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線輥、及具有該線輥的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
背景技術:
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包括卷筒、具有一對轉子臂的轉子、及可搖動地安裝在一對轉子臂的前端部的釣線導引機構(所謂導環(huán)臂(bailarm))(例如專利文獻1)。釣線導引機構是用來將釣線導引至卷筒的機構。該釣線導引機構具有導環(huán)(bail)、支撐導環(huán)的兩端部的一對導環(huán)支撐部件、及線輥。
線輥一般具有導引部件與軸承等軸承部件。導引部件可旋轉地安裝在軸承部件。由于線輥在容易與海水等接觸的環(huán)境下使用,所以,海水等容易滲入到軸承部件的內部。如果海水等滲入到軸承部件內部,則產生鹽分的固化或銹而導致軸承部件的功能降低。因此,為了抑制海水等滲入到軸承部件內部,而有在軸承部件的內部封入防水性油脂的線輥(例如專利文獻2)。
另外,有為了軸承部件的密封而采用使用磁性流體的磁性密封機構的線輥(例如專利文獻3)。
[背景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10170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4-29015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1-188764號公報
即使抑制海水滲入到軸承內部,如果海水接觸軸承部件的外表面,則鹽分固化并進入到軸承內部,而成為異音的產生或妨礙順暢的旋轉的原因。另外,在軸承部件為金屬制的情況下,因水分而導致在外表面產生銹,該銹滲入到軸承部件內部,而導致軸承部件的功能降低。因此,優(yōu)選為使海水等盡量不滲入到軸承部件的周圍。
另外,使用磁性流體的磁性密封機構必須配置磁鐵、磁性部及磁性流體等而存在如下問題,即,構造復雜,在成本方面也容易成為高價,且維護也變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1)本發(fā)明的線輥是用來將釣線導引至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筒,包括:
圓筒狀的導引部件,在外周具有導引釣線的導向面;
軸承部件,將所述導引部件的內周面可旋轉地支撐;
支撐部件,支撐所述軸承部件;及
油脂保持部,構成從所述軸承部件通到所述導引部件的空間并且在所述空間保持著防水性油脂。
根據(jù)該構成,在從軸承部件通到導引部件的空間保持著防水性油脂,因此,可排斥并遮斷想要通過空間滲入到軸承部件的海水等而使得海水等不易滲入到軸承部件的周圍。
(2)優(yōu)選為,所述油脂保持部也可包含配置在所述導引部件與所述支撐部件之間的包括彈性部件的密封部件。
(3)優(yōu)選為,所述密封部件包括: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導引部件及所述支撐部件的任一部件;及唇形部,從所述固定部朝向另一部件延伸,且形成為前端部的厚度比所述固定部的厚度薄。
(4)優(yōu)選為,所述油脂保持部包含:第1環(huán)狀凸部件,具有沿所述軸承部件的旋轉軸方向或徑向突出的環(huán)狀凸部;及第2環(huán)狀凸部件,具有朝與所述環(huán)狀凸部對向的方向鄰接地突出的環(huán)狀凸部。
(5)優(yōu)選為,所述油脂保持部包含:環(huán)狀凸部件,具有沿所述軸承部件的旋轉軸方向或徑向突出的環(huán)狀凸部;及環(huán)狀凹部件,具有與所述環(huán)狀凸部對向且與所述環(huán)狀凸部互補地凹陷的環(huán)狀凹部。
(6)優(yōu)選為,所述軸承部件是將所述導引部件可旋轉地支撐的滑動滑塊軸承。
(7)優(yōu)選為,所述軸承部件是具備與所述導引部件接觸的外圈、與所述支撐部件接觸的內圈、及配設在所述外圈與所述內圈之間的多個滾動體的滾珠軸承。
(8)優(yōu)選為,在所述導引部件與所述外圈之間包括將所述導引部件與所述外圈結合的保持部件,且所述保持部件構成所述油脂保持部的一部分。
(9)優(yōu)選為所述防水性油脂也填充在所述軸承部件的內部。
(10)優(yōu)選為所述防水性油脂保持在通到所述軸承部件的旋轉支撐軸方向的至少一外端面與所述導引部件的所述空間的至少一部分。
(11)優(yōu)選為在所述軸承部件的旋轉支撐軸方向的另一外端面保持著與所述防水性油脂不同的潤滑用油脂。
(1)本發(fā)明的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包括:
轉子,通過可旋轉地支撐在漁線輪主體的手柄的旋轉操作而進行旋轉;及
釣線導引裝置,具有將釣線導引至供釣線卷繞的卷筒的線輥,且與所述轉子一同旋轉;
所述線輥包括:
圓筒狀的導引部件,在外周具有導引釣線的導向面;
軸承部件,將所述導引部件的內周面可旋轉地支撐;
支撐部件,支撐所述軸承部件;及
軸承密封機構,配設在所述軸承部件的周圍,抑制水分流入到所述軸承部件;且
所述軸承密封機構具有油脂保持部,該油脂保持部構成從所述軸承部件通到所述導引部件的空間并且在所述空間保持著防水性油脂。
根據(jù)該構成,能夠以如下簡單的構成密封線輥的軸承部:形成從線輥的軸承部件通到導引部件的空間,并在該空間保持防水性油脂。
(2)優(yōu)選為,所述軸承密封機構還具有油脂承接部,該油脂承接部當所述防水性油脂流出時承接所流出的該防水性油脂。
(3)優(yōu)選為,所述油脂保持部包含配置在所述導引部件與所述支撐部件之間的包括彈性部件的密封部件。
