的導孔32中,當第一連接板3和第二連接板4并攏時插銷370可以插入第二連接板4的定位孔43中并觸碰第一微動開關SQ1的觸發(fā)機構,使第一微動開關SQ1產生切換動作;插銷彈簧380的一端頂住插銷370、另一端頂住基座6,插銷彈簧380的彈力可以推動插銷370向鎖緊方向運動。第二連接板4的定位凸緣42可以觸碰阻擋單元500的第一擋塊510;當第二連接板4的定位凸緣42沒有觸碰第一擋塊510時,第一擋塊510在擋塊彈簧530的作用下從阻擋單元殼體540中伸出并可以阻擋插銷370,使插銷370不能向鎖緊方向運動;當第二連接板4的定位凸緣42觸碰第一擋塊510時,第二連接板4可以使第一擋塊510向阻擋單元殼體540內移動,從而解除第一擋塊510對插銷370的阻擋,使插銷370可以向鎖緊方向運動并插入定位凸緣42的定位孔43中。本實施例的其他結構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折疊管從折疊狀態(tài)變?yōu)檎归_狀態(tài)的過程:

按動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按鈕,使電機M正向轉動,電機M通過第一齒輪減速器210帶動第一繞線盤110正向轉動,第一繞線盤110通過行星齒輪140、150帶動第二繞線盤120和第三繞線盤130正向轉動;第二繞線盤120帶動第四繞線盤350正向轉動,從而放松第五拉線360,由于此時插銷370被第一擋塊510阻擋,因此插銷370不能向鎖緊方向運動;當第四繞線盤350轉動到使第四繞線盤350上的第一限位塊351觸碰到基座6上的第二擋塊520時,第二繞線盤120由于受到第二擋塊520的阻擋而停止正向轉動,此時第五拉線360處于松弛狀態(tài),如圖27(a)所示;第三繞線盤130帶動第五繞線盤410正向轉動,第五繞線盤410通過第六拉線430和第七拉線440帶動第六繞線盤420正向轉動,從而帶動第二連接板4繞轉軸5向展開方向轉動;如圖27(b)和圖27(c)所示,當第二連接板4的定位凸緣42觸碰第一擋塊510時,第二連接板4使第一擋塊510向阻擋單元殼體540內移動,從而解除第一擋塊510對插銷370的阻擋;當第二連接板4轉動到使第一連接板3和第二連接板4并攏時,此時導孔32與定位孔43的位置對應,插銷370在插銷彈簧380的作用下向鎖緊方向運動,插銷370插入定位孔43中并觸碰第一微動開關SQ1的觸發(fā)機構,第一微動開關SQ1產生切換動作,使其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斷開,此時電機M斷電停轉,折疊管處于展開狀態(tài),如圖27(d)所示。

二、折疊管從展開狀態(tài)變?yōu)檎郫B狀態(tài)的過程:

按動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按鈕,使電機M反向轉動,電機M通過第一齒輪減速器210帶動第一繞線盤110反向轉動;如圖28(a)和圖28(b)所示,剛開始時,由于插銷370插在第二連接板4的定位孔43中,因此第二連接板4不能繞轉軸5向折疊方向轉動,從而使第三繞線盤130不能反向轉動,但第二繞線盤120可以在第一繞線盤110的帶動下反向轉動,第二繞線盤120帶動第四繞線盤350反向轉動,第四繞線盤350通過第五拉線360拉動插銷370,使插銷370向解鎖方向運動并壓縮插銷彈簧380;如圖28(c)所示,當插銷370運動一段距離后,插銷370從定位孔43中退出,由于沒有了插銷370的阻擋,第三繞線盤130可以在第一繞線盤110的帶動下反向轉動,第二連接板4在第三繞線盤130的帶動下繞轉軸5向折疊方向轉動,同時隨著第二連接板4的轉動,第一擋塊510在擋塊彈簧530的作用下從阻擋單元殼體540中伸出;插銷370在第二繞線盤120的帶動下向解鎖方向運動,直到第二繞線盤120在插銷彈簧380的作用下停止反向轉動;第二連接板4在第三繞線盤130的帶動下向折疊方向轉動,當第二管件2上的凸塊7觸碰第二微動開關SQ2的觸發(fā)機構時,第二微動開關SQ2產生切換動作,使其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斷開,此時電機M斷電停轉,折疊管處于折疊狀態(tài),如圖28(d)所示。

第七實施例:如圖29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是執(zhí)行單元400不同。在本實施例中,執(zhí)行單元400包括第一執(zhí)行齒輪450和第二執(zhí)行齒輪460;第一執(zhí)行齒輪450與差速單元100的第三繞線盤130固定連接,第二執(zhí)行齒輪460固定在第二連接板4上,第二執(zhí)行齒輪460的軸線和轉軸5的軸線位于同一直線上,第一執(zhí)行齒輪450與第二執(zhí)行齒輪460相嚙合。當第三繞線盤130轉動時,第三繞線盤130帶動第一執(zhí)行齒輪450轉動,第一執(zhí)行齒輪450帶動第二執(zhí)行齒輪460轉動,從而帶動第二連接板4繞轉軸5轉動。本實施例的其他結構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折疊管從折疊狀態(tài)變?yōu)檎归_狀態(tài)的過程以及從展開狀態(tài)變?yōu)檎郫B狀態(tài)的過程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

