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機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自動上下料設備。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加工設備,一般都需要人工上料并操作夾具將工件夾緊再啟動設備開始加工,加工完畢松開夾具然后將加工好的工件取出,效率較低。
授權公告號為CN102357660B的一篇中國發(fā)明專利,其公開了一種自動上料車床,通過自動送料通道,設置于待加工臺的上方的機械手,實現(xiàn)將待加工臺上的工件運送至靠近車床主軸具有頂尖的一側,在通過車床主軸和液壓尾座對工件進行夾緊加工,但是該技術方案存在以下問題:通過機械手實現(xiàn)自動上料,設備成本較高,且維護成本也高,并且機械手也只是實現(xiàn)自動上料,至于工件后續(xù)加工還需要附加的夾緊設備進行夾緊,結構較為復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克服了通過簡單機械結構實現(xiàn)加工過程自動上下料以及準確上料的問題。
一種自動上下料設備,包括
供料部分,所述供料部分包括尾部設置有出料口的輸送裝置以及設置在輸送裝置尾部的撥料裝置;所述撥料裝置包括傳動部分以及在傳動部分作用下沿輸送裝置尾部的滑槽前后滑動的推動部分;
上料裝置,用于承接撥料裝置從輸送裝置上撥向上料裝置的料塊,包括旋轉裝置、一端固定在旋轉裝置的轉軸a上的上料架;所述上料架的端部設置有卡料裝置以及可轉動設置在卡料裝置底部的支撐裝置;
壓緊裝置,所述壓緊裝置設置在加工座上,用于與卡料裝置配合壓緊料塊。
作為優(yōu)選,所述傳動部分包括傳動桿、推桿以及彈簧a;所述傳動桿可轉動設置在支撐座上,傳動桿的一端與推桿的一端可轉動連接;所述彈簧a的一端固定在支撐座上另一端固定在傳動桿上。
作為優(yōu)選,所述推動部分包括滑桿和推塊;所述滑桿的一端與推桿可轉動連接,另一端和推塊固定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卡料裝置包括定夾塊、動夾塊以及連接定夾塊和動夾塊的彈性件。
作為優(yōu)選,所述壓緊裝置包括固定座、可轉動設置在固定座上的螺桿以及固定在螺桿端部的擠壓頭。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下料部分,所述下料部分包括與支撐裝置配合下料的撥桿以及設置在撥桿一側下方的輸出裝置。
作為優(yōu)選,所述支撐裝置包括轉軸、繞轉軸轉動的托料塊以及一端固定在托料塊的后半段另一端固定在上料架上的彈簧b。
作為優(yōu)選,所述定夾塊和動夾塊之間還設置有導桿,導桿的一端固定在定夾塊,另一端相對動夾塊上開設的導槽滑動;所述彈性件套設在導桿上。
作為優(yōu)選,所述傳動桿靠近旋轉裝置的一端設置有弧形段。
作為又一優(yōu)選,所述定夾塊上設置有擋料板。
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通過在供料部分的尾部設置撥料裝置,實現(xiàn)輸送裝置上的料塊自動轉移到上料裝置上,撥料裝置的傳動桿在上料裝置作用下轉動,轉動帶動推桿推動推塊前端的料塊到上料裝置上,結構簡單,且能實現(xiàn)準確的上料。
(2)本發(fā)明中通過在上料裝置的端部設置卡料裝置,并在加工座上設置與卡料裝置配合的壓緊裝置,實現(xiàn)了自動上料的同時,實現(xiàn)了料塊的自動卡緊以便加工。
(3)本發(fā)明中通過在卡料裝置下方設置支撐裝置并在加工座上設置與之配合的撥桿,實現(xiàn)了卡料裝置上已加工好的料塊自動落下的功能,結構簡單,實現(xiàn)了自動化。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具有結構設計合理,工作效率高,自動上下料,上料準確等優(yōu)點,尤其適用于機加工設備領域。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圖1為自動上下料設備的示意圖。
圖2為自動上下料設備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撥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卡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卡料裝置與撥料裝置配合工作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說明。
實施例一
圖1為自動上下料設備的示意圖,圖2為自動上下料設備的俯視示意圖,圖3為撥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卡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卡料裝置與撥料裝置配合工作時的示意圖。如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提供的是一種自動上下料設備,包括
供料部分1,所述供料部分1包括尾部設置有出料口13的輸送裝置11以及設置在輸送裝置11尾部的撥料裝置12;所述撥料裝置12包括傳動部分121以及在傳動部分121作用下沿輸送裝置11尾部的滑槽14前后滑動的推動部分122;