(4)優(yōu)選為,所述密封部件包括: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導引部件及所述支撐部件的任一部件;及唇形部,從所述固定部朝向另一部件延伸,且形成為前端部的厚度比所述固定部的厚度薄。
(5)優(yōu)選為,所述油脂保持部包含:第1環(huán)狀凸部件,具有沿所述軸承部件的旋轉軸方向或徑向突出的環(huán)狀凸部;及第2環(huán)狀凸部件,具有朝與所述環(huán)狀凸部對向的方向鄰接地突出的環(huán)狀凸部。
(6)優(yōu)選為,所述油脂保持部包含:環(huán)狀凸部件,具有沿所述軸承部件的旋轉軸方向或徑向突出的環(huán)狀凸部;及環(huán)狀凹部件,具有與所述環(huán)狀凸部對向且與所述環(huán)狀凸部互補地凹陷的環(huán)狀凹部。
(7)優(yōu)選為,所述軸承部件是將所述導引部件可旋轉地支撐的滑動滑塊軸承。
(8)優(yōu)選為,所述軸承部件是具備與所述導引部件接觸的外圈、與所述支撐部件接觸的內圈、及配設在所述外圈與所述內圈之間的多個滾動體的滾珠軸承。
(9)優(yōu)選為,在所述導引部件與所述外圈之間包括將所述導引部件與所述外圈結合的保持部件,且所述保持部件構成所述油脂保持部的一部分。
(10)優(yōu)選為,所述防水性油脂也填充在所述軸承部件的內部。
(11)優(yōu)選為所述防水性油脂保持在通到所述軸承部件的旋轉支撐軸方向的至少一外端面與所述導引部件的所述空間的至少一部分。
(12)優(yōu)選為,在所述軸承部件的旋轉支撐軸方向的另一外端面保持著與所述防水性油脂不同的潤滑用油脂。
根據(jù)本發(fā)明,可提供一種海水等不易滲入到軸承部件周圍的構造的線輥。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可提供一種具有以簡單的構造密封軸承部件的線輥的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
附圖說明
從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示意性實施方式的描述中,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將變得更明顯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的整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的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的剖視圖;
圖3是圖1所示的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的前視圖;
圖4是圖1所示的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的釣線導引機構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圖1所示的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的釣線導引機構的局部剖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線輥的剖視圖;
圖7(a)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線輥與周邊部件的剖視圖,(b)是該線輥的放大剖視圖;
圖8是本發(fā)明的變化例1的線輥的放大剖視圖;
圖9是本發(fā)明的變化例2的線輥的放大剖視圖;
圖10是本發(fā)明的變化例5的線輥的放大剖視圖;
圖11是本發(fā)明的變化例6的線輥的放大剖視圖;以及
圖12是本發(fā)明的變化例7的線輥的放大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2釣線導引機構
3、3a線輥
4、4a、4b軸承部件
41、41a、41b內圈
42、42a、42b外圈
41a、42a、41aa、41ba第1端部
41b、42b、41ab、41bb、42ab、42bb第2端部
42ac、42bc外側面
43、43a、43b滾動體
5保持部件(軸環(huán)部件)
51第1保持部件
52第2保持部件
51a第1肩部
52a第2肩部
51b第1密封部(環(huán)狀凸部)
52b第2密封部(環(huán)狀凸部)
51c、52c端部
6導引部件
61導向面
62槽部
6a、6b階差部
7、7a、7b限制部件
8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
8a部件
8b筒狀部件
8a間隙(空間、凹陷部、環(huán)狀凹部)
8b、8c筒部(環(huán)狀凸部)
8d平板部
8e油脂保持部
8f間隙(空間)
8g外周
9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
9a部件
9b筒狀部件
9a間隙(空間、凹陷部、環(huán)狀凹部)
9b、9c筒部(環(huán)狀凸部)
9d階差
9e平板部
9f間隙(油脂保持部、空間)
9g油脂承接部
9h油脂保持部(空間)
9j間隙(空間)
10防水性油脂
21第1導環(huán)支撐部件
21a第1端部
21b第2端部
21c貫通孔
21d凹部
21e突起
22第2導環(huán)支撐部件
22a第1端部
22b第2端部
23導環(huán)
23a第1端部(罩部)
23b第2端部
23c凹部
23d壁部
24支撐軸(支撐部件)
241筒狀部
241a軸部
241b頭部
242螺栓部
242a軸部
242b頭部
45限制部件
