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橋橋墩防碰撞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江河大橋橋墩防碰撞裝置,主要功能是保護橋墩安全,防止通過大橋的船舶碰撞橋墩。
本發(fā)明的背景技術目前,由于位于大江、大河上的大橋橋墩沒有防碰撞裝置,船舶航行中通過橋墩時,有時偏離航道而撞上橋墩的事時有發(fā)生,不僅造成大橋受損,影響大橋的使用壽命,而且造成船沉、人亡的事時有發(fā)生。
本發(fā)明的設計目的設計一種船舶在通過大橋偏離航道碰撞橋墩時,能夠有效地保護橋墩及船舶安全的大橋橋墩防碰撞裝置。
本發(fā)明的設計方案當船舶從橋下通過而偏離航道撞向橋墩時,防碰撞裝置能夠有效地阻隔船舶直接接觸橋墩,使船舶碰撞在防碰撞裝置上面不是撞在橋墩上。防碰撞裝置將受到的碰撞力傳遞到大橋主梁和受力架上,通過橋梁自重、橋墩支撐力和受力架克服,使橋墩不受到碰撞。防碰撞裝置產生的反碰撞力,推開偏離航道的船舶,或推動水中的漂浮物離開橋墩,從而達到保護橋墩的目的。其防碰撞方法大橋橋墩防碰撞方法,橋墩的四周裝有由小臂和大臂架構成的防碰撞機械手,機械手承載的力通過位于橋墩上的前、后主梁、受力架拉桿及受力鋼繩傳遞到岸上錨墩上。其結構方案大橋橋墩防碰撞裝置,大臂架安裝槽(5,9,13,17)為凹形且分別固定在前、后主梁(2,3)上,大臂架(6)位于大臂架安裝槽(5,9,13,17)的凹槽中且可前、后、左、右移動,大臂轉動軸(8,11,14,18)位于大臂架四邊的中點且分別與左、右、前、后四個大臂鉸接繞大臂軸上、下轉動,各小臂(26)鉸接在各大臂的下端且可繞大臂的下端上、下轉動,各大臂吊繩(23)一端系在大臂吊環(huán)(24)上、另一端穿過滑輪(7,10,15,20)固定在大臂卷揚機(37)上,使各大臂吊在大臂吊繩滑輪上,各小臂吊繩(36)一端固定在小臂吊環(huán)(25)上、另一端穿過小臂吊繩滑輪(35)和小臂吊繩滑輪(39)固定在小臂卷揚機(38)上,反碰撞器裝在各小臂上,平移力受力架由前、后受力架管(69,82,62,46)構成且與大臂架(6)連接,大臂架通過平移受力架與位于岸上的卷揚機間采用鋼繩連接。反碰撞器由反碰撞器推板(28)、推桿(29)、油缸(30)、活塞(31)、進油口(32)、出油口(33)及進出油管構成。
本發(fā)明與背景技術相比,一是結構設計新穎、獨特、實用;二是能夠有效地保護大橋橋墩避遭碰撞。
圖1是大橋橋墩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碰撞器大臂架示意圖。
圖3是防碰撞裝置大小臂示意圖。
圖4是平移力受力架示意圖。
圖5是防碰撞裝置工作室示意圖。
圖6是防碰撞大臂吊繩垂直時分解碰撞力示意圖。
圖7是防碰撞裝置大臂吊繩任意角度時分解碰撞力示意圖。
結合附圖1~7對本發(fā)明作以敘述。
