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機系統(tǒng)安裝裝置及汽車。
背景技術:
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各項要求的車輛,因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較傳統(tǒng)汽車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
目前電動汽車的四輪驅動設計包括前面是發(fā)動機驅動,后橋是電機系統(tǒng)驅動,后橋的電機系統(tǒng)安裝在汽車底盤上。這種設計可以取消因將動力源設置在發(fā)動機艙而必須使用的中央傳動軸和分動箱等結構,提高空間利用率,但由于直接將電機系統(tǒng)固定在汽車底盤上時,電機系統(tǒng)工作過程中震動產(chǎn)生的噪音較大,影響乘員架乘感受,而目前還沒有一種能夠將電機系統(tǒng)安裝在汽車底盤上且能夠避免電機系統(tǒng)工作過程中因震動而產(chǎn)生較大噪音的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還沒有一種能夠將電機安裝在汽車底盤上且能夠避免電機系統(tǒng)工作過程中因震動而產(chǎn)生較大噪音的裝置的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機系統(tǒng)安裝裝置及汽車。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機系統(tǒng)安裝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副車架、第一懸置模塊、第二懸置模塊和第三懸置模塊;
所述副車架與汽車底盤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懸置模塊、所述第二懸置模塊和所述第三懸置模塊分別固定在所述副車架上,所述第一懸置模塊、所述第二懸置模塊和所述第三懸置模塊呈三角形分布,且所述第一懸置模塊與電機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通過所述第一懸置模塊消減所述電機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所述第二懸置模塊和所述第三懸置模塊與減速器的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通過所述第二懸置模塊和所述第三懸置模塊消減所述減速器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
具體地,所述第一懸置模塊包括第一懸置支架和第一軟墊;
所述第一懸置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副車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電機的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以將所述電機懸置起來,所述第一軟墊設置在所述第一懸置支架與所述副車架連接的一端與所述副車架之間。
具體地,所述第二懸置模塊包括第二懸置支架和第二軟墊,所述第二懸置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副車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減速器的殼體上的其中兩個安裝點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軟墊設置在所述第二懸置支架與所述副車架連接的一端與所述副車架之間;
所述第三懸置模塊包括高臺和第三軟墊,所述高臺形成在所述副車架上,所述減速器的殼體上的另外兩個安裝點固定在所述高臺上,所述第三軟墊設置在所述減速器殼體上的另外兩個安裝點與所述高臺之間;
通過所述第二懸置支架和所述高臺將所述減速器懸置起來。
具體地,所述第一軟墊、所述第二軟墊和所述第三軟墊均通過螺栓與所述副車架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軟墊、所述第二軟墊和所述第三軟墊均與所述副車架集成在一起。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至少兩個彈性襯套,所述副車架上設有至少兩個連接套管,所述至少兩個彈性襯套與所述至少兩個連接套管一一對應地設置在所述至少兩個連接套管內部,通過螺栓穿過彈性襯套將所述副車架固定在所述汽車底盤上。
具體地,所述至少兩個彈性襯套的數(shù)量為四個,所述四個彈性襯套呈矩形分布。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汽車,所述汽車包括所述電機系統(tǒng)安裝裝置。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通過副車架與汽車的底盤固定連接,第一懸置模塊、第二懸置模塊和第三懸置模塊在副車架上呈三角形分布,且第一懸置模塊與電機的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通過第一懸置模塊消減電機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第二懸置模塊和第三懸置模塊與減速器的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通過第二懸置模塊消減減速器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從而在將電機系統(tǒng)固定安裝在汽車底盤上的基礎上,降低電機系統(tǒng)工作過程中因震動產(chǎn)生的噪音,提升乘員駕乘感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電機系統(tǒng)安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