45a第1端部
45b第2端部
80、90唇形密封件
81、91固定部
82、92唇形部
100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
110漁線輪主體
111殼體部
112蓋部
113安裝部
120轉子
121轉子主體部
122第1轉子臂
123第2轉子臂
130卷筒
140手柄
141手柄軸
150驅動機構
151驅動軸
152驅動齒輪
160擺動機構
170小齒輪
171齒輪部
180卷筒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上”、“下”、“前”、“后”、“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請中所引用的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數(shù)詞僅僅是標識,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義,例如特定的順序等。而且,例如,術語“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術語“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在本文中,“平行”、“水平”或“垂直”是指基本上或大致“平行”、“水平”或“垂直”。
(實施方式1)
以下,一邊參照附圖,一邊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及該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中使用的線輥進行說明。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前”表示陸續(xù)送出釣線的方向,具體來說,圖1及圖2的左為“前”。
如圖1所示,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100包括漁線輪主體110、轉子120、卷筒130、手柄140、及釣線導引機構2。另外,如圖2所示,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100還包括驅動機構150、擺動機構160、小齒輪170、及卷筒軸180。
如圖1所示,漁線輪主體110具有殼體部111與蓋部112。蓋部112可相對于殼體部111進行拆卸。另外,殼體部11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裝部113。安裝部113是安裝在釣竿的部分。
如圖2所示,漁線輪主體110具有由殼體部111與蓋部112劃定的內部空間,在內部空間內收容著各種機構。詳細來說,在漁線輪主體110內收容著驅動機構150、及擺動機構160。
驅動機構150包括驅動軸151、及驅動齒輪152。驅動軸151與手柄軸141連結,且與手柄軸141一體地旋轉。
驅動齒輪152連結于驅動軸151,且與驅動軸151一體地旋轉。驅動齒輪152為端面齒輪,與小齒輪170的齒輪部171嚙合。通過使安裝在漁線輪主體110的側面的手柄140旋轉,而驅動軸151及驅動齒輪152進行旋轉,小齒輪170也進行旋轉。
小齒輪170設置在漁線輪主體110。詳細來說,小齒輪170從漁線輪主體110內朝前方延伸。小齒輪170是可繞卷筒軸180旋轉地配置。小齒輪170形成為筒狀,卷筒軸180經過小齒輪170的內部而延伸。另外,小齒輪170經由多個軸承部件支撐在漁線輪主體110。
卷筒軸180從漁線輪主體110內朝前方延伸。卷筒軸180是通過使手柄140旋轉而沿前后方向往返移動。詳細來說,手柄140的旋轉經由驅動齒輪152而使小齒輪170旋轉。伴隨該小齒輪170的旋轉,而擺動機構160使卷筒軸180沿前后方向往返移動。
卷筒130是供釣線纏繞的部件。卷筒130支撐在卷筒軸180的前端部。卷筒130與卷筒軸180一體地沿前后方向往返移動。
轉子120是用來將釣線纏繞至卷筒130的部件。轉子120固定在小齒輪170的前部,且與小齒輪170一體地旋轉。也就是說,轉子120不能與小齒輪170相對旋轉。
轉子120包括轉子主體部121、第1轉子臂122、及第2轉子臂123。轉子主體部121為圓筒狀。第1轉子臂122及第2轉子臂123從轉子主體部121的外周面朝向前方延伸。第1轉子臂122與第2轉子臂123是在轉子主體部121的圓周方向上配置在相反側的位置。
圖3是紡車式漁線輪的前視圖。如圖1~圖3所示,釣線導引機構2是用來將釣線導引至卷筒130的機構。釣線導引機構2安裝在第1轉子臂122及第2轉子臂123的前端部。
釣線導引機構2是以獲得線導引姿勢與線釋放姿勢的方式可搖動地安裝。該釣線導引機構2包括第1導環(huán)支撐部件21、第2導環(huán)支撐部件22、導環(huán)23、支撐軸(支撐部件)24、及線輥3。
第1導環(huán)支撐部件21可搖動地安裝在第1轉子臂122。詳細來說,第1導環(huán)支撐部件21可搖動地安裝在第1轉子臂122的前端部的外側。
第2導環(huán)支撐部件22可搖動地安裝在第2轉子臂123。詳細來說,第2導環(huán)支撐部件22可搖動地安裝在第2轉子臂123的前端部的外側。
圖4是釣線導引機構2的局部放大圖。如圖4所示,第1導環(huán)支撐部件21具有第1端部21a與第2端部21b。第1端部21a可搖動地安裝在第1轉子臂122。第1導環(huán)支撐部件21的第2端部21b經由支撐軸24(參照圖5)支撐導環(huán)23的第1端部23a。
如圖1及圖2所示,第2導環(huán)支撐部件22具有第1端部22a與第2端部22b。第1端部22a可搖動地安裝在第2轉子臂123。第2端部22b支撐導環(huán)23的第2端部23b。