防碰撞裝置的構造結構;圖1是大橋橋墩的結構示意圖。大橋前主梁2、后主梁3位置在5號、6號橋墩帽蓋1上的支承4上。圖2所示,用大臂架安裝槽(5,9,13,17)把大臂架6安裝在前、后兩根主梁(2,3)上。左側大臂吊繩滑輪連接桿12與前、后主梁(2,3)在兩個交叉點a、b處固定在一起,左側大臂吊繩滑輪10掛在滑輪連接桿12上。右側大臂吊繩滑輪連接桿19與前、后主梁(2,3)在兩個交叉點c、d處固定在一起,右側大臂吊繩滑輪20掛在滑輪連接桿19上。前、后大臂吊繩滑輪連接桿16穿過支承4(見附圖1)并固定在前、后主梁(2,3)上,前端大臂吊繩滑輪15,后端大臂吊繩滑輪7分別掛在吊繩滑輪連接桿16兩端。左、右側大臂吊繩滑輪連接桿(12,19),前、后大臂吊繩滑輪連接桿16與前、后主梁(2,3)固定成為一個整體。大臂架6為四邊形,每條邊的中點裝有大臂轉動軸(8,11,14,18)。左大臂轉動軸11與左大臂轉動軸孔22(見附圖3)相配套,安裝在一起時左大臂21(見附圖3)可繞左大臂轉動軸11上、下轉動。其余后、前、右大臂轉動軸(8,14,18)與相應的后、前、右大臂轉動軸孔相配套,安裝在一起時后、前、右大臂可繞后、前、右大臂轉動軸上、下轉動。這樣,大臂架前、后、左、右邊上的前、后、左、右四條大臂就可繞大臂轉動軸上、下轉動(圖中未畫出前、后、右大臂)。大臂架安裝槽(5,9,13,17)為凹形,大臂架安裝槽(13,17)固定在前主梁2上,大臂架安裝槽(5,9)固定在后主梁3上,大臂架6的四條邊在大臂架安裝槽(5,9,13,17)的凹槽中。大臂架6在大臂架安裝槽(5,9,13,17)中可以前、后、左、右運動,但不能上、下活動。當左大臂21(見附圖3)上受到方向向右的平移力傳遞給大臂架6時,其余前、后、右三個大臂上受到的方向向后、前、左的平移力傳遞給大臂架6時,由于大臂架6可以向右、左、后、前運動,所以大臂架6上的不同方向平移力都不對前、后主梁(2,3)產生作用力。由于大臂架6不能上、下活動,所以當左、右、前、后四條大臂各受到方向向上或向下的垂直力傳遞給大臂架6時,則傳遞到前、后主梁(2,3)上,前、后主梁(2,3)同時受到方向向上或向下的垂直力的作用。在附圖3中,左大臂21的轉動軸孔22通過大臂架6上的轉動軸11(見附圖2)安裝在大臂架6上,左大臂21可以在轉動軸11上上下轉動。大臂吊繩23一端系在大臂吊環(huán)24上,另一端穿過滑輪10固定在大臂卷揚機37上,使左大臂21吊在左大臂吊繩滑輪10上,與6號橋墩左側立面成一定夾角∝(見附圖6)。當左大臂卷揚機37順、逆時針方向轉動時,左大臂21就繞大臂轉動軸11(見附圖2)上、下轉動,左大臂21與橋墩左側立面的夾角∝大小隨之變化,大臂21的高、低位置也隨之變化。小臂26通過小臂轉動軸34連接在左大臂21的下端,小臂26通過小臂轉動軸34可繞左大臂21的下端上、下轉動。小臂吊繩36一端固定在小臂吊環(huán)25上,另一端穿過小臂吊繩滑輪一35,再穿過小臂吊繩滑輪二39固定在小臂卷揚機38上。小臂卷揚機38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小臂26可繞左大臂21的下端上、下轉動。在小臂26中,裝有反碰撞器。反碰撞器由反碰撞器推板28、推桿29、油缸30、活塞31、進油口32、出油口33、進油管及出油管、左側反碰撞器分配器92(見附圖5)構成。防撞板27外表面為凹形,反碰撞器推板28位置在防撞板27的凹槽中,外表面低于防撞板27的外表面。當船舶撞在防撞板27上時,反碰撞器推板28不受碰撞。