1副車架,
2第一懸置模塊,21第一懸置支架,22第一軟墊,
3第二懸置模塊,31第二懸置支架,32第二軟墊,
4第三懸置模塊,41高臺,42第三軟墊,
5電機,
6減速器,
7彈性襯套。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的電機系統(tǒng),包括電機和與電機相連的減速器。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機系統(tǒng)安裝裝置,該裝置包括:副車架1、第一懸置模塊2、第二懸置模塊3和第三懸置模塊4;
所述副車架1與汽車底盤(圖中未示出)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懸置模塊2、所述第二懸置模塊3和所述第三懸置模塊4分別固定在所述副車架1上,所述第一懸置模塊2、所述第二懸置模塊3和所述第三懸置模塊4呈三角形分布,且所述第一懸置模塊2與電機5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通過所述第一懸置模塊2消減所述電機5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所述第二懸置模塊3和所述第三懸置模塊4與減速器6的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通過所述第二懸置模塊3和所述第三懸置模塊4消減所述減速器6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副車架1通過螺栓與汽車底盤固定連接,第一懸置模塊2、第二懸置模塊3和第三懸置模塊4呈三角形布置在副車架1上,第一懸置模塊2與電機5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通過第一懸置模塊2使電機5懸置,消減電機5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第二懸置模塊3和第三懸置模塊4分別與減速器6的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通過第二懸置模塊3和第三懸置模塊4使減速器6懸置,消減減速器6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
本發(fā)明通過副車架1與汽車的底盤固定連接,第一懸置模塊2、第二懸置模塊3和第三懸置模塊4在副車架1上呈三角形分布,且第一懸置模塊2與電機5的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通過第一懸置模塊2消減電機5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第二懸置模塊3和第三懸置模塊4與減速器6的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通過第二懸置模塊3消減減速器6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從而在將電機系統(tǒng)固定安裝在汽車底盤上的基礎上,降低電機系統(tǒng)工作過程中因震動產(chǎn)生的噪音,提升乘員駕乘感受。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副車架1也可與汽車底盤一體成型,增大結構的穩(wěn)定性。
如圖1所示,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懸置模塊2包括第一懸置支架21和第一軟墊22;
所述第一懸置支架21的一端與所述副車架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電機5的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以將所述電機5懸置起來,所述第一軟墊22設置在所述第一懸置支架21與所述副車架1連接的一端與所述副車架1之間。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一懸置支架21的一端通過螺栓及第一軟墊22與副車架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電機5的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以使電機5懸置起來。電機5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先通過第一懸置支架21懸置消減,再通過第一軟墊22吸收,從而大大降低電機5工作過程中因震動而產(chǎn)生的噪音。
參見圖1,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一懸置支架21可以為l形支架,螺栓依次穿過其一端、第一軟墊22和副車架1與螺母配合,以將該第一懸置支架21固定在副車架1上,通過螺栓將電機5固定在其另一端,使電機5自然懸置。
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知,第一懸置支架21可以為z形結構,螺栓依次穿過其一端、第一軟墊22和副車架1與螺母配合,以將該第一懸置支架21固定在副車架1上,其另一端為u型結構或帶矩形孔的框架結構,其上設有與電機5的殼體上的安裝點位置對應的安裝孔,通過螺栓穿過電機5殼體上的安裝點和第一懸置支架21上的螺栓孔和螺母配合,以將電機5固定在第一懸置支架21上,電機5通過第一懸置支架21的u形結構形成的開口位置或者矩形孔得以懸置。
且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為了避免電機5工作過程中與第一懸置支架21之間產(chǎn)生噪音,可在第一懸置支架21和電機5殼體的安裝點之間設置橡膠墊片,以吸收電機5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進而降低因電機5的震動而產(chǎn)生的噪音。