如圖3所示,導環(huán)23是大致u字狀的不銹鋼合金制的部件。導環(huán)23是以沿著卷筒130的外周面朝外側凸出的方式彎曲。該導環(huán)23在第1端部具有罩部23a。
該罩部23a經由支撐軸24支撐在第1導環(huán)支撐部件21。另外,導環(huán)23的第2端部23b支撐在第2導環(huán)支撐部件22。當釣線導引機構2從線釋放姿勢恢復為線導引姿勢時,導環(huán)23經由罩部23a將釣線導引至線輥3。線輥3是用來將釣線導引至釣魚用紡車式漁線輪100的卷筒130的部件。
圖5是包含線輥3的釣線導引機構2的剖視圖。線輥3是相對于不動的支撐軸24而導引部件6可通過軸承部件4繞支撐軸24旋轉地被支撐。釣線是由旋轉的導引部件6導引至卷筒130。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軸向是指線輥3(軸承部件4)的旋轉軸o延伸的方向。也就是說,指支撐軸24延伸的方向,在圖5中左右方向成為軸向。另外,徑向是指以旋轉軸o為中心的圓的徑向。另外,圓周方向是指以旋轉軸o為中心的圓的圓周方向。
如圖5所示,在第1導環(huán)支撐部件21的第2端部21b形成著貫通孔21c。貫通孔21c是帶有臺階的貫通孔。支撐軸24貫通在該貫通孔21c。
支撐軸24在第1導環(huán)支撐部件21與導環(huán)23的罩部23a之間延伸。支撐軸24包含筒狀部241與螺栓部242。筒狀部241具有軸部241a與頭部241b。軸部241a為圓筒狀,且在內周面形成著內螺紋部。頭部241b的直徑比軸部241a大。通過該頭部241b與罩部23a抵接而限制筒狀部241的軸向的移動。
螺栓部242具有軸部242a與頭部242b。軸部242a為圓柱狀,且在外周面形成著外螺紋部。因此,螺栓部242螺合于筒狀部241。頭部242b的直徑比軸部242a大。通過該頭部242b與第1導環(huán)支撐部件21的第2端部21b抵接而限制螺栓部242的軸向的移動。
如圖6所示,線輥3包括軸承部件4、保持部件(軸環(huán)部件)5、及導引部件6。另外,線輥3包括限制部件7、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此外,線輥3形成為以軸o為中心的圓環(huán)狀,且在像圖6那樣與軸o平行的剖視圖中相對于軸o上下對稱,因此,以下,對軸o的上半部分標注符號而進行說明。另外,有時將圖的右方向或左方向稱為軸向外側。在以下的剖視圖中同樣。
軸承部件4具有內圈41、外圈42、及多個滾動體43。內圈41為圓筒狀。支撐軸24嵌合于內圈41。因此,內圈41相對于支撐軸24不旋轉。
外圈42為圓筒狀,且直徑大于內圈41。外圈42配置在內圈41的徑向外側。各滾動體43配置在內圈41與外圈42之間。各滾動體43是在圓周方向上彼此隔開間隔而配置。內圈41及外圈42是由金屬、例如不銹鋼形成。外圈與導引部件6經由保持部件5而結合。內圈41嵌合于支撐軸24,且以相對于支撐軸24不旋轉的方式被固定支撐。
保持部件(軸環(huán)部件)5包含沿軸向排列的第1保持部件51及第2保持部件52。第1保持部件51與第2保持部件52為彼此不同的部件。第1保持部件51具有第1肩部51a,第2保持部件52具有第2肩部52a。保持部件5即第1及第2保持部件51、52優(yōu)選為合成樹脂制。例如,第1及第2保持部件51、52由pom(polyformaldehyde,聚甲醛)(聚縮醛)樹脂形成,并無特別限定。
保持部件5抵接于外圈42的外周與兩端部。具體來說,保持部件5的第1肩部51a與第2肩部52a是在徑向形成為平板狀,第1肩部51a的內周與外圈42的第1端部42a抵接,且第2肩部52a的內周與外圈42的第2端部42b抵接。
第1保持部件51具有第1密封部51b。第1密封部51b是從第1肩部51a的下端部朝外圈42的軸向左方延伸的環(huán)狀突出部(環(huán)狀凸部)。同樣地,第2保持部件52具有第2密封部52b。第2密封部52b是從第2肩部52a的下端部朝外圈42的軸向右方延伸的環(huán)狀突出部(環(huán)狀凸部)。也就是說,第1密封部51b與第2密封部52b是在軸承部件4的兩側朝相反方向對稱地延伸。
當將第1保持部件51與第2保持部件52安裝至軸承部件4時,第1保持部件51與第2保持部件52的內周面與軸承部件4的外圈42的外周面卡合,而第1保持部件51及第2保持部件52與外圈42一體地旋轉。
像所述那樣,導引部件6繞軸承部件4旋轉。因此,在軸承部件4的周圍存在從軸承部件4通到導引部件6(的外周部、線輥3的外部空間)的空間。如果海水等通過該空間到達軸承部件4,則成為軸承部件4的功能降低的原因。因此,在軸承部件4的兩側的2處形成著將該空間設為狹窄的通路(曲徑)且在該通路空間保持著防水性油脂10的油脂保持部,使得海水等不到達軸承部件4。2處油脂保持部分別包括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與第1保持部件51的第1密封部51b、及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與第2保持部件52的第2密封部52b。
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包括:筒部(環(huán)狀凸部)8b,形成在圓周方向;筒部(環(huán)狀凸部)8c,相對于筒部8b在徑向隔開間隔地形成在圓周方向;及平板部8d,將筒部8b與筒部8c在徑向連接。筒部8c以如下方式構成,即,從平板部8d朝導引部件6的方向延伸,但不與導引部件6抵接。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優(yōu)選為合成樹脂制。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與第1密封部51b一同構成油脂保持部。