左側反碰撞器分配器92(見附圖5)裝在工作室底板上,用高壓油管把油缸的進油口32、出油口33與左側反碰撞器分配器92(見附圖5)聯(lián)接起來。通過左側反碰撞器分配器92(見附圖5)控制高壓油在油缸30中的方向,推動活塞31及相連接的推桿29、反碰撞器推板28向前、后運動,達到產生反碰撞力之目的。當碰撞在防撞板27上的船舶或水中漂浮物停止在防撞板27前面不動時,開動左側反碰撞器分配器92,反碰撞器推動板28推開船舶或漂浮物(此使用液壓技術,不再細述)。右大臂與左大臂,前大臂與后大臂全對稱。右、前、后大臂、小臂、反碰撞器結構原理與左大臂全同(圖文略去)。附圖4中,平移力受力架由前受力架管69(左端)—82(右端)和后受力架管62(左端)—46(右端)構成。前受力架管69的左端縱向受力鋼繩68一端與前受力架管69相連接,另一端穿過錨墩67上的滑輪66進入卷揚機64,錨墩67、卷揚機64在江左岸上;前受力架管82的右端縱向受力鋼繩83一端與前受力架管82連接,一端穿過錨墩84上的滑輪85,進入卷揚機87。錨墩84、卷揚機87在江右岸上。前受力架管69的左端橫向受力鋼繩74一端與前受力架管69相連接,一端穿過錨墩73上的滑輪72進入卷揚機70。錨墩73、卷揚機70在江左岸上;前受力架管82的右端橫向受力鋼繩77一端與前受力架管82相連接,一端穿過錨墩78上的滑輪79進入卷揚機81。錨墩78、卷揚機81在江右岸上。后受力架管62(左端)—46(右端)與前受力架管69—82全對稱。后受力架管62的左端縱向受力鋼繩61一端與后受力架管左端62相連接,一端穿過錨墩60上的滑輪59進入卷揚機57。錨墩60、卷揚機57在江左岸上;后受力架管46的右端縱向受力鋼繩45一端與后受力架管右端46相連接,一端穿過錨墩41上的滑輪42,進入卷揚機44。錨墩41、卷揚機44在江右岸上。后受力架管62的左端橫向受力鋼繩52一端與后受力架管62相連接,一端穿過錨墩53上的滑輪54進入卷揚機56。錨墩53、卷揚機56在江左岸上;后受力架管46的右端橫向受力鋼繩51一端與后受力架管46相連接,一端穿過錨墩50上的滑輪49進入卷揚機47。錨墩50、卷揚機47在江右岸上。前受力架管左拉桿75,右拉桿76分別一端與前受力架管69—82連接,另一端分別與大臂架6連接;后受力架管左拉桿63,右拉桿40一端分別與后受力架管62—46連接,另一端分別與大臂架6連接。四根拉桿75、76、63、40與大臂架連接處兩條邊的夾角各為135°(見拉桿75∝)。開動前受力架管69的左端縱向受力鋼繩卷揚機64,前受力架管82的右端縱向受力鋼繩卷揚機87,使前受力架管69的左端縱向受力鋼繩68,前受力架管82的右端縱向受力鋼繩83拉直,通過錨墩67上的線夾65,錨墩84上的線夾86使鋼繩68、83分別固定在錨墩67、84上,使前受架管69、82處于水平高度和端直的位置。以同樣的方法使后受力架管62、46縱向受力鋼繩61、45拉直,使后受力架管62、46處于水平高度和端直位置。開動前受力架管69的左端橫向受力鋼繩卷揚機70,前受力架管82的右端橫向受力鋼繩卷揚機81,使前受力架管69的左端橫向受力鋼繩74,前受力架管82的右端橫向受力鋼繩77拉直,通過錨墩73上的線夾71,78上的線夾80使鋼繩74,77分別固定在錨墩73,78上,也就使前受力架管69、82與前主梁2處于平行位置。