上料裝置2,用于承接撥料裝置12從輸送裝置11上撥向上料裝置2的料塊10,包括旋轉裝置21、一端固定在旋轉裝置21的轉軸a211上的上料架22;所述上料架22的端部設置有卡料裝置222以及可轉動設置在卡料裝置222底部的支撐裝置223;
壓緊裝置31,所述壓緊裝置31設置在加工座3上,用于與卡料裝置222配合壓緊料塊10。
所述傳動部分121包括傳動桿1211、推桿1212以及彈簧a1213;所述傳動桿1211可轉動設置在支撐座1214上,傳動桿1211的一端與推桿1212的一端可轉動連接;所述彈簧a1213的一端固定在支撐座1214上另一端固定在傳動桿1211上;
需要說明的是,彈簧a1213用于推動部分122的復位,此實施例中彈簧a1213的設置方式及位置如附圖1中所示,當然也可以通過其它設置方式來實現(xiàn)復位功能。
所述推動部分122包括滑桿1221和推塊1222;所述滑桿1221的一端與推桿1212可轉動連接,另一端和推塊1222固定連接,滑桿1221設置為圓柱形,此處之所以設置滑桿1221并且將滑桿1221設置為圓柱形是為了推動過程中減少推動部分與滑槽14之間的摩擦力。
所述卡料裝置222包括定夾塊2221、動夾塊2222以及連接定夾塊2221和動夾塊2222的彈性件2223。
所述壓緊裝置31包括固定座311、可轉動設置在固定座311上的螺桿312以及固定在螺桿312端部的擠壓頭313。
還包括下料部分4,所述下料部分4包括與支撐裝置223配合下料的撥桿41以及設置在撥桿41一側下方的輸出裝置42。
所述支撐裝置223包括轉軸2231、繞轉軸2231轉動的托料塊2232以及一端固定在托料塊2232的后半段另一端固定在上料架22上的彈簧b2233。
所述定夾塊2221和動夾塊2222之間還設置有導桿2224,導桿2224的一端固定在定夾塊2221,另一端相對動夾塊2222上開設的導槽22221滑動;所述彈性件2223套設在導桿2224上,導桿2224的作用在于對動夾塊2222的移動起限位作用,防止其受擠壓發(fā)生偏移。
所述定夾塊2221上設置有擋料板2225,防止料塊10被推過頭。
實施例二
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其中與實施例一中相同或相應的部件采用與實施例一相應的附圖標記,為簡便起見,下文僅描述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點。該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傳動桿1211靠近旋轉裝置21的一端設置有弧形段12111,弧形段12111可以防止卡料裝置222與傳動桿1221垂直碰撞,順著弧形面滑行,使接觸柔和,保證長期使用不會造成上料裝置2的損壞。
工作流程:旋轉裝置21轉動帶動上料裝置2到正對供料部分1出料口13的位置,過程中上料裝置2的卡料裝置222外壁撥動傳動部分121的傳動桿1211,傳動桿1211帶動推桿1212,推桿1212推動推動部分122沿滑槽14滑動,滑動過程中推動部分122的推塊1222帶動輸送裝置11上的料塊10經(jīng)出料口13滑向卡料裝置222,料塊10在擋料板2225作用下落到定夾塊2221和動夾塊2222之間,以及支撐裝置223上,旋轉裝置21轉動,帶動上料裝置2轉到加工座3上,動夾塊2222在壓緊裝置31作用下擠壓向定夾塊2221,動夾塊2222和定夾塊2221合攏壓緊料塊10,然后進行料塊10加工,完成加工后旋轉裝置21在此轉動,動夾塊2222慢慢拖離壓緊裝置31,卡料裝置222松開料塊10,轉動到撥桿41的位置時,支撐裝置223的托料塊2232在撥桿41作用下繞轉軸2231轉動并拉伸彈簧2233,轉動到一定角度料塊10從卡料裝置222上掉落到輸出裝置42上輸出。
需要說明的是,本技術方案中供料部分1、上料裝置2以及加工座3,三者在同一平臺上,說明書附圖中未表示出該平臺。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部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發(fā)明的限制。
當然在本技術方案中,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術語“一”應理解為“至少一個”或“一個或多個”,即在一個實施例中,一個元件的數(shù)量可以為一個,而在另外的實施例中,該元件的數(shù)量可以為多個,術語“一”不能理解為對數(shù)量的限制。
以上公開的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闡述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并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jié),也不限制該發(fā)明僅為所述具體實施方式。顯然,根據(jù)本說明書的內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并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發(fā)明。本發(fā)明僅受權利要求書及其全部范圍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