具體來說,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是在筒部8b與筒部8c之間具有環(huán)狀的凹陷部(環(huán)狀凹部)8a。凹陷部8a具有與第1保持部件51的第1密封部51b互補的形狀。第1密封部51b與凹陷部8a對向,但不抵接于平板部8d。也就是說,第1密封部51b是以具有剖面為コ字狀的曲徑空間(間隙)般的尺寸構成與環(huán)狀凹部8a對向。在該空間8a保持著防水性油脂10。
防水性油脂10保持在狹窄的空間8a,且具有較高的稠度,因此,不會從環(huán)狀凹部8a的導引部件6側的端部流出。
另外,防水性油脂10也涂布在軸承部件4的外表面。防水性油脂10由于不吸收接觸的海水等而防水,所以,對軸承部件4的外表面賦予防水性。另外,防水性油脂10保持在從線輥3的外部到軸承部件4的通路空間,因此,可有效地抑制想要從線輥3的外部滲入的海水等到達軸承部件4的外表面。
筒部8b的軸承部件4側的端部與軸承部件4的內圈41的第1端部41a抵接。也就是說,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也具有作為從圖6的左方限制軸承部件4的位置的限制部件的作用。
合成樹脂制的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隔著軸承部件4配置在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的相反側。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是相對于與軸o正交的面與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對稱地形成。
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的筒部9b的端部與軸承部件4的內圈41的第2端部41b抵接。另外,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與軸承部件4抵接的一側的相反側是由限制部件7抵接而配置。限制部件7是與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一同從圖6的右方限制軸承部件4的位置。
與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同樣地,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利用筒部(環(huán)狀凸部)9b與筒部(環(huán)狀凸部)9c而形成環(huán)狀的凹陷部(環(huán)狀凹部)9a。凹陷部9a具有與第2保持部件52的第2密封部52b互補的形狀。第2密封部52b是以形成剖面為コ字狀的曲徑空間(間隙)的方式與環(huán)狀凹部9a對向。在該空間9a保持著防水性油脂10。像所述那樣,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與第2密封部52b一同構成保持防水性油脂10的油脂保持部。
防水性油脂10保持在狹窄的空間9a,且具有較高的稠度,因此,不會從環(huán)狀凹部9a的導引部件6側的端部流出。
另外,防水性油脂10也涂布在軸承部件4的外表面,對軸承部件4的外表面賦予防水性。
防水性油脂10即使接觸海水或河川水也排斥海水或河川水而不吸水。因此,即使海水等滲入到狹窄的通路空間8a、9a也被防水性油脂10遮斷,從而海水等無法進一步滲入到內部。
防水性油脂10可使用公知的油脂。例如,可使用氟油脂、硅酮油脂、硅油脂等。氟油脂是對以例如全氟聚醚為主成分的氟油添加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ethylene)等增稠劑所得的油脂。硅酮油脂是對以例如聚硅氧烷為主成分的硅酮油添加金屬皂等增稠劑所得的油脂。硅油脂是對硅酮油添加硅灰等增稠劑所得的油脂。
如圖6所示,導引部件6為圓筒狀。詳細來說,導引部件6是以軸o為中心的圓筒狀的部件,且形成有用來將釣線穩(wěn)定地導引至該導引部件6及用于與保持部件5的卡合的凹凸構造。導引部件6為例如金屬制,并無特別限定。例如,導引部件6由不銹鋼形成。
導引部件6配置在保持部件5的外周側,且覆蓋保持部件5的外周面。也就是說,保持部件5插入至導引部件6內。在保持部件5插入至導引部件6內的狀態(tài)下,導引部件6與保持部件5卡合。也就是說,導引部件6是以相對于保持部件5不在軸向移動的方式與保持部件5卡合。
導引部件6在外周具有導引釣線的導向面61。具體來說,在導向面61形成著沿圓周方向延伸的環(huán)狀的槽部62。詳細來說,該槽部62是在軸向上形成在相較導向面61的中央更靠第1保持部件51側的位置。導向面61是以將釣線向槽部62導引的方式從兩端部朝向槽部62傾斜。
具有以上構成的線輥3是在軸承部件4的周圍構成有包括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與第1密封部51b的油脂保持部,并在該油脂保持部保持著防水性油脂10。另外,構成有包括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與第2密封部52b的油脂保持部,并在該油脂保持部保持著防水性油脂10。這些油脂保持部形成彎曲成コ字狀的狹窄空間,因此,保持防水性油脂10的效果較高。因此,可有效地抑制海水從線輥3的外部滲入到軸承部件4的周圍,而可抑制因海水等引起的軸承部件4的不良情況。
(實施方式2)