以同樣的方法使后受力架管62,46的橫向受力鋼繩52、51拉直,使后受力架管62、46與后主梁3處于平行位置??v向受力鋼繩68、83和61、45保證前、后受力架管69—82和62—46與前主梁2,后主梁3的水平高度和端直位置。橫向受力鋼繩74、77和52、51保證前、后受力架管69—82和62—46與前主梁2、后主梁3的平行位置。由于鋼繩的熱脹冷縮原理,夏季時鋼繩變長,下垂形成弧形,開動縱向受力鋼繩卷揚機64、87和57、44,橫向受力鋼繩卷揚機70、81和56、47使鋼繩拉直。冬季開動卷揚機使鋼繩松動,保證全年鋼繩端直,松緊適度,使受力架與主梁處于水平高度、端直和平行的良好位置。
當防碰撞裝置左大臂21(見附圖3)受到來自于橋墩左側碰撞,大臂架6(見附圖2)受到方向向右的平移力時,受力架拉桿75、63受到拉力,受力架拉桿76、40受到推力,作用在縱向受力鋼繩68、61上,傳遞到縱向受力鋼繩錨墩60、67上;防碰撞裝置左右大臂全對稱。當防碰撞裝置右大臂(圖中未畫出)受到來自于橋墩右側的碰撞時,大臂架6(見附圖2)受到方向向左的平移力時,受力架拉桿76、40受到拉力,受力架拉桿75、63受到推力,作用在縱向受力鋼繩83、45上,傳遞到縱向受力鋼繩錨墩84、41上。當防碰撞裝置前大臂受到來自于橋墩前面的碰撞,大臂架6(圖2)受到方向向后的平移力時,受力架拉桿75、76受到拉力,前受力架管69—82上受到拉力作用在橫向受力鋼繩74、77上,傳遞到橫向受力鋼繩錨墩73、78上;受力架拉桿63、40受到推力,后受力架管62—46上受到推力作用在縱向受力鋼繩61、45上,傳遞到縱向受力鋼繩錨墩60、41上,使錨墩60、41受到拉力。防碰撞裝置前、后大臂全對稱,當防碰撞裝置后大臂受到來自于橋墩后面的碰撞時,大臂架6(見附圖2)受到方向向前的平移力,后受力架管62—46上受到的拉力作用在橫向受力鋼繩52、51上,傳遞到橫向受力鋼繩錨墩53、50上;受力架拉桿75、76受到推力,前受力架管69—82上受到推力作用在縱向受力鋼繩68、83上,傳遞到縱向受力鋼繩錨墩67、84上,使錨墩67、84受到拉力。由于四根拉桿把大臂架固定在平移力受力架前、后架管上,受力架前、后架管被縱向、橫向受力鋼繩固定在錨墩上,當前、后、左、右四個大臂受到碰撞產生的平移力傳遞到大臂架上,再通過拉桿傳遞到前、后受力架管上,通過鋼繩最終傳遞到八個錨墩上,達到受架分解碰撞產生的平移力,使大橋主梁不受碰撞產生的平移力作用之目的。
綜上所述,對6號橋墩的保護,是通過橋墩周圍四個大小臂進行,通過與大橋主梁相連的大臂架,與大臂架相連的平移力受力架分解碰撞力。以同樣的方法給各個橋墩裝上防碰撞裝置,就能達到保護各個橋墩之目的。附圖5所示,防碰撞裝置工作室為空心圓柱形,由上底面88、下底面89和側面三大部分組成。工作室套裝在大橋6號橋墩上。工作室上底面88與大橋前后主梁2、3的四個交叉點E、F、G、H連接在一起。工作室下底面89為平面。左側大臂卷揚機91(見附圖3中37),左側小臂卷揚機90(見附圖3中38),左側碰撞器分配器92,安裝在工作室下底面89底板上。左、右側大、小臂卷揚機,碰撞器分配器安裝位置全對稱。右側大臂卷揚機96,右側小臂卷揚機98,右側碰撞器分配器97安裝在工作室下底面89底板上。前端大臂卷揚機94,小臂卷揚機93,分配器95安裝在工作室下底面89底板上。前、后端大、小臂卷揚機,碰撞器分配器安裝位置全對稱。后端大臂卷揚機99,小臂卷揚機101,碰撞器分配器100安裝在工作室下底面89上底板上。工作室側面由透明材料組成。值班人員在工作室中繞橋墩轉動可觀望橋墩前、后、左、右船舶通行情況,并在工作室內對大臂、小臂、反碰撞器進行操作。