第八實施例:如圖30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是執(zhí)行單元400不同。在本實施例中,執(zhí)行單元400包括第三執(zhí)行齒輪470、第四執(zhí)行齒輪480和第二齒輪減速器490;第三執(zhí)行齒輪470與差速單元100的第三繞線盤130固定連接,第四執(zhí)行齒輪480固定在第二連接板4上,第四執(zhí)行齒輪480的軸線和轉軸5的軸線位于同一直線上,第二齒輪減速器490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第二齒輪減速器490是具有自鎖功能的蝸輪蝸桿式減速器,第二齒輪減速器490包括第二齒輪減速器輸入齒輪491和第二齒輪減速器輸出齒輪492;第三執(zhí)行齒輪470與第二齒輪減速器輸入齒輪491相嚙合,第四執(zhí)行齒輪480與第二齒輪減速器輸出齒輪492相嚙合。當第三繞線盤130轉動時,第三繞線盤130帶動第三執(zhí)行齒輪470轉動,第三執(zhí)行齒輪470帶動第二齒輪減速器輸入齒輪491轉動,第二齒輪減速器輸入齒輪491通過第二齒輪減速器490內的蝸輪蝸桿帶動第二齒輪減速器輸出齒輪492轉動,第二齒輪減速器輸出齒輪492帶動第四執(zhí)行齒輪480轉動,從而帶動第二連接板4繞轉軸5轉動。本實施例的其他結構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折疊管從折疊狀態(tài)變?yōu)檎归_狀態(tài)的過程以及從展開狀態(tài)變?yōu)檎郫B狀態(tài)的過程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

第九實施例:如圖31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是:C形夾持塊340上無第一限位塊341;阻擋單元500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

在本實施例中,阻擋單元500包括阻擋螺栓550和鎖緊螺母560;阻擋螺栓550與鎖緊單元300的控制臂310通過螺紋連接,阻擋螺栓550的下端與基座6相接觸,基座6對阻擋螺栓550產生摩擦力,通過調整阻擋螺栓550可以改變阻擋螺栓550與基座6的接觸力大小從而改變該摩擦力的大小,該摩擦力對差速器100的第二繞線盤120產生阻力矩?;?對阻擋螺栓550的摩擦力的大小應使:(1)在折疊管展開的過程中,直到第一連接板3和第二連接板4并攏之前,第二繞線盤120受到的阻力矩都大于第三繞線盤130受到的阻力矩;(2)在折疊管折疊的過程中,在C形夾持塊340解除對第二連接板4的第二凸緣41的阻擋之后,第二繞線盤120受到的阻力矩都大于第三繞線盤130受到的阻力矩。鎖緊螺母560與阻擋螺栓550通過螺紋連接并鎖緊阻擋螺栓550。本實施例的其他結構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折疊管從折疊狀態(tài)變?yōu)檎归_狀態(tài)的過程:

按動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按鈕,使電機M正向轉動,電機M通過第一齒輪減速器210帶動第一繞線盤110正向轉動;剛開始時,由于第二繞線盤120受到的阻力矩大于第三繞線盤130受到的阻力矩,因此第一繞線盤110只能帶動第三繞線盤130正向轉動而不能帶動第二繞線盤120正向轉動,此時第二連接板4在第三繞線盤130的帶動下繞轉軸5向展開方向轉動,而C形夾持塊340不能向靠近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當第二連接板4轉動到使第一連接板3和第二連接板4并攏時,第二連接板4由于受到第一連接板3的阻擋而不能繼續(xù)向展開方向轉動,從而使第三繞線盤130不能正向轉動,此時第一繞線盤110帶動第二繞線盤120正向轉動,第二繞線盤120帶動C形夾持塊340向靠近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C形夾持塊340夾住第一凸緣31和第二凸緣41,當C形夾持塊340的第二限位塊342觸碰第一微動開關SQ1的觸發(fā)機構時,第一微動開關SQ1產生切換動作,使其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斷開,此時電機M斷電停轉,折疊管處于展開狀態(tài)。

二、折疊管從展開狀態(tài)變?yōu)檎郫B狀態(tài)的過程:

按動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按鈕,使電機M反向轉動,電機M通過第一齒輪減速器210帶動第一繞線盤110反向轉動;剛開始時,由于第二連接板4的第二凸緣41被C形夾持塊340夾住,因此第二連接板4不能繞轉軸5向折疊方向轉動,從而使第三繞線盤130不能反向轉動,但第二繞線盤120可以在第一繞線盤110的帶動下反向轉動,第二繞線盤120帶動C形夾持塊340向遠離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當C形夾持塊340運動一段距離后,C形夾持塊340解除對第二連接板4的第二凸緣41的阻擋,由于此時第二繞線盤120受到的阻力矩大于第三繞線盤130受到的阻力矩,第一繞線盤110只能帶動第三繞線盤130反向轉動而不能帶動第二繞線盤120反向轉動,因此第二連接板4在第三繞線盤130的帶動下繞轉軸5向折疊方向轉動,而C形夾持塊340不能繼續(xù)向遠離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第二連接板4向折疊方向轉動,當第二管件2上的凸塊7觸碰第二微動開關SQ2的觸發(fā)機構時,第二微動開關SQ2產生切換動作,使其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斷開,此時電機M斷電停轉,折疊管處于折疊狀態(tài)。

第十實施例:如圖32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是:C形夾持塊340上無第一限位塊341;阻擋單元500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

在本實施例中,阻擋單元500包括第一磁鐵570和第一鐵塊580,第一磁鐵570固定在基座6上,第一鐵塊580固定在鎖緊單元300的控制臂310上,第一磁鐵570和第一鐵塊580相互吸引;在折疊管展開的過程中,第一磁鐵570對第一鐵塊580的吸引力會對差速單元100的第二繞線盤120產生阻力矩;第一磁鐵570對第一鐵塊580的吸引力的大小應使在折疊管展開的過程中,直到第一連接板3和第二連接板4并攏之前,第二繞線盤120受到的阻力矩都大于第三繞線盤130受到的阻力矩。本實施例的其他結構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復說明。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折疊管從折疊狀態(tài)變?yōu)檎归_狀態(tài)的過程:

按動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按鈕,使電機M正向轉動,電機M通過第一齒輪減速器210帶動第一繞線盤110正向轉動;剛開始時,由于第二繞線盤120受到的阻力矩大于第三繞線盤130受到的阻力矩,因此第一繞線盤110只能帶動第三繞線盤130正向轉動而不能帶動第二繞線盤120正向轉動,此時第二連接板4在第三繞線盤130的帶動下繞轉軸5向展開方向轉動,而C形夾持塊340不能向靠近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當第二連接板4轉動到使第一連接板3和第二連接板4并攏時,第二連接板4由于受到第一連接板3的阻擋而不能繼續(xù)向展開方向轉動,從而使第三繞線盤130不能正向轉動,此時第一繞線盤110帶動第二繞線盤120正向轉動,第二繞線盤120帶動C形夾持塊340向靠近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C形夾持塊340夾住第一凸緣31和第二凸緣41,當C形夾持塊340的第二限位塊342觸碰第一微動開關SQ1的觸發(fā)機構時,第一微動開關SQ1產生切換動作,使其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斷開,此時電機M斷電停轉,折疊管處于展開狀態(tài)。

二、折疊管從展開狀態(tài)變?yōu)檎郫B狀態(tài)的過程:

按動雙極雙投式開關SA1的按鈕,使電機M反向轉動,電機M通過第一齒輪減速器210帶動第一繞線盤110反向轉動;剛開始時,由于第二連接板4的第二凸緣41被C形夾持塊340夾住,因此第二連接板4不能繞轉軸5向折疊方向轉動,從而使第三繞線盤130不能反向轉動,但第二繞線盤120可以在第一繞線盤110的帶動下反向轉動,第二繞線盤120帶動C形夾持塊340向遠離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當C形夾持塊340運動一段距離后,C形夾持塊340解除對第二連接板4的第二凸緣41的阻擋,第二連接板4可以在第三繞線盤130的帶動下繞轉軸5向折疊方向轉動;C形夾持塊340在第二繞線盤120的帶動下向遠離第一凸緣31方向運動,直到第一磁鐵570觸碰到第一鐵塊580從而使第二繞線盤120不能反向轉動;第二連接板4在第三繞線盤130的帶動下向折疊方向轉動,當第二管件2上的凸塊7觸碰第二微動開關SQ2的觸發(fā)機構時,第二微動開關SQ2產生切換動作,使其公共端子與常閉端子斷開,此時電機M斷電停轉,折疊管處于折疊狀態(tài)。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把第一磁鐵570和第一鐵塊580的位置互換,或者把第一鐵塊580換成與第一磁鐵570相互吸引的磁鐵,效果與本實施例完全一樣。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温州市| 呼伦贝尔市| 酒泉市| 土默特右旗| 雷州市| 积石山| 邵阳县| 南木林县| 岳阳市| 黑龙江省| 彰化市| 山东省| 会昌县| 开阳县| 庄浪县| 建平县| 邻水| 健康| 建平县| 东港市| 莲花县| 会泽县| 新干县| 泾阳县| 闽侯县| 马公市| 德清县| 马边| 南和县| 龙井市| 龙岩市| 安远县| 修水县| 郯城县| 平南县| 个旧市| 沙洋县| 清流县| 博爱县| 安宁市| 太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