以上,作為實施方式1,對軸承部件4包含1個軸承的線輥3進行了說明。但是,軸承并不限定于1個,也可具有2個以上的軸承。以下,利用圖7對具有2個軸承的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線輥3a進行說明。另外,對與實施方式1共通的部件標注共通的符號,以與實施方式1的線輥3不同的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
如圖7(a)所示,線輥3a是在支撐軸24的外周包括2個滾珠軸承(軸承部件)4a、4b、限制部件45、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第1保持部件(軸環(huán)部件)51、第2保持部件(軸環(huán)部件)52、及導引部件6。另外,在圖7(a)中未圖示防水性油脂。
軸承部件4a包括內圈41a與外圈42a,且在其間保持著多個滾動體43a。軸承部件4b包括內圈41b與外圈42b,且在其間保持著多個滾動體43b。另外,軸承部件4a、4b是側面被封閉的封閉型滾珠軸承。
如圖7(b)所示,軸承部件4a的內圈41a的第1端部41aa抵接于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的筒部8b。另外,內圈41a的第2端部41ab抵接于限制部件45的第1端部45a。軸承部件4b的內圈41b的第1端部41ba與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的筒部9b抵接。另外,內圈41b的第2端部41bb與限制部件45的第2端部45b抵接。也就是說,軸承部件4a、4b是通過兩側的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及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與中間的限制部件45來限制它的位置。
外圈42a的外周與第1保持部件51的內周卡合。第1保持部件51的軸向內側的端部51c朝內周方向延伸,且與外圈42a的第2端部42ab抵接。第1保持部件51的端部51c的相反側的端部是從外圈42a的軸向外側端面的位置朝外周方向延伸,進而朝軸向外側彎曲而形成環(huán)狀凸部51b。
外圈42b的外周與第2保持部件52的內周卡合。第2保持部件52的軸向內側的端部52c朝內周方向延伸,且與外圈42b的第2端部42bb抵接。第2保持部件52的端部52c的相反側的端部是從外圈42b的軸向外側端面的位置朝外周方向延伸,進而朝軸向外側彎曲而形成環(huán)狀凸部52b。
導引部件6的內周卡合在第1保持部件51與第2保持部件52的外周。因此,導引部件6是經由第1保持部件51與第2保持部件52而與軸承部件4a、4b的外圈42a、42b一同旋轉。
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包括與支撐軸24接觸的筒部(環(huán)狀凸部)8b、及從筒部8b沿徑向延伸的平板部8d。平板部8d的軸向的寬度小于筒部8b。因此,在平板部8d與第1保持部件51及軸承部件4a之間形成著間隙(空間)8f。
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的軸向外側的端部抵接于設置在導環(huán)23的第1端部23a的內側的凹部23c。在平板部8d的外周8g與凹部23c的壁部23d之間形成著空間(環(huán)狀凹部8a)。第1保持部件51的環(huán)狀凸部51b是以形成間隙(環(huán)狀凹部8a與環(huán)狀凸部51b所形成的空間)8a的方式與該環(huán)狀凹部8a對向。
在間隙8f與間隙8a保持著防水性油脂10。保持在間隙8f的防水性油脂10是以與軸承部件4a的外圈42a的外側面42ac接觸的方式保持,而抑制海水等到達軸承部件4a的表面。
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包括與支撐軸24接觸的筒部(環(huán)狀凸部)9b、及與筒部9b在徑向隔開間隔而形成的筒部(環(huán)狀凸部)9c。筒部9b與筒部9c之間利用平板部9e而結合。平板部9e是在筒部9c側形成著凹陷部(環(huán)狀凹部)9a。在環(huán)狀凹部9a,以形成間隙(環(huán)狀凹部9a與環(huán)狀凸部52b所形成的空間)9a的方式對向配置有第2保持部件52的環(huán)狀凸部52b。另外,除環(huán)狀凹部9a以外的平板部9e的軸向的面與軸承部件4b之間形成著間隙9f。
在間隙9f與間隙9a保持著防水性油脂10。保持在間隙9f的防水性油脂10是以與外圈42b的外側面42bc接觸的方式保持,而抑制海水等到達軸承部件4b的表面。
筒部9c配設在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的最外周側,且在筒部9c的內周形成著油脂承接部9g。防水性油脂10是以具有充分的稠度的方式制備,使得在通常的使用條件下不流出。但是,較強的離心力朝圖7(b)的上方向作用于線輥,因此,有可能一部分流出。油脂承接部9g是用于在萬一防水性油脂10流出的情況下接住防水性油脂10的空間。另外,也可為也在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側設置這種油脂承接部9g。
具有以上構成的線輥3a是在軸承部件4a、4b的周圍具有形成彎曲的狹窄空間(曲徑)的油脂保持部,因此,保持防水性油脂10的效果較高。因此,可有效地抑制海水等從線輥3a的外部滲入到軸承部件4a、4b的周圍,而可抑制因海水等引起的軸承部件4a、4b的不良情況。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這些,只要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主旨便可如下述般進行各種變更。另外,各部件的材質也不限定于例示的材質,可適當使用具有所需的功能與耐久性的公知的材料。