防碰撞裝置分解碰撞力原理附圖6所示,DO表示主梁,BO表示防碰撞裝置左大臂,EB表示小臂,B點為大臂與小臂的連接點,O點為大臂與主梁的連接點,AB表示左大臂吊繩,A點為大臂吊繩滑輪在主梁上的連接點。通過左大臂吊繩AB把左大臂OB安裝在主梁DO上,并使左大臂OB與6號橋墩左側立面的夾角為30度。設橋墩總高度為33米,其中水深h3為9米,小臂EB中心距水面h2為2米,左大臂與小臂連接點B距主梁DO距離h1為22米。當一艘40000噸級的大船以每秒6米的速度行駛,碰撞在小臂EB上,產生的碰撞力使主梁DO上受到的作用力情況是大船產生的碰撞力F'=am=40000*10*6(千克.米/秒)=240000*10(牛頓)=2.5(萬噸) F'分解為f1和f2兩個力f1=F/sin30°=2.5/0.5=5(萬噸) f1又分解為f1'和f1"兩個力f1'=f1cos60°=5*O.5=2.5(萬噸) f1"=f1sin60°=5*0.866=4.3(萬噸)f2=F'/ctg60°=2.5/0.5774=4.3(萬噸) 從圖6中可以得出主梁DO上受到的作用力為垂直于主梁DO的力f1"和f2的合力F垂合 F垂合=f1"-f2=4.3-4.3=0 平行于主梁DO的平移力F平=f1'=2.5(萬噸) 即大船碰撞在防碰撞裝置左大臂OB上使大橋主梁DO受到2.5萬噸方向向右的平移力。附圖7所示,當水位上漲1米,水深h3為10米,通過左大臂卷揚機使左大臂OB上升1米,小臂EB中心與水面平行并相距h2為2米時,大、小臂連接點B距主梁DO距離h1為21米時,40000噸級大船以每秒6米的速度碰撞在小臂EB上,產生的碰撞力是主梁DO受到的作用力情況是大船產生的碰撞力F'是2.5萬噸。碰撞力作用在大臂B點時分解為沿大臂方向BO的力f1和沿吊繩AB的力f2。為了便于分析,作f1的平行線f2F',形成四邊形Bf1f2F'。大船產生的碰撞力F'是2.5萬噸(見附圖6)F'分解為f1和f2兩個力f1=F'/sin35°=2.5/0.5736=4.36(萬噸)f1分解為兩個力f1'f1"f1'=f1cos55°=4.36*0.5736=2.5(萬噸)f1"=f1sin55°=4.36*0.8192=3,57(萬噸) f2=4.22(萬噸)(計算略)f2分解為f2'和f2"f2'=f2cos6°=4.22*0.9945=4.196(萬噸)f2"=4.22*0.1045=0.441(萬噸)從附圖7中可以得出主梁DO上受到的作用力為垂直于主梁DO)的力為f1",f2',其合力F垂合=f2'-f1"=4.196-3.57=0.626(萬噸)方向向下。平行于主梁DO的平移力f1'和f2",其合力F平合=f1'-f2"=2.5-0.441=2.059(萬噸)方向向右。以附圖7的方法計算出水位h3上漲到11米,13米,15米,17米,19米,21米,23米,25米,27米,29米31米高度時,大臂BO隨之上升相應位置時,并始終使小臂EB平行,大、小臂連接點B距水面2米,大臂BO受到的作用力。圖表一是各個不同水位,大臂BO上升到不同高度時主梁DO上受到的垂直合力與平移合力。