如圖1所示,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懸置模塊3包括第二懸置支架31和第二軟墊32,所述第二懸置支架31的一端與所述副車架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減速器6的殼體上的其中兩個安裝點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軟墊32設置在所述第二懸置支架31與所述副車架1連接的一端與所述副車架1之間;
所述第三懸置模塊4包括高臺41和第三軟墊42,所述高臺41形成在所述副車架1上,所述減速器6的殼體上的另外兩個安裝點固定在所述高臺41上,所述第三軟墊42設置在所述減速器6殼體上的另外兩個安裝點與所述高臺41之間;
通過所述第二懸置支架31和所述高臺41將所述減速器6懸置起來。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第二懸置支架31和副車架1上的高臺41將減速器6懸置起來,減速器6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先通過懸置消減,再通過第二軟墊32和第三軟墊42吸收,從而大大降低減速器6工作過程中因震動產(chǎn)生的噪音。
參見圖1,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二懸置支架31為l形結構,螺栓依次穿過其一端、第二軟墊32和副車架1將其固定在副車架1上,螺栓穿過減速器6的殼體上的安裝點將減速器6固定在其另一端,使得減速器6自然懸置,且通過在副車架1上設置的高臺41和第三軟墊42增加減速器6的穩(wěn)定性,防止減速器6竄動。
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知,第二懸置支架31也可為z形結構,螺栓依次穿過其一端、第二軟墊32和副車架1與螺母配合,以將該第二懸置支架31固定在副車架1上,其另一端為u型結構或帶矩形孔的框架結構,其上設有與減速器6的殼體上的安裝點位置對應的安裝孔,通過螺栓穿過減速器6殼體上的安裝點和第二懸置支架31上的螺栓孔和螺母配合,以將減速器6固定在第二懸置支架31上,減速器6通過第二懸置支架31的u形結構形成的開口位置或者矩形孔得以懸置,通過副車架1上的高臺41和第三軟墊42增加減速器6的穩(wěn)定性,防止減速器6竄動。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一軟墊22、第二軟墊32和第三軟墊42可為由金屬和橡膠集成的軟墊,保證第一軟墊22、第二軟墊32和第三軟墊42的強度。具體集成方法可以為在兩層橡膠墊之間集成金屬墊,或在金屬墊的某一側表面上集成橡膠墊等,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不以此為限。
且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軟墊22、所述第二軟墊32和所述第三軟墊42均可通過螺栓與所述副車架1連接,結構簡單,且所述第一軟墊、所述第二軟墊和所述第三軟墊還可與所述副車架1集成在一起,結構穩(wěn)定,便于安裝。
如圖1所示,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至少兩個彈性襯套7,所述副車架1上設有至少兩個連接套管,所述至少兩個彈性襯套7與所述至少兩個連接套管一一對應地設置在所述至少兩個連接套管內部,通過螺栓穿過彈性襯套7將所述副車架1固定在所述汽車底盤上。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彈性襯套7的外徑略大于連接套管的內徑,與連接套管過盈配合,彈性襯套7的高度略大于連接套管的高度,當通過螺栓穿過彈性襯套7以將副車架1固定在汽車底盤上時,可通過彈性襯套7再次吸收電機系統(tǒng)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進一步降低電機系統(tǒng)工作過程中因震動而產(chǎn)生的噪音,提升乘員的駕乘感受。
如圖1所示,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至少兩個彈性襯套7的數(shù)量為四個,所述四個彈性襯套7呈矩形分布,保證副車架1與汽車底盤連接的穩(wěn)定性。
且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彈性襯套7由橡膠或其他柔性材料制成。
實施例二
參見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該汽車包括實施例一中所述的電機系統(tǒng)安裝裝置。
本發(fā)明通過副車架1與汽車的底盤固定連接,第一懸置模塊2、第二懸置模塊3和第三懸置模塊4在副車架1上呈三角形分布,且第一懸置模塊2與電機5的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通過第一懸置模塊2消減電機5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第二懸置模塊3和第三懸置模塊4與減速器6的殼體上的安裝點固定連接,通過第二懸置模塊3消減減速器6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從而在將電機系統(tǒng)固定安裝在汽車底盤上的基礎上,降低電機系統(tǒng)工作過程中因震動產(chǎn)生的噪音,提升乘員駕乘感受。
上述本發(fā)明實施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yōu)劣。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