(變化例1)
在實施方式1中,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及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構成為1個環(huán)狀凹部件。但是,第1及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9的構成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利用多個部件構成。
變化例1的線輥3如圖8所示,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的環(huán)狀凹部8a是使形成在支撐軸24的周圍的筒狀部件8b抵接于具有筒部8c及沿徑向延伸的平板部8d的部件8a而形成。
筒部8c與筒狀部件8b的間隔或筒狀部件8b的軸向的長度構成為當使第1密封部51b與環(huán)狀凹部8a對向時在兩者之間形成間隙(環(huán)狀凹部8a與第1密封部51b所形成的空間)8a的尺寸。在該空間8a保持著防水性油脂10。另外,筒狀部件8b兼作限制軸承部件4的位置的限制部件。另外,也對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使用相同的構成。也就是說,將部件9a與筒狀部件9b組合而構成間隙(環(huán)狀凹部9a),并使該間隙與第2密封部52b對向,在所述間隙(環(huán)狀凹部9a與第2密封部52b所形成的空間)9a保持著防水性油脂10。即使為這種構成,也獲得與實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變化例1與實施方式1相比,第1及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9的制造變得容易,而可低價地形成油脂保持部。例如,部件8a可制造為壓制部件,且筒狀部件8b可制造為切割部件,與一體成形或通過切削而成形的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相比,可低價地制造。
(變化例2)
作為第1及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9的構造,可組合導環(huán)23的第1端部23a或第1導環(huán)支撐部件21的第2端部21b的一部分。在變化例2中,如圖9所示,在導環(huán)23的第1端部23a的內側形成著凹部23c。以與凹部23c的端部接觸的方式配置著筒狀部件8b。在凹部23c與筒狀部件8b的外表面之間形成著環(huán)狀凹部8a。以如果使該環(huán)狀凹部8a與第1保持部件51的第1密封部51b對向則在兩者之間產生間隙(空間)的尺寸構成第1端部23a與筒狀部件8b。而且,在該空間保持著防水性油脂10。
另外,在第1導環(huán)支撐部件21的第2端部21b的內側形成著突起21e,進而在突起21e的內側形成著凹部21d。限制部件7抵接于凹部21d的側面而配置,與支撐軸24接觸地形成的筒狀部件9b夾在限制部件7與軸承部件4的內圈41之間而配置。由突起、限制部件7及筒狀部件9b包圍的區(qū)域成為環(huán)狀凹部9a。在使環(huán)狀凹部9a與第2密封部52b對向而形成的間隙(空間)保持著防水性油脂10。即使為這種構成,也獲得與實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變化例2與變化例1相比,僅通過局部變更導環(huán)23的第1端部23a或第1導環(huán)支撐部件21的第2端部21b的構造,便可省略部件8a或部件9a,而可進一步削減制造成本。
(變化例3)
在實施方式1中,形成環(huán)狀凹部而構成油脂保持部。但是,油脂保持部的構造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在軸向朝彼此對向的方向具有間隙(空間)地鄰接配置一個以上的環(huán)狀凸部(材)并在該空間保持防水性油脂10(未圖示)。
在實施方式1中,形成彎曲成コ字狀的間隙(空間)并在其間保持防水性油脂10,但也可不一定為彎曲成コ字狀的間隙。也可為像所述那樣在2個環(huán)狀凸部的直線狀的間隙(空間)保持防水性油脂10的構成。另外,也可以間隙彎曲成曲柄狀的方式組合凸部件、凹部件等。在該情況下,也可利用導環(huán)部件或導環(huán)支撐部件。
(變化例4)
在實施方式1或2中,形成沿軸承部件4的旋轉軸方向延伸的環(huán)狀凸部或在軸向凹陷的環(huán)狀凹部而構成油脂保持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在與軸向正交的方向(徑向)形成環(huán)狀凸部或環(huán)狀凹部而進行組合(未圖示)。
(變化例5)
在實施方式1、2中,形成環(huán)狀凹部與環(huán)狀凸部而構成油脂保持部。但是,油脂保持部并不限定于此。
圖10所示的變化例5的線輥3是在軸承部件4的兩側形成包括彈性部件的唇形密封件80、90而保持防水性油脂10。唇形密封件80、90可利用合成橡膠或天然橡膠等形成,具體來說,可利用作為丁二烯與丙烯腈的共聚物的丁腈橡膠等形成。