通過主梁受力情況圖表可以得出大臂距主梁14米,與橋墩夾角57主時,主梁上受到的與主梁垂直,方向向下的力最大,為1.5455萬噸。大臂距主梁22米,大臂與橋墩夾角30度時,主梁上受到的與碰撞力方向相同的平移力最大,為2.5萬噸;大臂距主梁12米,大臂與橋墩夾角86度時,主梁上受到的與碰撞力方向相反的平移力最大,為0.656萬噸。根據(jù)《中國大百科全書》交通卷572頁記載,武漢長江大橋用混凝土95000立方米,鋼梁21400噸?;炷林亓堪疵苛⒎矫?450公斤計算,重量為95000*2.45=232750(噸)混凝土重量+鋼梁重量=232750+21400=254150(噸)當大橋主梁上受到的最大平移力為2.5萬噸時傳遞給堤岸上的錨墩,大橋不受到平移力影響。當主梁上受到的最大垂直作用力1.546萬噸,方向向下,作用在前、后主梁上,通過支承作用在橋墩上,被橋墩支撐,不會對橋梁產生影響。即就是不使用平移力受力架,最大平移力是橋梁自重的十萬分之一,也不會使橋梁受到威脅。
防碰撞裝置的操作技術防碰撞裝置從功能上可分為防碰撞、防碰撞安裝、工作室三大部分.防碰撞部分主要由大臂卷揚機、小臂卷揚機、大臂、小臂、反碰撞器(分配器)組成。其主要功能是承受碰撞力和產生反推力。防碰撞安裝部分主要由大臂架、大臂架安裝槽、平移力受力架、縱向受力鋼繩及錨墩、卷揚機,橫向受力鋼繩及錨墩、卷揚機組成。其主要功能是把大臂安裝在大橋主梁上,大、小臂受到碰撞產生的方向向下或向上的垂直力作用在大橋主梁上;大、小臂受到碰撞產生的平移力通過平移力受力架作用在鋼繩上,最終傳遞到錨墩上。工作室是防碰撞裝置的控制中心。工作室中大臂卷揚機的功能是根據(jù)水位的漲落使大臂升高或下降,保持大臂與水面的高度。小臂卷揚機的主要功能是調節(jié)小臂始終處于水平位置。當大臂升降時,小臂的位置隨之變化,通過小臂卷揚機進行調整,使小臂經常處于水平位置接受船舶碰撞。反碰撞器分配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反碰撞器推板產生反碰撞力。防碰撞裝置的操作可分為平移力受力架良好狀態(tài)調整,大、小臂高度調整和產生反碰撞力控制三個操作程序。平移力受力架的調整是根據(jù)季節(jié)的變化,鋼繩的熱脹冷縮程度進行,使鋼繩夏季不過長出現(xiàn)下垂,冬季過短出現(xiàn)拉斷的現(xiàn)象,經常處于拉直狀態(tài)。使前、后受力架管始終保持水平端直及與大橋主梁平行的良好位置。大臂小的調整是根據(jù)水位的漲落變化調整大臂高度和小臂水平位置,經常是小臂保持與水面一定距離及水平位置。產生反碰撞力控制操作是在船舶發(fā)生碰撞后不能自動離去,或漂浮物堆積在防撞板上時,開動反碰撞器分配器,使反碰撞器推板推出,推開船舶或漂浮物離開防撞板。防碰撞裝置的技術操作是根據(jù)橋墩碰撞的實際情況設計的,碰撞不是每天都發(fā)生,甚至一年一至兩次(以武漢長江大橋為例),值班及操作也不是每天都進行,總體設計上操作每年只有幾次,操作節(jié)省人力。平移力受力架狀態(tài)調整中每條鋼繩一年一般冬春、夏秋兩次;大、小臂調整從設計上是水位每漲落一米調整一次;反碰撞器在每發(fā)生一次碰撞后船舶不能自動離去時開動一次。在漂浮物堆積在防撞板上時開動一次,由于防撞板下沿距水面一米空隙(設計高度),因此一般小的漂浮物順水而下,只有高度超過一米的漂浮物堆積在防撞板上時需要開動。
