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動車助力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種電動車助力結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動車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動車助力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電動自行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主要交通工具,電動自行車與機動車相比,具有綠色環(huán)保、輕便易駕駛的優(yōu)點,電動自行車與自行車相比,具有快捷方便的優(yōu)點,因此,電動自行車車在馬路上各種交通工具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電動車的一次充電騎行距離是電動車使用性能的一個最主要的指標,在保證一定電池容量的前提下,如何進一步增加電動車的騎行距離是各個電動車生產企業(yè)的一個重要課題,所以,研制一種可以提高電動車能量利用率的裝置勢在必行。發(fā)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可以儲存并釋放電動車能量,從而避免電動車能源浪費,增加電動車一次充電的騎行距離,且可以令電動車騎行更加輕便的電動車助力結構。[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動車助力結構,包括后車軸、安裝在后車軸上車輪以及用于安裝后車軸的固定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車軸上套裝內圈和外圈,在所述內圈和外圈之間設有發(fā)條,所述發(fā)條的內端連接所述內圈,所述發(fā)條的外端連接所述外圈,所述外圈與所述后車軸之間配裝有軸承,所述外圈的兩側分別與所述車輪和所述固定部對應,所述外圈與所述車輪之間、外圈與所述固定部之間設有卡接結構,所述內圈與所述固定部之間設有卡接結構,所述外圈的兩側分別設有頂壓裝置和彈性件,所述內圈與所述后車軸之間通過鍵軸向活動連接。[0005]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方案[0006]所述卡接結構包括帶有卡點的圓周槽以及可以嵌入所述圓周槽內并與所述卡點卡接的凸塊。[0007]所述彈性件為彈簧。[0008]所述內圈與外圈之間配裝有壓力軸承。[0009]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上技術方案,即設計一種發(fā)條式的電動車助力結構,本結構可以將電動車剎車時的能量儲存起來,避免電動車的能源浪費。電動車起步過程中,發(fā)條裝置可以將之前儲存的能量釋放,令電動車騎行更加輕便。
[0010]圖I是電動車行駛狀態(tài)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1]圖2是電動車剎車狀態(tài)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2]圖3是電動車起步狀態(tài)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3]圖4是本圖2中外圈的A向剖視圖;[0014]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連接部的左視圖。[0015]圖中1、后車軸;2、固定部;3、車輪;3_1、連接部;4、內圈;5、外圈;6、壓力軸承;7、發(fā)條;8、軸承;9、圓周槽;10、卡點;11、凸塊;12、頂壓裝置;13、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0017]請參閱圖I、圖4和圖5,一種電動車助力結構。包括后車軸1,后車軸I安裝在電動車車架的后部,車架的后部具有用于安裝后車軸I的固定部2,后車軸I上安裝車輪3,后車軸I上套裝內圈4和外圈5,內圈4和外圈5之間設有壓力軸承6,內圈4和外圈5之間設有發(fā)條7,發(fā)條7的內端連接內圈4,發(fā)條7的外端連接外圈5,外圈5與后車軸I之間配裝軸承8,外圈5的兩側分別與車輪3和固定部2對應,外圈5與車輪3之間、外圈5與固定部2之間設有卡接結構,內圈4與固定部2之間設有卡接結構,卡接結構包括帶有卡點10 的圓周槽9以及可以嵌入圓周槽9內并與卡點10卡接的凸塊11,本實施例中,外圈5的兩側上具有凸塊11,固定部2的內側具有帶卡點10的圓周槽9,車輪3對應發(fā)條7 —側設有連接部3-1,連接部3-1上具有帶卡點10的圓周槽9,外圈5的兩側分別設有頂壓裝置12 和彈性件,本實施例中,彈性件為彈簧13,彈簧13安裝在外圈5與車輪3之間,頂壓裝置12 安裝在固定部2上,內圈4與后車軸I之間通過鍵軸向活動連接。[0018]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0019]如圖1,電動車正常行駛狀態(tài)下,發(fā)條的內圈與后車軸、發(fā)條的外圈與固定部、發(fā)條的外圈與車輪之間均是脫離的,發(fā)條、內圈和外圈屬于自由狀態(tài),電動車正常行駛。[0020]如圖2,電動車剎車時,頂壓裝置頂壓發(fā)條的內圈、外圈等向沿后車軸向車輪方向移動,內圈與后車軸通過健嚙合,外圈與固定部之間的凸塊和圓周槽內的卡點卡接,車輪旋轉,發(fā)條旋緊并儲蓄能量,同時發(fā)條為電動車減速。[0021]如圖3,電動車起步時,頂壓裝置縮回,彈簧頂壓發(fā)條的內圈、外圈等向沿后車軸向固定部方向移動,內圈與后車軸脫離,內圈與固定部之間的凸塊和圓周槽內的卡點卡接,外圈與車輪之間的凸塊和圓周槽內的卡點卡接,發(fā)條釋放之前儲存的能量,為車輪提供向前轉動的力,令電動車起步更加輕便。[0022]上述實施方式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功能性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思想的前提下,本領域內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車助力結構,包括后車軸、安裝在后車軸上車輪以及用于安裝后車軸的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車軸上套裝內圈和外圈,在所述內圈和外圈之間設有發(fā)條,所述發(fā)條的內端連接所述內圈,所述發(fā)條的外端連接所述外圈,所述外圈與所述后車軸之間配裝有軸承,所述外圈的兩側分別與所述車輪和所述固定部對應,所述外圈與所述車輪之間、 外圈與所述固定部之間設有卡接結構,所述內圈與所述固定部之間設有卡接結構,所述外圈的兩側分別設有頂壓裝置和彈性件,所述內圈與所述后車軸之間通過鍵軸向活動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車助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結構包括帶有卡點的圓周槽以及可以嵌入所述圓周槽內并與所述卡點卡接的凸塊。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車助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為彈簧。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車助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圈與外圈之間配裝有壓力軸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車助力結構,包括后車軸、安裝在后車軸上車輪以及用于安裝后車軸的固定部,其特征在于后車軸上套裝內圈和外圈,在內圈和外圈之間設有發(fā)條,發(fā)條的內端連接內圈,發(fā)條的外端連接外圈,外圈與后車軸之間配裝有軸承,外圈的兩側分別與車輪和固定部對應,外圈與車輪之間、外圈與固定部之間設有卡接結構,內圈與固定部之間設有卡接結構,外圈的兩側分別設有頂壓裝置和彈性件,內圈與后車軸之間通過鍵軸向活動連接。本裝置可以儲存并釋放電動車能量,從而避免電動車能源浪費,增加電動車一次充電的騎行距離,且可以令電動車騎行更加輕便。
文檔編號B62M6/80GK202807022SQ20122046456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12日
發(fā)明者蘇詠偉 申請人:天津市三槍電動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