變化例5的線輥3未在導引部件6與軸承部件4之間設置保持部件5。唇形密封件80包括:固定部81,固定在形成在導引部件6的一端部的階差部6a;及唇形部82,從固定部81朝向前端部而厚度變薄。唇形密封件90包括:固定部91,固定在形成在導引部件6的另一端部的階差部6b;及唇形部92,從固定部91朝向前端部而厚度變薄。
唇形部82、92的前端分別與限制軸承部件4的位置的限制部件7a、7b接觸。防水性油脂10保持在唇形密封件80與軸承部件4之間、及唇形密封件90與軸承部件4之間。通過該構造,可抑制海水等到達軸承部件4。
另外,也可不設置限制部件7a、7b而使唇形部82、92直接與支撐部件24接觸。另外,唇形密封件80、90也可將固定部81、91固定在限制部件7a、7b(或支撐部件24)并使唇形部82、92朝向導引部件6的方向而構成。另外,也可設置保持部件5而將唇形密封件80、90固定在保持部件5(均未圖示)。
(變化例6)
在實施方式1、2中,使用滾珠軸承作為軸承部件4。但是,軸承部件4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使用滑動滑塊軸承作為軸承部件4。
圖11所示的變化例6的線輥3a的軸承4a、4b為環(huán)狀的滑塊軸承。導引部件6是與將導引部件6與軸承4a、4b結合的第1及第2保持部件51、52成為一體而沿軸承4a、4b的外周面滑動地旋轉。軸承4a、4b可設為金屬或合成樹脂制,優(yōu)選為使用合成樹脂制的軸承。另外,在不使用油膜等潤滑劑的情況下第1及第2保持部件51、52容易滑動的線輥在維護方面較佳。作為滑塊軸承用的合成樹脂,可使用聚四氟乙烯樹脂或聚縮醛樹脂等具有自潤滑性的樹脂。
另外,也可不在軸承4a、4b與導引部件6之間設置第1及第2保持部件51、52(未圖示)。在該情況下,也可在金屬制的導引部件6的內周配置合成樹脂層并使該合成樹脂層與合成樹脂制的軸承4a、4b滑動。另外,也可將金屬制的導引部件6與金屬制的軸承4a、4b組合。另外,也可將金屬制的導引部件6與合成樹脂制的軸承4a、4b組合。
(變化例7)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也可設置油脂保持空間,以進一步提高油脂的保持性能。參照圖12對在實施方式2的線輥3a設置著油脂保持部的變化例7進行說明。
如圖12所示,第1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8是在平板部8d的面向軸承部件4a的外圈42a的外側面的位置設置著作為凹陷部的油脂保持部(保持空間)8e。而且,在油脂保持部8e、間隙8f、間隙8a保持著防水性油脂10。通過設置油脂保持部8e,針對朝圖的上方向作用的離心力而油脂的保持力進一步提升。
另外,在第2油脂保持部形成部件9側,也在階差9d的面向軸承部件4b的外圈42b的外側面的位置設置著作為凹陷部的油脂保持部(保持空間)9h。而且,在油脂保持部9h、間隙9j、間隙9a保持著防水性油脂10。通過設置油脂保持部9h,針對朝圖的上方向作用的離心力而油脂的保持力進一步提升。
(變化例8)
也可在像實施方式2那樣配置2個軸承部件4a、4b的類型的線輥3a中在2個軸承部件4a、4b之間配置潤滑專用的油脂(未圖示)。在軸承部件4a、4b的兩側保持著防水性油脂10,防水性油脂10是為了防止海水等滲入而重視防水性的油脂。因此,通過在軸承部件4a、4b之間配置潤滑專用的油脂,可制成抑制海水等滲入到軸承部件4a、4b的周圍并且潤滑性也提升的線輥。
進而,在軸承部件4a、4b為滾珠軸承的情況下,也可為也將潤滑用的油脂填充至滾珠軸承的內部。通過該構成,可進一步提高軸承部件4a、4b的潤滑性。
另外,防水性油脂10也可涂布并保持在軸承部件4、4a、4b的側面或外周面。另外,防水性油脂10也可填充在從軸承部件4、4a、4b的側面或外周面到油脂保持部的內部的一部分,也可遍及整體填充。
另外,也可為,防水性油脂10不僅填充在軸承部件4a、4b的外部,也將防水性油脂10填充至軸承部件4a、4b的內部。通過該構成,可進一步提高軸承部件4a、4b的防水性。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中所使用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發(fā)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發(fā)明。本文中出現(xiàn)的諸如“部件”等術語既可以表示單個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個零件的組合。本文中出現(xiàn)的諸如“安裝”、“設置”等術語既可以表示一個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個部件,也可以表示一個部件通過中間件附接至另一個部件。本文中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單獨地或與其它特征結合地應用于另一個實施方式,除非該特征在該另一個實施方式中不適用或是另有說明。
本發(fā)明已經通過上述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應當理解的是,上述實施方式只是用于舉例和說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將本發(fā)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范圍內。此外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教導還可以做出更多種的變型和修改,這些變型和修改均落在本發(fā)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以內。