防碰撞裝置的檢修與保養(yǎng)。根據(jù)防碰撞裝置面對的萬噸級船舶碰撞的實際,整個設計零部件體積大、重量大且堅固,不需要經常檢修。大、小臂的各個轉動部位及滑輪的轉動部位,按期加上潤滑油,保證轉動光滑,達到設計性能。防碰撞裝置的監(jiān)測操作自動化。工作室中的監(jiān)測及操作可使用微機監(jiān)控,對水位漲落引起的大、小臂高度調整,夏春、冬秋季節(jié)溫度變化引起平移力受力架鋼繩熱脹冷縮松緊度的調整;對碰撞發(fā)生后或漂浮物堆積在防撞板上時反碰撞器推板產生推力的控制等過程用微機監(jiān)測,并相應的對大、小臂卷揚機、反碰撞器分配器,平移力受力架卷揚機進行自動操作,以達到防碰撞裝置監(jiān)測、操作自動化之目的。
防碰撞裝置大臂在不同高度時分解碰撞力圖表一
權利要求1.一種大橋橋墩防碰撞裝置,其特征是大臂架安裝槽(5,9,13,17)為凹形且分別固定在前、后主梁(2,3)上,大臂架(6)位于大臂架安裝槽(5,9,13,17)的凹槽中且可前、后、左、右移動,大臂轉動軸(8,11,14,18)位于大臂架四邊的中點且分別與左、右、前、后四個大臂鉸接繞大臂軸上、下轉動,各小臂(26)鉸接在各大臂的下端且可繞大臂的下端上、下轉動,各大臂吊繩(23)一端系在大臂吊環(huán)(24)上、另一端穿過滑輪(7,10,15,20)固定在大臂卷揚機(37)上,使各大臂吊在大臂吊繩滑輪上,各小臂吊繩(36)一端固定在小臂吊環(huán)(25)上、另一端穿過小臂吊繩滑輪(35)和小臂吊繩滑輪(39)固定在小臂卷揚機(38)上,反碰撞器裝在各小臂上,平移力受力架由前、后受力架管(69,82,62,46)構成且與大臂架(6)連接,大臂架通過平移受力架與位于岸上的卷揚機間采用鋼繩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橋橋墩防碰撞裝置,其特征是反碰撞器由反碰撞器推板(28)、推桿(29)、油缸(30)、活塞(31)、進油口(32)、出油口(33)及進出油管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江河大橋橋墩防碰撞裝置。特點:大臂架安裝槽分別固定在前、后主梁上,大臂架位于大臂架安裝槽中且可前、后、左、右移動,大臂轉動軸位于大臂架四邊的中點且分別與左、右、前、后四個大臂鉸接繞大臂軸上、下轉動,各小臂鉸接在各大臂的下端且可繞大臂的下端上、下轉動,各大臂吊繩一端系在大臂吊環(huán)上、另一端穿過滑輪固定在大臂卷揚機上,反碰撞器裝在各小臂上,平移力受力架由前、后受力架管構成且與大臂架連接,大臂架通過平移力受力架與位于岸上的卷揚機間采用鋼繩連接。
文檔編號E01F15/00GK2437725SQ0024198
公開日2001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7月5日
發(fā)明者李宗錄 申請人:李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